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后其主体资格及法定代表人身份确认问题的法律意见
关于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后其主体资格及法定代表人
身份确认问题的法律意见
一、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范围内的活动,不得再开展新的经营活动,但其诉讼主体资格仍然存在。
依据《公司法》第184条规定,公司因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而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申请,并及时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第185条规定,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下列职权;
(三)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
(四)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
(五)清理债权、债务。《民法通则》第40条规定,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活动。最高人民法院《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后,其民事诉讼地位如何确定的复函》规定,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至被注销登记前,该企业法人仍应视为存续,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根据以上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其主体资格并不立即消灭,其仍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但是公司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其经营活动等行为不得再进行,而只能由清算组进行清算范围内的活动和处理公司未了结的业务。此外,虽然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公司不得再开展新的营业活动,但其对外新签订的合同不应一律认定为无效,应根据合同的目的、对方是否过错、是否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等综合判断。
二、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其法定代表人身份仍然存在。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后,其民事诉讼地位如何确定的复函》,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至被注销登记前,该企业法人仍应视为存续,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既然企业法人仍视为存续,也就是说法人资格仍然存在,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也应该仍然存在。
第二篇:法人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
法人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
法人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是否具有诉讼主体资格,是有些企业关心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债权人依法保护合法权益所关注的一个问题。
笔者认为,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未清算公司在依法被注销前仍具有法人主体资格。从法理角度看,新的法理已经使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摆
脱了经营范围的制约,使法人的诉讼主体资格摆脱了经营主体资格这一束缚。另外,公司的人格权在法律上是独立完整的。从现有的法律规定看,法律特别规定只有债权债务清算完毕后公司才能宣告死亡。《公司法》规定清算组在清算期间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这充分说明公司在清算结束注销前,其组织机构是依然存在的。因此,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只要还没有进行清算,还没有被公司登记机关依法注销,就应具有诉讼主体资格,仍然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起诉、应诉。
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的股东对债权人负有的义务仅仅是清算责任。根据现行法律,笔者认为,负有清算义务的公司主管机关,应为公司的股东或有股东性质的开办者、上级主管部门或者企业组织的清算组。为充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法律还应进一步明确规定上述清算主体负有强制清算的义务,该强制性规定应有股东不履行义务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为保证。这种法律责任并非清偿债务的责任,而是对公司负有的清算责任。如发现该公司存在投资不足或者转移资产逃避债务的情形,还可适用“揭开公司的面纱”制度,追究有过错股东的连带清偿责任。
综上,未经清算的公司虽经行政机关吊销了营业执照,但其诉讼主体资格仍然存在,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者承担应尽的义务。如果金融机构等债权人发现这种逃废债的公司,也完全有权依法起诉追究其应承担的责任,如公司无人到庭参加诉讼,还可以追究无过错股东的清算责任及有过错股东的连带责任。陈曦
第三篇: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主体资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后,其民事诉讼地位如何确定的复函
(2000年1月29
你院《关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后,其民事诉讼地位如何确定的请示》收悉。
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国家工商行政法规对违法的企业法人作出的一种行政处罚。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依法进行清算,清算程序结束并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后,该企业法人才归于消灭。因此,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至被注销登记前,该企业法人仍应视为存续,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如果该企业法人组成人员下落不明,无法通知参加诉讼,债权人以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开办单位为被告起诉的,人民法院也应予以准许。该开办单位对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如果不存在投资不足或者转移资产逃避债务情形的,仅应作为企业清算人参加诉讼,承担清算责任。你院请
此复
现行的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登记程序规定》(国家工商总局第9号令)规定企业被依法撤销设立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停止经营活动,依法组织清算。自清算结束之日起三十日内,由清算组织依法申请注销登记。被依法撤销设立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其设立的非法人分支机构应当停止经营活动,依法办理注销登记;其投资设立的相关企业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可以由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公司不按照规定接受检验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限期接受检验;逾期仍不接受检验的,吊销营业执照。
至此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工商局的观点一致。公司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而解散,解散后须进行清算。在清算完毕后,向工商局申请注销公司登记。注销登记后,公司才正式终止,其法人资格才消灭。
公司因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而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申请,并及时组织清算组
[2000]24号函)
进行清算。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
依照我国《公司法》和相关的《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是行政机关对公司的一种处罚,公司丧失对外正常经营的资格,但是并没有丧失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公司民事主体资格的丧失是以注销登记为依据的。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经过清算等程序后,到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才真正从法律意义上丧失民事主体资格。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办理注销登记的期限,按照现行法律是没有明确规定的,因此如果只是被吊销了营业执照而未办理注销登记,公司就仍然具有民事主体资格。这在最高人民法院有关的司法解释中也有体现。公司虽然被吊销了营业执照,但是还没有经过清算,没有办理注销登记,因此仍然具有向法院申请与公司有关判决、裁定强制执行的主体资格。公司依法清算结束并办理注销登记前,有关公司的民事诉讼,应当以公司的名义进行。公司成立清算组的,由清算组负责人代表公司参加诉讼;尚未成立清算组的,由原法 定代表人代表公司参加诉讼。
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没有依法进行清算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其债权、债务由清算组负责清理。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未依法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没有依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也没有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而是在诉讼过程中通过法人自认或者法人与债权人达成调解协议,在清算之前对其债权债务关系做出处理、对法人资产进行处分,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不符合公平原则,人民法院对此不予支持。
民一终字第29
上诉人(:雷远城。
委托代理人:马晋源,北京市中凯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审被告)
法定代表人:雷远思,该公司董事长。原审被告)
法定代表人:张琼月,该公司董事长。
以下简称王将公司)以下简称远东房地产公司)年10日作出(2005)号民事判决。雷远城对该判决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6月17
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2004月16年在香港成立了远东地产发展公司(,公司性质为无限责任公司。1993月,雷远思与张琼月在香港成立远东房地产公司。1993月22以下简称海沧公司)以下简称王将花园)年8幢楼房的主体及5年8年10日,远东房地产公司在厦门设立全资子公司
地产公司与王将公司商定,将尚未办理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登记手续的王将花园冠名到王将公司名下进行经营。王将花园项目在王将公司经营期间未再进行大规模投资,该项目至今未建设完毕,因此,王将公司只是王将花园项目名义上的所有权人。王将公司于1997
雷远城为支持其主张,提供如下证据:
.海沧公司与地产公司于1993月3地块;2年11日签订的《合作兴建与经营王将花园新城合同书》,该合同书重申了《协议书》的约定内容,将合作项目定名为王将花园;3年1日作出的《关于王将花园项目立项的批复》,同意海沧公司兴建海沧王将花园;4年8日签订的《终止合同协议》,约定双方终止于1993月22.厦门安能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与王将公司于1997月25年1日签订的《合作开发海沧王将花园合同书》,安能公司撤回投资,王将公司偿还安能公司投资款及利息;6杏民初字第81
3第二组证据:1.厦门海沧杏林台商投资区建设局《选址定点规划意见通知书》,载明王将花园项目建设单位为海沧公司;3.王将花园工程《施工图纸自会审记录》,载明海沧公司、地产公司为参加施工图纸自会审单位;
5第三组证据:1泉民初字第04.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2003)号民事判决书;3.福建省南安县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南安县九都建筑工程公司与雷远思签订的《经济合同》;5.建设银行电汇凭证;7南安县第四建筑工程公司第六施工队、南安县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第八工程队名义投入王将花园项目大量的设备、材料、资金,王将花园项目系由雷远城及雷远思投资建成,应归雷远城所有。
.厦门海沧杏林台商投资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部队厦门指挥部、王将公司于1994月28.福建省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收款收据(0059645。用以上证据证明:购买王将花园项目土地使用权的500
第五组证据:1年4日出具的《情况说明》;2年4日出具的证明;3.王将花园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及《混凝土试块试压报告单》;5.王将花园工程《质量台账》;7年8
第六组证据:1年4823.《外商投资企业注销情况》表;3户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公告》。用以上证据证明,由于张琼月等人的侵权行为,导致王将花园资产的冠名所有权人王将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王将花园资产处于无主状态。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王将花园新城商品房建设用地的批复》;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年8日致厦门市土地房产管理局领导的函。以该组证据与第一组证据结合,证明王将花园项目属于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先开发建设,后补办相关审批手续的项目。该项目所有权手续直至相关资产冠名至王将公司名下时也未办理完毕。因此,王将花园项目资产的权属状况应根据全案事实综合判定,即根据项目的取得、设计、投资、施工等事实情况判定。
王将公司提供以下几组证据:1.周永利、张远望的《声明书》及公证书,证明董事张琼月未按《召开董事会通知》要求参加会议,未移交公司文件、账册、公章;3.《厦门晚报》2000月16
雷远城对王将公司所提供的证据不持异议。
一审法院另查明:1年8年10日后未再进行商业登记,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有关规定,地产公司不得在没有商业登记的情况下以其名义经营业务。
.雷远思于2004月8年4日再次发表声明,将地产公司的所有股份和王将花园的所有资产转让给雷远城。
.王将公司系由远东房地产公司于1994月投资设立的独资企业,该公司于 200
14年10日,厦门海沧杏林台商投资区建设局与王将公司签订《厦门海沧投资区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合同》([1994]号).32地块出让给王将公司。王将公司于1996月26厦国用 [96]号)一C.24年9日,王将公司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994月13一期)。
地块土地使用权和王将花园(项目所有权。王将公司虽已被依法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因未经清算并注销,企业法人主体资格并未丧失,仍是海沧新区01-C一期)元,由雷远城负担。
12条规定,人民法院依法应当认定雷远城所举证据的证明力,确认雷远城系王将花园项目不动产的投资人、建设人这一基本事实。一审判决没有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规定对雷远城所举证据进行认证,其关于雷远城所举证据与诉讼请求之间不具有关联性的认定是错误的。
.一审判决判令雷远城通过清算程序解决王将花园项目所有权归属,缺乏法律依据,且判决指引根本无法实现。地产公司属香港公司,在王将花园项目原所有权人海沧公司解散后,地产公司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取得产权登记,因此,在王将花园项目不动产已经形成后,才成立王将公司,由其对上述不动产接管经营。王将公司接管王将花园项目后,由于公司相关董事的侵权行为,该公司放弃了对王将花园项目不动产的经营管理,公司经营资格亦被吊销,王将花园不动产处于无主状态,相关房产被任意侵占。在此情况下,王将公司及该公司名义上的投资人远东房地产公司均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对王将花园房产进行保护,且不组织对王将公司进行清算,而雷远城并非王将公司的股东,无法对王将公司组织清算。因此,雷远城不可能通过清算之路实现对王将花园项目不动产的相关权利。
王将公司当庭答辩,同意雷远城的全部上诉主张。
本院二审查明,1994月31
1994月20年12日,安能公司与王将公司签订《关于王将花园抽回投资的协议》,约定王将公司应付安能公司投资款2153 874.90杏民初字
813年1日前向安能公司赔偿本息1 150 000
厦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告厦工商公告(2001)2户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公告》称,被吊销企业应在3
雷远思于1998闽经初字第04年8日,远东房地产公司在厦门设立独资企业王将公司,注册资本1800年11日,厦门中民会计师事务所接受王将公司委托,对公司的实收资本进行验证,证明:截止1994月21.35.8年12日,厦门仲正审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王将公司的实收资本进行验证,其证明公司实收资本1 637 419美元,外汇均由张琼月在国内以外汇现金投入。
年8日在一审庭审中述称,地产公司在大陆开发房地产,没有考虑到海沧公司会退出合作。后与远东房地产公司约定在大陆成立专门的公司开发王将花园项目,但雷远城不愿加入,双方口头约定开发完成后雷远城有分红就可以。
本院认为,本案二审焦点问题有二:一是一审法院是否全面审理了雷远城的诉讼请求;二是雷远城是否为王将公司名下的王将花园项目房地产的所有权人。
一)地块7700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证及王将花园(项目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上述权证的取得,表明王将花园(项目所有权及海沧新区 01-C.24一期)一期)地块7700平方米土地使用权。一审法院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对王将花园(项目所有权人和海沧新区 01-C.24
(关于雷远城是否为王将公司名下的王将花园项目房地产的所有权人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房地产权属证书是确定房地产所有权人的法定凭证。王将公司取得海沧新区01-C.24一期)一期)条规定,企业法人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其债权债务由主管部门或者清算组织负责清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后,其民事诉讼地位如何确定的复函》及《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关于人民法院不宜以一方当事人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已丧失民事诉讼主体资格为由,裁定驳回起诉问题的复函》意见表明,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依法进行清算。企业未进行清算,债权人可以起诉企业股东或者开办单位承担清算责任。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并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函复意见,王将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启动清算程序。雷远城可以通过清算程序确认其所享有的权益,并在确认基础上履行相应义务。如王将公司及其股东远东房地产公司不履行清算义务,雷远城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或请求判令王将公司及远东房地产公司承担清算义务。王将公司在诉讼中认可雷远城提出的全部主张,同意将王将花园房地产权属确权给雷远城。本院二审中,王将公司与雷远城主张调解,王将公司同意将王将花园项目确权给雷远城所有。王将公司上述诉讼中的自认及提出的调解意见,均是对王将花园项目房地产的处分,在其未启动清算程序,对雷远城享有权益进行确认前,对公司主要资产进行处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债务履行程序。如果王将公司尚有其他债务,其在清算前将公司主要资产处分给雷远城,必然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不符合公平原则,故王将公司通过自认或调解方式对公司资产进行的处分,本院均不予支持。
一)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元,由雷远城负担。审 判 长 冯小光 审 判 员 代理审判员 二00 贾劲松 关 丽
第四篇: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后的清算问题(深入分析)
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后的清算问题
内容提要:《公司法》规定,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成立清算组,由清算组按清算程序依法进行清算。但在现实中,大量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却因清算主体不履行或怠于履行清算义务而没有清算,致使债权人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应当从立法上加大对清算主体的强制作用,要求其在一定情况下承担民事责任,切实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关键词:公司、吊销营业执照、清算、连带责任
吊销公司营业执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国家工商行政法规对违法的公司作出的一种行政处罚,它通过剥夺被处罚公司已经取得的营业执照,使其丧失继续从事生产或经营的资格。
公司清算是指公司解散后,依照法定程序清理公司债权债务,处理公司剩余财产,待了结公司各种法律关系后,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使公司法人消灭的行为。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成立清算组,由清算组按清算程序依法进行清算,清算结束并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并公告,该公司才归于消灭。而在现实中,大量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却没有清算,债权债务长时间无人清理,导致公司财产流失贬值甚至被公司的管理人员侵占、隐藏、转移或私分,公司应承担的责任无法履行,使债权人利益遭到很大损失。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清算的基本要点及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后的清算、责任承担等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求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
一、清算主体
公司的清算主体在一般情况下为公司股东,《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对此有明确的规定,该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因此,对有限责任公司而言,全体股东都有在公司终止后清理公司债权债务的责任,全体股东都是清算主体;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全体股东都是清算主体显然不现实,清算主体被确定为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一般情况下,董事本身就是股东,股东大会一般也会在股东之中确定清算人选),在实践中,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一般由董事会承担,董事会也由公司的主要股东组成的。
除公司股东之外,依据我国企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的清算主体还包括公司的上级主管单位、开办单位、投资人等。比如国有独资公司,投资主体是国家,国家是唯一股东,上级主管部门代表国家管理国有公司,公司终止后,其上级主管部门必将作为清算主体。又如集体性质的公司,投资者是集体组织,我国通常称之为开办者,这类公司被吊销后,开办单位是清算主体。再如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人为一人,清算主体必然为该投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登记机关应当收缴其公章,并将其注销登记情况告知其开户银行,其债权由主管部门或清算组织负责清理”。该条也确定了主管部门的清算责任。需要注意的是,该条的制定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在90年代上半期,国企或集体企业要获得登记必须确定一个主管单位或部门,由其对公司进行业务指导。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现公司的注册已无此要求。一般而言,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主要还是由公司自行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当公司股东拒不组织清算且法院未指定清算组时,上级主管部门才负责组织清算,成为清算主体。
清算主体的明确,对于法院确定公司在被吊销营业执照后至注销登记前的诉讼当事人有着重要意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及有关司法实践,在公司解散后,如果依法成立了清算组织的,应当以公司或清算组织为诉讼当事人;如果没有成立清算组织的,应当以清算责任人为诉讼当事人。
二、清算程序
根据《公司法》有关清算的规定,清算要经过下列程序:
1、成立清算组。公司解散后,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如清算组逾期不成立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法院根据解散公司的具体情况可以指定公司的股东、董事、监事等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或其他代表组成清算组,也可选派其工作人员或有关专业人员(如执业审计师)作为清算组成员。
2、通知债权人。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3、履行清算职责。清算组应当依法严格履行清算职责,清理公司财产,处理与公司清算有关的未结业务,清缴税款,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代表公司参加民事诉讼等工作。
4、清算方案报确认。清算组制定出清算方案后,应当报股东会、大会或人民法院确认,有主管机关的还要报主管机关确认。
5、实施清算方案。清算方案报确认批准后,按方案实施。
6、注销登记。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大会或人民法院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部门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司登记部门予以核准后公告。
这六项法律程序全部终结后,解散程序才告结束,公司法人主体资格才归于消灭。
另外,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过程中,发现公司财产不能清偿其债务时,除非与债权人能够达成和解,将其债务清偿完毕,否则,应依据有关企业破产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按照破产清算程序进行清算。
三、清算主体的清算责任
清算责任是清算主体在公司解散后应承担的基本民事责任。它是指在公司解散后由清算主体依据《公司法》、《民法通则》、《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
法规,经过合法程序,在限定期限内清理公司的债权债务的法律责任。
清算责任作为法律明文规定的责任,清算人不得自行免除。它以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保护债权人的权益为出发点,因此,负有清算责任的清算主体在清理公司的债权债务过程中,要妥善处置公司的财产,尽量回收公司的在外债权,在最大程度上维护公司及债权人的利益。这是法律设定清算责任的意义所在。
四、清算中民事责任的承担
(一)公司合法成立的,以公司自有财产承担
公司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后,清算组织在清算时以原公司的财产对外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公司的债权人在一般情况下不能请求公司股东、主管单位、开办单位、投资人等清偿公司的债务。这是和公司债务与责任相分离的有限责任相适应的。
(二)公司股东在出资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的范围内,对债权人承担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开办的企业被撤销或者歇业后民事责任承担问题的批复》(法复[1994]4号])规定,如果企业被撤销或者歇业后,其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开办企业应当在该企业实际投入的自有资金与注册资金差额范围内承担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八十条也规定,被执行人无财产清偿债务,如果其开办单位对其开办时投入的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可以裁定变更或追加其开办单位为被执行人,在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的范围内,对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笔者认为可将该种情况下责任承担的主体类推到非开办单位的其他公司股东,包括自然人股东、法人股东。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国光于2001年11月13日在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当前民商事审判工作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也提到,如果公司法人的出资人(股东、开办单位等)出资不到位,或者抽逃资金、转移财产的,该出资人除应承担清算责任外,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在相应范围内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由此,如果在清算过程中,发现公司成立时股东有虚假出资、注册资金投资不到位或抽逃注册资金情形的,股东应当在虚假出资、注册资金投资不到位或抽逃注册资金的范围内,对债权人承担责任。
(三)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强行收取或无偿接受被执行人的财产, 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在所接受的财产范围内承担责任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八十一条的规定,被执行人被撤销、注销或歇业后,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无偿接受被执行人的财产,致使被执行人无遗留财产清偿债务或遗留财产不足以清偿的,可以裁定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在所接受的财产范围内承担责任。
如果在公司经营过程中,主管部门或投资者有利用主管或投资的优势向公司强行收取实物或所谓“管理费”的行为,侵害了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应在收取实物或现金范围内承担退还责任。在清算时,就应当在所接受的财产范围内对债权人承担责任。但对上级主管部门而言,只要对所开办的公司法人不存在投资不足、转移资产逃避债务或无偿接受公司财产的问题,那么,上级主管部门仅应承担清
算责任。
(四)开办单位或股东实际并未注入资金或注册时注入资金待公司注册成立后又全部将注册资金抽逃,或注入的资金达不到工商行政法规规定的最低限额,应对公司债务承担直接的清偿责任
开办单位或股东是公司的开办者,具有实际上或名义上的股东地位。公司虽领取了法人营业执照,但开办单位或股东实际并未注入资金或注册时注入资金待公司注册成立后又全部将注册资金抽逃,或注入的资金达不到工商行政法规规定的最低限额,即实质上该公司自始不具备法人资格,不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则开办单位或股东对公司债务应承担直接的清偿责任。
五、清算主体未尽清算责任
(一)清算主体未尽清算责任行为的性质
清算主体未尽清算责任行为是指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其股东、开办者等具有法定清算义务的主体出于规避债务等原因,不履行或怠于履行清算责任,长期不清理企业的债权债务的行为。
由于公司并未依法清算并办理注销登记,其法人资格或民事主体资格仍然存续,但公司已是名存实亡。这时的公司往往已是资不抵债,原有的资产已被抽空,甚至公司股东不知所踪。这种行为使公司的债权人无法确定公司财产的状况,使债权实现的难度大大增加,对债权人的债权造成损害。
由于公司清算主体故意违反了法定的清算义务,不履行清算责任,其行为直接给债权人造成了实际损害,且损害结果的发生与清算主体的违法行为存在因果关系,符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因此笔者认为应当认定公司的股东或投资者对债权人构成侵权,承担侵权责任。
(二)清算主体未尽清算责任的防范及处理
清算主体未尽清算责任对公司债权人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对社会诚信、经济环境也构成了重大影响。在公司经营陷入困境时,不少公司选择不年检的方式使公司营业执照被工商部门吊销,执照被吊销后,清算主体拒不清算,从而达到逃避债务的目的。这一问题的出现,即有工商行政机关在相关具体操作上的简单化及未能充分依法履行职责的责任,也与《公司法》对清算主体相关责任规定得不明确有重大关系,清算主体不履行或怠于履行清算责任的违法成本很低,自然不会起到督促清算主体主动清算的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建议从立法(主要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相应的司法解释)方面对清算主体未尽清算责任的行为进行防范及处理,加大对清算主体的强制作用。
1、明确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清算期限,解决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无限期清算的问题,为设定清算主体责任承担提供依据。
公司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清算主体必须在什么期限内实施清算,清算必须在什么期限内完成?《公司法》及其它相关企业法对此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无人管理或无限期清算的现象。笔者认为应当作如下明确:清算的起始期在清算组未成立或法院未指定的情况下,自工商部门吊销公司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起三个月;如公司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
诉讼的,以最终裁决文书送达之日起三个月,超过三个月清算组仍未成立的,可认定清算主体未尽清算责任。如清算组已合法成立,在没有不可抗力或导致清算停滞(如等待诉讼结果)的客观情形出现的情况下,清算组应在半年内完成清算,如是破产清算,应在一年内完成清算,否则就可认定清算主体未尽清算责任。
2、明确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清算主体未尽清算责任的行为特征,为设定清算主体责任承担提供依据。
笔者认为清算主体未尽清算责任的行为包括:①清算主体恶意处置公司财产,如隐匿、私分或无偿转让财产;非正常低价处理财产;放弃债权;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等;②由于清算主体对公司财产置之不理,导致公司财产流失贬值或有流失贬值的可能的;③公司股东有对资产负债表、财产清单虚伪记载,伪造公司账目等行为的;④公司股东不知所踪。
3、明确清算主体在公司财产不足以支付清算费用及债权人诉讼必要支出时,有补足清算费用及案件受理费、公告费、律师费等必要费用的责任。
在具体的诉讼程序中,债权人虽然有权申请法院指定有关人员进行清算,但案件受理费,清算费用等均要由申请人垫付。虽然该费用可从公司财产中优先受偿,但债权人很难去判断公司财产的现状,而且债权人也担心如果提起清算申请或起诉,不仅判决可能是一纸空文,而且还得为支出案件受理费、公告费、律师费等费用,损失因此扩大。
如果公司财产不足以支付债权人垫付的公司清算费用时,债权人有权向股东追偿,债权人将会积极起诉,就降低了债权人申请法院指定清算或提起诉讼并垫付相关费用无法收回的风险,鼓励债权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并促使公司股东主动清算(因为主动清算可以减少费用的支出)。同时,公司破产也不因公司破产财产不足支付破产费用而终止,公司清算主体应支付破产费用后继续进行破产清算,直到公司破产清算完毕出具清算报告,凭清算报告办理注销登记为止,这有利于消灭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债权债务的不确定状态。
4、追究清算主体不尽清算之责的赔偿责任。
有限责任原则与法人独立原则是现代公司法人制度中的基本制度,但这一制度,在某些情况下,却被股东滥用,一些投资者以“有限责任”为“保护伞”而逃避责任和债务,使债权人蒙受巨大损失。
笔者认为,清算责任主体拒不履行或怠于履行清算责任,就是股东权利滥用的表现,其行为不仅侵害作为法人的公司的合法权利,更损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利,所以债权人可以基于侵权责任理论要求清算主体直接承担侵权责任。《公司法》第一百九十条第三款规定:“清算组成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公司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公司被吊销公司法人营业执照情况下,清算责任主体不履行或怠于履行清算责任的,应当视为对债权人的财产损失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依据《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如果清算主体在法院确定的期限内或在法定的期限内未尽清算责任,或者债权人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后清算主体有未尽清算责任的行为,造成公司财产毁损、灭失、贬值等,致使债权人的债权遭受实际损失的,清算责任主体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清算主体应与公司法人对债权人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赔偿责任应限定在清算主体未尽清算责任,即因清算主体消极行为(不作为)造成债权人的实际损失所形成的损失范围内,而非债权人的债权数额。而且清算主体不宜作宽泛的理解,应当限定在公司法人的股东范围之内,避免任意扩大清算主体的民事责任。在适当情况下还可以引进举证反置原则,要求清算主体证明自己的行为并非恶意逃债,以解决债权人举证困难的问题。
在合理的清算时间内,公司法人以其财产独自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清算主体拒不履行或怠于履行清算责任的,清算主体应与公司法人对债权人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样既不违反公司的有限责任原则,又可防止公司股东采取不法行为恶意逃避债务,侵害债权人的利益,从而充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的安全。
5、公司未清算就已注销时的民事责任由股东承担。
在现实中,常有公司法人未经合法清算,其股东采取欺骗的手段,编造已清算完毕的虚假材料,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的情况。由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提交的材料只进行形式审查,很难发现公司未经清算的事实。由于公司法人已经办理了注销登记,不能再作为民事主体承担民事责任,如因此产生的债务纠纷,理应以清算主体为被告。因为这一情况是由原公司股东主观违法行为造成的,而且原公司的清算主体的承诺,具有对公承诺的效力,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公司法人如果不是经破产程序终止,从理论上可推定该公司法人被注销前的财产足以清偿债务。该公司法人的债务没有清偿即被注销,这是由清算主体主观故意造成的,可推定成其股东非法占有了用于清偿的财产,从而公司的股东应承担偿还责任。
综上,笔者认为必须从立法上设置足够的约束和惩罚机制,通过严格清算人的责任、强化清算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对清算人形成约束,以提高清算主体不履行或怠于履行清算责任违法行为的成本和风险,促使其履行清算责任,从而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
参考书目:
1、《新公司法条文解析》,桂敏杰、安建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
2、《公司法精要与依据指引》,唐青阳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
3、《公司人格否认论》,蔡立东著,载于《民商法论丛》第2卷。
4、《民商审判指导与参考》,李国光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第五篇:恢复被吊销企业营业执照应明确三方面问题
恢复被吊销企业营业执照应明确三方面问题
1.应明确可以申请恢复营业执照的条件
被吊销企业申请恢复营业执照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被吊销企业自愿提出恢复营业执照申请;被吊销企业在申请企业注销登记之前提出恢复营业执照申请,且原则上被吊销企业自吊销处罚决定书下发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申请;被吊销企业不予以恢复将导致企业重大经济损失;被吊销企业接受因逾期未年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被吊销企业在提出恢复营业执照申请之前不存在新的违法行为。
2.应明确申请恢复营业执照的适用程序
要遵循程序同一原则。恢复被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不属于对企业作出吊销营业执照行政处罚决定的后续部分,而是一个独立的行政行为,是根据新情况就原行政处罚决定的必要性进行再判断。因此,恢复被吊销企业营业执照应遵循程序同一原则,即原则上应按照作出吊销企业营业执照行政处罚决定的程序进行:向上级工商机关提交相关报告并重新立案;进行实质性审查、核实,确认是否存在应当恢复营业执照的情形;在省级以上媒体或工商局电子政务网上发布拟变更吊销营业执照行政处罚决定的公告;自公告发布之日起15日内没有异议的,依法变更被吊销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如有异议,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予以恢复;作出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决定,即责令限期年检、罚款;被吊销企业补办年检手续,并将处罚信息和年检信息录入经济户口软件。
要遵循实质审查原则。工商机关对企业提出恢复被吊销营业执照的申请,应就企业的登记事项和经营情况、企业有无其他违法行为等进行调查核实,如企业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或严重违法,不适于继续经营或有关审批部门依法提请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则不能恢复其经营资格。同时,需要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清算报告,明确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确认企业的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具有相当价值,具有继续经营能力,方可恢复其营业执照。
要遵循集体讨论原则。依据法定程序作出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是一种严肃的法律行为。因此,是否恢复企业的经营资格,应通过集体研究讨论决定,而不能由某个机构、某个人来决定。应由企业监管机构受理此类申请,再组织相关机构调查核实,核查结果提交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后作出最终决定。
3.申请恢复营业执照的注意事项
股东意思表示不完全一致时不得申请恢复。申请恢复被吊销企业营业执照,应当是基于全体股东意思表示完全一致情况下所达成的合意,只要有一个股东(不论其持股份额的大小)未明示同意申请恢复营业执照,就不能恢复被吊销企业的经营资格。
已进入清算程序的被吊销企业不得申请恢复。根据有关规定,如果企业被工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企业应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因此,如果企业因未参加年检被吊销营业执照,之后又申请恢复经营资格的,必须先由企业所在地人民法院出具该企业未被债权人申请清算的证明,工商机关据此判定该企业未进入诉讼程序,再依法作出是否恢复其经营资格的行政决定。
应加强对被吊销企业恢复营业执照后的日常监管。自恢复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两年内,工商机关应对该企业每年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实地检查。在检查中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如再次因违法行为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同一市场主体不得再次申请恢复经营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