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量大题
一.谈谈你对联立方程模型的看法
1.概念
联立方程指的是用若干个相互关系的单一方程,同时表示一个经济系统中经济变量相互联立依存性的模型,即用一个联立方程组去表现多个变量相互为因果的联立关系。
2.种类(1)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现实经济结构关系的模型成为结构型模型。结构型模型表现变量间直接的经济联系,将某内生变量直接表示为内生变量和前定变量的函数。(2)把每个内生变量都只表示为前定变量及随机干扰项函数的联立方程模型,称为简化模型。简化模型能直接用于对内生变量的预测。
(3)第一个方程的内生变量Y1仅有前定变量表示,而无其他内生变量,第二个方程内生变量Y2表示成前定变量和一个内生变量Y1的函数;第三个方程内生变量Y3表示成前定变量和两个内生变量Y1 Y2的函数,按此规律,最后一个方程内生变量Ym可以表示成前定变量和m-1个内生变量Y1 Y2....Ym-1的函数;这类型模型称之为递归模型。它的特点是直接用OLS方法对模型中的方程依次进行估计。
3.联立方程的识别
(1)对模型识别的理解:可以从方程中是否具有确定的统计形式去认识,也可以从方程中是否排除了必要的变量去理解,但是最直观的理解是看能否从简化模型参数估计值中合理求解出结构模型参数的估计值。
(2)识别的类型: 恰好识别 过度识别 不可识别
(3)识别方法: 阶条件识别 如果模型中有M个方程,共有M个内生变量和K个前定变量;其中第i个方程包含Mi个内生变量和Ki个前定变量。由模型的阶识别条件可以判断:当K-Ki>Mi—1时,第i个方程可能是过度识别;当K-Ki=Mi—1时,第i个方程可能是恰好识别;当K-Ki 秩条件识别 步骤 第一,将结构模型转化为结构模型的标准形式;第二,考察第i个方程的识别问题;第三,计算Rank,检验所余系数矩阵的秩是否等于M-1,或者检验所余系数矩阵是否能构成非零M-1行列式;第四,判断,当且仅当一个方程所排斥的变量的参数矩阵的秩Rank=M-1时,方程可以识别,Rank不等于M-1时,方程不可识别,若Rank 二.谈谈对异方差的看法 1.概念 在基本假定中,要求对所有的i都有V(ui)=a2,也就是ui也有同方差,假设标准多元模型中其他假设不变,但是V(ui)=ai2,则称Ui具有异方差。即模型中随即误差项的方差不是常量,而且它的变化与解释变量变动有关。 2.原因 模型中省略了一些重要变量;模型设定误差;测量误差的变化;截面数据中总体各单位的差异 3.后果 参数的OLS估计仍然具有无偏性,但是参数OLS估计式的方差不再是最小;对参数的显著性检验有影响;预测的精确度降低 4.检验 图式检验法a相关图形分析b残差图形分析;戈德菲尔德-夸特检验;White检验;ARCH检验;Glejser检验 5.补救措施 模型变换;加权最小二乘;模型的对数变换 三.谈谈对对虚拟变量的看法 1.概念 虚拟变量是人为构造的取值为0和1的作为属性变量代表的变量,一般用字母D表示。属性因素通常具有若干类型或水平,一般虚拟变量取值0和1,当虚拟变量取值为0,即D=0时,便是某种属性或状态不出现或不存在,即不是某种类型;当虚拟变量取值为1时,即D=1,表示某种属性或状态存在,即是某种类型。 2.设置规则 虚拟变量的设置规则是若定性因素有m个相互排斥的类型(或属性水平),在有截距项的模型中只能引入m-1个虚拟变量,否则会陷入虚拟变量陷阱,产生完全的多重共线性。在无截距项的模型中,定性因素有m个相互排斥的类型时,引入m个虚拟变量不会导致完全多重共线性,不过这时虚拟变量参数的估计结果,实际上是D=1的样本均值。 从理论上说,虚拟变量去0通常代表基础类型,取1通常代表与基础类型相比较的类型。 3.作用 可以作为属性因素的代表,如性别;作为某些非精确计量的数量因素的代表,如受教育程度;作为某些偶然因素或政策因素的代表,如战争;还可以作为时间序列分析季节的代表;可以实现分段回归,研究斜率截距的变动,或比较两个回归函数的结构差异。 在计量经济学中,包含有虚拟变量的模型成为虚拟变量模型:解释变量中包含虚拟变量,作用是在假定其他因素都不变时,至研究定性变量是否被解释变量表现出显著差异;解释变量中既包含定量变量又包含虚拟变量,研究虚拟变量和定量变量同时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被解释变量本身为虚拟变量的模型,是被解释变量本身取值为0或1的模型,适用于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是与否的判断。 4.在计量经济学中,加入虚拟变量的途径有两种基本类型:以加法类型引入虚拟变量改变模型的截距;乘法变量引入虚拟变量改变模型的斜率。以乘法类型引入虚拟变量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回归模型结构变化的检验;定性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分析;分段线性回归。 四.谈谈对多重共线性的看法 1.概念 一般来说,多重共线性是指各个解释变量X之间有准确或近似的线性关系。数学意义上: X2X3....Xk ,如果存在不全为0的数N1 N2.....Nk,使得N1+N2X2+N2X3.....+NkXk=0,则称解释变量X2 X3.....Xk之间存在完全的多重共线性。 2.原因 经济变量之间具有共同变化趋势;模型中包含滞后变量;利用截面数据建立模型;样本数据自身原因。 3.后果 如果各个解释变量X之间有完全的多重共线性,则他们的回归系数是不确定的,并且它们的方差会无穷大。如果是不完全的多重共线性,则回归系数的估计是可能的,但是有较大的标准误差趋势。结果回归系数不能准确的加以估计。不过,如果目的是估计这些系数的线性组合用于预测,多重共线性不是严重。 4.检验 简单相关系数法;方差扩大因子法;直观判断法;逐步回顾法;特征值与病态指数法 5.补救方法 剔除高度共线性的变量;增大样本容量;变换模型形式;利用外部或先验信息法;横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并用;变量变换;逐步回归法;选择有偏估计量(如岭回归)。 五.谈谈对自相关的看法 1.概念 自相关是指总体回归模型的随机误差项Ui之间存在相关关系。Cov(Ui,Uj)=E(Ui,Uj)=0,如果该假设不能满足,就称Ui和Uj存在自相关。 2.原因 经济系统的惯性;经济活动的滞后性;数据处理造成;蛛网现象;模型设定偏误 3.后果 出项自相关时,OLS依然无偏,一致,但是已经无效;仍用OLS计算参数估计值的方差,会低估了估计值的真实方差,导致参数估计值方差也被低估,最终导致t检验F检验无法有效的应用,也会使得预测置信区间不可靠,降低了预测的精度。 4.检验(1)图式检验发a散点图b按照时间顺序绘制回归残差项的图形; (2)DW检验 前提条件:解释变量X为非随机;随机误差项为一阶自回归形式;线性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中不包含滞后的被解释变量;截距项不为零;数据序列无缺失项。 5.补救 在自相关系数已知,广义差分法;自相关系数未知,用科克伦-奥科特迭代法或德宾两部法先求出自相关系数,然后再用广义差分法。 六.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1.概念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为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2.计量经济学的性质(1)计量经济学所研究的主体是经济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它是一门经济学科。(2)计量经济学的目的是要把实际经验的内容纳入经济理论,确定表现各种经济关系的经济参数,从而验证经济理论,预测经济发展趋势,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为了解决达到上述目的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计量经济学分成了两种类型: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3.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步骤(1)模型设定 设定一个合理的模型,应该注意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模型要选择适当的数学形式;方程中的变量要有可观测性。(2)估计参数 参数与变量不同,它是计量经济模型中表现经济变量相互依存程度的那些因素,通常参数在模型中式一些相对稳定的量。如何通过变量的样本观测数据正确的估计总体模型的参数,这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何去确定满足计量经济要求的参数估计式,是理论计量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3)模型检验 对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主要应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经济意义的检验;统计推断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模型预测检验。(4)模型应用 计量经济模型主要可以用于经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和政策评价等几个方面。4.与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 计量经济学是与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及数理统计学都有关系的交叉学科。计量经济学是建立在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对经济学现象和关系进行分析的学科;数理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时计量经济学估计参数,验证理论的基本依据;三者独立存在,都不是计量经济学,三者的有力结合才构成了计量经济学。七.简单线性回归的基本假定 1.零均值假定,在给定解释变量Xi的条件下,随机干扰项Ui的条件均值为0 2.同方差假定,对于给定的每一个Xi,随机干扰项Ui的条件方差都等于一个常数 3.无自相关假定,随机干扰项u的逐次只互不相关,或者说对于所有的i和j,Ui Uj的协方差为0 4.随机干扰项Ui与解释变量Xi不相关 5.正态性假定,随机干扰项Ui服从正态分布八.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比较 1.概念 研究变量的相互关系时,首先要分析它们是否存在线性关系,然后明确与其相关关系类型,还应计量其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在统计学中,称之为相关分析。一个变量(被解释)对另一个或者多个变量(解释)依存关系研究,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区近似的表达或估计变量之间的平均变化关系,其目的是要根据已知的或固定的解释变量的数值,去估计所研究的被解释变量的总体平均值,这种分析方法叫做回归分析。2.联系 回归分析以相关分析的结果为基础,相关分析借回归分析得到数学结果,它们都是对变量间相关关系的研究;只有变量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去寻求相关的具体数学形式才有意义。3.区别(1)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看:回归分析的解释变量时确定性变量,被解释变量时随机变量且解释变量时被解释变量的“因”,被解释变量是解释变量的“果”;相关分析中,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都是随机变量,且二者之间部分因果。(2)从研究目的看:相关分析是用一定的数量指标度量变量间相互联系的方向和程度,回归分析确实要寻求变量间联系的具体数学形式,是要根据解释变量的固定值去估计和预测被解释变量的平均值。 四、简答题 1.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是什么?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2.入党主要履行的手续是什么? (1)要求入党的人,必须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入党申请一般以书面形式递交。(2)党组织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3)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4)要有两名正式党员做入党介绍人。 (5)严肃认真地填写《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6)支部委员会进行审查,并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 (7)召开支部大会讨论,并且作出决议,及时报上级党组织审批。(8)上级党组织要派专人同发展对象谈话,认真负责地进行考察。(9)上级党组织集体审仳。 (10)发展对象被批准为预备党员后,举行入党宣誓仪式。 (11)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向党组织提出书面转正申请,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上级党组织审批合格者转为正式党员。 (第一,自愿向党组织提出申请。 第二,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培养与考察。 第三,发展对象的确定与培养。 第四,入党志愿书的填写与支部大会讨论。 第五,上级党组织的审批与参加入党宣誓仪式。 第六,预备党员的考察与转正。)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4.党章规定共产党员享有的八项权利是什么? (一)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 (二)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 (三)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四)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 (五)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六)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 (七)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八)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 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 5.十八大报告的主题是什么?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6.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是什么?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加强党的建设包括哪几个方面?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基本要素。 10.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项要求是什么?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五、论述(不少于300字) 1.对照新时期党员的基本条件,谈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答: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一规定要求党员要比一般工人群众具有更高的共产主义觉悟。 第二,”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第三,“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1)、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有一颗“善良心”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的本性。那么这里想说的善良心,主要是指对社会上一些弱者的同情和关爱,是指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帮助周围你所能帮助的和需要你帮助的人。牛玉儒同志的事迹报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对他们所倾注的心血。如果没有一颗善良之心做前提,很难想象他会做到这一点或者说会做得那么好。“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2)、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有一颗“进取心” 有一颗进取心的前提是要有理想、有信念、有目标、有追求。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一次讲话中说道:“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也许你会觉得这句话用在这儿有点大了,其实,他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做任何事,或者说想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都离不开一种精神去支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除了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更应该是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的人。永葆一颗强烈的进取心,才能自觉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使自己思想和行动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更好地克服工作中的畏难情绪,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每项工作中去;同时,也能使你顺应时代的发展,把握时代的脉搏。(3)、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有一颗“报国心” 报国心是对国家的一种责任心,是尽心尽力的付出和奉献。要不断增强自己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并把对祖国的热爱转化到实际行动中去。作为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为学院事业的发展无私奉献,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尽管教务管理工作比较琐碎,涉及面较广,只要我们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计个人得失、就一定能赢得服务对象的理解、尊重和支持,同时,也在群众中树起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4)、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有一颗“平常心” 能有一颗平常心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这些深刻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观念上的冲击,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权谋私等等。那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面对社会上物质、权利等形形色色的诱惑,要有一颗平常心,要牢固树立起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始终崇尚和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自信的人生态度去履行好作为一名党员的各项义务。当然,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还需要有组织纪律观念、集体观念、全局观念等等。其实,从我们面对党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自己的命运就已经和党的命运生死相关,自己许下的誓言能有什么理由不去实践呢?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答:大学生和大学生党员是未来社会的中坚,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振兴中华,实现现代化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在了我们大学生的肩上。因此,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理论武器,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国家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实现社会主义蓝图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总结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作出的精辟论断,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要求,尤其是对我们青年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达了更为殷切的希望。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对你们寄托着殷切的期望。希望你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一个党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需要我们每个党员来维护,这对我们每个大学生党员能否真正代表“三个代表”,能否按照“三个代表”提出的要求和方向去发展自己,显得至关重要。大学生党员骨干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党性观念强,学业优秀,他们站在大学生队伍的排头兵位置,充分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要学好“三个代表”,学生党员骨干要带头树立三种意识: (一)要树立坚定的“方向意识”。当前,我们正处在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经济成份、利益主体、社会组织、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发生明显的变化,有的甚至出现思想困惑和信仰危机。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妄想与我党争夺年轻一代。我们一要学习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不断以科学理论来增强武装头脑的自觉性。二要自觉接受党内生活的锻炼,提高党性修养,不断增强实践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三要立志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要从党的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中,不断增强对党最终实现最高目标的必胜信心。 (二)要树立强烈的“求知意识”。21世纪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文化的竞争,是技术创新的竞争。作为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代表的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必须要以一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和危机感,高度重视并积极投身科学进步与创新。大学生普遍文化程度较高、思维比较活跃、求知欲较强、接受新事物较快,理应成为学习科学文化技术的模范。 (三)要树立牢固的“自律意识”。作为学生党员,应该有良好的品性修养。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成熟阶段,更要加强优秀品格的锻炼,要时时刻刻以党员和“四有”新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时时向优秀党员,优秀模范学习。新的世纪,百年的梦想,千年的辉煌,等待我们去创造,今日大学生党员要好好深入地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壮大学生骨干队伍,促进正确的认识。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对我们大学生而言,从现在起就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发挥党员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尽自己之所能,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实践当中去。 3.联系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牢固树立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所面对的是一个新旧交替,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使命。诚然,当代大学生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有所作为,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塑造自我,提高自我。 首先,要树立理想信念,确立自身发展的方向。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既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更要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路的信念,积极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识别是非的能力,树立与社会同发展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把自己塑造成为政治坚定、思想成熟、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过硬,德才兼备的合格大学生,为将来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审视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关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事业的不断推进,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自身发展的舞台,当代大学生要有与社会同发展的思想准备。大学生思想敏捷,善于接受新事物,有着较为丰富的科学文化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等方面的自身优势,然而,这些优势有待于社会实践的检验,有待于在社会实践中巩固和提高。对此,大学生应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审视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是大学生追求自我发展的前提条件,并为大学生在实践中再学习、再提高,施展才华,寻求自我发展提供舞台;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助力器,为加速社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共同发展。 第三,明确自身发展层次,科学规划自身发展目标。在校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努力学习和提高政治理论、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科学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处理好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客观地评判自己所属的发展层次,科学规划自身发展目标。在规划自身发展目标过程中要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既要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承担重任的雄心壮志,向更高的发展目标攀登,又要力戒脱离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实际,好高骛远。 人生必定有远大的人生理想,否则人生就会黯然失色,这种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在我们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要树立远大理想,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但是由于理想太远大,也就觉得它不那么重要了,甚至对人生来说可有可无的了,等人生发展到新的境界,面临着许多自我选择的时候,才感觉到人生的苍白,空虚,因无所是事而困惑,因目标低下的而自干平庸。此时再谈到要树立远大理想为时晚矣。大学生刚进大学门时,觉得新鲜而无所是事,大学的教学方法跟中学的不同,轻松自由,没有压力,全平学生自觉。当大一 的学生轻轻松松度过一年后,有的惊慌时间过得太快,浪费得太多了,有得则忧哉忧哉的度过直到毕业,有许多的学生多少都有这种体会。为什么会有这种理解呢?我们每个大学生在中学读书期间都有很强的目标意识---考大学,大学考取了,目标实现了,任务完成了,进了大学门反而失去了生活的目标,或没有更高的目标可,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动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没有远大理想和生活的目标。 理想是人生奋斗的总体设计,是对生活的远景规划,是人们对未来美好事物的追求,人仅仅有眼前的目标是不够的。应该有远景的规划,应该有人生的总体设计,高尔期曾说“一个人追求的理想越高,他的才能发展得就越快,对社会就也有意义”。我们国家古代也有句名言“志不强者智不达”一个人没有理想,他的聪明才智是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的。 所以,理想对人生具重要的意义,人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追求远大理想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实现是人类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是人生的意义之所在。 4.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关内容,谈谈大学生应该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当代大学生应该践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项基本内容: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选择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其次,当代大学生应该践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弄清生命观也就是生命的价值观。 1、生命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更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类的生命存在及其创造历史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生命价值观的导引与驱动下进行的。虽然在不同的时空体验中具有不同的生命价值观,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能否具有科学的、适时的、进步的生命价值观,既关系到个体生命的精彩与否,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2、生命价值观从层次上看,既有原始的、朴素的、零碎的,也有科学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前者更多的是感性的、自发的,而后者则更多的是理性的、自觉生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生命观,使生命价值观摆脱自发、感性、零碎的痕迹而超升到理性、系统和科学的境界。 4、对于生命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理解。广义看,生命是指一切具有新陈代谢力、繁殖力、生长力和环境适应力的动植物和无机物,从狭义上看,生命就专指人的生命。 5、与“生命”相关的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生活”,一个是“生存”。“生活”是人在其一生中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人生滋味的总和,“生命”是“生活”的基础,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活”;“生活”是“生命”的表征和显现。“生存”泛指一切生命的存在,即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的存在都可称为“生存”,“生命”是“生存”的前提,也是“生存”始终围绕着展开和旋转的轴心和主体。 6、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人们是为了什么以及怎样“生活”和“生存”?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世界观是人生观的思想理论基础,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世界观不同,也必然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8、正确的人生观,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全面正确地回答了人为什么要活着、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等基本问题,是迄今为止最进步、最科学的人生观。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要自觉地坚决地做到“四个反对”与“四个树立” 第一,反对利已主义的人生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为他人的利益,尽心尽力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第二,反对享乐主义的人生观,树立奋斗拼搏的人生观。无产阶级从来不反对正当的个人幸福和适度的物质享受,但要求必须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统一起来,把劳动创造和生活享受统一起来,把个人幸福和人民幸福统一起来。 第三,反对游戏人生的人生观,树立郑重对待人生的人生观。在思想品德上,应追求志存高远,建功立业,无私奉献,报效祖国;在工作作风上,应追求令行禁止,艰苦朴素,勇于开拓,百折不挠;在生活情趣上,应追求健康向上,以苦为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在行为仪表上,应追求服饰整洁,文明礼貌,举止端庄,开朗大方 第四、反对消极颓废的人生观,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认为,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持这种人生观的人,坚信自己的历史使命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坚信自己的事业必然取得胜利,因而其人生态度始终是充满信心、积极进取的有了这种人生观,就能在人生征途中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5.根据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项要求,结合大学生实际,谈谈你所知道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十八大报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国家治国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是根据中国国情条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的正确决策。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洞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国际化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庄严承诺。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 信息化战争特点; 精确制导武器发展趋势; 公民的国防义务; 人民战争思想内容; 孙子兵法中认为决定战争的主要因素有那几个方面,举例谈谈如何理解; 我国周边环境有哪些不安全因素,根据周边安全环境现状结合邓小平国防建设理论谈谈如何建设中国特设国防理念 一.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简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的内容。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简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有: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5.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有: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6.简述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7.简述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简述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实现途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走中国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9.简述全面深化改革的依据。 全面深化改革的依据是:第一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第二,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第三,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10.简述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原因。 我国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依据是:第一,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第二,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第三,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第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有: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12.简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3.简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4.简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原则。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是: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第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二.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具体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试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其相互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相互关系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3.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4.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及其必然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必然性: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第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第二,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在中国开展革命斗争,必须充分地发动农民,凝聚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才能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第一,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第二,广大农村经历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第四,有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5.试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根据。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有:第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表明我国由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6.试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有:第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第四,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7.试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有: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8.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在这里,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9.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10.试述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点和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人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一,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第二,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第三,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第四,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46.某校校长与学校间存在关系的E-R图如下,试将其转换为关系模式。 47.请画出某学院购置设备的数据流程图: 由需购置设备的部门填空申请表格,将此表格送交设备科,设备科填写预算表格送财务处,财务处核对后,将资金返回设备科,设备科利用资金购买设备,购得设备送需购设备的部门,将收据送财务处。 46.学校(校名,地址,电话,校长名,任职年月) 校长(姓名,年龄,性别,职称) 47.数据流程图如下: 46.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过程如下图,填写下列空白,并回答问题。 (1)①____②____③____ ④____ ⑤____⑥____(2)简述生命周期法的优点和缺点。 47.某厂仓库的领料处理如下,请据此绘制数据流程图。 仓库收到车间送来的领料单后,先进行审批,若同意,则交仓库管理员根据库存台账查验是否有货。若有货,则进行出库处理;若缺货,则向采购部门发定货单。若领料单未被批准,则将领料单退回车间。 (1)①逻辑设计②详细设计③编程调试④系统分析⑤系统实施⑥可行性研究 (2)优点:①目标明确,开发过程易于控制。 ②质量保障措施完备。 ③系统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④文档齐全。 缺点:(1)系统开发跟不上需求的变化,系统开发周期过长。 (2)逻辑设计到物理设计的过渡难度大。 (3)文档化工作大。 47.E-R图。实体类型“学生”的属性S#、SANME、AGE、SEX分别表示学生的学号、姓名、年龄、性别;实体类型“课程”的属性C#、CNAME、TEACHER分别表示课程号、课程名和任课教师名。学生用S表示,课程用C表示,联系类型SC的属性是GRADE。 说明S与C之间的关系,并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47.请根据以下描述画出某设备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图。该系统的数据流程描述如下: (1)首先,根据技术科的验收报告,建立设备台账; (2)然后,根据技术科的设备检修记录,更新设备台账; (3)最后,对设备台账分类汇总,打印输出统计报告。46.S与C之间为m:n的联系,转换成关系模式为: 学生模式S(S#,SNAME,ACE,SEX) 学习模式SC(S#,C#,GRADE) 课程模式C(C#,CNAME,TEACHER) (1)填空: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 (2)试列举数据模型由弱到强的规范化水平。 47.请根据以下销售过程画出数据流程图: 用户将订货单交某企业的业务经理,经检验后,对不合格的订单要由用户重填,合格的订单交仓库保管员作出库处理,即查阅库存台账,如果有货则向用户开票发货,如缺货,则通知采购员采购。 46.(P139)(1)①概念结构设计阶段②物理结构设计阶段③数据流程图④局部E-R图设计⑤E-R图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 (P142)(2)具体的规范化水平由弱到强依次为: ①数据表中的每一个属性都应是不可分割的数据项(数据元素),在同一个表中,不能出现重复的数据项。 ②每个非主码属性都由主码惟一决定。来源:考试大 ③每个非主码属性都不依赖于其它的非主码属性。 47.数据流程图如下: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制原则、权力制约。资产阶级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通用以上原则,但是表现不同,尤其是权力制约原则。 (一)保障基本人权原则 人权即人之作为人都应该享有的权力,基本人权的内容就是承认和保障基本人权。 我国1982年宪法原本就贯穿着保障基本人权的原则,其具体表现是我国《宪法》第二章中规定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各项内容。(具体表现)2004年《宪法》第24条修正案,明确承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进一步明确了保障基本人权作为我国宪法基本原则的地位。保障基本人权是民主的最起码的要求。(抽象表达) 人权最初是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第三等级针对封建特权提出的一个争取平等权力的口号。 (二)人民主权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国家没有任何固有权力,国家机关的全部权力归根到底都源于人民的委托,应该为人民谋利益,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主权概念是16世纪的法国学者不但首创的。 我国对人民主权的规定体现在(1)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人民主权原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2)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保证人民主权原则的实现。他是我国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主要形式。(3)明确肯定人民可以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从而将人民主权原则贯彻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4)宪法确认了广泛的公民权利及其保障措施,以保障和错金人民主权原则的实现。 (三)法治原则 法治是由人民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制定的法的统治。 法治原则在我国宪法中体现为:(1)我国现行《宪法》序言最后一个自然段以抽象的原则行事确立了法治原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2)宪法确认了其本身的最高效力。(3)《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原则。(4)宪法规定了各种主题都有遵守宪法法律的义务和责任。(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6)宪法维护司法独立,以使宪法、法律的尊严得到维护。 (四)权力制约 资产阶级是三权分立基础上的权力制约原则,社会主义国家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在我国宪法中体现为:《宪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二、宪法关系 宪法关系指有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它是全部法律关系的基础性部分。主体:基本主体是两个,公民和国家。公民: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个人。 国籍是公民资格缺德的唯一要件,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我国国籍法对国籍的确定原则1.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结合的原则;2.不承认双重国籍的原则;3.民族平等的原则;4.男女平等原则。 公民派生的主体,由个人组成的某种形式的组织体或集合体。特征:1.国家有义务加以保证的基本权利的享有者。2.与国家等公共机关或准公共机关相对称和相对应的。Ps。政党占有特殊地位。 国家:在我国宪法中,国家作为宪法关系主体往往直接以“国家”、“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字样出现。国家派生的主体:主要是宪法确定的国家机关和官员。内容:宪法关系的内容可概括为法权关系。1.权力-权利,表现为个人的权利、自由与国家机关的职权、权限之间的互动关系。 2.权力-权力,各级各类国家机关之间纵向、横向的职权、权限关系 3.权利-权利,表现为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权利、自由和他人的权利、自由之间的关系。 三、公民享有权力和承担义务平等 平等是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力和承担义务的一项原则。《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民平等地现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1)所有公民都享有权力;(2)宪法法律规定某些权力只能由特定的公民享有,不违反“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一个公民,当其所处的状况符合宪法或法律的规定时,都能平等的享有这些权利。2.公民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3.国家对公民平等的使用法律。4.任何公民必须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平等原则并不要求在任何情况下完全一样,它承认合理的差别待遇:1.因为行为能力的考虑而规定的差别待遇。2.基于照顾年老体弱者而规定的差别待遇。3.基于保护少数民族权利和女性权利而规定的差别待遇。4.法律基于特定的职业而做出特别的资格要求。5.法律规定差别待遇的目的必须符合宪法的精神。 四、人身自由 《宪法》第37条做出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自由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身体,非依法定条件并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限制、剥夺、妨碍的权利。 范围:1.不受非法拘禁或逮捕,非法逮捕,是指有权实施逮捕的国家机关不依法定条件或法定程序擅自剥夺、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非法拘禁,是指游园实施拘禁的国家机关违反法律规定的条件或程序,或者无权实施拘禁的而组织或个人以拘禁、禁闭或者以其他的方法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37条第2款第3款规定。2.不受非法搜查,指司法机关违反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或者依法不享有搜查权的组织或个人,对公民的身体强行进行搜索和检查。3.不受其他方式非法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作为或不作为形式。规制:1.行政强制措施、刑事强制措施及其制裁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措施,只能由法律规定。2.限制人身自由的法律目的必须正当。3.限制人身自由的程序合法。4.对违法形式职权侵害公民人身自由的,国家负有赔偿责任。 五、财产权 2004年修正案第22条对《宪法》第13条进行了修改,相较于以前的规定,修正案的规定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体现在三个方面:1.不再列举私有财产的形态。2.规定私有财产权受到法律保护,并采用“财产权”取代了原来规定的“所有权”。3.规定了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且依法律规定才可以对私有财产权是新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与补偿。 保护的范围:一般来说,财产权是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具有一定物质内容并直接体现为经济利益的权力。限制:现行宪法修订案第22条,国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限制公民的财产权,但必须依据三个原则:1.公共利益需要的原则。2.依照法定程序的原则。3.依法补偿原则。 六、劳动权 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从社会获得有保障的工作并按照其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获取报仇和其他劳动所得的权力。 我国现行《宪法》第42条规定表明,劳动技师公民的权力也是公民的义务。 内容:1.自主择业权,自主选择职业而不受他人左右、控制的权利。A平等就业权,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基业机会的权利。B.反强迫劳动权,保证人们自由地支配自身劳动力、尊重劳动者的独立人格。2。获得劳动报酬和福利权3.休息权,宪法把休息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加以规定的目的在于使劳动者在劳动或工作之余,体力和脑力得到有效恢复,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4.劳动保护权。5.职业培训权。6.参与民主管理权,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其其他形式。7.组织工会权力。 限制:1.对奴工制度的限制。2.特种资格的限制。3.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必须强调对劳动权的限制应当具有合理性,即限制的资格与设计的事项本身存在合理的联系。 七、言论自由 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宪法明示或默示包含在宪法中的,由公民享有的通过各种语言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观点而不受非法干涉的自由。言论自由既是公民表达自己思想、观点和见解的重要形式,也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事务的重要手段。 保护途径:1.在俄各种合法场合发表意见,进行交谈、讲学、演讲等。2.通过新闻媒体表达思想,发表见解。3.通过网络等多种形式表达思想、提出建议和意见。4.通过批评、建议、恐高、申诉、检举等权利的行使,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监督。5.国家机关实行政务公开。6.建立畅通的民意表达渠道。 限制:1,宪法条文的限制,第5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形式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受到法律的限制。3.受到一些法规和规章的限制。 八、中央国家机关概述 国家机关也称广义的政府机关,不同机关之间既分工又合作,形成国家机关体系,统称国家机构。特点:1.是国家的政治表现形式和组织表现形式。2.它是国家权力的载体,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3.他的组织、职权和活动程序具有法定性。4.具有公务性。5他的权能具有物质制约性。 组织和活动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体现: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都有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他负责,受他监督。3.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同意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原则。 2.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以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为活动准则,严格依法办事,树立社会主义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和尊严,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体现:1。国家机关的组织由宪法和法律规定。2.国家机关的职权由法律规定。3.国家机关刑事职权的程序由法律固定 3.责任制原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无论是形式职权,还是旅行职务,都必须对其产生的后果负责。体现: 1、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要向人民负责2.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最高国家审判机关、最高国家监察机关和最高国家军事领导机关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我国采取集体负责制的机关有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实行个人责任制的机关是国家军事领导机关及各级行政机关。4.民族平等原则。宪法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表现:1.少数民族不论人口多少都有自己的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设有民族委员会。2.国务院领导和管理民族事务,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力和民族自治权。3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4.各民族公民有权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5,国家在制定法律和政策是卖药保障少数民族的利益。 5.执政为民,为民服务原则。意义:1.是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性质所决定的。2.hi社会主义国家防止国家权力异化的必然要求。3.是政权兴亡规律的经验总结。体现:1.一切立法和决策活动都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人民根本利益服务。2.政策的贯彻要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么。3.开辟各种途径,广泛的吸引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4.倾听群众的批评和意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6.精简和效率原则。体现:1.国家机关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2.进一步完善组织法,加强编制立法。3.加强人大对经济工作的监督,强化审计监督。5.依法推进国家机构改革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长蛇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 最高国家军事指挥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 最高国家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国家法律家奴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 九、宪法的实施(我国,论述) 宪法实施就是宪法规定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贯彻落实 分为宪法遵守和宪法适用 一切宪法关系主体都有遵守宪法的义务,重点在于强调执政党严格遵守宪法,强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者严格遵守宪法。 宪法适用途径:1.最主要主体,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最主要方式制定法律,决定重大问题和监督宪法实施。2.国家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也有一些适用宪法的职权。3.我国司法机关完全没有适用宪法的职权.总结:1.宪法实施的基础是一切宪法关系遵守宪法,而其中的关键是掌握公共权力的宪法关系主体严格遵守宪法。2.宪法实施要求严格和充分的适用宪法,按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宪法适用主要应该走国家权力机关适用、尤其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适用的路径。3.宪法行政适用也是我国宪法确认了的宪法适用的路径之一。4.宪法司法适用在我国没有宪法依据。 十、宪法实施的保障 宪法保障是实施宪法的一系列条件、措施和制度的总称。 宪法监督:由宪法授权或宪法惯例认可的主体,以一定方式进行合宪性审查,取缔违宪事件,制裁违宪行为,追究违宪责任,从而保证宪法实施的制度。 违宪审查:根据宪法或者宪法惯例,对特定法律或特定国家机关或官员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进行的审查,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宣布法律或公共机关的公务行为违宪无效来保障宪法的实施。 宪法诉讼:指宪法审判机关适用司法或准司法程序解决宪事纠纷的一整套程序与制度活动。 主要内容:1.政治保障,民主政治是保证宪法得以贯彻实施的重要前提条件。2,。经济保障,宪法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3。文化保障。4.宪法自身的保障。5.一般法律的保障。 十一、违宪审查的基本模式 宪法保障的核心是违宪审查 普通法院审查制、专门机关审查制、国民代表机关审查制、美国-德国混合体质 中国法律渊源:宪法的规定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宪法的实施,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4.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5.规定了严格的宪法修改程序,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常务委员会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立法法》的规定、《监督法》规定 影响因素:1.违反宪法的现象往往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处理。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开监督违反宪法行为的情况还比较少,没能形成保障宪法实施的良好法治氛围。3.由于常设性的违宪审查专门机构的缺位,宪法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还没有树立起应有的权威。4.宪法和法律中规定的监督违宪行为的制度尚不够晚上,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5.监督对象模糊,保障重点不明。6.人们往往不能正确区分违法与违宪,将大量的一般性违法问题与违宪问题混为一谈,或者认为地将违法问题上升到违宪的高度。 建设方向,考虑因素:1.能够为我国宪法和宪制架构所包容,我国的宪制架构表现为人民代表大会。2.改革和完善我国宪法保障体制有多种模式可供我们参考。我国应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结合本国基本情况理性的对待他们。3.清醒的认识和明确对我国需要用宪法保障手段解决的主要问题。可能途径:1.深化宪法立法适用、重点充实和完善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立法。2.尽快启动或激活宪法的监督机制。3.争取设立宪法监督专门机构。4.推进宪法、法律现有监督条款的具体化、程序化。5.激活宪法解释机制。6.按法治精神处理好人民法院援引宪法的问题第二篇:大题
第三篇:大题
第四篇:大题
第五篇:宪法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