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倡导和谐理念,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论文材料之一)
论文材料之一(主送论文)
积极倡导和谐理念,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李永文
上海综合保税区市政养护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主要承担着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和洋山保税区内的市政道路、桥梁、市政公用管线、海关卡口、隔离网片、雨污水泵站、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的日常养护工作。公司秉承“以人为本、文德兼治”的企业宗旨,奉行“求真、务实”的企业精神,建立了科学的管理模式,顺利通过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体系认证,制订了完整的管理体系及快速有效的应急方案,以强大的技术实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至诚至善的工作态度,提供专业服务和应急响应。
市政公司成立以来,坚持教育、管理、培养员工,努力培育一个和谐、优越、舒适的工作环境,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融洽和睦的氛围,达到了团结一致、互相帮助、积极向上的精神,促进了企业的稳步发展。
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状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的最高原则,和谐包含有两个最主要的层面:一是人伦和谐,二是天人协调。1
建设和谐企业,也就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这两个重要主题的契合点。从宏观上讲,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主要是优化“生态环境”。对企业自身而言,创建和谐企业也应把着重点放在建设和改善企业内部的自身生态环境上。只要企业内部的“人和”,就能创造出一种团结力量、竞争力量和创造力量,因为人和的力量最伟大。和谐能创造出一种融合、协调、促进人文社会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凝聚在作为个体和作为集体的人的身上,就是人文的力量。它的具体体现就是“倡导和谐理念”,围绕着“和谐”这一中心,本人就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公司发展做以下几点思考:
一、坚持“和谐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作为国有企业,必须坚持“和谐”的理念,每个员工都是公司的主人。“以公司为家”在当今应该不仅仅成为员工的责任心的写照,更应该反映出每名员工在企业的主人公地位。应当“按经济人对待员工,按社会人关心员工,按文化人培养员工。”尤其在社会高速发展,体制深刻变革的今天,更应让每名干部职工有稳定和归属感,体味成长与关爱,收获并分享物质与精神财富,使公司与员工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发展共谋,风险共系,利益共享,兴衰相关,荣辱与共。市政公司发展的目标是“成为值得依赖的市政养护服务专家”,“以客户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决定着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所建设的市政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关键在于是否形成了一个是非分明的价值取向。在构建市政文化工作中,要有一个和谐的氛围和环境,要注重促进员工形成正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这种促进不应是简单的教诲引导,应该从大环境着手,营造出适合培养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员工自我实现的氛围,从上到下明确发展目标、价值理念和工作理念,增强团队精神,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团结向上、持久内在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持。
二、坚持“培育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文化是公司的生产力,在工作中要培育适应公司发展的文化体系。在文化创造新世界的今天,首先,要通过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功能,把公司的服务精神、管理理念和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员工的精神动力和自觉行动。这也是公司树立全新的理念,履行好新的职责的现实需要。其次,在建设公司文化中,要着力培养员工的学习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奉献意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公司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第三,要重视环境对员工心理的影响作用,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员工活动,大力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创造人人都能成才的学习环境。一个没有学习力的组织,即使获得了人才,但却不能给人才创造出适宜的学习提高条件和环境,这样,人才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可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变成庸才,学习型组织则把自我超越作为创新的先导,并把这种自觉行动融入到每个岗位,使创新成为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实现员工的不断自我超越。公司需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员工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实现从线型思维向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
三、坚持“人性管理”,是建设和谐企业的保证
内部管理,管理的要素是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和谐的主体也是人。所谓和谐之道,是平衡,更是统一。市政公司承担着日常大量的养护工作任务,因此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这种铁的制度是公司的刚性,没有这种刚性,市政公司难以规范有序运转。而和谐正是公司的柔性,没有这种融合,员工就会缺乏忠诚度和工作热情。如果有了这样的和谐之道,公司员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更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应当更新管理观念,在健全、落实、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培植尊重、关心、友爱的管理氛围,发扬民主管理。要结合公司文化的建设,使管理文化和精神文化成为公司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潜移默化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产生合力,使职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自觉服从、服务与管理要求和管理目标。树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一切管理都要围绕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留住人而开展。在制定政策、实施决策、组织管理的过程中,一切要“以人为中心”,承认员工的需要,尊重员工的个性,重视员工的存在,开发员工的潜能,规范员工的行为,鼓励员工的创造,不断增强创造活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一切有利于公司发展、绩效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这将有利于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使每位员工在不同层面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实现团队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在管理上,公司从长远角度出发,我们通过了并实施ISO体系管理。
四.坚持“公平公正”,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
经济学关注的是效率,强调优先发展。社会学关注的是公平,倡导协调发展。公司不仅要对外拓展,也要对内亲和,既要注重整体的绩效提高,也要注重员工个体的发展。企业文化要成为绩效的导向。建立与工作业绩密切联系的激励约束机制,几年来,我们做到了表彰先进、关心弱者等,在调动和保护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上创新,创造了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增强亲情感和归属感,创造和谐友爱的人际环境;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真正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员工有一种成就感、知足感和责任感。
由于公司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在坚持“公平、公正”上显得尤为重要,处理得好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否则则影响工作,因此在员工收入、福利、评选先进等方面,都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使大家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之中。
五、坚持“团结协作”,是凝聚员工队伍的手段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作用定位于能使其组织产生更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这种凝聚力和影响力不仅仅存在于抽象的层面,还通过公司这个团队的掌舵者,把团队精神力量体现出来并作用于整个团队的运作。作为团队的组织者,首先,要健全一种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为员工营造一种团结干事的工作氛围。其次,消除不必要的工作界限。培养员工整体配合的协作精神,形成分工不分
家,互相支持的工作习惯;第三,相信每一位成员。让每位成员都能拥有自我发挥的空间,但要破除个人主义,把团队成员的力量凝聚到同心协力的行动上和甘苦荣辱的感受上,树立集体主义观念;第四,尊重每一位成员。让每一位成员都学会包容、欣赏、尊重其他成员的个别差异性。用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思想去处理个性差异,在均衡中化解矛盾、求得和谐。这有利于全体员工产生团结感,树立共同目标,共创未来。我们充分运用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多次完成了应急性的保障工作。
如,2005年8月4日,台风“麦莎”袭击上海,公司的共产党员、全体员工在防台工作中,全力以赴,身先士卒,积极投身到防台第一线。在保税区的每个角落里都能见到领导和员工在一起一次又一次排除险情,正是由于大家坚持团结协作,完成了任务。做到了雨停路干,风停路净,确保了保税区一方平安。
六、坚持“传统美德”,是企业诚信文化的规范
建设和谐企业,应当充分汲取和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即:“诚信”,对我们而言,诚信有其特别的含义,是公司各项制度的道德基础,也是每个市政员工的基本操守。所以,必须强化信用制度、信用文化、信用监督,形成讲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良好氛围。让诚实守信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人与人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公司才能更健康地发
展。诚信的目的和归宿就是和谐,就是追求建立协调、统一、友善的人际关系。巩固和发展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相处和共事关系。我们多次开展“一日捐”“送温暖”“送关怀”等活动,体现了大家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美德。
如,公司一员工在家由于煤气操作不当,引起火灾,造成本人大面积三度烧伤,公司党工联合倡议为其捐款,每一位员工都积极参与,包括临时工,大家的爱心感动着伤者和他家人,伤者家属特意写来感谢信,送来锦旗,表达他们的感谢之意。
总之,公司的文化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其目标是培养员工对公司产生忠诚感和责任感,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几年来,公司通过抓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出了一批先进生产者和优秀养护工,公司曾被评为“浦东新区文明单位”、“一级党支部”、“浦东新区企业社会责任达标企业”,浦东新区工会“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和谐企业则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建设公司文化以及如何建设和谐企业,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还需要我们群策群力,上下同心,长期努力,不断实践,努力探索。
(作者单位:上海综合保税区市政养护管理有限公司)
第二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广大员工所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与物质形态的总称。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如今企业发展大都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险中取胜,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树立“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理念,最终达到“文兴企盛”的目标。
一、构建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的经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我们知道,企业文化是形成和建立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的“思想”,并且通过制度和机制得到集中体现。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灵活的运行机制,直接作用于员工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起着价值导向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如不把先进的文化理念融贯于创新的经营管理机制之中,如不通过加强企业管理,转换机制来促进观念的更新,企业文化的创新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将企业的经验理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渗透到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来实现的。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杜绝随意性,增强企业自身的约束机制,实现企业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要建立健全企业自身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围绕企业的发展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员工岗前、岗位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业务素质,改善和优化员工的知识结构;健全和完善在用人、用工、薪酬、升迁、奖惩、安全生产等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知竞争机制,加大力度,兑现承诺,激发员工敬业爱岗,争创一流,奋发向上的热情。
二、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企业发展,而企业发展依赖于企业的和谐稳定。和谐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企业与外界各方面的和谐,而关键在于内部的和谐。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主要生产基地,没有企业的和谐文化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谐。和谐文化的理性涵义是公平、正义,感性含义是合情合理,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和平衡。和谐文化不是惰性文化,不是自足文化,是一种在和谐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进取文化。
首先,和谐理念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和谐理念是一种价值观。从哲学上讲,和谐原本就是一种文化。和谐文化既体现在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也体现在社会的精神道德思想观念中。通过和谐理念的培育,可以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和道德的支撑。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文化,这对于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特别是位居优势的企业资本拥有者和管理者来说,应当努力把和谐理念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其次,构建企业文化两重性。体现和谐利益企业文化具有两重性:第一层是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它具有差异性与易变性。第二层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它必须是稳定并有生命力的员工价值观。企业的核心价值是稳定并有生命力的。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是向所有的人传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人们能不能接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看它有没有生命力。当人们能够认可与赞同时,就说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生命力。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是以它的经济性来支撑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要能给企业所接触的内外所有消费者带来经济性的满足。作为企业领导要把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统一管理起来,这个统一是指在认同企业价值观的前提下保持员工个人价值观的活力,使二者协调起来,而不是相互对立。
三、构建企业文化关键是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全员参与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从关键环节切入,重点突破,持续投入。
一要靠领导者的示范带动。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的精神领袖。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影响示范的表率作用,团结信任的激励作用、培训员工的“园丁”作用和发现典型的“伯乐”作用。因此企业领导者要用高度的热情去关注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为企业文化建设指明方向,更要身体力行,鼓掌助威。
二要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网络。企业党组织和党政领导要进一步加深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把企业文化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加强领导。健全涵盖机关各部门、基层、单位直至生产一线的企业文化建设网络,党政工团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合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强化企业管理工作之中,做到制定企业发展目标、经营战略与建设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使建设、热爱自己的企业文化变成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促进企业发展、凝聚和激励全体员工的重要力量。
三要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方向原则和具体措施。通过对企业历史文化、企业发展现状和职工思想动态的调查研究,制定详细的企业文化发展方案。使文化建设目标清晰、有的放矢、指向明确、有章可循。四靠职工的积极参与。干部职工对企业理念、精神的认同感及主人翁意识是提高其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性的关键。要在职工中营造和倡导昂扬向上、守信明礼、敬业爱岗的良好氛围,使大家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信念抱负。使文化建设由被动转主动、自发转自觉,能动转行动,形成文化兴企、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五要持之以恒。企业文化建设任重道远,绝非朝夕之功,要舍得投入,耐得寂寞。要从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时而具,随事而动。通过挖掘、整理和宣传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使企业文化内涵丰满、继承创新、发扬光大。
第三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在如今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社会里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没有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就不能持久。那么如何才能系统地认清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更好地通过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带动企业整体发展呢成功的关键就在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结合好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去实践那些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辨证地继承成熟的经验但又要勇于开拓创新善于发掘适合自己特点的方式方法把“文化力量”逐一转变为“生产力量”最终通过文化的力量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一、正确认识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所作的新概括,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执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是我们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调控经济运行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以人为本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尊重和保障人权,创造人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趋势,对企业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极大的紧迫性。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建设企业渴求人才,人才渴求企业的人文环境,就是要把人的素质提高、人际关系的升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当作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把人的需求当作发展的动力,把人的变化当作发展的标志,以人为中心开展经济与管理活动。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特征,以激发调动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经营管理思想与模式,而不是游离在经营管理活动之外的一种文化现象。
二、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企业的有机延伸。先进文化为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的必要条件。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党的五个执政能力建设之一,可见先进文化是多么的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一科学论断,准确地论述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深刻地阐明了文化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特殊而重大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科学,把培育企业全体人员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主导性措施。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能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充分发挥精神、文化因素对于制度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反作用,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体系。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建设是以人为管理主体,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员工群众为基础,以追求理想的经济目标为目的的企业管理理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像无形的制度制约着人们,发挥着对人的凝聚、导向、激励、规范的作用,主要体现以下方面:一是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团队意识代表着企业全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它促使人改变原来只从个人角度出发的价值观念,潜意识地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达到自觉关心企业,承担企业的责任和目标;二是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企业文化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企业的领导都十分注重通过企业文化的途径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三是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企业文化塑造的过程,也是对员工从思想、文化、业务等方面培训和提高的过程;四是企业文化可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美誉度。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靠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实现的,通过企业宣传自我,展示自我,提高企业的美誉度;五是能够从根本上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激励的作用。企业文化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先进的企业应建设优良的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为龙头带动企业的全面发展。同时,企业文化也应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我们应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三、充分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市场经济是人才经济。实践证明,谁拥有足够的优秀人才,谁就拥有竞争的决定性优势。作为企业主体的广大员工群众,不仅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企业精神文化塑造者,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做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充分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研究员工的各种需求,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因素,求得企业和员工的发展协调。描绘企业与员工共同的远景目标,提升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感召力。1、导入企业的危机感:企业的危机是改革的重要契机,危机的存在是员工行为改变的有效催化剂,员工只有改变自己的行为才能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2、利益共享的价值理念:设计一个强调企业与员工利益共享的价值理念体系,强化员工的企业意识。变革必然意味着承担风险和利益的调整,企业要通过构建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使员工安心。3、同舟共济的文化氛围:尊重历史,尊重员工,创造一个领导与员工同心同力,共享荣辱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参与意识。企业变革不是领导对员工的变革,而是领导和广大员工同舟共济共同寻求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过程。针对当前员工面临的压力,企业还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领导与员工的面对面沟通等活动来缓解。4、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快速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推进文化的变革。在学习和创新中推进企业变革。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文化变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促使变革观念逐步到位。不断地学习管理理论和管理技能,是实现员工管理观念的转变,增强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四篇:领会精神 把握实质 以和谐理念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领会精神 把握实质 以和谐理念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一、以人为本,尊重员工文化差异,善于利用文化价值观为企业服务
1.以人为本,最起码的就是要从人的本性需求出发来做好管理工作。人的共性要求无外乎就是要求生存和发展,考虑到人性需要的不同层次,首先要从满足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入手。在企业发展进程中,企业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崭新载体越来越得到企业重视。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庆钻技一公司在日常工作中,突出体现职工的社会价值,尊重职工的独立人格,为职工的成长成才和生活娱乐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和优美的活动场所。通过开展“星级人才”工程,即在技术人员、固井施工指挥人员、固井操作人员中开展“星级人才”评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尊重员工就是要尊重员工的文化差异。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员工,尊重员工的前提就是承认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而员工行为及心理的多样性、差异性无不与其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因此集团各成员企业必须要充分了解、认知甚至熟悉大庆油田的文化风俗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搞好自身企业的文化建设。如果企业、组织之所以无效率、无生气,归根结底是由于它们的员工考核体系、奖罚制度出了毛病。诚然,企业员工确实是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个奖励必须能够被受到奖励的人所认可才能称得上是好的奖励,可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如果实行的奖励对于受奖励的人来说并不算作是很有价值的,那么这种奖励显然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取向是存在差异的,具体来说,企业中的员工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一线的生产工人;二是具有较高学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这两类员工的激励手段就应该采取差异化的方式。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差异性。企业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了各项具体工作中,切实体现出对员工保持不变的尊重,才能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3.要善于利用属地文化价值观为企业服务。任何一种正在传承的文化肯定有其独特的价值。就拿大庆会战时传唱至今的歌曲来讲,且不说这些歌曲中保留了很多优秀的文化内涵,最重要的是这些歌曲的大部分歌词有励志的作用,这些歌词内容比一般意义上的励志内容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石油工人有力量”这首歌,就可以当做创业精神来传唱,在员工的非正式聚会和歌咏比赛中,这首歌的点唱率是较高的。这些歌曲的这种励志性,在当时大庆开发的初期,在当时一穷二白的背景下,对于开发大庆油田肯定是有激励作用的。今天,在大庆二次创业的新的伟大征程中,它仍然具有鼓舞斗志,激励前行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理念灌输,利用属地文化价值观为企业发展服务。要让广大职工在内心深处真正接受,在思想上真正认同,在行动上真正践行。
二、营造员工与管理环境的和谐与途径
1.企业管理环境要适应员工发展的要求。企业管理环境的含义具体来讲也就是由企业所提供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集团及其成员企业所倡导的企业观念、价值、理念和企业精神等,以及所执行的制度、程序等。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就是指导企业所提供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及内部管理氛围。作为企业最重要最主要的基层单位,就必须把保障基本的生活条件必须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重视。另外在生活环境上还要适当照顾属地的生活风俗习惯,比如东北地区的风俗习惯,这也是自身本地员工的需要。事实上,作为企业,就要牺牲自身存在的一些个性,因此在生活及工作上就要更加照顾好自己的员工,唯有如此把自己的员工照顾好了,也才能服务好企业。另外内部管理环境的和谐,还要在本土化上下工夫,也就是人才本土化,经营制度措施要本土化,让管理氛围更加适合员工的发展。要深入的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奖励,使激励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2.妥善处理与企业管理环境不和谐的员工。和谐不是一团和气,更不是“和稀泥”,因此对于与企业管理环境不和谐的员工必须妥善处理。一方面认识到文化融合的过程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调整不适合员工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是对于确与企业核心管理理念不一致的员工必须坚决按规处理,这部份员工主要来源于近几年来新进招收的市场化员工和部分新入厂员工。他们大都没有经历过较大的磨炼,好似生长在“温室的花朵”;还有的就是员工技能跟不上企业管理发展的步伐,这一般是从未涉入石油行业的员工,主要是采取培训与使用一体化的办法来让员工跟上管理的步伐。要充分认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员工的行为会影响到管理的方向;另一方面管理的水平肯定最终会决定员工的发展情况。比如钻探集团就是一方面注重改革不适合员工发展的管理环境;而另一方面也采取扁平化的手段来管理企业,具体做法是:首先进行理念的整合和传播,同时改革不适合人才发展的人事管理环境;其次是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在人才市场中选人,选那些认同我们企业理念并能为其所用的人才;最后是让人才在开拓市场的过程和结果中,让市场来检验人才,来检验这支队伍。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企业发展与稳定更加有机统一起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这是在集团公司传统经营地盘以外生存和发展提供文化保障的常规做法,还需要处理好两个方面问题:
1.处理好集团公司与属地企业员工需求和管理手段的差异。比如员工的需求排位来讲,一般集团公司员工的需求排位是:安全与依附、生存、自我发展需要;而属地企业员工的需求排位是:生存、自我实现,然后才是安全与依附。人才商品化的倾向在一些企业非常明显,人力资本的流动更加活跃。再拿所采取的常规管理手段来讲,在理性与人性、法制与人情、物质与精神激励、个人与集体这些方面上,在一些发达企业在前者肯定比一些国企占有较大的比重。
2.处理好企业内部不同类别成员文化价值观的冲突。首先要尊重不同成员类别各自的文化价值观。一方面要防止老员工的“传统文化中心论”的倾向,不利于企业文化的融合;另一方面也要杜绝不尊重企业传统文化的“虚无”主义倾向。首先主要表现为不尊重老员工的历史价值贡献;其次也要善于利用文化冲突,因为文化的冲突有可能带来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编辑/永安)
第五篇:倡导和谐理念 共建和谐地勘
倡导和谐理念 创建和谐地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实践,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局党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屋建瓴,提出“地质工作立局、产业发展强局、和谐建设兴局”发展思路,符合局情,振奋人心。对我们来说,地质立局是根本,产业强局是关键,和谐兴局是目标。那究竟什么是“和谐”?可以说,“和谐”的理解是多层次的,它有着丰富的内涵。从普遍认识看,“和谐”既是一种自然美好、均衡协调、积极向上、求新求变的现实氛围,也是一个人人向往追求而又永无止境的理想境界。就我们单位来说,和谐就是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增强、职工生活富裕、幸福指数提高、干群团结互助、核心价值提升。在如何创建“和谐地勘”方面,我们认为:
一是倡导和谐理念。我们在创建活动中要求的诚实守信、公平正义、互帮互助、平等友爱、和谐相处等等,实际上都是最基本的和谐理念,怎么来倡导这个理念,既不能用简单灌输的宣传教育办法,大喊宣传口号,也不能简单地搞些宣传资料,发到基层,发到各门各户,这些都还不够,我们是通过这些群众性的活动,把这些和谐的理念具体化、形 1 象化、人性化,用一种让群众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让群众来感受和体会。如省局评选劳模标兵、单位开展创先争优、基层开展岗位比武等,都是通过弘扬正气、树立楷模、表彰先进,达到倡导和谐理念的目的。一直以来,我队每年都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班级”、“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坚持了贴近职工、打动人心、触及灵魂,起到了展示文明、弘扬正气、教育职工的作用,开展这类活动,我们非常关注和注重活动的过程,不是单纯的局限于颁奖发证,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板报、橱窗、横幅、标语进行大力宣传,让职工群众积极参与,通过这种形式来倡导和谐的理念,用身边的模范标兵来感染职工、营造和谐的氛围。通过这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模范集体与个人,使得和谐理念在文明创建活动中很好地得到了体现。
二是建设和谐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文化境界,不仅需要文化的引导和支撑,也包含着文化建设的要求。和谐创建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要通过和谐文化的发展加以推进。企业文化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精神,其中企业的使命、宗旨、核心价值观等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种好的企业文化就是推动全体员工奋进开拓的动力之源。我们有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的“三光荣”传 2 统,我们地质人跋涉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地质资源,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过得硬,靠得住。这些都是我们独特的优势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此要大力宣传,更好地继承与发扬。要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群众文化活动,来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和谐文化活动,其目的就是要搭建一些好的活动平台,激发基层开展和谐活动的积极性,如我们开展的“庆国庆、颂祖国”大合唱比赛,各分工会积极参与,团结一心,当中就体现了和谐共进。还有平时利用节假日开展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拔河比赛,组织职工外出参观学习等,这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可以促进平等友爱、和谐相处的活动载体,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最实在、最有效的、最受欢迎的举措。
三是构建和谐关系。和谐关系包括干群关系、工作关系、邻里关系、家庭关系等,这是我们历来比较关心的问题,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好好地去构建。就我队来说,我们人员多、编制大、底子薄,离退休及下岗职工人数众多,经费紧张,就业压力比较大。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调整原有产业结构、队伍结构及分配方式,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地勘经济。要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职工群众法律意识,积极倡导文明 3 健康生活方式。加大图书室、阅览室、工会娱乐室、小型舞厅建设力度,让每位职工学习有地方、娱乐有去处,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提高职工工作满意度。千方百计提高职工群众生活水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平台,更好地安排下岗职工,最终实现富民强队,共建和谐地勘。
四是夯实和谐基础。和谐的基础就是突出以“人”为本、创建为民的理念,这个基础性工作是以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为标准,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开展了文明单位、文明班组、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并根据和谐地勘的要求,修改了各类文明创建工作的标准,完善了评选管理的办法。同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亮化院内环境,不断改善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应该说,这些都是和谐地勘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除此以外,我们还认真开展“扶贫帮困”、春节“送温暖”等活动,因为社会和谐要防止和消除的是社会上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不和谐的现象,而这些不和谐的因素、现象,究其原因,有许许多多原因造成的,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问题、公平公正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就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等,但最直接、最普遍的、最多见的,是那些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所以我们开展这些活动,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心血来潮,本意就是要保障职工生活,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减少不和谐的因素和问题,为构建 4 和谐地勘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五是要合力推进。当前,和谐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在新历史起点上向更深的层次、更广的领域、更高的水平发展,必须进一步明确定位,创新亮点,走具有特色的创建之路。为此,全队上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打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品牌,扎实推进“和谐地勘”建设。要紧紧围绕省委“一化三基、富民强省、科学跨越”重大决策,认真贯彻省局“地质工作立局、产业发展强局、和谐建设兴局”的工作思路,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单位文明创建工作水平,努力把我队建设成为美丽的花园、舒适的家园、文明的乐园,为构建和谐地勘、和谐社会奠定基础。要努力实现职工文明素质再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再提高、单位文明程度再提高,统一思想认识,协调工作步骤,凝聚广大职工人心,把我们的视线转移到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来,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型地勘单位。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