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强合作社抗风险能力,湖南省安乡县非常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的培建,按照“瞄准一个党员大户,培育一个优势产业,成立一个合作组织,带动一方农民增收”的思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党组织领办、专业大户牵头、龙头企业带动、农技能人引导”的稳步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共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3家,入社农户2927户,党员经纪人达358人,建立党组织的达到20家。
分类指导 组织推动促覆盖
一是单独组建。对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且党员相对集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逐一上门疏导,派出党建指导员帮助他们建立党组织。湘北蔬菜种植专业农民合作社成立之初,21名党员散落在产、供、工、销等不同的产业链上,得知这一情况后,县委组织部及时协调乡村两级党组织,并派出党建经验丰富的乡镇退休干部雷家祥,最终帮助合作社及时建立了党支部。
二是协会联建。打破地域限制,对合作社党员人数较少、单独组建条件尚不成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行业为切入点加强合作社之间的联建。县棉花流通协会、凝福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白家棉花病虫害专业防治合作社在县农业局、县农经局的引荐下不仅实现了“强强联手”,承揽了全县棉花行业大部分的育种、防治、收购等业务,5名党员还“喜结联姻”共同组建了县棉花协会党支部。
三是“三位一体”。采取以奖代投的形式鼓励村党支部延伸村级组织功能,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的组织设置模式。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扶持的方式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在支部上,把党员致富标兵镶嵌在产业中,保障党组织主体地位。仅2010年,全县就有海鹏西瓜等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依托村党支部相应成立了合作社党组织。截止目前,全县由村支两委引导和推动组建的合作社11个,占总数的25.6%。由党员领办或出任法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6个,占60.5%。
四是社企联建。对建立在企业业务链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党组织与合作社党组织“捆绑式”联建。仙桃物流运输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农民购车参社的形式成立了一个拥有200多台货车的运输车队,在县工业局党工委与三岔河镇党委的“撮合”下,合作社的党员组织关系挂靠在天洁纸业有限公司党总支名下,不仅拿到了固定的货单,更是带动了周边500多名社员的就业。
多方帮联 机制促动增合力
一是县委宏观指导优环境。全县将合作社党建工作与其他组织工作一并部署,一并推进,一并考核,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具体包抓人员。以政策倾斜、党费返还、贷款担保、品牌塑造等方式扶持重点合作社,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农民参社积极性高、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8个合作社进行重点培育,明确一名党员县级领导亲自抓,确保规范发展。通过地域合作、政府连线、供需结对的方式推广特色农业、定单农业。近三年来,先后有裕华水产、守安鸭业合作社被县委推介为省级示范性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此外,德金农产品种植、金凤禽业、金生家禽、珊湖生态甲鱼、为民蔬菜合作社被常德市确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单位。
二是乡镇培育引导促发展。建立“培带制度”。依托乡村二级党建阵地,通过远程教育、农家课堂、实践培训、能人联带等培训方式,对成员大户进行免费农技培训,强化市场经济意识。陈家嘴镇联盟村大学生“村官”裴迅在镇党委的帮助下,成立了“联盟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水稻的引种、病虫防治、收割、销售等业务。树立品牌意识。乡镇党委结合本地实际,实行办点示范、重点扶持,倾力打造“一乡一品”。全县先后有13个乡镇申报省市示范合作社,守安鸭业、盛唐蜜蜂等11个合作社注册了乡镇特色品牌。争取政策倾斜。乡镇党委为农民专业合作提供信贷支持,扩大了社员小额贷款和联户担保贷款额度。
三是部门强化服务抓配合。县农业系统、商务系统、金融系统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合作社在资金投放、项目争取、技术支持等方面予以优先优惠。三年来,定期聘请湖南文理学院的李密、王京仁等专家为合作社种养殖技术人员进行免费培训1700多人次。县农办已组织1100名社员到丰裕示范片、赵家
湖水产示范片、黄山头新农村示范片等实践基地学习和观摩。先后参加省市博览会、供需洽谈会、产品展销会17次。王饺儿食品、洞庭黄金甲鱼、来得福榨菜、罗洲冬瓜等安乡特色品牌分别荣获了省、市农产品博览会金银奖。
创新载体 拓宽功能强活力
一
是组织推动,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成顺应市场的领头雁。合作社党组织利用其自身经济、政策、项目、人才等优势引导合作社实行“合作伙伴+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逐渐形成了“产、供、销、加”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同时,每季召开一次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与理事会联席会议,通报党务、社务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合作社经营有关问题,做到“大事同商、小事互通、难事共解”。
二是党员带动,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成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动作用,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使用。近两年来,党员骨干成员共主办蔬菜、葡萄、冬瓜等种植培训班共26期,甲鱼、黄鳝、龙虾、生猪等养殖技术培训班28期,其中聘请中高级专家授课12次。不少党员“土专家”积极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现场培训、答题解难,深得群众好评。今年,由湘北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的黑皮冬瓜因其皮艳、个大、体态匀称、口感好而远销韩国、新加坡等海外市场。
三是效益驱动,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成为群众致富的聚宝盆。在优化产业结构上作文章。合作社党组织根据市场要求,制定详细的订单需求,向基地农户提供种籽、种苗、肥料、器材等农业生产资料,从源头上保证了生产资料的优质低价。根据市场变化,合作社2010年共新增水果萝卜、黑鱼等农副品种11个,调优种养面积1.5万亩。在促进土地流转上做文章。采取租赁、调整、入股等灵活多样方式,村集体和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全县按照每亩80-240元的标准,承租流转土地1.3万多亩,有效提高了土地收益。在扩大农民收益上做文章。在合作社党组织的带动下,大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返聘原经营农户、提供季节性岗位、保底收购、“二次返利”等多种形式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去年,湘北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群众提供的反季节储藏技术,仅蔬菜一项就为入社农户增加收入1400多万元。
第二篇: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解读“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的提出
“十二五”规划是指从2011年至2015年,“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在2010年10月15日—18日在北京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即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温家宝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二、深刻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即一个坚持、两个时期、三个重点、四个更加、五个坚持、五个要、五种意识。
一个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两个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三个重点: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个更加: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五个坚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五个要: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五种意识: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一是党的意识。首先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的意识,要求我们提高执政能力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其次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意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再次要树立依法治国的意识,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推动走和平发展和祖国的统一。
二是宗旨意识。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如何实现好为人民服务,归根结底就是要千方百计发展经济和文化,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进程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就是最好的为人民服务。
三是执政意识。这是党的意识、宗旨意识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他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使党的执政基础更牢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紧密。
四是大局意识。这是立党为公的要求,国际国内形式的深刻变化,可预见不可预见的困难机遇同在,要充分利用好机遇,抓好发展,大局意识必不可少,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党中央就是从大局出发,出台了有效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今后大局意识还是我们有效应对各种困难的不可或缺的,尤其是面对东西部发展不均衡、地区差距悬殊,国际环境的挑战,大局意识是我 们团结取胜的基础。
五是责任意识,全会是这样告诫的,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要做到责任落实,就需要有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到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相结合,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把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促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的早日形成,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一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全会关于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增强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三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四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四、“十二五”规划的内容
“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容如下: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2、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3、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1、改造提升制造业。
2、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3、加快发展服务业。
4、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5、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6、发展海洋经济。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1、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2、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3、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
4、加强城镇化管理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1、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4、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5、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3、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4、建设人才强国。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3、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4、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5、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6、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1、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2、推进文化创新。
3、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2、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3、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4、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5、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
6、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2、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3、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4、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1、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2、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4、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5、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6、积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7、全党同志要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四、三个新提法
(一)、“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实际上就是民 生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大计,事关人民幸福安康。温家宝总理在《建议》(说明)中深刻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必须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即将过去的“十一五”,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规划“十二五”,人民群众期待过上更好生活。党中央审时度势,缜密规划,作出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部署。《建议》中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重要阐述,充分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 实惠,顺应了广大人民的新期待。
百姓期待“十二五”期间“十下十起”:房价降下来,居室宽起来;物价降下来,股票涨起来;信访降下来,和谐涌起来;难题降下来,保障建起来;事故降下来,安全多起来;沙尘降下来,天空蓝起来;噪音降下来,城市绿起来;污染降下来,乡村靓起来;折腾降下来,国力强起来;空谈降下来,人民富起来。反映出国人民众对特定社会问题的焦虑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期盼。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改革开放30年,经济快速发展的模式是走的便宜的路线,靠资源、环境、劳动力便宜,而不是创新,致使资源环境不堪重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早就提出来了,但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 济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好像是第一次。的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经济变革,而且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对新发展观的认同,对干部的考核标准,晋升机制,涉及到创新、教育、分配、公平、正义等等,以及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政府与市场的科学定位等。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以上的深刻变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事业改革发展等。
一个时期以来,社会贫富的差距拉大,拉大了的贫富差距既不利于启动内需,也不利于社会稳定,也有悖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没有“民富”就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为它涉及到内需能不能成为长效机制,能不能使消费结构不断提升。所有这些,都涉及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改革开放这三十年已经使国家富裕起来了,那么在今后的时间里,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把富民放在首要位置,否则就难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过去30多年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近几年,特别是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来,由于始终高度重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2010年以来,这一势头进一步得到延续。从最近公布的一些 重要数据看,“十一五”时期,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生活消费水平稳定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我们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还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和潜力? 一是我国消费品市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步入了快速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六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七五”时期增长14%,“八五”时期增长23.3%,“九五”时期增长10.6%,“十五”时期增长11.8%。其中,“八五”时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最快。那么,“十一五”时期的增长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统计数据表明,“十一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6年的7.9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7万亿元,增长98.3%,年均增长18.1%,消费品市场步入了快速发展期,成为继“八五”时期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增长最快的时期。与“九五”、“十五”时期相比,“十一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分别加快了7.5个和6.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国消费品市场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二是消费热点频现,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过去5年,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优化升级,住房、医疗保健、旅游、文化、娱乐教育,以及享受型的汽车、家电、家居建材、电子产品等消费热点频现,成为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比如,2006年至2010年,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主要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年均增速为39%、金银珠宝类年均增速38.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年均增速37.9%、家电和音像器材类年均增速20.3%、通讯器材类年均增速15.9%。与此同时,餐饮消费也持续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一大亮点。以2010年为例,全国餐饮收入达1.8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16.1%,对消费品市场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
三是农村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城市商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在农村,“十一五”时期,国家大力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城区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逐步形成,不仅大大改善了农村的流通基础设施,而且明显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0年底,已累计建设和改造52万个农村超市、2667个配送中心,农村超市覆盖80%的乡镇和65%的行政村,年销售额近3000亿元。在城市,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了“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已建立全国商业示范社区143个,省级商业示范社区600多个,覆盖80多个大中城市,大大提高了商贸服务业的便民利民程度。
四是流通领域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形成。过去5年,我国商品流通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商品流通网络,各类商品市场空前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彻底改变了过去商业经营模式比较单一的状况,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少环节、开放式的竞争发展新格局。营销手段的多样化,经营业态的日益完善,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现代流通体系的快速发展,在降低流通成本、扩大消费、引导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流通领域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开放范围由少数类别逐步实现全面开放,大量外资企业开始进入流通领域,众多民营资本也广泛进入流通领域,为流通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五是促消费政策措施成效显著,市场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尤其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充分抓住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的有利时机,大范围、强力度地出台了扩大消费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耐用消费品为切入点,实施了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直接促进消费的政策,挖掘消费潜力,不仅促进了城乡消费持续较快增长,还带动了家电、汽车流通服务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五、“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农村工作的特殊意义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仍面临复杂形势,影响“三农”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连年增产增收的高基数背后,各种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大好形势之下,往往潜伏着危机。明年在高起点上延续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势头,难度很大,挑战空前,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减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导向要明确,措施要过硬,行动要坚决。
实践一再证明,越是宏观环境复杂,越是经济发展遇到难处,越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稳增长、控通胀、调结构,哪一样离得开 农业、农村、农民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农业有好收成,农民有好收入,农村有好局面,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底气、有基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整盘棋才能活起来。
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力争“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有个良好开局。
一、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二、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要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进度,抓紧制定实施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坚持大生产大流通,继续利用好优势产区的生产能力,同时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
三、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四、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制定和实施未来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相关规划。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深化、整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含义和实施办法,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改善农 村金融服务,统筹研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作业:
1、怎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2、2011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3、如何深刻领会“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农村工作的特殊意义?
4、作为大学生。如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第三篇:李源潮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李源潮: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扎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李源潮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
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22日召开第四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提供政治动力和组织保证。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半年多来,各级党委以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带动身边群众争当先进、争创优秀,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巩固和拓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李源潮指出,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目标任务,指明了今后全党创先争优活动的方向和主题。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和部署上来。
李源潮指出,要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开展创先争优,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促进解决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组织体系,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形成抓基层打基础的长效机制。要以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带动全社会创先争优,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十二五”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李源潮强调,要以真抓实干精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要继续加强分类指导,按照五中全会精神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出具体部署。领导干部要高度负责,深入基层、一抓到底,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有效开展。要在创先争优中加强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工作,进一步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第四篇:医院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讲稿
医院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讲稿
如何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八点:即,听党话,跟党走,成党业,担党责,分党忧,铸党魂,树党威,感党恩。
首先,听党话--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提出的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要求,与X年来陕视察提出的追赶超越要求,指明了陕西新时代发展的总体目标。陕西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强劲的势能,拥有良好的发展条件,面临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大有可为。
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增强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在坚强核心带领下,在创新理论指引下,团结带领X亿中国人民向着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坚毅跋涉,一往无前。
历史的指针,指向新的刻度。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胜利在望,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即将开启。此时此刻,站在历史交汇点上,展望“十四五”光明前景,瞻望X年远景目标,在伟大旗帜指引下,我们豪情满怀。因此,我们务必要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深学细学、入心入脑、落地落实上下功夫,深刻领会习,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低调务实,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第二点,成党业--以工作职责带头尽、创新工作带头闯、中心工作带头干、党纪法规带头守、困难群众带头帮、发现矛盾带头化、利益面前带头让、危险时刻带头上,立足岗位职责,开展亮标准、亮成绩、亮承诺,比素质、比作风、比业绩活动,紧紧围绕五城联创、四级同创,扎实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精神文明创建,鼓励党员干部学先进、学模范、学典型,争做文明创建的先锋。党员干部要自觉学好法律法规,学好党纪党规,学好规章制度,时刻用纪律规定规范言行举止,树牢底线思维、红线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做到闻令而动、令行禁止,争做遵纪守法的先锋。
第三点,跟党走--紧扣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首要任务,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面向党员干部“绝大多数”,推动广大干部职工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增强党性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健康卫士人格魅力;在学思感悟中牢记卫健人的初心使命,忠于党的健康事业,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润心铸魂、落地生根。
四是,分党忧--对党忠诚。
何为忠诚?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二心。忠诚意味着诚信、尽职和服从,对党忠诚是入党誓词中的重要内容,需要党员干部对党真心实意、恪尽职守。社会如同一个家庭,党员则是家庭的细胞,都需要彼此真诚,才能和睦共存。同时,对党忠诚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唯一的、排他的。对党绝对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现实的,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在一言一行中,比如:每天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工作是否履职尽责?生活中言行举止是否做到讲政治、守纪律?如何在党忧党,要心中有党,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上。要树立忧患意识,精益求精推进工作。关心群众的疾苦,把百姓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该说党话、分党忧、干党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同样,在党忧党是需要实干来证明的,是要经得起群众和实践检验的,体现在点点滴滴,不是空话大话。因此,必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必须始终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坚持政治首位,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第五点,担党责---深入推进“X、X”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形成“理论学习有收获”的理论学习制度、“思想政治受洗礼”的思想教育制度、“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常态化服务制度、“干事创业敢担当”的奖励激励制度和“清正廉洁做表率”的初心体检制度,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机关、进科室、进网络,扩大理论学习覆盖面,增强学习感染力。要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卫健事业发展思路和举措,转化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具体措施和实际行动,助推各项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取得实效。
强化政治担当、强化制度执行力,促使党员干部在政治上、作风上、能力上不断强起来。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市委市政府、委党委各项工作部署及要求,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审视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纠正“庸懒散漫虚”不良作风,与时俱进,把常规工作做新、重点工作做实。
第六,铸党魂---共产党人的党性和党魂,不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平凡也可以演绎党性和党魂。“人民至上”“群众利益无小事”,心系群众,融入群众,服务群众,永葆党员本色,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书写党员奉献人生,都是党性和党魂的诠释。铸党魂,医疗卫生单位党支部要抓好支部建设,落实支部书记的第一责任。
注重统筹兼顾。把“X、X”主题教育、“建设模范机关”、“争先创优”结合起来,与健康扶贫、疫情防控、风险化解结合起来,推动重点工作、中心工作。面对X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考验,响应号召,投身一线,走在前、做表率,忠诚担当,锤炼党性,等等,也都是铸党魂的具体体现。
第七点,感党恩--中共中央总书记X月中旬对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农民党员来信提出向贫困地区捐赠白茶苗一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的精神,对于指导工作很有意义。我们工作在公立医院,要明确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等方面的骨干作用。
坚持把守卫百姓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扎实做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党建+健康扶贫“四个一”心连心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引领党员干部用真情与贫困群众交朋友,用真心为贫困群众办实事,不断增进党员与群众之间的感情。持续打造“健康安康”外宣品牌,守好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持续开展舆论环境集中整治,打好主动仗、把握主导权,做好突发舆情预知、预警、预置工作,不断提升舆情应对处置能力。党员干部要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把个人看得轻一点,把事业看得重一点。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员必备的基本品质。感党恩,就是对党、对人民、对社会充满感激之情,并将这种感恩之情转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转化为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
想一想,我们的成长进步靠的是什么?今天的一切是谁给的?毫不夸张地说,党的恩情无时无处不在。从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到佩戴团徽的中学生再到今天成为一名党员干部,哪一时哪一事离开了党的教育培养之恩?“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不正是我们这些“党的孩子”一步步成长进步的真实写照吗?不能因为自己慢慢成长起来了,取得了些成绩就飘飘然。如果离开了组织的培养,即使是“千里马”,也无法扬蹄奋进,难有作为。感党恩,就是要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应当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这样,就会把岗位当作事业来干,把心思用在谋发展上,把精力放在抓落实上。
八是,树党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有威信、有战斗力,才能把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树党威,党组织要坚守政治担当,以党建引领工作。树党威要关心党员,帮助党员,让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基层党组织有威信,群众才有信心。公立医院系统是我国医疗体系的“主力军”,改革不仅要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也要构建起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第五篇: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监事会工作科学发展
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监事会工作科学发展
一、关于2010年监事会工作总结
2010年是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的一年,也是探索加强和改进监事会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的一年。2010年,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大力开拓市场,努力调整结构,不断强化管理,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2010年,监事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55次和117次常务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监督定位,不断加大监督力度,积极创新工作方法,认真推进合力监督,努力拓展成果运用,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了新成效。
1.当期监督不断深化,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大。各位监事会主席带领办事处的同志们,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积极探索,锐意开拓,成效显著。一是深入企业开展日常监督,灵敏捕捉重大信息,及时报告重大情况,当期监督能力不断提高;二是集中检查有序开展,重点检查有所突破,境外检查迈出步伐,监事会在完善检查手段、扩大检查范围方面做了重要探索,同时加强了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财务风险及负责人业绩情况的检查,监督的深入性不断加强;三是专项检查有效开展,专项报告作用明显,监督力度明显加大,开展了2007~2009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与职务消费等事项专项检查,组织了2004~2009中央企业对外并购专项核查,尤其是对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大了及时化解、推动解决和参与协调力度,使监督与帮扶有机结合,为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监事会全年实地检查企业集团总部及重要子企业1711户,提交监督检查报告121份,专项(情况)报告 39份,专题报告241份,专项检查报告122份,集中重点检查报告10份,境外资产监督检查报告6份。各办平均提交当期监督信息简报10份,平均列席企业重要会议82人次,平均与企业负责人及其他人员谈话161人次,平均在企业召开相关人员座谈会21次。
2.工作协同不断推进,监督合力进一步强化。监事会紧紧围绕国有资产监管中心任务,以全局工作视野、协同作战思维,在监管协同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加强制度衔接。监事会与委内厅局在拟订国资监管政策法规和制度办法时,积极沟通,互相配合,尤其是通过制度建设和制度衔接,推动业务协同和工作对接,通过研究制定《关于建设规范董事会的中央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工作关系的意见(试行)》,推动了中央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二是加大业务融合。10位监事会主席、50位专职监事参加了国资委评价局组织开展的“小金库”专项治理重点检查工作,主席们从繁重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担任了重点检查组组长,不辞辛苦,亲临一线,督促检查,为“小金库”专项治理重点检查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有12个办事处的38名专职监事参加了国资委收益局组织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除27办外,有7个办事处的18名专职监事参加了国资委纪委组织开展的巡视工作。评价局在财务决算审核批复前就财务管理事项与监事会相关办事处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换意见。三是增进信息交流。监事会充分发挥在监管一线的优势,及时向委领导报告企业重大事项和问题,与委内厅局共享监督信息资源。除了报告、专项报告、专题情况报告外,全年编发《情况反映》55期、《内部情况通报》53期、《研讨与交流》21期、《网上信息摘编》12期、《财务经营监测快报》及增刊114期、《监事会每周要报》49期,得到委领导的充分肯定,监事会的报告、分析、信息成为委内业务厅局工作的重要抓手或工作参考。
3.成果运用不断拓展,监督闭环进一步形成。2010年,国务院领导对监事会2009监督检查报告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既是对监事会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监事会工作提出更高要求。2010年,监事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和批示精神,及时改进报告处理落实有关工作程序,积极拓展成果运用范围,分类逐项跟踪反馈有关问题,监督工作逐步形成有效闭环。监事会报告涉及有关部门处理落实的事项,以国资委厅函形式分送相关部门,请他们限期反馈落实情况;涉及委内厅局落实的事项,报请分管委领导批转相关厅局处理落实;涉及企业自行整改的事项,通过《监事会提醒函》、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与企业交换意见。对集中重点检查发现的问题,也以国资厅函的形式向企业发出整改通知。
4.监督方法不断创新,检查效率进一步提升。监事会在当期监督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监督方法,不断优化配置监督资源。有的主席带领办事处注重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特征,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开阔的工作视野,深入研究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有的主席带领办事处注重发挥综合组织协调作用,探索通过企业自查、监事会核查、项目组抽查等形式,不断提高监督效率,推动检查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有的主席带领办事处注重构建监督工作闭环,完善监督环节,规范业务流程,突出成果落实,加大促进整改、检查整改、落实整改力度,优化反馈机制,不断完善监事会监督体系。各办事处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监督方法。有的办事处针对不同企业情况,确定检查重点,研究检查方法,实行“一企一策”,增强了监督的针对性;有的办事处采取“纵向以重点联系人为主开展监督检查,横向以组为主研究分析和评价企业”的检查模式,有效利用了监督资源;有的办事处要求进驻企业,做到“事先有方案,进入有通报,检查有重点,结束有小结”,每次外埠检查归来召开情况分析会,通报检查情况,开展工作讲评,提高了监督质量;有的办事处将具体工作内容、方式及时间安排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和工作节奏有效结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等。监事会检查方法的探索实践,增强了监督能力,健全了监督机制,完善了工作模式,推动了当期监督持续深入发展。
5.调研工作不断深入,探索视野进一步扩大。监事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探索视野不断拓展,研究成效逐步显现。一是完成重要软课题研究。由监事会主席亲自挂帅,相关办事处参加,开展了钢铁、电力等行业共性问题课题研究,提出了对当前钢铁、电力行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两年来,监事会共完成了13项软课题研究,促进了监督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有机结合,拓展了视野,锻炼了队伍,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二是开展相关调查活动。围绕相关软课题研究,监事会主席亲自带队,分赴各地了解情况,走访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地方国资委、科研院所等进行交流,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形成调研报告,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三是开展境外考察和检查。对境外有关政府部门、跨国企业、科研机构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了一批有质量的考察报告。尤其是2010年组织开展了境外资产检查试点,是监事会监督工作领域的重要突破,一定要认真总结,稳步推进,为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做出积极努力。
6.党的建设不断加强,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监事会围绕打造专业化国有资产监督队伍,着力抓好党建、人事和培训工作。一是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推进党建工作。按照国资委党委和直属机关关于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部署,监事会党总支组织领导28个党支部、347名党员,以“党组织发挥作用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为主要内容,以做“思想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国有资产监管忠诚卫士为细化目标,将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党总支创建《监事会党建工作》刊物,建立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园地,促进了活动宣传交流。二是以学习型办事处建设为抓手加强队伍培训工作。举办“六要六不”行为规范和中央企业兼职监事专题培训班;开展业务培训8次,召开各类培训讲座95次,累计现场培训54天,参加现场培训5420人次;网络课堂累计完成5881学时;312人报名参加了手机短信课堂。
2010年监事会工作局围绕监督检查中心任务,工作服务与业务组织并举,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努力做好监事会主席服务工作,扎实提供监事会工作后勤保障;认真起草一系列讲话、汇报、报告稿件,精心编撰《监事会每周要报》、《情况反映》以及内部资料;周密组织各项专项检查,积极推进监事会制度体系建设;认真研究改进报告编制,逐步规范报告运转程序;加强与监事会办事处、委内厅局、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的沟通交流,努力推动监事会工作不断加强与改进。
二、关于“十二五”监事会主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监事会改革和工作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资委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监事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监督方式实现了新突破,制度建设迈出了新步伐,组织架构发生了新变化,监督机制取得了新进展。五年来,各位监事会主席牢记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坚持深入企业、深入一线,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认真履行了国有资产监督职责。全体专职监事积极适应体制机制变化,克服各种困难,尽心尽责,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做出了积极贡献。长期以来,监事会培育了政治坚定、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的核心价值理念,发扬了坚持原则、勤勉务实、严守纪律的工作作风,营造了团结和谐、积极向上、高效有序的监督氛围,这是我们监事会优秀的品德和光荣的传统。“十一五”期间,监事会工作在不断改进中前行,在不断深化中发展,在不断加强中提升。
一是开展当期监督,实现监督方式的重大转变。2006年,国资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标志着监事会工作方式的重大转变和工作业务的重大突破。监事会监督方式由事后监督转变为当期监督,监督形式由集中检查转变为日常监督、集中检查、专项检查有机结合,监督内容由以财务监督为核心转变为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和以企业重大决策的合法合规性为重点有机结合,监督成果由揭示问题为主转变为揭示问题、督促整改、促进发展有机结合,强化了实时动态监督,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提高了监督检查成效。
二是推进“三个探索”,促进监事会工作进一步深化。2008年国务院张德江(专栏)副总理关于“三个探索”的指示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事会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张德江副总理指示精神,近年来监事会加大了专项检查力度,组织了专项情况调查,创新了监督检查方法;积极推进中央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工作,规范与董事会的工作关系,评价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履职情况;开展了股权多元化企业、整体改制上市企业监事会监督研究,探索监事会监督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推进了监事会与委内有关厅局规章制度衔接、监管工作融合、信息资源共享,充分体现了出资人统筹监督管理的体制优势;开展了集中重点检查和境外资产检查试点,促进了监事会监督工作进一步深化。
三是实行大办体制,优化监事会内部资源配置。2009年,监事会推进了内部组织结构改革,将履行监督职能的60个办事处整合为27个大办事处。大办事处组建后,监督资源由分散到集中,监督业务与行政事务相互促进,有效推进了当期监督;加强制度建设,梳理业务流程,规范了内部运行机制;强化班子建设,细化内部管理,高效运行的体制优势逐步显现。
四是加强委内协同,促进形成国有资产监管合力。监事会牢牢把握出资人监督职责,不断加强与委内监管工作的协同配合。近年来,监事会始终将出资人关注的重大事项纳入监督检查重点,对企业执行国资委相关政策规定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积极运用监事会工作成果,提供有效监督信息,发表书面评价意见,为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提供重要参考;加强监管协同,共同推动企业重大问题的处理和落实;配合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经济责任审计和巡视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一线”监督优势。监事会工作已成为国资监管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出资人监督的重要形式、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五是增强监督能力,提高质量效率。适应国资监管工作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需要,切实提高监事会监督能力和水平,开展定期培训,优化培训方式,完善培训内容,不断强化业务素质;通过监督检查试点,积累监督工作经验,努力增强监督能力;加大专项报告力度,及时反映企业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积极提高监督质量;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拓展工作视野,探索国资监督规律,着力提升工作能力。
六是坚持“六要六不”,加强队伍建设。“六要六不”行为规范是监事会制度的生命线。五年来,监事会每年召开专题会议对照检查,已将其融入思想意识,纳入规章制度,贯彻于实际工作中,形成了特有的优良传统。监事会主席和全体专职监事坚持学习,掌握政策理论,努力钻研业务,坚持原则,把握定位,恪尽职守,坚持纪律,划清利益边界,筑牢思想防线,造就了一支思想作风硬、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国有资产监督队伍,为监事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监事会“十一五”时期的改革和发展,为“十二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五年,是中央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发展完善的关键时期,也是监事会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分析监督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央企业和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从整体看,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布局结构调整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制度需要不断完善,监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需要不断提高,监管的方式方法需要不断改进;监事会监督作为出资人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监督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总的来看,“十二五”时期,国有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国有企业业务越来越复杂,监事会监督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于我们监事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我们必须明确方向,把握职责,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努力完成以下五项工作目标:
1.健全一个制度体系。以《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为统领,抓紧完成《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建立形成以《条例》为主体,以《若干意见》及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规则为支撑的制度体系,进一步促进监事会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2.完善两项报告制度。一是完善报告制度。调整报送形式,改进报告内容,提高报告质量,强化报告闭环,进一步提高监事会报告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二是完善日常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大日常监督力度,密切关注企业重大事项和重要情况,创新日常监督成果载体,建立重大事项报告机制,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3.深化“三个探索”。进一步探索监事会有效监督的新办法,努力提升当期监督质量;进一步探索监事会监督与现代企业制度结合的有效途径,加快实现监事会对各种类型企业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督;进一步探索监事会监督与国资委监督管理的协同配合,推进监事会工作与国资委工作的有效融合。
4.培育四个工作机制。一是规范监督检查、分析报告、督促整改、跟踪落实等相关业务流程,加强各环节之间的工作联系,健全监事会监督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打造监督闭环,形成科学的监督工作机制。二是围绕国资监管业务共同点,加强监管协同,完善协同形式,深化协同内容,规范协同程序,共同推动企业问题的有效解决,打造协同闭环,形成高效的委内“一线”与“二线”工作协同配合机制。三是加强监督成果运用,推动报告反映问题的有效落实,检查并反馈整改情况,向出资人完整反映问题的“报告、处理、落实、反馈”过程,打造报告闭环,形成快捷的报告落实机制。四是根据监事会队伍特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的学习培训、考核评价、选拔任命和工作问责等制度,加强大办事处内部建设,打造管理闭环,形成完善有效的监事会内部管理机制。
5.做好五个改进。一是进一步改进监督方法。认真完善日常监督、集中检查、专项检查以及相互结合的方法,推进集中重点检查,探索境外资产监督的有效方式;进一步优化监督资源配置,加大协同监督力度,有效提升监督水平。二是进一步改进组织结构。重点推动中央企业建立专门的监事会工作机构,形成监事会办事处、监事会工作局、企业监事会工作办公室等相结合的监督组织体系,不断强化监督组织功能。三是进一步改进研究工作。建立研究长效机制,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中央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单位的合作,深化行业和企业共性问题研究,推进成果运用,促使研究工作更好地为监事会服务。四是进一步改进业务组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工作基础,完善组织协调,加强业务支持,加大信息交流,改进技术支撑,为监督检查工作提供有效保障。五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使命意识,兴实事求是之风,正确行使监督权力;增强责任意识,兴清正廉洁之风,自觉维护出资人利益;增强质量意识,兴勤勉务实之风,努力提高监督检查效果。
三、关于2011年监事会的主要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国资监管中心任务,进一步夯实制度和管理基础,深化当期监督,为全面实施“十二五”各项任务开好局、起好步。
1.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密围绕监事会中心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监事会党总支要按照直属机关党委部署,根据《国资委直属机关下一阶段创先争优活动工作安排》,全面总结第一阶段活动开展情况,统筹安排下一阶段活动进程,把握重要活动节点,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二要推进全面争创。各党支部要紧紧围绕“在推进国资监管央企改革发展中创先争优”的活动主题,以“立足岗位出精品”为载体,把创先争优活动与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争创佳绩促发展”为载体,把创先争优活动落实到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的各项工作之中,形成工作亮点,掀起争创高潮。三要确保活动效果。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创先争优活动的首要任务,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不断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把创先争优和岗位职责融为一体,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与机关建设互相促进,突出实践特色,共同推动监督检查工作再上新水平、机关建设再上新台阶。
2.扎实推进各项制度建设。2011年要力争在修订《条例》、出台规则、制定细则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为完善监事会工作法规制度体系奠定基础。一要健全核心制度体系。继续推进《条例》修定工作,申请将《条例》修订工作列入国资委2011年立法计划,稳步推进监事会工作法制化进程。按照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原则,抓紧制定印发《监事会监督检查作业基本规则(试行)》、《企业经营管理监督检查工作规则(试行)》等后续工作规则,为监督检查提供工作指引。二要研究配套工作办法。结合《条例》修订、国资监管法规体系建设和监管资源整合情况,研究建立适应新任务要求的监事会工作配套办法。认真总结集中重点检查、境外资产检查试点经验,梳理工作流程,逐步形成工作规范。进一步加强办事处内部管理、对外行文、重大信息报告管理等制度建设,促进实现监事会工作制度化。三要狠抓制度落实。各办事处要认真贯彻落实已经印发的各项工作制度,紧密结合办事处实际,细化内部工作规则,制定具体操作程序,夯实当期监督工作基础。
3.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监事会工作要在增强监督灵敏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上进一步下大力气,切实提高工作质量。一要努力提升监督工作质量。加大日常监督力度,以信息收集、程序监督、风险分析、内控评价、整改落实为工作切入点,把日常监督做实、做深、做透。改进集中检查方式,以发现和揭露问题、提示和防范风险为工作主线,集中时间、力量组织对重要子公司、重点监督内容、重大事项的检查,有效运用其他监督部门的检查成果,提升集中检查效率。深入挖掘问题,及时组织专项检查,提高检查的针对性。二要继续做好检查试点。2011年继续组织开展集中重点检查试点,适度扩大试点范围,完善“监事会主席领导,办事处牵头实施,工作局组织协调”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力量,为进一步深化监事会工作奠定基础。进一步做好境外国有资产监督试点和启动对整体改制上市企业的监事会监督试点工作。三要积极探索推进分类监督。动态调整重点监督企业名单,灵活配置监督力量,对不同类型企业采取差异化的监督模式,逐步探索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实施分类监督的方式方法,进一步突出监督重点。
4.切实提高报告实效。监事会监督检查报告是监事会重要工作成果,是监督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体现。关于改进报告制度有关意见,经委党委讨论议定,已报国务院。主要内容:一要提高报告质量。调整报告编报形式,将报告和摘要合二为一;改进和完善报告内容,侧重反映企业存在问题和风险;切实提高报告的可读性、有用性、可批性;反复论证监事会建议,确保建议事项依据充分、可行性强。二要前移提交时间。为实现报告提前,53户企业的报告各办自3月下旬开始按计划分批提交,力争于4月底前提交完毕;非53户企业的报告也应在4月底前完成提交。各办事处要统筹安排,在日常监督的基础上,提前做好工作安排,提早动手开展现场监督检查,尽快形成报告初稿。三要加快报告运转。建立工作责任制度,确保报告内部运转时间不超过20个工作日。办事处内部要建立周密、细致的报告审核程序,对文字、数据、格式进行合规性审查,把握报送节奏;监事会工作局要加强与办事处的沟通,进一步改进报告运转流程,不断提高核稿、报批、印刷等各环节的工作效率。
5.逐步完善日常报告体系。监事会工作重心要进一步向日常监督转移。完善日常报告的内容和方式,是提高监督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抓手。一要及时报送专项(情况)报告。要把专项(情况)报告作为当期监督的重要抓手和灵敏快速反映问题的主要方式,切实加大专项(情况)报告力度。二要探索建立企业日常重大事项专报制度。加强对企业“三重一大”等事项的监督和报告;探索建立《中央企业要情专报》,作为报告企业重大事项和情况的载体,进一步加强委内“一线”与“二线”的工作协同、衔接、融合。三要提高当期监督信息质量。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当期监督信息报送,各办事处要完善《当期监督信息简报》报送制度,不断提高简报质量。
6.分类推动监督成果落实。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完善监督成果分类处理落实制度,提高处理落实效率。一要加大委外转办催办力度。对报告批示需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处理落实的问题,及时摘录报告相关事项及建议,及时以国资委名义直接印送有关部门;加强与国务院办公厅沟通,将重大事项和建议归纳整理后,报国办备案,转请国办催办,以加大督促处理落实力度。二要加大委内运用力度。对报告反映的需由国资委处理落实的问题,由监事会工作局进行归类整理,限时呈报分管委领导批转相关厅局处理落实,限时由相关厅局反馈落实结果。三要加大企业整改力度。监事会检查发现的需要由企业自行纠正和整改的问题,报告报出前要与企业及时交换意见,督促企业自行纠正和整改。已有整改结果的,直接在报告中说明情况;尚未整改的,报告报出后继续督促企业整改。加强对企业整改后续事项的监督,确保中央企业真正受益于监事会监督检查成果。从2010年起,每年要将报告事项处理落实情况汇总报告国务院。
7.不断增进委内工作协同。监事会要主动融入国资监管大局,进一步加强与委整体工作的协调性、融合度,寻求监事会监督与全委工作协同的结合点,全面增进与委内厅局的交流,不断畅通沟通渠道,逐步探索建立双向、直接的信息沟通、工作配合、成果共享机制。要继续加强与财务、审计、巡视工作的协同,积极参与有关检查项目;加强与董事会试点办工作交流,对相关企业董事会工作发表评价意见;加强与委内有关厅局的工作沟通,密切关注企业资金管理情况、国有产权转让、全员业绩考核、非主业投资、科技创新投入、节能减排、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等情况。加强对企业各类检查工作的协调和配合,积极探索建立委内“大监督”格局的途径和方法。
8.积极开展重要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制度建设的基础,也是改进和深化监事会工作的重要内容。2011年要继续推进行业共性问题研究,适时开展对中央企业“走出去”、多元化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等企业面临共性问题的研究;继续组织第三批监事会工作软课题研究,适度扩大课题数量,提高研究报告的质量,做好课题成果的转化工作。监事会工作局要深化业务组织职能,在课题立项、组织、调研、成果转化等环节充分发挥协调和引导作用。
9.继续抓好大办事处建设。认真总结大办事处体制实施以来的有关经验,逐步把握监事会在新型组织架构下的运行规律。完善公文运转制度,办事处与企业之间、办事处与委内厅局之间的工作联系、业务沟通和信息交流,要形成规范的公文运转程序,通过统一的书面形式与企业交换意见;结合处级干部定岗定编,继续深入研究内设工作组之间的分工与定位,厘清职责边界;增进办事处之间的沟通交流,从2011年起,除不定期组织办事处主任例会外,探索开展监事会内部中央企业监督检查情况的交流,各办事处都要逐步掌握和了解各个中央企业基本情况,为进一步深化当期监督、研究共性问题和换届工作奠定基础;设立专项检查工作组即第28办,配合委内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财务检查,进一步统筹安排委内对中央企业审计和检查工作。
10.着力加强监督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的国有资产监督队伍,是做好监事会工作的重要保障。一要加强培训工作。研究制定“十二五”时期监事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需求调查、课程设置、考试考核等流程管理工作规范;坚持分层培训理念,精心设计相关课程,不断创新培训实现形式;继续推进短信课堂和网络课堂,探索举办各种形式专题培训班。二要做好干部晋升工作,逐步形成常态化的监事会干部晋升机制。三要加强保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保密局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的“十个不准”和“五条禁令”的规定,加强保密管理,做好内网保密测评,进一步加强保密宣传教育,确保不发生失(泄)密问题。
监事会工作局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精品意识和效率意识。精心协调组织监事会主席的公务活动,努力做好监事会日常服务;进一步加强与委内外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加强监事会业务研究、业务组织和业务咨询;及时准确汇总分析监督成果,加大处理落实督办工作力度;深化中央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升级扩充监事会业务管理与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