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信访局副局长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县信访局副局长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信访工作是收集民情的“集装箱”、反映民意的“晴雨表”、纾解民难的“直通道”,但信访工作又是“机关第一难、机关第一烦”的活,同志同志自到信访局工作以来,与同事们奋战在信访工作的第一线,为党为忧,为民解难,受到领导和群众们的广泛赞誉。
同志,1963年7月出生,1988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3月到信访局工作,先后担任局长助理,副局长,负责来访接待、投诉受理、指挥调度、突发事件处置、越级访调处、领导干部接访等工作。
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伟业,却凭一股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对待老百姓的真诚,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和老百姓的爱戴。
一、讲政治,让信访工作与时俱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信访工作更强调坚韧性、开创性和可操作性。在工作中,同志始终自觉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识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坚持把做好信访工作与为人民谋利益联系起来,与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联系起来,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联系起来。他凭着强烈的责任感,本着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解难的一颗心,加强协调,妥善解决各类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接待中,他与群众融合在一起,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理服人,认真做好每一件信访接待工作。
每天,同志几乎都是提前上班,早早打开信访接待室的门。“为赶早上访的群众在这里就可以施放怨气、解决问题,而不去堵政府机关的大门。”同志解释说。
同志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从事接访工作以来,他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努力化解新时期群众的信访矛盾。
二、讲学习,化解矛盾促和谐
信访工作是党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了解民情、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渠道。重视并做好信访工作是党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几年来,同志努力学习,不断实践,熟悉掌握了信访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同志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出不少信访工作的先进经验。
在工作中他不断创新思路,使信访局的工作作风实现了四个转变:即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要我处理为我要处理,变向上要说法为向下要说法,变无理纠缠为引导有序上访。正是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使我县呈现出了信访量下降、集体访下降、信访人数下降、信访秩序明显好转的“三降一转”的良好态势。
由于工作特殊,同志经常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张张怒气冲冲的脸,听到一拨拨激动的骂声、哭声和埋怨声,碰到一个个扯不清理还乱的问题。
“他从来都是好脾气,耐心听、耐心解释,直到上访人息诉罢访。对待这些烦心事,他从没有向领导发过一次牢骚,向同事们推卸过一次责任。”同志的一位同事说。
几年来,在信访局工作平均每2天就能遇到一次群体访,除了休假之外,他几乎每个群体访都直接或间接参与接待。凡有重大群体访他总是边汇报边第一时间到现场劝访,并用爱心和诚意化解多次重大危机。
在信访局,很多上访人一到接访室就直接找同志。只要他在接访室,那里就永远像一个“集市”,这里有农民、下岗职工等形形色色的上访户,大家几乎都愿找他反映不平事,找这位兄弟唠唠掏心窝子话。同志的真诚还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关心、关注中,他常常主动为上访户买盒饭,买生活日用品。
在接待中,同志给自己规定:凡遇群众上访的急事,自己能办的立即去办,自己办不了的,也要及时汇报给领导,尽全力协调有关部门人员来参与解决,决不只把“群众来访登记卡转来转去,让群众在期待中心里没着没落”。因为他觉得信访工作不仅是沟通党和政府与百姓的桥梁,更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减压阀。老百姓相信政府才找政府,真正的悲哀不在于老百姓有冤屈,而是有冤无处诉,有屈无处伸。为群众挑担子、分忧愁、暖心窝,这才是信访干部的本分。同志还时常把这些体验和认识传授给同事们。
有人把信访干部比作当家不作主的“丫环”,还有人把信访干部比作两头受气的“风箱老鼠”。每天从上班到下班,他们面对的多是一张张怒气冲冲的脸,听到的多是一阵阵哭声骂声埋怨声,遇到的多是烦事难事窝囊事…….往往你说得口干舌燥,精疲力尽,换来的却是一阵数落、一通怨气、一番侮辱、一顿谩骂。但同志认为,信访局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桥梁纽带,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娘家”,我们是人民的公仆,当的是人民的家,办的是利民的事,人民群众有怨气,说明党和政府的工作还有欠缺,我们即使受点委屈,即使不被理解,也不能斤斤计较。所以他们总是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先,用春风般的笑脸迎人、夏日般的热情待人,使多少人化解了满腔的愤怨,消除了强烈的敌意;使多少悬而未决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一触即发的矛盾化干戈为玉帛!
三、讲正气,心怀宽广化
第二篇:县信访局副局长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信访工作是收集民情的“集装箱”、反映民意的“晴雨表”、纾解民难的“直通道”,但信访工作又是“机关第一难、机关第一烦”的活,同志同志自到信访局工作以来,与同事们奋战在信访工作的第一线,为党为忧,为民解难,受到领导和群众们的广泛赞誉。
同志,1963年7月出生,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到信访局工作,先后担任局长助理,副局长,负责来访接待、投诉受理、指挥调度、突发事件处置、越级访调处、领导干部接访等工作。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伟业,却凭一股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对待老百姓的真诚,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和老百姓的爱戴。
一、讲政治,让信访工作与时俱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信访工作更强调坚韧性、开创性和可操作性。在工作中,同志始终自觉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识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坚持把做好信访工作与为人民谋利益联系起来,与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联系起来,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联系起来。他凭着强烈的责任感,本着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解难的一颗心,加强协调,妥善解决各类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 1 芽状态,在接待中,他与群众融合在一起,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理服人,认真做好每一件信访接待工作。
每天,同志几乎都是提前上班,早早打开信访接待室的门。“为赶早上访的群众在这里就可以施放怨气、解决问题,而不去堵政府机关的大门。”同志解释说。
同志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从事接访工作以来,他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努力化解新时期群众的信访矛盾。
二、讲学习,化解矛盾促和谐
信访工作是党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了解民情、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渠道。重视并做好信访工作是党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几年来,同志努力学习,不断实践,熟悉掌握了信访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同志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出不少信访工作的先进经验。
在工作中他不断创新思路,使信访局的工作作风实现了四个转变:即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要我处理为我要处理,变向上要说法为向下要说法,变无理纠缠为引导有序上访。正是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使我县呈现出了信访量下降、集体访下降、信访人数下降、信访秩序明显好转的“三降一转”的良好态势。
由于工作特殊,同志经常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张张怒气冲冲的脸,听到一拨拨激动的骂声、哭声和埋怨声,碰到一 2 个个扯不清理还乱的问题。
“他从来都是好脾气,耐心听、耐心解释,直到上访人息诉罢访。对待这些烦心事,他从没有向领导发过一次牢骚,向同事们推卸过一次责任。”同志的一位同事说。
几年来,在信访局工作平均每2天就能遇到一次群体访,除了休假之外,他几乎每个群体访都直接或间接参与接待。凡有重大群体访他总是边汇报边第一时间到现场劝访,并用爱心和诚意化解多次重大危机。
在信访局,很多上访人一到接访室就直接找同志。只要他在接访室,那里就永远像一个“集市”,这里有农民、下岗职工等形形色色的上访户,大家几乎都愿找他反映不平事,找这位兄弟唠唠掏心窝子话。同志的真诚还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关心、关注中,他常常主动为上访户买盒饭,买生活日用品。
在接待中,同志给自己规定:凡遇群众上访的急事,自己能办的立即去办,自己办不了的,也要及时汇报给领导,尽全力协调有关部门人员来参与解决,决不只把“群众来访登记卡转来转去,让群众在期待中心里没着没落”。因为他觉得信访工作不仅是沟通党和政府与百姓的桥梁,更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减压阀。老百姓相信政府才找政府,真正的悲哀不在于老百姓有冤屈,而是有冤无处诉,有屈无处伸。为群众挑担子、分忧愁、暖心窝,这才是信访干部的本分。同志还时常把这些体验和认识传授给同事们。
有人把信访干部比作当家不作主的“丫环”,还有人把信访干部比作两头受气的“风箱老鼠”。每天从上班到下班,他们面对的多是一张张怒气冲冲的脸,听到的多是一阵阵哭声骂声埋怨声,遇到的多是烦事难事窝囊事…….往往你说得口干舌燥,精疲力尽,换来的却是一阵数落、一通怨气、一番侮辱、一顿谩骂。但同志认为,信访局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桥梁纽带,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娘家”,我们是人民的公仆,当的是人民的家,办的是利民的事,人民群众有怨气,说明党和政府的工作还有欠缺,我们即使受点委屈,即使不被理解,也不能斤斤计较。所以他们总是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先,用春风般的笑脸迎人、夏日般的热情待人,使多少人化解了满腔的愤怨,消除了强烈的敌意;使多少悬而未决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一触即发的矛盾化干戈为玉帛!
三、讲正气,心怀宽广化怨气
信访工作被称为“机关第一难”,许多矛盾在此交汇,许多纠纷在此累积。“人不伤心不落泪,人无难处不上访”。每天,同志面对的是一封封求助的信件,一张张困惑的面庞,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一道道未解的难题。而他要做的只能是用一颗热心,一颗爱心,一颗公仆心,去化解坚冰,温暖人心,拆除横亘在人们心灵中的阻碍,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过得最不容易,没 4 有难事不会求你,我们要把他们的事当作天大的事”。这是全国模范代表潘作良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同样也成为同志的座右铭。身为农民的儿子,同志拥有一颗爱民心,他理解为百姓帮忙是信访干部的责任,在不理解自己的群众面前,他奉行的永远是默默承受。
信访工作是牺牲,是奉献。没有气度就无法面对这些矛盾,无法化解这些委屈。为了能帮上访户解决问题,同志着实伤了脑筋。年龄大了,心想的也细,没有充足的睡眠,经常夜深了还想着信访人的事情,为此他患上了失眠症,但他从来都不抱怨一声。
四、真诚化解积怨,撑起希望的灯盏
基于这种宽广的胸怀,同志在平凡的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因为真诚,许许多多原本素昧平生的人,把这位信访局接访干部当作自己的亲人、恩人。即便是上访者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他们多数也理解,不经意间,真诚在大家与上访群众平等交流的心灵里悄悄蔓延。于是,细心的人们会发现,过去县委、县政府门口吵吵嚷嚷的现象不复存在,是心贴心的情感化解了上访者内心深处的积怨,让他们看到希望的灯盏。为此,县委主要领导说:“信访局有同志这样的接访干部,我们的工作就永远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
三年的光阴不算长,三年的经历不算短,同志可谓说下了千言万语,走遍了千家万户,历尽了千辛万苦,理清了千头万绪。对于信访工作,他体会深深,感慨多多!
“我们每为群众解决一个困难,就是送去党和政府的一份关怀;我们每化解一个矛盾,就是为党分担了一份责任;我们每调解一个纠纷,就是为社会稳定提供了一份保障”。这是和同事们的一致信念。
在同志的时间概念中,更是没有节日假日,没有白天黑夜,中午打个盹成了奢侈的享受,晚上睡个早觉实属难得。春节不能与家人团聚,病中也要替人操心。下村进厂成了家常便饭,忍饥挨饿也在所不惜。他谆谆告诫同事们,“群众上访无小事”,一定要让他们“上访有路、告状有门、有事能诉、有冤能伸”。他时刻提醒同事们,一定要“今日事今日毕”,做到有访必接,接必及时,群众不走,接访不撤,决不能因为我们的拖拉和懈怠,使“小事拖大,大事拖难,难事拖乱”。
搞好信访工作要耐得清贫。有人说信访干部既无钱又无权,只有“嘴巴子甜”。而同志认为:我们是代表党和政府行使职责,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行政办事,目的是为党分忧、为民解困,位置特殊,作用重要,我们没有理由索取名利,没有理由心态失衡。平时,他时刻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大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同事。三年来,他东奔西走,协调有关部门,为上访群众解决拆迁安置、征地补偿、追讨工薪、福利保险、供电供水等急事、难事、麻烦事,经他调解处理的实际问题达300多件,却从来没吃过当事人一餐饭,收过当事人一次礼,受过当事人一份情。他常说,6 “要拒绝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不能因为自己的一已私利和一丝贪念,玷污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了信访干部的名声,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年来,经过多少艰辛,有过多少苦累,忍受多少屈辱,失去多少名利。但同志认为:风雨过后可见彩虹,苦涩之中也有快乐。尽管他在信访岗位上“为伊消得人憔悴”,累出了一身疾病,但当看到弱势群体讨得了说法、维护了权益,他就无比欣慰!当看到一些人的沉冤得以昭雪,正义得以申张,他就无比高兴!当信访人激动地感谢信访干部“让我见到了想见到的人,说出了想说出的话,办成了该办的事”时,他就无比踏实!特别是看到全县政治稳定、社会安宁,极少集体上访和赴省进京上访时,他就感到无比的自豪!
第三篇:县信访局副局长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免费
分享
创新
县信访局副局长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信访工作是收集民情的“集装箱”、反映民意的“晴雨表”、纾解民难的“直通道”,但信访工作又是“机关第一难、机关第一烦”的活,同志同志自到信访局工作以来,与同事们奋战在信访工作的第一线,为党为忧,为民解难,受到领导和群众们的广泛赞誉。
同志,1963年7月出生,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到信访局工作,先后担任局长助理,副局长,负责来访接待、投诉受理、指挥调度、突发事件处置、越级访调处、领导干部接访等工作。
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伟业,却凭一股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对待老百姓的真诚,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和老百姓的爱戴。
一、讲政治,让信访工作与时俱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信访工作更强调坚韧性、开创性和可操作性。在工作中,同志始终自觉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识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坚持把做好信访工作与为人民谋利益联系起来,与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联系起来,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联系起来。他凭着强烈的责任感,本着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解难的一颗心,加强协调,妥善解决各类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接待中,他与群众融合在一起,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理服人,认真做好每一件信访接待工作。
每天,同志几乎都是提前上班,早早打开信访接待室的门。“为赶早上访的群众在这里就可以施放怨气、解决问题,而不去堵政府机关的大门。”同志解释说。
同志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从事接访工作以来,他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努力化解新时期群众的信访矛盾。
二、讲学习,化解矛盾促和谐
信访工作是党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了解民情、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渠道。重视并做好信访工作是党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几年来,同志努力学习,不断实践,熟悉掌握了信访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同志从理论与实践
免费
分享
创新 的结合上,总结出不少信访工作的先进经验。
在工作中他不断创新思路,使信访局的工作作风实现了四个转变:即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要我处理为我要处理,变向上要说法为向下要说法,变无理纠缠为引导有序上访。正是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使我县呈现出了信访量下降、集体访下降、信访人数下降、信访秩序明显好转的“三降一转”的良好态势。
由于工作特殊,同志经常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张张怒气冲冲的脸,听到一拨拨激动的骂声、哭声和埋怨声,碰到一个个扯不清理还乱的问题。
“他从来都是好脾气,耐心听、耐心解释,直到上访人息诉罢访。对待这些烦心事,他从没有向领导发过一次牢骚,向同事们推卸过一次责任。”同志的一位同事说。
几年来,在信访局工作平均每2天就能遇到一次群体访,除了休假之外,他几乎每个群体访都直接或间接参与接待。凡有重大群体访他总是边汇报边第一时间到现场劝访,并用爱心和诚意化解多次重大危机。
在信访局,很多上访人一到接访室就直接找同志。只要他在接访室,那里就永远像一个“集市”,这里有农民、下岗职工等形形色色的上访户,大家几乎都愿找他反映不平事,找这位兄弟唠唠掏心窝子话。同志的真诚还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关心、关注中,他常常主动为上访户买盒饭,买生活日用品。
在接待中,同志给自己规定:凡遇群众上访的急事,自己能办的立即去办,自己办不了的,也要及时汇报给领导,尽全力协调有关部门人员来参与解决,决不只把“群众来访登记卡转来转去,让群众在期待中心里没着没落”。因为他觉得信访工作不仅是沟通党和政府与百姓的桥梁,更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减压阀。老百姓相信政府才找政府,真正的悲哀不在于老百姓有冤屈,而是有冤无处诉,有屈无处伸。为群众挑担子、分忧愁、暖心窝,这才是信访干部的本分。同志还时常把这些体验和认识传授给同事们。
有人把信访干部比作当家不作主的“丫环”,还有人把信访干部比作两头受气的“风箱老鼠”。每天从上班到下班,他们面对的多是一张张怒气冲冲的脸,听到的多是一阵阵哭声骂声埋怨声,遇到的多是烦事难事窝囊事„„.往往你说得口干舌燥,精疲力尽,换来的却是一阵数落、一通怨气、一番侮辱、一顿谩骂。但同志认为,信访局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桥梁纽带,是广大人民群
免费
分享
创新
众的“娘家”,我们是人民的公仆,当的是人民的家,办的是利民的事,人民群众有怨气,说明党和政府的工作还有欠缺,我们即使受点委屈,即使不被理解,也不能斤斤计较。所以他们总是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先,用春风般的笑脸迎人、夏日般的热情待人,使多少人化解了满腔的愤怨,消除了强烈的敌意;使多少悬而未决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一触即发的矛盾化干戈为玉帛!
三、讲正气,心怀宽广化
怨气
信访工作被称为“机关第一难”,许多矛盾在此交汇,许多纠纷在此累积。“人不伤心不落泪,人无难处不上访”。每天,同志面对的是一封封求助的信件,一张张困惑的面庞,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一道道未解的难题。而他要做的只能是用一颗热心,一颗爱心,一颗公仆心,去化解坚冰,温暖人心,拆除横亘在人们心灵中的阻碍,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过得最不容易,没有难事不会求你,我们要把他们的事当作天大的事”。这是全国模范代表潘作良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同样也成为同志的座右铭。身为农民的儿子,同志拥有一颗爱民心,他理解为百姓帮忙是信访干部的责任,在不理解自己的群众面前,他奉行的永远是默默承受。
信访工作是牺牲,是奉献。没有气度就无法面对这些矛盾,无法化解这些委屈。为了能帮上访户解决问题,同志着实伤了脑筋。年龄大了,心想的也细,没有充足的睡眠,经常夜深了还想着信访人的事情,为此他患上了失眠症,但他从来都不抱怨一声。
四、真诚化解积怨,撑起希望的灯盏
基于这种宽广的胸怀,同志在平凡的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因为真诚,许许多多原本素昧平生的人,把这位信访局接访干部当作自己的亲人、恩人。即便是上访者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他们多数也理解,不经意间,真诚在大家与上访群众平等交流的心灵里悄悄蔓延。于是,细心的人们会发现,过去县委、县政府门口吵吵嚷嚷的现象不复存在,是心贴心的情感化解了上访者内心深处的积怨,让他们看到希望的灯盏。为此,县委主要领导说:“信访局有同志这样的接访干部,我们的工作就永远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
三年的光阴不算长,三年的经历不算短,同志可谓说下了千言万语,走遍了
免费
分享
创新
千家万户,历尽了千辛万苦,理清了千头万绪。对于信访工作,他体会深深,感慨多多!
“我们每为群众解决一个困难,就是送去党和政府的一份关怀;我们每化解一个矛盾,就是为党分担了一份责任;我们每调解一个纠纷,就是为社会稳定提供了一份保障”。这是和同事们的一致信念。
在同志的时间概念中,更是没有节日假日,没有白天黑夜,中午打个盹成了奢侈的享受,晚上睡个早觉实属难得。春节不能与家人团聚,病中也要替人操心。下村进厂成了家常便饭,忍饥挨饿也在所不惜。他谆谆告诫同事们,“群众上访无小事”,一定要让他们“上访有路、告状有门、有事能诉、有冤能伸”。他时刻提醒同事们,一定要“今日事今日毕”,做到有访必接,接必及时,群众不走,接访不撤,决不能因为我们的拖拉和懈怠,使“小事拖大,大事拖难,难事拖乱”。
搞好信访工作要耐得清贫。有人说信访干部既无钱又无权,只有“嘴巴子甜”。而同志认为:我们是代表党和政府行使职责,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行政办事,目的是为党分忧、为民解困,位置特殊,作用重要,我们没有理由索取名利,没有理由心态失衡。平时,他时刻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大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同事。三年来,他东奔西走,协调有关部门,为上访群众解决拆迁安置、征地补偿、追讨工薪、福利保险、供电供水等急事、难事、麻烦事,经他调解处理的实际问题达300多件,却从来没吃过当事人一餐饭,收过当事人一次礼,受过当事人一份情。他常说,“要拒绝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不能因为自己的一已私利和一丝贪念,玷污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了信访干部的名声,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年来,经过多少艰辛,有过多少苦累,忍受多少屈辱,失去多少名利。但同志认为:风雨过后可见彩虹,苦涩之中也有快乐。尽管他在信访岗位上“为伊消得人憔悴”,累出了一身疾病,但当看到弱势群体讨得了说法、维护了权益,他就无比欣慰!当看到一些人的沉冤得以昭雪,正义得以申张,他就无比高兴!当信访人激动地感谢信访干部“让我见到了想见到的人,说出了想说出的话,办成了该办的事”时,他就无比踏实!特别是看到全县政治稳定、社会安宁,极少集体上访和赴省进京上访时,他就感到无比的自豪!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ianjinshiji/
第四篇:先进典型事迹
瓮安县城市管理局联乡驻村先进典型材料
——驻村干部成功制止群众上访事件
2012年4月7日,瓮水街道办事处河西磷肥厂聚集了40多名农民工,因原承包人占戈昂拖欠工资问题聚集在一起准备集体上访。接到信息后,我局派驻瓮水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龚玉辉同志立即联系该办事处综治办主任文斌立即率队赶往现场,通过多方面的解释、劝慰,并承诺政府一定会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且于4月20日作出具体答复,民工才逐渐散去。
事情起源于2011年4月,河西磷肥厂承包人占戈昂因涉嫌诈骗被捕,仅拖欠农民工3、4月份工资就达28.3万余元,由于涉及人数较多,拖欠工资金额巨大、给社会造成极大影响,原雍阳镇已经组织工作组同厂方成立的资产清算小组处理厂方部分剩余物资,解决了民工工资20.2万元,但由于资金不足,尚差81333.00元未付清而致使农民工再次闹事。
为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党工委副书记龚玉辉和瓮水办事处同志一方面积极做好农民工的安抚工作,稳定农民工的情绪,一方面采取果断措施,倾力为农民工追讨拖欠的工资。一是成立了由办事处、河滨社区、河西磷肥厂农民工代表组成的工作小组,对占戈昂被捕后遗留资产焦煤进行清查、登记;二是工作组按瓮安县价格认证中心按现行市场价格对占戈昂遗留资产焦煤的价格认证评估报告书和占戈昂委托
雍阳镇代为处理其遗留资产用于支付所欠农民工资委托书,在公开透明的前提下协调处理了部分焦煤,并将资产竞卖所得资金足额发放民工工资。
通过办事处工作组和我局驻派在瓮水街道办事处龚玉辉同志和的努力和多方协调,终于将一起拖欠的农民工资事件彻底解决,确保每一位被拖欠工资的农民都能拿到自己的血汗钱,成功将一起群体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
第五篇:信访局副局长先进事迹材料
同志于2001年1月从县政协办公室调到县信访局,任副局长。几年来,他娴熟精湛的业务水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不知疲倦的吃苦精神,赢得了市信访部门和县领导及群众的好评。sO100
一、勤于学习,业务过硬
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既是傅荣生同志的一大特色,又使他在学习中练就了过硬的信访工作业务本领。
1、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铸就过硬政治思想素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傅荣生同志始终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一贯地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始终坚持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做好信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怀爱民之情,恪守为民之责,常思为民之策,始终做践行“三个代表”的先锋楷模。
2、认真学习政策法规,不断拓展工作所需的知识层面。信访工作涉及的问题多,政策广,要求信访工作者必须有效宽的知识层面和较深的知识修养。傅荣生同志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种专业书籍和专业法规,有空闲时就拿过来看,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开卷有益”。由于他博闻广记,上访人提的许多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给上访人一个明确的答复,深受群众的欢迎。
3、认真学习信访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对信访业务,傅荣生同志更是从不放松学习,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对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程序、时限等许多别人要翻书才能回答的问题,傅荣生同志都能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充分显示了一个信访工作者对本职工作的熟悉程度。
4、撰写了大量的信访工作论文。傅荣生同志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更精于总结。对工作的心得和体会,他经常整理归纳,每年都要撰写大量的调查分析、工作研究、工作论文等,把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
二、爱岗敬业,甘于吃苦
四年多的时间里,信访局大部分时间只有他一名副局长。因此,大量的具体工作都要由他本人直接过问和安排,有的还要他亲自处理,但他不推不怨,吃苦耐劳,参与处理了大量信访问题。
1、为解决丁家沟问题尽心尽力。丁家沟问题曾一度使泗阳县信访工作陷入被动落后局面,群众多次去京去省集体上访,影响极坏。作为处理丁家沟问题工作组的重要成员,傅荣生同志每天天不亮就和其他同志深入到丁家沟村做群众思想工作,吃尽了苦,受尽了辱,为县委、县政府稳妥处置丁家沟问题作出了很大贡献。
2、经常深入基层办理重要来信。作为分管查办办信工作的领导,傅荣生同志总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经常和查办办信科同志深入到基层去调查处理一些重要群众来信,有时在一个地方吃住就是一个星期,为问题的处理化解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3、文字工作不厌其烦。傅荣生同志长期分管办公室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处理大量的文字工作。文字工作枯燥无味,许多人见了就心烦就头痛。四年多来,信访局的文字和材料没有一份未经他把关的,但他始终不厌其烦,认真对待,深受上级领导称赞。
三、开拓创新,勇于探索
作为分管具体业务的副局长,几年来,泗阳县信访局的历次工作创新都凝聚了他大量的心血。
1、积极探索建立信访听证模式。~年,泗阳县信访局独家首创了信访听证模式,大量业务工作都是由他一手策划和亲自主抓落实的。此模式被国家信访局在全国推广,并被写入国务院新修订的《信访条例》。
2、率先开展上访老户专项治理活动。~年泗阳县率先在全市开展无理上访老户专项治理活动,其中一整套工作程序都是傅荣生同志亲自起草设计的,并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好评。
3、打造便民信访“大篷车”。曾被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先后报道的泗阳县信访“大篷车”,同样是在傅荣生同志直接操作下诞生的。通过信访“大篷车”深入村居企业,进行巡访,征求意见,现场办公,2年多来,处理化解了大量信访问题。
四、务实奋进,成绩显著
由于傅荣生同志一直坚持严谨求实,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泗阳县信访工作逐渐呈现出平稳可控、稳中有降的良好态势,其中他功不可没。
四年中傅荣生同志两次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三次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充分显示了市县党委政府对他工作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