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实用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实用方法
安徽省阜阳十中康倩倩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语言文学材料可以实现六个'获得':
1、获得间接经验作为写作材料;
2、获得作者的思想、道理形成观点可供思索和立意;
3、获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
4、获得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会观察、会思考;
5、获得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铺陈比兴有所借鉴;
6、获得语汇有了语言积累。
有了六个'获得',语文能力何以不会提高?
要读就读一流的书,所谓一流的书就是名著。名著博大精深,以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如果我们能从名著中汲取作文的思想、技巧等方面的营养,并且将名著活动纳入写作内容,那将是一举多得。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名著也不例外。名著因其大多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和通俗读物相比,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为了有意识地拉近学生与名著的距离,让学生与名著亲密接触。
1、课内向课外延伸:
七上有居里夫人《我的信念》,想知道居里夫人更多的故事吗?那么就看一下《居里夫人传》;七下有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想知道英子最后的结局吗?那么就看一下《城南旧事》;八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个高傲的法国人,为何对落后、愚昧的旧中国抱有极大的同情?那就看一下《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吧;八下的《列夫托尔斯泰》,想知道托尔斯泰为何以82岁高龄从家中出走,在寒冷的路途,在一个无名小站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几天?看一下他的《复活》吧。等等。这一环节的要点就是:浅读即可,了解大概,从书中找到问题答案,先让学生能打开书。
2、随机故事,链接名著
课堂上,根据授课内容穿插一些名著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这样不但使课堂充满乐趣,而且让学生佩服你学识渊博。其中的精彩片段,自然就激发了学生课后主动找名著阅读了。
3、播放一些有关名著的碟片
可以讲名著中的故事,可以论名著中的人物。
4、背诵片段
对于文言著作,可以挑选其中关键篇章段落或诗词,进行感悟,甚至背诵。
5、开设名著课
每周留一节课(两周一次也行),教师鼓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专门在课堂上交流,使同学们都能够参与到名著的话题中来。
二、自主阅读
兴趣有了,只是阅读的开始,学生的自主阅读非常重要。对于一些名著,成人看起来也会望而生畏,何况学生呢?所以,对学生来说,一些激励措施很重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群体激励的力量,如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名著者、互相交换名著阅读者,尤其对在台前给同学们介绍名著精彩片段的学生予以充分肯定。于是,个人乃至全班都会形成争相阅读名著的良性循环,学生会更努力而快乐地去阅读。
三、教给方法
在阅读的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笔记的记法。对于一些长篇的古代小说,读时有一些字句常半懂不懂,教师可让学生忽略它,不要因此停滞,这样才不会影响到阅读的心路流程,从而获得对名著的整体感知。长篇小说,无论是人物、情节、环境都错综复杂,能把握住其
中的一个局部,有所了解就好,能进行点探讨更好。
如《城南旧事》中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童年》中外祖母到底有多么善良,具体的事件是什么?等等。
1、概括来说,看书中的人物,看书中的故事,看小说的章节,看章节的题目等等。
2、具体方式上,具体方式上,有写读后感、写收获心得、写随笔、写旁批、办手抄报、制作课件等等。
3、根据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有所侧重地进行名著阅读指导。
四、比赛激发
激发兴趣与自主阅读都可以说是作文的“厚积”部分,而“薄发”则体现在具体的作文活动及写作中。
自主阅读之后,最好能将学生的阅读体验展示一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比赛就是最好的展示活动。我们可以进行我最喜欢的名著人物的评选,可以进行名著故事大比拼,可以进行有关名著的知识竞赛。利用这样的机会,让他们的兴趣得以巩固,让他们的阅读得以深化,让他们在交流自己“精神产品”的同时,获得快乐与满足,学生会乐此不疲。
五、写作练习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便可以以名著为内容下笔成文了。写什么?可以确立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组合名著中的情节或喜欢的人物,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可以改写、缩写、扩写、仿写等多种形式诠释自己对名著的独特体验;也可以采用故事新编等创新作文方式。教师亦可从名著的思想内容的深刻、写作技法的精湛等角度进行评说,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认识、思考,把握其思想意义,学习其艺术技巧,进行仿写。
六、长期坚持。
这样的活动,一次两次其实不难,但如果从语文素养上进行提升,就要长期坚持。曾经听一位教育家说过,“孩子的坚持,其实就是家长的坚持”,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学生的坚持,就是老师的坚持”呢?所以,老师的教学计划中,对名著阅读指导的持续性、系统性最关键!具体方式常用的有:
1、图书漂流,这个效果相当不错;
2、定期的名著阅读交流课;
3、定期的读后感、手抄报、课件评比展示。
加强名著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把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第二篇: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姚日彪
课外阅读对学生很重要,课标明确规定小学1—6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重点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方法和习惯。课外阅读最好是多读文学名著,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思想性和文学性不是一般作品所能替代的。多读名著可以使人变得滔滔不绝,才思敏捷,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丰富的知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鉴赏能力;同时也会加快学生口语转化为书面语言的速度,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范本,减少了儿童学写作文的难度,使学生学会写作。
一、名著阅读选择的原则
浩瀚文海,名著数不胜数,但并不是所有的名著都适合小学生阅读,教师要注意为学生选择好作品,选择篇目时应注意几个原则:
一要有趣味性。选择的名著要符合儿童的兴趣爱好,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理及心理发展的状况孩子。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好玩的特点,喜欢带故事性、科幻性作品。如果孩子们发现书中有好玩的故事,有他们迫切想要了解的知识,他们会乐意亲近书的。如果不符合需要,那么电视、网络和电子游戏都可以很轻易地占据他们与书打交的时间。想让孩子们走上阅读之路,家长与教师需要给他们更强有力的鼓励和引导,因此尽可能给孩子们接挑选幽默有趣、轻松而高雅的文学作品,如有趣的童话、寓言和科幻等作品。一方面培养他们的阅读趣味,另一方面给他们获得成就感的机会。二是语言要生动浅显。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语言才起步,大多是学写和读记事写人一类的作品,故教师和家长在选择名著时要以写人记事的著作为主,语言不要太深奥,不要太文言化。如《西游记》电视剧够惹孩子们喜爱,如果叫他们看《西游记》这部名著,我可能肯定地说没几个孩子能看完,更不用说有收获,因为其语言深奥了一些。
三是要有时代性。有些文学名著不是不好,只是距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与孩子的生活现实有很大的距离,不易被孩子们接受。选择的名著,从内容上说不要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思想感情上说,要顺应时代精神,如风靡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哈里·波特》和近期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快乐星球》等,内容都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富有时代性。
四是要有针对性。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差异比较大,家长和教师要根据其特点,“投其所好”,选择适合其特点的名著。选择之前最好多与孩子开展阅读的交流,了解孩子们偏爱读某种类型的书,偏爱读某位作家的书,偏爱读某一主题的书。从而选择孩子们酷爱的和擅长的儿童名著,这样可以他们拓展阅读的兴趣,又可以开拓他们的视野,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五、具有思想性的
名著思想深邃、感情炽热饱满,对小学生有强烈的震撼与感染力,有的表现人伦,颂扬民族传统与气节的作品;有的是表现儿童的勇敢精神、友爱和创造等。通过名著这种艺术形象、艺术手段作用于学生的思想感情的,有“润物细无声”之效。总之,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学生思想认识水平提高,高尚情操的培养,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和家长要采用学生感兴趣课外阅读形式,让他们在愉快中阅读课外名著,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般可以采用如下形式: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随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结局之时,教师嘎然收声,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这部作品。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推荐后孩子们纷纷要求借书或买书。这样让他们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名著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形式引导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或家长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结合名著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例如教师介绍到:“一次偶然的机会,烦躁的乐乐在键盘上胡乱敲打,电脑显示屏上无意间出现了‘快乐星球’的搜索指引。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乐乐点击了回车键,刹那间一股强烈的吸引力把他带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欲知乐乐到了完全陌生环境将怎么办,请快快阅读《快乐星球》吧“。这样来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变学生“要我读”为“我要读”。
采用直观的形式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教师或家长可以出示一些生动的名著图片、精美的动漫、富有激情的评书或精彩的录像片断等后,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例如放《红岩》中有关小萝卜头的录相片断后,马上提出:“想知道小萝卜头有哪些动人的故事,请阅读《红岩》吧!”这样,学生去阅读这部作品的激情就被点燃了。
三、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如果孩子们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懂方法地去书海中逛一圈,对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不去吸取技巧,不能用到写作上,不能提高思想修养,这样的读书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们爱读,更好引导他们会读。下面我就谈几种有效的名著阅读方法:
精读法和摘录批注法。所谓精读法,就是作品中的精彩情节或喜欢的人物等,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和边想,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的需要的人物形象,精彩情节等摘抄,对阅读的喜爱的人物或精彩的情节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这样在阅读中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更有实效,才更有收获。
速读法和选读法。速读法是对所读著作集中注意力快速地观其概貌,在快速的浏览中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这样可以让学生读到更多的著作。古今中外的儿童名著无计其数,作为儿童不可能这么多时间把好的儿童著作都读完,也没有必要把作品一字一句全部读完,所以采用选读法,选自己最喜爱的人物或故事情节进行阅读。这样不但可以让孩子们读到更多的书,了解更多自己喜爱的人物和故事情节,还可提高孩子们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
评述法。阅读了名著后要进行评价(评述),评述法是多种多样的,传统的做法一般是写读后感的形式,这种形成虽然能够使学生读写结合,但小学生特别是低段学生根本不可以完成,也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现代的学生具有竞争和表现欲特点,所以可以采用课堂争论,故事情节的表演、谈自己最喜欢的文学人物、讲述自己最喜爱的文学故事等形成进行评述。
四、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名著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名著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莲山课件 ]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名著,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名著;还可以每周划出一、二节正课,有计划地开展名著阅读及指导。
开展活动进行阅读。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总之,课外阅读特别是名著阅读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需要。指导孩子们在文学艺术这块广阔的天地里追赶时代,超越课堂,吸收更多的营养,不断茁壮成长。
2014-1-17
第三篇: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郭店一中
郭美云
鉴于名著的阅读对中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的尴尬局面,我们课题组在课题立项之后,我校确立了“今天你阅读了吗?”的口号,以此拉开了“让名著阅读走进农村中学”教育工作的序幕,从事了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有益尝试。
一、让学生明确名著阅读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7——9年级·阅读”部分明确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实施建议·关于阅读”部分也明确要求“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二、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的兴趣,才能产生阅读的欲望,阅读活动才能起步。激发兴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对作家、作品有较多的了解,对作品的价值、阅读的意义有较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学生的阅读活动开展起来才相对容易且富于成效。教师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讲解是有效的办法。教师的讲解系统、全面、准确、权威、切合学生实际,学生容易接受。
三、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终生受益的,从小处说,可以开阔视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从大处讲,可以传承文化,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创造出新的文明。故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必要的。
周恩来说: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坚持读名著,广泛阅读,且科学的计划可以让学生做到阅读名著与学科学习的有机和谐。
四、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1、制订一个学期的阅读计划
明确一个学期阅读名著的数量、品种、进度安排等,把阅读名著这一必修内容贯穿到学期学习的全过程,既不影响学科学习,又能够开展阅读活动,实现升学考分与涵养性情的“两手抓”,共同促进。
2、制订每一天的阅读计划。每一天有哪些时间可用于阅读,每一天读多少,应该切实、具体地安排。这样一天一天读下去,每天那个时间就是我读书的时间,那个时间我的任务就是读书。这样,日积月累,慢工出细活,读书的习惯就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名著阅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落实了。
3、制订寒暑假读书的计划。寒暑假时间集中,除了对学科知识进行强化提升,参加社会实践以外,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就应该是读书,应该进行合理的安排。老师应该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读书要求,并
且要在开学检查落实情况,这样才能保证读书的效益。
五、巧妙利用学校图书馆的阅读资源
学校图书馆,要求阅读的近30部基本名著,单本书的数量虽不能达到一个年级学生人数的数量,但也能达到三五人一册,这样才便于教师有计划组织开展阅读活动。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购买名著。购买的办法很多,比如读什么就买什么,既便于集中精力和时间一部一部读完,又便于分散经济压力。也可以组织学生交叉购买,即你买这一部,我买那一部,你读这一部时我读那一部,然后交换。这种做法有利于降低经济成本,但不便于统一阅读进度。为降低购书成本,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批发。
六、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
很多学生对名著有畏惧感,阅读不能坚持下去,有的甚至半途而废,特别是对文言作品。究其原因,名著凝聚着作家对人生、对社会、对时代、对自然的严肃思考和独特看法,主题重大,意义深远,往往显得沉重,让学生产生害怕的心理。快餐文化没有培养起深层阅读的兴趣,反而培养了学生对浅阅读的习惯性接受,加之学科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影响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持久兴趣和顽强的意志力。为此,教师应该在阅读意志力培养上做足文章。教师应该培养学生静下心来读书的心态。读名著,需要沉静的心态,需要一边读一边思考,需要玩味体会作品精妙的语言,深邃的思想,高尚的人格。学生拿到一部名著,也许不能坚持读下去,这是正常现象,但我们得让学生明白,静下心来读完了肯定会大有好处,就得冲着读完的好处,努力读下去,按自己的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我们还得让学生明白,读名著要细嚼慢咽,不能希望每天的阅读都一定有收获,欲速则不达。读名著需要字斟句酌,眉批旁注,赏阅玩味,最后才能消化吸收,这样的阅读才会让读者拥有获得知识的乐趣和得到精神世界的陶冶。这样慢慢引导,学生逐步进入作品的境界,与高尚的人格对话,与作家的心灵对话,完整读完一部名著后,学生阅读名著的意志力,自然会培养起来。
朱熹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的读书都必须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故读书应持之以恒,方能成效。
七、教学生阅读名著的具体方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能做到读写结合,读书的效果应该是最佳的。本人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时,尝试了以下积累方法:
1、摘抄精彩语句和段落。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彩语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2、形式服从内容
积累开始时,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或多本较好的笔记本,然后分门别类,把不同的内容摘录到不同的本子上。如果只有一本笔记本,就在本子上标明页码,十多项摘录一项内容,在笔记本前页编上目录,以便查找,积累完一本,再开始另一本。另一种方式可以做摘录卡片,随时随地进行。但内容多了,一定要分类整理,做好索引。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讲究编排、书写、美工、编排形式力求新颖、醒目,但以实用为目的,形式服从于内容,力戒花俏。
3、留心处处有学问。有心的同学,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阅杂志,可摘录的知识俯拾皆是。当然资料主要来源于课本、报纸、杂志。首先,我们引导学生就课本里撷取积累材料。比如关于惜时奋斗的内容,如马克思、诺贝尔、巴尔扎克、鲁迅、爱迪生等的事例,有朱自清、鲁迅、富兰克林等的名言。其次,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多订报纸杂志,几个人订一份,互相交换,资料的来源就丰富了。再次,有条件的学校,激励学生去阅览室、图书室借阅。
4、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摘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评论,以摘抄文章的论点和支撑论点的论据为主。散文、小说,摘下优美的语句,独特的构思;诗歌,记下凝炼的语言,新颖的立意;读书札记、影评,抄下评述的要点;科普小品,录下知识的趣味性和独特性等。凡此种种,全凭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自由选择。但每次摘录,都要标明出处,包括原文题目、作者、发表日期以及版次等,以便日后查阅。
让名著走进农村校园活动,是我校师生对于语文教育的一次尝试,而把学生以“名著阅读”为起点,进而带入文学的殿堂以及更高的境界,还需很多的工作要做,只要紧紧抓住“素质教育”的精髓,我们
坚信,只要努力,胜利的曙光一定属于我们!我们的学生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少,读书的习惯还没养成,读书的品种少,所读作品的层次低。我们要力求改变这种状况。要借开展班级名著阅读的良好契机,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愿意读书,喜欢读书,为读书所迷,让读书成为学生不能割舍的情怀,让书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必须品,让读书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如果真的能够这样,学生在三年之中的生活是充实的,意志会得到磨炼,品性会得到陶冶,人格自然会完善。在以后的实践当中,我们课题组将把“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辩证客观地分析评价作品人物、理解经典名著的现实意义;名著阅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作用”列为研究计划和方向,再做出更加积极有益的探讨和研究。
第四篇: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浅谈
名著阅读对于本身缺乏生活体验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对青少年心灵、人格的培养有特殊的功效。名著也是最好的语文自读课本,名著阅读有利于语文课程形成开放性的学习领域。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标中规定,中学生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名著,还规定了一些必读名著的目录,并指出名著将作为今后升学考试中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学生对名著的把握程度关系到今后升学考试的成绩。我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实践中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我让学生懂得,名著经过了时代的考验,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很有价值的,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对自己的一生起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年级的增高,不能只限于学生读低层次的、娱乐性的、消遣性的卡通漫画、《故事会》等等,更不能迷恋于武打言情小说,而要阅读高层次的书,文学名著就是其中的一类。其次,给学生讲一些中外许多名人的成长都与青少年时期爱读名著有着密切关系的例子。比如,学生都非常喜欢冰心奶奶的文章和诗,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冰心在七岁时就开始苦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这样鲜活生动的例子,会给学生以启示,自然激起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明确目的在阅读中学到什么,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也就是阅读目的。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阅读。每次阅读我会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获得某种知识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带着疑虑去读名著。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某些问题不能完全弄懂,教师可根据问题的难易,引导学生分析、解答、总结。有时结合课文内容阅读名著。比如,学生不喜欢读《名人传》,说太枯燥、无味了,没意思。我就结合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激发他们更多地去了解托尔斯泰。并布置问题:从托尔斯泰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目的明确了,自然就有兴趣阅读了。
三、认真阅读
首先整体感知阅读,这一遍阅读一般在假期里。由于假期时间集中,学生身心放松,他们完全处于自主的地位,便于从整体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特点。同时对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记在阅读笔记本上,开学后交流、检查。其次,仔细阅读,这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再次,阅读是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交流对优美词句、句子、段落的赏析,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对公认的好句子、段落朗诵甚至背诵。我们每周两节作文课连排,一般隔周一次阅读。一般用30分钟阅读,15分钟师生交流,课下整理阅读笔记。
四、做好摘记
为促使学生读有所得,打好文学基础,我布置学生每读一部名著都必须做好读书摘记。如,名著中优美词语、古诗词等适当摘抄下来,为将来写作积累词汇。如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提醒学生摘抄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是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另外,我还告诉学生,其实目录也可以摘抄,因为我国古典名著中,特别是章回体小说的目录是关于各章节事件的高度概括,同时目录清楚了,再来看正文就能提纲挈领,阅读起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写读后感
读了名著以后,学生都有很多话想说,我就布置学生写即读后感,有时我要他们写成600字以上的大作文。比如学生读完《鲁滨孙漂流记》后,大家对鲁滨孙很佩服,我就布置他们写成大作文,畅谈自己的感想,选出好的在班里朗读。如读完《繁星春水》,我就布置学生模仿着写一写,好的装订成册,在班里展览以示鼓励,学生兴趣倍增。通过写读后感,学生对名著中反映出来的思想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我觉得这比教师单纯地、枯燥地给他们灌输思想教育要有用的多。
冰心也说过,读书永远是他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因为她从名著中得到了为人处世的大道理,这些是从课本中所学不到的,这应该是
文学名著阅读的真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日积月累,学生也养成了阅读名著的好习惯,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质疑能力、研究能力和听说能力。总之,名著阅读教学绝不是单纯地让学生阅读,还应“授之以渔”,这样才能达到名著阅读的目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镇江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
第五篇: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名著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名著
语文组郭锦文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名著则是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选的篇目。但学生不愿读名著,一方面不重视语文的学习,另一方面迫于升学的压力,被很多作业压着,没有时间来阅读长篇名著。为了扭转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选择名著的片断,引导学生一起欣赏,对于这些片断的美妙之处,教师要充分的给予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片断的好处,然后会想到找到这些书来阅读,这样就达到了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是比较集中的对学生进行引导。
2、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课文联系紧密的内容。
鲁迅作品多,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顺便介绍《朝花夕拾》,里面还有什么内容,可以借来看一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提前了解鲁迅的其它作品,了解九年级将要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和《藤野先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自一举两得。
3、长篇故事,不妨演绎一下精彩的故事情节,如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鲁达出走后又如何,他怎么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只要选择其中一个片段绘声绘色地讲,相信学生兴趣是会被调动起来的。那么他们去阅读《水浒传》原著的兴趣就会大大的提升,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4、利用电视传媒的效果。
利用媒体阅读名著也渐成时尚。如近期安微卫视频道推出的“《水浒传》”就为“引”读名著提供了契机:让学生在看电视的同时,要求他们去阅读原著,比较两种作品的区别,这样,学生们会饶有兴趣地读《水浒传》。
如正播放学生爱看的《聊斋》鬼故事,告诉学生,书上写的有比这更精彩的,除了学过的《山市》《狼》,还有《婴宁》《小翠》等,更有趣,看的同时,还可以学点文言文。也了解作者本人以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5、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阅读长篇名著最难解决的就是时间问题,都在课堂完成肯定是不现实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在周六、周日等较长时间的就阅读一些篇幅较长的,养成习惯,才能完成阅读任务,我的做法是,写读后感,每一位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不规定必须读多少,写在自己的周记本上,填写自己阅读了几页,然后阅读课上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效果较好。
6、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名著阅读与语文教材结合起来,使学生由课内阅读的不满足而产生课外阅读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第6册《出师表》课文时,要有意识地介绍《三国演义》中相关故事,让学生渐渐感到文中讲的故事很精彩,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可趁热打铁,向学生提供整本书,让学生阅读,从而使学生达到阅读整部名著的目的。
总之,教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受益无穷。以上几种做法,是我在指导阅读长篇名著中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