第一篇:2010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0年政府工作安排
展望新的一年,充满着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克服对现状的满足,意识到竞争的无情,敢于和善于抓住机遇。我们要坚持目标不改,创新不断,一鼓作气抓转型,只争朝夕抓机遇,在调整中得到提升,在提升中实现壮大,持续增强区域竞争力,让**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0年主要经济社会指标预期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5%。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300吨和2800吨。要实现这些量化的指标和进一步推动转型与提升的整体战略,今年我们的工作将分两大部分推进:
第一部分 产业 环境 城市
产业、环境、城市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好的环境才有好的产业,有好的产业才有好的城市。产业推动城市的发展,城市促进产业的发展与聚集,城市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环境的改造与提升。
要实现产业、环境、城市间的良性循环与互动,达到共赢局面,政府必须起先导和主导作用。为此,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产业
1.发展都市型产业。要坚定不移地发展与城市功能相协调、与现有产业功能相配套、与生态环境相适应、能加快城市化步伐的都市型产业。重点抓好金融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在引入行业标杆、丰富金融业态及完善行业配套上多下功夫,在引入风险投资、基金等新型金融机构上寻求突破,要努力争取上级支持,推动金融产品创新。要以天安数码城、瀚天科技城为基础,加快建设一批都市型产业载体。找准定位,大力发展健康、高档的生活服务业。加快九江港口物流业和大沥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建设,不断优化全区贸易流通业的营商环境,促进贸易流通业加快发展。
2.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紧抓全球新一轮产业布局的机遇,充分发挥财政、公有资产的杠杆作用和引种、育苗效应,精选、培育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龙头项目。继续支持奇美电子与中显科技发展,培育壮大平板显示产业。重点扶持半导体照明核心技术的发展,加快广东新光源产业化基地建设,打造绿色照明产业集群。着力支持数据信息、芯片设计、动漫网游、中医药生物科技等项目的发展。引进、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及产值超百亿元的大型企业。支持建设好产学研合作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3.扶持提升传统产业。在解决好环保问题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大沥镇做强有色金属产业,支持西樵镇做强纺织和陶瓷产业,发展壮大“盐步内衣”、“里水模具”、“金沙五金”等传统行业。要更有针对性地落实“雄鹰计划”,再增加8000万元担保基金,支持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再争取2至3家企业年内上市。鼓励民企建立总部和研发中心,支持民企转型转行,使其在城市建设、产业转型中找到新的商机和发展空间。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力争年内培育10家以上龙头企业。
——环境
4.将环境治理进行到底。环境治理只有获得全面胜利,才能迸发出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区域才能得以增值。今年行业治污将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我们更要下定决心,全面完成陶瓷、有色金属等行业的整治任务。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产业退出机制,实行行业限污。通过清理“无证无照”与打击“偷排偷放”专项整治,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全面落实区域治污。不断加强区、镇、村互动,落实整治“偷排偷放”与清理“无证无照”责任追究制,实行环保层级问责。要完善全民参与的环保监管制度,建立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积极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互动,积极配合亚运会的举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5.把环境再造推上台阶。今年的化学需氧量削减进入冲刺阶段,要倾尽所能,深入开展内河涌整治,按计划完成污水处理厂及其管网建设,确保污水处理率达标。大力治理禽畜养殖污染,力争年内实现河涌“水清岸绿”。要坚持治建结合,把“三旧”改造作为环境整治、城市建设与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用足
用活政策,以“三旧”改造促进城市形态的提升。开展绿道规划和建设,把绿化覆盖由主干道向村道、河网等纵深推进。将环保、健康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扎实推进“绿色美丽家园”计划。——城市
6.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紧抓一切有利条件,继续推动东部与广州、西部与中心城区的融合。重点推进海怡大桥、龙溪大道快速化改造、珠江大桥放射线,以及与金沙洲相连的路网工程等连接广州的道路建设。加快南九复线、桂丹路二期等连接中心城区的工程进度。积极配合佛山新火车站、广珠铁路丹灶货运站的建设。
7.加快城市化步伐。推动千灯湖的辐射向北延伸,对大沥片区进行高标准规划改造。结合“三旧”改造、环境再造,美化优化城市、村庄,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借助广州新客站通车的契机,高标准定位开发三山。加快以狮山为中心的西部城市建设步伐,完善文体、市政、医疗等公共设施的配套。要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龙舟、醒狮等传统文化,不断整合宗教、武术、名人、名山、名村等旅游文化资源,让我们的城市更富特色、更具吸引力。大力开展“来之于民,乐之于民”的群众文体活动,让百姓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8.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好城市管理中心平台,统筹交通、市政、治安等信息资源,对城市进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提升镇级城市管理,组建镇级规划管理所,将市政、规划等管理延伸至农村。推进广佛公交同城互通,试行交通智能化管理,把公共交通作为改变城市生活方式、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十万雄兵计划”,吸引优秀人才、新生力量进入**,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持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不断健全安全生产、食品监管机制,努力构建和谐安定的局面。
9.支持农村发展,完善农村管理。在积极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区、镇两级政府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引导农村走效益与环境共赢的发展新路。要采取有效措施,帮扶落后的村组,将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不断探索和完善村居的管理模式,全面推进农村社区管理,让农村更快融入城市。全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与调控能力。
第二部分 民生 政府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惠及民生。为了发展更有后劲,政府必须全力推进民生事业的发展。要推动社会进步,政府必须不断进步;要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型,政府首先要转型。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民生
10.千方百计抓好社会治安。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诉求,今年我们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从基础、机制两方面入手研究城乡治安问题,整合社会力量,发挥公安部门的主导作用,调动各部门的资源,群防群治,想方设法改善治安现状。探索公安绩效改革,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加大对治安设施的投入,完善制度建设,全面铺开“平安村居”工程。
11.持之以恒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教育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所在,是一个区域发展的后劲所在,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一定要适度超前。要把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丰富“名师工程”、“名校工程”的内涵,完善绩效制度,提高教师待遇,加大力度培养、引进一批优秀教师,激活队伍的潜能。要全面加快“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医改”,深入推进“健康村”,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水平,加紧**人民医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扩建,推动中医和妇幼保健下基层、建网络,全面铺开社区卫生服务站免费健康服务。
12.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与地区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新农保”和“大社保”,完善医保制度。积极引进民资发展社会福利。通过统筹资源,搭建“慈善帮扶大平台”,设立低保临界群体分层分类专项救助,健全综合社会救助体系,让群众难有所帮、困有所助。
——政府
&nb
sp;13.全力以赴培育政府的竞争力。政府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竞争力,政府的竞争力归根到底是队伍的竞争力。我们要进行机制创新,吸引更多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注重在创新发展和困难工作中锻炼人才、选拔干部。要力促队伍思想转型,让我们的队伍敢于扬弃过去的成功经验,不断捕捉新的机遇。坚持要求队伍“带着激情干事,怀着真诚待人”,提高队伍的竞争力,以带动区域竞争力的提升。14.坚持不懈提升政府的施政能力。要创新施政理念,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中,政府要靠前一步,该出手时就出手,抓机遇于瞬间,化问题于未然。要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政府提出的新要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行政效能评估,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收集各种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施政的方式与措施。大力推行行政审批改革,积极推进简政强镇,试行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加强廉政勤政建设,强化层级问责制,形成“合力干事、共享成功、共担责任”的工作氛围。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碰到的困难多,但抓到的机遇更多;我们工作的难度大,但取得的成绩更大。**凭着智慧与努力,为自己找到了一条转型升级之路!让我们乘势而上,紧抓机遇,把**的发展再推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政府工作安排
政府工作安排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2年,做好2014年的工作,对于促进我区在全市“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大格局中更有作为、更有位置、更有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和“五大兴市战略”,围绕“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稳中快进、质量优先、领先发展”的工作基调,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开放,更大力度强化创新驱动,更大力度促进民生改善,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城市化、率先现代化、充分国际化”进程,奋力开创“五新**”建设新局面。
2014年主要奋斗目标是: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抓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信息化、产业化、城市化深度融合,推进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动融合发展。
着力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制定、完善专项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大力推动金融商务核心区建设,积极引进金融企业总部、金融后台企业,大力发展新型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类企业,做大做强融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巩固和发展集聚优势,力争金融商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以上。进一步推动商贸流通业高端发展,加快四大“百亿商圈”、三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城西商务走廊建设,继续抓好特色商业街区优化提升、现有商业商务楼宇改造升级和高端商务载体建设,力争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以上。着力打造以地铁站点为节点的文博旅游产业走廊,加快实施文博旅游项目,力争文博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以上。加快发展研发设计、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兴产业,以成飞民品、**所、公务机项目为龙头,加快建设“航空产业百亿园区”;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发展区西区改造升级;大力引进高端研发、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物联网、服务外包等新兴行业龙头企业设立地区总部;力争研发设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以上。开展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
全面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作为加快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载体和重要抓手,立足骡马市片区、青羊宫片区、清江西路片区、西客站片区、西部新城核心区等重点区域,突出城市综合体和地铁上盖物业建设,加快推进实施150个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大力推动富力二期、雄飞领秀、泰丰国际、浣花香等项目建设,力争尽快建成投用;大力推动华置广场、**1号等项目建设,力争尽快竣工;大力推动中达大厦、雅驰置业万家湾地块、长虹置业培风地块、佳兆业马厂地块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大力推动烹专及周边地块、实业街地块、华协影院地块、省人艺、铁箍井、西南农机市场地块等储备地块拆迁和上市;大力推动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扎实做好竣工投产和加快建设项目的“二次招商”。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提高产业化项目在投资项目中的比重、产业载体面积在楼宇面积中的比重、高端载体在产业载体中的比重。
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加强重点产业优势骨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和省级创新型企业,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扶持力度,促进高端科技服务业聚集发展,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进成都智慧物流等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服务基地建设,完善技术信息成果评估、科技金融、成果孵化等服务平台;切实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队伍、引领主导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适应现代城市管理的服务人才队伍;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落实专利发明和转化奖励政策;着力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
二、大力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建设美丽**
围绕建设“宜人城市新样板”,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青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努力建设景城相融、田园相连、自然和谐的美丽青羊。
强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环城生态区建设为抓手,切实抓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进金沙湖等生态项目建设;加快环城生态区土地整理;扎实抓好城市公园和街头小游园建设,继续推进道路绿化、楼顶绿化和破墙透绿,力争新增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深入实施大
气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开展交通、商业、旅游、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降耗,保持空气优良天数处于中心城区领先水平,确保固体废弃物排放全面达标。
扎实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部新城乐平D线、新城A线、土龙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新区人口聚集和产业集聚。加快实施**等五星级酒店项目建设。全面完成2013成都《
财富》全球论坛及世界华商大会重大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完成周边道路、重要节点建筑立面综合整治,打造特色街道景观。完成成黄路、青羊变电站电力通道建设。做好光华8线、地铁4号线和7号线、成蒲铁路等省市重大项目服务保障。
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排查,对三环路外、城郊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实行挂牌治理,努力根治管理顽疾;严格落实“门前三包”,深化“七进”活动,营造共建共治的城市管理氛围;深入开展治水、治乱、治尘、治违、治市政设施等专项治理;严格落实24小时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提高城市日常管理精细化水平;切实抓好居民院落、驻区单位小区、物管小区环境治理和常态管理,不断优化居住环境;推行第三方综合测评,优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测评机制;强化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机制;进一步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和部门联动执法,不断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水平。
三、大力推进统筹发展,加快“两化”互动进程
大力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按照高端兴产、精品立城、产城一体、以城带乡的思路,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着力提升全面城市化水平。
推进城乡规划统筹。围绕全面城市化和城乡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积极优化城乡规划,形成城乡统筹、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规划体系。积极落实西部新城核心区规划,完成绕城路外侧片区、兴光华片区、黄土联工片区城市设计,完善火车西客站周边区域控规及城市设计方案;优化旧城改造规划,编制完善**片区、**宫片区、少城片区城市设计;开展青羊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中轴线提档升级规划、地铁站点周边区域综合利用规划研究工作。
推进城乡产业统筹。大力推进二三产业联动、城乡经济相融,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良性互动。大力推进工业集中发展区、绿舟总部产业园、环城生态商务区建设,形成城乡融合的产业集群,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集约发展。
推进城乡管理统筹。加强涉农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加大公共服务项目投入力度,不断提升涉农社区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农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各类权属,保障农村居民的完整财产权、自主流转权和自由交易权。深化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公共服务体系和统一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户籍、居住一元化管理的体制机制。
四、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提升民生福祉
围绕塑造“社会建设新典范”,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人有普保、劳有应获、学有良教、病有适医、老有颐养、住有安居”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努力让全区群众过上更好生活。
不断发展和繁荣教育卫生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围绕学有良教,进一步加快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深度均衡,争创“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加快推进公正、高效、开放的学校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努力实现学有良校、学有良师、学有良风。加大公益性幼儿园建设力度;促进各类教育健康发展,积极引导发展高端优质民办教育;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办好“中国教育国际化信息化论坛”。突出“打造健康**、服务城乡群众”主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服务能力;继续拓展区域医疗合作,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涵建设;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配套建设;启动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和区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健康管理模式,争创“四川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示范区”。
大力提升民生质量。全面抓好就业工作,继续实施农民集中居住区特别就业计划;切实加强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实施“收入倍增”战略,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大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继续抓好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工作和低收入困难群体、在校学生参保工作;完善基层社保网点,推进社保服务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加强城乡低保、慈善救助、医疗救助、优抚保障、老龄补助等社会救助工作,加大困难群体救助力度。积极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进一步加快养老中心、社区托老机构、社区食堂等养老设施建设,着力打造“10分钟助老服务圈”。大力抓好贫困重度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托养,建立残疾人动漫高端培训基地等残疾人培训、就业平台;充分发挥区红十字会、区慈善会的作用,大力发展公益和慈善事业。继续落实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和生殖健康促进计划,推动优生优育和“幸福和谐家庭”建设。加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深化全民健身运动,举办区第四届运动会。
切实加强基层社区建设。继续实施社区细胞基础工程,不断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推动社区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落实“群众主体工作法”,完善社区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作用,不断完善社区民主自治体系;确保社区换届工作顺利完成。大力培育和引进运行规范、服务多元的社区社会组织。切实抓好社工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深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形成社会福利服务、社区互助服务与市场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服务网络。
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切实抓好应急管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完善服务管理模式,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切实抓好社区矫正工作;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打造“最安全城区”;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确保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继续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切实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监管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五、大力提升文化品质,加快建设文化强区
围绕树立“文化之都新标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加强文化公共服务,努力掀起文化建设蓬勃热潮,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着力提升文化自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诚信和公信力建设,积极培育先进的都市文化、契约文化、家园文化;大力弘扬创业文化和拼搏精神,树立激情创业、成就事业的价值导向和社会氛围;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以先进文化凝聚人心;进一步挖掘城市精神,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程度和城市文明水平。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青羊文化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文博旅游产业,强化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引领示范,构建一区两层、双核共兴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积极推动中国书法馆、金沙剧院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构建以国际非遗博览园、西村创意产业园和峨影·1958电影主题公园为骨干,以**等为节点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办好国际非遗节、国际美食旅游节、西部花卉文化节、金沙太阳节等品牌节会;依托“全国都市文化旅游服务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工作,发展壮大一批品牌企业。扎实开展旅游标准化改革试点,力争区内骨干企业标准化达标率50%以上。
切实强化文化服务。积极实施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共享工程示范点建设,大力开发文化创意、文化休闲、影视创作等文化产品。切实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创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积极推动省美术馆、省图书馆、市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竣工投用,打造一批青羊文化地标。大力培育文化专业人才,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大力发展文化市场中介和社会服务机构,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确保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六、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
围绕建设“开放合作新高地”,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升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继续推进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整合国有平台资源,积极争取产业债等多种融资渠道,促进国有企业良性发展;扩大和优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小额贷款融资平台,促进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本参与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创新经济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中的节点难点问题。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共享优质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深化街道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街道、社区的职能职责。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积极推进财政管理、国有资本(资产)管理改革,大力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全面实施公务卡,积极稳妥推动“三公经费”公开;结合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理顺事业单位职能职责,提升事业单位公共服务功能。
深化和扩大开放合作。抓住《财富》全球论坛和世界华商大会召开的契机,大力建设国际化产业集聚区、国际品牌集聚区和国际生活社区,努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加强境内外多层次区域合作,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战略合作联盟,大力提升对外影响力和经济外向度。积极抓好对得荣县的对口援建工作和青蒲对流。建立和优化招商引资推动机制,加强招商项目库建设,全面推行以商招商、网上招商,强化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特色楼宇招商和重大项目招商,进一步提高投资促进能力和实效。
七、大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
大力抓好民主法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坦诚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切实规范行政强制、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行为,确保依法行政。继续深化政务公开,加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力度,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完善以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调解为主的多层次权利救济平台,依法保护公民权益。积极抓好“六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高效勤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市民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完善“15分钟政务服务圈”,大力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加强执行力建设,准确、及时把上级决策落实到位,把人大、政协监督和群众、媒体监督的事项整改到位。加强公务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确保全区公务员队伍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状态。
廉洁从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各项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反腐倡廉的实际行动和效果取信于民。坚持厉行节约,精简会议和文件,严格规范公务接待,严禁奢侈浪费。
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大”为我们绘就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肩负起“头雁高飞”的历史使命,发挥好“带头带动引领”作用,在**科学发展、领先发展的大局中走在前列。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团结拼搏,开拓奋进,全力推进“五新**”建设,为加快“全面城市化、率先现代化、充分国际化”进程、建设美丽**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2011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冲刺年,是我市“止后移、争进位、站前列”的关键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的实施,坚定不移地实施赶超式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作为加快发展的总抓手,千方百计推进重大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推进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千方百计加快宜居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千方百计加快生态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千方百计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为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狠抓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扩大投资规模及经济总量
积极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盯紧国家和省投资动态,进一步加大跑项争资工作力度,着力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水平,全力争取国家和省在资金、项目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力争更多的项目落地、投资进资。进一步完善重点工程跟踪服务机制,力争更多的重点工程项目尽快开工、尽早发挥成效。加大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管理力度,确保所有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按要求全部开工建设。加快宜春明月山机场建设,开工建设靖安洪屏抽水蓄能电站。力争建成昌铜高速公路南昌—奉新(靖安)段,并启动奉新(靖安)—铜鼓段建设。力争建成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铁路专线和樟树盐化工基地铁路专线一期工程。建设宜春(高安)国家建筑陶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加快启动丰城铁路专线、丰电三期和樟树盐化工码头建设。全力配合杭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力争启动宜春铁路货场和火车站的搬迁改造工作。完成昌金高速宜春收费站亭改建。加快推进咸宜吉铁路前期工作,确保列入国家“十二五”铁路建设发展规划。
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六大产业发展。深化“做大中心城、做强市本级”战略,加速推进“三大战役”,坚持高位推进和市区联动,强化责任到位与操作效能,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物流平台、服务平台等相关配套建设,不断增强产业集聚能力。着力引进落户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和创税能力强的支柱型重大项目,积极创建特色产业基地。把建设“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作为重中之重,强力推进平台建设、项目建设、资源整合,既重招商,力争引进35个重大项目,特别是“航母级”龙头企业,更重落地,力争20户企业投产,签约企业80%以上开工,尽快“初具规模、显现形象”,尽早建成拥有锂电企业群、占据产业制高点的“亚洲锂都”。按照“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要求,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巩固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公共性服务业,进一步增强城市活力,促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发展。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力争“三农”工作的新优势
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和强农举措。扎实开展减轻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紧盯农民建房、农村中小学收费、“一事一议”收费等重点领域,保持对加重农民负担行为打击的高压态势,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涉农补贴,加大对农业农村项目的监督抽查力度,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农民群众得实惠。采取发放培训券的形式,积极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金蓝领”等农民教育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素质和增收致富能力。创新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特别扶助等九项规定政策。
(三)加大中心城及城镇群的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
切实推进县城建设。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精心组织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以宜春中心城为中心,以县市城区为次中心,以乡村集镇为接点的城镇群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策应中心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活动,加大县城生态园林建设力度,已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的县市要积极启动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正在创建省级园林城的,要争取申创成功。进一步做活经营城市文章,按照“做大县城、做强经济、提升老城区、拓展新城区”的发展思路,坚持“四个优先”,即:规划优先,大手笔、高档次做好县城规划,拉大城市框架,增强县城承载功能;拆迁安置优先,进一步加快城关地区危旧房拆迁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加快城关地区路网建设;社会事业优先,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聚集人气,致力提升城市的档次和品位。
努力加快小城镇建设。以建制镇为重点,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大空心村改造,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努力使小城镇成为当地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的消费中心、生产要素集散中心、“三农”服务中心、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中心。建立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配套一条龙,大力规范村镇农民建房行为,切实改变规划无人管理、实施难以到位、建设混乱无序的问题。注重典型引路、示范先行,优先发展资源、区位和人文等比较优势明显、产业支撑有力、经济活力较强的小城镇,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重点抓好道路、绿化、供排水、环卫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院、敬老院、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建设,力争在城镇污水处理、农村垃圾处理、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户籍限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进一步加大依法用地管理力度,既加大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力度,又依法依规供地,努力实现全市“零问责”目标。
(四)推进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切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主攻锂电新能源、生物和新医药、机械电子、新材料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以创新型企业为实施主体,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主抓手,以建设科技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和优势创新团队为重要支撑,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尽快建立产学研协调推进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加快科技孵化园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孵化成长。继续推进科技入园、科技进村和科技惠民工程,切实强化科技服务手段。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和引导企业以自研、引进、联合开发等方式进行创新。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围绕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人才。切实抓好知识产权保护,全市专利申请量年增长20%以上。
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严格实施生态市规划,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减排计划。加强环保监控,抓紧完成市污染源监控中心和全市重点污染企业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加强管网配套建设,确保一年内运行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60%,三年内达到100%。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企业,重点在煤炭、竹木、化工、建材等行业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全力促进工程减排,重点抓好丰城电厂发电机组脱硫工程。推进生态建设,年内新增1个省级生态县、5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五)深化重点领域各项改革,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全面完成企业改革任务。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分口负责,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在完成职工身份置换、分流安置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资产处置和推动后续改革上,按时间节点要求,确保5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市国有非工业企业改革。
稳妥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规范实施51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力争实现90%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达到国家规定建设标准,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效能建设。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精心部署,严谨实施,确保按时间节点全面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基本实现市县乡三级党政群机关无纸化办公。深入推进廉政阳光工程建设和行政审批制度“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开展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不断强化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功能。认真落实和完善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严格执行超时默许和缺席默认制度。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规范管理,开展以“服务在窗口、满意在中心”为主题的标准化窗口创建,建立健全“双优”工作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站建设。严格执行涉企收费“三零两减半”制度,严格入企检查准入,健全投诉受理、处理、督查和举报奖励制度,形成直查快处反应机制,真正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果、查必到人、查必到位”。
深入推进财政金融改革。大力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公务卡制度改革试点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改革试点。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优选培育,根据企业意愿,积极支持和帮助企业通过各种途径上市。争取华伍制动尽快上市,正邦化工完成辅导并向国家证监委上报上市材料,争取百神药业进入辅导期,更多的企业启动股改,基本形成上市一批、储备一批、辅导一批的梯次格局。继续加大异地融资力度,支持外埠金融机构在我市开展业务,在加强信贷合作的基础上,争取引进更多的外埠金融机构入驻宜春。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规范发展,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市场投资,力争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为设立本土银行积极创造条件。
<1> <2> <3> <4>
(六)努力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与社会和谐水平
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把促进就业和创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抓好就业培训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再就业。精心组织实施好“千企万岗”帮扶对接就业活动,重点帮助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全力做好创建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继续按照“多缴多享受”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积极指导万载县实施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健全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权益。进一步做好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突出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健全完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坚持各级领导接待群众来访、重大疑难信访事项包案处理等制度,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有效控制集体访、越级访等非正常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快“天网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社会治安整治专项行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促进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不断推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排查消除机制,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快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全市安全形势平稳好转。
(七)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赶超发展的推进能力和服务水平
面对新一年各种困难的考验和多种风险的挑战,更加凸显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与紧迫。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提高科学发展、赶超进位的推进能力和服务水平,履行好政府的庄重使命与艰巨职责。
强化法治意识,倍加注重科学民主决策。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化和透明度,努力使政府各项决策的程序依法规范、过程民主公开、结果科学公正,主动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按照赶超发展的目标要求,依法、科学、认真地做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强化执行意识,切实提升实际操作效能。大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操作力,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率。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能力,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岗位负责制,把重点项目完成情况纳入对各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考核指标,对落实不力的人与事启动行政问责。
强化为民意识,时刻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牢固树立“让群众满意就是最大政绩”的观念,把群众呼声作为首要的信号与职责,深入群众,体察民情,认真解决好看病上学、就业安置、征地拆迁、土地纠纷、社会治安等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全面推行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工作,切实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强化廉政意识,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作风。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工程建设、土地交易、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医药购销、资金监管等重点领域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坚决制止铺张浪费,严格控制楼堂馆所修建,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开展“惩防体系推进年”活动,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努力创造清正、廉洁、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我们已迈进充满希望的新一年,开始了充满挑战的新征程。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乘势而上,为实现宜春经济社会赶超式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四篇:2011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冲刺年,是我市“止后移、争进位、站前列”的关键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的实施,坚定不移地实施赶超式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作为加快发展的总抓手,千方百计推进重大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推进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千方百计加快宜居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千方百计加快生态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千方百计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总收入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外贸出口增长8%;城镇化率达到4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狠抓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扩大投资规模及经济总量
全力推进产业招商。以“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产业招商,精心策划一批项目,成功引进一批项目,加快推进一批项目,顺利落户一批项目,进一步加速产业集群,推进质量振兴战略,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努力形成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特色产业,实现招商新突破和产业大发展。继续在境内外组织重大产业招商推介会或洽谈会,力争引进超亿元人民币或一千万美元以上重点项目100个,超5亿元人民币重点项目30个,引资总额达到200亿元人民币。继续深入开展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五上”创评活动,力争全市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基地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30亿元,增长30%,实现利税60亿元,增长30%,其中,丰城煤电循环经济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30亿元,高安建筑陶瓷达到100亿元,樟树盐化工、袁州医药、市本级机电、奉新纺织、上高鞋革、万载花炮突破30亿元,丰城精品陶瓷、宜丰竹木加工、万载有机食品突破15亿元。以加快产业基地发展为依托,力争全市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3.9亿元,利税总额达到88.4亿元,税金总额达到41.2亿元,三项指标均增长25%。积极策应和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区域内丰城、樟树、高安三市的产业对接,打造特色亮点。
积极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盯紧国家和省投资动态,进一步加大跑项争资工作力度,着力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水平,全力争取国家和省在资金、项目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力争更多的项目落地、投资进资。进一步完善重点工程跟踪服务机制,力争更多的重点工程项目尽快开工、尽早发挥成效。加大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管理力度,确保所有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按要求全部开工建设。加快宜春明月山机场建设,开工建设靖安洪屏抽水蓄能电站。力争建成昌铜高速公路南昌—奉新(靖安)段,并启动奉新(靖安)—铜鼓段建设。力争建成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铁路专线和樟树盐化工基地铁路专线一期工程。建设宜春(高安)国家建筑陶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加快启动丰城铁路专线、丰电三期和樟树盐化工码头建设。全力配合杭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力争启动宜春铁路货场和火车站的搬迁改造工作。完成昌金高速宜春收费站亭改建。加快推进咸宜吉铁路前期工作,确保列入国家“十二五”铁路建设发展规划。
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六大产业发展。深化“做大中心城、做强市本级”战略,加速推进“三大战役”,坚持高位推进和市区联动,强化责任到位与操作效能,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物流平台、服务平台等相关配套建设,不断增强产业集聚能力。着力引进落户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和创税能力强的支柱型重大项目,积极创建特色产业基地。把建设“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作为重中之重,强力推进平台建设、项目建设、资源整合,既重招商,力争引进35个重大项目,特别是“航母级”龙头企业,更重落地,力争20户企业投产,签约企业80%以上开工,尽快“初具规模、显现形象”,尽早建成拥有锂电企业群、占据产业制高点的“亚洲锂都”。按照“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要求,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巩固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公共性服务业,进一步增强城市活力,促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发展。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力争“三农”工作的新优势
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做强主导产业。认真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和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坚定不移地抓好粮食、竹木、畜禽等10个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做强粮食、畜禽、竹木产业,做大油茶、蔬菜、中药材产业,做优茶叶、苎麻、水果、有机农业产业,力争2011年全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重点龙头企业扩大到5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00家。做实农业招商。依托农业主导产业、优势农产品和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农业产业招商,确保涉农产业招商引资额占全市招商引资总额的20%以上,每个县(市、区)引进1~3个亿元以上农业招商项目。做优城郊农业。以基础较好的城郊为突破口,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大力推进农业示范区建设,努力把城郊农业示范区建成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基地和培训基地,市民的观光休闲基地,城市“菜篮子”的供应基地。2011年,全市争取建立10个1000亩以上的城郊农业示范区。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扎实推进新农村及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全面开展“森林宜春”建设。紧紧抓住我省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和我市建设“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的契机,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努力形成“生态系统完备、林业产业发达、森林文化繁荣、人居环境优美”的绿色发展体系。2011年,确保完成植树造林35.27万亩;创建绿色示范集镇53个、绿色示范村庄200个,建设省级城市森林(湿地)公园10个。二是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落实责任,推广宜丰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逐步建立农村环境整治管理的长效机制,为顺利实现“一年试点启动、两年面上推开、三五年大见成效”的总体目标奠定基础。三是扎实推进和谐小康家园示范村建设。继续以行政村为单位,以产业为特色,采取领导挂、部门联、企业帮的办法,努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配套功能完善、集中连片的农村新型社区。四是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突出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水利建设,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加快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与乡级水务站建设。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五是扎实推进农村路桥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继续按照“县(市、区)长负总责、一桥一领导”的要求,推进农村渡改桥工程,抓好工程建设节点和项目资金配套工作,严格项目资金和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年底竣工通车率达到100%。
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和强农举措。扎实开展减轻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紧盯农民建房、农村中小学收费、“一事一议”收费等重点领域,保持对加重农民负担行为打击的高压态势,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涉农补贴,加大对农业农村项目的监督抽查力度,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农民群众得实惠。采取发放培训券的形式,积极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金蓝领”等农民教育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素质和增收致富能力。创新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特别扶助等九项规定政策。
(三)加大中心城及城镇群的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
进一步增强中心城的辐射带动功能。以执行《宜春市中心城总体规划(2011-2030年)》为契机,围绕“把宜春建设成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目标,全面推进“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继续大力实施“13579”绿色工程,巩固提高城市创建和城市管理成效,力争今年中心城在全省率先获得“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称号。加速推进人口倍增计划。继续抓好机场a线和b线道路、明月立交桥、卢洲大桥、宜春南路贯通、环城西路320国道改造、秀江东路延伸二期建设,尽快完善中心城区的基础框架和服务性功能设施;抓紧宜阳大厦和文化艺术中心的装修施工,确保2011年全部交付使用;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开工建设锦绣大桥、明月大道,适时启动状元洲公园改造、沿河中路改造、秀江西路改造、卢洲路延伸等项目建设。
切实推进县城建设。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精心组织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以宜春中心城为中心,以县市城区为次中心,以乡村集镇为接点的城镇群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策应中心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活动,加大县城生态园林建设力度,已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的县市要积极启动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正在创建省级园林城的,要争取申创成功。进一步做活经营城市文章,按照“做大县城、做强经济、提升老城区、拓展新城区”的发展思路,坚持“四个优先”,即:规划优先,大手笔、高档次做好县城规划,拉大城市框架,增强县城承载功能;拆迁安置优先,进一步加快城关地区危旧房拆迁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加快城关地区路网建设;社会事业优先,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聚集人气,致力提升城市的档次和品位。
努力加快小城镇建设。以建制镇为重点,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大空心村改造,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努力使小城镇成为当地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的消费中心、生产要素集散中心、“三农”服务中心、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中心。建立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配套一条龙,大力规范村镇农民建房行为,切实改变规划无人管理、实施难以到位、建设混乱无序的问题。注重典型引路、示范先行,优先发展资源、区位和人文等比较优势明显、产业支撑有力、经济活力较强的小城镇,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重点抓好道路、绿化、供排水、环卫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院、敬老院、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建设,力争在城镇污水处理、农村垃圾处理、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户籍限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进一步加大依法用地管理力度,既加大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力度,又依法依规供地,努力实现全市“零问责”目标。
(四)推进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切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主攻锂电新能源、生物和新医药、机械电子、新材料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以创新型企业为实施主体,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主抓手,以建设科技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和优势创新团队为重要支撑,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尽快建立产学研协调推进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加快科技孵化园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孵化成长。继续推进科技入园、科技进村和科技惠民工程,切实强化科技服务手段。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和引导企业以自研、引进、联合开发等方式进行创新。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围绕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人才。切实抓好知识产权保护,全市专利申请量年增长20%以上。
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严格实施生态市规划,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减排计划。加强环保监控,抓紧完成市污染源监控中心和全市重点污染企业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加强管网配套建设,确保一年内运行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60%,三年内达到100%。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企业,重点在煤炭、竹木、化工、建材等行业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全力促进工程减排,重点抓好丰城电厂发电机组脱硫工程。推进生态建设,年内新增1个省级生态县、5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注重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精心培育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突出抓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住房消费。切实把国家、省下调减免有关住房交易税费等政策落到实处,把握调控力度,稳定市场预期。加快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城乡危房改造。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防止房价大起大落。突出抓好扩大消费政策措施的落实,促进农村消费。认真落实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摩托车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双百”市场工程、“信息下乡”工程,加强销售网点、配送体系、售后服务和信息系统建设,切实做好补贴资金审核兑付工作。继续支持和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和运营。突出抓好旅游业发展,促进旅游节庆消费。继续推进以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为龙头的旅游升温战,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全市旅游业发展由“升温”转为“升级”,力争实现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增长22%,旅游总收入突破60亿元,增长24%,其中,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增长33%;旅游综合收入达6亿元,增长20%。启动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精心筹办好第四届月亮文化节,着力拉动节庆消费、会展消费,进一步打响“月亮之都”品牌。
(五)深化重点领域各项改革,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全面完成企业改革任务。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分口负责,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在完成职工身份置换、分流安置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资产处置和推动后续改革上,按时间节点要求,确保5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市国有非工业企业改革。
稳妥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规范实施51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力争实现90%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达到国家规定建设标准,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效能建设。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精心部署,严谨实施,确保按时间节点全面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基本实现市县乡三级党政群机关无纸化办公。深入推进廉政阳光工程建设和行政审批制度“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开展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不断强化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功能。认真落实和完善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严格执行超时默许和缺席默认制度。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规范管理,开展以“服务在窗口、满意在中心”为主题的标准化窗口创建,建立健全“双优”工作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站建设。严格执行涉企收费“三零两减半”制度,严格入企检查准入,健全投诉受理、处理、督查和举报奖励制度,形成直查快处反应机制,真正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果、查必到人、查必到位”。
深入推进财政金融改革。大力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公务卡制度改革试点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改革试点。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优选培育,根据企业意愿,积极支持和帮助企业通过各种途径上市。争取华伍制动尽快上市,正邦化工完成辅导并向国家证监委上报上市材料,争取百神药业进入辅导期,更多的企业启动股改,基本形成上市一批、储备一批、辅导一批的梯次格局。继续加大异地融资力度,支持外埠金融机构在我市开展业务,在加强信贷合作的基础上,争取引进更多的外埠金融机构入驻宜春。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规范发展,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市场投资,力争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为设立本土银行积极创造条件。
(六)努力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与社会和谐水平
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把促进就业和创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抓好就业培训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再就业。精心组织实施好“千企万岗”帮扶对接就业活动,重点帮助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全力做好创建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继续按照“多缴多享受”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积极指导万载县实施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健全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权益。进一步做好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突出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协调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化解城区中小学大班额。全力推进教育“三名”工程,积极开展第二轮素质教育示范县评估。继续支持宜春学院做强做大,大力推进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工作,发挥高校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推进京剧和采茶戏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办好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小发明竞赛。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培养发展一批具有地方文化创意的文化企业,打造1~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加强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全力做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备战参赛工作。深入推进“广播村村响”工程,确保全市40%以上行政村完成“村村响”建设任务。继续抓好“光明·微笑”工程,全面完成对全市所有具备手术适用症的白内障和唇腭裂患者免费手术治疗。加大甲流等传染病防控力度,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证群众食品和用药安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加大党员干部违法生育查处和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力度,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全面提升人口计生整体工作水平。
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健全完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坚持各级领导接待群众来访、重大疑难信访事项包案处理等制度,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有效控制集体访、越级访等非正常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快“天网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社会治安整治专项行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促进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不断推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排查消除机制,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快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全市安全形势平稳好转。
(七)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赶超发展的推进能力和服务水平
面对新一年各种困难的考验和多种风险的挑战,更加凸显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与紧迫。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提高科学发展、赶超进位的推进能力和服务水平,履行好政府的庄重使命与艰巨职责。
强化法治意识,倍加注重科学民主决策。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化和透明度,努力使政府各项决策的程序依法规范、过程民主公开、结果科学公正,主动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按照赶超发展的目标要求,依法、科学、认真地做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强化执行意识,切实提升实际操作效能。大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操作力,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率。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能力,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岗位负责制,把重点项目完成情况纳入对各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考核指标,对落实不力的人与事启动行政问责。
强化为民意识,时刻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牢固树立“让群众满意就是最大政绩”的观念,把群众呼声作为首要的信号与职责,深入群众,体察民情,认真解决好看病上学、就业安置、征地拆迁、土地纠纷、社会治安等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全面推行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工作,切实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强化廉政意识,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作风。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工程建设、土地交易、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医药购销、资金监管等重点领域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坚决制止铺张浪费,严格控制楼堂馆所修建,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开展“惩防体系推进年”活动,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努力创造清正、廉洁、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我们已迈进充满希望的新一年,开始了充满挑战的新征程。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乘势而上,为实现宜春经济社会赶超式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政府工作
━━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需要加强。我们深深感到,政府工作与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
有不小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一些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下;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素质不高;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弄虚作假、奢侈浪费和腐败
现象比较严重。
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人民政府,直接面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它单位甚至于农民个人,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它又是一个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资金收支额度较大。加强乡镇政府财务管理既是财务工作自身的需要,也是《会计法》等财经法规对会计工作的明确要求、也是明确工作责任、堵塞管理漏洞、防范财务风险的需要。乡镇政府财务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集中体现在资金管理混乱、核算不及时、核算不规范、票据不合规、手续不健全等方面。主要表现在:
一、资金管理混乱。相当多的乡镇政府存在着资金管理混乱的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乱拉资金,滥占资金上。似乎各类专项资金可以随意挤占,随心所用,从专项统筹到上级拨入的各类各项专用资金以及转移支付资金。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一是有些乡镇领导头脑中财经纪律观念淡漠,对财经方面的违纪违规不以为然;二是为突出政绩或为了完成某些达标任务,在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或相应的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就上马一些建设项目,导致乱拉滥占资金问题的出现。有一个乡镇,前任领导举债搞建设,后任领导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下,挤占一切可能挤占的资金,用来还债,出现了巨额的挤占专项资金问题。
二、核算不规范。有部分乡镇财务核算不规范,出现了帐帐不符、帐实不符等问题,即总帐与明细帐不符、帐面记载与实际发生的业务不符,如资产有帐无物、或有物无帐,与相关单位往来帐对不上等。导致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相关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事业心不强,缺乏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对工作敷衍塞责,一推二拖应付了事,未予以足够的重视,这是主观上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二是相关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较差,难以胜任财务工作。财务工作是一项责任较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它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与相关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基本技能,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具备相当的操作能力。实际上一些乡镇确实缺乏称职的财务人员,有的在岗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不熟悉财会业务,帐务处理混乱,错误百出,收支与往来混为一团,帐目不能准确地反映实际,导致出现帐帐不符、帐实不符;三是有的乡镇政府不能保证财务从业人员的稳定。有的乡镇的财务人员本来就非十分称职,却又更换频繁,有一个乡政府三年间换了四个会计。机关干部的调动出入是正常的,但相对于财务工作这一岗位来说,却不相宜,财务工作本身具有的连续性,就要求从业人员的稳定性,长期稳定的从业人员熟悉情况,有利于会计管理监督职能的发挥,更有利于从业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四是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重视不够。近年来,各乡镇的办公经费大多比较紧张,而财务人员的业务学习与培训又需要经费投入,矛盾面前,一些单位选择了放弃,使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与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对财务工作的更高要求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
三、票据不合规。乡镇政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白条子入帐问题,其危害在于,一是有些白条子所反映的业务内容真实程度令人置疑,容易从中滋生腐败;二是违法。白条子入帐,违反了《会计法》和有关税法的规定,是一种违法行为;三是白条子入帐直接导致一些经营单位和个人偷税,作为乡镇政府,放任这种侵害国家利益的犯罪行为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是纵容犯罪,也是渎职。
四、手续不健全。有些乡镇财务手续不健全,有的是资金支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少必要的审批手续;有的是经手人不签字,或是没有经手人,缺少对有关事项的说明。这些都是财务管理上的漏洞,而有些漏洞又容易演变为资金流失的黑洞,对此我们要有应有的警觉和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制化建设的逐步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体现突出,而我市一些乡镇政府财务管理工作却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和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和改进乡镇政府财务管理:
一、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纳入领导工作日程。只有领导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得到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本来就是领导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由一把手负总
责,因此也应该把财务管理工作纳入乡镇工作考核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乡镇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各乡镇要注重选用和培养事业心强、德才兼备的干部做财务工作,并力争财务人员的稳定,使其能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履行职责,做好工作。
三、要认真学好《会计法》等相关的财经法规,严格执行财务纪律。这是依法治国的需要,是依法行政的需要,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对政府工作的必然要求。加强财务管理是老话题,再次提起,是因为乡镇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令人堪忧,到了非下大气力抓不可的程度。只要真抓实干,必能立竿见影,即收实效,这是对工作、对事业、对组织、对个人都负责的态度和行动。
乡镇作为政府基层架构的基石,乡镇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大局的稳定。近些年,政府对乡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有一定成效,但勿庸讳言,乡镇依然
不很“景气”,原因何在?各种理论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或认为乡镇财源缺乏;或认为乡
镇人员过多;或认为区域设置不合理,而鲜有笔端触及其实质,业外人事或许不识庐山真面
目,业内人事或有“在江湖为江湖”之嫌,不愿透露家底,现在乡镇行政的运转已是异常的艰难,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也日渐趋下。这并非危言耸听,许多人纷纷下海自谋生路,一部
分人另谋第二职业,鲜有安心在岗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境况?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一.乡镇财政不是民主管理,而是“个人垄断”。现在有种流行的叫法:乡镇主要领导
叫做“老板”,凡事都是老板们说了算,其余的人只是听命行事,谁敢有异议,就被穿“小
鞋”,就马上有被“驱逐出境”的危险。一个乡镇一年究竟有多少收入,有多少开支,这些
开支是怎样支配的?往往只有几个主要领导知道,其余稍稍知情的,自然也就是“皇亲国戚”
了,涉及财务的人员,自然也就是“带刀侍卫”。许多领导为了维护自己的这种独裁,不惜
极力排除异己,甚至不惜把班子成员置换成自己的“嫡系部队”。由于拥有了特权,个别领
导或大吃,或乱用,或谋取私利。谁都没有规定一个乡镇只能用多少钱,只要你手上有钱,这些钱就都是你的,就都可以随意支配。财务的有效管理,“民主”与“监督”是双刃剑,问题在于,执这把双刃剑的人是被民主监督的对象,谁愿意自己执这把剑自己伤自己。
二.乡镇经济不是实质发展,而是“泡沫经济”。翻翻每个乡镇的经济年报,每个乡镇的人均纯收入都是年年增长,事实上,大部分地方的收入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乡镇领导也
有自己的苦衷:如果有关数据不“科学”申报,就意味着没有政绩,就意味着乌纱不保。有
一个乡镇,统计部门统计规模企业收入时,乡长大笔一挥:年收入八百万。后来有关部门觉
得这个企业规模够大,准备作为典型来视察,乡长怕露馅,只好再次“技术操作”,改为四
百万了,其实这个所谓的“企业”,仅是一个几个人的小作坊而已。谁来对这些上报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负责?由于数据年年报大,上面的税收任务也就年年增大,实际上大多数乡
镇根本没有税源,税费改革后,乡镇不再从农民身上收取一分钱,但乡镇办公需要经费,各
种公益建设需要解决,钱从哪里来?为了保位子,保运转,乡镇领导只好各显神通,不惜一
切代价弄钱。而上级政府也不管你的钱来源何处,只要你能弄到钱,就是有能力,就是有政
绩,许多没有企业,没有税收的乡镇,开辟财源靠的是四个字:挖,集。引,亏。“挖”就
是利用个人与上级各部门的关系争取拨款,谁的关系广,谁就能搞到钱,谁就能彰显政绩,谁就能提拔得快。“集”就是鼓励干部集资,集资垫税,集资支付其他费用。某些乡镇领导
搞典型的短期效应,用高息吸引或强行摊派干部集资,收上来的钱用光了,调任后留个尾巴
由下任摆平。即使继续在任,到年底干部们集资款也是血本无归,年终结帐换张即不做用也
不做费的白条。现在几乎每个乡镇都不同程度欠了每个干部一笔钱,埋下一个很大的隐患。
“引”就是引税,说白了,就是利用政府的职能异地贩卖税票。“小政府”与纳税人按所上缴的税额比例分成,造成国家大量税收流失,亏了国库,肥了个人。“亏”就是借贷,赊欠。能借贷到钱的地方利用一切手段借贷,甚至不惜重金贿洛,在某些领导心中,假设借一万元,送礼支付两千元,不叫损失两千元,而是赚了八千元,因为借贷到的钱“还”还是“不还”说不定已不是自己任内的事,许多乡镇领导尽量想办法去借贷和赊欠,这也是乡镇负债原因之一。
三.乡镇人事不是任人唯贤,而是“特别照顾”。可以说,现在群众对乡镇干部的印象并不好,干群关系不畅,主要是乡镇干部队伍素质不高,许多干部占位不作为。一位业内人事剖析过其原因:一些人想不到,难作为;一些人能想到,懒作为。出现这一现象,除了物质待遇因素外,与现行的干部任用体制存在很大的关系。在乡镇,干部的提拔基本上是这样一个公式:一般干部当久了,照顾解决个党委委员,党委委员当久了,照顾解决个副乡长或副书记,副职当久了,比较特殊或有一定背景的当上正职,其余的照顾个主任科员退线,当上党委书记,就可以进城。。。如此的论资排辈,使乡镇难以留住真正的能人,也难以给真正的能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在远古年代,平民百姓尚可以考高官,而现行的干部任用体制,却很难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干部职位缺乏竞争,难以打破终身制,使一些个别无能之辈混上去了,总是雄居高位瞎指挥,不仅干不好事,有时还乱事。有限的职位被长期占据,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另外,乡镇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的原因,还与县乡主要领导干部的本土化有一定的关系。现在绝大多数县乡主要领导干部都是土生土长的,虽然对管辖当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容易形成关系网,容易形成派系。国家实行公务员制度后,公务员入口把关严,一般人难进来,但一些事业单位,比如乡镇的七站八所〈还有一些县属部门〉,却成了许多“皇亲国戚”的后花园,成了某些主要领导亲属安排的最佳出处。现在有句民谣:“当管的父亲崽当官,当官的儿子孙当官”,有的爬到一定的位置后,照顾大批亲属,大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实。某些事业单位人员虽不是正规的公务员,但因为他们是“皇亲国戚”,所以他们的隐形待遇甚至比公务员高得多。乡镇队伍天天喊人满为患,其实公务员并没有多少,就是这些“皇亲国戚”,进来了,就难出去。乡镇减员长期喊,结果许多地方人越“减”越多,有的即使“减了”,不是带薪离岗,就是另安别处。
四.乡镇干部不是一心为公,而是“自谋生路”。乡镇干部现在处境艰难,工资待遇极低,事实上,乡镇干部不是在一心为“公”。而大多数人都在想尽办法自谋生路。我们不防来看看一个三十三岁刚进公务员队伍的公务员的年收入:年薪9310〈月薪778〉,乡镇补贴约3500元,此人的合计年酬为12812元。扣除社保,医保,就只剩下一万余元了,而乡镇工作环境比较特殊,正常工作需要话费每年至少需1000元,还有交通费,误餐费。。如果还需要养家糊口就更加异常艰难。作为一个公务员,如果连自身的生计都无法保障,又何谈一心为政?乡镇干部政治地位低下,往往易成为众矢之的。有人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乡镇干部的处境:“群众没事不理你;遇到麻烦要找你;处理不好要骂你”乡镇干部面对群众的辱骂和人身攻击只能“骂不还口,打不还手”,遇事只能苦口婆心做群众工作,遇到刁蛮不讲理的,更是束手无策。许多群众稍不如愿就上访,就闹事,而个别领导往往只顾“眼前太平”,不论青红皂白,谁的地盘闹事,就打谁的板子。由于各种待遇极低,乡镇干部大多不安心本职工作,何去何从,面临着新的挑战。
五.乡镇监督不是铁面无私,而是“权钱交易”。乡镇领导是个“小媳妇”,随便算算,上面管事的“婆婆”就有十几家,“小媳妇”为了好做人,上面的大大小小“婆婆”个个不敢怠慢,个别“个性古怪”的“婆婆”,还得经常去“孝敬”“孝敬”。才能确保“平安”。有些“婆婆”往往比较苛派,巧立各种名目收钱,有的直接开口索要“赡养费”,乡镇工作涉及面广,容易留下死角,任何一个管事的“婆婆”,只要刻意去挑小媳妇的毛病,就保证能找到一个理由,乡镇领导就只能在没事的时候“出钱保灾”,在出了事的时候“出钱消灾”。否则就乌纱不保。而上面大大小小的职能部门又大多责权难分,好象什么事谁都可以管,什么事谁都可以不管,就变成了好事谁都来管,难事相互踢皮球。许多乡镇领导由于“保灾”工作做得好,把有关部门“摆平”了,就可以大肆为所欲为,而上面许多职能部门,只要你是个“孝敬”媳妇,大多睁只眼闭只眼,即使出了事,谁出事谁倒霉,鲜有人去追究监管部门的责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的稳定,事关社会大局的稳定,改变乡镇工作在的问题,迫在眉睫。要改变乡镇这些混乱局面,笔者认为应该健全以下几种 机制:
一.健全财务监管机制。在乡镇,大家都习惯把书记,乡长,财政所长叫做“三把叉”,意思就是财务管理的“当家人”,这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乡镇的财务应该怎样管理?应该是民主理财,领导把关,上级监督。岂容几个人说了算?在乡镇,涉及财务的几个主要领导一般都有相互扯不清理不顺的关系,说到底,就是一个责,权,利的问题,也就是一个财务管理体制的问题。乡镇一般都有一套严密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缺乏严肃的监管程序。乡镇财务要规范,除了专业的财务人员外,更重要的是班子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而班子成员却在书记乡长的领导之下,基本上很难做到行使监督权。只有主要领导自行倡议启动这一监督程序时,他们才有可能发挥作用。财政部门一般以业务往来为主,没有完全的监督职能,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又鞭长莫及,实际上,乡镇的财政监管存在一定的真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变现行的“一支笔”审批制度,应该由负责干部多人讨论审批,主管人再“一支笔”签署。这样可以做到相互透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现在虽然在试行乡账县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但如果不改变现行的审批制度,监管作用依然甚微。
二.健全干部任用机制。公务员制度推行许多年了,公务员的入口算是有了个标准。但公务员的提拔任用却没有一个实用性的细则标准。所以干部的任用操作灵活性太大,容易形成滋生腐败的温床。现在的干部任用以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为主。难以有好的程序发现真正的能人;难以有好的标准衡量真正的能人。因为没有好的标准衡量真正的能人,导致许多人跑官,卖官。即使有的人跑到官,卖到官,偏偏这些人还是不服气,因为他认为还有比他能力差的人坐上了比他更大的官位;因为没有好的程序发现真正的能人,致使许多人才资源浪费,致使许多被领导熟知,或迎合了领导口味,在领导眼皮底下的人就出现“官大三级”怪象。不是“坐上了直升飞机”,就是放下去都至少是“京城高官”。由于民主推荐与组织考察难以保证干部任用的严密性,因此,合理的任用机制应该是这样三个程序:民主推荐,能力测试,组织考察。真正做到“逢进必考”,象考公务员一样进行笔试,面试。杜绝干部任用之中的不正之风。同时打破现行的干部任用论资排辈弊端,不拘一格选人才。导入竞争机制,打破干部终身制。
三.健全干部激励机制。一是提高乡镇干部的经济待遇。乡镇干部工作在一线,条件最苦,待遇最低,应逐步改善干部工资福利待遇。最重要的是要改革干部的工资福利发放制度,工资福利不应该只按工龄,级别计算。应该制定科学的工资福利发放制度偏重于个人的工作业绩,让那些多做事的多拿钱,少做事的少拿钱;干得事好的多拿钱,干事不好的少拿钱。奖优罚劣,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干部的薪酬应该改革为这样三大块:基本工资,福利补助,奖励。二是提升乡镇干部的政治待遇。现在有这样一个怪现象:无论是新闻媒介还是政界,但倘若一个干部受到不法侵害,总会有点所见不惊。乡镇干部在执行公务时,有权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实际上,乡镇干部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往往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有关部门的制裁。致使乡镇干部的社会地位日渐低下。另外,还应缩小各乡镇待遇的差异。各乡镇财政状况不同,干部待遇有很大的差异,同样的职位,同样的工作,不同乡镇之间待遇大不相同,许多干部不安心本职,为谋求一个好的单位四处奔波。个别领导更是别出心裁,把干部当做橡皮泥,借用调动契机,大谋私利。
四.健全科学评估机制。合理的评估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是干部工作的指南针。合理的评估机制应该科学化,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既不能放任不管,又不能搞一棒子打死人。现在对乡镇“一票否决”越来越多,计划生育,社会治安,财政税收等,上级领导为了能强调某一方面,随意便来个“一票否决”。致使乡镇工作如履薄冰,乡镇干部惶惶不安,有人言:乡镇干部工作,好比是从一只打盹的老虎前路过,一不小心,就被其所伤。为什么乡镇乱摊派,乱收费屡禁不止?为什么计划生育总出现恶性事件?这与这种一棒子打死人的评估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合理的评估还应该法制化。业内人士常说,什么法都能犯,就是不能犯“看法”,言下之意,就是权还是大于法。只要领导对你有看法,你就别想安享太平。现在的公务员法已经出台,对公务员的行为规范,已有了法律制度。但仍有可灵活操作的空间,供主管部门定夺。许多地方领导们可以随意讨论一个处分决定来处分干部,这是造成法权大于法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