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4:2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第一篇: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XXXX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社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牢记服务“三农”宗旨,紧扣新农村建设主题,扎实推进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上半年已参与创办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X家,总投资近X万元;为农服务社总数达X个;新办农民专业合作社X家,增资扩股农民专业合作社X家;全面完成农资配送中心改造建设,连锁经营网点近X个;重建乡级农贸市场X个,总投资X多万元;农民经纪人协会发挥良好作用,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广阔的交易平台。

一、参与创办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求实务真,因地制宜,规范管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我们加大组织力度和投资力度,要求全系统全力参与,力争做到公共服务中心建到哪里,哪里条件具备,为农服务社就办到那里。我们始终坚持把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与服务“三农”、助农增收紧密结合,与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紧密结合。XX领导经常深入农村社区,精密策划,现场协调,具体指导创办工作。上半年,我们参与创办XXX等XX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其中固定资产投入X万元,支持社区中心设施投入X万元,广告牌制作投入X万元。上半年已有X家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通过考核验收。

二、扎实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质量,规范运作,争创“四有”。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今年上半年我们又新办了XX等XX个专业合作社。同时我们还投入XX万元,分别对XXX专业合作社进行增资扩股,指导和支持这些合作社按照《合作法》规范运作,提升质效。4月份我们还专门组织有关负责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赴XXX参观学习,举办了一期专业合作社会计培训班。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的全力支持下,XXX专业合作社扩建项目已开工上马。目前,我们还根据产业特色,扩大专业合作社规模,村委干部带头加入合作社,发动农户和农民经纪人入社,改造专业合作社加工场,力争下半年规范运作,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经济效益。

三、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造就“新网”。我们历来把服务“三农”作为宗旨,在新农村建设中,努力适应现代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新网络。我们的第一张服务新网是创办村级为农服务社XX个。我们的第二张新网是重建农资配送中心,发展遍布全市农村的近XX个农资销售终端,覆盖全市XX以上行政村,年销售突破XX万元。我们的第三张新网是新创办XX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协会,逐步形成了农副产品购销体系,使农产品年交易额上升到X亿元,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上半年,我们还投入XX万元,重建了XXX农贸市场。

新农村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全方位的支持。在其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齐心协力去克

服困难,破解难题。目前,就我们在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遭遇到的两大问题是:

第一,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强势推进下基本建成,但其服务功能尚残缺不全。尤其是服务中心的便民超市、农资、农产品购销门市开业率很低。究其原因:一是村委选址较偏,远离农民集居区,虽有经营门面,但无经营者。二是村委中心门面租金较高,经营者很难接受。三是中心虽有房屋,但无法作为便民超市、农资、农产品购销门市。为此,我们建议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积极招纳经营者、农民经纪人把为农服务中心尽早开起来,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

第二,如何解放思想,冲破条条框框,让农民专业合作社放开手脚发展,让农民真正得实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正式颁布实施,但有的部门还拿出所谓条上的框框来约束限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因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都要从支持和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出发,破除陈旧的条条框框,放手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这才是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有的态度。

第二篇:土地整理参与新农村建设浅析

研究与探索

土地整理参与新农村建设浅析

土地整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特别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来,咸宁市共争取高产农田、低丘岗地改造等土地整理项目118个,总建设规模150.32万亩,批准总投资30亿元,预计全部完工后可增加耕地面积19.37万亩。通过实施土地整理,着力打造一批高产农田示范工程、农业特色板块基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惠及全市60多万农民,有力服务了新农村建设。

一、土地整理服务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土地整理项目的普遍开展,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落实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改善了耕地的质量,增加了农民收益。但土地整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土地整理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县、乡、村基层干部对项目期望值过高,希望增添自己政绩,并从项目运作中获得一定工作经费,因此争取项目的积极性较高。在项目施工阶段,由于土地整理项目投资有限及对项目资金使用上的严格监控,加之土地整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难以处理和协调的矛盾,部分基层干部产生失望心理,导致他们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积极性下降,顺利施工难以保障,项目实施难度增大。

2、整理资金严重不足。当前,土地整理项目均为政府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开发的部分,资金来源的渠道比较单一。

3、土地整理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近几年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一些较易实施的项目已基本完成,剩下的大多是实施难度较大的项目。

4、土地整理涉及政策法律问题,思想工作难度很大。目前,土地整理中田块调整、权属变更、房屋拆迁等问题还没有具体的政策依据,缺乏统一的政策措施,工作难度很大。

二、对策措施和建议

如何把土地整理工作搞好,积极推动新农村的建设,是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土地整理服务新农村建设要重点实现“四个转变”:

1、土地整理目标由重耕地数量增加向适度提高耕地数量、重点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质量转变。结合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以适度提高耕地数量,重点向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土地质量转变。围绕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实现农业经济综合发展。

2、土地整理内容由农地整理向农地整理与居民点整理相结合转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坚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专项整理相一致的原则下,土地整理规划与交通建设规划、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环境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尤其是土地整理规划与村镇建设规划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样使土地整理的内容由单纯的农地整理向农地整理与居民点整理相结合转变,土地整理的效果更加显著,综合效益将发挥得更好。在居民点整理上应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原则,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适度逐步开展,优化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减少建设占用耕地,实现耕地保护目标。

3、土地整理投入由政府投资的单一化向政府、社会相结合投入资金的多样化转变。咸宁市作为欠发达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资金是最大难题,因此,广开土地整理资金的来源渠道显得尤为重要。化解资金难题,主要途径有:一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二是捆绑使用各项支农资金,将农村交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国家、省级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等各项涉农资金统筹用于村庄整理和新农村建设项目;三是要发挥商业银行和信贷资金的作用,建立稳定的资金支持体系;四是要吸纳产业资本进入。

4、公众参与由参与到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的前期阶段向参与到土地整理项目的全过程转变。公众不仅要参与到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阶段和设计阶段,更要参与到土地整理的施工中去,这样也可以为农村部分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尤其是在今后与新农村结合的土地整理,不仅涉及到农地整理,还涉及到农村居民点内部的整理。公众参与土地整理与农村建设,可以保护、尊重公众利益,使相关政策和具体实际相吻合,保证决策合理与公正,弥补技术研究不足,使项目设计更科学合理,项目实施更顺利并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第三篇:妇女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妇女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件头等大事,也为各级妇联组织展现新时期巾帼风采提供了大舞台。今年以来,我县妇联充分发挥妇女组织网络健全、群众工作经验丰富、联系群众广泛普遍的优势,找准位置、主动参与,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作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引导全县广大妇女率先接受新农村建设理念,激发她们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县的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开局。

一、以夯实基础工作为导向,确保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

为了使新农村建设更好地贴近妇女需求,激发全县广大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我们全面调查摸底、广泛宣传政策、科学制定规划,着重做好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调查摸底,掌握需求。为全面掌握当前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妇女群众的所需、所盼,县妇联于3-4月份通过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与农村妇女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就“农村现状、农村面貌、农妇意愿、农妇困惑”等问题开展了调研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二是层层发动,统一思想。新农村建设在开展初期,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干部干,群众看”的苗头。我们意识到推动主题活动要将发动妇女群众共同参与作为关键。为此,我们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先后召开了各镇妇联主席会议,组织学习了市妇联下发的《关于开展“依靠勤劳双手建设美好家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实施方案》,并根据文件精神对我县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各镇妇联也通过召开村妇女动员大会、开辟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走村串户等措施开展宣传活动,使广大农村妇女的观念从“要我建”变为“我要建”,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全县20个小康示范村90以上的妇女在新农村建设承诺书上签名,并自发捐款。据不完全统计,仅妇女群众捐款资金就达15.1万元,充分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三是科学规划,明确思路。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我们遵循“立足实际、尊重民意、因地制宜”的原则,指导和协助村妇代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截止目前,全县100的村制定了产业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村庄整洁规划等。此外,我们还充分发动女党员、妇女骨干、致富女能手参与各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协助村委会制订理事会章程、新农村建设规划、村规民约等,集中群策群力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二、以示范引导为抓手,调动广大妇女群众积极性。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具体做到了“两手抓”,即:一是抓好办点示范。我们在全县树立了20个妇女建设新农村示范村、20个村容整洁示范点,并要求每个村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在示范村按照“先易后难、发动妇女、带动家庭、辐射村组”的原则,从农村最现实、投入较少、容易见成效的事抓起,组织妇女搞好家庭卫生,主动承担“四清四改”责任,大大激发了农村妇女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如,黎家坪新塘村妇女以村容整洁为突破口,开展了以家庭和组为单位的卫生评比活动,并将评选结果上墙公示,以此带动全村村民将讲卫生成为自觉行动,在全县办点示范工作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抓好典型示范。我们根据农村妇女“一村看一村,同村看四邻”的习惯思维定势,把培养和树立本地先进典型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各类致富带头人、妇女典型和基层妇代会的示范作用,使广大妇女在“看得见”中受教育,在“学得会”中得实惠。如浯溪镇唐家岭村“勤劳致富示范户”田桥梁、徐旭玲夫妇发展以养猪为主体的立体式养殖业,年收入20余万元,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周围七、八户也走上了立体式养殖的致富之路。目前,该村还在新农村建设中培育了一批“科技示范户”、“五好文明家庭”、“庭园净化美化示范户”、“勤劳致富示范户”,让广大妇女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照有镜子。

三、以增收致富为着力点,引导妇女群众建新业。

我们根据区域优势和资源特点,大力实施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技致富工程,积极引导妇女群众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增收致富。一是大力培训新型女农民。依托农函大、职业技术学校、远程教育等,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和妇女引进增收致富项目的需要,广泛开展种植、养殖、手工制品及管理、营销、农产品加工等多门类多层次的培训,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女农民。近年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40多期,发放技术资料5万余份,培训妇女群众3500余人次,其中有创业意愿的妇女450余人次,巾帼致富带头人40名,女经纪人40名、村妇代会主任100名,“阳光工程”培训中妇女的参训比例达53。二是做强特色经济,实现规模发展。我们始终注重将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来抓,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发展壮大了一批以妇女为主体的优势产

业。如茅竹镇向家村妇女建立蔬菜生产基地200亩;白水镇竹山村妇女开发本村竹山水库,建起了猪、鸭、鱼立体养殖场和名特优水果基地160亩;下马渡镇六合堂村妇女发展大棚西瓜400余亩等等。目前,我县已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多镇一品”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体系,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强大活力。同时,我们继续巩固发展了“妇代会 协

会”、“公司 协会”的经营运行模式,着重培育了银利来优质稻种植协会等12个竞争力强、影响力大、带动力广的妇女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是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劳务转移。为帮助广大妇女寻找就业门路,提高农村妇女就业率,我们以农村妇女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引导她们向二、三产业转移。一方面,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巩固现有家庭工业项目,开辟新的家庭就业方式。目前,我县已有3万余名妇女从事着玻璃制品(大村甸镇)、鞭炮制作(羊角塘镇)、竹器加工(七里桥镇)、食品加工(白水镇)、毛纺织加工(浯溪镇)等各种具有女性特色的家庭工业。另一方面,积极动员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到商场、超市就业,从事家政服务、饮食娱乐等行业。全县农村妇女在县城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女农民工达3000余名,人均年收入达8000余元。

四、以开展家庭活动为切入点,实现农村面貌大改观。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我们围绕这一内容和环节,以提高妇女综合素质为重点,在“家”字上做文章,在全县轰轰烈烈开展了“十星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户”创建活动,并以此活动为切入点,着力开展了两项活动。一是开展“巾帼生态庭院”创建活动。在广大农村妇女中开展了以“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巾帼生态庭院”创建活动,动员农妇参与“三清三改”、“三建三化”等活动。如,肖家村镇大桥村组织妇女参与拆空心房400平方米,改水6户,并在村容整治中实施柴草粪堆出村,共确定了7个垃圾站,村里还安排了一名清洁工负责清垃圾,确保了村容整洁。此外,我们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了“清洁家庭”评比活动,通过鼓励修建沼气池、使用清洁能源、发展庭院经济等,做到人畜分离,房前屋后种果树,一改过去房前屋后杂草丛生、鸡鸭粪尿满地的脏乱现象,创建“清洁家庭”,改善生活环境。目前共评出“清洁家庭”192户,在全县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二是开展“文明新风进农家”活动。紧紧围绕“倡导新风尚、建设新农村”这个主题,开展了“文明新风进农家”活动,引导农村妇女改变农村生产生活中的陈规陋习,形成健康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全县各村结合活动要求共创建了文体广场、妇女活动中心、科技文化阅览室、家庭科技服务站等阵地685个,建立禁赌协会、禁毒协会、防艾协会等8个,乡村文化宣传队635个。利用这些阵地在家庭成员中开展文体活动、技术培训、知识竞赛,在农村形成了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如黄泥塘镇一居委会部分中老年妇女自发组建了“夕阳红”宣传队,她们以小品、快板、扇子舞、秧歌舞等形式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开展农村家庭文化和妇女健身活动。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农村妇女精神文化生活,又激励了她们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在妇女所需上下功夫,在妇联所能上创特色,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妇女组织和广大妇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再立新功。

第四篇:关于引导各类人才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关于引导各类人才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

总 结

驻马店市科学技术局 2008年6月8日

2006年9月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以来,我们立足农业大市,在盘活人才资源,创建农村科技服务社,实施科普传播工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通过采取引进高层次人才,盘活市县人才,培养农村乡土人才,建立了科技 “常在乡”的有效机制。以创建农村科技服务社,搭建创业平台为重点,以盘活人才资源,注重培养为前提,人才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发挥了科技人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目前,围绕农村科技服务社的创建,全市共引进高层次人才52人,盘活市县人才769人,培养农村适用技术人才2540人,发展国家级农村科技服务组织3个,市级农村科技服务社12个,县级28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60个,培育出区域性特色产业22个。

一、主要做法

(一)创办农村科技服务社,为科技人才搭建创业平台。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2005年初,我市组织开展了农村科技服务社创建活动。驻马店市科技局以驻科[2005]44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农村科技服务社创办活动的通知》,确立了“盘活农村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了以农村科技服务社的培育为突破口,带动多层次人才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村科技服务社向体系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以市场化、社会化为主要特征,以科技人员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主体,以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技术引进、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推广为重要内容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通过创办一个农村科技服务社,培植一区特色产业,培养一批农村科技人才,活跃一片经济,致富一方群众。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一个根植农村、服务农民,在科技服务活动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2005年12月市政府在汝南县、西平县召开了全市农村科技工作现场会。2006年11月省科技厅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现场观摩会。会议对农村科技服务社创建工作进行 了认真总结和工作部署,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科技服务社的健康发展。通过农村科技服务社这一服务平台,促进了科研、推广、培训、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农村科技人才搭建了服务平台,营造了创业环境。

(二)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针对性的引进高层次人才。一是围绕制约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同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科学院、河南工业大学签定了长期的技术依托关系,开展科研、开发、推广应用等全方位的科技合作,引进、推广、转化农业科技成果126项,组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1个,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89个,提高了我市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围绕农村科技服务社创建,广泛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活动,组织联合攻关324项,组装农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28个。三是组织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来我市开展科技成果项目信息发布、高层次论坛,仅河南工业大学来我市专家达到36人次,发布农产品加工项目468项,同时还深入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合会商,寻求项目合作,共谋发展对策,点拨经济发展方向。四是围绕科普及先进适用技术传播工程和科技下乡“百千万”工程,组织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郑州 牧专、省肉牛中心等12家技术依托单位来我市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举办培训班287期,科技下乡活动366次,培训农民1.5万人。邀请52名省级专家、教授,与我市有关单位结成“合作对子”,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培训,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吸引了大批省级专家、教授来我市建功立业。如上蔡黄埠无公害蔬菜专家服务社,出资长期聘请河南农业大学技术员周建峰,长年居住在科技服务社区,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并定期邀请农业大学教授马长生、孙自强、孙中伟、周春龙等来现场培训和指导。汝南温棚蔬菜科技服务社上面依托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省农科院,聘请徐小利研究员、张学文、孙自强教授为长期技术顾问,建立了稳定的技术依托关系。泌阳县食用菌生产技术服务社聘请河南农业大学吴云汉教授、宋安东博士为长年技术顾问,联合开展技术协作攻关。新蔡县顿岗农村专家服务社,以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为依托,以精米加工厂为龙头,建立优质水稻示范基地5000亩,带动农户3000余户,现已发展成为我省优质水稻无公害生产基地,成为河南省农科院研发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农业产业化开发基地。(三)立足资源优势,盘活市、县农业专家。一是充分利用我市现有农业专家建立专家库,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重大科技项目,成立了专家技术咨询服务部,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并逐步拓展到技术、信息,物质供应,市场销售和产后加工全方位综合性服务。同时,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成立了专家智囊团,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二是在项目立项论证、科技成果评审、工程技术中心认定和科技规划编制等方面,积极发挥市、县农业专家积极性,广泛开展项目咨询和评审,在项目管理、监督、实施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为科学决策和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围绕温棚蔬菜、畜牧养殖、食用菌种植、林果等产业,引导市县专家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进村入户活动,积极参与农村科技服务社的培育、引导和创建工作。四是由于农村科技服务社的桥梁、纽带作用,把省级高层次人才、市县农业专家和当地乡土人才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支省、市、县、乡、村五级人才相结合的科技服务队伍,建立了一个科技“常在乡”的有效机制。如汝南县温棚蔬菜专家服务社依据区域化布局,下设四个科技服务站,技术人员分片服务到菜农,现已吸引周边众多群众前来租地建棚,发展温棚蔬菜生产,科技服务社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靠山。

(四)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培养当地乡土人才。通过农村科技服务社创办活动的深入开展,培养造就了大批农村先进实用技术人才。涌现出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利用农村星火培训学校、星火课堂、农村远程教育、农广校和农民夜校等阵地,开展经常性的先进适用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组织开展致富状元、种植能手、养殖大户评审活动,引导广大农民争先学技术、用技术。泌阳县食用菌生产技术服务社,围绕本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以当地乡土人才禹宗本、吕付亭、侯定勤、吴华军等为主体,实行技术与农户对接,产品与市场对接,为菌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为真正建起抵御市场风险的“联合体”,专家服务社分片包乡,在全县24个乡镇建立了24个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由专家服务社进行技术跟踪服务,会员理事单位提供菌种,回收产品,统一加工销售,解除了菌农的后顾之忧。目前专家服务社已发展菌农1万多户,净增效益1亿多元,所培训学员有100多人被外聘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年创外汇300多万美元。

(五)实施科普传播工程,大力普及科学知识。2006年以来,河南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共在我市安排实施“河南省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简称科普传播工程)项目30项。科普传播工程项目以科技服务“三农”为主线,以广大农民为主要对象,以省属涉农科研单位和高校为技术依托,以传播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为主要内容,以种植、养殖、林果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为载体,以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和集中培训为主要方式,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为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科技局领导高度重视,一把手亲自过问,局领导班子中明确一位副局长主抓此项工作,并安排有具体承办人员,及时了解情况,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在技术依托单位和项目实施的乡镇政府之间架起沟通和联系的桥梁,创造了项目实施的和谐宽松环境。

二、主要成效

农村科技服务社的创建,为各类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农村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得益于人才的有力促动。

目前全市共发展国家级农村科技中介服务组织3个,市级农村科技服务社12个,县级农村科技服务社28个,培育温棚蔬菜、畜牧养殖、食用菌、中草药、林果等区域性特色产业22个,发展日光温棚3584座,塑料大棚14336个,发展食用菌5000万袋,年产鲜菇3375万公斤。全市共带动农户24930户,仅特色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达到2733.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引进农作物、畜禽、林果新品种56个。聘请省级专家、教授52名,建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769人。农村科技服务社的创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已经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一)促进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农村科技服务社的引导,使全市种、养业显现出风格迥异、规模连片的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了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小麦、优质专用玉米、专用大麦等粮食基地8个;优质白芝麻、花生等油料基地5个;正阳生猪、泌阳黄牛、遂平蛋鸡、西平长毛兔等畜牧养殖基地10个;确山板栗、泌阳瓢梨、西平冬枣、上蔡花木等林果基地15个。

带动了农村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 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现已发展县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60个,发展科技示范基地50.3万亩,辐射带动农民3.3万户。借助园区这一平台,使一大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得到有效整合。农业科技园区已经成为我市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样板,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成为农业高新技术的聚集地和开发源,成为科研成果中试、熟化、开发、应用的研发基地。一是以园区为纽带,密切了科研人员和农业生产的直接联系,吸引来大批专家、教授入园进行技术指导和示范。二是以园区为载体,引导优秀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直接到园区进行创业。三是以园区为核心,提高了周边地区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摸得着、看得见的典型。

(二)提高了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由于农村科技服务社上面依托省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下面连接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围绕温棚蔬菜、畜牧养殖、食用菌种植、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建立农业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创新中心8个,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系)16个,引进农业新品种76个,组装高产高效标 准化栽培技术模式28个,承担县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24项,转化、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360项,取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2项。

(三)搭建了科技服务平台,促进了农村科技进步。随着农村科技服务社创办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地带动了农民的科技培训,建立了科技“常在乡”的长效机制。围绕温棚蔬菜、畜牧养殖、食用菌种植、林果栽培等特色产业,建立科技培训基地30个,星火培训学校10个,举办培训班287期,科技下乡活动366次,培训农民1.5万人次。同时,结合科普及先进适用技术传播工程和科技下乡“百千万”工程,聘请省级专家、教授52名,实施科普及先进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46项。通过技术合作与对接,有28个乡镇与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郑州果树研究所等12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科技下乡顺应转变为科技“常在乡”,创建了科技“常在乡”的长效机制。

(四)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通过科普传播工程项目的实施,大力推广了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培育发展了优势产业,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科普传播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 中,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三农”需求为前提,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转移先进适用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农业科技专家为主体,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的科普工作新模式,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了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转变,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动了当地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繁荣了农村经济,带动了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例如在南阳牛“导血改良”项目实施过程中,河南省肉牛中心的畜牧专家19人次到泌阳县下碑寺乡举办南阳牛“导血改良”技术、母牛不孕症诊治技术、肉牛冷精制作技术等技术培训班11期次,培训畜牧兽医技术人员600余人次,深入人工配种网点现场指导8次,发放技术资料200余份。在省肉牛中心畜牧专家的指导和技术支持下,该乡现已建立黄牛改良中心1个,黄牛改良网点6个,全面推广和普及了“导血改良”技术,实现黄牛冷配(黄改肉)100%,该乡目前黄牛存栏量已达2.25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40%,肉牛饲养已成为该乡最富有市场竞争力的畜牧业品牌。在双孢菇栽培管理技术开发项目实施中,省农科院的食用菌专家7次深入西平县环城乡,举办双孢菇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班8期,培训菇农500余人次,发放栽培技术管理资料300多份,到实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15次。通过专家的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交流,使该乡广大菇农掌握了双孢菇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推动了双孢菇在该乡的发展。止目前,该乡已建成占地300亩的集种植、加工、制种、销售为一体的双孢菇生产基地,从业人员600多人,其中菇棚生产占地80余亩,菇棚120座,实用栽培面积9万多平方米,菌种场2500平方米,年产菌种30万瓶,加工厂占地3000平方米,年加工盐渍菇300吨,年产鲜菇150万公斤,可实现销售收入近1000万元。在“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和产业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省农科院的水稻专家深入新蔡县顿岗乡的平楼、支湾、赵庄、顿岗、陈港、杨寨、苏湾等沿河七个村委,举办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培训班14期,对优质水稻新品种的育秧、栽、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各环节进行全程技术培训,提高了当地农户优质水稻的生产技术,为新蔡县顿岗乡优质水稻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市科普传播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市科技局引导并组织邀请河南农大、河南科技大学、省科学院、省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信阳农专、郑州牧专、省肉牛中心、省农林中心、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等10家技术依托单位到我市举办肉牛饲养、南阳牛“导血改良”、食用菌栽培、板栗贮藏防虫加工、鲜食黑色甘薯栽培、林果栽培与管理、温棚蔬菜种植、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和产业开发、品种鸭综合养殖技术推广、西瓜高效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天樱椒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生猪养殖、疫病防治技术推广应用等先进适用技术培训班310期次,发放技术资料7000多份,培训农民23000余人次。到我市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论证、技术咨询等技术服务的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有62人,研究生、助教、助研、讲师等23人。培育形成了新蔡县顿岗乡优质稻米、西平县环城乡双孢菇、确山县瓦岗乡板栗、泌阳县泰山庙乡香菇、确山县三里河乡生猪饲养等区域性特色支柱产业,为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五篇: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范文]

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薯业产业化 共建新农村

光友薯业 —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

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于 1992 年正式成立,是一家以薯类深加工为主的高新技术型、科技产业型民营企业。光友薯业经过 13 年的努力,已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拥有年加工生产 2.5 万吨方便粉丝的生产能力。

光友薯业 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先后在河南南阳、河北秦皇及四川绵阳,利用当地土地及薯类等资源,组建“南阳光友薯业有限公司、秦皇岛光友薯业有限公司、四川光友机械有限公司、四川光友广告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形成了集薯类食品生产、销售;薯类食品及食品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薯类机械设备及农机设备的设计制造等为一体的多元化、规模化的、拥有 6 家子公司的大型集团

?光友薯业 2005 年工作特点:、2005 主要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05 年完成值98-2005 年累计完成说明

1工业产值(亿元)1.24.6--

2销售收入(亿元)1.054.35--

3较 04 年增长率 %24%---

4上交利税(万元)5121600---、2005 年主要成果:

?连续三届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高新技术型企业

?四川名牌

?全国第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

?全国第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机构

?国际马铃薯中心中国科技示范基地

?四川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累计共获中国专利 49 项

?光友全薯营养粉丝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光友商标在 38 个国家及地区注册、产业化实施新农村建设取得的经济效益:

2005 年,光友薯业在四川绵阳及周边地区新建薯类基地 5 万余亩,发展农户种植红薯新品种,加工淀粉,并按协议回收农户淀粉 7000 余吨,带动薯农 5 万人增收致富,薯农年总收入增加 3600 万元,年人均增加收入 720 元。

2005 年四川绵阳地区典型高产专业户盈利情况

种植时间

地区

姓名

种植面积(亩)

收入(万元)

毛利润(万元)

2005 年

梓潼

蒋佩轩

120

7.24.32

2005 年

安县

谭晓燕

300

10.8

2005 年四川绵阳地区典型淀粉加工户加工盈利情况

单位 : 万元

投产时间

地区

姓名

设备投入

收购鲜薯

加工干淀粉

淀粉收入

毛利润

三台

龚隆文

2.5600 吨 *240 元 =14.4120 吨

13.12001 年

江油

贾天富

2.78

450 吨 *240 元 =10.8

21.25

7.67

自公司实施薯业产业化以来,在全国多个薯区建立薯类发展基地,通过向农民推广红薯良种和栽培技术,使红薯亩产由 1000 公斤增加到 2500 公斤,薯农亩收入从 200 元左右增加到 500 元左右。

在全国薯区向农民共推广薯类初加工设备 5000 余台套,培训种植、加工薯农 5000 余人,为全国薯区新增收入 3 亿元,新增利税 8000 多万元,人均年增加收入 500 元,直接和间接带动 60 万人从事薯类事业。

农民种红薯同种其它农作物经济效益比较

表一

品种

亩产量

(公斤)

亩收入

(元)

亩净利润

(元)

亩净利润率(%)

种红薯比种其它农作物利润增长(倍)

2500

600

360

玉米

400

360

440

1.5水稻

500

400

160

1.25

水麦

250

250

125

1.88

一户农户一年种红薯与加工淀粉经济效益对照表

表二

项 目

户平

单位收入

年总收入

单位成本

单位利润

年总利润额

种红薯农户

3亩/年

600元/亩

1800元/户

240元/亩

360元/亩

1080元/户

加工淀粉专业户

40吨淀粉/年

2500元/吨

100000元/户

2075元/亩

425元/吨

17000元/户

60吨干薯渣/年

200元/吨

12000元/户、产业化实施新农村建设取得的社会效益:

多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红薯的精深加工和产业化示范,探索出了光友薯业产业化“双哑铃”发展模式,即“科研生产,农户市场”。光友薯业通过经济利益与农户联结:

扶持农户红薯种植和加工技术,提供初加工设备,光友薯业订单收购农户淀粉,让薯农赚钱;光友薯业还通过薯业文化与农户联结:到薯区无偿培训农户,传授管理知识、企业文化知识,建立和谐的薯区文化,走出了一条服务三农,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新路。

公司通过薯业产业化的实施,解决 1200 余人就业,其中安置下岗职工 211 人,退伍军人 30 人,残疾人 8 人,失地农民 150 人。实施薯业产业化,直接、间接带动全国薯区 60 万农户从事红薯种植、加工事业,同时带动了大批经销商、运输商、供应商获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农民工、城镇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

同时,由于农民工主要来源于周边郊县或郊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作积极性高,成长较快,许多在公司工作的农民工,逐步走了致富的道路,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民工也已成为光友薯业发展中的坚实力量。

另外,公司即将开始实施的薯类循环利用项目,从红薯选育到产品销往全国市场,形成了一条生态产业链,实现了薯类资源的循环利用,循环利用项目的实施,将解决社会就业人员 4000 余人,带动薯农年增收 14400 万元,带动加工户年增收 6000 万元,使从事红薯种植、加工的薯农真正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

下载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与新农村建设改革调研报告

    为了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推助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改革,进一步加快临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临朐县第八期科级干部理......

    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探索组......

    关于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思路

    关于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思路 关于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思路2007-12-16 23:14:4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关于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关于妇女参与新农村建......

    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方案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厅通字[2007]21号关于召开全国“巾帼示范村”创建工作交流会暨 “市场带千村”项目推进会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妇联、“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

    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实施方案

    近年来,市供销社系统在市委、市府和市社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本级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三社一化”建设有了明显的成效,社员股金风险也有了大幅的下降,但我们决不能安于现状。为紧......

    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合作开发协议书

    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合作开发协议书甲方:村委会 负责人: 职务:乙方: 公司 法定代表人: 职务:鉴于: (一)甲乙拥有城镇生产建设用地一块,该地块的性质为 ,位于××市××县××镇,共计×......

    二九〇农场民兵参与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发挥“三个领跑”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九〇农场民兵参与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作为......

    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5篇)

    文章标题: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求真务实加快发展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做贡献——**市**工业有限公司积极参与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