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司法鉴定概论
司法鉴定概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律师专业(本科)
《司法鉴定概论》课程命题说明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司法鉴定概论。命题工作是自学考试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环节,为做好《司法鉴定概论》(0926)课程全国统一命题工作,特制定本命题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考试目标
1、课程性质
《司法鉴定概论》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律师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课程。它切合律师专业的需要,在介绍世界各国司法鉴定体制的同时,重点介绍我国现行司法鉴定体制、鉴定程序和一般方法,以及各类鉴定对象的常规检验方法。其内容具有理论性、实用性和指导律师业务相结合的特点。
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律师专业(本科)自考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司法鉴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立法。从中了解国际国内司法鉴定体制的现状,鉴定机构与鉴定人的有关条件和权利、义务,以及鉴定的程序和基本方法,各类鉴定对象的具体鉴定步骤、方法。掌握鉴定结论的审查及评断方法。从而使学生基本具备司法鉴定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法学知识,并能够在实践中合法、正确地运用鉴定结论证据,了解鉴定方法以帮助其进行诉讼或其它司法活动,司法鉴定《司法鉴定概论》。
2、考试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要求考生:
(1)准确、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司法鉴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司法鉴定的专门术语和相关概念,熟悉了解有关司法鉴定的对象、种类和相关的法律规定。
(2)在司法实践中能够按规定进行申请或委托鉴定,并且能够运用鉴定知识对具体的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判断。
二、考试内容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以课程考试大纲为依据,其内容为:
第一章 了解并掌握司法鉴定的概念和特征,司法鉴定的性质,司法鉴定的种类,鉴定结论的审查,以及目前国内外司法鉴定制度的现状。本章为重点章。
第二章 了解并掌握鉴定人的条件、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鉴定机构组织体系,设立条件和法律责任。本章为重点章。
第三章 了解并掌握司法鉴定程序中鉴定的申请与决定,委托与受理,鉴定的实施,以及补充鉴定、重新鉴定、共同鉴定的有关规定,鉴定文书的内容和制作要求。本章为重点章。
第四章 了解并掌握鉴定方法的规范与标准,司法鉴定中常用的一般方法,同一认定的步骤和方法。本章为重点章。
第五章 了解并掌握痕迹物证的种类和作用,各类痕迹的特征,并了解发现、提取各类痕迹物证的方法和鉴定方法。本章为重点章。
第六章 只需了解各类化学物证的分类方式及主要检验方法。不作重点内容。
第七章 只需了解几类音像(电子)证据的检验任务和检验方法。不作重点内容。
第八章 了解并掌握笔迹和印文的特征、样本收取方法和鉴定方法,以及其它文书鉴定的任务和具体方法。本章为重点章。
第九章 了解法医学鉴定的内容及各项内容的分类方式。不作重点内容。
第十章 了解精神疾病的种类,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对象与任务、程序。不作重点内容。
第十一章 只了解司法会计鉴定的作用与任务、对象与范围,鉴定的科学依据。不作重点内容。
第十二章 只了解医疗事故的条件与分级标准以及医疗事故鉴定受理主体;交通事故的分类和受伤人员伤残程度鉴定;产品质量鉴定的内容和方法。不作重点内容。
三、考试命题的原则
1、考试依据和范围
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2002年颁布的《司法鉴定概论自学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为依据,以《司法鉴定概论》(何家弘主编,北京大
第二篇:司法鉴定概论
司法鉴定概论(00926)第一章:司法鉴定概述
广义的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行政执法、仲裁等司法和准司法活动中,对案件中的专门问题,由当事人申请,司法或者准司法机关决定,或由司法机关准司法机关主动决定,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运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专门问题进行科学判断的活动。狭义的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专门性问题,由当事人申请。司法机关决定或由司法机关主动决定,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运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专门问题进行科学判断的活动。
鉴定的根本目的是鉴定人根据超出一般常识之外的专门知识就专门问题做出专业性的判断和解释,以补充事实审理者在专门问题上认识能力的不足。
司法鉴定的主体包括主体合法、程序合法和形式合法。
司法鉴定的性质决定了司法鉴定具有合法性、科学性、中立性的特征。司法鉴定的科学性是指司法鉴定是一种科学检验活动,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解决案件中专门性问题的司法活动。
司法鉴定的中立性是指司法鉴定法人应当具有中立性,在司法鉴定过程中独立地进行观察、检验、分析,提出自己的鉴定意见,不受任何来自外界的干预。
司法鉴定的作用:一,刑事案件中司法鉴定为确定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提供重要依据,在民事、行政案件中为调查活动提供线索;二,司法鉴定为审查核实其他证据提供依据;三,司法鉴定结论可以为审判活动提供证据。
司法鉴定的种类:根据司法鉴定技术的科学基础分为:物证技术学鉴定(痕迹鉴定、文书物证鉴定、化学物证鉴定、生物物证鉴定、音像物证鉴定)、法医学鉴定、精神疾病鉴定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司法会计学鉴定。根据鉴定结论确定的事实与案件关系进行分类,可分为认定同一鉴定、认定种属鉴定、认定事实真伪的鉴定、确认事实有无的鉴定、确定事实程度的鉴定、确定事实因果关系的鉴定。根据鉴定程序要求进行分类:初次鉴定、补充鉴定、重新鉴定。
初次鉴定,是指就一个具体的鉴定对象和鉴定要求而言,司法机关委托鉴定人进行的第一次鉴定。补充鉴定,是再初次鉴定的基础上,对初次鉴定中不完善之处进行修改补充的鉴定。重新鉴定,是指委托机关对初次鉴定或者补充鉴定的鉴定结论存在疑虑,委托原鉴定人以外的鉴定人再次进行的鉴定。
第二章
司法鉴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律所规定的规范司法鉴定活动中各项规则、规章和体制的总称。其包括司法鉴定机构制度、司法鉴定人制度、司法鉴定程序制度、司法鉴定管理制度。
司法鉴定机构有集中型和分散型两种模式。集中型司法鉴定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隶属于同一个组织系统,具有统一的管理体制。集中型司法鉴定体制,有利于加强对司法鉴定活动的统一管理、统一领导和统一监督;有利于集中司法鉴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充分发挥鉴定资源优势,集中人财物开发尖端鉴定技术;有利于减少重复鉴定和鉴定纠纷,提高司法鉴定的公信力;有利于统筹解决司法鉴定实践中反映出来的立法和司法问题。分散型司法鉴定体制是指一个国家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分属于不同一个组织系统,没有统一的管理体制,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分散型司法鉴定体制一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因地制宜和因事制宜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系统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的降低。
在确定鉴定主体资格上有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鉴定人主义,一个是鉴定权主义。
鉴定主体的权利:1拒绝鉴定的权利2为顺利、准确的完成鉴定任务,鉴定人必要时得到法官和当事人支持和配合的权利3鉴定人获得报酬的权利;鉴定主体的义务:1鉴定人应当依据自己的荣誉和良心认真、客观、不持偏见的完成鉴定任务2接受法官委托的鉴定人须亲自完成任务,不得违反法官的命令,不得侵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权利3鉴定人对鉴定材料妥善交接与保管的义务4鉴定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完成鉴定任务5出具鉴定报告的义务6鉴定人的保密义务。
鉴定主体的法律责任是指鉴定主体因职业行为不当而依法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坚鉴定的启动权和决定权,是指谁有权决定是否进行鉴定,进行何种鉴定、由谁鉴定,是司法鉴定的核心内容。其可以分为一种是当事人委托鉴定制度;另一种是司法官授权鉴定制度。
当事人委托鉴定制度的优点表现为:一是这种鉴定制度的设置可以通过诉讼过程中双方相互之间竞争,提高鉴定工作的效率;二是可以通过对立面的制约机制全面揭示案件事实;三是能够充分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审判人员兼听则明,防止偏听则暗。其弊端表现为:由于专家证人受雇于当事人,且其专家证言的内容和结果预售雇佣的报酬直接挂钩;专家证人在选取有关鉴定材料和提出有关鉴定结论时,通常会自觉不自觉的呈现一定的倾向性。
司法官授权鉴定制度的优缺点主要表现在:其一,是鉴定人的中立性,即鉴定人员不受案件中利害关系的影响而客观地进行鉴定;其二,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鉴定,节省鉴定的人力和物力以及在审判中多名鉴定人分别陈述和相互质证的时间,但是由于缺乏对立面的制约机制,审判人员容易偏听偏信造成错判。
证据采纳又称为证据的可采性,是指证据符合了法律规定的资格和条件,法官应该在审判中采用。
第三章
司法鉴定实施过程的参与者包括鉴定人和鉴定机构。
鉴定人是取得鉴定资格而被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解决案件中专门性问题的人。鉴定人只能是自然人。
鉴定人的地位是独立的诉讼参与人。鉴定人与证人有着本质的不同,表现在:证人是以自己的耳闻目睹作证,而鉴定人是以对专门性问题的分析判断作证;证人因了解案件有关事实而与待证的事实发生联系,因此不能代替或者更换;鉴定人则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而指派或者聘请的,可以代替或者更换。鉴定人必须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证人则不必有专门的知识。证人不存在回避问题,只要了解案件有关情况就可以作证;鉴定人则因为保证见鉴定客观公正的需要,不能由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担任。
鉴定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条件、实践能力条件、法律知识条件、思想道德条件、技术职务条件。
鉴定人的权利:1有了解进行鉴定所必需的案件资料的权利,2要求进行鉴定所必需的检验、检查和模拟实验的权利,3要求鉴定委托人提供鉴定所需的鉴定资料的权利,4拒绝接受鉴定委托的权利,5独立进行鉴定的权利,6获得鉴定补偿的权利,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鉴定人的义务:1依法回避的义务2按时完成鉴定任务、提交鉴定结论的义务3在鉴定过程中认真负责,不做错误结论和虚假结论的义务4保守案内秘密的义务5出庭作证的义务
鉴定人的法律责任:鉴定人在从事司法鉴定活动期间,由于自身的过错给案件侦查、起诉、审理造成不良影响,给当事人或其他人带来损失时,应当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鉴定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主要有:1作虚假结论或错误结论的行为2拖延鉴定时限,给诉讼活动造成损失和影响的行为3故意损毁,更换鉴定资料的行为4由于过失造成鉴定资料遗失、变质,失去鉴定条件的行为5泄露案内秘密的行为6违反鉴定人管理规定的行为。
鉴定机构的职责:受理鉴定的要求并组织实施鉴定、鉴定机构其他职责。第四章
司法鉴定过程主要包括:司法鉴定的申请与决定、司法鉴定的委托和受理以及司法鉴定的实施。
司法鉴定申请权,是指法律赋予诉讼当事人及其辩护律师或代理人,申请事发鉴定决定主体对案件中专门问题决定坚定的权利。
在刑事诉讼中申请主体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或者被害人及其代理人。在民事诉讼或者行政诉讼中司法鉴定申请人事案件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申请鉴定的内容包括:案由、申请的理由、鉴定对象、鉴定要求、选择的鉴定人或鉴定机构、申请人、申请时间等。
司法鉴定的决定,是指享有鉴定决定权的主体,案件中的专门问题是否交付鉴定,由谁进行鉴定的裁决,是依法行使鉴定权的形式。
司法鉴定委托包括鉴定的指派和聘请。通常司法机关委托本部门鉴定机构
或者鉴定人进行鉴定的成为指派鉴定;司法机关委托其他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进行鉴定的成为指派聘请。
指派和聘请鉴定人时应遵循下列原则:第一,遵守鉴定法定资格主义为主与实体资格主义为辅的原则;第二,应遵守公正原则;第三,应遵守优先原则。
司法鉴定的实施是指鉴定机构的鉴定人具体进行鉴定的活动。在鉴定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鉴定:委托人要求终止鉴定的;出现不可抗力致使鉴定无法继续进行的;确需补充鉴定材料而无法补充的;发现自身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的。
第五章
物质交换的两种类型:第一,痕迹性物质交换,即人体与物质接触后发生的表面形态交换;第二,实物性物质交换,又可分为有形物体的物质交换和无形物体的物质交换。前者包括微观物体的互换和宏观物体的互换,微观物体的互换是指犯罪过程中微粒脱落、微粒粘走;宏观物体交换是指作案人遗留物品于现场或者从现场带走物品等;后者主要指不同气体的互换。
影响物质交换的因素:第一分析力及客体被分离的难易程度;第二交换力及物质交换的难易程度;第三交换碎片的数量;第四碎片的附着能力;第五二次交换,是指碎片从来源a转移到目标物b,又从b转移到c;第六五官交换,是指碎片转移到与犯罪不相关的场合。
物质交换原理的意义:物质交换原理有着深厚的科学基础,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因果制约规律,体现了能量转换和物质不灭的定律。这一原理对司法鉴定的理论与实践又十分重要而指导作用,它不仅是研究微量物证、细致取证的基础,也是研究司法鉴定科学性的依据。
同一认定是依据案件特征判断两次以上出现的客体是否为同一客体的认识活动。
同一认定的理论基础:世界上每个客体都具有独特性、任何客体都可以发现能反应其独特性的特征反映体、客体的特征反映体之间具有本质的相似性。
同一认定的条件:客体特征反映体的特征组合具有特定型(特征数量、特征质量)、客体特征反映体的稳定性、客体特征反映体的反映性。
种属认定,它是指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者了解客体特征的人,根据客体特征,对于案件有关的客体的种类所属,或先后出现的客体种类是否相同等问题所作出的判断。(确定型种属认定、比较型种属认定)
种属认定和同一认定的区别和联系:同一认定解决的问题,是先后出现的客体是否为同一个客体的的问题,针对的是个体,是对客体认识的高级阶段;种属认定解决的问题是一种客体是何种类型的客体,或者几种客体是否属于同一类型的问题针对的是种类,是对客体认识的初级阶段;种属认定往往是同一认定的初始阶段,而且能够为同一认定提供佐证。
第六章:司法鉴定的步骤与技术
司法鉴定的一般步骤,具体包括熟悉鉴定资料,明确鉴定要求,了解案情,拟定鉴定方案,鉴定方案应根据检材的实际情况和鉴定的具体要求进行拟定。拟定鉴定方案应从有利于保全证据、充分利用检材、确保鉴定方法科学,保证鉴定结论客观、准确的角度出发;调试鉴定仪器设备;复制检材和样本。
同一认定基本分为:分别检验(直接观察法、显微观察法、理化显现法、模拟实验法)、比较检验(目力观察比较法、数学分析比较法、物理学比较法、化学比较法、生物学比较法及物理化学比较法)、综合评断三个阶段(步骤)。
所谓本质差异是指一个客体与其他客体之间特征的差异。所谓非本质的差异,是指一个客体的特征反映体之间的差异,是客体因时间等条件变化而形成的自身差异。
同一认定的结论有肯定同一结论、否定同一结论、无结论、可能性结论四种。
种属鉴定的基本步骤分两种:第一种,种属鉴定的目的是确定检材和样本是否来自同一种类的客体,即先后出现的客体的种类是否相同,由于其形式与同一认定相似,所以基本步骤也与同一认定相似,包括分别检验、比较检验、综合评断三个阶段(步骤)。第二种,种属认定的目的是确定某物证的种类所属。
司法鉴定的技术检验方法,是以物理学(物理量测定、不可见光检验、荧光检验、吸附与转移)、化学(显色反应,沉淀、结晶反应,燃烧、火色反应,)、生物学、仪器分析(色谱法、原子光谱法、分子光谱法、中子活化分析法)、图
像对比法(是实物图像,分析图像)、显微镜检验法等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的综合检验方法。其应遵循先采用无损检材方法,后采用损耗检材的检验方法的原则。
第七章:我国鉴定结论的审定认定
鉴定结论审前的开示是指在法庭审判前,诉讼双方当事人将审判中使用的鉴定结论向对方批露的一种诉讼程序。鉴定结论审前开示的理由和目的是:第一,鉴定结论的审前开示可以确保审判的公正进行;第二,鉴定结论的审前开示可以提高诉讼效率;第三,尽管鉴定结论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但是鉴定结论不具有当然的绝对可靠性;第四,鉴定结论的审前开示,尤其是控方结论向辩方的披露是对被告辩护权的保护。
可以通过一是这个鉴定结论是否用以证明实质性事实的证据;二是这个鉴定结论必须使一个实质性事实更有可能或更无可能;三是法律对这种关联性有没有具体要求这三个问题来确定鉴定结论的关联性。
国家对从事下列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1法医类鉴定2物证类鉴定3声像资料鉴定4根据诉讼需要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其他应当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的鉴定事项。
第八章:痕迹鉴定
痕迹是鉴定客体在一定的作用方式下形成的反映形象,一般分为广义的痕迹和狭义的痕迹。
痕迹的形成必须一下几个互为条件、互相作用的因素:造痕客体、承痕客体、作用力、介质。
痕迹鉴定。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具有痕迹鉴定方面专门知识的鉴定人运用痕迹检验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对案件中涉及痕迹的种属或同一问题进行科学的判断活动。
痕迹鉴定的任务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痕迹检验的专门理论、方法发现、提取、分析、检验、行为人遗留在案件现场的有关痕迹物证。其作用为:1为分析案件提供资料;2为缩小侦查范围提供依据;3为并案侦查提供依据;4为侦查破案、起诉、审判提供重要证据。
指纹是指手指上的乳突线花纹。指纹在客体上留下的印痕称为指印。对指印的鉴定通常称为指纹鉴定。(证据之王美称)
纹线体统分为外围线系统、根基线系统、中心花纹系统。指纹通常分为:弓形纹、箕型纹、斗型纹和混杂型纹。
指纹的特征是指能反映指纹特点,且决定其特性的一系列表面花纹的总称。其特征包括:类型特征、纹线细节特征、皱纹特征、伤疤特征及汗孔特征。
指纹显现的方法可分为:物理、化学、光学三种显现法。物理显现法是利用形成指纹(主要是汗液),与一些粉末、碘分子之间的吸附作用,利用扫刷、熏染等方法,是无色指纹变为有色指纹的一种显现方法;化学显现法是利用某些化学试剂,与指纹中的汗液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潜在的指纹显现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化学显现方法有硝酸银法、茚三酮法、502胶法、DFO法;
指纹的提取分为照相提取、提取载有指纹的物体、胶带粘取、制作立体模型等方法。指纹鉴定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人身同一认定即个人识别问题。
足迹鉴定是人们在站立或行走时,与地面或其它承受面接触形成的脚掌、鞋、袜等形象痕迹。其足迹的形象特征和足迹的步伐特征两大类。足迹的形象特征包括赤脚足迹形象特征、穿鞋足迹特征、穿袜足迹形象特征;足迹的步伐特征包括步幅特征、步态特征。
寻找、发现犯罪分子足迹重点部位包括:1犯罪分子逗留伺机作案的地方;2犯罪分子进出现场的出入口;3犯罪中心现场,这里是犯罪分子作案轰动的中心场所;4犯罪分子掩埋尸体、隐匿罪证的处所。提取足迹的方法一般有:照相法、实物提取法、石膏制模法、静电吸附法。
足迹鉴定主要是解决现场足迹是否某人所留问题,其分为准备检验、分别检验、比较检验和综合评断等。
第九章:化学物证鉴定
化学物证,是指案件中提取量少体微,能以自身化学属性证明案件某些事实的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其主要作用有:1有助于确定案件的性质,2有助于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3有助于审查犯罪嫌疑人的口供,4有助于审查事主、证人的陈述,5能成为审判中的证据。
化学物证的种类有:爆炸物证(爆炸遗留物、爆炸残留物、爆炸痕迹)、玻璃物证、油脂物证(矿物油,动、植物油,香精油)、纤维物证(天然纤维、化学纤维)、泥土物证、涂料物证、塑料和橡胶物证。
化学鉴定是指鉴定人依法接受聘请或指派,利用物理、化学及仪器分析法,对案件中某些化学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或比较分析,以揭示其化学属性、确定其与案件之间关系的活动。
化学鉴定的任务:1利用现代分析检测技术确定案件中发现化学物质的化学属性;2将案件中发现的可疑化学物质,与从某人或某地提取的比对样本进行比较,确定他们的化学属性是否相同。(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
化学物证的提取:1拍照法,2连同载体一起提取,3用镊子或竹片等工具直接提取,4用透明胶带粘取,5用蒸馏水或一定溶液浸润的棉花、纱布粘取,6用吸尘器吸取。
某些物质进入人体或动物机体,会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发功能障碍、组织损伤,甚至危及生命造成死亡,这一过程称作中毒。而进入机体引起中毒的这些物质称为毒物。
通常毒物、毒品可以从呼吸道、皮肤黏膜、消化道、血液四种途径进入机体。影响毒物、毒品作用的因素主要有:1毒物、毒品的理化性质;2毒物、毒品的量;3机体状态;4毒物、毒品进入机体的途径。
毒物、毒品鉴定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了解中毒情况,初步检验,毒物毒品分离、提取和净化,毒物毒品的定性定量分析。
第十章:音像(电子)证据鉴定
音像(电子)证据是指利用光学、声学、电子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录音、录像、照相等方式记录并储存与案件有关的客体的声音的特征和形象特征的证据。
音像(电子)证据鉴定,是指案件中涉及音像(电子)证据的专门性问题时,由具有相关知识的人对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活动。其鉴定的对象包括:1录音资料、2录像资料、3计算机存储资料、4其他音像证据。
音像(电子)证据鉴定的任务与其他鉴定类似,都是为了案件的侦查或调查提供线索或依据,为诉讼提供证据。其具体任务则主要是:确定音像(电子)证据的内容;根据音像(电子)证据记录的信息确定某一事实;确定音像(电子)证据形成的条件。
收集录音资料时,主义的要点是:1确认录音资料的来源;2保证记录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3样本语言和检材语言要有可比性;
声纹鉴定。是指根据案件中声音资料记录的特征与样本声音资料记录的特征比较对照,而进行的人身同一认定过程。其原理:1人声音的特定型,2 人声音的稳定性,3人声音的稳定性。
人像鉴定,是指利用人体头面部的生理解剖学特征,通过对案件有关录像资料上的前后两次以上出现的人的外像特征进行分析、比对,确定人生是否是同一鉴定的过程。其鉴定原理是人像特征符合同一认定的条件,即1人像外貌特征总和的特定性、2人像外貌特征的相对稳定性、3人像外貌特征在录像资料上的易反映性。
第十一章:文书物证的鉴定
凡具有符号、记号或标记。以向他人传达一定信息的物质都是文书。其包括手写文书和机制文书两大类。所谓文书物证,即与案件有关联,能够以其所载字迹、符号特征,或构成物质材料的属性等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文书。
所谓物证鉴定,又称文书鉴定,是指鉴定人接受指派或聘请通过研究分析文书的文字符号特征、文书的构成物质材料属性等,就文书的制作者、制作工具、制作时间、原始状态等问题予以回答。从而确定文书之真伪、文书之来源的一种专门的技术活动。
提交文书物证进行鉴定时应注意的事项:一应持有介绍信或委托函;二应同时提交具有可比性的比对样本;三提交鉴定文书物证及比对样本通常应是原件;四应有明确而又符合实际的鉴定要求。
笔记的概念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书写规范,利用铅笔、钢笔、毛笔等书写工具,在纸张等客体表面书写时形成的,能够反映书写者书写习惯动作的痕迹,称为笔记;笔迹鉴定是指鉴定依法受委托,通过研究、分析文书的笔记特征、文字布局特征及书面语言特征,确认文书物证的书写人,或比较文书物证与文
书样本的书写人是否是同一人的一种专门技术的活动。
笔迹鉴定可以具体解决如下问题:分析文书书写者的个人情况;认定文书的书写者;确定同一份文书物证若干部位的笔记是否是同一人书写的,从而判断文书物证是否变造;确定若干份文书物证是否是同一人书写的,为数起案件是否需要病案查处提供证据。
用于鉴定笔记的特征包括:书写的水平,字的形体,字的大小和倾斜的程度,字的基本写法,笔画的运笔,字的间架结构,字符的笔顺特征和连笔特征,字的错写特征,标点符号等的书写特征。
以文字符号表现出的语言形式称为书面语言。其特征包括:词汇特征、语法特征、别字特征、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征。
笔记样本的概念是指可疑书写人书写的、在笔迹鉴定过程中用作比对样本的文字材料,称笔记样本。
印文的概念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印章盖印时留在纸张上的、能够反映印面外形结构特征的痕迹被称为印文,他是文书真实、有效地体现。引文的一般特征包括:印文内容及其布局、印文的形状及其大小、印文的字体及其大小、印文边框。
伪造印文的常用方法:雕刻、单字组合、眷写油印、描摹复写、拓印、照相制版、复印、打印、局部等伪造法。
鉴定印文常用的方法:特征对照法、特征重叠法、特征拼接法、划线比较法、测量比较法
文书制作时间的鉴定:即鉴定依法接受委托,对文书物证上的墨水、圆珠笔油、印泥、印油、油墨等文书物质材料随时间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文书制作时间的活动。
第十二章:法医学鉴定
法医学是应用医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医学科学。法医学鉴定是指受司法机关的指派和委托,法医鉴定人应用法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着及各类诉讼案件中的尸体、活体、物证及有关文证进行检验和分析,并提出科学结论的过程。其内容包括:现场勘验、尸体检验、活体检验、物证检验、文证审查;其鉴定的类型包括:法医病理学、临床学、物证学、毒理学、毒物分析的鉴定。
法医鉴定书的内容包括:叙言、检验记录、分析说明、鉴定结论、鉴定人和鉴定日期。
死亡是生命活动的终止,其类型包括:心脏死亡、肺死亡、脑死亡。死因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他对于死亡方式的鉴定具有决定性作用:一全面系统的法医病理学检查;二依据法医病理学检验结果,结合案情、现场勘验等进行综合分析。
死亡方式的分类:自然死亡(衰老死、疾病死)、非自然死亡(自杀死、他杀死、意外死)
法医活体鉴定的任务:一受伤未死的受伤人、搏斗中受伤的罪犯、工伤、事故中受伤的人体等。检验其是否有伤,损伤的部位、程度、性状、受伤时间、有无并发症或后遗症、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等;二是否患病、识别诈病、造作病及判断损伤与疾病的关系。
法医物证鉴定是指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人体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其主要任务有个人识别、亲权鉴定。(血痕鉴定、精斑的鉴定、唾液班的鉴定、毛发的鉴定、DNA分析、亲子鉴定)
第十三章:司法精神病学的鉴定
司法精神病学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精神疾病及相关问题的学科,是精神病与法学的一门交叉科学,是在精神病学上发展起来的。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生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大脑精神活动发生紊乱或失调,导致认识、情感和意志行为等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的一类疾病。
司法精神病学的鉴定的对象和任务是:一各类刑事案件中怀疑患有精神疾病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二被监禁怀疑患有精神疾病的罪犯;三在民事案件中,怀疑患有精神疾病的当事人;四其他各类案件中,怀疑患有精神疾病的受害人、证人、检举人、自首人等。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的任务是:一对鉴定人的资格进行审查;二组织
技术鉴定小组;三协调开展鉴定工作;四对鉴定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法律能力又称法定能力。包括:(刑事)责任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作证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性自我防卫能力、受劳动教养的能力。
所谓责任能力,是指一个人达到法定年龄,能够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
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能力。
我国鉴定结论的采信包括:鉴定结论的可靠性的评断和鉴定结论证据价值的大小。鉴定结论的可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鉴定结论可靠性的认定不能仅以鉴定距发案时间的远近,鉴定机构级别的高低或者鉴定人职务的高低作为依据,应当以鉴定过程的科学性为依据;2法庭审查鉴定结论的证明力时,应当审查鉴定人的知识结构与鉴定事项要求的知识范围是否相一致,审查鉴定人受训练情况、工作经历、技术职称、从事鉴定的时间、以往鉴定的数量、鉴定结论被采信的情况、专业成就;审查鉴定人是否保持中立、是否存在偏见、鉴定人的动机及经验、能力和信任度等;3法庭审查鉴定结论的证明力时,应当审查鉴定的原理和方法是否是标准化的鉴定方法,或者已为相关领域普遍接受;4法庭审查鉴定结论的证明力时,应当审查鉴定机构的实验室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可能导致样品污染的因素,试剂是否有效、仪器设备是否足够灵敏、操作是否符合规范等;5法庭审查鉴定结论的证明力时,应当审查鉴定书的论证部分是否具有逻辑性,以及所依赖的数据或资料是否可靠、充分等;6鉴定需要出庭作证而无正当理由未出庭的,鉴定结论的证明力比较低。
鉴定结论证据能力的审查认定指的是对鉴定结论可采性的认定,依据我国证据法学理论,证据的可采性主要审查相关性和合法性。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鉴定事项与案件事实不具有关联性的,鉴定结论不具有可采性;第二,鉴定机构对资质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鉴定委托事项超出鉴定机构的执业范围,或者鉴定不具有鉴定执业的资格的,鉴定结论不具有可采性;第三,检材的提取、保管方法不科学、不合法,保管链不完整的,鉴定结论不具有可采性;第四,仅仅根据检材的照片、复制品进行比较检验的鉴定结论不具有可采性;第五,在同一认定的鉴定中,样本非供认人或物本身形成的,鉴定结论不具有可采性;第六,鉴定事项并非案件专门性问题,司法人员根据常识可以做出判断,鉴定结论不具有可采性;第七,鉴定程序不合法的鉴定结论不具有可采性;第八,鉴定人应当依法实行回避而未回避的,鉴定结论不具有可采性;第九,对于某一鉴定事项,鉴定人数不符合相关律法规规定的,鉴定结论不具有可采性;第十,司法鉴定文书没有鉴定人签名的和执业证号及加盖司法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专用章的,鉴定结论不具有可采性;
第三篇:司法鉴定概论笔记
司法鉴定概论笔记
第二章 司法鉴定制度
第一节 司法鉴定制度概述2.1.1 司法鉴定制度基本内涵
司法鉴定法律制度是由司法鉴定的管理制度、启动制度,实施制度、质证制度、认证制度以及司法鉴定鉴定的程序制度,标准制度等构成的制度体系,司法鉴定概论笔记。司法鉴定制度的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基本水平,同时也关乎一国司法制度,诉讼制度,证据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2.1.2 司法鉴定制度基本分类
司法鉴定制度作为一种体系化的制度范式,各个部分密切相关。司法鉴定制度基本上可分为管理制度,启动制度,实施制度,质证认证制度和程序制度等几大类。其中,核心部分是管理制度、启动制度、实施制度和程序制度。这四项制度构建了司法鉴定制度的基本框架,在根本上保证了司法鉴定活动的有序开展。
2.1.3 中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与发展的相关情况介绍
2.1.4 国外司法鉴定制度相关内容介绍
第二节 司法鉴定制度管理制度
2.2.1 司法鉴定管理制度概念及意义
司法鉴定的管理制度通常是指对一国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员进行行政管理和行业指导的体制。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类型通常与一国的行政权力作用领域、社会权力的发育程度、司法鉴定的业务范围等方面紧密相连。司法鉴定管理制度从宏观上确立了司法鉴定活动走向,梳理了司法鉴定活动的脉络。
2.2.2 司法鉴定管理制度类型简介
2.2.2.1 行政权力管理型体制和社会权力指导型管理体制以及两者的结合这种分类标准依据管理主体的权力类型
行政权力管理型体制是指司法鉴定机构与人员的社会准入与退出以及司法鉴定活动的控制方面由国家行政机关直接管理的体制。
社会权力指导体制是指司法鉴定机构与人员的社会准入与退出以及司法鉴定活动的控制等方面由行业协会进行指导的体制。
混合型体制是前述两种制度的混合,即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在司法鉴定制度下的分配。具体分配标准依各国法律文化及制度决定
2.2.2.2 集中型管理体制与分散性管理体制以及混合型制度
集中性管理体制是指由一个政府部门或者行业组织集中挂历或者指导各类司法鉴定机构的体制。
分散型管理体制是指由多个政府部门或者行业组织分别管理或者指导相关类别的俄司法鉴定机构的体制。
混合型制度融合了上述两种制度的优势,针对具体内容分别实行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同时调动了连个方面的积极性。
第三节司法鉴定的启动制度
2.3.1 司法鉴定启动制度概述
司法鉴定启动制度是由司法鉴定的启动主体、启动方式、启动程序等内容构成的体系制度。司法鉴定启动制度属于举证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并影响司法鉴定其他制度的发展变化。综观当今世界,司法鉴定启动制度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司法官启动制度和当事人启动制度。
2.3.2司法官启动制度的主要内容
司法官启动制是指司法价鉴定的实施人员、实施内容、实施时间等方面的选择由司法官决定的制度。
德国实施典型的司法官启动制度。《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73条规定,司法鉴定的委托权属于法官。《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也规定鉴定人的选任由受诉法院决定,司法鉴定《司法鉴定概论笔记》。
2.3.3 当事人启动制度的主要内容
当事人启动制是指司法鉴定的实施人员、实施内容、实施时间等方面的选择有诉讼当事人决定的制度。在奉行当事人注意诉讼模式的英美法系国家,诉讼法或者证据法规一般都赋予诉讼当事人以司法鉴定启动权。
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706条规定了当事人享有独立的司法鉴定启动权。而加拿大《证据法》更进一步规定当事人可自由选择鉴定人,人数可多达五名。
2.3.4两种启动制度的融合在公正、效率、民-主等诉讼价值上,上述两种制度各有利弊,如何汲取他方的优势以弥补自身的缺陷已成近几十年两大-法系国家制度建设的重点。融合已是两大-法系国家司法鉴定启动制度的趋势。
2.3.4.1 英美法系国家融合趋势
英美法系国家的融合方式主要有:1,顺序递进方式结合。即在双方的鉴定结论发生冲突且难以采信时才有司法官重新启动司法鉴定;2,潜在弥补方式结合,即司法官在当事人草率行使选任权的时候才主动介入。
2.3.4.2 大陆法系国家
大陆法系国家在总体上仍然保持司法官鉴定启动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出了改良。具体分为两个方面:1,充分尊重当事人建议权;2充分保障当事人申请权。
第四节 司法鉴定实施制度
2.4.1 司法鉴定实施制度概况
司法鉴定实施制度是由司法鉴定的实施主体(类型、地位、资格、能力、权利、义务以及责任)、实施程序、实施方法、实施标准等构成的制度体系。司法实施制度是司法鉴定制度的核心,通常属于行政管理的制度内容,是一个庞杂的体系,这里主要介绍司法鉴定人制度。
2.4.2 司法鉴定人的概念
司法鉴定人是指针对鉴定的事物具有专业的知识,受司法机关指派或者聘请,对所交付的事物进行检验研究,做出具有证据意义的鉴定结论的自然人。
司法鉴定人含义中的两大要素:司法鉴定的启动主体与实施主体的关系;司法鉴定对象或者客体。
2.4.3 司法鉴定人的类型
鉴定人类型的合理分类是建立高素质的司法鉴定人队伍和科学的司法鉴定热制度提供较为科学的方法和基矗
基本类型简介:1,专职鉴定人与兼职鉴定人;2,自然鉴定人与机构鉴定人;3,资格型鉴定人和能力型鉴定人;
2.4.4 司法鉴人的法律地位
1,分立式:鉴定人与证人分立,两者是独立的诉讼参加人;2,合并式:鉴定人归属证人范畴。
第五节 司法鉴定的程序制度
司法鉴定程序是指按照司法鉴定人活动的客观规律所制定的规范司法鉴定工作的具体步骤。司法鉴定程序制度建设的目标在于保证诉讼公正和效率价值的体现。
2.5.1 司法鉴定的申请
司法鉴定的申请,是指诉讼当事人及其利害关系人象司法机关提出司法鉴定的要求。司法鉴定程序不是司法鉴定实施的必经程序。
2.5.2 司法鉴定的决定
司法鉴定的决定是指司法机关对申请人司法鉴定的申请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司法鉴定的决定程序,是与司法鉴定的申请程序相对应的程序,其仍不是司法鉴定的必经程序。
2.5.3 司法鉴定的委托
司法鉴定的委托是指司法鉴定的委托主体向司法鉴定实施主体提出的进行司法鉴定的要求,是司法鉴定程序的必经程序。司法鉴定的委托设计委托主体,委托对象,委托人数、委托事项等内容。
2.5.4 司法鉴定的实施
司法鉴定的实施是指司法鉴定人具体进行司法鉴定的活动,是整个司法鉴定程序的核心环节。
司法鉴定的实施涉及接受委托,必要的观察、检查及实验以及补充或重新鉴定。
2.5.5 鉴定结论的出具
司法鉴定工作的目的在于通过鉴定意见确定案件的事实问题,其出具关乎司法鉴定活动能够诉讼功能的发挥。
2.5.6 鉴定人的出庭
鉴定人出庭制度是指鉴定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法院的要求参加法庭调查、质证的行为。鉴定人的出庭直接影响法官对鉴定意见的采信的情况。
第四篇:《司法鉴定概论》试卷B卷
《司法鉴定概论》试卷B卷答案
一、选择题20
CBDCB
CBDDA
二、判断题10
√√×√×
√√×√×
三、名词解释16
1.补充鉴定:是第一次鉴定的继续,(1分)是在原来鉴定的基础上为了完备鉴定结论,由原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对其中的个别问题进行修正或补充。(1分)补充鉴定的本质特征,是由原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对经过鉴定的同一问题进行修正或补充,仅仅是鉴定内容和要求增加而鉴定主体和鉴定对象未发生变更。(2分)
2.法医物证鉴定:运用免疫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理论和方法,(1分)利用遗传学标记系统的多态性对生物学检材的种类、种属及个体来源进行鉴定。(1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个体识别、亲子鉴定、性别鉴定、种族和种属认定等。(2分)
3.同一认定是一种对鉴定客体所作出的判断,这种判断是关于客体同一问题的判断,是由具有专门知识的鉴定人针对鉴定客体作出的,并且这种活动是在诉讼过程中发生的。同一认定是动态的、综合的活动。
4.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根据技术专家对本领域公知技术及相关专业技术的了解,(1分)并运用必要的检测、化验、分析手段,(1分)对被侵权的技术和相关技术的特征是否相同或者等同进行认定;对技术转让合同标的是否成熟、实用,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标准进行认定;对技术开发合同履行失败是否属于风险责任进行认定;对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其他各种技术合同履行结果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或者有关法定标准进行认定;对技术秘密是否构成法定技术条件进行认定;对其他知识产权诉讼中的技术争议进行鉴定。(2分)
四、简答题25
1.司法鉴定是指全国人大《决定》规定,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
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1分)识别犯罪,又称鉴别犯罪,侦查审判人员运用业务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知识与技能,发现、提取、运用证据,分析与认定犯罪事实,确定犯罪嫌疑人的活动。(1分)是侦查、审判人员专业判断能力——工作能力的体现,不属于鉴定活动,其判断意见不是鉴定意见。注意与司法鉴定不同:①主体不同:前者只能是侦查人员(非鉴定人员)②使用技能方法不同:主要运用侦查技术技能,其活动是侦查行为,不是鉴定活动③工作成果法律意义不同:法律上,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仅供证明参考,提供侦查线索。(3分)
2.a、鉴定实践能力条件。鉴定实践能力是指司法鉴定人具备独立解决本学科范围内相关的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的能力,这是鉴定人开展鉴定的基本条件。(1分)
b、法学知识条件。司法鉴定是在诉讼中进行的,司法鉴定人作为诉讼参加人,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学基础知识。(1分)
c、专业技术资格条件。(1)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2)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专业执业资格或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从事相关工作五年以上;(3)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工作十年以上经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2分)
d、思想道德条件。司法鉴定人应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1分)
3.鉴定意见在法定证据种类中具有较高的证据地位,相比其他的证据具有较强的证明力,但不能由此而推定鉴定意见的证明力当然优于其他证据,甚至可以不经法庭质证和法官的审查判断而直接采信。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通过司法鉴定,得到了作为证据的鉴定意见,但由于诉讼双方彼此之间收集的证据有对抗性,经常出现鉴定意见同其他证据彼此矛盾,或不同的鉴定意见彼此产生矛盾。因此需要鉴定人出庭(或书面)对鉴定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解释,帮助法官更好地把握证据,公正判案。我国三大诉讼法中均有对证据进行质证的原则性规定,如《民事诉讼法》中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决定》规定:“在诉讼中,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将“依法出庭作证,回答与鉴定有关的询问”规定为司法鉴定人的义务。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针对鉴定意见这一证据可以要求鉴定人出庭,并向鉴定人发问则成为一项权利。
4.a.基本概念清楚,应使用统一规范的专业术语。(1分)
b.文字简练,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描述确切无误,论证应符合逻辑。(1分)c.应使用规范的国家标准计量单位、符号和国家标准简体汉字。(1分)
d.内容系统全面,客观真实,分析说明要逻辑性强,文体结构层次分明,论据可靠充分,结论准确无误,不允许使用有歧义的字、词、句。(1分)
e.鉴定书的格式应当符合规范要求,必要时应附有图表、照片、参考文献等说明性附件,所附照片必须真实、特征清楚。(1分)
5.(1)赤脚印
赤脚印的形成是由人的脚掌面皮肤花纹上的汗液或附着物,在足压的作用下,引起承受体的表面形态发生变化或体积发生变化而形成的赤脚印痕。
鉴定赤脚印时,主要依靠一下特征:赤脚印的大小和形态,赤脚印的乳突纹线特征,以及一些特殊的特征如伤疤、鸡眼、脱皮等。
(2)鞋印
鞋印是指鞋在地面等承受体上活动时所形成的能够反映鞋子接触部位形象结构的印迹。鞋印鉴定主要依靠以下特征:鞋底大小和形状特征,鞋底的质料和生产工艺特征,鞋底被穿用、修理状况特征,鞋底的其他特征如鞋帮、附着物等。
(3)袜印
袜印是指人脚穿袜行走,在承受体上所形成的袜和脚底面形态的印痕。
鉴定袜印应依据以下特征:袜印的大小和形态特征,形成袜印的袜子织物的特征,袜底上的附着物等。
足迹的形象特征鉴定,是通过对现场足迹与嫌疑人足迹的形态特征的比较,作出现场足迹是否为犯罪嫌疑人所留的判断。
五、论述题18
答:司法鉴定人是司法鉴定的实施主体,是指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资格或具有专门知识、在诉讼中被司法机关指聘或委托解决案件中专门性问题的自然人。3分
我国规定司法鉴定人法律地位是:自然人、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诉讼参与人。司法鉴定人与诉讼代理人、证人、辩护人及翻译人员一样,为独立的诉讼参与人----区别于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参加人---当事人、代表人、代理人。3分
司法鉴定人权利:6分
(一)了解、查阅与鉴定事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询问与鉴定事项有关的当事人、证人等;
(二)要求鉴定委托人无偿提供鉴定所需要的鉴材、样本;
(三)进行鉴定所必需的检验、检查和模拟实验;
(四)拒绝接受不合法、不具备鉴定条件或者超出登记的执业类别的鉴定委托;
(五)拒绝解决、回答与鉴定无关的问题;
(六)鉴定意见不一致时,保留不同意见;
(七)接受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
(八)获得合法报酬;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司法鉴定人义务:6分
(一)受所在司法鉴定机构指派按照规定时限独立完成鉴定工作,并出具鉴定意见;
(二)对鉴定意见负责;
(三)依法回避;
(四)妥善保管送鉴的鉴材、样本和资料;
(五)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六)依法出庭作证,回答与鉴定有关的询问;
(七)自觉接受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八)参加司法鉴定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六、案例题:11分。
参考答案:对A的说明析占3分;对B的说明3分;对C的说明3分;对D的说明2分。
A:司法鉴定的启动权和委托时对机构的选择程序应当先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再由法院指定。鉴定机构之间没有高低之分,所谓的复核鉴定结论并不必然高于初鉴鉴定结论。法院在面对不同鉴定意见时不应简单以级别取舍。
B:法医的鉴定结论并不对司法人员产生任何强制力。鉴定结论应当告知有关当事人。C:司法鉴定的委托人应当对鉴定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D:说法正确。
第五篇:司法鉴定概论试卷B卷答案
《司法鉴定概论》试卷B卷答案
一、选择题20
BBDCC
CDDDB
二、判断题10
√√√√√
×√××√
三、名词解释20
1.法医病理鉴定:运用法医病理学的理论和技术,(1分)通过尸体外表检查、尸体解剖检验、组织切片观察、毒物分析和书证审查等,(2分)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进行鉴定或推断。其主要内容包括:死亡原因鉴定、死亡方式鉴定、死亡时间推断、致伤(死)物认定、生前伤与死后伤鉴别、死后个体识别等。(2分)
2.法医物证鉴定:运用免疫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理论和方法,(1分)利用遗传学标记系统的多态性对生物学检材的种类、种属及个体来源进行鉴定。(2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个体识别、亲子鉴定、性别鉴定、种族和种属认定等。(2分)
3.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根据技术专家对本领域公知技术及相关专业技术的了解,(1分)并运用必要的检测、化验、分析手段,(1分)对被侵权的技术和相关技术的特征是否相同或者等同进行认定;对技术转让合同标的是否成熟、实用,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标准进行认定;对技术开发合同履行失败是否属于风险责任进行认定;对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其他各种技术合同履行结果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或者有关法定标准进行认定;对技术秘密是否构成法定技术条件进行认定;对其他知识产权诉讼中的技术争议进行鉴定。(3分)
4.补充鉴定:是第一次鉴定的继续,(1分)是在原来鉴定的基础上为了完备鉴定结论,由原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对其中的个别问题进行修正或补充。(2分)补充鉴定的本质特征,是由原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对经过鉴定的同一问题进行修正或补充,仅仅是鉴定内容和要求增加而鉴定主体和鉴定对象未发生变更。(2分)
四、简答题21
1.司法鉴定是指全国人大《决定》规定,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
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2分)识别犯罪,又称鉴别犯罪,侦查审判人员运用业务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知识与技能,发现、提取、运用证据,分析与认定犯罪事实,确定犯罪嫌疑人的活动。(2分)是侦查、审判人员专业判断能力——工作能力的体现,不属于鉴定活动,其判断意见不是鉴定意见。注意与司法鉴定不同:①主体不同:前者只能是侦查人员(非鉴定人员)②使用技能方法不同:主要运用侦查技术技能,其活动是侦查行为,不是鉴定活动③工作成果法律意义不同:法律上,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仅供证明参考,提供侦查线索。(3分)
2.司法鉴定中的同一认定是鉴定人利用专门的知识及检验手段,依据不同时间、地点遗留的反映形象认定客体自身是否同一进行的检验与评断。即要认定不同时间、地点出现过的客体是否为同一客体所进行的鉴定。(2分)司法鉴定中的种属认定是鉴定人利用专门知识及其检验手段,依据反映形象或客体表现的特征认定客体种属的检验与评断。在司法鉴定中,需要对被检验客体进行种属认定的较同一认定更为广泛。如现场遗留物、遗留痕迹的种类鉴定和中毒物质鉴定等。(2分)
种类(属)认定与同一认定是有严格区别的。a.最根本的区别是解决问题的范围不一样;b.其次是两者鉴定依据特征的数量、质量总和不同。(1分)
种类(属)认定与同一认定是有联系的。a.表现在:作为鉴定过程来说,许多鉴定种属认定是同一认定的第一步,鉴定有种属划分的客体,必须首先比较客体的种类是否相同,只有种类相同,才有可能同一;b.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有的原先只能进行种属认定的客体,可以发展成为同一认定的客体,如血物质长期以来只能进行血型鉴定,但DNA遗传密码被揭示后,现已成为同一认定的客体了。(2分)
3.a.基本概念清楚,应使用统一规范的专业术语。(2分)
b.文字简练,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描述确切无误,论证应符合逻辑。(2分)c.应使用规范的国家标准计量单位、符号和国家标准简体汉字。(1分)
d.内容系统全面,客观真实,分析说明要逻辑性强,文体结构层次分明,论据可靠充分,结论准确无误,不允许使用有歧义的字、词、句。(1分)
e.鉴定书的格式应当符合规范要求,必要时应附有图表、照片、参考文献等说明性附件,所附照片必须真实、特征清楚。(1分)
五、论述题18
答:司法鉴定人是司法鉴定的实施主体,是指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资格或具有专门知识、在诉讼中被司法机关指聘或委托解决案件中专门性问题的自然人。3分
我国规定司法鉴定人法律地位是:自然人、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诉讼参与人。司法鉴定人与诉讼代理人、证人、辩护人及翻译人员一样,为独立的诉讼参与人----区别于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参加人---当事人、代表人、代理人。3分
司法鉴定人权利:6分
(一)了解、查阅与鉴定事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询问与鉴定事项有关的当事人、证人等;
(二)要求鉴定委托人无偿提供鉴定所需要的鉴材、样本;
(三)进行鉴定所必需的检验、检查和模拟实验;
(四)拒绝接受不合法、不具备鉴定条件或者超出登记的执业类别的鉴定委托;
(五)拒绝解决、回答与鉴定无关的问题;
(六)鉴定意见不一致时,保留不同意见;
(七)接受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
(八)获得合法报酬;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司法鉴定人义务:6分
(一)受所在司法鉴定机构指派按照规定时限独立完成鉴定工作,并出具鉴定意见;
(二)对鉴定意见负责;
(三)依法回避;
(四)妥善保管送鉴的鉴材、样本和资料;
(五)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六)依法出庭作证,回答与鉴定有关的询问;
(七)自觉接受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八)参加司法鉴定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六、案例题:11分。
参考答案:对A的评析占3分;对B的评析3分;对C的评析3分;对D的评析2分。A:司法鉴定的启动权和委托时对机构的选择程序应当先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再由法院指定。鉴定机构之间没有高低之分,所谓的复核鉴定结论并不必然高于初鉴鉴定结论。法院在面对不同鉴定意见时不应简单以级别取舍。
B:法医的鉴定结论并不对司法人员产生任何强制力。鉴定结论应当告知有关当事人。C:司法鉴定的委托人应当对鉴定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D:说法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