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小课题M3主题讨论
《有心人的世界》向我们讲述了福特汽车公司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创始人亨利·福特善于观察、发现,并将发现应用于实践而取得成功。
这道理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在学习了《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课后,准备在第二课时让同学们进行校园风景写生,对于这样的室外课安排,大多数同学是非常支持的,当然也有小部分同学担心自己能力不足。在我极力的鼓励同学们要有自信,同学也满怀热情,跃跃欲试时,在教室左后方传来一声细碎的嘀咕:这么个破学校有什么好画的?当头泼了我们一盆冷水,将我们同学好不容易点燃的热情给灭了„„我也一脸的黑线,但我清醒的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对课堂效果会非常关键,处理不好不仅这节课毁了,甚至影响到以后美术课的学习。我大脑瞬时高速运转,这是学生面对自己经常生活场所得一种审美疲劳,我如果正面回应需要重新给他们一点新的刺激,短时间恐怕难以取得成效„„突然想起古诗词中的画面感,于是我不动声色的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具有画面感的古诗词,他们从“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家的兴致又高涨起来,接着我便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灵秀讲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浑然天成,再到校园里的井然有序,窗明几净,课桌摆放错落有致的整洁的美,让同学再一次认识美,体验、感受、欣赏美。到这课堂积极的氛围又回来了,后面也就一气呵成,再接着其他班的课堂也很自然的顺利开展。
只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善于观察、分析,善于发现问题,并把问题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的工作,也能地提高我们自己科研教学水平。在这我引用罗丹的话作为本次讨论的结语,分享给大家。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第二篇:2014小课题M4主题讨论
教育就是研究,研究是为了更好的展开教育
小课题研究作为一种教育研究,需要使用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有多种,对于我们的小课题,常常采用某一种方法为主,同时也运用其他方法配合进行:在我的“用古诗词激发八年级美术课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开始时,我使用了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法来确立课题,接着通过行动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我使用了行动研究法及案例研究法;然后通过总结归纳,得出我的研究成果。当然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还要应用这教学成果,并不断的加以完善改进。
小课题研究虽小,但不能随便抓一把的为研究开展研究,这要求我们教育者时刻保持明亮的眼睛,有目的的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用科学的理论来引领指导研究。从我们的课堂实际出发,综合的分析问题,不断的反思、调整,形成最适宜的教学方案。
教育就是研究,研究是为了更好的展开教育。
第三篇:小课题研究模块4主题讨论
模块4主题讨论答案
一般来说,小课题研究常常涉及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叙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等。没有研究方法,研究只能是一种盲目的活动。教育科研方法是进行教育科研所借助的思维范式,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针对研究课题的不同类型,需采用恰当的方法;即使是同一研究课题,往往也会交叉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研究者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小课题研究方法相对比较质朴和简便,也就是说运用方法的要求没有大课题或专业研究那样严格和复杂,教师一般不需要专业研究人员具备的有关研究设计和解释的高级技术,但并不是说小课题研究不要方法。既然是科学研究,就必须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用科学的理论来引领,用科学的方法来操作。方法的简便不是随便,放低对方法运用的要求,不是放弃对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有些教师误认为把把访谈前前后后写得详细一点就可以称为质的研究;把实践中做的过程写出来就等于行动研究;想到什么写什么就叫做叙事研究;自己闭门造车,想几个巨大无比的概念,叫理论研究。
实际上,课题研究当然也是需要方法的,而且是科学的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那就没办法得到可信的研究结果。在我看来,首先我们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是正确地去做事。要做到这两点都需要科学的方法来指导。那么我们要如何“适宜地”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呢?
首先我们应该把眼光集中在我们的学生群体身上,去发现集体问题的所在,明确研究的具体对象。其次就是深入地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因为问题的所在必定符合一定的客观规律,掌握的理论知识越多就越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再次就是把研究方案适当地运用在学生群体中,刚开始时可以采取试点的方式来实行然后再扩大到全体学生,注意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到师生关系、学习环境、教材等影响因素。最后是得出结论时要积极参考前人的优秀成果,不要轻率地将结论推及到总体,因为研究考察的毕竟只是同类人的一小部分,这样才能体现研究的严谨性。
第四篇:小课题研究模块5主题讨论
答:我觉得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工作的一种常态,是对自己课堂教学方法、方式以求得不断进步的一种反复探索的过程。例如有的教师会做课后记录,把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把课堂中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反思中,然后进行认真分析、思考,日积月累。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来讲,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收益高,且与教学实际紧密相连的特点。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效途径,勤反思,也是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提炼,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促使自己成长与进步,成为新时代的教学能手。总之,教学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以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根本,针对日常教学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作客观准确的“诊断”结论,再以教学理论为基础,使用自学、行为纠正、科研等手段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总结成功、反思失败,树立新的理念,一定会提高反思的质量并促进自我发展,进而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今年的高考二轮复习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个一个问题,在语法填空这道题目里,有一个空格要求用trouble 这个词的正确形式填空,当时我们几个老师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标准答案,但是学生们不理解为什么是troubled而不是troublesome.后来我用了两个例句来解释清楚了这个问题,troubled 和troublesome本身词义也是不同的,一个表示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内心产生的一些困惑,不安,另一个表示一个人不受人欢迎,爱惹是生非等等。问题就这样在不断地反思和研究中弄明白了。
第五篇:《小课题研究》模块二主题讨论答案
内蒙古工业大学
《小课题研究》模块二主题讨论答案
一、课题的目标及要求:
(一)总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二)相关要求:
(1)阅读著名童话、寓言、故事;
(2)阅读浅显科技文章,儿童报刊,人物传记,历史名著;
(3)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50篇;
(4)会做摘录笔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对课外书籍的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加大学生阅读量,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形成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具体分述如下:
(1)小学生阅读目的的研究
(2)课外阅读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3)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
(4)小学生课外阅读课教师指导方法的研究
(5)如何进行亲子共读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图书建设
1.建议学校图书室适量增加图书;
2.班级图书角有针对性地安排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及教辅读物等;
3.欢迎学生购买图书,建议学生订阅报刊一份或以上,经典图书10本或以上;
4.教师要带头阅读,教师每人应有图书20册,报刊2种。
(二)加强时间保障
1.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
2.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40分钟以上;
3.每节语文课,安排课前3-5分钟诗文诵读或演讲,并由学生点评;
4.公众假期期间,可安排学生自由阅读,读名著一部或5篇精美文章,或者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三)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指导
1.每周组织1次“我喜爱的一篇文章(一首好诗、一个好故事)、“我喜爱的一个文学形象””、“我喜爱的一位作家”等活动。形式可以是故事会、书评会、演讲会、朗诵比赛、阅读知识竞赛等;
2.每周,教师举办“语文课外阅读名著讲座”;
3.教师每周上一节课内阅读指导课,指导课有教案,教案要备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内容、阅读要求等;
4.班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课要有活动方案设计;
5.教师有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跟踪检查记录;
6.充分办好班级黑板报、手抄报;
(四)加强语文课外阅读的评价
1.评价原则
(1)模糊性原则。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进行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2)重过程原则。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的评价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的资料。
(3)导向与激励性原则。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评价内容
(1)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读书情况填写“读书记录卡”,各班根据“读书纪录卡”反馈的情况,评选“班级读书之星”;
(2)每周开展一次读书心得征文比赛,评选“年级读书之星”,并将优秀作品在学校橱窗展览;
(3)综合各项活动反馈情况,每周评选一次“优秀读书小组”。
四、研究工作的步骤
1.第一阶段:2012年11月15日——2012年11月20日(准备酝酿)
制定方案与计划,对学生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
2.第二阶段:2012年11月21日——2012年12月30日(研究实践)
结合本学科实际确立个案研究对象,观察、对比、记录成长轨迹。积极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模式。研究中注意整理收集原始材料,进行归类分析,撰写论文、案例,教学笔记,教学设计。
3.第三阶段:2013年1月1日——2013年1月10日(总结分析)
五、获得成果
通过研究分析,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在试题检测中,阅读题失分率明显下降,学生获益较大,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