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周庄乌镇旅游经济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3 03:5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丽江周庄乌镇旅游经济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丽江周庄乌镇旅游经济考察报告》。

第一篇:丽江周庄乌镇旅游经济考察报告

丽江周庄乌镇旅游经济考察报告

作者:向泽衡来源:团结报时间:2009-01-19 10:22:25点击:193

4一、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

(一)古镇开发坚持保护为主,构建保护与利用共赢机制

丽江古城的旅游发展经验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全力保护尚存的,努力发掘可现的,尽力显示曾有的文化遗产资源”。丽江古城的保护世界遗产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旅游发展反哺遗产保护的优秀经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丽江模式”向亚太遗产地推广。

他们在古镇保护方面的主要做法是:一是以环境整治来推动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丽江古城2008年以来累计征收古城维护费5个亿,同时还以古城维护费做抵押从银行融资6亿元,共计11个亿全部用于改造古镇水电气线路、排污管网、水源治理等环境整治工程项目。二是以法制建设来规范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三是以创品夺牌来带动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

(二)古镇保护突出原真性,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统一

我们感觉每个古镇传统风貌独具特色,文化内涵各有千秋,主要是在民居保护和文化展示中突出了原真性,既做到了传统风貌与现代设施相统一,又实现了旅游市场差异化竞争。一是建立古建筑保护档案。二是发掘地域特色文化。三是减少古镇商业气息。四是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统一。

(三)经营方式实行围镇收费,创建多渠道筹资体系

他们实行围镇收票的成功经验和特点:一是围镇收票的目的明确。政府围镇收票主要目的是筹集古镇保护资金,更好地保护古镇文化遗产,突出保护为主的开发原则,然后以保护带动古镇旅游发

展和居民致富,实现保护与利用共赢。二是围镇收票的性质清楚。政府保护的是整个古镇,而不是保护某几栋民居或建筑,所以要收整个古镇的保护费,而不是收几个景点票。三是围镇收票适应旅游市场需求。

(四)景区管理突出政府主导,构建了景民和谐机制

政府在保护、利用、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政府主导作用。一是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政府对公司经营战略实施有效管理。三是构建景民和谐机制。没有景民和谐的社会环境,就不会有古镇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芙蓉镇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一)调整开发模式,强化保护为主的总体思路

抓古镇保护,就是抓古镇旅游开发;古镇保护得越好,古镇旅游就越有特色和竞争力。发展芙蓉镇旅游,必须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原则,以积极申报创建芙蓉镇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全力抓好古镇民居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提升古镇文化旅游品牌,以加速实施芙蓉镇核心旅游景点圈战略为动力,加快芙蓉镇开发区旅游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打造成湘西旅游休闲核心景区,辐射带动周边景区发展。

一是抓古民居修缮保护。按照规划要求,分期分批对古镇核心区内的民居进行修缮、整改。对42栋重点保护古民居,建议由政府进行修缮;对保护的古民居,建议由政府和居民共同修缮;对一般民居,则由居民自己负责修缮;对违章现代建筑,要依法整改或拆除。二是抓文化挖掘展示。充分挖掘展示芙蓉镇的商埠文化、土司文化、荚蓉镇电影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继续举办茅古斯等传统习俗节庆活动。依托古民居恢复土家织锦、土家竹器、土家蜡染等作坊,展示土家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和传统工艺。三是抓保护法规完善。加快建立健全古镇保护条例及民居修缮审批程序、古民居改造技术规范等法规制度,真正做到要动古民居的一砖一瓦和一草一木,都

必须按程序审批,按技术规范修缮。

(二)调整经营策略,坚持围镇收票的经营方式

围镇收票是全国古镇旅游发展的一种成功模式,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古镇文化资源。荚蓉镇要调整经营策略,坚持围镇收费一票制方式。一是明确门票的性质。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的“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原则和有关规定,芙蓉镇门票应定性为古镇保护费,作为行政资源性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这样就理清了是卖景点票或是卖吉镇票的纷争,明确了保护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是我们发展芙蓉镇旅游的主要目的。二是调整围镇范围和游览线路:在芙蓉路与溪州路交叉路口设交通卡,实行车辆管制,只准环保车载客运营。古镇公司不再经营电瓶车,改为社会提供服务。在半边牌楼设游客服务中心,让游客买票后从此进入古镇。游客进入古镇后自由选择线路观光。三是调整门票价格。实行低价起步的策略,降低散客票价和团队票价。四是与猛洞河漂流整合营销。整合猛洞河和芙蓉镇2个知名旅游品牌,进行联合营销,实现渠道、市场、资金、游客共享互赢。

(三)调整管理重点,加大环境整治的工作力度

抓环境整治.就是抓古镇保护的难点工作,就是抓古镇建设的中心工作,就是抓古镇管理的重点工作。一是夯实完善景区主管部门的机构与职能。要归口和强化古镇主管部门猛管处的前置审批权和古镇保护与规划的管理职责,尽快成立一支由财政拨款的综合执法队,相对集中行使相关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权,集中开展环境、城建、旅游、文物、工商等执法工作。二是构建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借鉴昆山市13个部门投入1300万元开发周庄古镇的经验,构建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多渠道筹措古镇开发资金,制定门票分成政策,鼓励部门加大对芙蓉镇的管网改造、管线入地、污水处理、水源治理、荒山绿化等环境整治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力度,加快古镇环境整治。三是整顿规范经营秩序。打击野马导游等无证收费与乱收费行为,控制古镇商业经营规模,规范商业经营范围和性质,实施由猛管处审批的商业准营证制度。

第二篇:丽江考察报告

[

x x

学校 ]

丽江古城考察报告

——艺术设计系

专班

业:[ 景 观

设 计 ] 级:[ 景 观

一 班 ] 学生姓名:[xxxx] 学

号:[

] 指导教师:[

] 完成时间:2013年7月7日

一、设计背景

........................................................二、设计概念

........................................................三、设计元素

........................................................1、水

2、街

3、桥

4、民居

四、周边环境

1、黑龙潭

2、五凤楼

3、束河古镇

五、周边交通道路系统

六、内部交通道路系统

七、绿化系统分析

八、总体设计分析

九、分项分析

1、木府

2、古城大水车

3、四方街

4、福国寺

5、玉龙雪山

................................................................................................................................................................................................................................................................................................................................................................................................................................................................................................................................................................................................................................................................................................................................................................................................................................................................................................................................................................................................................................................3 3 4 5 6 6 6 7 7 8 8 8 10 10 10 11 12 13

第 0 页

一、设计背景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纳西、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丽江古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城中民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

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二、设计概念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纳西、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丽江古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四周

第 1 页

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城中民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

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

第 2 页

三、设计元素

1、水

以水为核心的丽江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现特有的水巷空间布局。水元素的大量引入,使丽江古城无法按照“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制度的建成,而采取一种较为自由的城市空间格局。城中无方整的道路网,也没有严谨的城市轴线。

2、街

古城中的古街是古城建筑的特色之一,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

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四方街是一个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有西河,东为中河。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

第 3 页

3、桥

众多古桥交织错落,构成了复杂的交通网络。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

第 4 页

4、民居

丽江古城的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在建筑布局形式、建筑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纳西族早期的民居建筑,是木楞式土掌 房,尚不是现在的四合院式建筑。现在所见的丽江四合院民居主要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及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都是明清以来逐渐成型的。纳西族民居深受汉族、白族民居影响,但也颇具特色。

(1)纳西民居屋顶多为悬山形式,且山墙头屋顶悬出较多,阴影深沉,显得比较饱满、舒展,而白族民居则多采取硬山形式。(2)纳西族民居善于处理屋面,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变化有致,特别是山墙面形象生动,博风板、悬鱼、麻雀台(腰檐)和山墙尖端暴露的木构架,造型比较丰富,由此可以看出深受传统木楞墙做法的影响。(3)善于利用室外空间和半室外空间。一般厦子(廊檐)较深,可以放下一席桌凳,正房及两厢可放下九桌,加上院子六桌,共可放下十五桌酒席。院子中花木茂盛,生机盎然。(4)建筑善于结合地形,高低错落,空间布置统一中富有变化。(5)建筑与水系结合紧密,或门前即渠,清新幽雅,或房后水巷,别具景色,或跨河筑楼平添情趣,或引水入院,独具匠心。水系兼有生活和防火功能,是日常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均不可缺少的部分。(6)注重防震要求。丽江为地震区,建筑有设防的要求。传统民居均为木构架的土木(或砖木)结构,能做到房倒屋不塌的要求。一些比较考究的民居,砖(土坯)墙内还有木板的顺墙板,除了起防盗的作用处,主要也是为了防震。总之,丽江传统民居的组合、造型及尺度充分吸收了我国四合院体系的优点,环境虚实结合,内外一体,色彩淡雅;青砖、灰石、白粉墙、土坯砖、木结构,均为当地材料,质感朴实,加上花草树木以及盆景的配合,更加增添生活情趣。

第 5 页

四、周边环境

1、黑龙潭

丽江城北从玉龙雪山下来的清泉涌流,积水为潭,一片澄碧,湖面30亩,名为黑龙潭。黑龙潭是古城身边的一湖净水。它以屏立于城北的起伏连绵的远山为借景,特别是那座海拔5596米的玉龙雪山的借景及其在湖上的倒影,最给这座园林生辉,引人如入诗画。这座园林虽然是凭借远山近水、苍郁林木而成的自然园林,但也能够因景制宜,疏落而恰当地穿插一些文物建筑——如锁翠桥、龙神祠、戏楼、石拱桥、得月楼及迁建保护的五凤楼(即法云阁)等。它们好象几颗形态、光泽不同的宝石,镶嵌在黑龙潭园林的整个景色之中。

2、五凤楼

五凤楼(原名法云间),位于黑龙潭公园北端,始建于公元1601年,楼高20米,为层甍三重担结构,基呈亚字形,楼台三叠,屋担八角,三层共24个飞檐,就象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全楼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楼尖贴金实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3、束河民居

束河民居建筑群在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头有一潭泉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青龙河从束河村中央穿过,建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高4米、宽4.5米、长23米,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桥束侧建有长32米、宽27米的四方广场,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样可以引水洗街.第 6 页

五、周边交通系统

北有香格里拉大道通往玉龙雪山、东巴文化博物馆、黑龙潭公园等地,南有康仲路,西有长水路,东有祥和路等。交通路网很发达,有序的路网串通着古镇的交通。

第 7 页

六、内部交通系统

丽江古城的道路依水路而修,所以形态非常自然。几乎每条街道皆有宽窄不一的水路相伴,形成独特的水乡景观。

水元素的大量引入,使丽江古城无法按照“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制度的建成,而采取一种较为自由的城市空间格局。城中无方整的道路网,也没有严谨的城市轴线。

七、绿化系统分析

丽江古城的绿化是自然美与人工美,艺术与适用经济的有机统一体,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而完整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在路、水、建筑和水之间,树木、灌木和花草点缀其中,共生共息。环境虚实结合,内外一体,色彩淡雅;青砖、灰石、白粉墙、土坯砖、木结构,均为当地材料,质感朴实,加上花草树木以及盆景的配合,更加增添生活情趣。

八、总体设计分析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它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

第 8 页 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等,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设祟自然、求实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贵特质更体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丽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井自具纳西族独特风采。1986年,中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定了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丽江古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 ,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丽江古城民居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城镇、建筑本身是社会生活的物化形态,民居建筑较之官府衙署、寺庙殿堂等建筑更能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丽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结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有机结合了中原古建筑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优秀传统,井在房屋抗震、遮阳、防雨、通风、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鲜明之处就在于无一统的构成机体,明显显示出依山傍水、穷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质朴的创造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特定的区域里对纳西民族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丽江古城是自然美与人工美,艺术与适用经济的有机统一体,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而完整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城中民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古城所包涵的艺术来源于纳西人民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现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术交流融汇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宝贵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丽江古城包容著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丽江古城的繁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己逐渐成为滇西北经济文化中心,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聚居在这里的纳西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尤其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等传统文化艺术更是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丽江古城从城镇的整体布局到民居的形式,以及建筑用材料、工艺装饰、施工工艺、环境等方面,均完好地保存古代风貌,首先是道路和水系维持原状,五花石路面、石拱桥、木板桥、四方街商贸广场一直得到保留。民居仍是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在修复和建造,古城的风貌已得到地方政府最大限度的保护,所有的营造活动均受到岩格的控制和指导。丽江古城一直是由民众创造的,井将继续创造下去。作为一个居民的聚居地、古城局部与原来形态和结构相背离的附加物或是

第 9 页

“新建筑”正被逐渐拆除或整改,以保证古城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或历史价值能得以充分发扬。

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它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古城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九、分项分析

1、木府

北有故宫,南有木府”。跨过清泉汩汩的流水小桥,突见一座木牌坊赫然立于土木瓦顶居民之间。跨进朱红色的木府大门,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地面上巍然耸立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汉白玉基座雕刻精美,那恢宏的气势,使人恍若置身于皇宫之内。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木府景区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整个建筑群坐西向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现在看到的木府,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中,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又可看见白族和纳西族传统的民族特色。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它充分体现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其坐西朝东、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传统文化之精神,并在其建设过程中,汉、纳、白三族人民同心同德,充分发挥其技艺,在主要保留了中原明代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溶入了纳西、白族各种地方工艺风格。同时木府又是纳西古王国名木古树、奇花异草汇聚一体的园林,它介乎于皇家园林与苏州庭院园林之间,将天地山川的清雅之气与王宫的典雅富丽融为一处,充分展现了纳西族广采博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2、古城大水车

丽江古城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了丽江古城的地标,是丽江旅游游客们一定要去拍照留念的地方。

走进古城,首先看到的是两座水车,有人说它是子母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人水车。过去古城里就有水车,以古城大水车为代表,今天在一些偏远之地也还在使用。它可以用来舂米磨面,如果人住在高处,但水在低处流,还可以用它来提水。往右是写有江泽民主席题词的照壁,古城里有三房一照壁的民居,那民居就像这个样子。在古城入口的右边是水龙柱。龙是管水的,古城里的土木建筑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立了这个水龙柱,以表达古城人民免除火灾的愿望。千百年来,古城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古城。

第 10 页

3、四方街

四方街是丽江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这里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明清以来各方商贾云集,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生息,是丽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其四周6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

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其四周6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置身其中,令人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清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素来喜爱种植花木培植盆景,使古城享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美誉。

第 11 页

4、福国寺

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最早为木氏土司的家庙。木氏土司请来汉传大乘佛教僧人在此念经修行,成为汉传佛教禅寺,寺名“解脱林”,后由明熹宗朱由校赐名为“福国寺”。

第 12 页

5、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是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至今丽江还举行每年一度盛大的“三朵节”。唐朝南诏国异牟寻时代,南诏国主异牟寻封岳拜山,曾封赠玉龙雪山为北岳,元代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到丽江时,曾封玉龙雪山为“大圣雪石北岳安邦景帝”,玉龙雪山凭其迷人的景观、神秘的传说和至今尚是无人征服的处女峰而令人心驰神往。

第 13 页

第三篇:周庄考察报告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6月22号,我们来到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周庄镇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古镇区内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横跨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桥梁,海外报刊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期间,我们边走、边看、边学、边议,参观景区认真学习江南古镇景区建设、民俗文化、宣传促销、旅游商品开发等做法,结合周庄古镇的实际,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经验,受到了启发。

一、周庄古镇旅游业发展的几个经验:

(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条件便利

周庄能够名扬中外、游人如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周庄处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由于经济发达,是国内旅游主要客源市场之一。周庄离苏州38公里,苏嘉杭、苏沪、沪宁等高速公路为两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交通的便利带来了市场的繁荣,有利其发展。

(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完整保存古镇风貌

周庄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周庄是一个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历经900多年沧桑,完整地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风貌。全镇60%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0.47平方公里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画。

周庄位于上海和苏州之间,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镇,在这里拍摄的各种电影和电视剧有四十多部。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河流呈井字形从镇中穿过,“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小小的的周庄共有十座四百年至八百年历史的古桥。

周庄镇已有九百年的历史,镇内河流呈井字型,镇中桥梁很多,其中历史在四百年以上的古桥的就有八九个,明代时这里住着江南首富沈万三,他富得让朱元璋都垂涎,他个人出资修了南京明城墙的三分之一,沈万三在各地都有许多产业,但是他始终把周庄作为他的根基。

(三)依托名人,发展景点,走向世界

1984年,在美国留学的陈逸飞以周庄的双桥为素材,创作了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在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画廊展出,引起了轰动,描绘了姑苏的小桥流水、江南的田园风光,将美国观众带到了神话般的境地。当年十一月,阿曼德•哈默访问中国时,将陈逸飞的那幅《故乡的回忆》高价购下,作为礼物,送给了邓小平同志。正是这一选择才使中国人真正知道了周庄。

除此之外周庄著名的景点有富安桥、双桥、沈厅。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璧建筑;双桥是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特;沈厅为清式院宅,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此外还有澄虚道观、全福讲寺等宗教场所。全镇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小船轻摇,景致优美。

(四)依托文化旅游,大力发展商业和服务业

周庄古镇的旅游区域,凡是游人可游览之处都遍布着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工艺品商店、传统小食店、茶水店等,游客们边游玩边购物,周庄的万三蹄,万三糕点及各种特色工艺品等,品尝“小桥流水人家”小食店里的传统特色美食。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水乡古镇的繁荣和兴旺。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促进居民生活水平。

周庄有自己鲜明的主题形象,周庄将古镇景区的众多景点“集体打包”,以“中国第一

水乡”的品牌形象对外宣传,成功地打造出“中国第一水乡”品牌。其次,周庄古镇着有吸引公众眼球的节庆活动。周庄的国际旅游节创办于1996年,每年举办一次,迄今已有13届,成为周庄旅游营销、品牌宣传的重要载体,有力的推动了周庄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得到业界的认可,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盛会,被评为“中国节庆50强”、“旅游节庆10强”。大大加快了周庄古镇走向全国市场、走进国际视野的步伐,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周庄古镇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关改善意见:

第一.周庄古镇的有些经营户的个人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体上周庄镇的居民热情待客,能很好的反映古镇的文化底蕴。然而生活在镇上的居民和商户的生活观念、经营理念过于陈旧,已经失去了原有民风民俗。通过这次考察,我发现在旅游行业中,当地部分周庄人存在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部分经营商的经济功利性明显。对于政府宣传的新理念、新思想大部分人不能主动去理解和接受,只是被动的接受管理,但又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许多人不服从管理,存在许多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行为。加强教育引导,进一步提高居民旅游发展服务意识以及加强对商户的管理诚信经营。

第二.周庄古镇的旅游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原有的古镇氛围被浓厚的商业气息所充斥

因为一个地区要发展旅游业,必须注入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而周庄古镇在各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周庄古镇的业态单一,主要是靠旅游业来支撑整个古镇的经济发展。就依托旅游业而发展起来的商业而言,其市场存在很多问题,加上浓厚的旅游商业氛围掩盖了古镇原有的生活状态和休闲氛围。走在周庄古镇的道路上,江南水乡的感觉被浓厚的商业充斥着。应该完善旅游业基本构成,积极发展休闲产业,净化古镇旅游市场,规范古镇旅游秩序。

第三.部分河水有所污染,加大环境整治的工作力度

加大古镇的环境整治的工作力度。集中开展环境、城建、旅游、文物、工商等执法工作,多渠道筹措古镇开发资金,鼓励部门加大周庄古镇的水源治理、沿街绿化等环境整治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工作力度,促进古镇的生态环境与居民生活的和谐,周庄的水更清,环境更加优美。

总体来说,周庄古镇发展旅游可谓走在江南水乡古镇的前列。周庄古镇旅游资源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原真性、整个古镇生态环境保护的较好。周庄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诚信服务,致力于营造政策环境、投资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不断地构建独特的竞争新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富有远见的海内外投资者在这片土地上播种、耕耘,享受着丰厚回报。周庄古镇政府给予周庄发展旅游的政策也很多,周庄古镇在政府和著名专家作的总体规划下发展旅游,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相信未来的周庄古镇的旅游会以更高层次来定位。

第四篇:乌镇旅游心得体会

乌镇旅游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镇旅游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次去乌镇算是故地重游。乌镇西栅刚刚建成,我去参观游赏,那时只有建筑没有人气,商业也还未引进开启,只有零星的小饭馆,卖点包子和糕点,整个景区古香古色,该有的美都尽在其中,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就像一个漂亮的乡间小姑娘,有着稚嫩麦色的皮肤,樱红的嘴唇,却配着一双失神的大眼睛,缺了点灵动少了点生气。所以一直想着如果有了人气,乌镇应该是完美的,到了这个时候一定要来感受下,填补那时的小小遗憾。于是在20xx年8月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又来到乌镇,一幅真正的活生生的江南水乡的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

据最近去过乌镇的朋友说,游西栅最好是晚上,天气清爽下来,坐在农家摇着的小船游水乡,小河两边古宅都挂起花灯,灯光幽幽地映在水中,明月升起,别有一番风—花雪夜的情调,让人不胜向往。但古镇的建筑修复与改造也是它的一大特色,是古建街区修复的借鉴典范,于是我们早上就赶到这里,趁白天拍些照片资料,更全面的去了解乌镇的风貌。穿过一条展示乌镇历史与生活习俗的蜡像厅廊,就来到西栅的主入口。河水恰到好处的'挡住了去路,隔水相望,古宅环水而建,水路成为去西栅内部的唯一交通,乘船而去,看着身后的水波与渐行渐远的喧嚣,彷佛隔离繁华现代那时候开始了一段陌生又向往的时光倒流旅程,来到质朴原始的世外桃源。

站在入口码头,乌镇西栅的景区游览图就框立在侧边,整体来看,西栅有一条主要的河道,古宅就沿河而建,河道既是古镇居民的生活动脉,也是古镇的主要交通路线,西栅可以称之为东方小威尼斯了。

面对着码头的是乌镇的草木本色染坊,是当地很重要的一大民间特色作坊,一座石板桥将我们引入到晾晒布的广场上,十来米高的架子并排立在广场上,蓝色印染花布从架子上倾垂而下,随着风摆动飘曳,仿若一道道蓝色水瀑,壮观而柔美,人在其中穿梭而行,若隐若现,仿佛仙子下凡人间,一切都变得美好,心情也慢慢被过滤净化只剩下安逸。依依不舍的从晒场走出,带着平静的心绪沿主路前进,绕过一个栽有古树的砖砌花坛,我们就进入到古镇真正的内部了。

第五篇:丽江旅游导游词

丽江旅游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迎来各位朋友。你们是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丽江的,那么,在丽江,最能给人带来春意的地方在哪里呢我想就在玉峰寺和姊妹湖。

玉峰寺坐落在玉龙山麓,离丽江古城18千米。

说到丽江的寺院,自然就要说到藏传佛教,也就是喇嘛教。丽江的地理位置特殊,它北望藏区,南邻大理,东接四川,历史上归属多变,或被吐蕃统治,或由南诏大理管辖,或听命于中央朝廷。由于这些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加上曾统治丽江四百多年的木氏土司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放政策,使丽江多种宗教并存。这里既有纳西族特有的东巴教,又有外来的道教、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即喇嘛教等等,使纳西族逐步形成了对各种宗教兼容并蓄、信而不笃的民族特征。丽江的喇嘛教盛行于清朝中期,玉峰寺就是建于乾隆年间的一个喇嘛寺院。但玉峰寺的名气不是来自宗教,而是来自被誉为“环球第一树”的万朵山茶。如果说玉峰寺的春色以一红、一白、一绿最具特色的话,这一红自然就是万朵山茶了,那一白、一绿又是什么呢玉峰寺到了,就让我们去一一找寻吧!

我们先去十里香院。十里香又叫云南含笑,春季开花,花白而香。嗯,好香啊!这扑鼻的香气就来自十里香,这就是刚才提到的玉峰寺的一白。十里香是春天的使者,它正在含笑欢迎我们。大家看,这个院子里的十里香,得到喇嘛们的精心护理,把它扎成了一个花牌坊,使它更有观赏价值。再往四面看,大家会发现,这里房屋低矮,院落狭小,跟常见寺院的殿宇巍峨、院落宏大大相径庭,这是怎么回事因为丽江地处高原,低温多风,地震较多,所以这样的矮屋小院有利于保暖,防风,抗震,是纳西人民适应自然、因地制宜的杰作。‘

现在我们前往茶花院。在丽江,十里香和茶花都可以算是春天的使者,可大家不知道,茶花院还住着一位护花使者,他就是那都喇嘛,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四十多年来,他把这山茶树看作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它、培育它,即使是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也是这样。有人要砍树,他抱着树说: “要砍就先砍我吧!”为了这棵山茶树,温仁敦厚的老人也会骂人,甚至出手。丽江人民由衷地钦佩和尊敬这位护花使者。大家到了茶花院,只许赏花,不能摸树折花,这也是我提醒大家的“赏花须知”。茶花院到了,大家可以尽情地观赏。为了提高观赏“效益”,请大家注意这株山茶树的三个特点。

这山茶树的三个特点就是:鸳鸯一树,花开万朵,花中赏花。

关于鸳鸯一树,丽江电视台曾给观众出过一个有奖问答题:玉峰寺是先有寺还是先有树答案是先有树。据考证,这树种于300多年前,而建寺则是清朝的乾隆年间(1750'年)的事,距今只有200多年,甚至有“因了山茶树,才建玉峰寺”的说法。让人称奇的是,种树人独具匠心,把九蕊十八瓣的狮子头和称“照殿红”的红花油茶两个品种合栽一处(也有嫁接之说),所以树干早已合二为一。它们盘根错节,相依相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七寸盘大小的是九蕊十八瓣,小一些的是照殿红,它们难分彼此,让人想起自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的名句,所以我们把这树称为鸳鸯一树。各位朋友当中如果有“比翼鸟”,不妨在这连理枝下留个合影作纪念。

这树的第二个特点是花开万朵,这花从立春初放到立夏花尽,七个节令共一百多天里,先后开放近二十批,每批千余朵,共开放二万余朵,所以叫“万朵山茶”。

这树的第三个特点是花中赏花。按常理,三百多年的山茶树,如任其自由生长,应该比今天高大得多,大家就只能远观而不能近赏了,花朵也会比今天疏落得多。所以历代的喇嘛,特别是我们的护花使者那都喇嘛,为了这树免遭风霜的摧残,让大家就近观赏,他们整枝美容,施肥浇水,把这树培育成了可以花中赏花的大花棚。大家看这花棚由三坊花墙一顶花盖组成,构成了花在人丛中、人在花丛中的美景,难怪著名植物学家秦仁昌教授上世纪中期考察丽江时赞叹:世界山茶之王在,山茶之王在云南,云南山茶之王在丽江……

下载丽江周庄乌镇旅游经济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丽江周庄乌镇旅游经济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丽江旅游计划

    D1: FM9449SHALJG 07451140逛丽江古城(大研古镇、黑龙潭) D2: 丽江-长江第一湾-虎跳峡-香格里拉 D3: 香格里拉—蓝月山谷石卡雪山——普达错国家森林公园 D4: 香格里拉—松赞林寺......

    丽江旅游作文

    美丽的丽江古城清晨,我挎上简单的小包袱,走进了美丽的丽江古城。在宽阔的大理石板的路上,细细的小水珠晶莹、清新。古城中薄薄的晨雾,一丝丝,一缕缕被风吹得飘来飘去,好似古城烟囱......

    乌镇旅游路线总结

    乌镇旅游攻略(实用版) 乌镇旅游攻略(实用版) ............................................................................................................... 1 乌镇旅游......

    旅游考察报告

    四面山旅游产业链的开发与旅游产品的打造——赴广西北海、阳朔学习考察报告 2012年10月管委会一行32人赴广西北海、阳朔两地就两地景区的打造与管理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组......

    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调研报告范文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我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实施“旅游兴乡”战略。随着以农业休闲为核心的旅......

    旅游考察报告

    篇一:旅游调研报告范文 旅游调研报告范文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我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实施“旅游兴乡”战略。......

    旅游考察报告

    走入张家界张家界,位于湖南西北部,属武陵山脉,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七十年代末,著名画家吴冠中与张家界邂逅,这场偶遇不亚于金风玉露的相逢。自那以后,张家界这颗“养在深闺......

    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2012年5月19日至5月27日,炎帝陵文化旅游考察团一行29人,在xx县炎帝陵管理局局长、炎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朱xx同志的带领下,赴台湾开展海峡两岸炎帝千秋圣诞交流和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