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史学”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时间:2019-05-13 04:0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形象史学”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形象史学”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第一篇:“形象史学”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形象史学”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户华为

2013-1-24 5:14:24来源:《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4日 11 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形象史学”学术研讨会于近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形象史学”是把传世的包括出土(水)的具有研究价值的石刻、陶塑、壁画、雕砖、铜玉、织绣、漆器、木器、绘画等历史实物、文本图像以及文化史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结合传统文献来综合考察历史的一种新的史学研究模式。历史上遗存下来的丰富的各种各样的“形象材料”,是古代的政治制度、文化礼仪、社会风俗、宗教信仰、民族习惯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具有形象直观、简明易懂、印象深刻等特点。这些“形象材料”既是古人留传下来的文化财富,也是我们今天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因此,重视对这些“形象材料”的研究,从大处说,可以补充我们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加深我们对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认识;从小处说,也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有助于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来自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华书局、四川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宗教研究所等多家知名大学与研究机构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就形象史学的概念、内涵、学术渊源、理论与方法等问题,从文物研究、美术考古、艺术史、宗教史以及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角度进行了广泛探讨。与会者认为,虽然“形象史学”作为一种新的史学研究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必将会对中国文化史学科及其理论体系的构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篇:学术研讨会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第三届

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策 划 书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沉积地质研究院研究生会

一、学术研讨会宗旨

为积极推进我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和提高研究生撰写学术报告的能力,更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加强研究生对前沿问题的了解,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在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领导及老师的具体指导下,面向沉积地质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推出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努力为本院研究生创造一个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学习的空间,以利于开阔我院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提升学术水平。

二、学术研讨会的内容及形式

在平时的学习、项目以及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自己或者导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发现,我们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和发现参与到我们的研讨会当中来,与同学和学院的导师一起讨论。同时,学生和老师在平时研究当中会发现一些新的观点和想法,我们也可以拿到我们的学术研讨会当中一起讨论,集思广益,这样对于老师和学生的研究会起到帮助作用。另外,我们也可以将我们平时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同学和老师,让他们给我们的研究提出建议或见解。因此本次研讨会采取研讨与报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形式可以是在研讨会上作报告,也可以提出观点和问题与同学以及老师一起探讨。

三、学术研讨会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2年12月26日(上午:8:30—12:00;下午:14:00—17:00)地点:成都理工大学主校区综合楼(地点待定)

四、邀请参会的主要人员和单位

1、邀请沉积地质研究院院领导参会。

2、邀请学院研究生导师参会。

3、欢迎沉积地质研究院广大研究生同学参与整个活动。

4、邀请学术专家3人(暂定)

5、邀请相关学院有兴趣的研究生参加

五、学术研讨会组织及人员分工

会务组

组长:田景春、傅红

副组长:吴成喜、方朝刚、田原、王文楷

成员:刘迎松、王玉萍、万慈昡、张超、齐世超等 各组职能分工如下: 策划组(主席团、学术部):

主席团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及监督协调各组成员的工作。学术部:

1、撰写策划书,并报告主席团通过后交至院领导审查,根据领导意见修改并定稿。

2、召开筹备会议,根据工作内容及实际需要,大致安排各部门人员分工,并安排时间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分工情况,及时做出修订。

3、各部门根据分工安排将自己部门的任务分配到人后,将人员分工具体名单交至策划组。

4、中期召开学术部第二次工作会议,检查各项工作进展,具体时间待定。

5、召开会议。

6、总结学术研讨会成果。

7、负责学术报告盖章。

8、对本次学术研讨会做总结。征文组(学术部):

1、负责收集和确定参加研讨会的人员(导师和学生),及时对报告人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便宣传组织工作。

2、制作报告人的相关文件。(学术研讨会的概况,主讲内容的简介等)。

3、督促主讲人做好PPT演示文稿,并检查是否能正常演示。

4、确定报告人场次及上场顺序。

5、做好当天的研讨的记录工作。

6、对报告人的情况和报告内容编辑成册,以便存档。

7、安排专家给大家介绍整个沉积地质研究院各专业各方向的主要负责人及相 关

老师(副教授及以上级别),要求内容包括:老师的个人简介,主要研究方向、近年的研究成果。

8、邀请我院博士生导师2-4位在研讨会上作报告。宣传组(文艺宣传部、体育部):

1、准备横幅宣传本次学术研讨会。

2、准备宣传海报。

3、会场的横幅、校园海报。

4、负责会场拍照事宜。

5、学校校园网发布学术报告信息(时间,地点,具体讲座信息)。

6、学术研讨会后对论坛进行回顾总结,撰写报告发到网上。接待组(体育部):

1、引导领导入场就坐。

2、负责迎接和其他接待事宜。会场组(体育部、组织部):

1、联系现场投影仪的使用及调配等。

2、购置物品(和接待组商议,购买请柬,矿泉水)。

2、负责联系会场。

3、布置会场(包括讲台摆放、台上大屏幕、台下嘉宾座位、文件和水的摆放、现场投影仪的调配等)。

4、学术讲座报告人的茶水供应。

5、会议结束后清理会场。现场秩序组(组织部):

负责现场秩序和安全,确保与会者安全,引导同学入场,防止大声喧哗等,并应对临时调动。

六、学术研讨会纪律

本次学术研讨会一切都受组委会领导监督,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借本次活动进行非法活动,对抵触和破坏论坛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坚决给予相应处分。

七、其它需要学院领导协调的地方

1、使用学院会议室。

2、邀请领导、导师参加。

3、临时需要购买的物品等。

八、注意事项

1、技术支持:论坛的录音,照片拍摄,前中后期的宣传。

2、安全问题:要确保与会者安全,防止出现纰漏。

3、人员安排问题:人员配置要精干,务实到位。组织任务小组,分配人员职责。权责相应,每个人都要非常明白自己的责任。分配任务要以人为单位,有几个方向:策划组,征文组,宣传组,接待组,会场组打印出权责清单,让每个人明确自己的任务。并且及时汇报进展,以便处理各种信息。

4、工作礼仪:所有工作人员要热情诚恳,礼貌待人,认真把参与活动的领导、特邀老师迎接及送走,展示沉积地质研究院研究生的良好形象。

5、最终时间以本次活动的宣传海报公布为准。

九、专家建议

1、请大家听报告前多了解相关知识,做好相关知识的了解。

2、希望大家积极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相互学习,达到开阔我院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提升学术水平的目的。

3、预祝此次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十、预算经费

沉积地质研究院研究生会

2012年11月27日

第三篇:经典史学书目

葛剑雄周筱赟:《历史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傅斯年史学文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上海三联书店 2007年

何炳松:《历史研究法、通史新义》 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年

杨豫 胡成:《历史学的思想和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

(美)詹姆斯·洛温:《老师的谎言》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9年

(英)彼得·伯克:《图像证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法)马克·费罗:《电影和历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王家范:《中国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2006年

朱维铮:《走出中世纪》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

陈平原:《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李君如:《关于当代中国政治走向》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7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

张荫麟:《中国史纲》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

(英)贡布里希:《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从远古到现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发现之旅”丛书 上海书店出版社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年

林丙义 郭景扬:《中学历史课程教材改革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赵亚夫:《国外历史课程标准评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

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历史卷》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历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

(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人是如何学习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 新华出版社 1999年

黄远林:《百年漫画》现代出版社 2000年

李辉:《封面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中国故事(1923-1946)》 东方出版社 2007年

秦风:《你没见过的历史照片》1-5集 山东画报出版社

许善斌:《证照中国:1949—1966共和国特殊年代的纸上历史》华文出版社2007年 《百年潮》

《炎黄春秋》

《历史学家茶座》

《温故》

咬文嚼字》

第四篇:史学论文写作

《史学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32(理论学时: 32 实验学时:0)2.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 3.适用专业:历史学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本课程无教材,教师自编讲义授课。参考书目:

1.王力、朱光潜等:《怎样写学术论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2.王乾都主编:《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年。3.张积玉主编:《学术论文写作导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4.叶振东等主编:《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5.王连山编著:《怎样写毕业论文》,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年。

二、课程介绍

《史学论文写作》是一门专业理论与实践课。它是历史学专业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是对历史学专业本科生的一次最终专业训练与考验,要求学生能够把四年所学的历史知识与技能转换成果,这是一次实践机会。

本课程按此介绍学术论文情况、学术论文写作内容,然后在讲授史学论文的具体指导内容,即史学论文选题、信息查询、材料收集、提纲编写、论文写作、论文修改与调整、论文答辩等过程。

《史学论文写作》,通过对此介绍,以便使学生了解史学论文写作程序,同时,对如何写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益处。另外,进而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也是对他们能力的一次培训。

本课程通过对史学论文写作程序,写作方法的讲述,通过对范文示例的评析以及适当的写作实践,使学生逐渐了解史学论文选题的原则,掌握查阅史学信息与文献资料的方法,熟悉史学论文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规范,培养对史学研究和史学论文写作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好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写出初步的选题或开题报告,为该课程结束后进行的毕业论文写作做好准备。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导 言(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史学论文写作的意义(1学时)

知识要点:论文写作是历史系合格大学生的基本素养或素质,史学论文写作对求职、深造及从事其他工作的影响。

第二节 史学论文写作的目标和要求(1学时)

知识要点:史学论文写作的目的,史学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好的史学论文的标准。

教学重点:史学论文的作用。教学难点:史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史学论文写作的基本特点,理解好的史学论文的标准,了解史学论文写作的意义、目的等。

第一章 史学论文的分类及其特点(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史学论文的分类(1学时)

知识要点:分类之一——表达方法:论体、评体、记体、考体、释体、商榷体等,分类之二——专题内容:中国史、世界史、地域史、断代史、史学理论等。

第二节 史学论文的特点(1学时)

知识要点:严格的史料和事实依据,大量借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教学重点:史学论文体裁。教学难点:史学论文的特点。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史学论文的类型和特点。

第二章 史学论文的选题(共8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史学论文选题的意义和作用或者价值(2学时)

知识要点:选题可以规划文章的方向、角度和规模,弥补知识的不足,选题决定论文的价值和效用,合适的选题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选题可以调动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 史学论文选题的途径和方法(6学时)

知识要点:从专业课程的学习、体会中形成论文选题,从学科发展的前沿直接选题,从现实课题中获取选题,从自己的学术兴趣获取选题。教学重点:史学选题的途径。教学难点:选题的适度。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史学论文选题的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并进行选题练习。

第三章 史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提纲的编写(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史学论文的基本结构(2学时)

知识要点:标题的要求,正文:序论、本论、结论,附件。第二节 论文提纲的编写(4学时)

知识要点:拟定提纲的意义,编写提纲的方法。教学重点:论文提纲的编写。教学难点:论文提纲编写的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史学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提纲编写的要求和方法,并进行史学论文提纲写作练习。

第四章 史学论文的撰写和修改(共10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史学论文的撰写(5学时)

知识要点:史学论文撰写的顺序和原则,史学论文撰写的方法史学论文写作的语言和文风。

第二节 史学论文的修改(5学时)

知识要点:史学论文修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史学论文修改的范围,史学论文修改的方法。

教学重点:史料收集。

教学难点:史学论文的修改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史学论文写作和修改的基本方法,并进行史料收集与史学论文修改练习。

第五章 史学论文的格式要求和其他技术性问题(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史学论文写作的格式要求(1学时)知识要点:论文摘要,关键词。

第二节 史学论文写作中常见的技术性问题(1学时)

知识要点:引文、注释、图表和参考文献,数字和标点的用法。教学重点:史学论文书写规范。教学难点:史学论文写作中常见的技术问题。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史学论文的格式和其他一些技术问题。

第六章 历史学毕业论文的指导与答辩(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历史学毕业论文的指导(1学时)

知识要点:历史学毕业论文指导的必要性,指导教师的资格和职责,毕业论文指导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 历史学毕业论文的答辩(1学时)

知识要点: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和意义,辩程序与注意事项。教学重点:毕业论文的程序。

教学难点:毕业论文的答辩注意事项。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握论文答辩的过程和技巧,并理解毕业论文指导的意义与作用。

四、课内实验、实践环节及要求 无

五、考核办法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论文

3.成绩核定:课程成绩=平时(10%)+期中(20%)+期末(70%)

第五篇:史学论文写作

史学论文写作

教学内容:解决四大困惑的问题

一、写什么?:解决选题的问题

1、选题的意义

•完成史学论文的写作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选题是史学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

•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不管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2、选题的基本要求

3、选题的基本原则

4、选题的基本途径

二、怎样写?解决方法的问题

1、相关的写作规范 分七步走,稳当轻松 第一步:编写论文的提纲 第二步:确定论文标题 第三步:序论的规范表达

•序论用一段或几段文字表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开宗明义,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一开始就让读者了解这篇文章的基本观点; •2)解决论题中各概念定义;

•3)说明研究背景,点出所研究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说明研究缘由,点出研究本专题的目的; •5)论证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6)摆出所要批驳的“靶子”;

•7)回顾本专题的研究史,指出他们的长处和不足,表明自己研究的角度和重点。

序论的写作要求:

•第一,序论要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第二,序论要引人入胜,能抓住读者。

•第三,序论要简洁、有力。

序论的写法

•(一)交代式。开头交代论文写作背景、缘由和目的意义。

•(二)提问式。一开头就提出问题,或在简要交代写作背景之后随即提出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出示观点式。序论开宗明义,将本文的基本观点或主要内容揭示出来。

•(四)提示范围式。序论部分提示本文的论述范围。

•(五)阐释概念式。序论先释题,阐释题目中和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

第四步:正文的规范安排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分析问题、论证观点的主要部分,也是最能显示作者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的重要部分。

•一篇论文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本论部分写得怎样。

•常常将正文部分分为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

正文(本论)部分的要求

•一是论证充分,说服力强; •二是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三是观点和材料相统一。

第五步:结论的规范表达

•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该部分的写作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

•③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

第六步:注释与参考文献的规范表达

• 2005年国家颁布了新的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1)参考文献是为撰写论文而引用的有关文献的信息资源。参考文献采用实引方式,即在文中用上角标(序号[1]、[2]…)标注,并与文末参考文献表列示的参考文献的序号及出处等信息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的,全文中始终标注第一次引用的序号。第六步:注释与参考文献的规范表达

•文中同一处引用多个文献时,将各个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隔开;如为连续序号,可用“-”标注起讫序号。

示例:张三[1]指出……李四[2,3]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11-13] ……

•一篇文献如只被引用一次,页码在文末的参考文献表中著录:一篇文献如被多次引用,页码标注在文中上角标“[ ]”之外(如:[1]

32、[15]256…)。

•(2)注释是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或补充,使用上角标(序号①、②…)标注,并采用脚注方式。

第七步:摘要与关键词的规范表达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

•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选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信息或词汇,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

•关键词与主题词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

索的需要。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三、怎样成为写作的高手?解决写作的技巧问题

•巧用经典模板,事半功倍 •

一、论文提纲的经典模板 •

二、序论的经典模板 •

三、正文的经典模板 •

四、结论的经典模板

一、论文提纲的经典模板 •模板一:《略论明代御史巡按制度》 •

一、御史巡按制度的草创 •

双重监察体制

1、洪武朝,按察司担负着地方监察的主要任务 •

2、不时派员(公侯、大臣)出巡 •

3、御史出巡不普遍,不定时 •

二、御史巡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

1、永乐元年,御史巡按成定制 •

2、御史巡按制度逐渐完善 •

①御史选派 •

②巡按职责 •

③范围、时限 •

④出巡规定 •

3、御史巡按的作用

①举廉黜贪、锄强戡暴,有利于澄清地方吏治 •

②恤民隐、达下情,兴利除弊

③释疑狱、平冤狱,有助于整饬封建法制

三、御史巡按制度的败坏

1、弘治以后,巡按御史获得对布、按官的考察举劾大权 •

2、巡按御史侵夺军权、行政权

3、巡按御史权力扩大,产生严重弊端

①考察不实,举劾不公,加速了地方吏治的腐败

②巡按御史贪赃枉法,骚扰地方,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 •

③巡按御史恣意凌辱地方官,使其不得展布,导致地方政事荒怠 •

四、明代御史巡按制度的特点及败坏原因

特点:

1、巡按御史任职时限固定

2、巡按御史的监察职能较前扩大 •

3、御史巡按制度严密

4、双重监察体制 •

败坏原因:

直接原因:巡按御史权力的不断扩张 •

根本原因:封建专利制度腐败的必然结果

模板二:《论徽商与封建政治势力的关系》 •

一、表现

1、逢迎官员: •

①交友联谊 •

②联姻攀附 •

③行媚巴结 •

④跻身仕林 •

2、依附官府: •

①捐资报效 •

②支持政府 •

3、仰攀皇帝: •

①承办南巡差务 •

②捐助皇室大典 •

二、原因

1、寻找政治保护伞 •

2、为获垄断经营特权

3、为扩大影响,提高声望,有利竞争 •

三、影响

1、耗资巨大,难以向产业发展

2、与封建政治势力结合,加强了对生产者、消费者的剥削 •

四、余论:钱势之交反映了商人阶层社会地位的低下 模板三:《论唐太宗》

一、唐太宗的特点

二、产生李世民这一历史人物的条件

1、唐太宗之所以能够成为开明、进步的皇帝,主要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不允许出现暴君和坏皇帝。

2、唐太宗特别注意和研究“君道”,还与隋朝覆灭的具体特殊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3、产生唐太宗的优点与隋炀帝这个反面教员的特殊缺点有关。•

三、唐太宗的历史局限性

模板四:《从“三言”看明代的奴仆》

一、“三言”反映了明代奴仆的广泛存在•

二、明代奴仆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属性

1、关于明代奴仆的来源:一为罪罚。二为掠卖。三为买卖。四为投靠。五为家生。

2、明代奴仆的社会地位:明代的奴仆,并不是奴隶社会的奴隶,它是封建社会的依附民。

3、明代奴仆的阶级属性 •

三、明代奴仆的反抗斗争 •

1、逃亡 •

2、搞“私房” •

3、“首告”

四、明代奴仆问题的复杂性 •

五、和明代奴仆有关的几个问题 •

1、明代奴仆广泛存在的原因

2、明代奴仆的广泛存在与地主绅士的豪横 •

3、明代奴仆的广泛存在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程度

二、序论的经典模板

•模板一,胡如雷《论唐太宗》(《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2期)

•“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杰出政治家,开明的封建皇帝。他不但受到古人的同声赞颂,而且在今天史学家的笔下也是一个非常受重视和给予肯定评价的历史人物。关于他一生的政治成就和政治思想,内容极为丰富,远非短短一篇论文所能全部涉及。在这篇文章里,仅就唐太宗的特点、产生这个政治家的条件和他的局限性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 这段引言(序论)150字左右,三句话,三个意思。第一句话说明李世民是个重要人物,既然是个重要人物,就有研究的价值。第二句话,表明本文不是研究其政治成就和政治思想,因为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以往很多。第三句话说明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唐太宗的特点、产生条件及局限性,关于这些方面恰恰是以往几乎没有涉及的。所以读者一看到这引言,就产生了阅读此文的极大兴趣。

模板二,南炳文《从“三言”看明代奴仆》(《历史研究》1985年第6期)

•“明代的奴仆数量大、使用广,辨明其实际地位与作用,是正确认识明代阶级关系的重要一环。

•明代是我国古典小说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些作品,也是研究当时阶段级关系的重要资料。在以往关于明代奴仆的研究中,有的历史学家已注意到这些生动、具体的论述,但总的来说,利用的还很不够。最近,我们重新翻检了冯梦龙编辑的短篇小说集“三言”,搜集了其中关于奴仆的资料,并结合其他文献,做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三言”中有关明代奴仆的资料,不仅生动地印证了许多文献的记载,而且起了重要的补充和订正作用,弥足珍贵。现将主要之点缕述如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 这个引言(序论)分两段写成,第一段说明研究奴仆的重要意义:“认识明代阶级关系的重要一环。”

•第二段①简要说明小说中有大量资料。②以往关于明代奴仆研究史虽然注意到了,但利用得还很不够(也许是没有专文论述,故未点出具体文章)。③点出本文的研究角度:从小说中进行研究,而且小说中的材料对文献材料,不仅印证 模板三,王育济《论“杯酒释兵权”》(《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3期)

•“杯酒释兵权”是宋初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人们熟知的一则历史典故。三十年代,著名史学家聂崇岐先生的长文《论宋太祖收兵权》,正确区分了“杯酒释兵权”与“收藩镇之权”的不同,并着重阐述了“收藩镇之权”的问题。四十年代,丁则良先生撰《杯酒释兵权考》,认为“所谓杯酒释兵权”一事,全来自传闻,不可置信。八十年代以后,徐规、方建新、顾吉辰等知名学者,亦各有讨论“杯酒”一事的专文,但由于他们对此事的真实性仍多有怀疑,甚至断为伪造,这又不能不限制其对相关问题的探讨。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杯酒释兵权”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并着重从“杯酒”一事的政局背景,它的真实性,成效及其意义等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这段引言(序论)对“杯酒释兵权”的研究史交待得十分清楚,从三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作者都注意到了,而且以往的结论基本是怀疑或否认,而作者在本文中显然是持相反观点,并交待了本文研究的重点:“杯酒”一事的政局背景、真实性和成效及其意义。读者一看,就知道本文会提出一些新观点,这个引言写得非常清楚。模板四,高敏《论侯景之乱对南朝后期社会历史的影响》(《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3期)•关于“侯景之乱”的起因与经过,史书记载甚详,后世之论侯景之乱者,亦多注重此二者,其间虽不无歧异之说,但已剩义不多。然而,对于“侯景之乱”给南朝后期社会历史造成的影响问题,却专题论述者无多。且对此问题的探讨,有赖于对南朝后期社会历史的全面考察,方可明其玄妙,探其原委,知其变异之由。正因为探讨这一问题有其难度,故长期以来惟有陈寅恪先生及朱大谓先生二人对此有过专题探讨。陈先生曾在其《<魏书·司马睿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一文中的推论部分中说:“侯景之乱,不仅于南朝政治为巨变,并在江东社会上,亦为一划分时期之大事。”这一看法,实开认识侯景之乱对南朝社会历史的巨大影响之端。由于陈先生此文的重点是考证江南的民族问题,故对侯景之乱造成的巨大影响,仅提出了“岩穴村屯之豪长乃乘此役兴起,造成南朝民族及社会阶级关系之变动”这一个方面,而未论及其他方面[1]。到八十年代,朱大谓先生进一步对侯景之乱给江南门阀世族地主的打击、少数民族豪首和庶民阶层兴起的影响作了论述[2]。但是,就整个侯景之乱的影响而言,仍感有所缺漏。因思不揣浅陋,简约补论一、二,以就教于方家!

•这个引言首先介绍了研究史,指出关于侯景之乱的原因与经过,没有多少可讨论的。但对于“侯景之乱”给南朝后期社会历史造成的影响,专题论述只有二篇,并指出二篇的价值和不足。陈寅恪文章虽首次提出了“侯景之乱”的影响问题,但只论述了“造成南朝民族及社会阶级关系之变动”这一个方面,而未论及其他方面。朱大谓文章对整个侯景之乱的影响论述有所缺漏。指出前人的不足,也就明确了本文研究的重点:显然是全面论述侯景之乱对南朝后期社会历史的影响。

较长的引言(前言)见模板五,顾诚《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历史研究》1999年第1期)

•沈万三确实是个值得研究的人物。从明代起,他几乎成了富翁的代名词。嘉靖年间严嵩柄政,浙江嘉兴县一位丙辰进士花了23 000两银子买选得吏部考功司主事,“时人号曰:沈万三官”[1]。万历年间刊行的《金瓶梅词话》里潘金莲就两次引用谚语:“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1]真可说是名播大江南北,妇孺皆知。近年来,更掀起了一股沈万三热,他住家的地方周庄——今属太仓市,成了旅游胜地。沈万三故居——沈厅(据说是清朝乾隆年间整修过的)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镇上小店里卖的“万三蹄子”、“万三饼”,更使旅游者于大饱眼福之余增添了口福。

•反观史学,却严重滞后,史学界连沈万三及其家族的基本情况都不甚了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明清野史笔记中叙述沈万三的传说较多,个别“史料”又被采入《明史》,给人以满足和误导的作用。限于篇幅,野史笔记中的记载不能一一列举,只把1979年修订本《辞源》中的条目抄录于下,以见一斑:

〔沈万三〕明吴兴人,字仲荣。后移居苏州。巨富,称江南第一家。朱元璋建都南京,召见,令岁献白金千锭,黄金百斤。甲马钱谷,多取资其家。其后以罪发戍云南(一说辽阳),子孙仍为富户。万三豪富事,民间传说甚盛,但诸书记载互有出入,已难详定。参阅明谢肇《五杂俎》三《地部》

一、五《人部》,黄《蓬窗类记》一《赋役》,孔适(按,当为孔迩)《云蕉馆纪谈》,清姚之《元明事类钞》十七《富豪》,《明史·高后马氏传》[2]。

•这条释文与沈万三的真实情况相距甚远,释文本身也多属疑似之词。近年来史学著作中述及沈万三大抵都只说他是“明初”或“元末明初”富户,洪武年间被抄家充军,详情无考或难考。沈万三家族的事迹直接关联着元、明的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诸多领域。

•沈万三家族在明初号称“江南首富”,那么,沈家是怎么致富的?是大地主还是“通番”贸易的巨商?这应属于经济史研究的范畴。沈万三家族是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以后因牵入“蓝玉谋反案”而一败涂地的,“胡党”、“蓝党”是明初洪武年间震惊全国的政治事件,说沈万三家族同政治史密切相关并无夸张之处。沈万三家族在婚姻关系等方面有一些难于理解的事,可作为研究社会风俗史的资料。至于同文化史的关系,沈万三及其家族中的一些人虽算不上文人雅士,但也并不是许多人想像中的守财奴,而是知书达礼,甚至爱收藏字画古董附庸风雅的。上引《金瓶梅词话》中谚语又可证其与文学史有关。

•沈万三的知名度既然如此之高,他的家族又有这样多重的研究价值,下功夫探讨一番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作者在前言中首先就提出沈万三值得研究的理由:富翁的代名词、民间的沈万三热。然而,史学界对沈万三的研究严重滞后,举《辞源¡¤沈万三》以及近年来史学著作为例。接着作者指出研究沈万三的重要意义。因为沈家事迹关联着元、明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诸多领域,不可忽视。这就阐明了作者研究这一问题的缘由、价值和意义。

三、正文的经典模板

•模板一,胡如雷《论唐太宗》(《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2期)略

• 模板二,南炳文《从“三言”看明代奴仆》(《历史研究》1985年第6期)略 • 模板三,王育济《论“杯酒释兵权”》(《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3期)略

•模板四,高敏《论侯景之乱对南朝后期社会历史的影响》(《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3期)略

四、结论的经典模板

•模板一:侯旭东《北朝乡里制与村民的生活世界——以石刻为中心的考察》(《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

•通观全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北朝约自太和年间开始在城镇外的村落编制乡里,一直到北朝末,除北齐时畿内不设外,均如是。不同于前代,北朝的乡里具有划定的地域,这可能与实行均田制有关。朝廷亦利用乡里名号来彰表孝义,施行教化。当时乡里的方域不小,华阴潼乡东西至少22公里,洛阳西乡里不小于4平方公里,修县孝义里则在12平方公里以上,一般的“里”的面积应大于此,这与当时人口稀少有关。

•乡里编制虽然普遍存在,但在生活中似乎未受到村民的积极认同,相反,他们对世代生活其中的村落表现出更强的归属感,并依托“村”组织活动,官方设置在村落受到架空。同时,他们又对皇帝做出热切的祝愿,在对待朝廷与官府上表现出矛盾性。

•一些日本学者重视研究六朝时代的村落,将它的出现与整个社会的变迁联系起来,并强调村落“自治性”的一面。实际上情况是复杂的,新发现的长沙三国吴简证明在东汉末年乡里制未崩坏时就已广泛存在“丘”一类自然聚落,而北朝的情况也表明“村落”与“乡里”并行于世。“村”的出现是否意味着社会的变革,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在结语部分,作者强调如下结论:

•①北朝约自太和年间开始在城镇外的村落编制乡里,一直到北朝末,除北齐时畿内不设外,均是。不同于前代,北朝的乡里具有划定的地域,这可能与实行均田制有关。

•②乡里编制虽普遍存在,但在生活中似乎未受到村民的积极认同,相反,他们对世代生活其中的村落表现出更强的归属感,并依托“村”组织活动,官方设置在村落受到架空。

•③一些日本学者重视研究六朝时代的村落,将它的出现与整个社会的变迁联系起来,并强调村落“自治性”的一面,实际情况是复杂的,北朝的情况也表明“村落”与“乡里”并行于此。“村”的出现是否意味着社会的变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并非所有论文均有,也可以不出现。

• ④余论(附论):余论所论述的内容虽然不是本文的主题,但与主题有密切的关系,或由主题派生出来的内容,表达出来,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模板二:刘浦江《辽朝国号考释》(《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最后再附带谈一下“大蕃”名号问题。

•1976年,在北京房山县北郑村清理的一座辽塔塔基中,出土一块辽代纪年文字砖,上有墨书“大蕃天显岁次戊戌五月拾三日己未”共15字③。其中的“大蕃”二字引起了人们很大兴趣。有人认为,辽代几次更改国号,均不见于《辽史》记载,故“大蕃”很可能也是辽朝曾经使用过的国号之一④。

•我不同意这样理解“大蕃”名号。从墨书纪年可知,天显戊戌岁即辽太宗天显十三年(938年),当时的燕京地区是怎样一种状况呢?天显十一年(936年)闰十一月,后唐卢龙节度使赵德钧降于辽,自此以后,幽州实际上就已在辽朝的控制之下,但燕云十六州的正式割让则是天显十三年十一月的事情。上述墨书纪年为天显十三年五月十三日,正是在燕京已经为辽控制,但还没有正式割让的期间。在这样一种特殊的背景下,我想“大蕃”应该是当地汉人对辽朝的尊称,意若“大朝”,而非正式的国号①。如果在燕京尚未被辽朝占有之前,当地汉人理应称辽朝为“北虏”或“北狄”;如果在燕京已经正式割让给辽朝以后,当地汉人应该称辽为“大契丹”或“大辽”;而在天显十三年五月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称辽为“大蕃”实在是最合适不过的。

•汉人尊称异族政权为“大蕃”,这在历史上是有先例可寻的。向达先生在谈到唐代吐蕃势力的扩张时说:“唐自太宗以后,吐蕃势盛,高宗乾封、咸亨之际,西域四镇沦陷,河陇一带遂没于吐蕃。至今所得敦煌石室遗书,卷末书„大蕃‟岁月者不一而足,当即此一时期之所书也。”②燕京汉人所书“大蕃”,正当如此理解。

•这第七部分即附论,为什么要附论“大蕃”名号问题呢?正文中已论证了辽朝国号先后有“大契丹”、“大辽”之称,契丹文、女真文中又有哈喇契丹和契丹之称,从未有过“大蕃”之称,作者可以不讨论这个问题,但在1976年在北京房山县清理一座辽塔塔基中,出土了一块辽代纪年文字砖,上有墨书“大蕃天显岁次戊戌五月拾三日已未”共15字。其中“大蕃”二字,有人认为很可能是辽朝曾经使用的国号之一,而作者又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正文完全是按年代来考证辽朝国号的,关于“大蕃”的论述不便在正文中表述。而这个问题如果避而不谈,又显得不完全,必然会引起学界的疑问,故作为“附论”的形式放在最后论述,最为适宜。作者认为“大蕃”应是“当地汉人对辽朝的尊称,意若„大朝‟,而非正式的国号。”

•当然,并非所有论文都有“附论”或“余论”,有的论文虽有,但不一定标明。

如参考资料中选编的南炳文《从“三言”看明代奴仆》第五部分和明代奴仆有关的几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余论”或“附论”,作者之所以不标明“余论”(附论)字样,是为了更明确告诉读者本部分的主要内容。

四、多写多练:解决提高写作能力途径的问题

1、多写多练才能熟能生巧

2、按要求完成论文专业

下载“形象史学”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形象史学”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史学大家谈[本站推荐]

    史学大家谈“国学热”:于丹与易中天是务正业的 2011年09月06日 15:57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宋弢,王原,姚昌 核心提示:于丹、易中天他们正是用生动的语言、故事,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再加......

    近代史学后感范文

    《近代史》观后感 ————屈辱的历史,奋斗的征程近代以来,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备受屈辱,但面对强大的敌人,饱经磨难的中国人民从未屈服!华夏儿女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取民族......

    数学史学后感

    《数学史》学后感 这个学期学修了《数学史》这门课,选课的时候,也没想怎么多,就是因为选修课学分必须修满。但是学着学着,渐渐地就感觉到了数学史其实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课程,特别......

    2013文职人员史学大纲

    第一章 历史、历史学和历史观 一、什么是历史 1.广义: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人类客观存在的历史;史学家撰写的历史。 2.狭义:人类历史社会的......

    史学谦致辞)

    在克东一中建校六十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致辞 史学谦 (2010年9月15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九月的克东,秋高气爽,物景相怡。今天,我们相聚在兢......

    史学概论 论文

    我对历史的看法 ——史学概论课后感谢 历史主要是记录在纸上的过去发生的对当时现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及借由这些事情变得高大渺小的人物。 历史的内容决定了有很大很大一......

    学术研讨会闭幕词范文大全

    学术研讨会闭幕词学术研讨会闭幕词1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我们这个会议,经过两天的学术研讨、文化考察以及大会总结,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了。画句号这个工作......

    学术研讨会欢迎词范文合集

    学术研讨会欢迎词尊重的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医学同仁及朋友们:你们好!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初秋,我们感遭到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和同仁们对焦作市 xx 医院的 1 片盛情,这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