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努力培育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文章标题:浅谈努力培育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一、认同感及其在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性质和地位
认同感是指个体将自己和某一对象视为同质,在理解、同化、接受、内化的过程中产生密不可分的主体性感觉。笔者认为:就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而言,这种认同感的培育,应该是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是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属性。高速公
路经营管理企业由于自身具有的社会性、服务性、分散性、窗口性等特点,对员工的参与性、自觉性以及对企业的忠诚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员工对公司的要求、目标、理念甚至制度是否理解、认同,是否努力去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社会形象,这就要求高速公路的员工要将自己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主人翁意识的支配下,对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目标、企业精神、规章制度、标志标识等,予以认知认可、理解赞同、接受并笃行,从而使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和谐发展,而这一切,正是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所要达到的效果。因此,努力培育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应该是建设高速公路企业文化的本质要求。
二、培育认同感在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笔者认为:培育高速公路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对推进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主要是:
(一)有利于员工的自觉自律。高速公路企业企业文化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特别是它的制度文化以及对员工行为准则,对企业的形象和标识有着重要的作用,路公司对生产和管理有着严格的程序、严密的内部分工、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以我公司为例,三个国际认证标准的贯彻,构成了公司管理的重要体系框架。然而,制度权威的树立必须以认同为前提,认同度的高低决定着制度贯彻的有效性的大小。往往有这种情况:一个必须的制度,由于缺少宣传和沟通,没有被员工认同即强令执行,员工会表现出不满和无奈,领导在场和不在场完全不一样,尽管预防在先,但防不胜防;违规当管,但管不胜管;违纪该罚,但罚不胜罚,“按倒葫芦翘起瓢”。相反,如果得到了员工的认同,这些规章的精髓会渗透到员工的心灵深处,内化为员工的自控自律意识,就会克服被动性,增强主动性;克服强迫性,增强自觉性;克服消极性,增强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如笔者所在单位的各个收费站都提出的“8个一样”、“四声服务”等,就是在对公司的行业性质和对收费服务充分理解认同基础上提出的,大家都能自觉地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践言笃行。
(二)有利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高速公路企业中,由于分工的需要,员工从事的工作各有不同,由此决定了经济收入乃至地位有明显的差异,员工如果对此没有认同,就容易心理失衡,产生嫉妒、隔阂、矛盾,甚至互相拆台,恶化企业的人文环境,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相反,员工如果都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工作岗位、工资收入、奖惩情况、地位作用等予以认同,就能够接受员工之间能力强有弱、贡献有大有小、工资有高有低、的客观事实,就会坦然面对别人拿钱比自己多、提升比自己快等事实,只要大多数员工觉得企业是公正的、公平的,就会出现一种彼此信任、尊重、理解、包容、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就会展开有规则的竞赛,从而会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笔者所在的单位有个新组建的收费站,由于开通时间短,车流量少,因此绩效工资为全处最低。由于该站对公司的薪筹制度进行了充分的宣传,得到了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员工全站员工的积极性始终保持得很好,一些收费员还主动写了倡议书,提出要“讲贡献,看发展,建设身心愉悦的和谐收费站”,在全公司推行“6s”管理中取得了良好成绩。
(三)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笔者认为:员工到高速公路企业就职,首先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也就是现在需求理论中所谓满足生存和安全的需要,但是决非仅此而已。高速公路行业作为我国交通行业中一个新兴的行业,员工队伍有着年轻化的特点。笔者在工作调研中发现,约三分之二青年员工,更看重的还是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希望能够籍此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水平、最能发挥自己才能、最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以满足自身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地位和受人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享受团队的乐趣。而这种归属感的前提是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否则,员工和企业间就会存在较大的心理距离,与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难沟通,对企业不信任,甚至想离开。相反,只要认同企业,员工才能够将个人的小目标和企业的大目标一致起来,将个人的荣辱得失和企业的兴盛衰败一致起来,自觉地心系企业,为企业操心,为领导分忧。笔者所在的单位由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比较高,所以员工各项活动踊跃争先,十分在乎集体的成就和荣誉,在各项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永不懈怠、追求卓越”的精神,可以算是一个例子。
(四)
第二篇:员工认同感与企业凝聚力
员工认同感与企业凝聚力
员工为什么愿意留在企业中?同样是优秀的员工,为什么有人怎么挽留都留不住,有人不用挽留却工作的很安心?难道只是因为员工对工作和生活报由期望吗?是否可以有相反的思考——工作和生活对员工的期望?这种期望对员工、对企业有何意义? 培育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一项历时3年关于员工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员工离职的原因跟钱的关系并不大,反而是跟中层领导的不合成为了导致他们立志的第一位原因,其中包括管理者说话技巧不好等因素。造成员工离职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他们工作做好了也没有人表扬、没有人关注。如何挽留住优秀员工,使每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对的挑战。问题在于,员工为什么离开企业?为什么跳槽?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最一般的解释使员工的需要和期望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希望在新的企业里实现他们的期望和价值。而员工的需要和期望又是什么呢?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又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靠什么留住优秀的人才?合理的薪酬水平、公正的考核评价、优雅的工作环境、诱人的企业发展前景,这些都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还有工作的意义。那么怎么是工作更有意义呢?要是工作更具有挑战性,要使工作更富于内涵,要使优秀人才撂不下手中的工作,离不开合作的团队,舍不得未实现的事业目标!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怎么设计职位?职责、任务、绩效指标、任职资格、上下左右的组织关系,这些不可或缺,职位丰富化和扩大化也的确重要,但只为设计的宗旨是什么?应当是凸现职位的意义。要使得每一个职位既是组织和流程的一部分,又尽可能具有独特性的、唯一的责任和贡献,正是这种责任和贡献的独特性,使任职者有别于他人,是旨在组织中获得尊敬,使他的工作和生活更有意义,使他依恋自己的工作、依恋所在的组织、愿意为之献身。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才是对员工正常的和持久的激励?工资、奖金、福利、股份,这些是满足员工生存和需要的基本方式。钱是重要的,但不是一切。员工每天早上醒来会不会首先想到他的工资?他的期权?如果是这样,这个企业的管理一定是遇到麻烦了,因为其前景是不确定的。事实上,工作本身才可能成为员工经常和持久的激励。因此,设计工作、改善人员配置,让人适合于工作同时也尽量使工作更适合于人,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
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都认同一个观点: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那就要在具体的人员配置过程中,对不适合作涉及道德较多的职能岗位(如:采购、销售、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的人员要及时调整,并及时选拔合适的人员充实到这些岗位,还可以建立工作轮换程序,从制度上进行保证。联想在使用人才的时候对企业文化的考察就有独特的看法。联想通常用两个纬度来分析人才。一个纬度是看他是否认同联想价值观,认同企业文化;另一个是看他是否出业绩。从这两个纬度来判断,他们把员工分成四类,一类是既认可联想价值观又出业绩的,这当然是最好人才;第二类是能力非常强,能不断出业绩,但未必认可企业文化的,对这类人他们在人才管理和开发方面采取的是不同的用人策略;第三类是很认可联想价值观,但是做不出业绩来的人,对这类人,他们着力采取的策略是加强培养培训;第四类是又不认同联想价值观又不出业绩的人,联想就不会保留他们,就会请他们离开联想去干他们能干的事业。
1、设立高期望值。斗志激昂的员工爱迎接挑战,如果企业能不断提出高标准的工作目标,他们就会留下来为企业工作。管理顾问说:“设立高期望只能为那些富于挑战的员工提供根多的机会。留住人才的关键是不断提出要求,为他们提供新的成功机会。
2、经常交流。多数员工讨厌被蒙在鼓里,没有什么比当天听说公司前途无量,第二天却在报上读到公司可能被吞并或卖掉的消息更能摧毁一个公司员工的士气。最开明的办法是公开公司的账簿。泉域公司这样做后员工流失率不超过7%,公司行政总监塔克说:“我们的每一个员工都能随时察看公司的损益表。这能让他们明了他们的行为对公司利润有何影响。”
3、授权授权在授权。说在管理中授权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是有一定原因的,毕竟,员工最喜欢这种授权赋能的公司。惠普公司负责桌面电脑的美国市场经理博格说:“对我们说,授权意味着不必有管理人员做每一项决策,而是可以让基层员工做出正确的决定。”
4、提供经济保障。很多人对金融市场账户、公共基金等一无所知,只好自己安排退休费用。很多企业即使不提供养老金,至少也会在员工的黄金时代给他们些现金或股票,霍尼维尔公司允许员工拿出15%以下的薪金投入一个存款计划,同时还允许员工半价购买等置于自己薪金4%的公司股票。此外,员工还可以在公司股市上购买霍尼维尔股票,而且免收佣金。霍尼维尔德之间部副总裁埃文说:“这项政策旨在使所有霍尼维尔员工都拥有公司的股份。如果你是当家作主的,就会与公司生死与共了。”
5、多表彰员工。既然不能给员工提供工作保障,至少应该满足他们希望得到的心理。培训公司柏灵汀集团的总裁丹尼斯说:“你能向员工做的最有力的承诺之一就是在他们工作出色时给予肯定。”
6、辅导员工发展个人事业。很多人更愿意为那些能给他们以指导的公司卖命,有人说:“留住人才的上策是尽力在公司里扶植他们。”
7、教育员工。在信息市场中,学习绝非耗费光阴,而是一种迫切需求。惠普公司允许员工脱产攻读更高学位,学费全部报销。同时,该公司还通过主办《时间管理》、《公众演讲》等多种专业进修课程来培训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培育员工的献身精神,但企业大了,文化也往往容易被稀释掉,对于快速成长型企业来说,尤其值得注意。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部门的整合,尤其是多元化了以后,不同的业务类型需要有不同的文化适应,而管理层基多了,员工数量增加了,任何信息也都会有衰减的现象,另外小团队文化同样会与企业文化产生矛盾。
企业在创办之初的文化可能使一些很具体的理念,规模大了后九旬要不断对企业文化进行总结和发掘,使其适应企业的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基调是开放和容纳性的,同时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发展战略适当的吸收外面文化优秀的、对战略发展有利的文化因素,但它并不是放任,也就是说你们必须有自己的原则,就是自己的主流文化,什么是你们需要的,什么是你们不需要的,必须有标准,不然,一些糟粕文化也放人进来,员工也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那这种所谓的杂交文化其实就是随便文化,或者说你们的企业文化就是没有文化,没有自己的主流文化。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开放和容纳是优秀文化的基础,但他是要根据企业战略的发展需要进行选择的。而不是盲目的接受。要说一个企业在古管理中能吸纳众多不同的意见,那对企业的发展,在市场中的竞争都是有很大帮助的,这样大家的力量才能凝聚在一起。杂七杂八的企业文化都不能叫做企业文化吧。如果每个外来员工都把原企业的文化带进来,那不成了大杂烩?企业文化是靠企业自身的底蕴,如果没有底蕴,何谈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自我反思
时常听到有的管理者讨论如何让员工努力工作,但很少听到管理者认真研究它们如何实现对员工所承担的义务的承诺。包括工作的引导、资源的支持、服务的提供,更谈不上生活的关心;也时常听到直线经理关于别的部门不配合自己部门工作的抱怨,特别是关于互相间的推诿、办事效率低的议论,不过我们很少逆向思考自己是如何配合别人的,试想一下,我们为什么不从自身角度改变服务观念,先让别人满意而作先行者和倡导者呢?作为管理者,我们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为什么不能成为公司利益的代言人、企业文化的宣传者,而只是一味的抱怨呢?当听到消极地、负面的或者笼统称作所谓员工“不满意”的议论时,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公司的角度、从积极的角度、从正面的角度加以重视,加以引导、加以解决而是任其蔓延呢?这些问题或许尖锐了一点,但这样的反思会帮助我们梳理和更进一步认清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让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还需要我们不断挖掘、不断完善人本管理的内涵,一句话:以人为本说这容易,但只有落到实处,才有意义。
第三篇:企业如何培育员工忠诚度
企业如何培育员工忠诚度
从企业到员工,从员工到客户,从客户到企业,这三者相互的关系应该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客户是企业追逐的目标,对企业来讲,客户细分及针对高端用户制定的服务及品牌策略,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客户忠诚度。然而客户忠诚度离不开员工忠诚,有资料显示员工忠诚度每提高1%,客户忠诚度则提高5%,因此,培育和提高员工忠诚度是企业面临的一个课题。
一、当前企业员工的思想动态分析
1、大部分员工对企业目前的发展形式表示乐观,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自组建移动公司以来,在电信运营商中,企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领头位置,品牌美誉度不断扩大,企业从不为人知到知各品牌,的确倾注了员工们勤奋的汗水,这也是员工直接转化这种骄傲所在。
2、来自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员工已感到来自工作上的压力。从邮电老企业到上市公司,员工已经经历了一场思想上的洗礼,但竞争是残酷的,用“逆水行舟、居安思危、如履薄冰”来形容企业的发展,的确可以起到鞭策作用,但思想上渐进的过程却必不可少,然而,在些员工就缺乏这种过程,因此,在无形与有形的压力面前显得有些憔悴。无法用坦然的心态直面危机。
3、年轻员工对自身职业生涯表示关注,追求成功的、完整的职业生涯,希望能够有足够的舞台得以发展,关注新鲜事物,愿意成为新鲜事物的先行者。外部因素往往左右年轻员工的状态,情绪化较为突出,在企业
中应该说是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然而,往往又是年轻员工会成为不忠诚员工的案例。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上如能出谋划策、加以点拔,不失为一名优秀的伯乐。
4、经历了三项制度改革主辅分离,定岗定薪,员工的思想情绪逐渐平稳,但仍然存在一些岗位职责模糊,分工不明确,工作绩效考核无法量化到人,极少部分员工仍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思想中存在多一事则多一份差错的概率的观念,仍然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
5、权力相对集中,没有建立良性的灵活的授权制度,一线员工接触的最多的是客户,为客户解决问题的是一线员工,由于邮电老企业的思想,权力不容易下放,因此解决问题往往需要请示汇报,有时这种传统的解决方式会造成客户的不满或贻误商机,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员工积极能动性,造成员工对领导的依赖性从而降低了自身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企业如何培养员工忠诚度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的团队,好似一辆快速运行的火车,有车头、车尾、车轴、车轮——需要各个部件有条不稳地运转才能推出火车不断前进。“三百六十岗,岗岗出状元”,谁都可以成为“千里马”,关键在于伯乐的识马、用马。
1、建立“学习型”企业,培养复合型的企业人才。进入21世纪,全球电信业开始走向下坡路,各大电信企业利下滑,股票下跌,而中国电信业却一枝独秀,呈现出许多诱人的“奶酪”,要想争得奶酪就要不断地汲取养分。建立学习型企业关键在于企业要适应市场的挑战,能够在不断的成长中寻找改革与创新的契机,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们企
业的员工存在一些不足,经营者往往不懂网络,而网络维护者往往不善经营。我们的员工学习的欲望是非常热烈的,建设一支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是应对未来竞争的基本。21世纪的关键是人力资源问题,未来的人才能够在多种岗位上胜任工作,因此企业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规划建立学习制度,用“学习型”指导思想不断吸引员工。
2、以“业务与服务领先”战略为指导,加大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21世纪的中国企业靠什么来凝聚员工的精神,最重要是企业员工对企业远景的共知、共享程度。一个没有前景的企业,将是一个没有凝聚力的企业,企业要为员工描述出一幅美好的企业未来的画卷,使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能动性。让员工清楚的认识到未来的画卷虽美,但需要每一个员工拿起手中的笔去描绘。业务与服务领先,应当是企业员工共同追求的目标,实际工作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而解决的。企业同时也应对员工描述一幅未来发展的图画,关注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为员工解除后顾之忧,搭建企业与员工沟通的桥梁,将会给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3、管理者的身体力行是员工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管理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左右着员工的心态,在美国的许多大型企业里,管理都为员工服务、员工为客户服务,形成了一个倒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一批优秀的管理者,管理者的身体力行将影响企业运作的状态,就象火车的车头。作为一个朝阳型的企业,我们每天都面对的许多问题,管理者关键时刻处理问题的能力,处理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速度都直接渗透到员
工的思维方式里。加强管理者的素质培养将是企业建设中的一块基石。
4、良性的授权制度将为企业增加市场应变能力,为员工积累丰富的经验。一个企业如果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及创造力,那么管理者学会授权并且要掌握授权艺术,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闲者为上,智者为侧,能者为中,工者为下”,闲者包含了许多含义,其中最重要的一层就是知人善用,用人不疑。通过进行工作分析,对各个岗位进行授权,建立动态的监控机制和业绩考核管理机制,授权员工要想真正承担起责任,实现职业生涯与个人价值的增值,就必须不断提升素质、洗清大脑、擦亮眼睛,用较好的判断能力与处理事情能力赢得尊重。
5、每半或每季度对职位任命书或员工绩效进行一次梳理,建立岗位职责审核,由于工作岗位的设立后相对稳定,但市场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在不停地变化,企业的内部环境也相应发生变化,从而引发企业的组织结构,部门任务、员工职责不断变化,目前一些工作职责无法量化或单位计算,致使分配制度得不到良好的体现。一些员工仍然在茫然中生活。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不能得以充分体现,岗位职责的梳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给每个员工提供一次平等的评定标准。奖勤罚懒将对员工起着较好的激励作用,为企业发展插上翅膀。
联邦快递马来西亚分部10年来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该公司的格言是“如果我们对员工好,员工就会对客户好,那么我们的收益也会好”。我想,这句话可以诠释企业——员工——客户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四篇:如何获得员工认同感和归属感
员工认同感
如何获得员工认同感和归属感
-------员工认同感
如果问大多数企业管理者一个问题,什么是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因素?90%也许会回答:制度和分工。不错,管理的历史确实向我们展示了这两个词的力量,的确,严格的组织制度和明确精细的组织分工是保证员工高效工作的“必杀技”,是创造价值的关键。但是,仅凭这两种能成为企业连绵不绝的动力吗?答案明显不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不管我们制定多么严格的组织制度和多么精细明确的分工,怎么鞭策我们的员工,我们的员工累死累活的,我们的效率有多大的提高?提高了多少?明确的答案就摆在我们面前。
我们首先看看我们的企业是由那些构成的?任何一个组织的构成只有两个内容,一是生产工具,另一个就是人。生产工具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死的工具,任凭你如何去开发它,它的能量毕竟有限;但活的人,他的能量是无限的。聪明的领导者要学会开发人的无尽能量。制度与分工是静态的管理手段,即使制度再严明、分工再精细,它们也有“山穷水尽”的时候,也会踏上一个“滞涨”的阶段,所以,组织要想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收益,就必须从人的角度来挖掘新的管理手段。在西方的大企业那里,培养员工主人翁精神是主要手段,说白了,就是企业如何获得员工认同感和归属感。
我们处在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本,如何去激励人,去激发人的工作热情是每一个优秀管理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伴随着需求理论的发展,西方管理者发现,通过满足员工的需求来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是实现组织高效率、高效益的灵丹妙药。
人的需求是个金字塔,分不同层次的,这些层次主要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越高级的层次越难以得到。社会发展到今天的现代科技年代,人类的初级阶段已经基本上得到了满足,中级阶段的需求,也在逐渐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在个人物质需求的基础上,逐渐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和非空间的精神需求。
激励型薪酬后继保障制度不仅仅能体现劳动者(员工)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着员工的个人能力和发展前景,甚至还代表着企业对员工终老病残的后勤保障,这些物质的激励虽然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企业带来收益,在一定的程度上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我们不否定物质方面的激励,但是,仅仅依靠物质激励就一定能够留住核心人才吗?就一定能最有效地挖掘员工的能力吗?多少代管理前辈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仅凭物质的激励是不能够实现的,例如工资、福利等属于保健因素,缺少它们员工会厌恶工作,但有了它们员工却不一定会努力工作;而有些因素,例如感情、人际关系等则属于激励因素,没有它们员工会消极工作,但获得了这些因素后员工则会积极主动地去工作;前辈的经验理论告诉我们,非物质的归属感、认同感、人际关系、荣誉、责任等方面更能激励员工,这种激励往往比纯粹的物质奖励更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不管在西方国家,还是在东方国家,富追逐财富已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我们可以看看那些真正的富豪们,他们生活简朴甚至有些吝啬,但会慷慨地把大部分个人资产捐献给慈善组织,比如现在退休的原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原蒙牛董事长牛根生。这些捐献行为表明,虽然追逐财富是他们成功的动力,但
是物质享受并非是追逐财富的目的,他们把“能够挣钱”而非“为了挣钱”当作了人生价值的体现。拥有财富是一种快乐,但是仅仅拥有财富并非快乐。纯粹的物质生活并不能给人们带来持久的快乐,人的需求都是多种多样的,人们需要荣誉、爱情、抱负和赞赏,这些更能让人激情万丈,还需要朋友、需要爱人、需要社会的认同,这是我们存在于社会的价值体现。我们向往财富,但我们更珍视情感、自尊和自我实现!
到底如何才能获得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呢?以上述分析,要想获得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从下列方面入手:
一、尊重并关注每一个员工。
现在个个企业的嘴上都挂着“以人为本”的口号,但是真正能做到的能有几个?依我看不多。因为在尊重与管理之间有一个度,这个度是个标尺。我们先看看沃尔玛这个企业,在这个公司里,领导者总是同自己的下属打成一片,总裁每个月都会找最低层员工去了解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去和他们交朋友的聊天,让员工的意见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去。他们关心职工,鼓励职工,使职工们感到自己的工作成绩得到了承认,自己受到了重视。这个公司还重视职工福利,公司的福利除基本生活福利、医疗保险、残疾保险、退休金之外,还有两天一次的午间茶点,生日送礼以及新职工搬迁补贴等。这些无不体现了公司对员工的重视和关心,员工获得了公司的体贴与爱护,他们的工作也就更加努力。那么我们的尊重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首先,尊重是来自心里的,不是表面的敷衍。有工作能力的人没有一个是傻子,表面的敷衍谁都能看得出来,只是埋在心里不说而已。
第二,要打破等级观念,要在组织中强调平民文化,就工作而言,没有等级之分,只有分工不同。尊重基层作用高于上层建筑的事实,自古我国就有俗语“水能载船,亦能覆舟”。领导者就像一只漂浮在水上的船,员工就是载船覆船的水。通过这种方法让每一位成员感到自己工作在公司中的重要性。
第三,平等善待每一位员工,领导者不能因为自己的偏好喜欢或厌恶某一个员工,领导者应该更清楚的认识到“枕边风”的作用,跟自己时间长,离自己最近的人,往往容易影响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越是跟自己时间长,离自己最近的人,提出来的问题越要严谨对待,因为他们会不经意的影响您的决策,让您不经意的作出错误的判断,再者,他们在员工心里的印象——老板的红人。越是底层的员工越要平等善待,因为他们往往是最不受重视的,最不起眼的,但是具体或很累很脏的工作都是他们完成的,他们很多情况下能高层在日常管理中的不适之处,这就是沃尔玛总裁原因。
第四,尊重并征求每一个员工的意见,特别是最基层员工的意见。让每一个员工自己的合理性建议能够得到应用,至少能得到管理层的回应,这有利于提高员工责任心。
第五,充分信任自己的员工,我相信大多数员工都想把工作做好,都想得到别人的认同,可以说没有人想把自己的工作办砸。现在我们许多管理者都在抱怨,员工没有主动性、没有自信心、没有责任心。我们首先应该问问自己,我们给我们员工充分的自主性了吗?是不是他们做事的过程中,我们在旁边指手画脚了?大多数管理者应该都看过余世维《经理人常犯的错误吧》,领导的信任是提升员工工作主动性、自信心和责任感的重要因素。
第六、绝不轻易开除辞退员工。不轻易辞退员工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员工能够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其前提就是组织能把员工当作自己的孩子,不会随意舍
弃他们。惠普公司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们的职工一经聘任,决不轻易辞退。还有天津天士力集团公司,只要你在这个公司干下去,不管你能力高低,公司都会给养老,绝不会轻易开除辞退,即使犯了大错的员工,公司都会再给一个机会,2008年海外分公司被盗几十万美金,虽说公司对他们做了象征性的出发,但公司没有因为此事开除任何人。在这样的企业中,员工会有安全感,如果员工天天都在为会不会被开除而担忧着,那么他还能安心工作吗?
第七、要尊重辞职或离职的员工。对于老员工,尤其是一些为公司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员工,即使他们已经不为公司工作了,但领导也应时常关注他们、关心他们。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仅体现了领导的亲和力,而且也会对现有工作的员工产生示范效应,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辞职和离职的员工虽然不属于组织中的一员,但他们对组织中的现有人员能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一个组织,如果连辞职和离职的员工都能尊重,那么,现有员工没有理由不相信他们能够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关心。
二、合适的岗位合适的人,充分发挥员工能动性。
作为一个领导者的正真能力不是在某项工作多优秀,不是对某项工作研究的多深,而是取决于他在人才运用方面的的能力。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可能在技术方面是一知半解可能不懂,但是只要能做好两件事,即一是认清人,二是用好人,即认清组织当中的各类人,并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对号使用,各尽其才,这就说明他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如果用错人,即使这个领导的在其他方面能力很强,往往也会酿成大错,即使所用之人能力再强,也得不到别人的认同,还会打击所用之人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很好的用人失败的例子,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再有就是战国时期的邯郸之战(纸上谈兵的赵括);《水浒传》的宋江就是要武艺没武艺,要智谋没智谋的人,但是他却领导着成千上万民众把朝廷大的落花流水,虽然最后失败了,那跟用人没关系,属于决策性错误。
每一个员工都有其独特品质,领导者如何发挥他们的长处,抑制他们的短处,这是管理的艺术。在动机管理方面,这种管理艺术的精华之处就在于对不同的员工采用相应的激励策略。员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有很多。这里我按照员工在公司的目的需求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第一类,没有权势欲望的一般员工。这类员工的工作动力主要来源于物质激励。他们在工作中会兢兢业业,也可能随波逐流。这类人把基本的生活需求看得更重,获得更多的工资和奖励是他们工作的主要目标。对于这些员工来说,物质奖励更有利于激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领导者不需要拿职位、职务去激励他们,因为把一个没有领导欲望的人放到领导职位上可能会让他感到不适应以及由于没有权势欲望会让其形成没有上下级关系的混乱局面。这就是前人从现实管理中的出的一个彼得原理理论:与其让员工在高一个的层级上发挥一半作用,还不如让他在低一个层级上发挥全部的作用。
第二类,有权势欲望的员工。
这类员工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对权力的向往。这类员工处于中底层地位。
这一类中有两个小类,其一,是有欲望但领导天赋不高的,其二,是既有权势欲望又有领导天赋比较高的。对于这两类员工,管理者应当抓住这些员工的欲望特点,给予重要性不同的职务升迁方面的承诺。激励他们主动地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因为他们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对权力的向往。对于第一小类员工应该点到止型,主要是他们的领导天赋和权力欲望不是很高,有时可能会满足于做一个小组长,当实现了这个目标之后,物质奖励可能又会被提升为他们第一需求;而
另一些员工的权力欲望和领导天赋则大得多,在其能力允许的范围内,领导者应当鼓励他们成为中层管理者或者高层管理者。
第三类,已经成为中层管理者的员工。他们的工作动力主要来源竞争的乐趣。所有能够成为中层管理者的员工肯定都是具有领导欲望的员工,在他们看来,物质奖励仅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许公司为他配一辆公务用车会比年终的10万元红包更有激励作用。中层管理者负责了组织中的一个部门,他们较之组织中的其他员工更有竞争意识,他们是形成组织竞争氛围的核心因素,与其他部门竞争的胜利更能激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种积极性来自于成就感所外化的动力。管理这类人的艺术就在于既要促进中层管理者之间的竞争,又能协调部门之间的合作。
第四类,有创造性能力的员工。这一类人往往是技术性员工,他们的职业成就感是这类员工的工作动力主要来源。技术成就是他们的第一追求,能够因此而获得荣誉、或者将他们的发明创造应用于实践,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绝大多时间很难对他们的工作过程及时间进行控制,他们最愿意做的工作就是不断的创新。这类员工往往很重视工作环境不仅包括无形的工作情况诸如公司领导者都技术人员的尊重情况、先进技术培训、创新成果的应用情况等,还包括物质方面的环境如资金投入、技术设备的配置、办公条件等。这类员工他们拥有知识,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的工作环境,有较强的流动意愿。管理者对于他们这类人应当首先给予的是提供创新的条件,还应当为他们定制相应的规章制度。第五类,想做老板的人。这类员工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它们包括对权威、身份、地位的向往,也包括对财富的追求,总的来说,他们希望得到组织中属于自己的那份“所有权”。要留住这种人才,就必须让他们获得组织中属于他们的那一部分有形的资产和无形的感情,让他们获得对组织的归属感。具体做法有: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健全组织的信用制度建设、强化声誉激励机制、尊重他们的经营自主权等。
三、情感牵动万人心。
怎样才能用情感牵动公司员工的心,让员工的心归属于其所在的企业,以企业的安危为己任?要做到情感牵动万人心,我们不需要天天搞联欢、吃大餐,也不需要刻意地宣传友爱互助,我们不需要天天培训,不需要时时把员工的认同感挂在嘴边,更不能以领导者的身份去强迫员工认同,那样的话,绝对会舍得其反,我们仔细的看看研究一下我国的很多企业,国有企业咱不说,现在国内一窝蜂的搞形式主义。其实员工需要的仅仅是平和的心态、默默的爱意,平时的一句问候、一点关心、一丝祝福,无不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纯真友谊。俗话说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茅台”固然高贵,但在别人口渴的时候,递上一杯清水,这也许比任何琼浆玉液都来的纯真、来的真切!关心和爱都是朴素纯真的,轰轰烈烈的爱情可能转瞬即逝,而涓涓细流的友谊才能长久、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卡耐基说过:“人类行为有个非常重要的法则——时刻让他人感到温暖。如果我们照着这做,一切就会很和平,而且可以得到很多友谊和永恒的快乐。但是,如果我们破坏了这个法则,就会带来很多麻烦。”我们在组织管理当中,也应该注重培养领导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这种朴素而又真挚的感情。组织给予员工的这种情感体验会比高工资、高福利更能让人感受甜美、回味无穷,这是组织艺术的魅力所在,它需要每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去细细品位、慢慢琢磨。“最失败的领导者就是,员工一看到你,就像鱼群似的没命地逃开。” 松下说过。人都是有归属需求的,这是人寻求个体安全的生物本能体现。优秀的管理者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会在组织中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满足员工们的归属要求,使他们对组织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具备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员工,对组织的发展极为有利,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组织的整体效能;其次,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会转化为他们对组织的忠诚感,这对组织留住核心人才极为有利;再次,增强员工间的和谐氛围;最后,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就像一块吸铁石,员工就像一颗颗螺丝钉一样吸附在他的身边。人都是渴望被关爱的,我们建立家庭就是这种需求的延续,组织是员工的第二个家庭,每个人的组织生活在他的日常生活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如果员工在组织当中获得了重视和关爱,那么他就会把组织当作自己的家庭,他就会产生一种归属感。归属感满足人的情感需求,具有归属感的员工会把工作当成分内之事,并对工作持有一种积极努力的态度。因此,领导者日常工作中对员工的尊重和关爱以及员工之间互相帮助和真挚友谊会使员工在内心当中形成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就会不自觉地去维护他所在的组织,这对提升组织效率是非常有利的。
培养员工的归属感,不仅需要细微的关怀,还要有一定的策略,就像谈恋爱一样,要用你的“真心”来打动员工的“芳心”.三国时的刘备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三顾茅庐,感孔明,定下隆中策;摔阿斗,抚赵云,妙得万人心;送徐庶,洒别泪,使众人感之叹之。再看看曹操赤脚迎许某。都是打动人心、才为我所用的典故。
四、远小人亲君子
先贤告诫:“亲君子,远小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颓废也”!
自古以来,我们的多少朝代都败坏在没有遵守这句千古明训。从商纣到大清,那也个不是因为领导人而是国家社稷衰败的。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敢于直言、敢于顶撞领导的员工,那这个企业也就快到了尽头了。
但是,往往一些大人物却喜欢小人.小人嘴甜,奉承献媚的话说的恰到好处;小人腿勤,整日围着大人物打转子;小人会办事,对大人物的家务事,私事,心事了如指掌.小人恭顺,一副奴才相.见了大人物,满脸谄笑,装成孙子,点头哈腰,层次高的小人,做得滴水不漏,宛若君子,谁能不爱呢?
“君子不与小人斗”大都是君子的处世哲学,恰恰合了小人意,结果往往是小人骑上君子头.君子埋头干事,小人伺机整人,精力的投入方向上,小人就占了上风.干事往往就要有漏洞,出错误,小人不干事也就不犯错,但她是挑毛病的高手,君子出错,小人幸灾乐祸,把君子的错误夸大无边,传播无际,直到有人,特别是君子与小人共同的顶头上司对君子不满,甚至责备君子,小人再添油加醋,落井下石一番才肯罢休.从古到今,历朝历代,朝廷之上都分为两道风景,都有君子与小人之争,开明的君主执政时,小人会隐藏起来,一旦有机可乘,都会跳出来咬一口。现在社会变迁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私营民营等企业,这些企业的老板董事长有点类似于君主,怎样才能做到“亲贤臣远小人”呢?
首先,识人。应当判别那些人经常说自己不应该这么那么做,对自己想做的事提出质疑的,那些人经常附和自己,那些人经常在自己的耳边说别人的不是。其次,要经常听听基层员工的心声,不同部门的员工对经常接近自己的人的评价。如果你听不到声音,或者你听到的都是说好的,我认为,你这个领导做得好失败,你已经听不到真实的声音了。那你听到的声音去判断。
第三,就像古代时候的君主一样,给已经确定的“忠臣”,赋予“打皇鞭”、“铡龙铡”。
第四,制定“君主立宪制”、“王子犯法于民同罪”等规章制度,让员工监督自己对制度的履行情况(采取无记名意见箱),意见公开栏,将自己的履行情况公开,给予意见箱公开人员“免死铜牌”或者是员工轮流公开意见箱。
以上我能想到的几点解决办法。总之,大小人可以乱政亡国,小小人可以把一个单位搅的是非不断,乌烟瘴气.敬请各位特别是有识之士认清小人,谨防受害.五、承担责任也是一种幸福,鼓励合理的失败。
历年来我们一直有着“枪打出头鸟”的这一说法,这样就会导致我们不敢承担责任,遇到新问题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我们很多管理人员整天盯着下属的不足,靠着打击下属来增加自己的“权威”,请问,这样你的下属什么时候才会有成就感和归属感呢?
现在人们也许开始遗忘了2000年以前,大凡新办一个企业,总是要先到工商部门进行名称预先登记,领表后,还需要开据房产证,进行验资、审批,如果是歌厅舞厅或者卖烟什么的,还要跑文化局、烟草专卖局,然后又回到工商局,领取营业执照,接着再到公安局进行刻章审批,到银行开设账户,接下来的还有税务、统计、社会保险等各项登记等着„„每一个程序要跑一个机关,每一个环节要进一个“衙门”,加上拥堵的交通和部门之间扯不清的皮,什么时候能真正开业就没准了。那时候,我们常常埋怨行政人员办事不灵活、官僚气十足、效率低下等等,这些都是因为那些员工把“不犯错误”定为工作的首要目的,而把服务顾客、享受工作放在次要的地位。在市场竞争当中,目标置换现象对企业的危害更大,它限制了员工的创造力,损害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之所以会产生目标置换的情况,从本质上讲,就是缘于领导层或是员工对责任的片面化理解,因为大家只看到了责任所具有的惩罚的一面,而忽视了其在组织中的激励作用,所以目标置换的现象才会长时间存在。
管理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定律——波特定律,它的内容就是“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认为:管理者过于关注员工的错误,就不会有人勇于尝试。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说,我们允许下属犯错误,如果那个人在几次犯错误之后变得“茁壮”了,那对公司是很有价值的。犯了错误就能在个人发展的道路上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在西门子有这样一句口号:员工是自己的企业家。这种氛围使西门子的员工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只要是有创造性的活动,失误了公司也不会怪罪。
对下属和员工的错误保持宽容是一个优秀领导者的美德。日本有一个表演大师,有一次在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松开了。有个到后台采访的记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难道他不知道这是表演的真谛吗?”“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不当场告诉他,我想教育的机会将来会有更多,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这位表演大师并没有因为弟子看不出自己的用心而责怪他,反而对他的细心进行了嘉奖,可谓别具匠心。这样既没有打消弟子以后细心面对生活的热情,又为后
面的教导埋下了良好的伏笔。
首先,下属犯错误,领导要首先承担责任。从管理原则方面来讲,责、权、利是一组相对应而存在的因素,一个人有多大的权力,就应该获得多大的利益,承担多大的责任。责任并不代表你所受的约束有多少,而是表明了你在组织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一个有自信心的员工,他会把敢于承担责任当成是能力的体现,把它看作是提升团队合作精神的契机。一般来说,组织在面临危机或者变革的时候才突显责任,一个敢于在危机关头承担责任的员工,他本身就是能够被人信任、受人尊重、具有权威人格的人,这些素质都是优秀员工所不可或缺的素养。所以,组织领导者要敏于发现这些人才,并在组织当中培养每个人的责任意识。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下属犯错误,领导者一定有责任。领导要勇于承担责任,这不仅是一种表率,也是一种品质的体现。领导一旦通过表率作用树立起在员工中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属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事半功倍。
创新一定是打破墨守的陈旧规矩,那么打破陈旧的规矩肯定是有一定的责任风险的。对一个积极发展的企业来说,我们需要勇于承担责任的员工,让每一个员工都承担一份责任,这也就等于让他们多了一份自信心和成就感。
其次,优秀的管理者在员工犯错的情况下,是不会一味地责怪的。以宽容面对他们的错误,变责怪为激励,变惩罚为鼓舞,让员工在接受惩罚时怀着感激之情,进而达到激励的目的。每个人都是需要鼓励的,有鼓励才能产生动力。
宋秉泽
方仕集团财务部
2009-5-29
第五篇:企业文化建设要增强全体员工的认同感
企业文化建设要增强全体员工的认同感
企业文化有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
物质:指的是企业面貌、产品外观、纪念物和标志等; 制度:有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行为规范等;
精神:是指组织最高目标、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精神、风气和道德等。
我行新一届党委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当前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推进月活动中,下大力气整治工作环境、规范工作秩序和完善工作制度,这是改善企业外部面貌和提振企业精神面貌的重要环节。这些只是突出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企业文化重要的还应是它的精神层面。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企业文化精神层面主要是搞好宣传,组织好活动,唱唱歌,跳跳舞。其实,这些只是企业精神文化的一些外在表现,企业精神文化最重要的是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员工的核心价值观、精神风貌和道德等。企业的经营理念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完善;员工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风貌的建立和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需要潜移默化,不断的积累,更需要正确的导向和榜样。
企业文化的理念可以研究制定出来,但企业文化的形成,却是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认同。没有共同的认同感,强制执行的形
1式是形不成优良的企业文化的。我们通常要求员工要爱行如家,要有集体荣誉感,要有主人翁精神,要忘我拼搏。有这样的要求,每个员工也都可以表面这样做,因为就象俗话说的:端人碗,受人管。但他的内心呢?是真心愿意这样做吗?任何人只有对自己有利的事才会积极努力地去做。现代社会,抛开个人利益去讲集体利益是空洞和苍白无力的。我们天天都在说,要“以人为本”,这不应该只是一名空洞的口号。因此,要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就必须要做到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使员工的内心和企业的要求相一致,企业认同的,就应是员工认同的,这样的企业才会心想事成,无往不胜。
我们来看下世界著名企业的企业文化:
英特尔公司企业文化的六项准则:客户服务、员工满意、遵守纪律、质量至上、尝试风险和结果导向。
沃尔玛公司创始人萨姆〃沃尔顿,为公司制定了三条座右铭:“顾客是上帝”、“尊重每一个员工”、“每天追求卓越”。这也可以说是沃尔玛企业文化的精华。“员工是合伙人”是 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沃尔玛文化。
惠普文化五个核心价值观:
1.相信、尊重个人,尊重员工;2.追求最高的成就,追求最好;
3.做事情一定要非常正直,不可以欺骗用户,也不可以欺骗员工,不能做不道德的事;4.公司的成功是靠大家的力量来完成,并不是
靠某个个人的力量来完成;5.相信不断的创新,做事情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花旗银行企业文化:寻求创新,以人为本,客户至上
这些著名企业的企业文化,无不把“以人为本、尊重员工和员工满意”放重要位臵。因为员工的企业创新和创造财富的力量源泉。
企业文化不是企业的口号,需要企业中每个员工的学习、认同。文化最初是一个理念,然后通过种种机制,正式变为每一个员工的共同行为。
因此,我个人认为,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还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制度和有效执行制度;
二、以身作则,要“跟我上”,而不要“给我上”;
三、作为金融企业,多按企业规律和管理方式办事,少一些行政色彩;
四、员工的态度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把企业的态度变成每个员工的态度,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五、平等的奖励机会。在农发行行,奖励的唯一办法或进步唯一途径就是提升。企业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权力不是来自于地位,而是能力,个人影响力来自于个人能力,而不是地位,重要的是让每个员工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才干。
六、尊重每一名员工,使员工真正具有主人翁感。企业文化应该是企业中每个员工都认同的一种观念、一种制度。好的企业文化能调动员工最大的能量、担起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