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控制吸烟管理规定(津财办[2012]15号)
天津市财政局
天津市地方税务局
关于印发《天津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
控制吸烟管理规定》的通知
津财办[2012]15号
局直属各单位,市局机关各处室:
根据新修订的《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市局制订了《天津市财政局 地方税务局控制吸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为确保局系统控制吸烟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并提出如下要求:
一、做好组织推动
各单位接到通知后,要按照市局统一要求,抓紧研究制订本单位控制吸烟管理制度规定,明确责任部门,落实工作人员,有效推动本单位控制吸烟工作深入开展。各单位制订的控制吸烟制度以及落实责任部门情况,于6月7日前上报市局办公室备案。
二、落实控制吸烟要求
各单位要按照我市《条例》和市局《规定》的要求,明确禁止吸烟的区域和场所,并在显著位置设置禁烟标识,张贴禁烟规定。特别是在办税服务厅、行政审批窗口等对外服务区域,要明示禁烟规定,主动向服务对象提供控烟宣传资料,指定专人监督检查控制吸烟规定执行情况,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
三、加强宣传教育
各单位要积极采取发放宣传品、开辟局内网专栏、举办健康讲座以及组织考试等多种形式,认真搞好《条例》和《规定》的学习宣传,使干部职工深入了解控制吸烟工作的重要意义、公民控制吸烟工作的权利义务,以及违反《条例》和《规定》的处罚措施,切实提高参与控制吸烟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〇一二年五月三十日
天津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控制吸烟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控制吸烟,减少危害,保障干部职工身体健康,根据《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局系统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公用交通工具内控制吸烟,本系统全体工作人员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吸烟,包括携带燃着的卷烟、雪茄烟、烟斗。
第三条 本系统控制吸烟工作实行积极引导、全员参与、单位负责、依法监管的原则。
第四条 禁止在下列场所吸烟:
(一)局系统办公场所的室内区域;
(二)办税服务厅、行政审批窗口等对外服务窗口的室内区域;
(三)机关会议室、办公室、接待室,各类机房、库房,职工餐厅、更衣室等公共区域;
(四)局系统公用交通工具内部;
(五)法律、法规、规章确定的其他禁止吸烟的场所及区域。
第五条 局系统各单位可以依照《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和本规定,根据实际需要,临时划定或者增设禁止吸烟的范围。
第六条 在各类公务和大型公共活动中不吸烟、不备烟、不敬烟。
第七条 局办公室牵头研究、制定本系统控制吸烟工作政策措施,综合协调相关工作。
局行财处主要负责市局机关禁止吸烟场所和区域管理、维护。
局人教处、监察室主要负责局系统干部职工禁烟工作的奖惩考核和监督检查。
第八条 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控制吸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控制吸烟工作。
局直属各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禁止吸烟管理制度,设置禁止吸烟检查员,并做好禁止吸烟宣传教育和考核等工作;
(二)在禁止吸烟区域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标志,公布监管电话号码;
(三)在禁止吸烟区域内不得设置烟缸等与吸烟有关的器具;
(四)对在禁止吸烟区域内吸烟者予以劝阻,对不听劝阻的,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九条 局系统各单位、各部门设置禁止吸烟检查员,人员一般不超过本单位在职人数的10%,或以处室(科所)为单位设置(每个处室、科所通常不超过1人),负责本处室(科所)和本单位控制吸烟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和报告。
禁止吸烟检查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向本单位(处室、科所)人员宣传控烟知识,劝戒帮助吸烟者戒烟;
(二)接受现场投诉,对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者进行劝阻,对不听劝阻的报告控制吸烟工作主管部门;
(三)维护禁止吸烟标识。
第十条 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在禁止吸烟区域内不听劝阻的吸烟者,有权令其离开或者拒绝为其提供服务。
第十一条 在禁止吸烟场所内,任何人有权要求吸烟者停止吸烟,要求该场所的所在单位履行本规定第八条规定的职责,并有权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举报。
第十二条 局系统内的卫生机构应当增设戒烟服务项目,为吸烟者提供戒烟指导和帮助。
第十三条 控制吸烟工作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控制吸烟宣传教育活动,运用宣传画、板报、广播、网络、文艺作品等各种宣传形式,使干部职工了解吸烟和被动吸烟的危害,增强全员参与控制吸烟、营造无烟环境的自觉性。
第十四条 每年5月31日的“世界无烟日”,集中开展控制吸烟宣传,并倡导吸烟者停止吸烟一天。
第十五条 鼓励各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吸烟奖惩制度,激发全员参与控制吸烟的积极性。
控制吸烟工作作为文明单位评比的内容之一。
第十六条 鼓励开展创建无烟单位、无烟处室、无烟科所和争当控烟标兵活动。
第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单位在禁止吸烟场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局控制吸烟工作主管部门对所在单位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报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天津市控烟条例》相关规定处理。
(一)不建立禁止吸烟管理制度,不设置禁止吸烟检查员,不开展禁止吸烟宣传教育工作;
(二)在禁止吸烟区域不设置醒目禁止吸烟标志;
(三)在禁止吸烟区域内设置烟缸等与吸烟有关的器具;
(四)对在禁止吸烟场所、区域内吸烟者不按规定予以劝阻和处罚。
被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处罚的,取消单位和控烟责任人的评选先进资格。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市局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2012年5月31日施行。
第二篇:最新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津政令第 50 号
津政令第 50 号
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
《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已于2012年1月14日经市人民 政府第8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3月5日起施行。
市长 黄兴国
二○一二年二月三日
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了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 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
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 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结合本 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 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 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职工均有依照本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的权利。
第三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市的工伤保 险工作。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 务。
财政、卫生、工商、安全监管、公安、建设交通、交通港口 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伤保险工作。
第四条 与工伤保险相关的行政部门应当就工伤事故和职业 病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第五条 本市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工伤保险基金由 下列各项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二)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
(三)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六条 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和主要生产经营 业务等情况,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用人单位适用的行业差别 费率。
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 况,适用所属行业内相应的费率档次,确定用人单位工伤保 险缴费费率,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 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 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对于难以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建筑施工企业、小型服务企业、小型矿山企业等行业企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 具体计算办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确定。
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依法成立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地 的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登记。经办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10日内审核完毕。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地的经办机构为 其职工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
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依法终止的,应 当自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30日内,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 或者注销手续。
第九条 工伤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
(一)工伤保险待遇;
(二)劳动能力鉴定费用;
(三)工伤认定调查费用;
(四)职业康复费用;
(五)工伤预防费用;
(六)法律、法规规定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
第十条 工伤保险基金应当按照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总额的 10%提留储备金,其滚存总额超过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总额的30% 时,不再提取。
储备金用于统筹本市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储备金 不足支付的,由市人民政府垫付。
第十一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患职业病的 职工和跨省市流动作业用人单位职工的工伤认定工作。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前款规定外的用人 单位职工的工伤认定工作。
第十二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后,职工或者现场人员应当立 即向用人单位报告。用人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职工被诊 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 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关系证明;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
(四)职工本人身份证明;
(五)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 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 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 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的材料。
第十五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工伤认 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对工伤认定申请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 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工伤认定申请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一 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在15日内补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 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工伤职工 或者其近亲属和经办机构。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 工伤认定申请,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 认定的决定。
第十六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 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及用人单位代表 组成。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下列职责:
(一)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二)停工留薪期、停工留薪期延长的确认;
(三)配臵辅助器具的确认;
(四)旧伤复发的确认;
(五)伤与非伤的界定;
(六)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劳动能力鉴定;
(七)职业康复鉴定;
(八)其他受委托进行的劳动能力鉴定。
市和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具体职责分工,由市人力资 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十七条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或者停工留薪期内治愈,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劳动 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 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书面 通知用人单位、工伤职工和经办机构。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按照规定 组成医学专家组,由医学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劳动能力鉴定委 员会根据医学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鉴定结论。医学专家组认为 有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并可以要求工伤职工提交检查结果。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结论、延长 停工留薪期结论应当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 和经办机构。
第十八条 工伤职工的下列工伤保险待遇从工伤保险基金中 支付:
(一)工伤医疗费;
(二)工伤康复费;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
(四)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
(五)辅助器具安装配臵费;
(六)生活护理费;
(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八)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
(九)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十)丧葬补助金;
(十一)供养亲属抚恤金;
(十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第十九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一)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待遇;
(二)停工留薪期内的生活护理;
(三)五级、六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
(四)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二十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应当 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治疗。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 医疗机构急救。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其得到及时救治。认定工伤后,对已经发生的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与经办机构结 算。继续发生的住院治疗费用由医疗机构与经办机构结算。
工伤职工的工伤康复和辅助器具配臵费,由签订服务协议的 工伤康复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臵机构与经办机构结算。
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臵机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 上签订服务协议,并公布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 臵机构的名单。具体实施办法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工伤职工在统筹地区以外的医疗机构接受抢救 治疗的,脱离危险后应当及时送转本市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 继续治疗。
第二十二条 工伤职工住院伙食补助费、到统筹地区以外就 医的交通食宿费用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二十三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经 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被鉴定为七 至十级伤残的,劳动合同期满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
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职工,由工伤保险基金支 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 金。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具体标准为本市上职工月平均 工资的2至12个月:五级伤残为12个月,六级伤残为10个月,七 级伤残为8个月,八级伤残为6个月,九级伤残为4个月,十级伤 残为2个月。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为本市上职工月平均 工资的3至18个月:五级伤残为18个月,六级伤残为15个月,七 级伤残为12个月,八级伤残为9个月,九级伤残为6个月,十级伤 残为3个月。
第二十四条 已经领取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职工重新就 业后旧伤复发的,用于工伤治疗的费用超过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 金以上的部分,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五条 领取伤残津贴的职工或者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 的人员,其常住地不在本市的,可以按照下列标准一次性享受工 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关系同时终止:
(一)领取伤残津贴的,最高不超过15年;
(二)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子女不满18周岁的计算至18 周岁,其他供养亲属最高不超过15年。
第二十六条 职工退休后确诊为职业病的,依法享受工伤保 险待遇。
第二十七条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根据本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 和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
第二十八条 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 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 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 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经办机 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 偿。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 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 先行支付后,经办机构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二十九条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应当承担 的人身损害赔偿(不含精神损害赔偿)总额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部分。
第三十条 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应 当向经办机构提交有关材料。经办机构应当在15日内核定完毕,并按照规定落实相关待遇。
第三十一条 职工在同一用人单位多次发生工伤,应当按照 伤残等级分别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 时,按最高伤残等级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 业补助金。
第三十二条 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伤保险医疗机构、工伤康复 医疗机构的医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 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
(一)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影响 工伤认定或者劳动能力鉴定的;
(二)以为工伤职工治疗为名开具药品处方或者购药凭证,串通参保人员不取药而兑换现金或者有价证券的;
(三)将非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病种、诊疗项目、药品篡改 为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
(四)故意分解处方、超量开药、重复开药的。
第三十三条 本市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的工伤保障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2012年3月5日起施行。天津市人民政
府2003年12月1日公布的《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2003年 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天津市群众防空组织管理规定(津政发〔2009〕40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9〕40号 【发布日期】2009-09-19 【生效日期】2009-1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群众防空组织管理规定
(津政发〔2009〕4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天津市群众防空组织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九月十九日
天津市群众防空组织管理规定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群众防空组织管理,有效组织城市防空袭行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城市功能正常运转,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群众防空组织组建、管理、训练等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第三条 群众防空组织是国防后备力量之一,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防空组织应依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的原则组建,做到专业对口、平战结合、便
于领导、便于指挥。
第四条第四条 群众防空组织平时按照城区人口1‰到3‰的比例组建,战时按留城人员的4%比例扩编。
群众防空组织的人员应符合民兵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可适当放宽。
第五条第五条 群众防空组织是战时消除空袭后果的骨干力量,任务是:战时担负抢险抢修、医疗救护、防火灭火、防疫灭菌、消毒和消除沾染、保障通信联络、抢救人员和抢运物资、维护社
会治安,积极配合城市防卫和要地防空作战,协助恢复战后生产、生活秩序,维护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等;平时协助有关部门担负抢险救灾、应急救援等任务。
第六条第六条 群众防空组织平时组建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消防、治安、防化、通信、运输七种队伍。战时根据需要可组建伪装防护、引偏诱爆、信息防护与攻击等专业队伍。
第七条第七条 群众防空组织原则上按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组建。平时只组建市、区(县)两级,街道(乡镇)群众防空组织战时根据需要组建。
市、区(县)两级群众防空组织由下列部门负责组建:
(一)抢险抢修专业队。由城建、燃气、供水、电力、铁路、交通等部门负责组建。主要担负抢修被破坏的交通、水、电、燃气等公用设施和其他工程设施,抢救人员和物资等任务。可
分为道路抢修、桥梁抢修、电力抢修、燃气抢修、供水抢修、工程抢修等分队。
(二)医疗救护专业队。由卫生、医药等部门负责组建。主要担负抢救、输送、救治伤员,防疫灭菌,组织指导广大群众自救互救等任务。
(三)消防专业队。由公安消防部门负责组建。主要担负火情观察、重要目标的防火灭火、指导人民群众开展防火灭火行动等任务,必要时配合防化专业队伍执行洗消任务。
(四)治安专业队。由公安部门负责组建。主要担负治安、保卫、交通、灯火等城市管控任务。
(五)防化专业队。由卫生、环保、市容、爱国卫生、化工等部门负责组建。主要担负防化侦(观)察、监测化验、洗消,市、区(县)两级人防指挥所及人防工程的防化保障,指导群
众进行防护和洗消,对群众进行防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知识教育等任务。
(六)通信专业队。由通信管理部门牵头,各通信运营部门负责组建。主要担负人民防空袭的通信联络保障任务。重点是保障各级人防指挥所、专业队伍、党政机关和军队的通信联络;
保障空情及警报的接收与发放;负责指挥通信和警报设施的维护;抢修遭破坏的通信线路和设施等。
(七)运输专业队。由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组建。主要担负人员、设备及危险品的疏散转移,运送重要战备物资,保障其他人防专业队伍执行任务,运送伤病员,协助其他部门抢运生活、生产物资等任务。
红十字会组织依法进行救护工作。
各类企业参加所在区县群众防空组织组建工作。
第八条第八条 各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和同级军事部门领导下,根据城市防空袭需要,提出群众防空组织的组建计划,其组建工作要纳入民兵组织统筹规划,统一整组,由各级
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归口建设、归口管理、归口使用、归口保障,并负责监督检查组建、训练、管理落实情况。
第九条第九条 群众防空组织组建单位要按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的要求,将群众防空组织工作纳入日常管理。确定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本单位群众防空组织的组建、训练和管理工作。
第十条第十条 群众防空组织应与生产、工作、行政组织相适应,一般以系统和各企事业单位为单位,根据人数,分别编成班、排、连(中队)、营(大队)、团。每年要结合形势、任务和人
员变动情况对群众防空组织进行整组,整组工作要与民兵整组统一部署,共同组织,同步实施,切实落实一兵一职,并将整组情况报人民防空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群众防空组织平时在各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据国家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制定的训练大纲,制定训练计划,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在岗训练、集中训练、综合性演
练等形式,完成大纲规定的训练内容,每年结合生产、工作在岗训练时间不少于5日,集中训练时间不少于3日。
各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群众防空组织的综合性演练,以检验训练效果和整体执行任务能力。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组织的脱产集中训练所需费用,由各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和组建单位共同承担;各群众防空组织的组建单位应依法承担必要的费用,各级人民防空主管
部门承担的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参加脱产集中训练人员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由所在单位发放,不能因参加训练而受到影响。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群众防空组织所需装备、器材主要由组建单位负责,以本单位平时生产、工作所使用的装备和器材为主。各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提供部分非生产性特殊专用设备、器材,主要包括防核、防化、防生物武器装备和训练器材等。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群众防空组织承担平时抢险救灾任务。因应急救援需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可以调动本行政区域内的群众防空组织以及调用相关设备、物资参与抢险救灾行动,各群众防空组织的组建单位不得拒绝和延误。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至2014年10月31日废止。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防办公室〈贯彻国家人防委关于城市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建设的规定〉的意见》(津政办发〔1986〕152号)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天津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津政发2010-35号)
津政发〔2010〕35号
关于印发天津市融资性
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天津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七日
天津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为,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中国银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令第3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准入、退出、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天津市人民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是本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促进全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和本办法规定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准入、退出、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
第二章 股东资格
第四条 法人或自然人可以申请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和本办法规定,履行股东职责,承担相应义务。
第五条 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法人应治理结构完善、管理运营规范、财务制度健全、经营发展状况健康稳定,并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登记注册并存续;
(二)出资额与净资产相匹配并且最近2年连续盈利;
(三)以自有资金出资且来源真实合法;
(四)无违法违规经营记录;
(五)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自然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具有一定的经营风险识别能力和资金实力;
(三)以自有资金出资且来源真实合法;
(四)无违法犯罪和重大违规记录;
(五)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股权可依法转让,出资人所持股权自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
第三章 公司设立
第八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或分支机构,应当经监管部门审查批准并核发《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注册登记后方可开展业务。
第九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2年。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在《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有效期满前2个月内,向监管部门申请换领新证。
第十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监管部门批准不得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不得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性担保字样。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应不低于3000万元,全部为实缴货币资本,并由出资人一次实缴。
第十二条 申请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除满足本办法规定的最低注册资本限额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二)有具备持续出资能力的股东;
(三)有符合任职资格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合格的从业人员;
(四)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五)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
(六)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设立审批分为批准筹建和批准开业两个阶段。
第十四条
申请筹建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向监管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名称、注册地及经营所在地、注册资本和经营范围、股权结构(出资人名册、出资额及出资比例)等内容;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经公证或律师见证的出资人协议书;
(四)章程草案;
(五)出资人基本情况(其中,出资人为法人的,须提供机构简介、经年检合格的登记证书复印件、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近2年财务审计报告、人民银行信用信息系统出具的机构信用报告;出资人为自然人的,须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人民银行信用信息系统出具的个人信用报告、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出具的出资能力评估报告);
(六)拟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相关材料(包括申请人或其授权签字人签署的拟任人员任职申请书、基本情况登记表、任职承诺书、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人民银行信用信息系统出具的个人信用报 告);
(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八)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 批准筹建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申请开业应向监管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开业申请书;
(二)《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申领书;
(三)股东会关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的决议;
(四)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
(五)住所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材料;
(六)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申请设立分支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
(二)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2年以上,并且最近2年连续盈利;
(三)无违法违规经营记录;
(四)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分支机构需拨付不少于1000万元的营运资金。拨付分支机构营运资金总额不得 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50%。
第十八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外省市设立分支机构应征得监管部门同意,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公司基本情况和拟设立分支机构的名称、注册地、负责人、营运资金数额、部门设置及人员基本情况等内容;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公司章程;
(四)营业执照复印件;
(五)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近2年财务审计报告;
(六)股东会或董事会关于设立分支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的决议;
(七)拟任分支机构独立董事、首席风险官和首席合规官的任职申请书、基本情况登记表、任职承诺书、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个人信用记录等;
(八)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应经监管部门批准,并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公司基本情况和拟设立分支机构的名称、注册地、负责人、营运资金数额、部门设置及人员基本情况等内容;
(二)公司章程;
(三)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股东会或董事会关于设立分支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的决议;
(五)拟任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申请书、基本情况登记表、任职承诺书、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个人信用记录;
(六)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近2年财务审计报告;
(七)分支机构住所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材料;
(八)外省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还需提供所在地监管部门出具的同意函和核发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九)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条 监管部门自收到筹建融资性担保公司或分支机构申请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筹建的决定。
第二十一条
申请人应在批准筹建文件下达之日起60日内完成融资性担保公司或分支机构开业前的各项筹备工作,并向监管部门报送开业申请书等。
第二十二条 监管部门自接到开业申请书20日内,对已批准筹建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合格的核发批准开业文件和《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 不合格的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在整改期限内拒不改正或整改无效的,监管部门撤销其筹建资格,批准筹建文件同时失效。
第二十三条 申请人在取得批准开业文件和《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后30日内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领取企业营业执照。取得营业执照5日内报监管部门备案,并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
第二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申请开业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主要从业人员应参加监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组织的任前培训或考核。
第四章 变更与终止
第二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或分支机构有以下变更事项之一的,在办理工商登记变更前须经监管部门批准:
(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组织形式;
(三)变更注册资本;
(四)变更住所;
(五)调整经营范围;
(六)变更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七)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
(八)分立或合并;
(九)修改章程;
(十)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变更事项。
第二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或分支机构向监管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应提交申请报告及相关材料。涉及《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内容变更的,应当向监管部门申请换领新证。监管部门自受理变更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
第二十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终止法人资格的,应在3日内报监管部门,并提交公司股东会决议或人民法院司法文书等相关法律文件,同时交回《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解散或被撤销的,应立即成立清算组,制定清偿计划并报监管部门备案,按照清偿计划及时偿还有关债务。在担保责任解除前,公司股东不得处置、分配公司财产或从公司取得任何利益。
第二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依法宣告破产的,应依照有关企业破产的法律规定实施破产清算。
第三十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终止业务活动,应在相关债务清偿完毕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公司注销登记。
第五章 业务范围
第三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经监管部门审核批准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融资性担保业务:
(一)贷款担保;
(二)票据承兑担保;
(三)贸易融资担保;
(四)项目融资担保;
(五)信用证担保;
(六)经批准的其他融资性担保业务。
第三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经批准可以兼营下列部分或全部业务:
(一)诉讼保全担保;
(二)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尾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履约担保业务;
(三)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四)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五)经批准的其他业务。
第三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为其他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提供再担保和办理债券发行担保业务,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
(二)连续经营2年以上且无违法违规经营记录;
(三)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吸收存款;
(二)发放贷款;
(三)受托发放贷款;
(四)受托投资;
(五)受托理财;
(六)监管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
融资性担保公司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第六章 经营规则和风险控制
第三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保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跨省市设立分支机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设2名以上的独立董事,同时设首席合规官和首席风险官。首席合规官、首席风险官应当由取得律师或注册会计师等相关资格,并具有融资性担保或金融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
第三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建立符合审慎经营原 则的担保评估制度、决策程序、事后追偿与处置制度、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制定严格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三十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真实记录并全面反映业务活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第三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可根据担保项目的风险程度,由融资性担保公司与被担保人自主协商确定,但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第三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有权要求被担保人如实提供资金、财产和财务状况资料备查,并有义务为其保守商业秘密。
第四十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资金融出机构按照协商一致的原则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在合同中明确保证责任形式、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责任分担比例等内容。
第四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合作资金融出机构应当建立担保期间被担保人相关信息的交换机制,加强对被担保人的信用辅导和监督,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四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之间可以通过自愿平等协议,实行联合担保或再担保,并在合同中明确责任分担比例。
第四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可要求被担保人落实反担 保措施。被担保人可以自有或第三人合法的财产设定抵押、质押等方式,向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有关部门应比照金融机构依申请为融资性担保公司及被担保人办理相应财产他项权利的登记手续。
第四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经营活动,应当遵守以下监管指标要求,提取相应准备金: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限于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以及不存在利益冲突且总额不高于净资产20%的其他投资;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为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融资性担保;
(四)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10%的,实行差额提取;
(五)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5%,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 产的30%。
第四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违反审慎经营原则或经营风险增大,监管部门可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提高担保赔偿准备金提取比例。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六条 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制度和风险监管计分制度,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情况、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实施持续动态监管。
第四十七条 监管部门根据监管需要,有权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报告工作或提供专项资料;有权约见其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就有关情况进行说明或进行必要的整改。
第四十八条 监管部门根据监管需要,可以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现场检查,融资性担保公司应予以配合,并按要求提供有关文件、材料。
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向融资性担保公司出示检查通知书和相关证件。
第四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在每季度终了后10日内向监管部门报告资本金运用情况和经营情况;终了后 30日内报送经营情况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机构概览等文件和资料。提交的各类文件和资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第五十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等作出的重要决议,应于30日内报监管部门备案。
第五十一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向监管部门举报和检举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八章 行业自律
第五十二条 天津市担保业协会为本市融资性担保行业自律组织,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推动各项政策、制度落实,了解机构需求,做好法律维权服务,开展担保业务人员培训、情况统计、理论研究和对外交流,组织会员开展业务交流合作,协调会员与融资机构间相关事务活动。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 监管部门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审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的;
(二)违反规定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现场检查的;
(三)未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重大风险事件和处置情况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行为。
第五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违反《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及本办法相关规定的,监管部门可以责令限期整改、警告、给予罚款处罚;情节严重的,可撤销其《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本办法的规范要求。
第五十六条 外商投资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七条 公司制以外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
主题词:金融 公司 办法 通知
(共印500份)抄送:市委办公厅,市委各部、委,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纪委办公厅,市高法院,市检察院,天津警备区,各人民团体。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0年9月21日印发
第五篇: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水利基金征收管理规定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水利建设基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地方税务局,未分设地区、县国家税务局,自治区地税局直属征收分局:
现将《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水利建设基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向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反映。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水利建设基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水利建设基金的征收管理,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征收水利建设基金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自治区境内有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及市县级政府性基金的收取单位,为水利建设基金的缴纳义务人。
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单位(含外商投资企业),必须主动申报,填写《提成、附加费申报表》,按时足额缴纳水利建设基金。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市县政府性基金具体包括:拖拉机养路费、市县管理的车辆通行费、市县工商部门留成的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市(地区)县单位驾驶员培训费、市政设施配套费、市县土地部门留成的征地管理费。
第四条
水利建设基金以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以及有关部门收取的市县政府性基金为计征依据,计征率分别为:
(一)企事业单位(不含定额征收业户)按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0.7‰征收。
(二)定额征收业户(含临时经营业户)按本期(次)实际发生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0.7‰征收。
(三)银行、保险公司按上年利息收入、保费收入0.4‰征收;
(四)各类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按上年业务收入的1‰征收。
(五)有关部门收取的各级政府性基金按本期收入的3%征收;
第五条
水利建设基金的应缴额以人民币计算。
(一)缴纳义务人以外汇结算营业额(或销售额)的,应按外汇市场价格折合成人民币计算;即以纳税人收到外汇的当天或当月1日的外汇牌价(原则上为中间价)为折合率,确定后一年之内不得变动。
(二)金融业按其收到外汇的当天或当季季末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汇价为折合率,保险业按其收到的外汇的当天或当月月末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汇价为折合率,确定后一年之内不得变动。
第六条
以下项目免征水利建设基金:
(一)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取得的事业性收入;
(二)年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不足2000元的事业和全民社团单位;
(三)经营农村电话业务的收入;
(四)经自治区财政厅批准的其他项目。
第七条
按期或按次征收水利建设基金不足1元的,免征水利建设基金。
第八条
水利建设基金按年计征,分季(月)缴纳。具体缴纳期限为:
(一)对定额征收业户按本期实际发生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按月计征。于月份终了后十日内申报缴纳。
(二)对临时经营业户按本期实际发生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按次计征。
(三)对市县政府性基金中的养路费按本期收入按季征收。于季度终了后十日内申报缴纳。
(四)对市县政府性基金中的车辆通行费、驾驶员培训费、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征地管理费、市政设施配套费按本期收入按月征收。于月份终了后十日内申报缴纳。
(五)对其他缴纳义务人按上年销售收入或者营业收入按季计征。于季度终了后十日内申报缴纳。
第九条
水利建设基金由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机构未分设的地区由国家税务机关负责征收(另有规定者除外)。
第十条
对不按期申报水利建设基金的单位和个人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
对不按期缴纳水利建设基金的单位和个人,除补缴基金外,按日加收3‰的滞纳金,并处以应征额5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一条
税务部门应建立健全基金册籍档案,掌握基金变化情况。
第十二条
水利建设基金缴纳义务人必须接受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的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隐瞒。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