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湾反服贸运动只是一根导火线
台湾反服贸运动只是一根导火线
台湾反服贸运动由来已久。3013年6月21日,海峡两岸在上海签署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该协议遭到民进党的反对,台湾民众也认为该协议有损自己的利益,甚有不满,就此拉开了台湾反服贸运动的序幕。到了今年3月18日,该运动达到高潮。先是与警察对峙,而后攻占立法院,再以此为据要求马英九“给说法”,最后提出撤销两岸签署的相关协议,学生反服贸运动还在持续,并不断涌向新的高潮。
如今,学生反服贸运动影响面在持续扩大,不仅得到民进党的幕后支持,还得到世界台湾商会以及台湾知名人士的声援。如此声势浩大的运动,在台湾历史上少有甚至罕见。而且因为一个经济协议,就掀起了一番“公民运动”,更是前所未有。笔者认为,台湾反服贸运动仅仅只是一根导火线而已,是台湾岛内各种矛盾的激化和国际社会的离间造成的。首先,台湾自蒋氏家族统治后,由专制政治转向民主政治,民主政治还未完全成型。台湾民主政治的转型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过20余年,还处于民主政治转型的初级阶段。民主政治的弊病不断凸显,公民诉求不断增多,民主政府的控制力持续减弱。才发生了今天,学生因为一个经济协议就冲击立法院,偏离了民主政治的方向,给社会和政治带来不良影响,也给民主政治抹上了污点。
其次,台湾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台湾民众并没有从中受益,所以台湾民众一直不满经济“虚增”和政府的不作为。进入新世纪,台湾经济除了在经济危机期间的2008年和2009年出现大幅度的经济负增长之外,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2010年达到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而台湾民众称收入还保持在2000年左右的水平。据一位台湾女性称,她刚工作的工资都比现在高,十多年过去了不增反降,于是她毅然辞职,远赴海外求生。同时,政府一味的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民众的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使台湾民众对政府作为甚为不满。此次,学生反服贸运动得到了广大台湾中下收入者的支持,因为大陆投资首当其冲的影响必定是中低收入者。
再次是民进党的推波助澜。民进党是台湾反大陆的政党,先后李登辉和陈水扁把“台独”搞得乌烟瘴气,覆水难收。好在国民党及其他政党重掌政权,不仅缓和了与大陆的关系,而且两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但民进党坏心不死,刻意追逐美日,故意拖延服贸听众会,为其政治利益服务,提前打响2016年大选战。
最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和TPP协议的作用。此次反服贸运动看似是台湾内部问题,可放在世界格局下,美国的身影若隐若现。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意在中国周边再次构筑包围圈,台湾无疑是美国的前沿阵地,台湾若与大陆关系走近,肯定会影响到美国的战略实施。与此同时,美国想把台湾拖进自己构建的TPP协议,而不是大陆主导的“丝绸之路”体系之中。美国的影响力让此次运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认为大陆在“大鱼吃小鱼”,给台湾政府舆论压力。
从服贸协议上看,大陆并没有想“吃掉”台湾的意思。因为,这仅仅是向大陆开放第三产业,而且大陆进入台湾还需要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对台湾民众的影响甚小。大陆资金进入台湾,肯定会提高台湾民众的收入。希望台湾民众不要被玩弄在别人的鼓掌之间,清楚的认识到,大陆是想帮助台湾民众走出困境,提高收入,过上幸福生活。
第二篇:关于反两岸服贸协定运动的几点思考
关于反两岸服贸协定运动的几点思考
2014年3月18日开始至4月10日,台湾学生对立法院进行了长达24天的占领,其目的在于反对马英九政府行将通过的两岸服务贸易协定,直接导致台湾议会机构立法院停摆,并最终迫使台湾终止与大陆服贸协定谈判的继续进行,使两岸关系降至马政府上台后的冰点。根据日本NHK电视台所制作的有关此次事件的纪录片宣称,台湾民众超过70%不支持服贸协定的签署。我们不禁要问,两岸服贸协定是什么协定?为什么会引来民众的反对?为什么学生会成为主力?
简单来说两岸服贸协定是两岸服务贸易协定的一部分,是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所签协议之一,旨在增强两岸经济联系,扩大两岸经济交流。根据此协定,大陆将向台湾开放多达80项市场且标准高于WTO,其中大多是饮食,服装,美容等服务行业。而台湾服务业占其GDP总量的72%,可以说服务业是台湾经济的支柱产业,此项协定为台湾企业进入大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出于扶植台湾企业的目的,大陆允许台湾银行业在大陆包括农村网点在内的许多区域设立网点,这就给台湾企业在大陆发展提供了贷款上的便利。反观台湾方面,虽然根据协定需要向大陆开放64项市场,但其中27项是业已通过谈判向大陆投资商开放的行业。这样对比下,台湾方面在两岸服贸协定中无疑是获利一方。既然是有利台湾的协议为什么会招致民众反对?
首先我们要看清反对的是哪些人,调查表明,台湾工商业巨头们对服贸协定都是异口同声的赞誉之词,台湾商业总会会长赖正镒就明确表示,近20年来台湾人在大陆投资近3000亿美元,而回报率超过了10倍达到3万亿,作为工商业代表他无法拒绝一个超过13亿人的市场,而服贸协定无疑会进一步增强台湾企业的活力,为近年来不甚景气的台湾经济注入强心剂。而反对之声则主要来自台湾民间低成本、低投入主要着眼本地市场小生产商。他们因缺乏进军大陆市场的能力而担心一旦向大陆开放过多市场则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将荡然无存。因此,他们也成为此次反服贸协定运动最坚定的支持者。从根本上看,这些小本经营者并不是台湾经济的支柱,但却是人数最为众多的一股力量,也是学生运动的主要经济支持。马英九政府对这股力量的忽视最终导致了这次事件的爆发。这股力量多数靠白手起家,世代生活在台湾,没有接受过太多高等教育,他们的着眼点基本局限于自身利益。服贸协定的签署势必将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这是不争的事实。国际贸易生来就附带着对本地区工商业的冲击,而政府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引导这股力量,通过立法一定程度上保存经营良好的小工商业者。避免这股力量众口一词形成合力反对政府决议才是本应有的做法。此次危机中马政府则未采取任何措施,一味寄希望于民众“舍小家 顾大局”这本身就有违商业原则,自然得不到民众支持。而作为在野党的民进党则巧妙地抓住机会,大肆宣传服贸协定的所谓弊端,博取广大小工商业者的支持,从而为2016年大选赚取人气。事实证明,在舆论引导方面民进党已然占据先机。
为什么明明是工商业的一份协定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反应?
学生,作为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勇于“呛声”的一个特殊群体,自身素养高,但是也容易被煽动。此次以学生作为主体反对服贸协定的签署一方面由于民进党与小工商业者的联手支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马政府政治智慧与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的体现。学生的出发点并非经济角度,此次学生运动的领导人林飞帆也在声明中谈到大陆不论开出多好的经济条件,也不能绑架台湾。从侧面说明了学生群体所反对的并非服贸政策本身而是马政府为促成服贸协定,在未经过充分讨论的情况下就急于通过其在立法院人数的优势强行使协议得到通过。这就使学生这一最为激进的群体感受到了不公,在民进党的挑动下,最终酿成了此次事件。事件发生后,马本人也未及时作出反应,作为台湾领导人,自己的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被占领却能长时间无动于衷实属罕见,民众的呼声与支持率固然值得考虑,但因为觉得不公就公然占据政府机构简直荒唐,作为一个民主之风盛行的地区,政府所追求的到底是建立法律保
障民主还是放任民主绑架法律是值得台湾领导深思的问题。特一个政府碌碌无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己所坚持的施政目标,一味听任舆论发声来见风使舵,那么最终注定的结局就是民将不民,主将易主。
第三篇:论反全球化运动发展影响
【摘要】随着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的进行,反全球化运动也在愈演愈烈。它未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又将其引人误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均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负面影响。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关键词】全球化;反全球化;发展中国家
1999年11月28日至12月4日,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在美国西雅图举行。会议期间,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5万多抗议者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警察动用了装甲车等维持秩序,但会议仍然无法正常进行。“反全球化运动”一词由此被媒体和学术界广泛使用代写论文。本文将在对反全球化运动形式进行简要归纳的基础上,分析它对发展中国家的误导,进而探讨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以深化人们对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代写论文。
一、反全球化运动的主要形式
要了解反全球化运动,首先就要认识它的对立面,即全球化。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始于16世纪的历史发展过程,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新一轮全球化浪潮开始兴起,并迅速涌向世界。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反全球化现象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一些反全球化活动趋于正规化、制度化。每年,以推进经济全球化为宗旨的世界经济全球论坛的召开之际,被称为“穷人经济论坛”的“世界社会论坛”也会同期举行。正如巴西学者埃米尔 萨德尔(Emir Sadia)所指出:“世界社会论坛是一个里程碑,它表示以往分散的、防御性的抵抗已经进入积蓄力量阶段。形成国际政治、社会、文化的联合。”反全球化“已越来越成为一场世界性的运动,其本身也已全球化了。”另外,在发达国家形成了许多集宣传、动员、培训、策划、组织为一体的“一条龙”式反全球化组织或网站。因此,它是一种松散的、阵营庞大的社会反抗活动,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归纳起来,今天所说的反全球化运动包括三种主要形式:
(一)直接行动
这是最为世人关注的一种形式,像滚雪球一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包括在国际组织举行会议期间组织公开的游行、集会等活动。如今,维持会议秩序已经成为举办国的一大难题。另一种流行的直接行动就是在重大国际会议举行之际,举办相对应的会议。例如针对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的“非政府组织论坛”等。
(二)网络反抗
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形式。比比皆是的全球化网站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反全球化行动者进行宣传、联络、组织抗议活动最便利、最重要的工具。网络使世界各地分散的反全球化个人和组织联系在一起,他们通过网络交流经验、召集新成员、筹集资金等。极端的网、络反抗形式被叫做“网络战争”。如2002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的网站遭到了反全球化组织支持的黑客攻击,导致该网站瘫痪。
(三)学术反抗
学术上的“反全球化”为行动上的反全球化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发达国家的知识分子是反全球化的理论先驱。例如,法国作家维维安尼(Viviane Forrester)在她的《经济的恐怖》一书中,号召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争取更美好的生活。她现在已成为全球著名的“反全球化作家”。
二、反全球化运动在误导发展中国家
反全球化的中心是反对自由贸易,反对跨国公司。跨国的经济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等被视为经济全球化的先头兵,也就成为主要的反对目标。那么,是哪些人在反对全球化呢?大多数是由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因全球化竞争而造成地位下降或感到威胁的阶层;当然还有发展中国家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暂时失败的阶层和集团。他们反对全球化,背后都有利益方面的诉求,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存在着新的误区。
(一)反全球化的经济误区
在西方,反全球化的人潜意识是为了维护西方人优越的生存条件。他们认为,全球化的美好前景是一个美好陷阱,其结果“不是繁荣和福利,而是衰落、生态破坏、文化蜕变。”
首先,西方反全球化运动,更多的是害怕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廉价劳动力成本的压力下,某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如纺织和玩具等,纷纷倒闭。“德国工业承受着从未有过的竞争压力。在日益激烈的压力下,工业界必须节省开支,具体措施就是裁员及不断削减企业和国家所承担的费用。”
西方人还担心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的浪潮。问题是,西方人一方面希望有移民做他们不愿意做的工作,另一方面又惧怕移民抢他们的饭碗。
(二)全球化的政治误区
反全球化的人似乎有一个高尚的目的,即呵护西方的民主制度,维护世界和平。可是,他们关心的不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民主权利,而是通过限制资本和贸易的全球流动的方向,维持发达国家的高额利润。
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进程需要以物质条件的发展为前提.全球发展水平和国际交往有益于创建具有强大的和高素质的公民,从而成为民主,文明社会的主体。“在那些完全沦为外部影响的玩物的国家里中,民主事实上毫无成功的希望。”
全球化的结果也存在国家联合抗衡霸权的趋势。正是它的深入,才可能出现美国从联合国人权组织落选的事。
(三)反全球化的文化误区
经常有西方学者
提议:东方民族应该保持自己的文化特点,避免外来文化的侵袭。可是,结果怎么样呢?这里存在一个误区。由于文化的单一,缺乏异质性成分的相互磨砺,从而,造成其文化活力的衰减.在这样一个竞争的时代,没有竞争力的文化也是没有前途的文化。
三、反全球化运动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无庸讳言,全球化的确加剧了贫富不均,恶化了全球环境。而全球化确实对全球化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它推动全球化的精英对于全球化的消极后果再也不会熟视无睹了。另外,它使作为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的国际经济组织正在着手推动初步的改革。“来自市民社会的压力已经导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和世界银行内部透明度和责任感的增强。”
然而,从总体上讲,反全球化运动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是弊大于利。约瑟夫奈对这一运动的消极后果发出了警告:如果目前的反抗抑制了全球化的积极方面,却没有触及它的消极方面,这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结果。
从经济方面看,在反全球化运动中,西方国家是主角。鉴于反全球化运动的压力,西方国家可能更倾向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并在多边条款提高人权、环境和社会保障方面的要求,对移民的紧缩政策同样也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但是,根据1997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在过去的50年里贫困人口的减少快于过去的500年。发展中国家在过去30年里取得的进步与工业化国家在过去百年取得的进步相当。如果闭关自守,自绝于国际交往和竞争,那么就永远不能得到发展。南斯拉夫的解体,西方任意轰炸,还不是因为它的相对不发达造成的。在西方发展时,他们没有喊停,现在却让发展中国家不要发展,说什么“经济增长往往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
事实上,西方学者希望由原来殖民主义体系作框架的全球化,而不喜欢威胁他们优势地位的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发展中国家跟着反全球化,那么就会再次落人西方人的圈套。
从政治角度看,在一些欧洲国家里,拥护和抗拒一体化和全球化似乎已经成为一条新的政治分界线。在印度,对全球化、自由化和私有化的抗议,已经成为左翼反动派和工会每一次示威活动及印度人民党的大多数运动的一部分。现实问题是,许多政治力量不去完成协商全球化所要求的艰巨任务,反而在激起宗教和民族沙文主义。总之,反全球化运动的扩大会加剧国内的政治和社会分裂。
从文化角度看,不少人反对全球化是害怕美国的文化侵略,担忧自己的文化被淘汰;也有人担心,全球化导致文化的单一化。全球化过程中确实有这种情况:当某些文化想影响别人明显不够格时,可能会像阿富汗塔里班那样,企图将保护墙越建越高,这堵墙注定要被“电子族”彻底摧毁。那么,他们的国家和文化难免不成为别的强大国家和文化向外扩张的通道。
实际上,对文化同质化进程存在着深层而实质性的抵制。好莱坞的诱惑力量再大,也不能抹去人们的历史记忆,不同民族的历史差异已经成为各民族政治和文化发展基因。“语言、宗教和种族全都是一种地方特征的重要成分。”“全球化造成的繁荣接着使文化真正能维护其自己的独特性。”
综上所述,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的契机,如技术交流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等。而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反全球化运动却将发展中国家的很多民众引入误区,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孙中山曾经讲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事实上,全球化——反是反不了的。因此,有人将反全球化运动比在对抗
工业化的“卢德运动。”因此,发展中国家只有自主地进入全球化浪潮,才能乘风破浪,达到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汉斯·彼得 ·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哈贝马斯,等.全球化与政治[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3][巴西]埃米尔·萨德尔.左派的新变化[M].国外理论动态,2003,(4).
[4]王军.对当前“反全球化”现象的认识与判断[M].上海经济研究,2001,(10).
[5]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博克斯贝格,克里门塔.全球化的十大谎言[M].新华出版社,200
第四篇: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贸服〔2009〕369号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发改贸服〔2009〕369号
关于印发安徽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发展改革委:
现将《安徽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安徽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发改服务﹝2005﹞742号)同时废止。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一日
附件:
安徽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管理,规范资金使用程序,建立科学、公开、透明的项目审批和资金安排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家发改委关于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引导资金”)是指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发改委”)管理的省统筹资金。
第三条 引导资金设立目的是,通过对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的服务业项目扶持,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服务业投入,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第四条 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发展重点和薄弱环节,支持优势及特色明显的服务业项目,支持能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促进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的服务业项目,支持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支持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省发改委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本条要求,确定引导资金使用方向和支持重点。
第五条 引导资金投资方式为投资补助或贴息。本办法所称投资补助,是指对服务业建设项目给予的投资资金补助。
本办法所称贴息,是指对使用了中长期银行贷款的服务业建设项目给予的贷款利息补贴。
第二章 申报条件和内容
第六条 申报条件
(一)申报项目符合引导资金使用方向和支持重点。
(二)申请引导资金的投资项目须经发改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
(三)项目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良好的经营业绩、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项目法人一般是企业,公益性强的项目可以由事业单位作为项目法人。
(四)项目建设的土地、规划、环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等基本条件已落实,项目建设期为1-2年。
第七条 项目申报内容
(一)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二)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背景、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三)填写安徽省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申请表。
(四)其它需要申报的内容。
第八条 申报项目被省发改委列为备选项目的,需编制资金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法人治理结构、生产能力和生产状况、财务和效益状况,在当地或者同行业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背景、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技术工艺、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三)项目市场分析。主要指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即该项目建成后对当地和周边经济发挥的引领作用,对优化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加税收、扩大就业、加强和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分析。项目设计方案,主要指项目技术工艺、流程设计方案等。
(四)申请省服务业引导资金的主要理由和政策依据。资金申请报告包括以下附件:
(一)地方投资主管部门有关项目批复、核准或备案文件。
(二)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意见。
(三)项目占地土地证,新征土地需由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出具土地证明。
(四)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五)项目建设资金(包括企业自有资金、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及银行贷款等)落实的证明材料,其中自有资金须由审计或会计等中介机构出具的资金评审报告;银行贷款需有贷款协议或合同。
(六)项目实施进度的证明(审计等中介机构出具的资金到位和支出情况评审报告、与有关施工企业签定的施工合同、与设备厂商的供货合同、监理工作报告等)。
(七)项目单位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八)按照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需报送项目招标方案。
(九)填写安徽省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申请表。
第三章 项目申报和资金安排程序
第九条 申报时间。原则上每年四季度申报下一引导资金项目,或按省发改委当年规定的时间申报。第十条 申报程序。项目单位可向当地发改委申报项目,经市、扩权试点县(市)发改委筛选、审查后报省发改委。省直单位投资项目须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发改委。
第十一条 对于上报的项目,由省发改委主管处室进行初审,选择符合条件的优势项目,报分管委领导审核后确定为备选项目。
第十二条 确定备选项目后,通知项目所在市、扩权试点县(市)发改委和省有关部门编制资金申请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将资金申请报告报送省发改委。
第十三条 项目实行专家评审制度。对备选项目的资金申请报告,由省发改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对所评审的项目按竞争力和影响力排序。在项目评审过程中,省发改委监察室全程现场监督。
第十四条 经专家评审通过的项目,按照省发改委统一规定的方式进行网上公示。
第十五条 对经网上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省发改委主管处室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产业投资方向以及投资规模等提出资金安排意见,报分管委领导审核后提交委主任办公会。委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后,下达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计划。
第四章 监 督 管 理
第十六条 申请并获得引导资金的项目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擅自改变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不得转移、侵占或者挪用引导资金。
第十七条 各市、扩权县(市)发改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及时到位。项目单位应按照有关财务管理规则,对引导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第十八条 项目单位要定期向省发改委及所在市、县(市)发改委报告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第十九条 各市、扩权试点县(市)发改委负责对本地引导资金扶持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协调处理建设中的问题,并对项目建设进行评估。
第二十条 省发改委重大项目稽察办对建设项目进行检查或抽查。凡发现弄虚作假的,收回已拨资金,并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不予受理所在地下一的项目申报。
第二十一条 省发改委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如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违规操作等违法违纪行为,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发改委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参考书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反全球化运动)(范文)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反全球化运动(参考书目)
[1] “Survey: Globalization and its critics”, The Economist, Sept 29 2001.[2] Jagdish Bhagwati: “Coping with Anti-Globalization”, Foreign Affairs, January/February
2002.[3] Lindert, Peter H.and Jeffrey G.Williamson: “Does globalization make the world more
unequal?” NBER.[4] “经济全球化遭遇严酷政治现实”,《参考消息》,2005年8月6日
[5] 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6] 格拉德·博克斯贝克、哈拉德·克里门塔:《全球化的十大谎言》,新华出版社,2000
年版。
[7] 郭连成:“经济全球化政府效应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8期。
[8] 贾斯廷·罗森伯格:《质疑全球化理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 路爱国:“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研究综述”,《世界经济》,2000年
第5期。
[10] 约瑟夫 E.斯蒂格利茨:《全球化及其不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11] 奥利瓦·布兰恰特:“经济全球化:理解与克服”,求是学刊(《新华文摘》,2005年第8
期转载)。2005年1月
[12] 俞可平、黄可、谢曙光、高健主编: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超越“华盛顿共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6月
[13] 谢立中:北京共识:中国经验的历史总结,还是中国发展的未来战略
[14] [波]G.W.科勒德克:从“休克”失败到“华盛顿共识”,1999年第2期
[15] 宋玉华:《开放的地区主义与亚塔经济合作组织》,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6] 庄起善:《世界经济新论》(第9章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 庄宗明 主编:《世界经济学》(第7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八章 世界经济一体化.),科
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
[18] “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 Goldman Sachs, Global Economic Paper No: 99.[19] Ramo, Joshua Cooper: “The Beijing Consensus”, 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 May 2005.[20] Williamson, John, “From reform agenda to damaged brand name: a short history of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and suggestions for what to do next”, Finance & Development, September 2003.[21] G.W.科勒德克:“从‘休克’失败到‘后华盛顿共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
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