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胡主席反腐倡廉思想理论观点概述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反腐败斗争处于重要时期。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个主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加
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积极探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规律,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实践证明,总书记同志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观点,是对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指导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抓好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开展反腐败斗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总书记同志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也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警钟长鸣,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抓好反腐倡廉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如果不坚决防范和惩治腐败,任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文化颓废、社会混乱的状况,导致共产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无从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健康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利条件和坚强保障。
抓好反腐倡廉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许多触目惊心的事实已经充分表明:“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很突出的一个。我们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认真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失去政权的深刻教训,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抓好反腐倡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本身就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就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只有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才能形成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
抓好反腐倡廉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我们一定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抓好反腐倡廉建设,是关系执政党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抓好了,反腐倡廉建设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就有了坚实基础;反腐倡廉建设抓好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就有了重要保障。要“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各个方面。”
二、正确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总书记同志指出,科学判断形势,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也是我们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
科学判断形势,必须充分看到反腐倡廉建设已经取得的显著成效。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对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有利。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中央关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认真解决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呈现出系统治理、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科学判断形势,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反腐败斗争
第二篇:胡主席反腐倡廉思想理论观点概述
胡主席反腐倡廉思想理论观点概述
胡主席反腐倡廉思想理论观点概述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反腐败斗争处于重要时期。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个主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积极探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规律,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实践证明,总书记同志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观点,是对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指导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抓好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开展反腐败斗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总书记同志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也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警钟长鸣,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抓好反腐倡廉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如果不坚决防范和惩治腐败,任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文化颓废、社会混乱的状况,导致共产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无从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健康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利条件和坚强保障。
抓好反腐倡廉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许多触目惊心的事实已经充分表明:“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很突出的一个。我们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认真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失去政权的深刻教训,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抓好反腐倡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本身就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就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只有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才能形成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
抓好反腐倡廉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我们一定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抓好反腐倡廉建设,是关系执政党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抓好了,反腐倡廉建设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就有了坚实基础;反腐倡廉建设抓好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就有了重要保障。要“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各个方面。”
二、正确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总书记同志指出,科学判断形势,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也是我们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
科学判断形势,必须充分看到反腐倡廉建设已经取得的显著成效。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对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有利。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中央关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认真解决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呈现出系统治理、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科学判断形势,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反腐败斗争 的严峻形势。当前,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和领域易发多发的状况仍未改变。腐败活动正在向一些关键领域渗透,向一些社会领域扩散。高中级干部违纪违法现象严重,利用职权为特定关系人谋取非法利益问题比较突出。一些腐败分子往往集政治蜕变、经济腐败、生活腐化于一身。违纪违法行为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新兴经济领域案件和运用高新技术手段作案呈上升趋势。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少事件和事故背后隐藏着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一些领导干部仍存在不廉洁问题。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繁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果腐败现象滋生蔓延而又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最终就必然会危及到党执政的基础,危及到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础。
科学判断形势,必须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我国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尚未根本消除。我国现阶段存在的腐败现象是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产生的。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是腐败现象得以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必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努力从根本上遏制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中国共产党是有力量、有办法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的。我们既不能因为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成效而对存在的问题掉以轻心,也不能因为还存在一些腐败现象就否定我们的工作成绩,更不能由此得出“腐败越反越厉害”这样的错误结论。
三、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着力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
总书记同志提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按照改革创新、惩防并举、统筹推进、重在建设的基本要求,重点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逐步建立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
继续在加强教育上下功夫,使领导干部自觉拒腐防变,带头廉洁自律。防治腐败,教育是基础。既要坚持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党的优良传统以及作风教育和党规党纪教育,使广大党员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又要面向全社会,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促进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继续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发挥法规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凡是应该由市场机制解决的事情尽量用市场机制去解决,凡是应该由社会组织承担的事情尽量让社会组织去承担,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最大程度地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要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监督、预防、惩治制度建设,努力形成一整套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要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中高级干部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既通过教育引导使人自觉从善,又通过制度约束使人不能为恶,这是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思路”。继续在强化监督上下功夫,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直接关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效。要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形成严格依法行使权力的程序体系。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起来,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把健全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作为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原则,切实把预防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改革措施之中,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是有效预防腐败的根本途径。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推进国家政权机关的改革,规范公共权力运作。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的立法工作和监督工作。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要逐步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和规范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
总书记同志指出,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防治腐败的必由之路。在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处理好治标和治本、预防和惩治、廉政建设和勤政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是治标和治本的关系。治标和治本是反腐倡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只有抓紧治标,严惩各种腐败行为,有效抑制腐败分子的猖獗活动,才能为治本创造前提条件。只有抓好治本,从源头上不断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败取得的成果,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二是惩治和预防的关系。预防和惩治也是反腐倡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进行有效预防本身就要求实行严肃惩治,而实行严肃惩治本身又有利于进行有效预防。既要通过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又要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增强干部群众对惩治腐败的信心。三是廉政建设和勤政建设的关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既要一刻不放松地抓好廉政建设,又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勤政建设。廉政建设搞好了,有利于广大干部发扬优良作风,正确使用权力,为勤政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勤政建设搞好了,有利于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廉政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以党风建设带动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总书记同志指出,抓好党的作风建设,解决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带动和促进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具有重大意义。
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必须重视抓好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较高执政能力、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群众评判一个政党是否值得信赖、能否执好政的重要依据。“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过程中培养群众感情、增长工作才干,在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经受锻炼、成长成才,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在工作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努力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使各项政绩真正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牢记“两个务必”,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政治本色。
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这些年来,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一些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淡薄,一些党组织执行纪律不严格,出现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就要严明党的纪律。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党内绝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同时,注意处理好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和保护党员干部积极性的关系,做到既严肃党的各项纪律、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又切实保障广大党员和干部的各项民主权利,保护和发挥广大党员和干部的积极性。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些年来,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是,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我们既要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问责制,决不让不正之风蔓延,又要针对多发性、苗头性问题建章立制,形成防治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以党风建设带动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总书记同志深刻指出:“总结我们党自身建设包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就是要始终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只有把党章学习好、遵守好、贯彻好、维护好,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五、努力提高反腐倡廉能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出贡献 总书记同志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我们党执政以后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党将长期面对并必须始终解决好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党的执政能力,说到底,就是我们党为人民、靠人民治国理政的本领。而“反腐倡廉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
加强反腐倡廉能力建设,必须努力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建设规律,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总结我们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实现反腐倡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有机统一。要着眼于解决反腐倡廉中的实际问题,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特别是要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能力。要坚持统筹推进,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把阶段性任务与战略性目标结合起来,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实效性。
加强反腐倡廉能力建设,必须努力提高“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大量案例表明,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往往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的。要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观念的侵蚀,及早发现和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管理,不仅要注意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还要注意他们的生活作风和情趣。要完善干部考核任用办法,在干部考察中更加注重道德品行,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既重能力又重德行,既重政绩又重政德,特别是要重视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真正使品德端正的人受到褒奖和重用,使品德低下的人受到批评和教育,广泛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的良好风气。
加强反腐倡廉能力建设,必须努力提高“科学分析和预防腐败能力”。“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要以建设性的思路、建设性的举措、建设性的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预防腐败信息系统,逐步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和腐败预警机制,及时准确判断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以及廉政风险,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要积极探索新学科、新技术、新知识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手段,高度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把科技手段融入制度设计之中,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科技含量。加强反腐倡廉能力建设,必须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是依法执政的要求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要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规范行政审批,推进依法行政。要加快廉政立法进程,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适应形势发展的党内制度和行政规章上升为法律法规,形成严格依法行使权力的程序体系。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支持人大、政府、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能。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加强反腐倡廉能力建设,必须努力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能力”。近年来,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而一些领导干部在突发事件面前却束手无策。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是加强反腐倡廉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首位。要加强对决策制定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使各项决策符合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要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尊重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既要坚持依法处理,又要积极疏导群众情绪,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反腐倡廉能力建设,必须努力提高“纪律检查工作能力”。提高纪律检查工作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紧围绕实施党中央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加强监督检查,特别是要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监督检查,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分析案件查处中的难点问题尤其是制度缺陷,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要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提高依纪依法查处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的能力。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正确处理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的关系,正确处理抓好重点工作和全面履行职能的关系,正确处理履行自身职责和发挥好其他部门作用的关系。总之,总书记同志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观点,涉及反腐倡廉建设领域的各个方面,内涵十分丰富,意蕴非常深刻,对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长期的指导作用。只要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珍惜和运用来之不易的新的理论成果,并在新的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发展,就一定能够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三篇:中外翻译理论观点概述
中外翻译理论观点概述
谈到翻译,首先要考虑的是翻译的性质问题。对于这一问题,许多非专门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或一些初学英汉翻译的人可能会产生肤浅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以为翻译无非是借助于词典,找到原语在译语中的对应词语,然后再将这些对应词语串起来。但翻译工作远非如此简单。它实际上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是运用一种语言将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转换过程。这一活动从语言出发,逐步深入,往往涉及语言表层之外的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两种语言之间在语言和文化层面上的转换。因此,翻译活动以语言为基础,同时又涉及一些非语言的因素。
世界各国的语言都是不同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之间的交流中语言起到了传媒作用,为了解决由于语言障碍而产生的交流困难,不同语言间的翻译就应运而生。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类的思维是由存在决定的,而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因此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也是完全可能的。而关于什么是翻译语,中外人士有各自不同的表述。
唐代是中国翻译事业的繁荣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玄奘在唐太宗贞观2年出发去印度取经,17年后才回国。他带回佛经657部,主持了机构健全的译场,在19年间译出75部佛经,共1325卷。玄奘不但把佛经从梵文译成汉文,而且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玄奘在翻译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他所提出的翻译标准“即需求真,又须喻俗”,意即“忠实、通顺”,直到今天仍然指导着实际翻译工作
唐代贾公彦在《义疏》一书中写道:“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辞源》对翻译的解释是,“用一种语言表达他种语文的意思。”苏联著名翻译家巴尔胡达罗夫在他的著作《语言与翻译》中称:“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所谓翻译,最为完整的莫过于美国的现代翻译家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所下的定义了: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上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且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翻译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它对翻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经济、文化、历史、文学、军事、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林语堂在译《浮生六记》后感叹曰“译事难矣”。鲁迅先生在论及翻译时也曾说过“为求一字,绕室终”的话。但翻译虽难却没有让我们的翻译理论研究者和翻译工作者们望而却步,由于他们的艰辛努力,不仅出现了大量的优质译品,而且提出了许多著名的翻译理论。从二十年代初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提出了“信、达、雅”翻译三原则、鲁迅的“直译”、林语堂的“美学”、郭沫若的“创作论”、朱光潜的“艺术论”到傅雷的“神似”和钱钟书的“化境”,以及许渊冲新近的“优势竞赛论”和郑海凌的“和谐说”等。其中,傅雷先生于1951年提出的“传神”论,对文学作品的翻译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他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翻译的译文同原文在内容上一致,这叫“意似”,是翻译的最低标准。译文同原文如果能在形式上和精神上也同时一致起来,或称“形似”和“神似”,这是翻译的高标准。然而,由于翻译中文化上的差别,“形似”和“神似”往往不可兼得。当这两者发生矛盾的时,人们往往取显而易见的“形似”,而舍弃需要细心体会才能得到的“神似”。应该说,在突出主题、渲染气氛等方面,“神似”所起到的作用都要大大地超过“形似”。因此,“神似”和“形似”不能兼顾时,我们应大胆地摆脱原文形式,着意追求译文与原文的“神似”。而钱钟书先生在1964年提出的翻译的“化境”之说则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文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就是原作向译文的“投胎转世”,文字形式虽然换了,而原文的思想、感情、风格、神韵都原原本本地化到了译文的境界里了,丝毫不留下翻译的痕迹,让读者读译作就完全像在读原作一样。
以上的译论都有自己的特点,是对实践的理论总结,但在翻译界影响力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莫过于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三原则。可以说它已成为了翻译的指导思想和译品优劣的衡量标准。
严复是中国清末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他从光绪24年至宣统3年这13年间潜心翻译,所译作品多系西方政治经济学说。他译书往往加上许多按语,表达自己的见解。严复参照古代翻译佛经的经验,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在《天演论》(1898年出版)卷首的《译例言》中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信、达、雅”这一翻译标准对于我们今天的翻译仍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故季羡林在《中国翻译词典》序言中说道:“无论是从历史的长短来看,还是从翻译作品的数量来看,以及翻译所产生的影响来看,中国都是世界之最。”
第四篇:胡主席七一讲话重要观点
总结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
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任何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得到成功。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进行了系统总结,我们必须牢牢
记取。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断完善。这一过程必将为理论创新开辟广阔前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我们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永葆科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必须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不断提高思想政
治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咬定青山不放松,真正做到坚定不移、矢志不渝。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党坚持这个崇高原则,为一切忠于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的人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
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
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党对长期执政条件下滋生腐败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都要反对腐败,认识是清醒的。我们党旗臶鲜明、一以贯之反对腐败,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明显进展,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全党必须警钟长鸣,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推进党的制度建设,要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党内民主,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总之,只要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继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面向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
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只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筑牢国家发展繁荣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这是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的根本原因。今后,我们必须继续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的。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我们已经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不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确保了国家政权机关和领导人员有序更替。我们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的当家作主。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深入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我们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我们建立健全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各方面优秀人才建功立业开辟了广阔渠道。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党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我们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事实充分证明,我国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也必然会继续向前推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我们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总之,我们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出来,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臶。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定理想信念。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抓好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臵,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这个道理,不仅全党同志要牢记在心,还要引导全体人民牢记在心。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
和问题。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坚强后盾。我们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要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推动国防和军队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提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抓紧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积极稳妥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全面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要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要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来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力量。为人类作出应有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将坚持不懈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自己的努力,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将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坚定不移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继续以自己的和平发展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中国共产党将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各地区政党和政治组织发展交流合作,相互学习借鉴治国理政经验,促进国家关系发展。回顾我们党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说过,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我们党的创始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从青年时代就满腔热血参加了党,决心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同志们、朋友们!
90年前,中国共产党只有几十个成员,国家贫穷落后,人民苦不聊生。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拥有8000多万党员,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90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而自豪,但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因此而自满,我们决不能也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在本世纪上半叶,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两个宏伟目标,这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第五篇:江泽民同志党建思想若干重要观点概述(下)
江泽民同志党建思想若干重要观点概述(下)
【作 者】江金权
【作者简介】江金权 中共中央政研室党建研究局副局长、研究员
八、提出了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目标和方法途径
江泽民同志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高素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命题并提出了高素质干部队伍所应具备的五条基本素质。他指出,建设这样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战略大计。他说:“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领导集体,是保证党的路线的连续性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他特别强调指出,当今世界各国,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将长期存在。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才数量和质量,尤其是领导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我们来说,这将是决定党、国家和民族在进入新世纪后的前途与命运的竞争和较量。在这种环境中,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使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在组织上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党的十五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他再次强调,如果没有一大批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人才,我们就很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应有的地位。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培养。
他反复强调,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不动摇,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四化”方针的内涵。他指出,要正确处理“四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防止和纠正重才轻德、忽视革命化的倾向,坚持把革命化放在首位。他指出:“我们党制定的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是一个有科学内涵的、相互联系的完整方针,是德才兼备原则在新条件下的具体体现。”(1990年7月1日《人民日报》“四化”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整体,既不能互相替代,更不能互相对立,必须辩证地统一起来,全面地加以贯彻执行。“四化”方针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不能随便割裂,但也不能把“四化”各项内容等量齐观、机械平列,必须以革命化为前提。他对革命化的内涵作出科学的概定,指出:“我们讲的革命化,最主要的就是忠于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立场。只有勤于学习、努力实践、真正坚信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能确立起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把握形势,站稳立场,临难不退,临危不惧,勇往直前。”近几年,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政治包括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纪律、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是否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衡量革命化的一个重要标准。他特别强调,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要按照“革命化”、“讲政治”的要求,全面提高干部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
他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强调要抓紧培养选拔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他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有战略眼光,要有老一辈子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那种高瞻远瞩和宽阔胸襟,切实把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这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完成好。做出了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业绩,培养了党和人民放心的接班人,我们才算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2000年7月17日《人民日报》)他强调:“选人不拘一格,用人用其所长。这是古今中外成功的用人之道。选拔中青年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等陈旧落后的观念,不拘一格选人才。选拔干部当然要讲台阶、经资历。必要的台阶和资历是干部积累领导经验所需要的。但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千篇一律,应该是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如果台阶过细过繁,太看重资历,优秀人才怎么脱颖而出?年轻人肯定有缺点和不足。看人要看大节、看主流、看发展,不能求全责备。有缺点和不足,关键是要帮助他们改正和弥补。改正和弥补了,就好。用人用其所长,就是要扬长避短,善用他的特长,把他放到最适合于发挥他的优势的岗位上。这对干部本人、对党的事业都有好处。用非所长,对干部本人、对党的事业都是一种损失。”“我们的原则应该是: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既要德才兼备,又不求全责备;既要坚持标准,又要不拘一格。”“培养,在干部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有多种方式。理论教育和学习是培养,基层锻炼是培养,使用也是培养,而且是更重要的培养。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需要在领导工作的实践中形成。没有一定的领导岗位这个舞台,领导才能就无法提高,也难以真正考察和识别干部。对那些基本素质具备的中青年干部,要大胆放到相应的领导岗位上去。实践证明,把年轻干部放到一些关键岗位、艰苦环境和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地方去锻炼和培养,对他们的提高和成熟很有好处。凡是在这些地方和岗位作出实绩的,就继续提拔重用。领导干部必须经受考验。年轻干部如果不知艰苦,不经过摔打,很可能就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什么风浪的。从积累领导经验的角度讲,使用是最好的培养,是提高和识别干部的最好方法。”(2000年7月17日《人民日报》)他希望广大年轻干部不断加强自我锻炼和修养,刻苦学习,苦练内功,勤奋工作,勇于创造,淡泊名利,自觉奉献,以不辜负党的培养、人民的信任和时代的重托。
他指出,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就必须创造一个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条件和环境。这有赖于不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他提出了“建立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干部管理制”的概念,并明确提出了干部制度改革目标的基本框架。中央于2000年批准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指出:到2010年,要建立起一套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为建设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制度保证。基本目标是: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完善干部人事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有效调控的宏观管理体系;形成符合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各具特色的管理体制;健全干部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努力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有效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合理配置。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论述为这个目标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九、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的极端重要性
江泽民同志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看成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他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十四大报告)他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1990年7月1日《人民日报》)“如果不注意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注意克服脱离群众的现象,听任腐败现象蔓延,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也会蜕变,丧失人心。”(1994年3月6日《人民日报》)他强调,“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1999年7月1日《人民日报》)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就从根本上懂得了政治。领导干部讲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讲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势所在,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江泽民同志强调,密切联系群众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和发扬的最大的正气。”(《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62页)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首先就要制定和坚持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他特别指出,“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性问题,都必须十分审慎。(1990年7月1日《人民日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积极工作,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第二是要发扬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他强调指出,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和自觉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关系,讲贡献,讲奉献。否则就违背了党的宗旨,就没有资格做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自觉性和高尚情操。”(1997年5月16日《人民日报》)第三,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决不能以权谋私。他指出:“执政条件下,共产党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廉洁奉公,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我们手中的权力。我们的干部必须时刻记住,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用来为个人或小团体捞取好处,绝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如果以权谋私,势必丧失民心。”(《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94-1195页)党员、干部要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多办实事,想群众之所虑,办群众之所需,急群众之所求,与群众同甘共苦。尤其要把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这些基本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多为他们办些雪中送炭的事情。他指出,密切联系群众就必须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违反群众路线,势必脱离群众,就将一事无成。坚持群众路线,就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他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没有调查研究就必然脱离群众。“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体察群众意愿,关心群众疾苦,听取群众批评,精简会议和文件,办实事,求实效,把党的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和群众路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1992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要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他强调,密切联系群众,就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一个法宝,也是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我们党正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受,不图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是没有不走向衰落的。”(《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95页)要加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教育,同时要建立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具体规定,对违规者严惩不贷,使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优良作风不断发扬光大。
十、系统提出了加强新时期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整套思路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力量的源泉来自哪里?来自基层。”(《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82-583页)“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十五大报告)他经常告诫全党,要注意防止出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情况,必须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他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活动方式;认真做好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党的基层组织都要从各自的特点出发,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努力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群众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近年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努力实现的基本要求和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农业是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农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基本依靠力量。党的基层组织半数在农村。没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加强,就没有全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加强。因此,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以村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配套建设。他强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选好带头人,真正形成能够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1999年7月21日《人民日报》)他指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围绕努力实现建设一个好领导班子、培养锻炼一支好队伍、选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完善一个好经营体制、健全一套好的管理制度这“五个好”的目标来进行,并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五个好”的内容,提高“五个好”的水平。关键是要努力解决好“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和“有章理事”问题。同时,要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切实加强乡镇党委建设。
他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党的建设。1989年8月,在全国组织部长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在中央作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决定之后,他针对转机建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反复强调,要坚持“三句话”的方针不变,即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1995年8月,他在一份材料上批示说:“党对企业在政治上的领导权决不能丧失。对于这一点,各级领导要在思想上明确,行动上加以贯彻。”他指出:“办好企业,关键在领导班子,在经营管理者。必须继续改革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要探索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把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同依法选择、管理企业经营管理者结合起来。要加快培育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促进他们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按照管资产与管人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关系,尽量避免一个班子多头管理的状况。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政治和业务素质。”(1999年6月27日《人民日报》)他强调:要坚决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切实把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要继续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积极作用。要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
他强调,要根据不同实际,实行分类指导,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重各类基层党组织建设平衡发展,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水平。他多次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重点抓好农村基层和国有企业组织的建设,同时毫不放松高校、机关、街道和其他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建设,特别是根据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的新情况,加强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领域党的建设工作。他指出,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是一个新领域。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的思想认识要跟上客观形势的发展,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这是我们党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党同在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的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需要。凡是已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应建立党组织,都要在企业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组织要按照政策积极做好团结、教育、引导私营企业主的工作,把他们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使他们支持在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拥护党的各项政策,依法经营企业,关心和保障职工权益,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2000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十一、提出了共产党员要保持时代先进性的命题 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要保持党员队伍的时代先进性。他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的力量和作用,主要不在于党员的数量,而在于党员的素质。”党员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着眼于坚持党员标准,提高党员素质。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现在的努力是朝着最终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前进的,忘记大目标,不是合格的党员;不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努力奋斗,同样不是合格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要求,做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这就对共产党员保持时代先进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他指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一个直接而现实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相当一部分共产党员思想入党问题。”(1990年7月1日《人民日报》)首先就必须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组织党员学科技、学业务知识,使其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真正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反复强调,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贯彻改革精神,在改进中加强,在务求实效上多下功夫。要严肃认真地执行党的纪律,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要注意疏通“出口”,建立不合格党员的正常淘汰机制。同时要大力表彰和宣传优秀党员,树立榜样。这样,就能弘扬正气,打击歪风,既教育挽救违纪党员,又使其他党员得到警戒。他特别强调,要针对“四个多样化”趋势对党员队伍带来的新情况尤其是党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大的实际,不断探索,建立健全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党员管理制度,使党员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他强调,“发展党员要重视质量,千万不能单纯追求数量,不能搞滥竽充数。滥竽充数的党员放在党内比在党外更危险。如果党员队伍质量很低,数量再大也没有用。”他指出,“我们要非常重视发展产业工人入党。”“私营业主不能入党。”(《求是》1989年第20期)他还指出:“要重视从工人、特别是生产第一线产业工人中发展优秀分子入党,在其他阶级和阶层中发展党员同样要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战士的标准。”(1990年7月1日《人民日报》)这是关系到党的性质的重大问题。发展党员一定要严把“入口关”,严格执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确保质量合格。
十二、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基本工作思路 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他认为,人心向背决定着任何政党和政权的命运。深入开展反腐斗争是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关系的迫切需要。他指出,“腐败现象的蔓延,严重破坏了党和群众的联系,而且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我们的借口。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求是》1989年第20期)“如果听任腐败现象发展下去,党就会走向自我毁灭。”(1991年7月2日《人民日报》)他说:“腐败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但如果我们不高度警惕,不坚决清除,就会严重腐蚀党的干部队伍,削弱党的战斗力,危害党群关系,就会祸国害民。”(《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他再次强调:“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他指出,那种把反腐败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同改革开放对立起来,认为反腐败会影响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观点,那种认为搞市场经济必然导致腐败,反腐败必然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观点,都是不对的。越是改革开放,越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越要坚决反对腐败。因此,“各级党委务必做到旗帜鲜明,态度坚定,工作锲而不舍。”(十五大报告)
他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反腐败斗争应遵循的正确方针和原则。主要是: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两手抓,把反腐败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结合起来,为推进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
(二)既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打好阶段性战役,一步一步把斗争引向深入。
(三)突出重点。重点把党政领导机关和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经济管理部门以及一些重点行业和部门列入反腐败斗争的重点,如国有企业、金融领域、土地批租、重大项目立项等。
(四)要边反边改,边反边建,标本兼治。要根据揭露出来的问题,查找原因,总结教训,堵塞漏洞,加强制度,加强管理。根据这一方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制订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为制止腐败、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提供了保证。
(五)严格依法办案。
(六)从领导干部做起,首先从高级干部做起,包括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
(七)不搞群众运动,不搞人人过关。
(八)惩治腐败与扶持正气相结合。
他指出,腐败不除,党无宁日,国无宁日。但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有其复杂的原因,彻底铲除腐败需要一个过程,决不能期望一蹴而就,也不能丧失信心;既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又要有紧迫感。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即一手抓惩治已经出现的腐败现象,一手抓消除产生消极腐败现象根源的工作。他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十五大报告)
他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反腐败斗争中要以身作则。首先是要带头廉洁自律,一定要把中央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为基层干部作出榜样,为群众作出表率。其次要管住、管好自己的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要经常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发现他们问题的苗头,就应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对他们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及时向组织报告,支持和配合有关机构对他们依照党纪国法查处,绝不袒护。第三是要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切实负起领导责任。他指出:如果一个领导班子的成员中接二连三地出问题,“一把手”即使自己是廉洁的,也不能说是尽职尽责的。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要认真从自身做起,从自己分管的地方和部门做起,把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实行起来,切实贯彻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去。他强调,对待反腐败斗争,各级党委务必做到旗帜鲜明,态度坚定,工作锲而不舍。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各级党组织必须以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切实领导好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十三、创造性地提出了落实党要管党原则的重要措施
党要管党,这是天经地义的。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是全党的任务,各级党委尤其负有重要责任。早在50年代,我们党就提出了党要管党的原则。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党的建设,要认真执行‘党要管党’的原则。各级党委,必须把党的建设放在自己工作的首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委书记要把抓党的建设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把主要精力放在党的建设上。”(1989年9月23日《人民日报》)他严肃指出,党委和领导同志不抓党的建设是失职,抓不好党的建设是不称职。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稳定同党的地位和作用之间的关系,忽视党的建设,不可能是成熟的领导者,是难以担负起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新历史重任的。
他强调,贯彻党要管党原则,要在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委“管党”的自觉性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贯彻党要管党原则的工作机制。他1994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制”。根据这个要求,党委管党、书记带头管党、带动部门负责人一起抓党的建设的责任制在各级党组织中初步建立。一些省市区党委逐级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明确党委书记是整个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工作格局,通过“一把手抓一把手”、加强检查考核,促进管党责任的落实。随着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建立和实行,初步形成了纵向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横向在党委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从而把“关键在党”的思想和“党要管党”的原则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