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
吉林省第八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名单
高等教育论文类:二等奖
高等教育论文类:三等奖
第二篇:2014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指南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4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指南
为便于各单位和各位老师了解本次学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领域和范围,有针对性的选择方向,做好申报工作,特制订《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研究项目指南》供大家参考。本指南所列条目不是项目名称,只是研究内容或方向,申请人可以结合学校、各教学单位及本学科具体情况确定项目名称及研究内容。
一、重点与一般课题
1、我校服务河北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策略研究与实践;
2、研究生、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3、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4、关于我校品牌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分专业);
5、我校教学名师培养的方略设计与实践;
6、关于优化研究生、本科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
7、关于我校各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8、关于我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9、国家级专业评估的研究与实践
10、关于新上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分专业);
11、大学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12、大学生“通识”教育的模式设计研究与实践;
13、大学基层学术、教学组织(教学系、教研室、实验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4、各个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5、关于我校各学科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
16、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7、信息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
18、关于科研教学相长保障教学投入的基本对策研究;
19、关于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的研究与实践;
20、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21、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2、学生考试与学习质量评价制度创新研究;
23、学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与一流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24、建设平安、稳定、健康、文明、和谐校园研究;
25、学校对外交流与国际化发展进程战略研究与实践;
26、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模式与内涵及有效性研究;
27、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评估的科学性、有效性研究与实践;
28、学校专业建设的行业特色定位和任务研究与实践;
29、地方及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大学的学科和专业特色建设战略研究;
30、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
31、加强产学研结合,增强科技研发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32、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思路、途径、方法及措施;
33、加强和改进专业实践性教学,提高实践性环节教学质量;
34、高校教学质量保证、监控及考评体系的完善(构建)与实施;
35、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
36、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37、我校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思路、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研究;
38、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研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论文
标准、特色建设等);
39、我校留学生生教育特色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40、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及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以及其它关于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学风建设、学生工作、学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课题。
二、校级重大课题
1、国际化背景下的“工程教育认证”研究与实践;
2、石家庄铁道大学学科建设创新工程研究与实践;
3、石家庄铁道大学本科教育品牌发展策略研究与实践;
4、石家庄铁道大学研究生教育品牌发展策略研究与实践;
5、石家庄铁道大学“绿色实践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6、石家庄铁道大学职业化学生工作干部队伍与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7、石家庄铁道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与目标框架研究;
8、石家庄铁道大学民主政治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其他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校级重大项目,建议课题组面向全校组成研究团队承担研究任务。
第三篇:关于申报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立项课题的通知
关于申报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规划2011立项课题的通知
各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各市直学校、各中等职业学校:
为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精神,促进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和科研兴师,推动辽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根据《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省规划办下发了《关于申报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规划2011立项课题的通知》,决定开展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立项课题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课题类别
本规划立项课题设重点课题(含基地课题)和一般课题二个类别(以立项批准文件为准)。
本立项课题不设课题指南,课题选择请围绕《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中共辽宁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贯彻与落实,结合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实际,选择具有小、精、实、新等特点的研究题目。重点鼓励和支持对具有代表性问题破解的实用有效对策研究;着眼于区域或院校、专业改革发展的特色化、创新性研究;运用新方法、新技术的实验研究与实证研究。特别提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下开展区域性实验研究,提倡有关院校或
课题组选定方向进行连续性的深入实验或研究。
二、课题申报要求
1.课题申报者在自行选题论证基础上,填写《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简称《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及《课题设计论证》匿名活页。
2.本立项课题应在1-2年内完成,实验类课题可适当延长;研究成果必须符合学术规范,有所创新。应用性研究课题要重视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并及时向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提供调研报告或实验报告。
3.每个课题申报者只能申报一个课题,课题组成员不能同时参加二个以上(不含二个)课题;课题组成员的填报须征得本人同意并不得少于8人,鼓励跨单位组建课题组。
承担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未结题者不得申报;已经获得省级及以上正式立项者,不得以同一内容和题目申报。
4.申报者应如实填写申请材料,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在申请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取消个人3年申报资格;如已获准立项一律按撤销立项处理,并追究申报者所在单位的责任。
5.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信用管理制度。课题主持人在课题研究期间要遵守各项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为不合格或有不良信誉记录者,3年内不得申请新课题。
6.“基地课题”专为“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设置,其课题选择须与本基地的特色研究方向相符合,且校(区)外合作单位不得少于3个。
三、课题申报程序及时间
1.课题申报实行二级管理制度。其中:基础教育系统及市属其他机构的课题申请材料,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核后统一报送;中等职业学校和厅直部门的课题申请,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统一报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或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对初审合格的课题进行汇总,填写《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课题立项申报汇总表》(简称《课题立项申报汇总表》),统一报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不受理个人申报。
2.统一报送的材料包括:《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一式3份(须含原件1份);《课题设计论证》匿名活页一式3份(须与申请评审书分开装订);课题立项申报汇总表1份;以上材料的电子版。
《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课题设计论证》匿名活页、《课题立项申报汇总表》等材料可从辽宁教育科研网(http://)下载。
3.本课题受理申报时间为2011年9月3—4日,逾期不予受理。
四、课题评审费用收取办法
本立项课题评审采取会议评审方式,每项课题收取评审费200元,用于专家评审费、会议租场费、专家食宿费以及材料印刷等的支出。另外,每项课题收取邮寄费30元。
本立项审批实行总量控制。因评审费用在评审过程中已经发生,未获立项的课题概不退还申报费用。
五、课题申请材料报送地点与联系方式
报送地点:营口市教师进修学院科研处。
邮箱:jsjxxy670@sina.com
咨询电话:2220670
联系人:各县(区):张凯
市 直 初 中:卢秀荣
地区高中、中职:皮晓瑞
附件:
1.《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及《课题设计论证》匿名活页
2.《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课题立项申报汇总表》
营口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一一年七月七日
第四篇: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评审标准
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评审标准
一、评审原则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按照评审标准和程序进行认真评审。具体应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正确导向原则。评审出的课题要认真回答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使我县的教育科研更好地为教育改革服务。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用研究为主、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原则。评审出的课题要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应注重应用研究,切实保障教育科研为我县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寻求我县教育发展的合理模式与结构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并发挥好决策咨询作用。
坚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原则。评审出的课题体现创新精神和创新原则,要有创新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的研究方法,使我县的教育科学研究更加具有科学性、预见性、指导性和时代性。
坚持提高质量,重点突破的原则。评审出的课题在选题上要做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评审标准
(一)研究课题的意义
所报课题应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能反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在课题研究的预期效益上,能使学生受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有明显提高;
教育科研能力不断增强;
能促进教学管理的改善和教学过程的优化;
能取得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代表我县教育科研发展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成果适用范围广,推广情况及发展潜力大。
(二)科研课题的选题
研究的问题具有时代性、前沿性和创新性;
所报课题选题要精、立意要高、研究要深;
选题要从实际出发,不能重复,不能过于宽泛,要有新意;
结合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提出课题开展研究。
(三)课题价值的科学性
研究课题对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是否有针对性;
研究课题对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是否有实效性;
研究课题是否具有独创性;
研究课题所预期成果的应用是否有推广价值;
研究课题教育理论体系是否完整。
(四)课题研究的水平
对课题的内涵和外延界定明确,研究依据充分;
对课题研究的现状和实验假说论证充分、科学,课题研究的突破点明确; 研究目标和内容明确具体;
课题研究的操作性强;
课题申报书填写规范,逻辑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研究方法科学,符合课题研究的需要;
(五)课题研究方案的完整性
课题研究目标是否明确、具体。
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与目标是否一致。
课题研究的信息资料掌握是否充分。
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是否科学、具体及切实可行。
(六)课题研究的实际可行性
课题负责人的学术、研究和组织能力是否能承担该课题;
课题负责人在时间、精力上能否保证课题的顺利完成;
课题负责人所处的工作环境,是否对他的研究能作出有力的支持;课题研究的资料详实,方案设计水平高;
课题研究人员素质高,结构合理;
课题研究单位是否给予经费上的支持。
第五篇: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2011年8月1日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完善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提高规划课题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效益,促进教育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参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为吉林省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教育重大决策服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
第三条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面向吉林省的教育工作者和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公平竞争,择优立项,确保重点,兼顾普及。
第四条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重点管理与一般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
第二章 组 织
第五条 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是在省教育厅领导下,由省教育厅、教育科研单位与相关学校的领导、专家和学者组成,对全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具有组织、协调与管理等行政职能的领导机构。负责全省教育科学研究的规划、组织、协调及各类课题的审批、督查、鉴定、推广等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开展重要学术交流活动;负责全 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和骨干培训工作;负责全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和奖励等工作。
第六条 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教科办”)是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设在吉林省教育科学院),负责日常具体管理工作。
第三章 课题类别和选题
第七条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选题,主要参照吉林省教育科学五年规划纲要和课题指南的内容或者是自选的方式确定。规划纲要通常在每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第一年向全省公布;规划执行期间,每年组织进行一次申报和评审工作。
第八条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设立重点资助课题、重点自助课题和一般规划课题。
第九条 吉林省教育决策部门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以领导小组特别委托课题的方式,经审定,单独立项、委托研究。
第十条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有经费资助。重点自助课题和一般规划课题为单位资助项目,其研究经费由申请者单位负责。
第十一条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选题,要以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应用研究,鼓励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选题要把握学科前沿和实践改革前沿,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申报者可参考省教科办发布的《课题指南》的选题范围,确定具体的研究题目并设计实施方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选课题进行申报。
第四章 申 报
第十二条 申请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负责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申报人,须有两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
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应由课题负责人本人申报。申请人当年只能申报一项课题;每项课题限报一名负责人。正在承担省教育科学规划在研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报。
4.同一课题(或课题研究内容相同),凡已在省教育科学规划以上部门立项的,不再参加本规划项目的申报。
申请人可从“吉林教科规划网”下载《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及有关材料进行申报。
第十三条 申请人应根据课题指南和申请书的要求,认真如实填写申请书。
申请人所在单位须对申请书所有栏目填写的内容进行认真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并承诺提供研究条件和承担课题的管理任务及信誉保证后,加盖公章,将申请书报送市(州)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或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直属单位科研管理部门。
市(州)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直属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签署明确意见后,填写申报课题一览表,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集中报送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特殊情况下也可由课题负责人直接向省教科办申报。
第五章 评 审
第十四条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同行专家评审制。在省教育科学 3 研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省教科办具体负责资格审查和组织评审工作。
重点课题评审的基本程序:
1.资格审查和分类。省教科办按本办法和申请书的要求进行资格审查和分类,合格者进入初评。
2.活页匿名初评。评审组专家依据统一制定的评审指标,对通过资格审查的课题活页论证部分进行匿名初评。省教科办按初评结果选出拟立项数2-3倍的课题申请书,进入会议复评。
3.会议综合评审。对进入综合评审的课题,由评审组主审专家分别介绍情况,经过充分讨论协商,以无计名投票方式产生本组拟立项课题;由主审专家填写评审意见和建议,由评审组组长签署评审组通过的立项意见。
4.省教科办对各组通过的拟立项课题进行审核、汇总和综合平衡,并提出课题经费资助方案,报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
5.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对拟立项课题和资助金额行使最终审批权。在充分讨论、集体评审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参加投票人数须超过领导小组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方为有效;赞成票须超过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方可批准立项。
第十五条 批准立项的课题,由省教科办向课题负责人单位下达《立项通知》并向负责人下发《立项通知书》。
第十六条 评审组专家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评审纪律,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凡涉及与自己有关的课题,一律采取回避措施,但保留个人的表决权。
第六章 经 费
第十七条 课题经费主要由省教育厅下拨,由省教科办统一管理。本着“重点资助,多方筹集,专款专用”的原则,一次核定,分期划拨。第十八条 课题经费主要用于资助“重点资助课题”。“重点自助课题”、“一般规划课题”研究经费由课题负责人及所在单位自行解决。
第十九条 资助经费开支范围主要限于该课题研究所必需的资料费、调研差旅费、小型会议费、成果印刷费、鉴定费等。
第二十条 资助经费拨至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由该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代管并负责监督,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经费的使用。课题进行中和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和所在单位财务部门应按规定分别报送经费使用报表和如实编制课题资助经费决算表。
第二十一条 对不按要求报送课题研究及经费使用情况的课题,将缓拨下次经费;对因故被批准中止课题研究的,将停拨剩余经费;对无故不完成或自行中止课题研究的,将停止拨款,并追回已拨经费。
第二十二条 课题负责人接到资助课题立项通知后,到“吉林教科规划网”填写网上回执,无特殊情况,逾期视为自动放弃,不再办理拨款手续。
第七章 课 题 管 理
第二十三条 课题实行分级管理制度。省教科办对全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负有管理职责,其中重点抓好省级重点课题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委托的国家级课题。省级教育科学一般规划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省教科办和各市(州)教科办、高等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省直属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共同负责。
课题分级管理实行重点联系制度。各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明确课题管理具体人员,要跟踪管理一些重点课题。
第二十四条 课题过程管理主要实行六项制度:立项通报制度、开题 5 报告制度、检查制度、变更审批制度、动态奖惩制度、活动备案制度。
立项通报制度。课题立项后,省教科办将向课题负责人发《立项通知书》,并向其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发《立项通知》。其中有资助经费的课题,应按通知批准资助的金额编制经费开支计划,并及时报送省教科办。
开题报告制度。课题负责人应尽快确定课题研究计划,形成课题开题报告,在三个月内组织开题。同时,填写《开题报告书》,并将《开题报告书》(一式2份,文本形式和电子形式同时上报)报市(州)教科办或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其中一份由市(州)教科办或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存档,另一份由市(州)教科办或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统一报省教科办存档(材料报送以下类同)。
检查制度。课题管理部门在日常随机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课题负责人在每年12月末前填报《检查表》,主要报告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下一的研究计划。
变更审批制度。立项课题不得随意改变研究计划和方案。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请示,经所在单位同意,市(州)教科办或高等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报省教科办审批;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重要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这些重要变更有:
1.变更课题负责人; 2.变更课题名称; 3.变更成果形式; 4.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5.变更课题管理单位;
6.课题完成时间延期一年以上或多次延期; 7.因故中止或撤销课题。
动态奖惩制度。对在检查等管理中发现的优秀课题,经省教科办组织专家评议后,可通报表彰,也可提升为高一级别的课题。对研究态度不认真和未开展实质性研究的课题,可进行降级处理,直至撤消立项。奖惩情况在通报有关管理部门的同时,在网上公示。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省教科办将撤销课题: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3.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 4.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 5.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6.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被撤销课题的课题负责人5年内不得申请新课题。
活动备案制度。加强对课题设立实验学校(实验基地)、开展评奖活动、刻制课题组印章的管理。
课题设立实验学校(实验基地)和开展评奖活动,事前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同意,市(州)教科办或高等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报省教科办备案。
课题设立实验学校(实验基地)要严格掌握标准,适当控制数量,确 保指导到位,并应得到实验学校(实验基地)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
课题开展评奖活动要有明确的评奖标准,比较规范的评奖办法和程序,防止过多、过滥和过于随意,评奖结果须报省教科办备案。
课题组原则上不得自行刻制印章,一般以所在单位代章。
第八章 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凡被列为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的课题,在完成研究计划后都必须进行结题,否则视为未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结题形式分两种:鉴定结题和非鉴定结题。
重点课题(含重点资助和重点自助)及最终成果原则上必须进行鉴定结题。凡通过鉴定的课题视为结题,由省教科办办理结题手续。
一般规划课题的最终成果提倡进行鉴定结题;对于组织鉴定有困难的,经申报批准后,可进行非鉴定结题,即由省教科办组织同行专家对其成果进行审定。凡通过审定的课题视为结题,由省教科办办理结题手续。
第二十五条 课题在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后,课题负责人及所在单位可与省教科办及其委托管理机构联系,填报相应的申请〃审批书。凡鉴定结题的,由课题负责人填写《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鉴定申请〃审批书》;凡非鉴定结题的,由课题负责人填写《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申请〃审批书》。省教科办及其委托管理机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有关具体事宜。
第二十六条 成果鉴定一般由省教科办进行组织,由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或上级科研管理部门具体实施。必要时,省教科办也可单独组织或委托市(州)、高等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组织进行鉴定。
鉴定主要包括会议鉴定、通讯鉴定和集中鉴定(即集中多项课题,由 8 省教科办聘请专家统一进行鉴定)三种方式。“重点课题”一般可采取通讯鉴定方式;进行会议鉴定的课题,须经省教科办及其委托管理机构批准。“一般规划课题”可采取集中鉴定方式,也可选择非鉴定方式(即审定方式)履行结题手续。成果鉴定结题所需费用由课题负责人及所在单位负责。
第二十七条 鉴定组一般由5—7名专家组成。鉴定组至少应包括1—2名学科专家组成员。鉴定组专家人选由省教科办或委托管理机构确定。课题组成员包括顾问不能担任本课题鉴定专家,所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参与鉴定的专家不能超过2人。
鉴定组专家应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鉴定组组长形成综合鉴定意见并填入《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鉴定申请〃审批书》。
第二十八条 通过专家鉴定或审定的课题,由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办理结题手续。其中,通过专家鉴定的课题,颁发《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鉴定证书》;通过专家审定(含免于鉴定)的课题,颁发《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证书》。
未通过鉴定和审定的课题,允许课题组在半年内进一步修改、完善,届时重新申请鉴定和审定;仍未通过者,按课题未完成处理。
第二十九条 课题组及有关管理部门应至少提前一个月向省教科办提供下列材料:《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鉴定申请〃审批书》一式5份,研究成果主件(研究报告等)、必要的附件、成果公报(供网上发布)等相关材料一式5份。
通过鉴定和审定的课题,课题负责人应将完整的结题材料装订成册2套送省教科办存档。
第三十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免于鉴定:
1.课题成果主体内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以上奖励,包括省级 9 哲学社会科学奖、省级科学技术奖、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育科学成果奖等。
2.课题成果主体内容在《新华文摘》、《教育研究》、《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大复印资料》等报刊发表、转载的论文,或由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不含编著、编写、编集等)。
3.课题组提出的报告、对策、建议等被省部级教育行政领导机构采纳,并取得明显效益。
免于鉴定的课题须履行结题手续。上述成果须经省教科办聘请同行专家审定;填写《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审批书》,注明免于鉴定的理由;提交课题研究报告,提供主要成果原件和佐证材料。
第九章 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评奖
第三十一条 对已通过验收的课题研究成果,省教科办及其委托管理机构、各课题组和课题组所在单位,应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强对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转化,充分发挥其在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的作用。要不定期地召开各种形式的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成果报告会、学术交流会和信息发布会,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网络、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宣传课题研究成果,扩大社会影响,促进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重要学术意义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推荐,使其发挥决策咨询作用。有关单位和部门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资助或协助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的出版。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解释权和修改权属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