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工作案例——对后进生的转化
班主任工作案例——对后进生的转化
“对落后生多一份关爱,哪怕是校园中一次迎面的问候,你也会得到一份大的收获。”这句话充分说明班主任对后进生的关爱是多么的重要。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后进生并非一无所处,无一可采,往往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一颗珍珠。
前几年,我班有一位李同学,他不爱说话,成绩也不是很好,每次叫他回答问题,他总是脸好,回答问题结结巴巴,经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由于受到同学们的嘲笑,都叫他“结巴”和“哑巴”。于此他更是不愿和同学说话,每天上学、放学都是一个人走,参加班上的活动,总是一个人躲在一边默默无语,不同学们的宣哗跳跃形成鲜明的对比。我认为“江山移改,本性难移”,他是性格如此,改也没法子改,对他也就不怎么关注。但在一次大扫除的日子,早上我忘记安排学生值日,下午记起赶到教室的时候,只看到李同学一个人在认认真真扫地,其他的同学不见了踪影,我就问他:“李力,其他的同学到那里去了”。他红着脸回答我:“老师,他们不知道今天大扫除,都走了”。“哪你为何不走呢?”“都、都走了大扫除没人做,我们班就要被评为不清洁了。”一时之间,我眼光泛泛,不由得与他共同劳动起来,扫地、麻桌、擦玻璃,我们一边做,一边交流起来,我发现,其实他不“结巴”,他也健谈,他也有很好的思想,甚至有一个值得大家学习的精神——那就是集体的荣誉感特别的强。他虽然成绩不太好,但那是没有找到正确的适合于他学习的方法,否则他是聪明的,加上他的勤奋,一定会是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
第二天,我在班会上我表扬了他,并让他当上“劳动委员”。以后每每我上课,我总是爱提问他,他答对,我就表扬他,他答错,我就鼓励他,还在课余时间帮他分析,整理思路,共同找到了适合于他学习的方法来,那就是多读、多练的“笨鸟先飞”之法。他成绩提高了,当上了“官”。话也多起来了,最后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贵阳一中,去了贵阳求学。
从这件我发现,老天爷对每一个人是公平的,后进生往往在学习方面处在明显的劣势,而我们常常是以成绩论成败,忽略了后进生其他方面,我们一定要有一双“慧眼”,不断发现后进生的特点,去爱他们,相信他们一定能转化是优秀生。
显些,要是我们老是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弱项去比别人的强项,那他们确实是漏桶,但是,我们就成了饭桶。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案例----转化后进生
班主任工作案例----转化后进生
岭北镇中心小学 刘燕飞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是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是直接关系到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问题。如何做好小学生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依据前辈成功的教育经验,以及提出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名言,深深地启发了我。我认识到,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让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
一、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小学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班里有个女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从对她几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同学。针对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常上有意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又听到了她和同学玩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二、热情鼓励,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
从六岁到十二岁的小学生,是处在儿童向少年过渡的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后进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作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相反,在一定意义上,“淘气、调皮的孩子聪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在赢得了后进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
有这样一个同学,由于家长缺乏正确的管教,从小养成说谎和偷钱的坏行为,常常受到斥责和打骂,在班上也受到同学的讥笑、歧视而抬不起头,但她却曾主动为班级体打扫课室。抓住这个情况,我先对她进行耐心的谈话,既肯定她的优点,又指出存在的缺点;用《狼来了》的故事对她进行启发诱导,让她懂得小时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孩子,长大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鼓励她勇于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争取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再同家长统一要求,配合教育,还安排班里干部对她关心帮助。使这个同学既明白道理,又深深地感到老师、父母和同学对她真情善意地关心、爱护,从此痛改前非,改正了不良行为,在班上更加热情地为集体做好事,期末被评为班里“学雷锋,做好事”的积极分子,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走上了进步的道路。
三、逐步要求,培养后进生的责任心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从而使他们培养做“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责任心,形成渴望进步的内驱力。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后进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对后进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班里有个男同学,平时比较散漫,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差,经过观察、分析原因,进行耐心教育,对他提出争取进步的具体要求,当他比前遵守纪律,留心听课,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时,就在班上表扬他的进步,并让他当红花小组长,学期末他还获得了学习进步奖。第二学期,根据他好运动和具有一定组织能力,选他当班的体育委员,使他在前进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四、集体帮助,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
后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1)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后进生同桌,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朗读、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硬笔字比赛和游戏抢答等,使后进生融进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之中,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舞台。(3)组织参观访问活动。如组织学生到铁军烈士公园扫墓,开展“学革命烈士,当红色后代”的活动,参观当地名胜古迹,访问先进模范人物,使他们开阔眼界,愉快身心,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学好知识建设祖国的志向。(4)争当“红花少年”、“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的活动,在班中发扬了正气,抑制了歪风,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
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后进生需要一个过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
第三篇:转化“后进生”案例-班主任工作案例
转化“后进生”案例
郜科茹,这是我们班典型的“后进生”.非常单瘦的女生,平时衣冠不整,10岁,父母离异,现和外婆住在一起。她在整个班级学生群中显得特别醒目,大部分同学是不愿跟她交往,还有几个调皮的男生喜欢捉弄,欺负她,所以她给人感觉较孤僻、不合群,学习上反应偏慢,兴趣又不大,最主要是学习习惯差且比较懒惰,作业马虎潦草,常有抄袭现象。
通过观察和了解,我对郜科茹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心中有了数:郜科茹的孤僻、不合群,是其自卑感所致。而她的自卑一开始主要来自她的父母已经离异,现在这种与其她同学不协调的地位,使她极想回避这个事实而又无法摆脱,这种困惑时时伴随着她,加上周围人不良暗示的反复作用。而当她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挫折时,她就不敢求助于她人了。长此以往,她对学习也就失去了足够的信心,自然出现反应偏慢这种状态。反过来,学习上的不如意又加剧了其自卑感,并使其不断内化。
针对郜科茹的情况,用常规的谈话、批评、表扬显然收效不大。郜科茹失去的是自我心理暗示,因此,必须先帮助她建立起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其她工作才能开展。在征得家长、任课老师及同学们的理解支持帮助下,我准备这样一步一步的帮助她:
首先:对她一开始的目标降低一点,让其也能够体验成功。
平时情况也表明,跟一个屡战屡败者大谈增强信心之类的话意义并不大;事实也证明,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仍十分看重。因此,针对郜科茹的状况,我把有效提高她的学习成果作为其增强信心的切人点,具体做法为:
1.分析现状,提出目标。根据对她平时学习情况的观察,我发现她虽然她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也不是最差,但总体仍偏差,不仅在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上更是显得吃力,而且由于学习习惯差和懒惰,对于基础性,识记性的学科知识掌握得也很差。对此,我找她进行了一次长谈,具体讨论她的学习目标问题,针对起点较低基础较差的现状,我与她共同制定了相对其她同学较低的目标,定位于书本的基础,背公式概念、做基本题,难的不作要求,比如,每天自己抽空到我这边来背诵一首古诗。目标的接近,使她有了试一试的信心。
2.对她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她实现目标。
目标提出后,要做到并不易,而做不到显然又无法达到转化的目的。为此,我协同其她任课老师及部分学习较好的同学,给她各科搭配一个小帮手。郜科茹看到这么多老师同学全力帮她,也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努力和配合。果然,在接下来的课堂表现以及老师在平时所进行的小测验或者默写、背诵等,尽管情况也不是特别理想,但较以前进步是明显的。
3.对于她的进步及时给予充分的表扬,让其体验成功。
有了成绩的进步,哪怕就是一次默写情况的好转,我都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对她的进步进行了一番表扬,让她在同学中也能够获得最为基本的尊重。使她增强了信心,提起了学习的兴趣。此后的上课,她显然比以前投入多了。
其次:引导她正确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信心。
在学习上初尝成功喜悦之后,我把精力集中到解开郜科茹心头之结上来。因为,尽管她学习有所进步,但毕竟仍较差,再加上她仍会偶尔产生自卑的心理暗示。此外,我还通过与她外婆的沟通、与各科老师的沟通、与全班同学的沟通,来营造正面引导的良好氛围。让她一心扑在学习上,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再加上学习上略有进步,她显得较以前自信多了,偶尔甚至有点洋洋自得起来。
最后:引导她逐渐提升目标,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
信心调动起来之后如何保持?关键在于增强耐挫力。因此,在郜科茹初具信心、学习略有进步的基础上,我对她适时调整了要求,将其目标适度提升,使其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遭遇挫折,并鼓励她发挥自我作用,摆脱知难而退、对现实一味逃避的心理。同时,我改变初阶段时的事事关心,变为遥控指挥、宏观调控。这种“若即若离”的方式,使她不得不面对现实迎接挑战。而这些无疑中增强了她的耐挫力。反复几次下来,不仅保持了起自信心,也是她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通过郜科茹的转变,使我感到,在当前“后进生”转化工作中,除了需要我们对于她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更多的真诚和宽容,还特别需要我们教育者思考的恐怕是我们的方法是什么。注重培养“后进生”的心理优势,让她们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总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坚定信心,科学教育,把转化后进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迟开的花朵将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
第四篇:班主任后进生转化案例-后进生转化
班主任后进生转化案例
如何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管理的难题。近日,由山东省教师教育学会、省教育学会组织的省教育创新人物(班主任),评选出10名“教育创新班主任”。山东寿光世纪学校的郑立平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把转化后进生作为班级管理突破口的“创新型班主任”——
“宝贝”当上了科代表
每个学年的开始几天,郑立平老师都会向各任课教师推荐一位精心选择的“宝贝同学”做课代表,而各任课教师也大都会有同样的表情———惊诧。因为郑立平口中的“宝贝同学”并不是学习上的优秀生,而是一些中游甚至该科成绩下游的偏科学生。
让后进生当课代表,是郑立平从1993年就开始实验的课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喜欢优秀的学生是人之常情,但是这样并不真正符合教育要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的目的和原则。”郑立平说。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郑立平看到很多老师瞧不上后进生,班里出了问题总是先拿后进生“开刀”,但很多后进生的潜力很大,为什么不采用“以退为进”的方法呢?在实际工作中,郑立平有意地选择一些威信较高、虽然当前学习成绩不好,但却有学习潜力的孩子来给各教师做课代表,并做好任课教师的工作,对他们有意识地放松管理,但在放松管理的制度下,他们自己却自觉地往好的方向发展。
“结果是很让人兴奋和吃惊的,这些并不被各任课教师看好的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却非常大,处理事务非常爽快,和老师的沟通交流也非常融洽,逐渐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山东省教学能手,寿光世纪学校的毕英春老师告诉记者。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郑立平认为主要原因有:首先在于课代表的委任,本身就充分体现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其次是通过做课代表的机会,与教师经常接触、交流,便于教师的针对性辅导和个别培养,能够促使学生弱课的迅速提高;再次,大量教育实践证明,信其师方信其道,学生偏科的成因,许多起源于以前和教师的矛盾。
五年级(2)班秦童同学表示:“课代表在与任课教师的密切交流中,很容易地就能和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的良好学习氛围。”
阅读法转化后进生
众所周知,大多数数学学习落后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也很落后。并不是因为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刻苦,他们也都很想学好,但原有的知识缺陷和思维习惯导致使他们很难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特别是对许多带有抽象性的数学概念,他们简直如听天书。
“因此,如果我们再像原来一样,把对这些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导,只放在单纯地重复讲授、增加练习上,无疑是舍本求末、事倍功半了。”郑立平说。
为了寻求促进后进生转化的更好方法,郑立平从2002年开始在数学教学上尝试阅读法转化后进生。他根据每个数学后进生的性格、爱好、习惯等各方面情况,从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和思考习惯入手实施自己的转化工作,给他们提供了不同的读书书目,利用大量的课堂或课余时间来读书。
对理解能力差的学生,郑立平让他们读《福尔摩斯探案集》、《寓言故事》等书籍;对没兴趣的学生,让他们读《趣味数学》、《数学演义》等通俗易懂的数学人文读本……
“在郑老师的课堂上,对于那些实在听不懂的内容,他们可以不听,实在不会做的题目可以不做,凡是能有助于提高他们思维能力和思考习惯的书,他们都可以读。”五年级(2)班刘钦同学说。
开始时,这种看似与数学课堂不着边际的方法引起了好多同科教师的嘲笑。(班主任工作)但是两三个月后,情况就有了变化。大量的阅读,不仅明显地改变了这些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而且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五年级(2)班郑晓玲同学告诉记者:“接下来,郑老师规定后进生写数学笔记,试着把课本上的数学题改编成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听过的或者做过的实际小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感受数学的美丽和神奇。”
逐渐地,原本对后进生来说非常恐怖的数学题,变得充满吸引力。“这些被我们认为没有数学细胞的孩子,数学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的提高,有些甚至上升到上游,成为尖子,他们一样可以成为‘宝贝’。”郑立平欣慰地说。
模糊评价机制
在16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郑立平总结并实施的“模糊评价机制”深受学生们欢迎。
郑立平介绍说,所谓模糊评价,就是把传统管理中对学生个人的详细评价,转化为对各学习小团队的评价,淡化学生个人之间的激烈竞争,促进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相互学习、督促和帮助。“这样,来推动小组中每个成员在学习、纪律各方面的积极上进,增强后进学生的集体意识、荣誉感、奋斗精神,从而形成班级的强大凝聚力,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实现班级奋斗目标。”
每学期初,郑立平都会根据学习成绩、纪律表现、相互关系等把全班42人平均分成六个学习小组,给小组命名一个能反映小组目标、决心、特点等的名称。每个团队就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班委,各团队轮流行使班委的权利、履行班委义务;正、副组长管理组内的学习、纪律、卫生、交流、排桌等一系列事务;各组长还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时召开小组会议,协调和要求本组成员的学习、纪律等问题。
“班级分阶段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综合评比,如果哪个小组落后,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比如一起给大家唱首歌、表演个小节目等等。表面看是整个小组受了‘惩罚’,但我们身为小组一员,为了小组的荣誉,也要努力。”五(2)班刘子怡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渐渐的,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在小组的带动下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对于这样的模糊管理法,寿光世纪学校的刘玉祥校长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种在班级管理中,逐渐形成的团队管理方式和评价制度,有很大推广价值。”
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你喜爱的职业,那么你就没有一天是在工作。那是在干什么呢?在享受啊!”在2005年的一次学生调查中,郑立平的班级中竟有19名学生把教师选择为将来的第一职业。
“笑对生活,笑对人生。我们相信,后进生也一定会笑对未来!”这是郑立平一生的追求,他也在追求中,享受着。
学生叙事
以静制动消灭绰号
一天午后,郑立平正要骑车外出,忽听身后一位同学说:“‘老卷’,您要出去?”语音清楚而特别,令往来的学生顿时愕然,都惊恐地朝那个“大逆不道”的同学望着。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称谓,一向和蔼的郑立平立即陷入恼怒与尴尬之中。回首看着伫足观望的众多学生和那位有些茫然无措的弟子,他想到:前些日子,某学生因给老师起外号,老师把其家长请到校,家长当众把孩子狠揍的事件又在眼前萦绕。怎么办?发火?揪他到教导处?借机狠压一下这股歪风?
郑立平迅速地调整着思维。一会儿,郑立平的脸上又露出了微笑,轻声地对那位同学说:“虽然老师听着不顺耳,但老师的头发确实比较卷,你抓住了老师的外貌特征,很有创意。”
那位学生似乎还没有从惊恐中回过神来,有些哆嗦地辩解说:“老——老——老师,其实同学们都感到您特亲切!我也是觉着亲切才那样叫,以后我再也不敢了……”
没等他说完,郑立平接着安慰他:“没关系,我知道你并无恶意。如果你觉得这样亲切,就尽管叫好了。”围观的学生先是一愣,很快便都欢笑着散去。班级中屡禁不止的“绰号风”也很快消失了。
记者手记
“人的成长中,如果遇到一个好老师,是非常幸运的;如果遇到一个好班主任,那更是一生的福气!”郑立平老师常常这样勉励自己。
再细细品读郑立平老师发表在各类教育报刊上的十二、三万字的教育经验谈,记者被他那种对教育问题敏锐地观察和不懈地探求精神所吸引。一滴水中一片海,一朵花里一个世界。平凡的班级管理,在郑立平老师这样一位有心人的眼里,是这样的丰富而精彩!
如果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遇上一个好班主任,那岂不是民族的福气!
语丝
1、要把班级看作一个企业来精心经营,把班级的长远发展战略提到重要地位。班主任管理,主要是育人,而育人的关键是育心,班主任必须灵活利用一切合理的教育资源,创设有效的教育环境。
2、班主任教育学生的目标无不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内化来实现,因此教育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故事”,教育的成功就是要给学生一个梦。
3、教师要学会用爱心和智慧等待,不要盲目地拔掉一棵草,不要草率地否定一个人,给每一棵草以开花的时间,给每一个人以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不要让任何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你手里“枯死”,要让他们焕发起更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4、爱心是做好班主任的前提,但爱心不是班主任的专业技能,班主任的能力更多地表现在管理策略、团队组织、潜能挖掘和成长引领上。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案例:后进生转化
班主任工作案例:后进生转化
第一次接手一年级的孩子们,为了便于孩子们更快地融入班级,入学第一天,我让孩子们自由地结识新伙伴。当我站到一旁充当观众时,发现一个小男孩子——小伟坐在座位上,转着黑溜溜的大眼睛,静静地吸吮着他的左手食指,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突然,一个孩子大声说:“老师,他拿了我的笔。”原来是小伟拿了同桌的笔,在老师的劝说下,小伟归还了同桌的笔。在我到办公室拿东西的间隙,一个孩子飞快地跑来:“老师,小伟爬上了窗子上。”来到教室,听到小伟在喊:“放我出去,我受够了。”好言好语劝说了他下来。接下来,小伟的表现更让我伤透脑筋,上课没笔,帮他削好,不到半节课,他就在桌上将笔磨平了;给他一个新本子,他一会儿工夫,就将它撕一半;同学们坐好听老师讲课,而他却坐在桌底玩;科任老师反映小伟上课不听指挥,还和老师对着干;孩子们常投诉他挖鼻屎到同学们的衣服上;早餐分点心时,分餐员反映小伟常捡点心碎吃;不管什么时候都停不下来,总有些小动作……渐渐地,孩子们都远离小伟了。小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与众不同的行为?
通过与家长的密切沟通,发现小伟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是放任式的,遇到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就用打骂方式。导致孩子内心较为压抑与焦虑,遇到事情解决不了,他就会用我们认为不可理喻的方式发泄,例如:他来到学校的第一天,他看到课室的窗户是嵌上了防盗网,认为是关着他,他理解不了,就爬上窗户说:“我受够了,放我出去。”(这是后来谈话中知道的)。同时我也发现,孩子也有安静的时候,例如上语文课,当我朗读课文时,他就静静地听,做即堂作业,他也特别用心。每个星期的作文课,当我出示图片让同学们讨论时,他也特别积极参与讨论。其实小伟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家长没有按照孩子的年龄和成长特点来进行培养,只是用了较为简便、快捷的方式——打骂来处理,令孩子应有明辨是非、对错以及各项能力都没有好好地建立起来,使孩子在群体生活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
根据这些情况,我认真制定了以下几点,希望能尽力帮助小伟走出现状:
一、与家长紧密联系。
我密切与小伟的家长联系,委婉地向他们建议,希望他们配合老师教育孩子。譬如在我与小伟关于如何与同学相处的话题深谈了以后,我又和他家长联系,希望家长在家里对孩子也如此教育,家长表示愿意配合老师教育自己的孩子。现在小伟的父母有空也会来学校问问孩子的情况,并和教师联系,并且一改以往的打骂教育方式。
二、消除隔阂,建立信任感。
爱做出位的行为的孩子,肯定是孤独的,他只是想得到别人的关注。我们要多给他们爱抚,消除他的不良情绪。有时,我总是默默地走到他身边去,帮他把歪七竖八的桌子弄整齐。有意无意地摸摸他的头,我想他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的,同时也与科任老师沟通,让他们也如此做。(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刚开始的时候,当我轻轻地摸一下小伟的头,我分明地感受到他脸上表露出的那份不轻易察觉的欣喜,我在心里暗暗窃喜。在讲课时,我故意在他的身边多停留,下课时,我故意让同学们来帮我拿教具回办公室,我都会故意叫上他,他乐颠颠地跟在同学们后面。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关注这个孩子,孩子也一步步地向我走来,一步步地向我敞开心菲,当孩子对老师信任,我认为教育工作不再难了。
三、帮助提高,增强自信心。
(1)辅导功课
小伟对学习成绩也在意,可是讨厌做作业,由于在学前教育时没有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所以他的作业本书写情况都是惨不忍睹的。于是我从握笔、笔画一样样慢慢地重新开始教,对于他的作业,我是时常是首先肯定了他的一些长处,又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归纳他的不足之处,并给他鼓励。他慢慢表现出了愿意接受的样子,答应以后作业认真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知道要改掉他学习的陋习,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给这个孩子十足的耐心才行。
(2)心理引导
对于小伟许多不良的行为,主要是家长没有引导好,所以现在要让他改正不良的行为,必须要从心理引导开始。例如有一次,小伟在课间活动时,又动手打人了,被打的同学额头都破了一块皮。我将两个孩子都叫到办公室,处理好伤口后,我没有直接批评小伟,而是让他自我检讨,小伟马上说:“老师,我错了,我不应该打人。”看他脱口而出,我就知道他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错误,我问小伟:“小刚头都破了,痛吗?”他说:“痛。”“如果是别人把你打得头都破了,你还想和好那个人做好朋友吗?”“不会。”“那么你想小刚现在心里还想和你做朋友吗?”“不会。”小伟低下了头。我知道他已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先让小刚回教室,我乘机利用这件事小伟教育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四、多给他一些机会。
由于小伟犯错、发生“事故”的频率是比较高的,所以同学们都不太喜欢和他玩,他在班上挺孤独的。于是,我在帮助他慢慢纠正不良行为的基础上,常常创造一些机会让小伟多参加班级活动,例如他喜欢跑步,在班级进行跑步小竞赛时,我就让他第一个跑,小家伙特别兴奋,最后取得的成绩也不错。在课堂上提问上,我应尽量给多点机会他,答案不完整或是错误的,也及时做出赞赏。同时我鼓励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帮助他。其实孩子都是善良的,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很快又重新接纳小伟,在孩子们愉悦的氛围里,小伟的进步特别快。
长期如此,相信小伟逐步树立自强、自信的健康心理。现在的小伟虽然还调皮,但是文明的调皮;虽然古怪,但是可爱的古怪。就因为他的调皮和古怪,他成了老师和孩子们的开心果,每当他有难时,孩子们都会为他挺身而出。孩子的进步是我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