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学干部的传承和培养相关问题
团学后备学生干部培养机制问题
团学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其中一环。其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团学工作要有所作为,除了要努力适应当今工作大背景,努力大胆创新,创建出自己的品牌之外。加强内部运作显得尤其重要。而这不得不提到学生干部.他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助手,通过参与各种工作方案的制定、分工负责开展各项具体工作,是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开展具体工作的桥梁。如果团学工作组织缺乏作风正派、工作积极且有一定能力的学生干部,要搞好有关工作是不可能的。而后备学生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是达成高效团学工作团队的重要途径。在笔者看来,选拔好、使用好后备学生干部,加上良好的管理,是突出团学组织效益。实现思想政治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工程。
一:后备学生干部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在团学组织工作的战略制定、工作部署及运作过程中,它所呈现出的团队默契度、合作程度、效能情况等等许多都是可以感知和体会的。撇开管理等因素,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在团学工作中。无论是战略的制定还是战略的执行,都得靠人员来保证。从团学工作的实际上来讲,我们每年都要更换一批学生干部,如果缺乏可补充的后备学生干部,那么无论在衔接过程中或是在衔接后,给团学组织所带来的内耗是巨大的,因为人对工作的不熟练与低效率拉了组织整体效能的后腿,而组织也不得不重新为新上任的新一届学生干部进行再一次的相关能力培养,灌输工作方式、方法等,这种非必要的、可避免的重复行为其实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就我校而言,我们的团学工作经过我校团学干部们几年的拼搏传承.在成果 层次、对外影响力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战略发展的角度上讲。这与我校团学工作本着统筹兼顾与狠抓重点工作内容的发展思路是分不开的。在肯定成效的同时,我们同样也必须充分认识到,要加强我校、各系的团学工作整体质量,除了要加强科学管理、积累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外,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加强后备学生干部的培养,它必须成为团学工作上贯穿始终的重要一环,这对加强学生干部整体层面对工作的了解与把握。加强工作思路上的衔接.工作过程上的衔接.组织发展目标与方向上的衔接。保持团学工作的流畅性有很重要的意义,否则,则会容易出现断层,对交接工作不利.对现有的工作也不利,因此加强人员上的保证,能对实现团学事业的跨越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二、现存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后备学生干部的培养是团学工作连续、顺畅的重要基础.但在目前的工作实践中,后备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有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不容忽视。~是整体上来讲。各部门负责人乃至组织的负责人对锻炼后备学生干部的意识不够。重要的事情不敢或不想给后备干部落实,使得后备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还不能发挥生力军的突出作用,这就导致后备学生干部平时参与部门工作相对较少,后备学生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工作中思路窄,办法少,不能结合具体情况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影响工作成效。二是目前对后备学生干部的培养与培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以团校及团干理论提高班为例,其多以政治培训为主,实用的业务培训相对缺少。培养不够系统,对后备学生干部在工作上的引领作用不突出。三是目前虽对后备学生干部建有档案,却没有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没有在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导致有时对后备学生干部摸底不深,缺乏较全面的了解,选拔缺乏依据,不利于工作。也不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后备学生干部的积极性。
导致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无非是下列几方面:一是团学组织上各阶层对培养后备学生干部的意识还不够强。目前团学组织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现存显性层面的工作上,而抓后备学生干部的培养与使用工作需投入许多的精力,精力上的不足导致思想上相对忽视从团学工作长远大
计的角度出发去加强后备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二是个别团学干部受思想水平和权力意识的局限.不愿多花精力去培养后备学生干部.担心工作地位受到威胁或是怕自己的能力被后备学生干部超过,有意无意地淡漠对后备干部的培养。种种原因的产生。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在于没有一套可供使用的机制或者说目前机制还不成型,实用性不高.操作中缺乏规范。随意性较大,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后备学生干部的培养、使用、管理等方面时紧时松.缺乏一定的章法,致使队伍建设规划落不到实处,效果不明显。
三、后备学生干部培养的实现途径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领导者的责任,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邓小平同志也指出,要善于发现、团结、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所以团学各阶层都应该自觉地把后备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好目标规划,建立健全一套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运行机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做好后备学生干部的选拔。选人、识人是用人的前提,如何提高选人的准确性。力求选拔出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学生干部,这个离不开程序上的规范。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是要规范推荐程序,参照以往做法,可由辅导员推荐、组织推荐、自荐结合的方法,关键是要设计出推荐标准,即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做一说明介绍,选出相对符合团学工作需要的人选;再者,组织初选人员进行基本素质测试,了解相关情况。团学工作虽然与政府、企业的具体工作职能不同.但在相关管理方法上,对干部的基本要求等方面的理念还是相通的,所以对后备学生干部在交际能力、协调沟通、受挫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了解还是有必要的.这个可以通过设计题目.对全部后备学生干部的初步人选进行测试,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比较客观地量化、了解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以及潜能,为初步选定后备人选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今后培养相对优秀的后备学生干部树立方向及目标提供了依据;另外,我们可以邀请相关老师、优秀学生干部对后备干部初步人选在德、能、绩、勤及潜能方面进行全面考察,通过分析,对每一名学生后备干部的人选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列出每一人选的主要优势。培养潜能及目标,指出需要提高的能力等,形成综合考察材料,通过此类程序及标准。就可以产生我们所需要的初步选拔目标及人选。
2.创造系统培养后备学生干部的有效渠道。初选好符合相关条件的后备学生干部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涉及到如何培养的问题。就我校而言,因大三学生要外出实习,所以我校学生干部最多只能做两年,我们在培养的时间上相比本科院校而言存在劣势,真正处于后备干部角色的培养时间最多也就一年。所以我们培养的目的性就要非常明确,就是要做到团学工作做什么、后备学生干部就要去学什么,他们身上缺什么、就要补什么。针对这些,结合现有实际,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后备干部的政治素养、业务知识结构、管理协调能力上的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针对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 改革现有团校(理论提高班)的培训内容,突出业务知识培养和能力培养。我们应注重将团校的功能最大化,现有学生干部、后备学生干部等都应该成为团校的学员。团校应该针对团学工作特点、要点.除培养干部的政治素养外,应切实注重提高后备学生干部的业务能力知识。从现有团校培训的内容上看,知识过于形式,应进行相应改革,内容包括团的业务知识、管理知识、作风修养等,培养后备学生干部的大格局眼光及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培训,引导后备学生干部补充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2)强化实践锻炼,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团校的培训。只能让后备学生干部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或对团学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知晓做团学工作应该具备哪些能力,但真正要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还需要实践的磨练。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后备学生干部因条件制约.缺乏实践经验、协调能力不够高、心理素质不够好.更缺乏驾驭能力。这些都需要在实践锻炼中予以提高。对于后备学生干部.调配其到团学各部门接受锻炼是培养的重要途径。而在这个锻炼的过程中可以促使其不断充电。开拓视野。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笔者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要求团学各部门部长带领他们一起工作,敢于把工作交给他们做,而组织上便可通过这个环节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指导,比如通过专题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指导。在工作中不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思考力与执行力;在交办重要任务的同时,做到适时跟进.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更正,在培养中强调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细节上的一丝不苟.通过这些环节锻炼其分解工作目标的能力,锻炼其与部门内、部门间工作人员沟通合作意识。同时可以适时发现优秀人员,为今后重点培养提供参考。
(3)加强监督管理,做好考核评价。对选拔上来的后备学生干部,如果只注重培养,忽视监督管理,会失去方向感,我们培养后备学生干部的目的就是为今后工作提供人才。所以围绕培养的目标,我们必须能把握后备学生干部的情况,把能真正适合使用的干部给留下来,而参考的依据就得靠监督、靠考核评价,做到对其使用有据可依。所以必须有一套跟踪考察方案,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监督,有定期考察及专项测评,考察他们的政治思想态度,能力素质,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并指出他们的不足及该努力的方向。使其努力有方向、有动力,积极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团学负责人在管理与监督过程中要发现其特长及其适合的岗位,加重培养方向及其特长。当然,在这项监督考核过程中。还有另外一项目的就是树立择优使用意识。实行优胜劣汰。对于明显不适合担任工作角色或出现重大错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后备学生干部要淘汰出局.通过监督与考核过程。将选人、育人、用人有机结合在一起。
3.建立可行性较强的规章制度。后备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要有起色,除了要靠组织上的重视外。更需要有一套科学的、可行性强的制度做保证。但是对照目前我校、各系团学相关制度,笔者发现在后备学生干部培养方面还是空白.本着以党建促团建的理念,对照比较就已经说明我们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了。随着高校团学工作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迫切需要有一套规范、符合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做支撑,从制度上规范后备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行为与方式。比如.在选拔环节。符合什么条件的人可以进入后备学生干部库,推荐、选拔和确定后备学生干部需有经哪些程序与要求。如何对后备干部进行有效培训、考核与管理,每隔多长时间调整和补充一次后备干部队伍等都需要有文件的明文规定。有了制度的约束,就可以避免在后备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上出现工作的随意性.也不会因为制度不清而产生不必要的问题,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制度时更加关注可行性,实现由凭经验工作向制度化工作过渡。
第二篇:团学干部培养浅谈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
团学干部培养初探
摘要:高校学生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搞好这一组织的建设是党保持在高校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根本所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学生人数大幅增加,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新情况新形势下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成为摆在高校党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加强党务工作者的培养和选拔、作好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推行党员岗位考察制、建立党团学组织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党支部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员的后续教育等是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支部;下班;岗位任用
“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去年底(2005年底——编者注),全国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超过了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1]高教大众化的启动和加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进入高校求学。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为我们党组织在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大量优越的资源。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的民族,我们的党就是这样的党。” [2]中国共产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只有抓住青年,才能抓住未来。因此要积极鼓励优秀青年学生入党,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任重道远,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粗略地探讨解决问题的一些途径。
一、构建新型的党员发展平台
(一)、立足于早发现、早培养,增强新生入党的主动性
大学生跨入大学校门时,往往朝气蓬勃,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无限美好的理想,可塑性强,这为我们学生党支部提供了一个党员发展的极好时期。因此,抓住这个机会,及时向他们传播党的基本知识极其重要。对那些表现突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同学进行重点教育和培养,使他们尽快地成长,并适时把他们吸纳为入党积极分子、为进一步将他们发展到党的队伍中来做好准备。在新生进校后,可以给每个班级安排一到两名党员,让他们经常下到各班自习室、寝室作发展党员的动员和宣传工作,打牢思想关。
在动员引导的过程中,党支部可以在各种组织中观察已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
党申请书的新生,通过“马列小组”、“邓小平理论研究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发现和考察他们,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树立对党坚定的信仰。及时吸纳在这些组织中表现突出、自愿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同学为入党积极分子。
(二)、抓好早发展关,积极改善结构
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前提下,积极改善党员结构。客观上讲,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着不平衡性:
一、二年级的党员较少,大部分集中在三、四年级发展,而高年级的学生党员在就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下忙于找工作和考研的较多,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模范作用就会降低,也就不能很好地团结和带动周围的同学,党员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出来。部分同学反映:有的党员甚至不如一般的同学。这对想加入党组织的同学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他们甚至对加入党组织产生了怀疑和动摇。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十二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指出:“高校党委必须适应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以基层支部建设为重点,立足实际,常抓不懈,努力实现高年级学生支部建在班上,形成 ‘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格局。” [3]。按照目前一般的发展程序,新生进校后两个月经过班级民主推选才可以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再经过带任务考察、党校学习(考试合格者)等环节最快到大二上学期才可能发展为预备党员。因此对照会议精神,我们要注重抓好与高中阶段的培养相衔接的工作。据调查,不少高中办了业余党校,注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所以,在确定拟发展对象之前,我们应该专门安排支部相关成员对高中就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新生进行认真负责的调查,承认高中阶段的教育培养基础。经过调查合格的,我们就及时提交支部复查,讨论,通过的及时报党总支部审核、确定。这样以来,部分班级在大一就可以实现有党员的目标了,大二基本可以依据人数的多少按专业或班级设立党小组,高年级部分班级也可以设立班党支部: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党员比例比以前更加合理了,克服了过去那种低年级空白,高年级培养,毕业时突击发展的状况,同时避免了因为要达到要求而缩短发展时间的做法。同样,有的班级确实没有这样的成员,我们也应不急于应付,可以安排几名正式党员下到各班级,做各班的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人。对发展工作不搞“一刀切”,这样也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建立党团学联席会议制度,力争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所谓党团学联席会议制度就是将学生党支部、院(系)分团委、学生会各学生组织及时组织起来,用会议协商等方式共同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一)、加强党支部与分团委的合作,适当扩大支部与分团委干部的交叉任职 《中国共产党章程》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进行了明确界定,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
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发挥好共青团的作用,对于做好党的青年工作尤为重要。因此,对照党章,我们各级党的组织都要相应加强和改善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要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团的工作特别是向党组织的基层民主推优工作列入党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指定一名党支部的负责人分管团的工作。武汉工业学院人文系学生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探索党团工作衔接的连贯性,适当扩大支部与分团委干部的交叉任职。努力做到分团委组织部长是党支部的成员,分团委主要干部(是党员的)选拔为党支部的干部。确保党支部对发展党员的工作进行直接的指导,党支部内有经验的同志就可以在基层组织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加强了党支部与分团委的合作。实践表明,这样做有利于优化干部队伍,有利于党支部加强对分团委工作的帮助与指导,有利于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开展。
(二)、适时召开相关会议,合力解决遇到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党支部可以定期和不定期邀请分团委、学生会的主要干部共同商议发展工作,召集不同班级的团支部、班委会主要负责人,以开会或座谈会的形式向他们宣传党员发展工作,以做到发展工作信息公开化。与分团委、学生会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联合培养,以便多渠道多角度吸收优秀学生干部入党。目前,学生党支部吸收党员是以班级为基础,没有班级的推选是很难入党的。但是一些学生一进入学校就直接加入了院系分团委、学生会或者校学生会,并没有在班级担任任何职务。长期服务于院系或校级学生组织,与班级同学的交流必然就减少了,但这些学生干部中的优秀分子也很多。针对这种情况,党支部也可以酌情从这些组织中选拔部分优秀者,给他们预留部分名额,促进党团学组织的紧密合作与共同发展。
(三)、党支部定期组织团学干部培训班,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目前,在高校学生中涌现出了一股“入党热”,从广东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获悉,至2005年,全国大学生党员人数已经达到116万,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8.5%这是一个令人喜悦同时又令人担忧的事情——喜悦的是有这么多的同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担忧的是他们的入党动机是不是正确的。但是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党员的人数又是有一定比例限制的,这样以来,学生群体对于基层(班级)发展工作保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更高,对于出现的少数乱发展,谋取私利,暗箱操作等现象的反响更加强烈。因此,党支部迫切需要适时组织培训班,加强对团学干部的指导,督促分团委抓好各团支部的入党积极分子的推选工作,引导主持基层民主推优工作的团学干部认真履行职责。让他们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性,不得随意放宽发展标准和党员要求,做到“宁缺勿滥”;坚持灵活性,严格少数特殊发展情况,做到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把他们的群众基础作为衡量的落脚点,作
为考察的关键,以便发掘各类人才。
(四)、推行党员选拔三轮半票制,以支部民主促进团学组织的民主
所谓“三轮半票制”就是入党积极分子在被确定为预备党员之前要进行三轮投票,包括:班级投票、党支部大会投票及新党员接收大会投票。拟发展对象只有接受了这三轮的投票并获得每一次半数以上人员同意者才能列为发展对象。党支部再经过复查、群众代表座谈会的民意测评、政审等环节报党总支部预审,合格者才能办理入党手续。其中,班级民主推选(投票),对过半票的同学进行的群众调查,座谈会的召集等都离不开分团委的帮助和支持。
党支部民主建设对团学民主建设具有示范作用。抓好党员发展过程的民主很重要,在这个过程的部分环节中,适当邀请部分团学干部全程参与,可以扩大影响。同时,给每个班级安排二名党员,亲自指导班级的基层民主建设。
三、推行党员岗位任用考察制。
对党员(包括预备党员)安排一定的职务,让他们在具体的岗位上锻炼自己,对于引导他们加深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影响及带动周围的同学积极上进是一个很好的措施。武汉工业学院人文系学生党支部在实践中给相关党员安排了“下班”和分管寝室的任务。
(一)、党员“下班”即将支部优秀党员挑选出来,安排到低年级中去“挂职”锻炼,我们给他们的定性是“半个班主任”
他们有双重任务:一方面,作为各班级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人,他们会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及时向他们介绍党的纲领、章程,说明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利,了解他们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品质、本职工作表现、经历等情况。指导入党积极分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安排优秀党员下到各班与广大同学近距离接触这种形式在入党积极分子中大力开展学先进找差距、明确目标见行动的活动。用典型事例、先进人物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和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以“钦差”的身份下到各班级,主动参加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指导团支部和班委会开展工作。对于监督基层民主建设、促进班团组织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该系的做法是要求这些下班党员主动参加所下班级的班会、团支部生活会。而且凡是涉及广大同学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下班党员亲自到场监督,所有结果经过他们的确认签字后方可生效。这类活动如:入党积极分子的选举、发展预备党员的群众测议投票、评优评先、奖学金的评定、班级换届工作等。经过这种安排,我们的党员不仅在具体的实践中得到了锻炼,而且拉近了党组织与普通同学的距离,突显了党员的先进性,又弥补了各班辅导员深入同学开展工作的不足。
(二)、党员分管寝室制度即党员“下寝室”制度
该系坚持就近就专业原则,划分党员责任区,保证每个寝室有党员,每个党员有联系人(寝室长)提倡每个党员必须在责任寝室做到“一联、二帮、三包、四无、五必访”。一联即:联系群众,为寝室同学办实事;二帮即:帮助寝室做好卫生,帮助室员搞好学习;三包即:包了解和反映室员思想动态,包做思想工作,包做信息员,及时向系汇报学生中的有关思想动态与个别违纪行为;五必访即:室员生病必访,生活困难必访,内部有矛盾必访,个别学生思想情绪波动必访;重大事情必访。这些措施“强化了党员的自身修养,增强了群众对党员的监督” [3],使党员的身份也公开地展示于同学之中(建立党员下寝室制度后党员的姓名会被相应地公示在每个寝室门口上),进一步加深了群众对党员的了解,党员对自己的认识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他们参与基层工作的信念。
四、积极完善党员后续教育
“在学生党员入党前后的教育和管理监督上存在着前紧后松的现象。各高校往往比较重视积极分子的教育、考察和管理,入党后特别是转正后的教育、管理、监督往往因缺乏有效方法和制度而流于形式。” [4]这种重视组织发展,忽视教育培养的做法的弊病使得我们大力发掘培养的党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从一开始就认真抓好学生党支部领导班子的建设
“班子是旗帜,基层党支部抓制度落实应在落实民主集中制和党支部七项组织生活制度上下功夫。” [5]要“提高党支部抓大事、议大事的能力,防止在党支部工作中出现‘行政化、事务化、庸俗化’等不良倾向。” [5]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由于流动性大,负责党务的工作者缺乏等特殊情况存在,使得我们的组织发展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我们从一开始就认真抓好学生党支部领导班子的建设,注重早物色、选拔和培养支部主要干部。
(二)、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
任弼时同志早在1941年就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阶级最高度的阶级觉悟和阶级意识。” [6] “党性是以党员的思想意识、政治观点、言论行动来作标志来测量的。” [6]我们的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是要使我们党员为支部服务的精神完全成为自觉的、自动的和积极的。实践业已并将继续表明这种觉悟和意识是可以慢慢教育、培养和锻炼成的。由于高校学生党员大多很年轻,阅历浅,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一个形成的关键时刻,因此抓好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加强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举措。“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也是有
志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7]
(三)、使开展党员教育的活动“走出去”,探索组织生活会形式的多样化 党支部不能仅仅局限于开会的形式,组织生活会形式应该多样化。比如:组织党支部成员观看时事视频并分组讨论,组织党史知识问答,开展演讲或者辩论赛等都可以深化党支部学习时事的形式。
党支部活动更要走出院(系)、面向全校,走出校门、面向社会,变被动为主动。武汉工业学院人文系学生党支部一直关注这方面的建设:支部将党员带出校外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进入社会福利院、参观“八七会址”考察、参与社区的党建、开展有自己特色的“最佳党日”活动等等。
(作者程炼系武汉工业学院人文系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学术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30023)
参考文献:
1、周济.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N].中国教育报2006.5.19(第一版)
2、胡锦涛.迈向新世纪 创造新业绩[N].光明日报,1998.06.20(第一版)
3、周济.在第十二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03.10.284、沈文青.建立大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初步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2)
5、钟权明.按照《纲要》要求加强党支部建设[J].政工学刊,2004(1)
6、任弼时.任弼时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第三篇: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
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方式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重点工程,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方式,是做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创新年轻干部的培养方式
现在的年轻干部知识面宽,思想解放,思维敏锐,进入角色快,但存在缺乏党内严格的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陶冶,党性修养和艰苦环境磨练的过程,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等问题。这些特点,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改进对他们的培养方式,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社会大环境的新变化要求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方式。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各种思想文化思潮交流、交融频繁,对年轻干部思想冲击猛烈。国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互联网等高科技广泛运用,对年轻干部学习方式、知识获取途径以及干事创业渠道有重大影响。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方式,已成为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必须解决的重要任务。1
二、当前年轻干部培养的方式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轻干部培养,既包括大面积、整体性培养,也包括对优秀年轻领导干部的重点培养。目前的培养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调训式”教育培养,由干部教育培训部门根据各个时期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有计划地选调年轻干部参加脱产培训;二是“选派式”挂职培养,通过组织安排,将年轻干部选派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或上级机关挂职锻炼;三是“轮岗式”交流培养;四是“抽调式”锻炼培养,根据特定工作需要,抽调年轻干部参加中心工作进行“负载”锻炼和到“急、难、险、重”工作进行“火线”锻炼;五是“选调式”实践培养。选调(聘)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村基层工作。多年来,通过坚持这些措施,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坚定、素质较高、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
但是,与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要求相比,这些培养方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从认识上看,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有的仅把培养当例行任务完成,有的认为“能干的干部单位离不得,实干的干部工作离不了,会干的干部岗位离不开”,有的把学习锻炼当作“镀金”、“过渡”,消极应付。
选拔干部的同时应该摒弃,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平衡、干部能上不能下等机制。
三、遵循干部成长规律,不断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方式深化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培养方式的重要性。关键是深
化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认识,建议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将创新年轻干部培养工作与培养方式作为重要内容。同时,教育培养对象珍惜每一次机会,针对自身需要,主动申请选择培养锻炼方式。
科学制定规划,确立符合年轻干部实际的培养方式。抓紧研究制定《年轻干部培养规划》,使年轻干部培养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在制定整体规划中把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方式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遵循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根据年轻干部个人经历、知识结构和培养方向等实际,规划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年轻干部所采取的不同培养方式,突出培养个性化、差异化特点。
总结推广经验,不断创新年轻干部培养的方式方法。对近年来各地在实践中探索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方法,应通过深入调研,总结创新推广。在方式上主要有四种:一是“跟班式”学习培养,即把经历单一的年轻干部选派到上级部门、信访部门进行跟班学习;二是“结对式”传帮带培养,即选派年轻干部担任主要领导干部助理,由结对的主要领导“一对一”对年轻干部进行指导培育;三是“提拔式”使用培养,即把培养教育与及时提拔使用有机结合,使具备条件的优秀年轻干部在更高一层领导岗位上得到进一步锻炼;四是“岗位式”提高培养,即通过搭建诸如岗位练兵活动等平台,提升其业务素质,培养实干型人才。
解决相关问题,营造年轻干部培养方式作用发挥的良好环境。一是规范培养与使用,在制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时,对配备的年轻干部所必须经过的培养方式作出刚性规定,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审批。对经过培养的除提拔使用外,也可把其调整到关键、重要岗位。二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研究制定《实行年轻干部培养需求的调研和申报的意见》,要求组织部门通过定期调研了解年轻干部培养需求。
第四篇:团学干部交流会
浅谈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干部工作效率 学生干部,顾名思义,是指学生中的干部,是学生工作的主力军,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桥梁纽带,是学校开展学生工作必须依靠的主要力量。学生干部作为学校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的领头人,引导学生内化学校各项育人措施,其意义极为的重大。学生干部组织的成功离不开高效的工作效率,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效率,是保证学生干部各大组织高效运作的坚实基础。下面我将与大家一起分享下我的“一孔之见”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干部工作的效率。
一、学会信息的反馈。有效的反馈是活动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在管理还是在指导活动中,要利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及时地反馈信息,如上级传达的任务是否完成、短信是否给予相应的回复、未接来电是否回电等等。对于一名接收反馈信息的人来说,要正确运用鼓励和批评。鼓励和批评都是应该把握的基本方式,不能偏废。鼓励很重要,但不能夸大其词;对错误和问题的批评要及时、慎重,不能讥笑和嘲讽。要使鼓励和批评收到实效,关键是理解和尊重,凭敏锐的感觉和沟通的智慧对症下药。
二、优化内部结构,分工合理明确。在各个组织当中由
于部长之间未处理好分工而导致的各类问题数见不鲜,有相互推卸责任的、有相互埋怨的、甚至还有冷战的。副部长、副组长亦或是副队长的设置,无非是想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而现实却往往背道而驰。
因此同作为部门的负责人首先应该明确彼此所负责的项目,遇事相互商量,共同解决,从而达到内部优化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部员之间当然也要具体分工、分工到个人,只有将具体的事宜分配到个人的身上才可尽量的避免“责任分散效应”。
三、学会信相信他人、信赖他人。当任务下达时,学生干部回答“是”或者“好”或者“没问题”,表明接受其工作任务的态度坚决。我们经常会碰到接受上级安排的任务或是分工时安排部门成员任务,一般安排工作的人都乐于听到“没问题”、“好的,你就放心吧”类似的回答,这表明接受任务的人对完成这个工作的一种自信和能力。同时,也能让上级放心地将任务交给部员。当然了,这样的回答是建立在准确理解任务,并坚信自己可以完成的基础之上的,不能随便回答,以免给上级造成错觉,影响工作进展判断。一般来说,上级会倾向于将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认为值得信赖的成员,而这种信任是建立在日常的工作表现上的。
高校是人才的基地,如何正确的看待学生干部的位置、怎样应用合理的方法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显得尤为的重要。无论工作的多少都要养成“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对待工作一定要分秒必争,干净利落。坚决克服工作中的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以上仅是一家之言,还望各位团学干部批评指正。
学联志愿者管理部
袁长顺
第五篇:团学干部考核制度
团学干部考核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团委会及社团联合会自身的管理,提高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全面贯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方针,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团学干部考核制度。
具体内容如下:
一、考核对象:
1、个人考核:团委会及社团联合会全体成员
2、部门考核:
(1)根据各部门成员的考核成绩,核算本部门的平均分,作为本部门的得分;
(2)主席团对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打分;
(3)由各协会负责人对社团联合会各部门的工作情
况进行民主评分。
二、考核办法:
1、本考核制度实行积分量化,每人每学期的基础
分为80分,对没有按条例规定完成或做到的,按相应规定扣分。对于认真学习积极完成各项任务的,按相应规定加分。
2、各部正副部长的各项考核由社团联合会主席团
执行,各部干事的考核由办公室执行,监察部协助执行以及简单的个人评定。社联全体成员有权利和义务监督主席团的日常工作。
3、本考核结果将作为对社团联合会干部的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学期考核成绩在85分以上者具备
参选院级优秀学生干部的资格,70分以上的为合格,70分的降级试用,60分以下的将免去其职务。
三、考核内容和积分量化标准:
(1)、例会制度
认真参加院团委、社团联合会等召开的会议或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请假必须以书面形式为准(口头、短信、电话请假无效),假条交到办公室,四次请假作一次缺席;三次缺席作自动退出处理(特殊原因特殊处理)。每次例会必须认真完成会议记录,以便会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主动交流工作经验和体会。做好会议记录,认真贯彻会议精神:
1、无故缺席一次 扣5分
2、无故迟到、早退一次 扣3分
3、会议精神未传到位或未组织落实的每次扣2分
4、无故缺席3次者视为自动脱离社团联合会
5、未按时完成任务,组织涣散或严重影响工作效果者,酌情扣3--8分
(2)、值班制度
值班人员按照值班表准时到班,不迟到、不早退,认真负责的做好值班记录。值班人员必须正确登记值班情况表,以便主席团随时检查值班情况。严格遵守值班制度,有事须在值班开始前调班,主席团和监察部人员将不定时抽查值班情况,特殊情况必须找人换班;如找不到人换班应提前向办公室请假。
1、值班人员按照值班表认真做好值班工作,不到者扣5分
2、值班时须正确登记值班表,否则扣2分
3、值班时擅自离开者,扣5分
4、值班时对所做工作敷衍了事或态度不好的 扣1-2分
5、值班时在文件资料上乱添乱画的或查阅后未按照原先安排好的顺序整理后放入档案本的 扣2分
6、值班离开办公室后未做到清理工作的 扣2分
7、值班时不准做与工作或学习无关的事,否则扣2-5分
8、值班情况,主席团、监察部人员将不定期抽查,如发现包庇或失职现象,负责人扣2分,同时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9、有特殊情况需请假者,须写请假条,有社联主管副主席批后,方为有效。请假3次视为缺席一次。
(3)、对于工作态度的考核
1、不安心工作或长期工作不理想的 扣2-10分
2、不团结、搞分裂的,工作态度不端正者 扣2-10分
3、工作时搞自由主义,个人不服从上级安排者 扣4-10分
4、在公共场合有口出污言、吸烟等有损社团联合会形象的 扣5-10分
5、在校内外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的 扣5-10分
6、各部门开展活动时,对恶意损坏公共产物的情况 扣5-10分
(4)、对工作会议记录的考核
1、每次例会没有会议记录 扣6分
2、会议记录内容不够准确、详细、书写工整不清楚扣2—5分
3、会议记录的内容不够充实 扣1—3分
4、会议记录要求每月上交一次,由办公室检查
(5)、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的考核
每学期初社团联合会学生干部根据学校工作重点和团委工作要求,制定出各部工作计划和个人计划,重要内容突出,期末写出工作总结和个人总结。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要求合理、清楚、务实,要求简洁、实事求是,不能废话连篇:
1、未写计划或工作总结的每缺一份 扣5分
2、目标计划或工作总结不够认真的 扣1-2分
3、目标计划或工作总结迟交的 扣1-2分
四、加分项
1、积极向社团联合会建议、申请、并成功组织开展活动者,每人次 加5分
2、有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且得到院(系)肯定的,每人次 加5-10分
3、对于月全勤的成员,每月 加5分
4、以书面形式对社团联合会工作提出实质性建议,认可并采纳者,有主席团商议决定对其加分,加1-4分
5、工作出色,成绩公认者,有主席团决定对其加分,加1-5分
6、在职期间在,获得院级及院级以上荣誉者,有本人向组织部提出书面申请,经主席团批准后,加2-6分
五、注意事项
1、考核过程中,各部及各成员要配合考核部门的考核,考核过程中不得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取消干部资格,严重者给予行政处分。
2、档案和成员意见将作为干部在具体工作中成绩的重要考核依据。
3、考核分每月公布于办公室内,学期末进行统计,给予批评、处分或表扬。
六、以上条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