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1季度北京市门头沟区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北京市门头沟区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门头沟区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促进产业升级,着力改善民生品质与加快城市建设,区域经济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保持稳步增长。主要特征表现为:投资项目有序推进,消费市场稳步扩大,主导产业加速发展,工业生产结构逐步转型,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投资项目有序推进。一季度,在现有大型工程和新增房地产开发项目支撑下,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7亿元,同比增长0.2%,环比增长3.9倍,完成全年投资目标的30.5%。
一季度门头沟区土地一级市场较为活跃,大型项目顺利开工,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53.9亿元,占总投资额比重达到68.5%,同比增长60.3%,对投资增长起到了关键拉动作用。棚户区改造进展情况良好,实现投资额9亿元,同比增长13%。生态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园林、市政和水利工程陆续开工,实现生态建设投资2.1亿元,同比增长
2.7%。
消费市场稳步扩大。一季度,门头沟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2.9亿元,同比增长4.1%。限额以下企业与个体继续保持活跃,实现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亿元,同比增长26.9%。
从行业分类来看,零售业与餐饮业占比超过95%,是拉动零售额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餐饮业增势明显,实现零售额1.7亿元,同比增长7%,增幅较上月扩大2.5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10.6亿元,同比增长4.7%。从主要行业来看,机动车燃料零售保持稳定增长,实现零售额4.4亿元,同比增长3.7%;通信设备零售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实现零售额5789万元,同比增长89%。
主导产业加速发展。今年以来,门头沟区继续加大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培育力度,全面升级改造重点景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特色民俗活动,使得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一季度,门头沟区旅游综合收入实现4.3亿元,同比增长9.9%;接待总人数56.9万人,同比增长9.6%。
景区周边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春节前后相继开展了多项特色主题活动,推动门头沟区旅游综合收入和接待人数实现双增长,一季度,旅游景区营业收入达7366万元,同比增长39.8%,拉动旅游综合收入增长5.3个百分点;景区接待人数达30.2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31.8%。在大型重点住宿企业的带动下,一季度住宿业营业收入实现9006万元,同比增长7.4%。旅行社继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035万元,同比增长7.9%。
工业生产结构逐步转型。在全市非首都功能产业疏解背景下,门头沟区工业生产进入结构升级战略时期,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作用提升,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压力。一季度门头沟区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7.5亿元,同比下降5.1%。大型企业表现仍然欠佳,完成工业产值10.5亿元,同比下降10.2%;小型企业受政策激励成效初显,累计完成工业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2.7%,但仍难抵大型企业对整体工业的下拉影响。
部分重点行业发展回暖,产业结构不断向优。纺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实现28.8%、16.6%、9.5%的显著增长,三者占总产值的比重也均有提升;高新产业增长潜力看好,18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9亿元,以38%企业数量实现门头沟全区80%的工业产值;传统资源行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值继续滑落,累计完成工业产值7.8亿元,同比下降12.7%。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今年以来,门头沟区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428元,同比增长8.1%。其中,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是推动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60%和26%。工资性收入为6463元,同比增长7.9%,增长主要受最低工资上调等政策性因素带动;转移性收入为2811元,同比增长13.7%,增资因素主要有基础性和福利性养老金上调、低保收入增加。
通过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非农就业,鼓励发展经营,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措施,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673元,同比增长8.2%。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家庭经营收入增速回升,同比增长16.6%。由于没有明显的增资因素,使得工资性收入增长速度减缓,一季度为3416元,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了4.9个百分点。
第二篇:2014年1季度北京市大兴区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北京市大兴区经济运行情况
一季度,大兴区主要经济指标发展好于全市,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的区间。财政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生产形势稳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一、农业生产来势较好,工业生产形势稳定
一季度,大兴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9.0亿元,同比增长14.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5.7个百分点。其中,林业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73.0%,是带动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的重要因素。
大兴区规模以上工业一季度完成产值125.4亿元,同比增长
8.4%,高于全市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汽车制造业贡献率最高,一季度完成产值20.1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贡献率为37.5%。
二、投资小幅增长,消费保持活跃
一季度,大兴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位于全市第四位,共完成投资额81.6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其中建安投资稳步增长,完成投资额43.9亿元,同比增长46.4%,较上年同期提高14.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止跌回升,一季度,在平原造林项目的有力拉动下,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8亿元,同比增长53.1%,占比提高5.1个百分点。
一季度,大兴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2.2亿元,同比增长12.1%。从各类商品销售情况看,家具类商品增速最高,零售额同比增长7倍,金银珠宝类和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商品也实现了高速增长,分别同比增长72.2%和88.8%。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8.1亿元,同比增长19.0%,拉动大兴区零售额增长3.7个百分点。
三、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保持增长
1-3月,大兴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快于1-2月9.2个百分点。其中营业税实现财政收入7.9亿元,同比增长12.2%,占财政收入比例超四成,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为39.8%。
一季度,大兴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02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快于上年同期3.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236元,同比增长9.6%,增速快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
第三篇:全县季度经济运行情况通报
全县季度经济运行情况通报范文
(2012年4月 日)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两会”精神为动力,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转型发展突破年”活动,紧盯全年目标任务,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基本实现首季“开门红”,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据初步统计,1—3月份,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5亿元,增长1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亿元,增长8.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亿元,增长19%;外贸进出口总值2222.4万美元,增长2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00.7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2176.5元,增长18.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6.8亿元,增长21.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2.6亿元,增长27.8%。从总体上看,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七个特点:
一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创新招商方式,强化跟踪问效,注重产业招商,在招大引强方面取得一定突破。一季度,新签招商项目23个,协议投资26.6亿元;内资(含续建)实际到位18亿元(含续建),增长23.6%;实际利用外资完成629.2万美元,增长561.2%。新签亿元以上项目4个,华润风电项目已落地,华润苏果购物中心项目也进入实质性洽谈阶段,有望近期签约。新签工业项目16个,协议投资11.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协议投资6.2亿元。进一步完善项目协调、调度、督查、通报、考核、奖惩等制度,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1—3月,全县197个重点项目(含16个前期准备项目)完成投资15.9亿元,增长24.2%。其中,137个市“十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4.3亿元,增长28.6%;70个省“861”项目完成投资4.1亿元;37个市“双百”工程项目完成投资6.1亿元。
二是工业经济运行平稳。按照“调结构,促转变”的思路,以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项目推进、发展环境优化等方面为重点,着力壮大园区平台,取得一定成效。一季度,园区新增开发面积0.39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1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户,完成产值22.4亿元,入库税收7850万元。其中,县经济开发区新增开发面积0.3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3亿元,新增规上企业10户,完成产值20.4亿元,入库税收7100万元。加强企业运行监测,围绕企业生产与经营抓好帮扶,规上工业企业产值与效益大幅提升。一季度,全县净增规上企业8户,总户数达110户,规上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9.7亿元,增长38.7%;完成增加值6.9亿元,增长41.2%;(1—2月)实现利税总额5445万元,增长30.8%,其中利润3833万元,增长63.5%。
三是农业农村工作强势开局。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扎实开展春耕备耕工作,根据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科技下乡及培训活动24场次,受益群众1.38万人次。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造低产桑园600亩,新发展果园3100亩,新增桑枝食用菌10万棒。狠抓菜篮子工程建设,着力打造“万亩基地千亩蔬菜大棚”。(范文网 www.xiexiebang.com)继续实施茶产业提升工程,新发展良种茶园1500亩,积极帮扶茶叶企业开发新产品,指导企业开展品牌创新和宣传营销,福泉山顶谷大方名茶协会“老竹铺”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黄山翠绿茶菊有限公司的“翠明缘”牌被认定为省级名牌产品。截止3月底,全县春茶产量42.5吨,同比增长193%;均价每公斤424元,增长178%;产值1800万元,增长245%。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增长12%;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家,达**家。加快建设园艺新村、卖花渔村等新农村和三潭枇杷科技示范园、三口柑桔科技示范园等现代农业观摩点建设,全力打造新农村建设亮点。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8.5亿元,增长11.3%。
四是旅游市场日渐红火。制定《2012年歙县掀起旅游营销高潮实施方案》,加大旅游营销力度,不断掀起流放营销高潮,旅游影响力不断提升。成功举办皖北四市春季旅游巡回促销、卖花渔村摄影一日游大赛、“情系石潭”刘士斌摄影作品展、第二届中国黄山油菜花摄影节启动仪式、壬辰龙年清明汪华祭民俗文化活动、绵潭汪王庙神像(菩萨)开光民俗表演等一系列活动,积聚了大量人气,旅游市场逐渐升温。1—3月,全县共接待游客125.3万人次,增长20.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亿元,增长22.5%。其中,入境游客3.5万人次,增长15.2%;创汇1045万美元,增长17.9%。徽州古城、棠樾、雄村三大节点建设快速推进,共完成投资2.4亿元,占任务的26.9%;11个旅游综合提升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占全年任务的25%;新安江山水画廊、碧龙湾旅游休闲、西园、徽墨歙砚一条街等4个亮点工程完成投资3100万元;28个百佳摄影点建设步伐加快,旅游硬件设施水平不断提高。
五是城乡建设扎实推进。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体系建设,完成《歙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内容补充和上报市政府报批工作。滨水地区城市设计、丰乐河市政、道路景观设计、城许公路、二环路和北岸镇地质灾害移民安置点方案设计取得新进展。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启动了徽杭高速公路沿线7个乡镇非徽派建筑的改徽工作,现已完成47幢,完成投资近百万元。全面启动城北市场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对改造区域内土地及构筑物和种植物、经营户的调查摸底,搬迁方案初稿制定完成,正广泛征求意见。积极筹措资金,全面加快城乡建设步伐,一大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房地产项目相继启动。截止3月底,全县63个城建“八大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2亿元,占计划的25%。其中,35个城乡建设管理提升工程项
第四篇:北京市2010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稳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市经济在调整中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7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增幅与上年持平。分季度看,一季度经济增长14.9%,上半年增长12%,1-3季度增长1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4.3亿元,下降1.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23.1亿元,增长13.6%,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701.6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30.5亿元,增长9.1%。
1.农业生产小幅下降,都市型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6%。主要是受气候异常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影响,部分农副产品产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导致种植业呈现降势,如粮食产量115.7万吨,下降7.3%;蔬菜产量303万吨,下降4.5%。
全市设施农业实现收入4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户收入分别为17.8亿元和7.3亿元,分别增长16.7%和20.7%;种业收入14.6亿元,增长13.5%。
2.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企业利润增势较好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增幅与上年相比提高5.9个百分点。汽车、装备行业高速增长,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2.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个百分点;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分别增长25.4%、23%和11.9%,共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9个百分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8.7%。全年生产汽车150.3万辆,比上年增长18.3%;其中轿车62.2万辆,增长15.7%,货车70.1万辆,增长11.4%。
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8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6%,增幅同比提高26.5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稳定增长,企业效益较好
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从主要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分别增长20.9%和16.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分别增长14.4%和12.9%;房地产业、金融业受政策影响有所波动,房地产业下降21.5%,金融业增长8.6%。
1-11月,规模以上第三产业企业实现利润853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增幅同比提高12.9个百分点。
4.投资适度增长,楼市交易量降幅较大,政策性住房建设成效显著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增幅比上年回落13.1
个百分点,处于适度增长区间。其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03.5亿元,下降4%。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01.1亿元,增长24.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3.2亿元,下降24.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28.1亿元,增长28.4%,其中工业完成投资522.3亿元,增长28.6%;第三产业(含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922.3亿元,增长12.1%。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内资单位完成投资1907.3亿元,下降17.7%;非国有内资单位完成投资3179.1亿元,增长51.6%;外商和港澳台单位完成投资407.1亿元,下降8.5%。
全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974.2万平方米,超过2007年以来各年水平,比上年增长32.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063.4万平方米,增长49.5%。
全年销售商品房1639.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0.6%(上年增长76.9%);其中销售商品住宅1201.4万平方米,下降36.1%(上年增长82.3%)。从各月销售规模看,6月份到达低点后,下半年大致呈现逐月回升态势。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482.7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9.7%;其中商品住宅511.9万平方米,增长19.9%。
全年完成政策性住房[1]投资412.7亿元。年末政策性住房施工面积4023.4万平方米;其中全年新开工面积为1958.5万平方米。
5.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车市销售放量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增幅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吃、穿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2.8%和15.8%,用、烧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8.5%和23.3%。
全年共销售机动车143.2万辆,比上年增长24.7%。其中新车91.6万辆,增长30.4%;旧车51.6万辆,增长15.7%。年末车市受政策影响销售集中放量,11月、12月机动车销售量分别达到15.1万辆和23.6万辆,超过前10个月平均销量10万辆的水平。
6.出口保持恢复性增长,利用外资小幅增长
全年地区进出口总值为301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3%(上年下降20.9%),与2008年相比,增长10.9%。其中出口5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7%(上年下降15.9%),比2008年下降3.5%,仍处于恢复之中;进口245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8%(上年下降22.2%),比2008年增长14.7%。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增幅高于上年3.4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增长77.9%,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长37.3%,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长29.7%,批发零售业增长18.1%。
7.入境游创历史新高,国内游稳定增长
全年接待入境游客490.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18.8%。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0.4亿美元,增长15.8%。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1%。国内旅游收入2425.1亿元,增长13.1%。国内外旅游收入总计达到2768亿元,增长13.3%。
8.消费价格涨幅加大,生产价格涨幅有所回落,房价环比涨幅趋稳
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4.7%,涨幅比11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呈逐月扩大趋势;其中涨幅最大的是食品类和居住类,均上涨9.2%,两者共拉动总指数上涨4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11月份上涨0.6%,其中食品类上涨2%;但随着国十六条和京十二项调控政策出台,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下降,鲜菜价格比上月回落
5.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上年为下降1.5%)。
1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1.8%,涨幅比11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钢铁、化工产品价格涨幅较大,超过20%。从环比看,1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比11月份下降0.1%。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2.2%(上年为下降5.6%)。
12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6.8%,涨幅比11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化工原料类价格涨幅较高,超过10%。从环比看,12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11月份上涨0.5%。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0.5%(上年为下降11.4%)。
12月份,全市房屋销售价格比11月份上涨0.2%,涨幅与上月持平;其中新建住宅上涨0.2%,二手住宅上涨0.3%。与上年同月相比,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3%,涨幅比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与4月份时的最高点14.7%相比回落8.4个百分点,已连续8个月回落;其中新建住宅上涨9.9%,二手住宅上涨2.6%。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1.5%;其中新建住宅上涨18%,二手住宅上涨5%。
9.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完成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增幅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营业税分别增长16.8%和13.7%;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9.2%和21.1%。
10.新增存贷款规模收缩
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存款余额6445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183.9亿元,新增存款同比下降15.4%(上年为增长79.4%)。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贷款余额29563.8亿元,比年初增加4143.5亿元,新增贷款同比下降21.5%(上年为增长1.3倍)。
11.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73元,比上年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2%。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9.4%和7%,共拉动总收入增长8.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934元,增长11.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62元,比上年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1%。其中,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增长10.1%和13.4%,共拉动纯收入增长7.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109元,增长10.6%。
过去的一年,北京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来之不易,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根据市委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建设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扩大内需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篇:北京市2011年经济运行情况
北京市2011年经济运行情况
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2012-01-19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总体经济运行基本稳定,调结构转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增长在调整中趋稳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8.6%,上半年增长8%,1-3季度增长8%,经济在回调中逐步趋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6.2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44.4亿元,增长6.6%,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039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119.8亿元,增长8.6%。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1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6.7万人,增长2.9%,增速比2001-2010年十年的年均增速下降0.9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下降2.1个百分点;其中,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742.2万人,增加37.5万人。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27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万人。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039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2447美元)。1.农业生产小幅增长
全市农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9%。全年粮食产量121.8万吨,比上年增长5.3%。主要农副产品中,生猪出栏数增长0.1%,禽蛋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蔬菜、牛奶产量分别下降2%和0.2%。
2.工业生产增长趋稳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其中,一季度增长8.6%、二季度增长7%、三季度增长5%、四季度增长7.2%,四季度增速有所回升,走势趋于稳定。
3.第三产业稳中趋好
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22.9%和18.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批发与零售业分别增长10.4%和8.9%;金融业增长4.4%,房地产业下降3.2%。
4.内外贸易形势较为稳定
全市批发零售业商品购销总额892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购进总额44617.4亿元,增长24.6%;销售总额44636.2亿元,增长17.9%。北京地区进出口总值38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进口总值3304.7亿美元,增长34.2%;出口总值590.3亿美元,增长6.5%。
二、价格涨幅高位逐步回落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6%,涨幅比1-11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4%,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已连续四个月回落。12月当月,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0.1%,居住类上涨3.2%,烟酒类上涨3.5%,衣着类上涨3.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4.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2.3%,涨幅比1-11月回落0.1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8.4%,涨幅比1-11月回落0.3个百分点。
三、调结构转方式取得积极进展
1.受小客车限购政策影响,机动车销量降幅超四成
全年共销售机动车79.7万辆,比上年下降44.3%。其中新车40万辆,下降56.3%;旧车39.8万辆,下降23%。
2.商品房销售降温,保障房建设大力度推进,房价涨幅持续回落
全年销售商品房144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2%;其中销售住宅1035万平方米,下降13.9%。
全年政策性住房完成投资746.1亿元,比上年增长94.9%。新开工面积为1726.8万平方米,增长59.7%。销售政策性住房422万平方米,增长51.2%。
12月份,全市新建住宅价格同比上涨1%,涨幅比11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同比回落8.9个百分点;从环比看,新建住宅价格下降0.1%,已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下降2%,连续两个月同比下降。
3.投资结构优化,消费品市场多点带动
投资结构优化。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反映实际工作量的建安投资完成2585.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3.7%,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受汽车、电子、医药等项目带动,工业投资完成751.9亿元,增长46.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2.7%,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多点带动。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9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吃类、穿类和烧类商品分别增长17.3%、21.3%和27.4%,用类商品增长5%。从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销售看,石油及制品类、金银珠宝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0.3%、54.8%和43.2%。4.工业高耗能行业大幅收缩,重点发展领域增势较好
都市型农业发展势头良好。设施农业和种业分别实现收入45.6亿元和18.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9%和24.3%。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接待户分别实现收入21.7亿元和8.7亿元,分别增长22%和18.2%。
工业高耗能行业大幅收缩,医药、装备、汽车制造业较快增长。受首钢涉钢产业全面停产影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大幅下降,全年增加值下降73.3%。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分别增长27.2%、13.6%和13%。
文化创意产业收入较快增长。1-11月,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6560.3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快于第三产业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
旅游市场较为活跃。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6.4%;实现旅游总收入3216.2亿元,增长16.2%。其中,接待国内游客2.1亿人次,增长16.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64.3亿元,增长18.1%;接待入境游客520.4万人次,增长6.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4.2亿美元,增长7.4%;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为59.9%,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四、经济运行质量较好 1.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全市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06.3亿元,比上年增长27.7%。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营业税分别增长13.2%和25.3%,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3.3%和26.7%。
2.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3元,比上年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2%。其中,两次提高社保标准、发放生活补贴、个税起征点提高、公交系统调资等是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984元,比上年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36元,比上年增长13.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6%。其中,受农民外出从业人员增加、工资上涨带动,工资性收入增长19.6%;受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及惠农政策带动,转移性收入增长30.8%,是拉动纯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078元,比上年增长9.6%。
3.企业利润保持增长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31.5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分别增长36.5%、23.3%和10.8%。1-11月,全市限额以上第三产业企业实现利润9339.4亿元,增长22.5%。其中,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批发零售业利润分别增长30.2%、29.5%和23.9%。4.电耗低速增长
受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度推进的带动,2011年全社会用电量821.7亿千瓦时,比上年仅增长1.5%。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310.9亿千瓦时,下降5.2%(其中工业用电量下降6.1%);第三产业用电量349亿千瓦时,增长7.1%。
2011年,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调结构转方式的大背景下,北京经济增速出现回调,但总体运行基本稳定,符合调控预期,主要指标基本完成预定目标。同时调结构转方式取得积极进展,经济运行质量较好。展望2012年,经济形势依然十分复杂,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实现“稳中求进”。
http://www.xiexiebang.com/plus/view.php?aid=2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