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用荷花淀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设计者:高二语文组:
9《荷花淀》
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教师寄语:同学们,走进《荷花淀》,去感受小说的诗意美感吧。
【学习目标】
1.请同学们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代表作品。
2.静心阅读小说,整理重点词语,主动理顺小说的情节。【学习重点】
1.了解作者孙犁及代表作品。2.理清小说的情节。【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一).查找资料,阅读课前提示,完成学案。以备课上交流用。关于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孙犁(1913~2002年7月11日),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派”创始人。原名。河北安平人。河北省安平县人。“七·七”事迹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战以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芦花荡》等短篇小说。
作者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这些小
说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他的作品有: 长篇
小说《》;中篇小说《村歌》、《》;散文集《文学短论》;他的小说散文结
集《》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他
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诗体小说:是诗化了的小说,它选择优美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运用清新自然、富有韵味的语言,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二)词语积累。请同学们查字典注音。
芦.苇吮.吸藕.断丝连晌.午聚.精会神一泅.撅.嘴凫.水
解释词语: 藕断丝连
聚精会神二.课堂合作学习
1.交流自主学习部分,请同学们跟上,并补充自己的学案。
2.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并参考旁批,了解小说的主要人物,你认为文章主要写的是水生还是水生嫂?谈谈你的理由。
三.课堂精讲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按情节的发展顺序,用四字词语为小说拟写小标题,力求简洁准确。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课下自读小说,整理词语及作者介绍,准备明天测验。
2.找出“水生嫂”与“水生”的对话描写,将人物性格的理解写成旁批。不少于三处。
高中语文必修四设计者:高二语文组:
9《荷花淀》
第二、三课时
班级 :姓名
教师寄语:同学们,走进《荷花淀》,去感受小说的诗意美感吧。
【学习目标】
1.品读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思考其表达效果。
2.静心阅读小说,品味人物对话的语言,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的形象。【学习重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人物对话对塑造人物的作用。2.品味诗化语言,学习其描写方法。【学习过程】
一.课前检测:听写词语及提问文学常识知识。二.课前自主学习。
(一).品读课文6---29段,在书中标画出水生嫂的话语,自己试着揣摩水生嫂的性格特点。请同学们试着写出两点来。
通过阅读这些段落,我觉得水生嫂是的人。
(二)品读课文32---37段和4---47段,这里是描写了妇女的群像,他们性格各异,请你将理解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虽同为女人,但性格各异,她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三)请同学们在书中标画出景物描写的段落,说说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的理解。特点:
三.课堂合作交流及讲析
(一)请同学们交流:“水生嫂”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6---29段,再次品味语言描写,仔细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
2.典型语句分析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怎么了,你?”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品格。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农村水生嫂妇女形象。3.细节描写
这一部分中,还有一句,表现出人物含蓄的情感,请同学们找找看。并抄写下来。原句:
句中动词用得很传神,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二)分角色朗读五位青年妇女在水生家里的谈话,把握人物的性格与心理特征。请同学们根据语句,将理解写在句子后边的括号里。
1.“听说他们在这里还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哪里就碰得这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
什么看头啊!”()
1.2.在归途说笑中,我们还得读出他们还有这样的共同特点。请参看77---84段。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
(三)作为“诗体小说”的代表,《荷花淀》独具艺术魅力。1.请同学们读出你找到的景物描写。
请同学们思考:本文有几处景物描写?各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的特色是什么?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请同学们依次思考: 开篇的三个自然段描写的什么景:
景物特点: 构成这样一幅图景
作用:
四.课堂小结
1.小说主题——。
2.“荷花淀派”艺术特色
五.作业: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如下作业
(一)文学常识填空:
1.《斗鲨》节选自 国现代作家写的小说《,他曾在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除去《老人与海》外,还有《》、《》、《》。《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是,通过他与凶猛的鲨鱼展开的殊死搏斗,呈现了他无比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捍卫了人类的伟大尊严。
2.曹雪芹,代小说家。名又号芹圃、芹溪。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为高鹗所续。《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提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二)词语积累注音并抄写二遍
吞噬黏液蹂躏榫头桅杆浮躁拭泪拌嘴
揩拭搭讪乜斜上埘
请同学们查字典,解释成语 涎皮赖脸:无精打采:东施效颦:
第二篇:朝花夕拾 学案 学生用
名著阅读: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朝花夕拾》 学案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培养学生多角度解读《朝花夕拾》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培养学生多角度解读《朝花夕拾》的思维能力。
成书背景: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经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在北京寓所的东壁下创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一起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外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教学过程:
一、“落花”知多少?
1、说说你了解的鲁迅
2、你从《朝花夕拾》中读到了什么?(一句话造句)
我从《朝花夕拾》中读出。
3、《朝花夕拾》有十篇文章。如果让你给这些文章分类,你会怎么分?依据是什么? 依据:
分类:
二、欣赏鲁迅的“画”人技法
(四人小组讨论,分工解决,小组展示)
精彩文段简要摘录。也可标注页码。
1、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他出现哪几篇文章里?
2、鲁迅是如何描写他/她的?
3、你能看出鲁迅对他什么态度?
4、你明白了哪些写人之法?
【课外拓展】
三、如果今晚再读《朝花夕拾》,你会怎么读?
第三篇:雨巷学案学生用
《雨巷》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诗歌内容分析意象内涵,并通过意象把握意境。
2、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复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2、背景简介: 《雨巷》发表在1928年的《小说月报》上,1926年,作者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积极宣传革命,散发张贴传单,鼓动工人罢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革命者进行大肆屠杀与追捕。
在当时血雨腥风的年代里,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革命转入低潮。戴望舒和当时的一部分知识青年一样感受到了大革命失败后理想幻灭的痛苦。心头沉重的忧郁和极度的苦闷,使他写下了这首诗。
3、丁香意象:丁香的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面对丁香花的时候,往往有一种伤春的愁绪,因此有人把丁香看成是愁品;丁香花的颜色以白色或淡紫色为主,颜色并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因此,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丁香花是美丽、高洁和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一、字音字形辨识
彷()徨()
寂寥()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区别踟蹰 chí chú犹豫,迟疑,徘徊不前的样子,也写做踯躅[zhí zhú])惆()怅()
颓()圮()
坍塌,破败 太息:叹息
二、初读诗歌
整体感悟
一读:体味诗歌的节奏,标注诗歌的韵脚和叠词。
双声叠韵词:
韵脚: 作用
二读:把握整体情感基调。
三读:划分诗歌的层次。
三、感知意象,悟情境之美
(1)诗歌中充斥着一种忧伤惆怅的情绪,这些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来的呢?请大家找出来,谈谈你的理解。
四、体悟意象
练笔升华
本诗在总体内涵上显示出一种幽微、渺远的意绪与空灵寂寥的意境,表现出一种东方诗歌的特有感伤美的情韵。挑一个你最喜欢的意象,并用散文化的语言加以描述。示例1 细雨,如幕,笼住了这长长窄窄、窄窄长长的石巷,驳落的檐头,刻进了多少的历史沧桑?濡湿的青石板路,如蛇般蜿蜒向前,在尽头等待的是望穿秋水的欣喜,还是冷彻骨髓的幻灭?小巷无语,静默的站着,站着……雨,越发的细密了。
评价:这段话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渲染出了压抑、低沉的氛围。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其中叠词的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写出了雨巷的凄清和令人窒息。
五、小 组 讨 论
全 班 交 流
1、作者为什么在雨巷徘徊?诗中有没有表现作者心愿的句子。
2、这个“丁香姑娘”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提示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 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个人经历:
一场天花给他脸上留下了片片瘢痕,常常被当作取笑的把柄,诗人的性格从此变得非常沉郁。匿居松江期间,诗人对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产生了爱慕之情,但没有得到回应。戴望舒以跳楼相要挟,最后施才勉强答应和他订婚,但要的结婚条件是:出国留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迫于无奈,1932年他去法国,当时生活很困难,靠翻译为生。三年后听到的却是施绛平移情别恋的消息。创作风格: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学生讨论交流观点
六、艺术特色
《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的特色是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请思考本诗意象的象征,任选一种。
课外扩展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石灰只是个象征体,目的在写人的志趣情操,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就象征歌咏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请思考此诗中菊花的象征意义
白
云
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请指出这首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第四篇:海燕学生用教学案
海
燕
预学篇
一、资料大汇报:
高尔基
1、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希柯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第一个伟大代表(列宁语)。他的著名作品有自传性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以及剧本《小市民》
2、背景:I90I年的俄国,正是人民群众的革命风暴风起云涌的时候,无产阶级革命者发动了对沙皇反动政府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就在这紧要的关头,也有一批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静观其变,趁机渔利。高尔基,这位勇敢的革命斗士,为了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批判假革命不革命者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吹响了无产阶级革命号角。
3、你应该这样读?散文诗有散文和诗的特点,语言凝练,不分行,不押韵,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有着诗的意境,和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我们要把它当成诗来朗读,品味。
朗读时要注意重音、节奏,还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感情,海燕当时的情感。
4、简介象征: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现与之相似得抽象的事物、思想或感情。作用:可以使不容易理解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事物或道理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增强感染力。
5、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二、自主学习
1、重点字词
翡()翠 飞沫()胆怯()呻吟()....掠起()苍茫()chǔn笨()飞cuàn()..火yàn()蜿yán()寂mò()zhèn()怒
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划分层次,归纳层义。
(2)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仅仅是写海燕吗?(3)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海燕的? 并体会其作用。
3、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然后回答。
(1)课文三次描写海燕的英姿,海燕的叫喊,请找出有关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你觉得海燕是怎样的形象?那些词语最能体现出海燕的这种精神?
(2)联系课文的内容思考暴风雨象征了什么?
(3)文中还写到了哪些事物?
(4)结合课文的内容,它们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导 学 篇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试着给文章划分层次,归纳层义。
3、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仅仅是写海燕吗?
4、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海燕的? 并体会其作用。
比喻:“海燕……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去”,海燕“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突出了海燕的敏捷、矫健。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分别写出乌云的浓厚、猖獗和闪电的垂死挣扎。
拟人:如“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写出了大海的强大力量。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表现了风的猖狂嚣张。
至于处处赋予海燕人的性格特征,那就不用多说了。
反复:如“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突出了海燕必胜的信念,光明必将到来的胜利信心。
在描写其他海鸟时,三次重复“呻吟着”这个短语,强调了他们恐惧、痛苦。
比喻、夸张(箭一般的)、拟人、反复,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
二、探究质疑
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然后回答。
1、课文三次描写海燕的英姿,海燕的叫喊,请找出有关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你觉得海燕是怎样的形象?那些词语最能体现出海燕的这种精神?
2、联系课文的内容思考暴风雨象征了什么?
3、文中还写到了哪些事物?
4、结合课文的内容,它们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三、合作交流
1、指定学生朗读4—6节。要求学生把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的词语划出来。
2、这些词语表现了这三种海鸟怎样的共性?为什么要写这三种海鸟?
3、这样描写海面景象——风云雷电,以及大海、暴风雨有什么作用?
4、课堂小结:
(1)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对革命事业要永远充满信心,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在前进的道路上,要不畏艰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2)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的写作方法。请大家再举一些常见的事物,如青松、红旗、鲜花,鸽子说说它们象征了些什么? 明确:红旗象征革命,青松象征坚贞的气节和永垂不朽的精神,鲜花象征许多美好的东西(如美丽、幸福、)鸽子象征了和平
四、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浪尖,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①、从文中找出四个描写海燕勇敢行动的动词
②、文中加点的词“高傲”表现了海燕的气概。
③文段最后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④、写海燕高傲的飞翔之前,写大海、狂风、乌云,是为了点明,烘托
,突出。
⑤、作者塑造海燕这一形象,流露出来的感情基调是。
五、总结
第二课时
一、精读品析
(1)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3)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4)最后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5)作者这样写海燕,当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也就是有他的时代性,有他的时代意义和政治意义,就我们现在来说,应该说是历史意义了,但我们今天学习这一课时,仍然觉得他有较大的意义,想一想,他对我们现在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
二、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1、画出画出文中描写海燕的语句,并体味其表达效果
(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2)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 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三、即时训练
(一)赏析下列优美的句子。
方法链接:常见的赏析句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修辞角度: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可结合修辞的作用来赏析,例:比喻、拟人的修辞有使语言生动形象的作用,夸张的修辞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对比的修辞能使特点更突出。
(2)抓关键词:例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3)句式角度:例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排比的句式有增强语势、加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4)手法角度:包括铺垫、衬托、对比、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想象联想、过渡照应等。
1、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他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2、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二)人生之路少有一帆风顺的,有时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学了本文以后,你打算怎样面对人生路上的“狂风暴雨”?请结合实际生活谈一谈。
四、点评总结
这篇散文是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慧 学 篇
一、填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呻吟()
白沫()
翡翠()困乏()深渊()
蜿蜒()
胆怯()号叫()飞窜()掠起()一晃()2.填空题。
(1)高尔基是前 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他的小说有自传体三部曲《__________》《
》《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__ _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2)根据下面几句话的提示,组织适当的语句,填写在横线处。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世界的营养品”。我正是靠着读书才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当我____________时,我读到了《____________》,我变得____________了;当我____________时,我读到了《____________》,我变得____________了。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飞翔
飞舞
飞窜)
①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__________!②海鸥在大海上__________。
(叫喊
呻吟
呼叫 飞舞)③看吧,它__________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④就在这鸟儿勇敢的__________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3.请你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
(2)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之间,高傲地飞翔。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散文诗主要是通过象征的方法来表现思想感情的。从象征手法上理解,乌云和狂风象征了,海燕象征了,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了。
二、阅读理解
鹰之歌 高尔基
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圈,望着海。太阳照在高高的天上,山把热气吹上天,山下海浪在拍打岩石…… 突然,在蛇盘着的那个山谷里,从天空中坠下一只苍鹰。它胸口受了伤,羽毛上染着血迹…… 鹰短短地叫了一声,就坠在地下,带着无可奈何的愤怒,撞在那坚硬的岩石上……
蛇大吃一惊,连忙逃开了,但马上看出,这鸟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
它爬到受伤的鸟眼前,对着鸟的眼睛发出咝咝的声音: “你要死了吗?” “对,我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也英勇地战斗过!……我看见过天空!……你绝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空!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天吗?空空洞洞的,我怎么能在天上爬呢?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蛇对那自由的鸟这样的回答,可是它却在心里暗笑鹰的这些梦话。而且,它这样想着:“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
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鹰使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可多么好啊!战斗是多么幸福啊!……”
1.高尔基《鹰之歌》中的“鹰”、“蛇”象征什么?
2.本文运用类比方法主要体现在()A.借鹰和蛇来寄托自己的情志。
B.用鹰和蛇的习性来体现社会上某类人的行为。
C.赋予鹰、蛇以及其他自然景物以人的灵性。
D.用鹰和蛇的言行来体现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3.“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这句景物描写对刻画“那勇敢的鹰”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4.文末“鹰使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这一句,着重从什么角度刻画“鹰”的英雄品格的?联系生活,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失败的英雄”?
5.读了本文,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自我解剖从前什么时候扮演了“蛇”的角色,什么时候像“鹰”学习的?今后有何打算?
第五篇:麋鹿导学案学生用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27《麋鹿》第一课时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孟庄学校王满红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会写本课生字,理解“悄无声息”“销声匿迹”“颠沛流离”等词语的意思。
3、我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理清文章层次。学习重点:目标2 学习难点: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这个故事发生在3000多 年前,相传有一天,姜子牙正在为自己的坐骑所发愁,因为别的神仙都有自己的动物坐骑了,像美丽高雅的仙鹤、凶猛有力的狮子、老虎等都被人家选了,他在想,我该选什么呢?选狗选猫?太没面子了吧,我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神了,应该有一种特别好的动物来做我的坐骑。找找吧,他这么张眼一望,看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麋鹿》
二、自主学习:
1、一读课文,圈画出课后生字所在的词语,并找方法识记、描红。
2、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新词的意思。“悄无声息”“销 声匿迹”“颠沛流离”
3、三读全文,找出比较难读的或优美的段落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4、默读全文,思考:全文讲了麋鹿的哪几个方面?试根据这几方面给课文 分段。
三、展示交流:
1、展一:生字
教师听写生字,组内相互检查,对于出错较多的字或难写 的字进行交流,补充。“沛”“哺”“殖”
2、展二:词语
重点理解“颠沛流离”积累四字词语 说出与“销声匿迹”结 构相似的词语“翻天覆地”“翻箱倒柜”“斩钉截铁”等等。
3、展三:课文朗读
重点指导朗读2、3、4、及最后一段。第六自然段中的长句子进行指导断读。
4、展四:主要内容
抓住三个方面“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 历”
分层
第一部分:(1)生活环境
第二部分:(2——4)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介绍外形特点时也提到生活习性,所以这两部分不可以分开。)
第三部分:(5——8)传奇经历。
四、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shâ
zhí
pâi
zhǎo jiāng
跋()繁()颠()流离
()泽()子牙
2、qiǎo()zhuàn()shǔ()chá()
悄 传 数 叉
qiāo()chuán()shù()chā()
3、本文介绍了麋鹿的------------、-----------------和-----------------------的经历。使我懂得了要保护-----------,要保护-------------。
五、拓展延伸:
课下搜集了解麋鹿的其它资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27《麋鹿》第二课时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孟庄学校王满红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3、知道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麋鹿》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麋鹿,具体地去认识一下麋鹿
二、课前链接
选词填空。
飘浮
漂泊
飘扬
1、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在黄海滩涂上。
2、在解放前,爷爷为生计,到处()。
奇特
奇怪
1、真(),为什么这时候他还不来呢?
2、在沙漠地区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的景象。
三、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3分钟,画出课文中介绍了麋鹿外形特征的句子,想想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的?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2、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
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这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合作探究
1、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什么联系?
2、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是因为:
3、有感情朗读课文,探究课文中采用的说明方法
4、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五、展示交流(略)
六、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跟随课文了解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了解了麋鹿的传奇经历。让我们去热爱麋鹿,保护麋鹿,保护一切野生动物吧!
七、课堂检测
1、默读课文要点,再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小练笔: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广阔”、“茁壮成长”。这四个词语中任选三个词语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