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合同管理
摘要: 规范本单位的合同管理,就应该首先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可操作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其合同管理有章可循。
一、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尚不发达,施工企业普遍缺乏对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正确认识。很多承包商签订了工程合同,片面强调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管理,对合同管理缺乏全面的认识,往往因为合同意识淡薄、合同条款不明确或不完备等问题引发纠纷,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局面,甚至产生严重违约,同时索赔又无据可依,承受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一些建设项目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谁都可以签合同,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或有制度不执行,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二)少数合同有失公正
合同文件存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现象。从目前实施的建设施工合同文本看,施工合同中绝大多数条款是对发包方制定的,其中大多强调了承包方的义务,对业主的制约条款偏少,特别是对业主违约、赔偿等方面的约定不具体,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处罚办法。这不利于施工合同的公平、公正履行,成为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争议较多的一个原因。同时,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不规范管理,大量的施工队伍与建设规模严重失衡,致使业主在建设工程承包中占据主导地位,提出一些苛刻和不平等的条件,将自身的风险转移到承包商身上。由于建筑市场处于买方市场,承包商为了获得工程,只好接受。
(三)“阴阳合同”引起的纠纷
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有的业主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工程招标前,提出一些苛刻的条件和不平等条约,要求投标单位私下进行承诺,签订与中标合同的工程价款等主要内容不一致的合同,承包方为了获得项目,只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但多数情况下,双方在履约过程中意见分歧较大,造成合同纠纷,直接影响合同的履行。
(四)合同价款引起的纠纷
合同签订过于简单,许多涉及补价的项目由于合同不明确,工程竣工结算时无法补价:一些合同虽然条款比较齐全,但内容只作原则性约定,不够具体和明确,特别是缺乏对违约责任的具体约定,或对违约责任约定过于简单而产生合同纠纷,造成施工企业不能及时得到补偿。违约责任的约定直接反映出该合同的质量如何,也直接决定了该合同能否顺利执行。
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当前的建筑市场仍不够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市场交易中业主与施工企业的地位不平等,部分工程承包存在违法或违规的行为,另一方面是对合同签订的实际条件没有远瞻性,没有在合同中明确实际条件如果发生变化的解决方案。但更重要的是,施工企业的法制观念淡薄,合同法律意识不强,基本上没有事前把合同管理纳入经营管理范畴,没有对索赔管理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等到发生合同纠纷的时候,才临时研究合同有关条款,设计补救方案。因此,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是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必修课。
二、加强合同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管理机构体制
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建立与工程量清单相配套的工程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国家已经出台了招投标法,并全力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体制。但在招标形式和方法上要兼顾业主和承包商的双方利益,过份追求招标过程的严格、完善,并不一定能达到招标的最佳效果。建议在招标形式上应该重视原则,突出效果。同时,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法推广实施后,没有新的计价办法配合相应的合同管理
模式,使得招投标所确定的工程合同价在实施过程没有相应的合同管理措施。建议尽快研究相应配套措施和管理办法,健全体制,完善操作。
(二)提高管理人才的素质
专业人才缺乏也是影响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在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下转第22页)(上接第126页)性工作。甚至有的合同领导直接敲定由一般办公人员办理合同。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就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三)注重合同细节管理
施工合同纠纷多数情况下源于价款结算方式的纠纷,如工程款如何拨付,设计变更单价如何审定,停工窝工造成的损失如何计算、材料价格异常变动的处理办法等。这就需要甲乙双方有一定的远瞻性,尽量在合同中把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具体化,尽量避免给结算方式留下盲点。当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或停工窝工,施工合同中又无明确表达时,应及时签订补充协议,避免日后发生纠纷。如笔者所在地的某道路工程,招标时要求采用商品混凝土,为赶工期,经施工企业与业主商量决定将商品混凝土改成现浇混凝土,但未办理任何相关的协议变更手续。因此,工程竣工结算时引起了价格纠纷。如果事前就此问题甲乙双方能达成一致意见,以补充协议的形式予以明确,就可避免后期的纠纷,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健全法律体系
加强承发包双方对合同的法律认识。通过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招标投标法》,通过不断的宣传、学习培训,使合同的承发包双方切实认识到法律是保障施工合同顺利实施,保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必备工具,是走向市场经济中科学管理的坦途和桥梁。
(五)加强施工合同索赔管理工作
我国工程承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不足,缺乏推行工程索赔所需的意识和动力。因此,提高索赔意识是承包商亟待解决的问题。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合同管理索赔要求承包商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分析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在合同整个履行过程中,要随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以合理履行合同,这不仅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企业尽快适应国际工程建设规范,提高企业未来生存能力。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走向招标承包竞争机制的时间还不长,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对合同的编制和管理经验均不够丰富,再加上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因此,更应加强合同索赔管理。利用一切合理的理由进行索赔而得到经济补偿,也是较高管理水平方面的体现。
三.建筑工程项目合同进行动态管理合同变更
(一)重视现场签证。
在按照合同条款支付时应该防止过早、过量签证,特别是合同变更补充协议的签认须格外谨慎,签证必须依据相关合同条款衡量,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尤其要重视设计变更与施工图错误,此类签证只需签变更或修正的项目,原图纸不变的勿重复签证,已经下料和购料的,务必签写清楚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变更日期、运输情况、到场情况、成品情况、有无回收或代用等详细情况。
(二)及时记录、收集和整理工程所涉及的各种文件
对合同变更部分进行审核与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合同变更应该与提出索赔同步进行,须业主与承包商双方达成一致后再进行合同变更。
(三)及时处理停工损失(包括由非承包商责任造成的停工损失)
双方按合同约定的时间以书面形式,按合法程序签认停工的相关具体内容。
(四)严格执行定额规定
对于未对定额进行规定的情况,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或者参考相同类定额及有关的规定做出补偿。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施工合同管理已经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合同履约这一管理意识成为约束建设市场经济行为的普遍准则。企业管理这严格按照管理体制把握施工全过程的合同管理,切实保证合同的履行,维护合同双方的权益,真正把合同管理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自身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才能使企业自身在竞争激烈的行业间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李幼琴。2007,26(6)。
2。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浅析[J].建筑经济,杨伟忠2006,(11)。
3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之浅见[J].经济师,王亚再。2005,(4)。
4.《合同法》,王利明、崔建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合同法原理》,谢怀拭等著,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第二篇: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材料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材料管理
(发稿时间:2009-6-3 9:21:07 阅读次数:1164)
□谢洪军 沈奕锋
建筑材料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采购管理、质量控制、环保节能、现场管理、成本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搞好材料管理对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材料的采购管理 1.确定采购计划
项目部依据项目合同、设计文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和有关采购管理制度编制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包括采购工作范围、内容及管理要求;采购信息,包括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检验方式和标准;供应方资质审查要求;采购控制目标及措施。
2.市场调研、合理选择
一是审核查验材料生产经营单位的各类生产经营手续是否完备齐全;二是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规模、诚信观念、销售业绩、售后服务等情况;三是重点考察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具有国家及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以及材料质量在同类产品中的地位;四是从建筑业界同行中了解,获得更准确、更细致、更全面的信息;五是组织对采购报价进行有关技术和商务的综合评审,并制定选择、评审和重新评审的准则。
3.材料价格的控制
对材料的采购价格进行控制。企业应通过市场调研或者通过咨询机构,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选择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对材料采购时的运费进行控制。要合理地组织运输,材料采购进行价格比较时要把运输费用考虑在内。在材料价格相同时,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要合理地确定进货的批次和批量,还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确定经济批量。
4.材料的进场检验
建筑材料验收入库时必须向供应商索要国家规定的有关质量合格及生产许可证明。项目采用的设备、材料应经检验合格,并符合设计及相应现行标准要求。材料检验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检验工作。采购产品在检验、运输、移交和保管等过程中,应按照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要求,避免对职业健康安全、环境造成影响。
二、材料的现场管理
1.材料存放管理
建筑材料应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存放于符合要求的专门材料库房,应避免潮湿、雨淋,防爆、防腐蚀;一个建筑工地所用材料较多,同一种材料有诸多规格,比如钢材从直径几毫米到几十毫米有几十个品种;水泥有标号高低之分,品种不一,各种水电配件品种繁多,所以各种材料应标识清楚,分类存放。2.材料发放管理
建立限额领料制度,对于材料的发放,不论是项经部、分公司还是项目部仓库物资的发放,都要实行“先进先出,推陈储新”的原则,项目部的物资耗用应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的核算,严格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在施工前必须由项目施工人员开签限额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必须按栏目要求填写,不可缺项。对贵重和用量较大的物品,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凭领料小票分多次发放。对易破损的物品,材料员在发放时需作较详细的验交,并由领用双方在凭证上签字认可。
3.施工中的组织管理
这是现场材料管理和管理目标的实施阶段,其主要内容如下:(1)现场材料平面布置规划,做好场地、仓库、道路等设施的准备。(2)履行供应合同,保证施工需要,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现场材料进行验收。(3)掌握施工进度变化,及时调整材料配套供应计划。(4)加强现场物资保管,减少损失和浪费,防止物资丢失。(5)施工收尾阶段,组织多余料具退库,做好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
三、材料的成本管理
明确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在工程项目中,成本控制的内容一般包括制度控制、限量控制、主材控制、材料索赔控制。1.制度控制
树立“先算后用,节约有奖,浪费扣罚”的风尚,建立限额领料制度、余料回收奖励制度,包括“金点子”和合理化建设节约提成的激励制度;强化现场工程材料预算、计划和进场验收制度,对商品砼、钢材、水泥、砂石料、干粉砂浆和砼砌块等大宗材料应有专门采购收料制度,确保质量合格和数量准确;建立常用小器具和废旧料管理制度,扶梯、栏杆、灯架、配电箱等各种常用材料应设专人保管,废钢材、废电线等可回收材料应建立收集和处理制度。2.材料限量控制
施工项目的工程材料费一般要占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显然材料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头戏。材料控制主要靠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采用精益的管理原则,合理堆放现场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对材料的领取做好管理工作,杜绝材料的浪费。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施工人员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用量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3.主材控制
1)加强商品砼的数量控制。目前商品砼的数量不足有两种情况:一是商品砼厂家提供数量不足;二是由于施工班组楼板厚度控制不好造成浪费。针对第一种情况,建议商品砼合同签订时结算数量按图纸结算,避免数量失控;针对第二种情况,建议楼板混凝土厚度控制标高在施工前降低5~10毫米,因为楼板的正常沉降在5~10毫米左右。
2)加强钢材用量的控制。目前钢筋存在超量问题,为了应付验收钢筋,钢筋工不懂规范只知道多放钢筋,造成超规范放置,这是因为班组结算时按吨位结算,多放钢筋对班组有利。针对钢筋用量严重超标现象,项目部应加强管理,要求钢筋工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按规范及图纸进行检查,多放要罚,同时合理利用钢筋的各类技术性能。如线材可进行工厂冷拔加工,增加长度、强度,现浇板采用冷轧扭钢筋,加强加工管理,合理配料。进料的长度,可根据配料单确定,减少钢筋损耗。施工员审核翻样单或施工员翻样,严格按翻样单制作钢筋。钢筋接头Φ14以上钢筋均采用焊接接头,杜绝冷接接头。
3)模板的控制。现场要加强模板的进货数量、规格尺寸控制,不能依靠班组,班组要多少就进多少。应根据进度安排、房屋类型来配置模板,模板规格根据结构模数定,要进行模板翻样的审核工作。考虑周转利用,旧模板可以制作成定型模板,进行重复利用。拆模后的模板及时清理并深脱模油,处理好模板安装与拆模的技巧,控制模板拆模的损耗。小而结构复杂的模板难拆处,尽可能用旧模板替代。4.索赔控制
施工索赔是由于业主或其它方面的原因,致使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付出了额外的费用或造成损失,施工单位通过合法途径和程序,要求业主偿还其施工中的费用损失。
关于材料常见的索赔内容有:由于业主和工程师方面的原因,引起施工临时中断和工效降低导致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增加而提出的索赔;业主和工程师发布加速指令,要求承包商投入更多资源,加班赶工来完成施工项目,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业主材料质量问题或材料供应不及时引起的索赔。施工企业一定要增强索赔意识,加强索赔管理,做好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
四、结束语
从实践看,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关键在于管理,只有大力推进在建筑全过程的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循环利用,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要求,建筑施工方案优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以及科技进步。施工现场合理堆置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领料制度,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使用材料,这些对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材料损耗和节约工程成本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三篇: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材料管理
工程材料、设备采购管理制度
一.项目部制定采购计划
项目部依据施工合同、设计文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制定编制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包括采购工作范围、内容及管理要求、采购信息,包括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检验方式和标准;供应方资质审查要求;采购控制目标及措施。
二.做好市场调研、合理选择供应商,应做好以下工作:
⑴审核查验材料生产经营单位的各类生产经营手续是否完备齐全。
⑵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规模、信用程度、销售业绩、市场占有量、售后服务等情况。⑶重点考察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具有国家及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以及质量、销售量在同类产品中的地位。
⑷从业界同行中对其它供应商进行了解,获得更准确、更细致、更全面的信息。⑸组织对采购报价进行有关综合评审,并制定选择、评审和重新评审的准则。
三.材料、设备的进场检验
材料、设备进场、验收时,必须有国家规定的有关质量合格及生产许可证明。项目采用的材料、设备应经现场初步检验合格,并符合设计及相应现行标准要求。材料、设备检验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
甲方安排由牧总和张工具体负责材料、设备的进场初步验收工作。
第四篇:项目中的合同管理和索赔
摘 要:在激烈的公路工程国际承包竞争中,项目管理的成功与否集中体现在合同管理上。其中索赔工作对承包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结合海外工程承包的实践,论述了加强合同管理,树立“合同、索赔、风险”三种意识和“成本、时间”两种观念的意义、做法与体会。
关键词: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索赔
改革开放以来,在打开国门、对外开放的同时,我国许多工程公司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作为承包商承包各种工程,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及时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发现问题,以便能够尽快学会我们以往所不熟悉的东西,掌握国际上通行的规则,使我们的工作与国际接轨,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就国际承包工程中加强合同管理,树立索赔意识,有效地维护承包商按合同规定所应享有的合法权益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风险事业,它包含着获利机会又存在竞争与挑战。在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承包商的经营管理水平集中地体现在他对该工程施工合同的实际管理状况,即合同管理水平。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加强合同管理,树立索赔意识,认真地进行施工索赔工作,能够促使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水平迅速提高,从而带动承包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笔者曾参与在南亚某国承包一项省级道路工程4A项目的施工。作为承包商,在加强合同管理,根据合同对我方在施工过程中所遭受的不应有的损失向业主进行索赔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成为近年来在该国索赔获得成功的唯一承包商。施工索赔对承包商的意义
在承包工程中,由于业主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致使承包方在项目施工中付出了额外的费用,承包方根据正当而充分的理由,通过合法的途径和程序,要求业主给予补偿,这项工作就是施工索赔。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多变,现场条件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标书及施工说明书中的错误等因素不可避免,索赔在承包施工过程中是必然存在的。所以无论总包、转让或分包合同中都有专门的索赔条款。国际施工过程中的索赔是施工合同条件赋予承包商的合同权利,正是由于国际工程合同条件赋予承包商在合同所规定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有进行索赔的权利,才可以使承包商的损失获得合理的经济补偿,从而有效地维护承包商的合法权益。国际工程承包施工的实践经验证明:要发展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事业,使我国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占有自己应有的地位,施工索赔是必不可少的业务,它是决定承包施工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这是因为,当前国际工程承包业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进行的,包含着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合同风险和施工风险。承包商通过公开竞争投标获得工程项目,为了中标,往往要降低报价以战胜竞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承包商如果不善于对有关方面给自己造成的损失进行索赔,以减少损失,就非但可能不盈利而且甚至有可能无法生存下去。因此,人们常说“中标靠低价,盈利靠索赔”。索赔得到的款项,在对于索赔工作不太了解的人想来,也许会觉得是微不足道的,但实践表明,善于利用合同条件进行施工索赔,其所得款项往往是相当大的,有时甚至会大于投标报价书中的利润款项。因而,施工索赔已成为承包商维护自己合同利益的关键性途径。
但是,由于索赔涉及面广、内容繁多、过程复杂、法律程序严格,因此是一项综合各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工作。参与索赔的人员应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熟悉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通晓各种施工合同和法律,并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为了成功地进行索赔,承包商必须具备先进的合同管理、尤其是索赔管理的水平。承包方在事业上要获得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善于索赔,认真研究和运用施工索赔的理论和方法,其意义是深远的。实践表明:索赔成功率最大的承包公司,正是那些合同管理水平最高的公司。为了成功地进行施工索赔,迫使承包公司和工程项目的所有管理人员严格地进行施工管理,科学地控制工程开支,系统地积累各种资
料,正确地编写索赔报告,策略地进行索赔谈判等等。通过这些细致的工作,不仅可以提高一个工程承包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且能够培养和造就出一批熟悉国际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2 树立索赔意识,加强索赔观念,有效维护合同利益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国际工程承包公司都先后开展了国际工程索赔工作,有些项目的施工索赔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总的来说,我国公司在这方面还普遍地缺乏经验,对索赔的重要作用还认识不足,各公司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批有经验的施工索赔技术专家队伍。因此,有必要在广大国际工程承包施工人员中进行索赔知识的培训,并使他们树立做好索赔工作的基本意识观念。认识到这一点,4A项目从工程实施一开始就努力加强全体施工人员的合同意识,培养大家的风险意识、索赔意识,并要求全体施工及后场管理人员具备明确的成本观念和时间观念。没有这些基本的意识观念,是做不好施工索赔工作的,是不能有效地依据合同保护我们自身利益的。
2.1 合同意识
合同意识也就是法律意识,承包商必须通过加强合同意识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利用合同条件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同违约行为抗争,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2.2 索赔意识索赔意识就是索赔的自觉性。国际工程承包施工人员应把施工索赔管理工作作为自己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自觉地关心与施工索赔有关的任何事件,当自己的合同利益受到不应有的损害时能够及时主动地提出索赔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地把握索赔机会,而不是等到发现施工亏损或形成合同争端以后,才想到要提出施工索赔。
树立索赔意识,首先要正确地认识索赔。对承包商而言,施工索赔是其减少承包风险、防止经济亏损的基本手段。应该索赔而放弃索赔机会,不仅丧失了应得的经济利益,而且会被对方视为无知,亦说明其管理水平低下。这样的承包商,在当前经营竞争十分激烈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是很难逃脱亏损乃至破产命运的。
4A项目自1995年开工以来,经理部狠抓前后场人员的索赔意识,树立索赔观念,先后提出12项索赔要求,均获得赔付。
2.3 风险意识
国际工程承包施工是国际性的商业竞争,是一项高风险事业。承包商应如何防范和应对这种风险,化不利为有利,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在风险中挖掘索赔机会,尽量减少或合理分摊损失。在国际承包中一般遇到的风险主要如下。
(1)政治风险:如业主所在国爆发内战、政变或社会**,或与他国发生战争,业主所在国与承包商所在国在政治、经济关系上发生危机等等。在4A项目中我方提出了2项索赔要求。①延长动员期索赔。由于1995年6月17日下令开工后,工程所在地发生**,造成我方在动员期内人员、设备不能按计划入场,我方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提出了15 d的延期索赔。②燃料运输商罢工引起的索赔。1996年3月17日至19日,当地燃料运输商罢工,造成工地燃料供应中断,我方提出延长工期3 d以及补偿3 d管理费。
(2)经济风险:如业主所在国的经济状况恶化,物价暴涨,货币兑换率动荡,外汇政策改变等等。由于该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近几年变化非常大。在1998年5月试验核武器后,该国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货币贬值幅度前所未有。为应对这一变故,我方在派人积极催促付款中的美元部分的同时,及时用当地币付款进行大宗材料的采购。根据合理的调价公式,我们成功地避免和消减了通货膨胀带来的汇率风险。
(3)合同风险:这方面的风险也是相当大的,如合同条款对承包商过于苛刻;对业主的开脱性条款太多;业主支付资信差;对工程变更、通货膨胀、价格调整及施工索赔等方面没有明确公正的条款规定等等。
在合同中寻找索赔机会是衡量一个承包商合同管理水平高低的指标之一。4A项目中我方成立了专门的合同管理小组,负责搜集、整理和保管包括图纸、标书、施工进程表、双方往来
信函、会议及谈话记录、票证单据„„等等工程项目的完整资料,并仔细研究合同。通过资料的分析和科学准确的会计制度,提出令人信服的合理准确的索赔要求。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提出了如下几项索赔。
①业主延误提供施工现场的索赔。根据合同,开工令下达后的90 d内为动员期。但由于我方到场后,业主、监理迟迟不能给出水准点、导线点,造成施工初期的混乱局面,直到正式开工后一个半月才正式进行工地移交工作,为此我方以合同为根据提出了工期延长41 d的索赔,并要求补偿由此而产生的管理费。
②原路面体边缘切除索赔。因4A项目为道路改建、扩建项目,故原施工图纸要求在进行底基层施工时,去除从原路面体结构两边各30 cm至底基层底面标高的部分。然而这一工作既未在工程量表中反映出来,又未在技术规范中指明在何处结算,属于合同有误造成承包商损失,我方提出索赔。
③去除原路面而引起的索赔。合同规定,在进行新的路面体施工前,应去除2 cm原路面沥青表层,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原路面体并非标书所说的2 cm表处结构,而是7 cm的沥青碎石灌入。且经多年维护、加铺,整体性很强,所以去除2 cm是不可能的。我们在施工中发现,至少有7~9 cm的原路面结构需要去除。根据合同条款12条,我方记录了在这项工作中所需要的全部标高测量数据,要求赔偿因合同有误而使承包商蒙受的损失。
(4)施工风险:如特别恶劣的气候条件,不可预见的基础地质条件,地震、台风、海啸,施工中的伤亡事故等等。
1996年7月,4A项目所在地区遭受特大洪灾,当地政府强行征用我方10台自卸车用于抗洪救灾,造成工程进度严重滞后和大量的维修费的发生,为此我方提出14 d的工期以及车辆征用损失费。
在4A项目建设过程中大部分施工地段属于有水路基,给土方施工带来了极大不便。我方被迫采取许多措施来改善路基承载力。英语论文格式但在合同中没有有关勘察报告,我方认为这种情况造成了承包商额外支出理应得到赔偿。经过双方2年多的谈判,监理方同意支付全部有水地段的清场和原地面压实的额外费用。
此外在4A项目道路右侧0~35 km处,我方在项目开工时就发现,有一沿道路纵向埋置深度不等的煤气管道,该管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给我方工程进度造成很大影响。我方按照机械施工的定额,依据每天的工作日志提出索赔。
除了上述几种典型的风险因素外,还有具体的工程项目所在地点存在的许多特殊的风险,例如:遇到疫病流行,因社会治安不良而导致的人员遭抢劫、绑架等,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与当地民众发生矛盾甚至激化等等。所有这些风险,在国际工程承包过程中都有可能遇到。而4A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上述诸种不利情况几乎全都遇到过。但是,经过我方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合同为依据及时地提出各种索赔,最大限度地挽回了风险损失,确保了我方的利益。
2.4 成本观念
国际工程承包施工人员,如果缺乏明确的成本观念,便无能力做好施工索赔工作。这是因为,索赔要求的提出和解决,都是建立在成本控制的基础上的。施工索赔人员,应十分熟悉该项目的工程范围以及工程成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对工程项目的各项主要开支要做到心中有数,对超出合同所规定范围以外的工作,要及时发现,并及时提出索赔要求。
2.5 时间观念
国际工程施工中的索赔工作,有着严格的时限要求。一项合理的索赔要求,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能会得到赔付,但贻误了时机,便有可能部分或全部落空。因此国际工程承包商必须具备严格的时间观念,使自己的一切业务活动严格地按照合同规定和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进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些至理名言对于国际承包工程的竞争者来说,更显得极端重要。索赔工作的方法策略
由于该国工程承包市场不够规范,以往几乎没有索赔成功的先例。我方索赔欲取得成功,面临极大的困难。在3年的索赔工作中,我们合同管理小组经常开会研究我们应采取的方针、策略和具体的做法,坚持不懈地同监理、业主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一方面,对于原则问题立场要十分坚定,决不退让;另一方面,在该妥协的时候也应做出适当的妥协和让步,争取使承包方和业主都得利,达到双赢的结果。
作为监理方,其原则是,对于那些能够作为计量问题得以解决或采用变更令得以解决的问题,尽量避免用索赔的方式解决,以免引起更复杂的争议。我们在同监理谈判时充分考虑到监理的这个原则。在维护我方合同利益的前提下,采用灵活方式,将几项索赔改成了变更或以计量问题予以解决。其他索赔也在每月的临时账单中和最终账单中得到了支付。这样既维护了我方的正当的合同利益,又考虑和照顾到监理方的威信和形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成功索赔的额度占到了总合同额的10%,效益是相当可观的。
在该国的项目实施中,业主的权利很大,监理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业主的左右,这无疑增大了承包商索赔工作的难度。所以我们同监理在每次工程例会和索赔专项会议上进行解释、讨论甚至进行辩论外,还得同业主方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他们提出的苛刻要求,我们多次重新组织和递交有关材料,依照FIDIC条款和本项目合同的特别条款,摆事实讲道理。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以百折不挠的耐心做他们的说服工作,进行索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该国过去长期受到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尽管独立多年,但是英国的合同制度和各种规范一直延用至今,使得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成了合同管理。这样由合同制的管理带来的施工管理的两面性,如果我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合同进行索赔,就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若稍有疏忽所遭致的损失可能使前场工程人员的许多工作和努力前功尽弃,这是非常残酷的。4 结语
当前,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国际工程承包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一个承包商来说,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使自己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壮大,就必须拥有一批自己的合同专家、索赔专家。所以,承包商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也应该高度重视在实践中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为自己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动力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梁槛.国际工程施工索赔[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6.[2] 何伯森.国际工程招标与投标[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3]FIDIC 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Works of CivilEngineering Construction[S].Four Edition 1988.[4]Rubin R A.Construction Claims-Prevention andResolution.Second Edition.Van Nostrand Reinhold,1992.
第五篇:浅谈PPP项目中的合同管理特点
浅谈PPP项目中的合同管理特点
正平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目前,在复杂的 PPP 项目实践中,单纯地应用基于项目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的项目管理理论已经难以满足项目绩效提升的需求,为解决 PPP 项目中涉及政府部门和合伙企业有关权责利等的保障和安排问题,从项目的制度层面入手,通过理论分析界定合同管理的内涵,基于合同管理理论,从政企双方的二元管理结构出发,探究 PPP 项目中的合同管理的衡量维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就PPP项目中的合同管理特点进行详细探究,以期为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PPP项目;合同管理;管理特点
前言
Pubic-Private Partnerships(PPP)是指由私营部门获得公共部门的授权,为公共(含准公共)项目进行融资、建设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运营项目,通过充分发挥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各自优势,以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效率、实现资金的最佳价值,特别适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城镇化和自然资源开发等大中型项目。是以市场竞争的方式提供服务,主要集中在纯公共领域、准公共领域。PPP不仅仅是一种融资手段,而是一次体制机制变革,涉及行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
1.PPP项目
PPP 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被认为是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提供公共物品的制度安排。官方文件描述了这一合作过程,即“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可见,在 PPP 项目中,双方以平等主体的身份缔结合同,以此达成合作,也应当存在双方诚实守信、恪守契约精神的要求。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认为政府是公共物品垄断提供者,但 PPP 模式下政府由“提供者”转变为社会资本的“合作者”与项目的“监管者”。?m然政府不再直接提供服务,但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同时仍须接受政府监管。这就表明前述提及合同不单具有私法性质,其兼具公法和私法性质。结合对 PPP 项目中合同性质的探究,笔者认为,政府就该合同承担的信息披露义务,应不同于普通民事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政府信息披露义务应具有更为显著的强制性特征,违反该项义务,并不适用民法中的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
2.PPP项目合同体系管理特点
(1)合同风险大。由于PPP模式尚不成熟,相应的财政政策、政府程序流程不够清,纯公益性项目没有成熟的操作思路,保障缺失,发生违约情况难以索赔。(2)合同数量较多。PPP合同边界条件模糊不清,难以直接落地实施,需要在项目不断推进、设计逐步深化的情况下,分阶段签订具备实施条件的单项工程补充协议,作为PPP项目合同的补充和完善。(3)合同金额不确定。传统竞争项目在招投标阶段就确定了明确的合同金额,但由于PPP项目在招投标阶段仅为框架实施状态,有些项目甚至初步设计都未完成,因此没有明确的合同金额,PPP合同只能为框架合同。(4)合同参与方多且杂。合同参与方涉及政府、股东、贷款以及设计、施工、材料供应、设备供应、以及运营服务等诸多单位,各方之间通过合同建立往来关系。
3.PPP项目中的合同管理措施
3.1 增强对合同管理重要性的认知
PPP项目的各个参与者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一定要增强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真正地认识到合同是保证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在遵守合同条款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也要科学高效的利用合同,避免因合同中的漏洞而给自身带来经济损失,从而提升竞争力,保持自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优势,促进自身的健康平稳发展。
3.2 确立合同管理原则,增强合同管理手段
合同管理方式落后是制约合同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在实践中因为没有遵守合同管理原则,导致合同管理存在漏洞的现象有很多,因此应该积极提出合同管理手段,改善合同管理现状。可以利用档案管理方式,整理合同文件,通过归档管理加强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的掌控,促进合同的顺利履行。合同档案管理并不是单一的整理和记录,应由专业人员负责,利用计算机设备,及时将工程项目中涉及合同管理的内容进行录入,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
3.3风险分担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基础设施PPP立法指南》给出 PPP项目中风险的定义:可能给当事人对项目期待的收益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形。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项目风险有很多分类方法,其中比较通用的分类是:政治和法律风险、财经风险、建造风险、运营风险、市场和收益风险。风险分担是指决定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风险事件??生的结果,该方采取预防措施使其不受或少受风险事件结果的损害。PPP 项目风险的分担影响合同各方的直接利益,与项目的效率和总成本有密切关系,事关 PPP项目的成败,合理的风险分担区间应力求使项目的效率最高和总成本最低,开使政企双方都能接受。
在风险分担的整个过程中,要坚持 3 个基本原则:一是对企业承担的风险要有上限的保护;二是要由对风险控制力更强的一方承担对应风险;三是风险承担的多少要与获得的回报匹配。以上述原则为基础,以合同为中心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是 PPP项目实现成功的重要保证。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可以划分为合同签订或变更前的准备阶段、合同建立过程中的风险分担阶段、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再分担阶段。第一个阶段,政府部门对风险?行识别?猿醪椒治觯?根据双方对风险的控制力大小初步决定由更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担风险;第二个阶段,企业对上一阶段决定由自己分担的风险?行评估,如果风险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围,则对政府部门提出补偿要求,如果政府部门接受,就由企业承担相应风险,否则需要双方谈判重新商议相应风险的分担;第三个阶段,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生意外变化的风险需要?行再谈判重新确定风险分担的安排,而出现的新风险则需要经历分析、判定以及安排的整个过程,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引起合同的变更。
3.4 完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法律法规
工程项目管理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在依法治国政策下,建筑行业必须依托法律制度的完善来提升行业质量,进一步健全合同管理体系,促进合同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我国合同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从国内建筑市场实际出发,满足合同各方的实际需求,这将是一项长期任务。合同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从全面考虑,不可忽视任意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国内建筑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PPP项目的推进实施是中国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PPP项目的实施总结是社会资本方的一项重要课题。只有从各个管理层面深入分析、细心研究、认真总结,才能逐步提升社会资本方应对PPP项目错综复杂合同关系的管理能力,提高社会资本方的搞风险能力,更好地推进PPP项目在中国的实营施,最终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方的双?A目标。
参考文献:
[1] 杜亚灵,唐海荣.合同治理对 BT 项目投资控制的案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71-77.[2] 徐 中.城市基础设施 PPP 项目中再谈判触??条件的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5.[3] 尹贻林,王 ??.合同柔性与项目管理绩效改善实证研究:信?Φ挠跋?[J].管理评论,2015(9):15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