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双赢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双赢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5-31来源:《魅力中国》2009年第5期供稿文/于淑霞 李芳
[导读]本文就劳动合同这些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争议作一探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于淑霞 李芳
(河南岩矿测试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 郑州 450003)
中图分类号:F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5-067-02劳动合同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形式,也是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基本前提,其在劳动法中占据核心的地位。劳动合同的法律属性如何,应如何定位;现实中大量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法律适用有密切联系,应如何解决;违约金条款在劳动合同中普遍适用,对违约金条款应如何看待,本文就劳动合同这些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争议作一探讨。
一、对我国现阶段劳动特点的理论思考
社会是在不断地发现矛盾、解决矛盾中向前迈进的。近年来,由于劳动关系不协调等原因引起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摩擦,职工辞职跳槽甚至罢工,导致双方利益严重受损的事件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都时有发生。这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促使我们重新认识现代企业各方利益群体关系的新变化与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因而,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现实必要性。现代企业家需要谨慎观察、认真思考,重新认识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变化的新特点,从企业微观角度解决、整合这些矛盾,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沟通,赋予员工充分的自主权力,在和谐的氛围中求得双方的博弈均衡,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管理。
二、强化沟通渠道,赋予员工充分自主权,实现双赢管理
1.加强沟通是实现双赢管理的金钥匙
沟通是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和有效方式。美国沃尔玛公司总裁萨姆活尔?顿曾说过:“如果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可能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沟通已成为广大员工潜意识的重要部分,是员工激励的重要源泉。重视沟通所产生的激励作用,企业领导会发现对员工的最大帮助就是心存感激。“士为知己者死”,企业领导的“理解、认同”的“知遇之恩”也必将换来员工的“涌泉回报”;另一方面,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沟通可以更多地了解企业员工的心声,员工对自己的劳动报酬、在公司的地位是否满意?他们是否能够感到自己的价值在公司中得到实现?他们还希望公司在哪方面尽快满足要求?了解了员工的这些想法,也就是在不断的收获重要信息。沃尔玛所做的,就是通过信息共享、责任分担实现良好的沟通交流,从而达到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博弈论研究的重点就是人们的交互行为,而沟通就是交互行为。对于企业领导而言,沟通首先要做的就是“换位思考”,从员工的角度去思考企业的问题。通常的企业领导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去衡量、评判员工,解决
问题;而“换位思考”是管理者在保持个人风格前提下,站在员工角度考虑问题,可能忽然间发现“哦,原来他们是这个意思。”有了这层理解和认同作为沟通基础,企业与员工之间就近了一步,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当然,沟通是双向的,既有自上而下的沟通,也有平等和自下而上沟通。自上而下的沟通主要指企业领导面向员工的沟通,起主导作用。著名的英特尔公司的沟通渠道很成功,它的几个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1)季度业务报告会。不单是公司向员工通报公司最新的业务发展情况,还现场对员工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员工通过现场提问能直接、面对面地与公司领导进行交流;(2)员工简报。每个星期都会定期出版一期员工快报,让员工自由取阅,把公司及工厂里发生的最新重要事情、消息,通过简报的形式告知员工;(3)一对一面谈。通常通过员工会议的形式进行,由员工来制定会议的议程和想谈的内容,包括员工对自己职业发展的想法,对经理售货员的看法和反馈;定期的部门会议,各业务与职能部门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员工的建议和想法,传达公司的政策与各项业务决策;(4)设员工关系顾问。员工可以去与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关系顾问进行面谈,员工关系顾问会对所了解的信息进行独立的调查,了解员工反映的情况,然后将调查结果通知公司有关部门。员工相互之间平等的沟通能够消除不公平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是现代企业沟通不可缺少的工具。美国微软公司是IT行业的精英人才库,它专门为公司建立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内部电子邮件系统”,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独立的电子信箱,上至比尔.盖茨,下到员工,邮箱代码都是公开的,为公司员工和上下级交流提供了最大的方便,为消除彼此间的隔阂、保持人际关系和谐畅通了渠道,也在拴住员工的心,留住人才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逐渐普及,我国的企业大都具备了这种条件,不妨借鉴一下,相信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2.赋予员工充分的自主权是实现双赢的终极动力
在企业管理中有一条著名的“南风法则”: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得意洋洋地释放出自己的威力,寒风凛冽,一时间冷得刺骨,行人都把大衣裹的紧紧的;而南风则缓缓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暖洋洋的,行人们觉得身上暖起来,开始解开衣扣,脱下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在这个故事中,北风象征那些“胡萝卜+大棒”式的企业与员工的对峙式传统管理,这样管理很难达到和谐,只能使员工利益实现和企业的目标越走越远;而南风式的管理方式则是采用一种柔和的手段,把企业行为目标和管理者、员工的利益诉求一致起来,管理者并不高高凌驾于员工之上,在这种和谐“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下,每一个员工都相信企业和自身利益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激发了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不是所有事情都要领导事必躬亲,而是由管理者把一部分权力授予有能力的人,任由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去工作。这样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就会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并能够形成有效的授权和责任机制,从而实现和谐管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斯隆曾经聘请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担任他们的管理顾问,第一步,斯隆就明确地告诉了他的工作职责:“我不知道我们要你研究什么,要你写什么,也不知道该得出什么结果,这些都应该是你的任务。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把你认为正确东西写下来,不必怕我们不同意,你也不必为了使你的建议为我们接受而折中。斯隆的这番话很明确地表明了他的授权原则,管理者不会干涉智囊人员的工作,也不会以任何形式反自己的主
观意见强加给智囊人员。所以在管理中,管理者需要掌握授权的艺术,既要“以人为本”授予员工充分的自主权,又要做好企业的领导工作,“无为而治”,在和谐的管理氛围中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双赢。
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细胞,是市场的微观主体,现代企业理论正在突破利润最大化的单一目标模式,对企业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多元化的重视和研究从理论上给予了支持,而提出以沟通来“治标”和“以人为本”来“治本”,从管理实践角度在根本上“治疗”现在企业问题。在企业的所有契约关系中,劳动关系起核心作用,而当今企业劳动关系出现新特点,不仅仅是企业微观角度面临的新问题,或许也需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逐步消除和整合这些矛盾与冲突。
三、从微观基础分析宏观现象,寻求博弈均衡创建和谐社会
现在社会不仅是一个伦理共同体,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而决定社会性质和结构是微观基础。利益的冲突与整合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即利益矛盾和冲突的结果不一定都是零和博弈,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市场竞争中都力求获得双赢的效果。我们要创建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绝不是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相反它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利益矛盾和化解利益冲突,由此实现利益关系趋于均衡的社会。事实表明,社会内部存在的利益差异和矛盾作为“冲突—整合”这一规律的诱因和条件,它反映了制度机制的演进、转化和创新强烈诉求。因而,在社会利益价值观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中,需要建立具有均衡性的利益制度与机制,这也是调整利益结构进而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本质性要求。劳动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代理成本,从而决定了企业能否提高绩效。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和谐的劳动关系又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方面,在充满矛盾的宏观世界中,从积极主动的微观利益主体着眼寻求博弈均衡,建立由企业、工会和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三方协调机制,是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做法。
“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或内在的控制了。”然而现实中不可能那么理想,也不存在天使,更不会由天使来统治。着眼于基层,着眼于普通百姓,是一种新的执政理念和工作作风,面对宏观上存在的一般现象和问题,学会从微观角度寻找其根本原因和解决办法,这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通道”概念,其最有意义的一点就是要使每一个社会个体都能参与到政治决策中来。而“社会力量”的出现,会使弱者能够得到公共力量的支持与强者抗衡。新《劳动合同法》的逐步深入实施,正是这种强化微观个体、树立“以人为本”新思想观念的体现,必然会更有效地化解劳动关系中可能产生的种种矛盾和冲突,保证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二篇: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职工双赢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实现企业职工双赢(感言·建言)
全国政协委员 徐振寰
《 人民日报 》(2012年06月06日20 版)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劳动关系矛盾处于易发多发期,充分发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在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尤为重要。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和谐,对于实现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保持企业的生机与活力,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是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载体和行之有效的途径,有利于劳动关系双方真诚沟通、互相合作,把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有利于引导职工热爱企业,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办好企业积极献计出力;有利于企业经营者依法履行社会责任,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实现职工与企业效益共创、利益共享。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伴随着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部署的提出和落实,与实施“十一五”规划同步,已经走过6年的历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虽然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在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不少企业仍存在用工不规范、劳动条件差、工资分配不合理、福利保险不健全、对职工群众缺乏了解和关心等问题。
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劳动关系矛盾处于易发多发期,充分发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在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尤为重要。为此建议:
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并保障其实施。完善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强化监督约束,下决心解决一些地方和企业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在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的同时促进劳动合同履约质量的提升。
进一步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建设。以发展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为方向,努力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建设。建立健全企业职代会制度,认真落实职代会职权,充分发挥职代会在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上的重要作用,依法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大力推进厂务公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公开程序,充实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对具备单独建制条件的企业,不论是公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都要建立并逐步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要加强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建设,依法规范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履职规则,如实反映职工要求,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为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提供必要条件和经费保障。
进一步健全集体合同制度。企业与职工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既是市场经济国家协调劳动关系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被实践证明了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手段。针对当前集体合同相关立法存在的规定过于原则、刚性约束不足等问题,应加大集体合同立法进程,提高立法层次,细化协商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可操作性,作出刚性规定。同时,要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引导劳动者运用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实现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关系的动态平衡,推动企业与职工群众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切实把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首先是进一步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作用、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重大问题的重要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在宏观层面协调劳动关系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相关法律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当前,健全三方机制尤其应当创新组织形式、提升规格层次、加大协商力度。要认真研究三方会议升格为三方委员会事宜,加强三方会议领导机构及常设办公室建设,探索建立三方组成的专业化内设机构。其次是健全劳动关系矛盾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以完善网络化、网格化建设为基础,加强劳动关系舆情研判、预测预报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并介入解决重大的集体劳动争议和群体性突发事件,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共赢
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实现企业和职工共赢
——岗埠农场
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农场在农垦二次创业新一轮大发展的根本保证,多年来,我们农场效益稳步增长,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工会组织健全完善,民主管理落到实处。年初,农场成立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领导小组,起草了印发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实施细则》,紧紧抓住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条主线,确定了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
农场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依法经营,按章纳税,规章制度健全合法,自觉规范用工行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连续多年被评为AAAA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管理先进单位。
二、全面实行“两合同”制。
农场全面实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合同管理规范,农场劳动争议调解、劳动法律监督、劳动卫生、安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和制度健全。未发生重大劳动违法案件、劳动争议农场败诉案件和因劳动关系纠纷引起的职工集访等群体性事件。
农场各单位按照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对照实施细则,更加完善了农场集体合同,职代会上农场工会主席与场长签订了经过职工代表讨论通过的集体合同,同时各管理区受农场法人的委托,与所有职工都签订了劳动合同。
在农场非公企业中,场工会指导帮助职工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积极推进集体合同、工资协商、职代会、厂务公开和职工董事、监事等制度的建立。通过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依法进行平等协商,确定和规范劳动标准和条件。在劳动关系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工会通过参与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参与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参与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协商,切实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3月份农场创建领导小组还对非公企业的履行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情况加强了督察,有效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
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完善。
三、安全生产工作到位。
农场认真贯彻落实了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三个条例和省、集团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做到安全第一,建立以“群防、群控、群治”为特点的工会劳动保护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与各企业主要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以确保“三无”目标的实现。坚持做到特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对从事有职业危害的职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农场每季度坚持一次安全生全检查。对查出安全隐患做到及时排除。未发生重大工伤、中毒、职业危害和其他损害导致死亡的事故。在加强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中,建立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工作体系,切实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
农场在4月还组织开展了“安康杯”竞赛活动,加强了安全
生产监督检查,推广应用“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共查出各类事故隐患余件,监督整改率达96%,为全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证。
四、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员工发展与培训同步进行。
在创建活动过程中坚持做到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增长的方案采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形式,农场对职工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在员工发展和培训方面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考核,每年培训职工都在2000人以上,有力地提升了职工综合素质和择业竞争能力。各单位工会还把大力促进职工就业和再就业置于突出位置,积极配合党政推动就业和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努力扩大就业渠道。对弱势群体按照“以温暖求和谐”的目标,大力加强帮扶体系建设,始终把送温暖工程作为一件大事摆在突出位置上,一是构建帮扶工作新格局,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困难职工群众的平台,集政策咨询、困难救助、职业介绍、法律援助于一体,是工会为职工办实事的重要窗口和有效载体。二是农场工会在三月份发起成立了救助中心,在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及非公企业中开展爱心捐款。三是新建职工书屋,通过职工书屋建设和职工文体活动开展,职工书屋建设既在职工中传播了先进文化和科技知识,又引导和创造了职工爱读书、读好书的浓烈文化氛围,目前已增购图书2000册,藏书达6000册。四是广泛开展职工文化艺术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五是重
点在帮扶创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特困职工救助等方面下气力。近年来农场转移下岗职工、新增劳动力和农业富余劳动力达到7000人,农场工会被省总工会评为促进再就业先进集体。同时农场建立172对“一帮一”党员干部联系户,还对187户338人弱势群体人员实行定期补助。
五、农场支持工会组建、职代会制度健全。
农场积极支持工会组建、职工入会和会员活动,支持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依法按时足额拨缴工会经费。农场职代会制度健全,按照“建立职代会——会前准备——会前审议——大会召开——会后落实”一整套程序,形成了具有农场特点的职代会运行流程图。坚持重大事项职代会通过以后再实行和场务公开月报制常规性。被省农垦集团公司工会评为“优秀职代会单位”。
农场工会能够充分运用组织资源,围绕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参与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据统计有4000多名职工参加劳动竞赛,全年征集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两次,共1000
多条,技术革新、发明创造16项,有力地推动了农场经济建设。
六、农场支持工会组建、职工入会和会员活动,支持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依法按时足额拨缴工会经费。
农场工会组织健全,国有企业职工入会率达100%,民营企业符合建会条件的11家企业全部建立了工会,职工入会率达80%,农场每年都能足额拨缴工会经费,每年定期召开两次职
工代表大会,农场重大事项都能在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开始实施,充分发挥了工会组织作用。
七、下步工作
我们将抓住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条主线,依托劳动关系三方整合力量,深化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活动,进一步推动《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和《江苏农垦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标准》及岗埠农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实施细则》的贯彻实施,积极预防和及时调处劳动争议,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创新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机制,组织引导职工“支持企业迎挑战,服务企业度难关、助推企业促发展”,按照“机制共建、功能互补、实施联动”的要求,推进职代会、集体协商、厂务公开等企业民主体制建设,努力实现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发展互利双赢。
二0一0年四月八日
第四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板桥汽渡管理处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板桥汽渡是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直属全民事业单位,自1996年4月正式建成通渡。南码头位于雨花台板桥镇五胜村,北码头位于江浦县桥林镇滨江村。是连接南京绕城公路、104、205等国道以及沪宁高速公路的重要交通枢纽。目前已拥有5艘全省最先进的28车360度全回转汽渡船,设计通行能力为每日4000辆,航行距离约为1.5公里,配备了电视监控、雷达导航、无线通讯、电子计重和微机售票等先进设施。近年来,渡运正逐步走上以渡运主业为主,“物流基地、养殖基地、修理基地”等其他副业为补充的多元发展的道路。交通大部制改革后,汽渡处内设6个部门,工会作为单设部门独立开展工作。现有干部职工203人,其中事业编制30人,借聘用职工173人,人员入会率100%;全处现有工会小组12个,工会委员会由5人组成。
近年来,汽渡处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的思路,坚持不懈地推进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活动,有力促进了汽渡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重视“创建工作”,把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列入长期发展规划
建立健全组织,制定实施方案,从组织上确保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顺利开展。一是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各行政管理职能科室领导为成员的“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会。
二是制定了“汽渡处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工作目标并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各小组成员、职能科室。
三是利用汽渡处办公自动化及民主管理网络、宣传栏等设施对创建工作面向全处进行大力宣传,同时接受来组各方面的监督。
二、重民主、讲文明,凝心聚力夯基础。
一是坚持完善职代会和事务公开营造和谐制度。每年召开一次职代会,建立了职工代表述职评议,确保职代会制度严格按照其职权范围和规定认真落实,促进了汽渡处在和谐的环境中深化改革,健康发展;以事务公开为保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在事务公开内容上,将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公开内容;在形式上坚持以职代会和局域网为基本形式,除此之外还通过文件、公开栏、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通报,使汽渡处重大决策和管理措施得到职工的支持和理解,有力地促进了汽渡处劳动关系的稳定。通过事务公开规范了领导干部的行为,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
二是坚持构建职工建言献策,搭建和谐平台。汽渡处开展员工建言献策工作已经多年,每年组织召开劳模和先进代表座谈会、班组长座谈会等,从不同层面征询到员工很多富有实效的意见和建议,收到非常好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构建了合理化建议机制,通过这个平台让全处职工建言献策,共同参与汽渡处管理。广开言路让职工的热情被充分调动,大量的优秀合理化建议涌现出来。
三是坚持落实系列合同,融洽劳动和谐关系。近几年来,我处将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专项合同、目标管理考核等方式予以保障。坚持对《集体合同》及其《实施方案》、《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定期通报。去年,我处通过对集体合同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巡查,特别是对女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把女职工的健康体检纳入合同文本,同时对员工医疗期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修订补充。目前履约率、职工满意率都达到了100%。通过合同的兑现、年休假的落实增强了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归属感,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
三、爱员工、树形象、共建共享筑和谐
一是规范劳动用工,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这几年来,我处与职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
二是为从根本上维护职工权益,我处积极做好岗位技能培训和劳动竞赛活动,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推广工作。鼓励全处干部职工参加深造学习,对自学考试成绩合格者给予一定奖励,对技能鉴定合格者按照不同级别享受一定的岗位工资。近年来,我处有94人通过参加岗位技术培训获得专业技术证书,其中有21人取得船长证书、19人取得轮机长证书。74名目前在岗持证人员,有60人是自培人才,其中20人先后走上调度、船长、轮机长和值班站长等重要岗位,成为汽渡处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
三是在全处推行“岗位标兵”工作,对“岗位标兵”人员给予相应奖励,鼓励广大职工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提供了人才保证,同时对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发展平台。
四是建立健全帮扶困难职工的长效机制。我处工会每逢重大节日都会对困难职工进行慰问送温暖,并特困职工救助情况及时上报上级工会。同时通过生日送蛋糕卷、生病探望、节日慰问、春节送温暖等方式,表达对职工的关爱。
五是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和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丰富多彩的文化是连接员工情感的七彩纽带。通过开展读书活动,组织技术理论研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塑造优秀人才队伍;举办征文、演讲大赛,增长了才干,凝聚了人心,形成了争先创优的氛围。同时在我处建立了图书室、乒乓球室等文体活动场所;每年组织全局职工举行拔河赛、乒乓球赛、扑克赛等多种有益文体活动;近年来,举办了女职工健康知识讲座、女职工法律维权讲座、职工技能大比武等活动。各项活动的开展,职工们放松了心情,融洽了感情,增进了友谊,同时也提升了汽渡处的凝聚力。
和谐企业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开展创建活动以来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抓好创建活动,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在理顺关系、主动协调、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上下功夫;必须坚持以职工为本,依法维护职工权益,在着力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下功夫;必须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创建氛围,在激发职工参与热情,实现共建共享上下功夫;必须积极实践,不断完善,在丰富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创创建工作新局面上下工夫。
第五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私营企业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上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也带动了就业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的实施„„因而,仅仅经济当中,可以说,无论是生产方面的,还是分配方面的,都形成了巨大影响力。说到底,这是在一个生产力落后,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国家里高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初级阶段。因此,这样的大前提下,能够不但影响到私营企业的发展,也影响到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还有如下的——
1.私营企业除了自身需要扩大发展以应对竞争外,还遇到什么困境迫使他不能增加职工福利待遇以既利于其自身的百年发展、又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呢?这个问题还得从国内外的经济竞争与政治不公正待遇思考
2.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
集体协商制度对我国现阶段的工人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我国的工人尤其是农民工在就业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劳动力过剩压力,劳动力价格有时容易被人为压低,劳动者在劳动待遇的争取方面处在一种不利的地位,加之工人的文化水准普遍偏低,缺乏基本的维权常识,往往不懂得使用必要的法律工具来维护自己合理的劳动权益。如果没有有效的集体协商制度,我国的劳动关系必定是不公正、不协调的。
针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完善集体谈判协商制度时要特别注重以下几点:其一,政府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劳动者基本的劳动条件,根据各个地区以及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低标准,使集体谈判协商能够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可以遵循;同时,政府应当大幅度扩大劳动监察人员队伍,加大劳动监察的力度,组织必需的集体劳动合同的普遍检查,督促集体劳动合同文本的规范化和具体落实的情况。其二,企业工会组织应当将集体谈判协商作为自己最为重要的任务,并将企业集体谈判协商、集体合同签订率及其落实的具体状况作为最为自己重要的工作考核指标。其三,对于劳动者本身来说,应当进行劳动合同知识的普及性教育。{1.工人的权益由工会出面,就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即工会是谁的工会?2.如果工人的权益由政府出面,则涉及到更多的利益问题:首先,政府机构繁杂,法律赋予各个部门所管辖的权限很可能覆盖不到工人劳动利益保护的诸方面领域;其次,数个政府机构的联合执法,不仅耗费人力物力大,而且过程中易受各种内在复杂矛盾的相互约束和限制(即内部的明争暗斗,权力角逐的尔虞我诈),势必将会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乃至工作效果。另外,政府要代表工人利益,在法律上如果是相当于“代理律师”的专业化资格,那它究竟是属于长期乃至永久性的免费服务,还是有偿回报性质的?3.劳动者的普法教育、普卫教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背后的实质是什么?究竟是增加工资的群众斗争,还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问题?}
把握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可行性和节奏性。基于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原则,必须把握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可行性和节奏性。第一,注重基础性劳动条件的保护。现阶段,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可以说是千头万绪,难度很大。但从政府的能力以及国家财政实力的角度
看,对于劳动者的基础性劳动权益亦即劳动保护的底线方面的劳动政策,如在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劳动时间的保护、消除童工和强迫现象、涉及到人的生命的生产安全的保护政策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则是必须做到也能够做到的。尤其是在民营企业当中,要特别重视解决好这一问题。第二,宜梯度性地推动和谐劳动政策的发展。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我国现实社会一个公认的明显特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水准同西部地区发展水准之间的巨大差距在近期是难以完全消除的。各个区域发展水准的巨大差别,使得不同区域劳动者对于劳动政策的具体要求必然有着明显的差别。同时,与发展水准的巨大差别相适应,各个地区的政府在财力、在对劳动关系的认识方面,各个地区的企业主群体在经济运作方式以及社会理念方面也必然会出现较大的差别。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对于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推动,不宜采取整齐划一的作法。在发达地区的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地,可以在确保劳动政策底线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其劳动政策的水准,如提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交纳金额水准,健全劳资谈判协商机制等等。而在欠发达地区,则应将劳动政策的重心放在劳动底线的保证方面,如重视制定和实施工资最低标准、提高“三险”的覆盖率、实现社会保险在劳动者工作流动后的有效转续等。
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我国采取梯度性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策略是十分有益的。这种做法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而且,在和谐劳动关系上先行一步的经验,对于后来者无疑有着重要的示范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为广大劳动群众提供了有益的并且是具有鼓舞性的前景。(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吴忠民)来源: 《光明日报》 2011年5月30日
劳动合同是确立和调整劳动关系的基础,是现行劳动法律所确定的核心法律制度,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二)平等协商原则。坚持平等协商与签订集体合同相协调,重在平等协商。平等协商是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围绕劳动关系问题进行广泛讨论、沟通协商的重要机制。平等协商的过程,就是劳动关系双方求同存异、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劳动关系的许多矛盾,就是通过双方的平等协商来解决的。集体合同是平等协商的结果,平等协商是签订集体合同的前提和基础。平等协商的水平决定着集体合同的质量。如果平等协商机制不健全,协商不充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集体合同。平等协商不仅是签订集体合同必经的法定程序,也是履行集体合同过程中处理发生的矛盾和遇到的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充分认识平等协商的重要性,在调整劳动关系的全过程中都要抓好平等协商。必须明确:集体合同的条款,不经过平等协商,企业和职工都不能单方面修改或拒绝执行。
(三)重点突出原则。坚持把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实施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重点,这是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如果职工群众最关心的劳动关系问题,协商中没有提出,集体合同没有涉及,合同条款看起来很多,但大多无关痛痒,这种合同不会起到调整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企业和职工也不会满意。因此,必须把坚持劳动标准与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统一起来,立足企业的具体现实,把劳动关系中最重要、企业和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工资收入问题、社保问题等作为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重点,并在协商过程中努力加以解决,在集体合同条款中加以具体体现,不断增强这一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和政府一边高喊完善劳动法规、加强企业在雇佣劳动上的尊法和守法,但另一方面却没有积极参与到“有效监督”的活动中来;如果就只有做广告、做宣传,却不是放下无用功,有所作为地转变到实际的“企业主、雇员、政府”的三
方监管活动中来,就必然常常会出现像一个省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400,但合同上的最低月工资却是只有1000到1300之间,甚至更低的现象。——从劳动合同的局外人转为局内中介人}
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劳动合同管理体制。随着以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劳动用工制度的确立,劳动保障部门对劳动用工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特别是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的迅速发展,劳动用工管理的内容明显增多。为此,要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必须建立和完善以县级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为主导、社区为基础、企业和工会为主体的劳动合同管理体制。在县级劳动社会保障部门重新设立劳动管理科室,同时在乡镇及社区建立劳动管理站,形成各个层级相互维系的劳动管理体系。南其全面组织、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备案、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同时,按照《劳动法》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合同制度的要求,劳动管理部门应对从劳动者择业、企业用工、录用备案,到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等劳动合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梳理,对每个环节的时间、条件、要求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使用工单位、劳动者、劳动管理部门都能按规定的程序运行。还要建立劳动合同签订登记、变更、解除、终止预报制度及存档管理制度、履行检查制度、统计分析制度,确保劳动合同制度规范有序的实施。劳动保障部门还应配合专职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录用备案:作,同时,还要发挥丰十区(镇乡、街道)劳动保障管理站的作用,由其负责做好本区域的合同签订台账、个人劳动合同签订台账,并及时将每年劳动合同、录用资料装订归档。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来管理劳动合同,建立企业和个人劳动合同数据库,及时将录用备案的企业和个人情况输入数据库中,并要实现社区(镇乡、街道)劳动保障管理站与劳动保障部门的计算机联网,为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提供方便。{在这里,提出了“政府的管理要实现公务员个人在业务上的责任制”,如果公务员在管理合同过程中不尽责、不尽职,故意与资本家勾结,坑害劳动者的利益发生时,将有合适的法律对其进行惩治。为此,政府与资本家和工人如果组织起了三方监督活动行为的话,或许还需要有社会的民间律师志愿者、人道主义者等为同样的劳动者阶级提供“局外监督和援助”的服务}
但在实施劳动合同制度过程中也存在着劳动合同内容不规范、履行劳动合同不全面、一些政策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目前,在《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又遇到一些阻力。劳动关系的矛盾成为当前最为主要的社会利益矛盾之一。
进一步完善集体合同制度。企业依法经过平等协商所签订的集体合同是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要在普遍开展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和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指导企业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合理确定集体合同具体内容和标准,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对暂不具备条件签订综合性集体合同的企业,可以就工资分配等问题签订单项集体合同或协议。在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由工会组织代表职工与相应的企业组织代表或企业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六)建立健全履约监督保障机制和平等协商争议处理制度。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提出平等协商的要求,另一方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都要严格遵守执行。政府相关部门要指导企业建立集体合同履约责任制和监督检查制度,把履约责任制同岗位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纳入企业管理工作。集体合同的履行要接受工会和职工群众的监督。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法加强对集体合同制度履行情况的行政监察工作,把劳动保障监察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对无正当理由拒绝平等协商、违反集体合同的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改正,依法处理。要积极探索建立平等协商或签订集体合同争议的行政调解制度,及时引导争议双方通过法律途径调解处理。
借鉴国外有关劳动立法经验,对《劳动法》进行具有前瞻性的修改,其方向是使它的保护范围更广泛。可以考虑在《劳动法》中对集体谈判和集体行动权作出具体规定,还要对工会的活动作必要的规定。此外,《劳动法》是一部实体法律,缺乏程序性内容,在修改的同时要制定与之配套的有关程序性法律。
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需要对劳动关系制度进行规范和引导。我们必须努力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劳动合同制度,依法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塑造“橄榄形”社会
要实现公平分配,提高工资等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最关键。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指导线制度等一系列措施。
王兆国: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王兆国强调,工青妇等人民团体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协助党政做好群众工作,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以职工队伍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会议强调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要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的覆盖面、签订率和履约质量。特别是保障农民工的各项合法权益。
二是合理调节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特别是要深入推进集体合同制度。要尊重职工的劳动价值,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积极稳妥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实现企业与职工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
三是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建设,特别是要建立健全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各项民主管理制度。畅通职工民主参与渠道,依法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同时,要通过开展员工提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四是努力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调解机制。企业要重视发挥调解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加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调解员队伍建设,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五是要加强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提高企业家素质。要加快培育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经营能力的企业家。广大企业家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奉献精神,在坚持科学发展、保障职工权益、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尽职尽责,让企业做强、做优、健康发展,让职工快乐工作、体面劳动、幸福生活。(本文系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9月3日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上的讲话
第三节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不断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全面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改善劳动条件,加快劳动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管理。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促进消费,关键要让百姓有钱花、敢花钱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十一五”期间,我国消费市场很红火。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这五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贸易增长最快、市场最为繁荣活跃的五年。2010年,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4554亿元,是五年前的2.3倍,比上一年增长18.4%。
但是,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量仍有较大差距。中国的消费总量还不到美国的1/6。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内需”。
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
拉动消费,根子在增加收入。目前,我国普通居民与劳动者收入较低、不同群体收入差距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成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的三大突出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认为,如果老百姓没多少钱可以用来消费,出台再多的刺激政策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十二五”期间,必须在把准病脉的基础上更新发展理念,切实扭转利益严重失衡的分配格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全国政协委员、泰山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卞志良认为,增加居民收入,要重点关注低收入人群。政府要逐步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离退休人员待遇。
改革不到家,有钱也不花。“今后,政府应更多承担起改善民生的责任,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健全社保体系,解决最紧迫的养老、医疗、失业几大保障问题。”卞志良说,比如,可以运用部分财政资金充实养老金账户,加紧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转变,以住房、交通、通信、体育健身为热点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对服务消费品的需求迅速上升。卞志良认为,今后应进一步放松对服务业的管制,拓展旅游、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服务性消费,为百姓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
扩大投资,更要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投资不仅要看经济效益,还要看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但中国目前还应更多关注投资,尤其是公共投资。近几年,针对投资增长过快等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国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投资与消费增幅差距不断缩小,但这并不等于不要合理的投资规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优化投资结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发展速度将定位在7%。这意味着在未来5年,我们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秦皇岛市市长朱浩文说,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今年秦皇岛市计划向服务业投资397亿元,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5.4%。“在我们看来,投资效益不仅要看经济效益,还要看社会效益,更要看生态效益。”朱浩文说。
全国人大代表、德龙钢铁集团董事长丁立国认为,优化投资结构,就意味着要特别向基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倾斜。在这一过程中,要吸引更多的民间投资参与经济社会建设。
“国家应出台具体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引导银行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通过贴息、补贴、合作等方式,与民营企业共同投资项目,把民营企业引向国家需要发展的短板
领域。”丁立国说,同时,政府还应该帮助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使其研发、生产、营销逐步国际化,开发国际市场和战略资源,促进民营企业顺利实现海外投资,推广民族品牌。
优化投资结构,还意味着要完善投资机制,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的基础上,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特别要遏止盲目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认为,在投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招标、设计、评估、论证,在项目资金确定以后要早筹措、早安排、早实施、早见效,更要做好跟踪监督检查。
科学规划,以改善民生为导向
期待美好生活,关键要有活干、有钱赚
“扩大内需的出发点、着眼点和最终目的,就是改善民生。” 云南省财政厅厅长陈秋生代表说,一方面,只有经济发展了、财力雄厚了,才能为改善民生创造条件。扩大内需,有利于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空间和动力;又有利于加强长期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民生改善;另一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本身就是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两者相互关联。
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峰代表认为,在扩大内需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尽量避免与改善民生的目标出现相悖的情况。例如,如果扩大内需仅仅着眼于经济增长,而不注意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就有可能加剧收入差距问题,反过来又会导致内需难以扩大。如果不注意合理调节要素投向,就有可能带来城乡、区域发展差距问题。
“因此,扩大内需,更需要科学规划、找准着力点。”周晓峰说。
浙江传化集团
企业不可或缺的“家文化”
近年来,传化集团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所做的工作得到上级肯定,引起社会关注,引发传化人对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进一步思考。
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认为,在企业,质量是生命,这个生命要靠员工去呵护;技术是关键,这个关键要靠员工去突破;品牌是通行证,这个通行证要靠员工去打造。企业的各种竞争要素都离不开员工,员工直接面向顾客,企业家直接面向员工,企业家的着力点应该是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
传化集团历经25年的创业发展历程,从借款2000元起家,发展到年销售收入145亿元、总资产150亿元的规模;从以生产纺织化学品为主的精细化工企业,发展到拥有化工、物流、农业、科技城、投资5大事业平台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从几个人的家庭作坊,发展到拥有7400多名员工的社会化企业。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从外部条件看,靠的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从内部条件看,关键在于传化十分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充分激发了员工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知恩图报,办企业如同做人,人要有情有义,企业也要有情有义。对此徐冠巨感同身受。
企业创办之始,徐冠巨的父亲就常带着与员工同吃同住,大家上下班都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随着企业的发展,“家文化”一直在传承。在传化——这个共同平台上,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关心、患难与共,成为干事创业的好伙伴。
当企业家用真心和诚挚对待员工时,员工会由衷地热爱工作、关心企业,这是和谐劳动关系的不竭动力。如果只带着单纯的功利目的去处理劳动关系,就不可能形成持久和谐的局面。
企业家在财富安排和使用上尽好责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提高员工幸福指数。早
在1996年,传化就开展企业内部储蓄式养老保险;2000年,浙江省进行民营企业员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传化第一时间提出申请,并成为首批3个试点企业之一。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传化做到了凡是在传化退休的员工,都能领到社会养老金,过上幸福安稳的老年生活。2009年,企业经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传化作出并实现不裁员、不减薪的承诺,并且还给员工增加10%以上的报酬。通过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企业依然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
近年来,传化面向关键员工推出股权激励政策,以高出企业
效益增长的速度提高员工的待遇水平,以上亿元的投资持续改善员工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努力实现未来5年员工收入再翻番的目标。
徐冠巨说:“每当我看到员工满怀希望地走进公司大门,就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的责任就是让企业健康发展,让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把员工幸福视为己任是企业家的一种使命。”
在徐冠巨眼里绝大多数员工来到企业,并不只是为了一个饭碗,他们有抱负、有事业心,希望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希望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好平台,建立一个好机制,营造一个好氛围,让他们的智慧和热情竞相进发,员工合理化建议平台已经成为传化重要的“智慧热线”。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个长期课题,只要企业存在一天,就需要不断推进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相信传化人将不断努力,继续把企业发展好,把员工关心好,为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徐冠巨表示。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宗庆后从自己几十年经营管理企业的经历中深切感到,民营企业家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负有重要责任。民营企业家应当致富思源、富而思报,明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宗庆后常常感到,自己虽然拥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但是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身份并没有改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家与企业员工的关系不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
系,而仅仅是分工、职责不同,是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关系。普通劳动者和民营企业家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都是国家的主人。民营企业家应当正确定位自己,把自身利益与员工利益、社会利益统一起来,这样才能主动投身“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的行动中去,通过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宗庆后认为,在掌握一定的财富后,民营企业家怎样正确认识财富,树立科学的财富观尤为重要。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可能站到员工利益的对立面,直接影响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民营企业家应当把金钱看得淡一些,把社会责任看得重一些。
民营企业家应当通过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来实现自己更高的精神需求;而服务社会一方面表现为把企业经营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营造和谐舒心的劳动环境,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并为他们打造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可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也是民营企业家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当前,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够强,持续发展的风险还很大,随时可能被市场竞争的狂潮吞噬。要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占竞争制高点,赢得市场优势,就必须更加注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凝聚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对企业来说,一支强有力的员工队伍是最宝贵的财富。
基于这样的认识,娃哈哈多年来坚持以人为本,把员工当作企业的主人,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行员工持股制度,使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不断给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加工资,每年增幅都在10%以上,并在住房、医疗、休假、子女入学
等方面给予员工全方位的保障,从而使企业内部始终保持团结、奋进、和谐的良性竞争局面。
娃哈哈的实践说明,民营企
业经营组织只要做到事业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推、矛盾同解,就能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坚强保证。
温州正泰历来高度重视管理人才梯队建设和战略管理人才储备,“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推进五个“千人计划”实施以学习与发展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继任者计划”建立人才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