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若干意见
【关键词】司法鉴定,鉴定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13918.9
【文献标识码】a
常林 高荣云
【文章编号】 1007—9297(2003)01—0003—0
3有关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最近,九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
题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
决定》),未获通过的具体原因尚
不清楚。作为一名司法鉴定工作者想就此问题谈些观点,仅供参考。
《决定》①关键缺陷:第一,没有明确国家职业鉴定机构
(司法鉴定事业就像卫生事业,国家不管,一分钱不投入,老
百姓怎么看病?医生靠什么诊断治疗?),没有确立国家职
业鉴定机构设置的原则,盲目管理,必然由目前的混乱走向
新的另一种混乱,改革终将流产;第二,对公安侦查部门保
留的鉴定机构,赋予双重身份(既可以行政职权化又可以市
场竞争化),等于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没有营造出司
法鉴定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管理的格
局。第三,《决定》适用范围太窄。依据《决定》中司法鉴定的概念,司法鉴定的范围指的是就涉及诉讼的专门性问题
进行鉴定,按照现行制度应包括三大类,(1)现行公检法所
设的司法鉴定机构;(2)非公安、司法机关,法律、行政法规
规定有鉴定职能的组织,如医疗事故鉴定、建筑工程质量、资产评估等。(3)非职业鉴定部门,其技术条件有时可以解
决诉讼中的专门问题,如科研院所,行政机关的专门实验室
等。根据《决定》,第一类中公安、检察系统均可视为侦查部
门的鉴定机构,不属《决定》调整对象,人民法院撤消鉴定机
构。第二类,不列为本《决定》管理范围。第三类有其专业
领域,主观上不主动,客观上无义务承担司法鉴定工作,同
时,也不可能纳入《决定》管理的范围。由此,以上三类均不
属《决定》管理范围,而三类内容却基本囊括司法工作中常
规司法鉴定领域。表明名册制度的建立对司法工作毫无意
义。
一、基本共识
从现代法制建设要求和我国司法实践来看,关于司法
鉴定目前已经达成以下共识:
第一,毋庸置疑,现行司法鉴定制度已不适应司法制度
改革的需要,甚至严重阻碍司法工作,全新构建我国司法鉴
定制度迫在眉睫。
· 3 ·
· 述评·
第二,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自设司法鉴定机构与现
代诉讼理念相悖。
第三,国家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管理司法鉴定工作,建立
全国统一的司法鉴定制度。
二、司法鉴定制度
司法鉴定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法律所规定的,关于司法
鉴定机构设置、人员管理、运行程序和行为标准等方面的规
则、规章和体制的总称。简而言之,其又分为两大类,即管
理制度和运行制度,后者是指参与诉讼活动的相关制度,由
诉讼法和证据法对其进行调整和规范。这里重点谈的是司
法鉴定管理制度,它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司法鉴定管理的主
体(不需要再争论),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司法鉴定
管理规范、司法鉴定工作程序规范(以后讨论的问题)等问
题。
三、司法鉴定机构
(一)司法鉴定机构的分类及其体征
广义的司法鉴定,根据主要职能和专业特点应分为两
大部分。
1.专司司法鉴定,专业技术包括:法医学(法医病理学
鉴定,法医临床学鉴定,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法医物证学鉴
定,法医毒物鉴定),文件鉴定,声像资料鉴定,现场勘查分
析,个人识别(法医人类学,法医齿科学等),犯罪心理测试,指纹,痕迹检验,司法弹道学,微量物证,刑事摄影技术,毒
品和血清(dna)检验,与纵火、爆炸、计算机犯罪有关物证
鉴定等技术项目。
2.兼司司法鉴定,主要是根据公安、司法机关的委托进
行各类诉讼案件鉴定,或其日常工作出具的鉴定文书、检测
报告,成为诉讼中的证据。一般称为技术鉴定,其主要技术
包括:会计审计鉴定,建筑工程鉴定,知识产权鉴定,考古学
技术鉴定,古玩字画鉴定,产品质量鉴定,食品化妆品检测,药物检测等等。
由此,从司法鉴定机构设置的性质上看,分为三大类。
(1)国家职业鉴定机构。是指由国家出资举办的专门
从事司法鉴定工作的鉴定机构,其性质是为司法活动提供
服务的组织,具有事业单位服务性、公益性和知识密集性的特征,享有独立法人资格。该类鉴定机构又分为面向社会
服务和不面向社会服务两种鉴定机构,后者主要是指改革
后公安部门内设的刑事技术鉴定。
① 《决定
第二篇:司法鉴定管理与行业相关问题探讨
司法鉴定是一项系统社会工程,需要在改革中解决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诸如:司法鉴定的管理体制、运行体制、启动制度、实施制度、质证制度、采信制度等等。在以上诸多问题中,一个首要问题就是要构建科学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1998年,国务院将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划归司法部负责。党的十六大提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司法审判和
检察同司法行政事务相分离”的目标。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并决定于2005年10月1日施行。2005年9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司法部公布了《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和《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两办法”)。“两办法”中提出:“司法鉴定管理实行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司法行政机关对司法鉴定机构及其司法鉴定活动依法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检查。司法鉴定行业协会依法进行自律管理”。“司法行政机关对司法鉴定人及其执业活动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检查,司法鉴定行业协会依法进行自律管理”。本文以司法鉴定行业的性质和特点为切入点,就司法鉴定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司法鉴定行业的性质和特点
一个行业的管理体制受其行业自身性质、特点限制和决定,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也是如此。目前我国司法鉴定行业的性质比较复杂,有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设立的,有院校、科研院所、及医疗单位设立的事业性质的司法鉴定机构,也有民营性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还有合作或联合设立司法鉴定机构。特点如下:
(一)范围广泛。
司法鉴定活动涉及职业类别众多,是多个行业群体的集合体。随着社会经济、科学的发展,司法鉴定的业务类别将更加广泛。因此,司法鉴定管理的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
(二)多重行业管理
司法鉴定行业内包括法医学、精神病学、司法会计、建筑工程质量等多种行业,行业内还有专业分工(如法医学就有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学等)。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有专职和兼职之分,多数司法鉴定人都具有“行业鉴定人”和“司法鉴定人”双重身份,例如:司法会计鉴定机构,同时也是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同时也是司法鉴定人。因而,要接受司法鉴定行业及各自行业的双重管理。
(三)经济性质复杂
司法鉴定活动从性质上看,是为司法裁决提供科学证据(专家证言)的一种诉讼活动,是为司法公正服务的,因而不应当具有盈利性。从目前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人的工作单位性质上划分,一是司法机关内部设立的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活动是现行司法体制下司法机关行使职能的方式之一,应当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其多数鉴定活动也是收取费用的;二是科研、医疗、教学等事业单位的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活动是发挥技术资源优势,同时收取鉴定费用以增加收入弥补国家投入不足或增加职工收入;三是个体或合作、联合成立的从事某行业的活动的事务所或有限公司,在从事本行业经营性活动同时,兼营与本行业相关的技术性的司法鉴定业务,收取司法鉴定费用的目的是增加利润;四是专门成立个体或合作性质专营司法鉴定,自收自支的鉴定机构,从事司法鉴定活动是以盈利为目的或者实际运作中具有盈利性的。因此,司法鉴定机构还未完全处于中立地位。
(四)部分鉴定机构内部管理粗放,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由于司法鉴定活动有利可图,竞争不可避免。合理的竞争,促进鉴定质量的提升;恶意竞争会导致鉴定质量下滑。有的鉴定机构从表面上看制度健全,但没得到较好的落实,内部管理粗放,鉴定意见书制作粗糙,说理性不强,有的鉴定文书前后脱节,经不起逻辑推敲;有的甚至句子成分残缺,错别字较多。审判采信率较低,有的甚至引发信访纠纷。鉴定意见书是鉴定机构的产品,鉴定意见书的质量折射鉴定机构的资质能力。粗制滥造出来的鉴定产品,增加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也是一个鉴定机构业务能力低下的外在表现。
二、司法鉴定管理模式
司法鉴定管理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大至有三种管理模式:一是由司法行政机关承担所有的管理职能;二是由司法行政机关与司法鉴定人行业组织分工协作,共同管理司法鉴定行业;三是由司法鉴定人自发组成的行业组织实行独立的自治管理。第一种模式不可取。司法鉴定涉及面较广、专业性极强,对鉴定人的培训、制定鉴定规程以及对外交流等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承担,既不方便,也难以胜任。第三种模式不符合我国司法鉴定工作的实际情况,我国司法鉴定行业发展还极不成熟、完善。司法鉴定在我国不过50余年的历史,目前全国还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予以规范,司法鉴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还不可能实现高度自律,让司法鉴定人协会独立实
行行业管理,实在难担此任。第二种模式,不失为目前我国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应选择的较佳模式。
三、采取行政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是司法鉴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很多领域都成立了机构健全、管理规范的行业协会,这些协会对加强行业管理,推动行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司法鉴定领域,也应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
在本行业的微观管理职能,与行政管理机关共同推动司法鉴定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有成功的经验和法规依据
目前我国很多行业采纳的管理模式,均是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如律师、会计师、税务师等,有不少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司法鉴定行业协会,可分担司法行政机关现在承担着又不宜长期承担下去的部分管理工作,如年检、注册、培训、维权等,又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巩固对司法鉴定工作的管理。司法部公布的《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和《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中,也确定了这种管理模式。
(二)是司法鉴定整体、全面发展之必需
司法鉴定人协会是“司法鉴定人之家”,成立司法鉴定人协会,可以整合鉴定人力资源,将所有的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人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有助于鉴定人真正把司法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有助于鉴定人真正把司法鉴定工作当作一项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宏伟事业来干,而且对促进司法鉴定行业产业化,提高司法鉴定的社会地位,推动司法鉴定整体、全面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三)为司法鉴定机构及鉴定人提供广阔的活动舞台
从某种意义上说,司法鉴定人协会就是司法鉴定活动、司法鉴定行业发展的大平台,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人借此大平台,各显身手,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四、行政与行业管理的分工协作
行政管理是宏观的、间接的、监督的,协会管理是直接的、具体的、自律的。司法行政机关是通过法规、政策进行管理。协会则是通过行业组织与自律机制管理鉴定机构和鉴定人。
司法鉴定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司法鉴定人协会的职能配置与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其它行业协会的职能配置必须密切相关。只有合理划分司法鉴定人协会与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其它行业协会的职能分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切实保障司法鉴定的合法权益,提高社会整体效益,推动司法鉴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司法鉴定的行政管理应是宏观性的管理,主要是抓“准入、准出”以及政策导向、外部协调等工作。一是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对司法鉴定机构及人员进行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并起导向作用。二是抓好“准入、准出”。审查、审批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立、变更、注销;司法鉴定人资格准入的审查、审批工作;编制、更新名册和公告等。三是监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司法鉴定活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组织实施对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奖惩;负责对司法鉴定机构及人员涉及执业违法行为投诉的查处;实施淘汰制,对严重违法违规的机构和人员作出处罚,甚至淘汰出局。四是制定发展规划。对司法鉴定机构的布局、比例、专业、市场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在鉴定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五是协助和指导行业协会的工作。
(二)司法鉴定行业管理上要体现专业性、科学性、高效性、标准化等方面对司法鉴定协会应准确定位、明确职能,从而使其发挥自身作用,以弥补司法行政管理之不足。
1.培训职能
加强对司法鉴定人的培训,全面提高司法鉴定人素质,是司法鉴定人协会的重要职责。然而司法鉴定种类繁多,且司法鉴定人作为行业鉴定人身份所在的行业协会也承担着对行业鉴定人的培训职能,这就使得司法鉴定人协会与各行业协会的职能发生了交叉。因此,司法鉴定人协会应当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司法鉴定事业最需要的地方,对司法鉴定人培训重点应当是司法鉴定职业道德、司法鉴定程序等方面,而对司法鉴定人的执业技能培训可以由其本行业协会负责。
2.维权职能
维护司法鉴定人合法权益对是司法鉴定人协会应当履行的职责之一,也是某些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能。因此,应视行业协会职能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就是从事司法鉴定活动,比如法医学会,维护其会员合法权益是其应有之责。所以当作为司法鉴定人协会和法医学会共同会员的司法鉴定人因从事司法鉴定活动而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司法鉴定人协会和法医学会都有义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主动维护其合法权益。有的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并不是司法鉴定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这项职能,其会员的主要工作也不是从事司法鉴定活动。在这种情况下,维护其共同会员在司法鉴定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并非行业协会应有之责,而是司法鉴定人协会的维权职能。
3.规范化管理职能
对司法鉴定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是实现司法鉴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消除恶性竞争的根本保障。司法鉴定协会应加强对司法鉴定各项管理工作制度的建立健全,把司法鉴定事业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4.对外交流职能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有利于开阔视野、取长补短,促进司法鉴定事业的发展。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司法鉴定工作发展极不平衡,司法鉴定人协会大力开展此项工作职能,对推动各地司法鉴定事业的共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5.配合行政执法职能
协会内设立的各专业委员会,负责对本专业内的重大疑难专业问题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因司法鉴定活动引发的投诉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论证。有利于专业问题的及时、正确解决,确保司法鉴定质量,提升司法鉴定的证据采信度。为司法行政机关处理因司法鉴定引发投诉信访问题,决定对鉴定机构的奖惩提供技术支持。
总体上看,司法鉴定机构逐年增加,呈发展趋势,这与司法部确立的司法鉴定工作“队伍先发展壮大,再整顿规范”指导思想有密切关系。司法鉴定机构设立后,单靠自律运作、自我约束是不行的。作为司法鉴定行政管理部门,既要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干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鉴定活动;又要通过司法鉴定人协会积极引导鉴定机构和鉴定人遵守执业纪律、恪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同时,要督促司法鉴定机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经常检查这些制度的落实情况。发挥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优势,保障司法鉴定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篇:司法鉴定管理
议司法鉴定工作
检察机关批捕和审查起诉工作需要对侦查中的鉴定结论进行审查、确认或重新鉴定,且检察机关侦查部门还担负着一部分案件的侦查工作,在侦查过程中,鉴定是调查取证的重要手段,是准确、及时查明案件的重要保障。所以,做好检察机关的司法鉴定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检察技术部门按照上级对检察工作的总体要求,积极履行职能,为检察机关业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全体检察技术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兢兢业业,勤奋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打击刑事犯罪、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实施法律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和面对的困难
(一)鉴定门类不完整,制约检察技术工作整体发展。我检察技术部门虽设有法医类鉴定,但仅包括法医病理鉴定和法医临床鉴定,而法医精神病鉴定、法医物证鉴定和法医毒物鉴定不涉及;虽设有物证类鉴定,但仅包括文书鉴定和痕迹鉴定,而不涉及微量鉴定;设置了司法会计、心理测试等技术门类,却还没有声像资料鉴定这个门类。技术门类不完整,严重制约了检察技术工作在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司法鉴定人员整体素质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期待、执法新要求还有差距。
一些鉴定门类还缺乏具备相关鉴定资格的技术人才。以中江县院为例,虽有文痕检、法医、司法会计等技术门类,但取得鉴定资格的技术人员仅有1人。虽新招录了一批技术人员,年轻人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短时间内难以获得鉴定资格,办理案件很多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同时检察机关对技术人员也没有健全的培训和考核制度,没有相应的鼓励机制,影响了鉴定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鉴定人员技术能力难以得到提高,难以满足执法要求。
(三)司法鉴定工作受硬件条件的制约。仪器设备是用于检验鉴定必要的技术手段,有些鉴定业务类别比如法医物证、毒物毒品检验、微量物证检验、文件检验、声纹鉴定以及电子证据检验,必须依靠专业性比较强的技术设备,得出定性结论和定量的数据,供司法鉴定人员进行分析和判断,以保证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越是大的城市,需要技术鉴定的案件往往越多,案情常常更复杂,需要依赖的仪器设备更多。而这些设施花费比较大,司法鉴定业务经费在财政方面难以得到充分支持和保障,无法配备充足的设备,办理案件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二、发展我市司法鉴定事业的主要对策和几点建议
(一)建立人才保障机制
1、人才“引进来”,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司法鉴定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鉴定人是以专家身份提供证据,为保障司法鉴定意见客观、准确、公正,鉴定人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良好的执业道德和鉴定的法律意识。
采取公招、选调、聘用等方式,积极引进技术人才,注重利用全国检察业务专家、检察技术专业指导小组以及检察技术人才库 的专家资源。做好人才储备,为司法鉴定事业奠定人才基础。
2、人才“育出来”,加强培训教育,切实提高各级院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人业务技能和司法鉴定公信力。司法鉴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很难形成鉴定人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不仅要从外引进相关技术人才,还要注重培养现有的技术人才。鼓励司法鉴定人自学先进的技术,同时统一组织对检察技术人员进行高层次的培训,例如:组织各技术门类研讨会、聘请社会鉴定机构的专家讲座、典型案例分析等。
3、人才“走出去”,整合不同侦查机关的技术人员资源,提升检察技术工作整体能力。鉴定是一项专业性很强、技术要求很高的活动,不同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由于在人员、设备等方面的差异,技术特长都不一样,如公安部门的鉴定机构对弹痕、毒物等方面的鉴定能力很强。遇到相关案件,检察技术人员主动走出去,联合公安机关技术人员,共同完
成检验鉴定工作,保障案件质量。
(二)建立物质条件保障机制
1、加强司法鉴定实验室的建设,改善行业技术条件,提高司法鉴定机构的资质水平和资信能力。建议有关领导从长远着眼、从大局出发、从速解决司法鉴定管理中物力、财力上存在的问题,增加专项资金,配备仪器设备,为推进市一级的依法行政工作努力奠定基础。鼓励有条件的鉴定机构加快鉴定设备的更新换代,更多第采用新产品、新设备开展鉴定工作。
2、整合技术装备资源,改善行业的装备条件,提高司法鉴定机构的资质水平和资信能力。检察技术工作中的某些技术门类需要投入价值较高的技术装备,基层院广泛配备将造成资源浪费。为避免盲目甚至低水平设置鉴定机构,由上级院统一配备,基层院共同利用,在遇到涉及难度较大或涉及新领域、新技术的专门问题,上下级院互动,下级院可以依托上级院的技术力量,技术设备。
(三)建立案件质量管理机制
1、强化对鉴定人的监督,建立健全的鉴定人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系统的考核制度,是不断提高鉴定人员技术水平,使鉴定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严格按照高检院核准的人员名册和从业范围开展检验鉴定工作,坚决杜绝检察技术人员在社会鉴定机构兼职从事鉴定业务,加强对挂
靠鉴定人、助理鉴定人的监督管理,防止主体不适格,超范围鉴定等问题发生。建立司法鉴定职业活动监督、检查和评价制度。
2、强化对鉴定机构的监督,建立司法鉴定机构内部规范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的业务范围开展检验鉴定工作,坚决杜绝鉴定机构擅自增加鉴定业务或者扩大受理鉴定业务范围。
3、强化对案件质量的监督,建立案件质量控制体系。鉴定结论直接决定案件的定性,设计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和身价姓名。司法鉴定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的大局和检察机关的形象,关系到司法公正,社会的公平及和谐稳定。建立案件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把好案件质量关。
第四篇: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及相关问题探讨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及相关问题探讨
文/汇德咨询:武幼韬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是工程造价咨询业务中一项边缘化的产品。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涉及诉讼类的工程造价业务也逐渐增多,与传统的预结算工程造价产品相比,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业务的工作内涵趋向于复杂化,工作外延扩大化,这些内涵和外延的变化,对工程造价咨询工作方法与技术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客观上促进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内涵进一步提升,为工程造价业务创造了新的外延空间。下面,就围绕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基本工作内容及相关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在做好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业务的同时,有效完善工程造价产品结构,延伸工程造价产品线。
一、关于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主要特点
1、关于委托的来源
传统工程造价业务委托大多来源于建设方、施工方或有其他利害关系的第三方。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业务从广义上讲,可来源于审理法院,也可以来源于涉案的各方当事人。但一般狭义而论,涉案当事人委托进行工程造价业务工作并要求提交相应的报告书,应属案件中举证的范畴,并不属于司法鉴定工作。只有接受人民法院的委托,就相关证据通过鉴定人的技术工作,形成一定的工程造价技术结论,才能称之为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因此,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委托来源应为人民法院特定的委托主体。
2、关于技术资料来源问题
技术资料是进行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技术资料主要有以下来源:
①当事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向法庭提供的证据资料;
②当事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向法院提供的相关主张、事实认可、抗辩等,如诉状、答辩状;
③司法鉴定委托书;
④当事人在司法鉴定过程的相关主张、事实认可、抗辩等;
⑤当事人在鉴定过程中向鉴定人提供的相关资料;
⑥鉴定人在鉴定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资料。
上述资料从时间段上分可分为原始资料与过程形成资料两大类。其中以原始资料为例,虽然是在一般工程造价咨询业务中也有类似,但司法鉴定则因司法程
序及实体规定,赋予其一些特定的内涵和界定,如认证问题,举证时效问题、采信问题等,应做具体甄别分析的处理;另外,有一些依据资料是在接受委托进行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工作中产生的过程资料,如听证笔录、现场勘察笔录、当事人书面主张等等。这些过程资料一方面起到遵循司法鉴定程序规定的说明意义,同时对于工程造价实体问题的处理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3、工作程序与工作方法问题
传统的工程造价根据建设部制定的相关技术规范,主要立足于强调技术上的严谨性,同时注重于程序的合法性、规范性,做到技术内容正确,能够说服当事人,同时程序合法规范。
二、工程造价司法鉴定过程中有关实体及程序问题的处理
如何做好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工作,重点在于把握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处理好实体问题,二是处理好程序问题。大多问题既是实体问题,也是程序问题,处理得当,二者皆得。
1、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实体及程序问题处理的基本原则
1)合法原则。鉴定依据应以合法有效为前提,具体为:
a.当事人之间合同约定不违反法律的,以约定为准;
b.当事人之间合同无约定的,适用定额有关规定和会计准则进行计算;
c.当事人对约定内容或行为事实有争议的,以委托法院确认为准。鉴定所依据的证据资料应与委托法院认定效力相统一,并以委托法院确认效力为鉴定结论被采信和生效条件。因此,鉴定人假设条件若与庭审质证后委托法院认定不一致时,鉴定结论应依据委托法院的认定做相应的修改或补充。
2)司法鉴定不涉及对民事行为效力和民事责任的确认。不得以鉴定的方式肯定或否定当事人须向法庭陈述并由法庭质证、认证的事实。对应经法院审查确认的行为事实和民事责任,在委托法院未做出否定性确认前,鉴定人不予否定,但应做相应的假设和限制条件说明。
3)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
4)时效原则。在不同时间和市场条件下,工程造价有相应的变化。因此,工程造价的计算应明确相对应的时间。工程造价计算应以一定时期内有效的定额文件、市场价格为依据。
2、严格遵循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委托书内容做出针对性鉴定结论
司法鉴定主要是解决当事人的争议问题。司法鉴定委托书是启动鉴定程序的依据,同时也是对争议问题做出界定最直接的内容。鉴定人员应围绕鉴定委托内
容,进行相关的了解案情工作,安排鉴定程序的展开,确定基本的技术路线。只有理解和掌握了委托内容,方可解决鉴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才能对委托内容做出有针对性的结论。
三、关于对司法鉴定过程中对委托法院移交资料争议的处理问题
司法鉴定过程中,在来源于委托法院移交的资料一般属于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的举证。有时法庭进行了质证,有时尚未进行质证;应当注意,除非法院对具体的资料有明确的认证意见,否则,即使经过了质证的举证资料也并不属于法院认证采信的证据。当事人如对委托方移交的鉴定资料持有争议,鉴定人可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以下方法处理:
第一种情况:法院对移交的资料进行了质证并且有明确的认证意见。这种情况下,鉴定人应根据委托认证的鉴定资料进行鉴定,未经认证的资料不能作为鉴定依据使用。并将上述鉴定依据使用原则明确告知当事人。
第一种情况:委托法院虽对鉴定资料经过了庭审质证,但并没有认证结论。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当事人对有些技术资料的争议,鉴定人可采取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将争议提交法庭进行认证,待法庭对争议资料做出认证结论后,再根据认证结论做出工程造价计算。另外一种方法是先根据相关资料结合不同的争议内容分别做出技术性的结论,同时将当事人的争议一并列入结论的假设与限制条件提交法庭或向法庭出具报告书。
第三种情况:委托法院对移交的资料并没有经过质证程序。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当事人对法庭移交资料的争议,仍可参照第二种情况两种处理方法进行:一是先提交法庭质证,然后再根据法庭质证意见做出结论;二是结合争议问题先分别做出选择性的技术结论,然后将设定争议假设与限制条件的结论提交给法庭质证、认证。
四、关于对当事人在鉴定过程中提交资料的处理问题
工程造价技术资料可能来源于司法鉴定委托前,也可能来源于司法鉴定委托后。在司法鉴定过程中,当事人在往往也会提交一些鉴定资料。是否准许当事人向鉴定人提交的资料?当事人在鉴定过程中提交的资料是否属于当事人的举证?这些问题均应与委托方进行沟通,即时向委托方通报情况,征询委托方意见。从广义上来讲,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提交的资料均属于举证范畴,因此也受到证据规则的制约。当事人在鉴定过程中提交的资料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是否超过举证期限以及带来的效力认定问题。对此,一般意义上认为鉴定人仅是根据鉴定资料做出技术鉴定,并没有权力行使属于法庭对证据质证、认证的权力。况且,当事人即使超过了举证期限,根据证据规则仅存在是否可质证的问题,并没有要求法庭或鉴定人拒绝接收资料的明确规定。因此,首先,对当事人在鉴定过程中提交的资料应予以接收,并将情况通报委托方和对方当事人。第二,就当事人对在鉴定过程中提交资料的相关争议,应如实向法庭反映。力争先提交法庭质证,然后再根据法庭质证意见做出结论。如不能实现上列程序途径或得到相关结果,可结合争议问题先分别做出选择性的技术结论,然后将设定争议假设与限制条件的结论提交给法庭质证、认证。
五、关于鉴定过程的笔录的制作
在工程造价司法鉴定过程中,鉴定人应制作相应的笔录,体现鉴定的过程,反映鉴定的争议,形成解决鉴定问题的相应依据,这也是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区别于一般社会性委托业务工作的重要特征。鉴定人对此应十分重视。
司法鉴定过程中形成的笔录内容业务主要有:听证会笔录,谈话笔录,现场勘察笔录等等。其中,听证会主要是召集案件当事人通过听证会的形式,听取当事人对鉴定的相关主张、争议及依据等等。谈话笔录主要记录针对鉴定人想要了解的事实,向当事人询问的过程和结果。现场勘测主要针对鉴定对象的实物进行现状勘测,明确相关工程实体状况,为鉴定人了解和掌握基本事实,解决当事人的争议提供一定的依据。
根据以上所述,笔录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体现鉴定依照规范的程序进行;二是明确或固定相应的事实。只有掌握住这两点进行笔录制作,笔录才能起到应有的功效与作用。
六、关于对当事人在鉴定阶段的相关主张处理问题
诉讼主张(包括抗辩)是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当事人在司法鉴定过程中提出相关主张也属其诉讼主张的范畴。规范、合理、合法地处理好当事人在鉴定过程中的主张意见,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只有在尊重当事人的主张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解决当事人的主张和争议问题,做好鉴定工作,为法庭的审理提供科学、公正的依据。围绕当事人的相关主张,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认真、全面地听取当事人的主张及相关理由;二是尽量要求当事人以书面形式提出主张。因为当事人是第一知情人,通过当事人的鉴定主张,可以有效地集中争议焦点,同时为鉴定工作提供相关的事实、依据和逻辑性理由,使鉴定人的分析技术工作更加扎实。二是除非客观条件不允许,鉴定人应对当事人的主张采取书面形式予以分析回复,类似书面回复可在鉴定报告予以体现,也可做专项的书面答复。
七、关于鉴定过程中的勘误问题
由于司法鉴定对程序管理及客观条件所限,鉴定人与当事人既不属于平等的主体地位,也不可能类似一般社会业务作业过程中一样频繁地进行交谈接触。因此,工程造价鉴定技术工作基本完成并做出初步结论后,鉴定人应制做工程造价鉴定报告勘误稿送交当事人进行勘误,通过勘误程序进一步了解当事人的争议问题,纠正鉴定人在鉴定过程中的事实偏差、主观认识偏差和技术偏差。
听证勘误是以鉴定机构出具的听证勘误报告为主线展开的鉴定依据听证、质疑过程。听证勘误程序的基本内容为:
1)当事人对鉴定听证勘误报告所引用、依据的鉴定资料进行公开查阅(按规定应保密的除外)。
2)当事人对听证勘误报告的具体鉴定内容及相关依据提出听证要求,鉴定人应就这一鉴定内容的事实依据和适用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依据做出说明。当事人可对听证内容提出反驳或申辩。
3)当事人以书面形式提出对听证勘误报告具体鉴定内容的异议,并对其异议主张负有提出相应依据的责任。
4)当事人对对方的异议主张进行申辩,并对其举证进行质疑。
鉴定人与当事人在鉴定实体问题上的分歧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听证勘误报告送达当事人后,鉴定人的观点径已明确,而且听证勘误程序主要以听证勘误报告为主线展开,当事人对听证勘误报告的依据要求听证,对具体内容提出异议,鉴定人应履行相应的义务,在这一程序阶段的责任角色有所变化,对鉴定人把握程序的顺利进行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鉴定人正确处理实体异议当然是问题的关键,但掌握程序上的一些原则和技巧也是十分必要的。
1)坚持鉴定人主持鉴定的原则。鉴定权是委托法院赋于鉴定人的权利。鉴定权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主持鉴定工作的进程。鉴定人应正确行使鉴定权,主持和引导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不能因当事人的一些异议而乱了阵角。
2)尽职尽责地履行听证义务。对当事人提出的听证要求,应认真、全面地进行列举,并做必要的说明。
3)全面认真地听取当事人的异议主张、反驳申辩理由,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4)不与当事人辩论。鉴定过程中鉴定人与当事人分歧的实质体现就是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不利的后果。鉴定人在司法鉴定中充当“技术法官”的角色,鉴定人与当事人的辩论实质上会形成鉴定人代替一方当事人进行争辩的不对称后果,同时会使鉴定人和当事人之间形成情绪的对立。鉴定人与当事人的辩论对行使司法鉴定权并没有程序上和实体上确定或影响意义,反而会形成“裁判代理”的误区。因此,只做说明而不辩论是鉴定人应恪守的技巧和原则。
5)对当事人的异议应逐条逐项进行答复。根据召开当事人会议听证、异议、质疑内容,鉴定人应针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进行逐条逐项的答复,并送交当事人。这既是保障鉴定公正性、对鉴定人鉴定行为的一项约束机制,同时也是鉴定人对鉴定依据和结论的自我检验过程。鉴定人对当事人异议的答复应作为鉴定报告的附件报送委托方。
八、关于撰写报告的问题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结果不仅应反映特定的技术结论,而且应对所形成的技术结论做出有效支持。这些支持技术结论的内容除了详实的计算过程以外,还需要
通过鉴定报告相应的内容,陈述鉴定所依据的鉴定资料,及对鉴定争议事实问题、技术问题分析处理的过程。根据司法鉴定的有关要求,结合工程造价业务特点,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报告除符合工程造价咨询报告规范的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内容:
1)委托人、受委托人名称及鉴定内容。
2)案情摘要。记述当事人,主要工程事实(如合同内容摘要、施工时间)、当事人争议问题及主张等。
3)对鉴定过程的说明。鉴定程序的合法和鉴定行为的规范是鉴定结论得以采信的基础。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应当将鉴定的程序和相关行为过程作为工程造价鉴定报告的内容,向委托法院报告,对鉴定程序的合法性做出说明,支持估价鉴定结论被委托法院采信。
4)工程造价鉴定依据的资料。列出工程造价鉴定所采用和未采用的依据(相关鉴定材料),以便于委托法院对鉴定依据的实体性审查。
5)对工程造价鉴定争议问题的分析处理,对适用相关规范及取舍的理由。对一些未确定因素、鉴定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须经法庭质证认证的内容等,均应列入假设与限制条件中予以说明。
九、关于出庭质证的问题
出庭质证是鉴定人的基本义务,也是力求使委托方采信工程造价鉴定结论的过程。在庭审过程中,针对当事人对鉴定报告异议,鉴定人应当出庭对形成鉴定结论的事实依据和法律、法规、规范依据予以说明,反驳当事人不合理的异议(这一点与勘误过程鉴定人的角色应有所区别),支持鉴定结论的成立。对经法庭质证后,鉴定结论不被采信的,鉴定人应当尊重和服从委托法院对鉴定结论的采信权;对在庭审中出现新的鉴定证据、或委托方认定证据效力与鉴定人不一致,委托法院要求按法庭认定效力重新鉴定的,鉴定人应当尽快做出补充鉴定结论;对委托法院提出适用工程造价技术规范与鉴定人意见不一致的,鉴定人有权拒绝做出更正或补充鉴定。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是工程造价咨询和司法鉴定相互纵深发展新的业务内容,在工作程序、技术路线和实体问题处理上与司法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和解决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在司法鉴定实务中的程序和实体问题,对改进工程造价技术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保证工程造价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工作,不仅可延伸工程造价产品线,而且对一般社会类型工程造价业务如:完善工程资料、解决工程造价中的索赔问题等,均有较强的反辅作用,另外,工程造价技术人员在司法鉴定过程中,不仅作为鉴定人出现,而且作为当事人双方的代理人参与诉讼,通过围绕工程造价鉴定问题的争议,提高工程造价业务的技术竞争,进上步推进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内涵与外延的发展。
第五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
【法规标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 【颁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文字号】 【颁布时间】2005-2-28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5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
管理问题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为了加强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管理,适应司法机关和公民、组织进行诉讼的需要,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特作如下决定:
一、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二、国家对从事下列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
(一)法医类鉴定;
(二)物证类鉴定;
(三)声像资料鉴定;
(四)根据诉讼需要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的其他应当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的鉴定事项。
法律对前款规定事项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决定的规定,负责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
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以申请登记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共 4 页 第 1 页
(一)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二)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专业执业资格或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从事相关工作五年以上;
(三)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工作十年以上经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
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受过开除公职处分的,以及被撤销鉴定人登记的人员,不得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五、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业务范围;
(二)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必需的仪器、设备;
(三)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必需的依法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认可的检测实验室;
(四)每项司法鉴定业务有三名以上鉴定人。
六、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编入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名册并公告。
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根据鉴定人或者鉴定机构的增加和撤销登记情况,定期更新所编制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名册并公告。
七、侦查机关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不得设立鉴定机构。
八、各鉴定机构之间没有隶属关系;鉴定机构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不受地域范围的限制。
鉴定人应当在一个鉴定机构中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九、在诉讼中,对本决定第二条所规定的鉴定事项发生争议,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列入鉴定人名册的鉴定人进行鉴定。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由所在的鉴定机构统一接受委托。
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应当在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名册注明的业务范围内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鉴定人应当依照诉讼法律规定实行回避。
十、司法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度。鉴定人应当独立进行鉴定,对鉴定意见负责并在鉴定书上签名或者盖章。多人参加的鉴定,对鉴定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应当注明。
十一、在诉讼中,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
十二、鉴定人和鉴定机构从事司法鉴定业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尊重科学,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十三、鉴定人或者鉴定机构有违反本决定规定行为的,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
鉴定人或者鉴定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停止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情节严重的,撤销登记:
(一)因严重不负责任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登记的;
(三)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拒绝出庭作证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十四、司法行政部门在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中,应当严格依法办事,积极推进司法鉴定的规范化、法制化。对于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直接责任人员,应当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十五、司法鉴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商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确定。
十六、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进行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十七、本决定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法医类鉴定,包括法医病理鉴定、法医临床鉴定、法医精神病鉴定、法医物证鉴定和法医毒物鉴定。
(二)物证类鉴定,包括文书鉴定、痕迹鉴定和微量鉴定。
(三)声像资料鉴定,包括对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图片等载体上记录的声音、图像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其所反映的情况过程进行的鉴定和对记录的声音、图像中的语言、人体、物体作出种类或者同一认定。
十八、本决定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