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世纪中国史学名著目录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
夏曾佑1865-1924《中国古代史》(《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孟森1868-1937《明清史论著集刊正续编》
梁启超1873-1929《中国历史研究法》《清代学术概论》 王国维1877-1927《观堂集林》
陈垣1880-1971《明季滇黔佛教考》
岑仲勉1886-1961《隋唐史》
金毓黻1887-1962
李大钊1889-1927
胡适1891-1962
郭沫若1892-1978
顾颉刚1893-1980
范文谰1893-1969
钱穆1895-1990
傅斯年1896-1950
李济1896-1979
翦伯赞1898-1968
周谷城1898-1996
吕振羽1900-1980
向达1900-1966
侯外庐1903-1987
韩儒林1903-1983
尚钺1902-1982
齐思和1900-1980
邓广铭1907-1998
吴晗1909-1969
白寿彝1909-2000
邵循正1909-1973
夏鼐1910-1985
谭其骧1911-1992
唐长孺1911-1994
陈梦家1911-1966
胡厚宣1911-1995《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甲申三百年祭》《中国史学史》 《史学要论》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古史辨自序》 《中国通史简编》 《先秦诸子系年》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安阳》 《历史哲学教程》 《世界通史》 《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穷庐集》 《中国历史纲要》 《中国史探研》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朱元璋传》 《民族宗教论集》 《中法越南关系史末》 《考古学论文集》 《长水粹编》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尚书通论》 《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
第二篇:中文史学名著三十种
中文史学名著三十种:建议阅读书目
题记:这是一份企图供非历史学专业的大学生和其他历史爱好者参考的历史学名著推荐阅读书目。本书目涵盖古今中外,以名家名著为主要选择取向,特别是兼顾其学术权威性、阅读美感性和不可替代性等方面,希望能有助于人们对历史学的基本了解与理解,推进读书与思想风尚,并努力把握历史的原脉、现况与可能的未来走向,关心祖国的未来与人类的命运。
一、概论
01《历史是什么》,爱德华•H.卡尔著,吴柱存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02《历史的观念》,柯林武德著,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03《历史学家的技艺》,马克•布洛赫著,张和声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二、中国史
03《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版。04《资治通鉴》,司马光撰,中华书局版。
05《国史大纲》,钱穆著,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06《观堂集林》,王国维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07《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著,三联书店1999年版。08《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09《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中华书局1982年版。
10《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孔飞力著,陈兼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11《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官僚政治之经济的历史的解释》,王亚南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2《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李伯重著,三联书店2003年版。
13《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译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14《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15《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著,三联书店1995年版。16《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三、世界史
17《伯罗奔尼萨战争史》,修昔底德著,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69年版。
18《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雅各布•布克哈特著,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19《西方世界的兴起》,道格拉斯•诺斯著,厉以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20《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巴林顿•摩尔著,拓夫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21《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22《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版),罗荣渠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23《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斯塔夫里亚诺斯著,迟越等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四、人物传记
25《孔子评传》,匡亚明著,齐鲁书社1985年版。26《柳如是别传》,陈寅恪著,三联书店2001年版。
27《胡适口述自传》,唐德刚注译,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8《富兰克林自传》,姚善友译,三联书店1985年版。
五、历史地图集
29《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2-1988年版。30《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中文版编辑:邓蜀生),毛昭晰等译,三联书店1985年版。
第三篇:中国名著目录
中国名著目录
中国著名小说
中国名著小说有各种类型,主要包括公案小说、神怪小说、演义小说、修真小说、侠义小说、野史小说、世情小说、讽刺小说、言情小说等等。
一、明清之前的作品《烈女传》(西汉)刘向《搜神记》(晋)干宝
《太平广记》(宋)李昉﹑扈蒙﹑李穆等《世说新语》(南北朝)刘义庆
二、明清小说《西游记》 吴承恩《三国演义》 罗贯中《水浒全传》 施耐庵《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醒世恒言》 冯梦龙《警世通言》 冯梦龙《喻世明言》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冯梦龙《初刻拍案惊奇》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禅真逸史》 方汝浩《杨家府演义》作者不祥《封神演义》 陈仲琳
《红楼梦》(《石头记》)曹雪芹、高鹗《镜花缘》 李汝珍《聊斋志异》 蒲松龄《三侠五义》 石玉昆《小五义》 石玉昆《济公全传》 郭小亭《说岳全传》 钱彩《施公案》 未著撰人《绿野仙踪》 李百川《隋唐演义》 褚人获
三、清末及民国小说《孽海花》 金松岑、曾朴《老残游记》 刘鹗《儒林外史》 吴敬梓《官场现形记》李伯元《二十年目睹之怪状》吴趼人《大唐狄公案》(荷)高罗佩《啼笑姻缘》 张恨水《金粉世家》 张恨水
《前汉通俗演义》蔡东藩----还包括《后汉通俗演义》、《两晋通俗演义》、《南北史通俗演义》、《唐史通俗演义》、《五史代通俗演义》、《宋史通俗演义》、《元史通俗演义》、《明史通俗演义》、《清史通俗演义》、《民国通俗演义》(部分)。
四、近代小说
《金锁记》 张爱玲《倾城之恋》 张爱玲
《十八春》(《半生缘》)张爱玲《家》《春》《秋》 巴金《京华烟云》 林语堂《子夜》 茅盾《林家铺子》 茅盾《边城》 沈从文《四世同堂》 老舍《骆驼祥子》 老舍《茶馆》 老舍《阿Q正传》 鲁迅《围城》 钱钟书
五、现当代小说《尘埃落定》 阿来《平凡的世界》 路遥《张居正》 熊召政《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戏曲戏剧名著
《窦娥冤》关汉卿《救风尘》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牡丹亭》汤显祖《长生殿》洪升《桃花扇》孔尚任《雷雨》 曹禺《日出》 曹禺
诗词名著典籍
《诗经》《山海经》
《全唐诗》(清)曹寅、彭定求等《全宋词》 唐圭璋《木兰诗》(北朝)郭茂倩《孔雀东南飞》(南朝)徐陵《女神》郭沫若
学术典籍
《吕氏春秋》《史记》《黄帝内经》《资治通鉴》《二十四史》《道德经》《论语》《尚书》《周易》《春秋》
《夜航船》(明)张岱
第四篇:高考历史教学参考书(史学名著)
学校网址: http://tygdedu.keaedu.com/
高考历史教学参考书(史学名著)
一、中国历史
1.《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中华书局2007年
2.《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三联书店2005年
3.《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法)佩雷菲特,三联书店
1993年
4.《现代化新论》,罗荣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5.《伟大的中国革命》,(美)费正清,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
6.《中华文明史》四卷,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7.《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美)徐中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8.《找寻真实的蒋介石》,杨天石,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9.《走出中世纪》朱维铮,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10.《重读近代史》,朱维铮,百家出版社2010年
11.《中国历史学三十年》,张海鹏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年
学校网址: http://tygdedu.keaedu.com/
12.《中国世界历史学三十年》,于沛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8年
二、世界历史
1.《世界:一部历史》(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北京大学出
版社2010年
2.《人类之网 ——鸟瞰世界历史》(美)约翰·麦克尼尔父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3.《白银资本——重视全球化中的东方》(加)贡德•弗兰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4.《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美)戈
德斯通,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
5.《新史学》(法)勒高夫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6.《极端的年代》(英)霍布斯鲍姆,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7.《现代世界体系》(美)沃勒斯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8.《老师的谎言》(美)詹姆斯·洛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
9.《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何顺果,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
10.《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美)亨廷顿,学校网址: http://tygdedu.keaedu.com/
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11.《世界经济千年史》(英)安格斯·麦迪森,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9年版
12.《西方历史学名著提要》陈启能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赠语: 提高自己,解放自己
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
——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神致力于某一事业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
——爱因斯坦
文档来源:工大教育网络编辑部
第五篇:中国服装史学后感
《中国服装史》学后感
衣食住行,衣是人类生存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对服装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衣服,从人类服装的发展史来看,从最原始的功能蔽体保暖到现代主流的社会时尚个性,历朝历代报装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而在中国服装发展史上,各朝代传承和各民族融合形成了悠久而独特的中国服装。
原始社会,由于没有纺织技术,兽皮作为原材料,由骨针缝投制而成的衣服是最早的制作方式。其作为蔽体保暖的工具作用表现得十分明显,也就是说服装产生最根本的目的是蔽体,这是一种天然的需要。当然那时的人们也开始用美石、兽齿、鱼骨、贝壳等作为装饰品也体现了人类的另一种天性:对美的追求。在我看来,也正是有了这种天性,服装的文化、艺术内涵才有了发展的空间。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纺织技术的发明,布逐渐替代兽皮成为主要是的服装原材料,也就开启了服饰多样化发展之门。而中国服装样式发展的脉络也相对比较清晰。从最早的上衣下裳,到战国时期的胡服的盛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化,再到秦汉时期的深衣,汉时的袍服,深衣在中国服装店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深远的影响,时代的烙印,到魏晋南北朝时,大袖衫,垂髯服,女衫裙又成为该时代主要服饰,深衣渐废;到隋唐时,男子以幞头袍裳为尚,而后又引进回鹘女服。由此可见,一个繁盛的时代,对服装业的迅速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而到后期,无论是元朝还是清朝,都是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下,其服饰都明显融入了异域服饰特点,对原来的服装样式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比如后来的旗袍,就是非常典型的一种。通过对中国服装史的生产力的概述,我们不难发现,服装的发展方向是沿着手实用——美观实用——美观实用地位 这个方向发展的。而在其中,有多种因素在制约或影响着其发展的,有历朝历代的封建思想,不同地域的不同审美文化,不断进步的制作工艺,社会分工的不同需要,由于这些的制约,我们可以客观地说,中国服装业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而只是一定意义的文化象征和带有各个朝代政治标签。
接下来会有具体阐述。
首先,从服装的材料来看说。我们知道,兽皮时代以后,以麻为代表的人造材料出现了。逐渐有了麻、绢、罗、锦、纱、丝、绸、棉等材料,这也让人们穿衣有了更广泛的选择空间。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普通人民被规定只能穿麻布衣服,而王公贵族能穿上绸缎。我觉得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服装的发展,因为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造力被束缚了,而历史发展变化推动力量的恰恰就是人民;同样,这同样的表现在颜色的限制上。由原始社会的开放,到后来君王的限制,我们知道如暖色调红黄,已经成为了御用色调;而一般老百姓往往只能穿素衣,比较单一,也就没有了特色可言。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被皇帝赐予一件黄马褂是一份多么了不起的荣誉。当然,也有一些对颜色放开的朝代,如唐朝,经济的繁荣,文化的繁荣,思想上的繁荣,社会的繁荣,也成就了一代的服装繁荣。
在中国的服装史上,还有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那就是图案。古代天子祭祀冕服上有十二章纹: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
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那时人们对天地自然特别敬畏,有固定的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民间有了人在服装上刺花虫鸟兽,福禄寿辰等。我觉得这也是显示出真正意义上的繁荣,从各个时代出土的雕塑,衣服可以反映出家个时代人们的生活面貌和文化印记。而代表皇权的龙袍,其上的龙图案,确实是华美无比,统治阶级把它虚构描绘成中华民族的图腾,用来维护其统治,对于这个最“神圣”的图案我认为 这只是一个政治标签而已,是统治者的对其自身合理性的自我标榜。但从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服装上的图案对于服装的意义是多么重大。
服装史的进程,也就是四种人服装史的进程 :帝王,贵族王侯,平民百姓,征战将士,而在这四类人中,既有严格的区分,也有相互渗透:帝王服装的奢华和象征,王侯贵族的华丽,平民百姓的朴素和简单,征战将士的实用,尽管一直在变化,但都是在各自的轨道沿着各自的特点发展,很少有逾越,这也就是国什么中国古代服装虽说有发展,但有难突破的原因。
在鞋子和帽子的发展中,也有很多次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发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我想谈谈民族融合对服装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在商周很长时期内,传统的上衣下裳一直是社会的主要服饰,战国时,赵武灵王引进胡服,最早是因国打仗骑马的方便,但后来流传到民间,被人民普遍接受,成了主流的服装。原因什么?舒适方便。而先前传统的服装,袖长,长裤至足,行动并不方便。也就是说人们忽略了服装最基本用
途——为人们带来舒适。像这样的融合,无疑对服装发展是一次飞跃。而后来的蒙古人和女真人统治中国时。元朝地域辽阔,种族混杂,各种文化交相辉映,既有农耕文化,也有草原文化,既有中土文化,又有西亚伊斯兰文化,欧洲基督教文化,这就造成了元朝服饰的多样化。也使得服装又有了一次大的发展。女真族的服饰装束为主,具有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潇洒生动,纤弱柔美的的汉族传统遭到破坏和变革。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衣袖短窄,素朴肃穆的满族旗装取得了统治地位。旗装以用料节省、制作简便、穿着便利为其特点。清代服装尽管在外观形式上拼弃了许多传统的基本形制,但它内在的东西却没有改变,其精神实质与整个中华民族服装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既体现了本民族的习俗特征又保留了数千年遗留下来的等级制内容,然而其条文的庞杂、章规的繁缛,却超过了历代。所以民族融合对服装的发展是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
通过对《中国服装史》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中国服装史的辉煌灿烂。同时,我也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未来,结合这段生长在封建王朝的服装史,我谈谈我理解的未来服装业:
一,服装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是与时代紧密结合的。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社会制度的导向。
二,服装既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作为一门艺术也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研究服装,既是提高生活质量,也是对艺术,灵魂的追求。
三,服装在新的时代也必定有新的内容,新的内涵,从保暖,舒适,美观,地位象征,还会向逐渐向追求心灵自由,个性方向发展,或者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人生态度。只要人们追求美,追求自由的心不止,灵感就永不会消失。
四,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同世界的融合,另一方面又要保持民族性,努力发掘民族文化精髓,向世界展示中国服装文化同时也宣扬中华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