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 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3 06:3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君主论 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君主论 读书笔记》。

第一篇:君主论 读书笔记

犹豫了一下要不要把读书笔记也发上来,最后还是决定弄上来。博客不同于校内日志,这里装的是我的思想与心路历程,一些在校内不能放的文章也可以毫无顾虑地放在这里。不过和上次的书评一样,有些形式了。而且真的很长,只能怪自己太会写了。

一.读书笔记——全书结构及各章概要

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十一章):论述了不同君主国的性质,种类,获得统治权的途径及各自特点与一些治理方法

马基雅维利把国家分为共和国和君主国,君主国又分为世袭的和新缔造的。可以依赖他人武力或凭自己的力量获得(第一章)。一个君主世袭统治的政权,要比一个新生政权容易维持得多,但也易将人们变革的记忆和变革的原因消弭殆尽(第二章)。一个新成立的君主国(混合式君主国)会面临种种困难。但马基雅维利提供了很多治理的方法。他认为,“只要统治者抓住叛乱所提供的机会毫不犹豫地巩固自己的地位,惩罚罪犯,肃清嫌疑人,并在最薄弱的地方做好准备,这些再度出现叛乱的国家就很难再失去了。如果被占国与占领国处于同一地区,有同样的语言,尤其当被占国的人们并不习惯自由生活的时候,君主只要把他们旧君主的血统斩草除根,同时不变更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了;如果征服国在语言,风俗与规章制度等方面与被征服国存在差异,则征服者应该亲赴被征服国的领地,与那里的人民生活在一起或者向那个国家一两处命脉之地派遣移民”“君主应当成为那些较为弱小的邻邦的领袖和保护人,设法削弱属地中的强大者,并提防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外来者通过意外事件涉足此地,属地中由于野心十足或分外恐惧而心怀不满的人把外来者引进来”(第三章)。根据被征服者状况的不同,君主应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统治。由君主和众臣进行统治的国家(如土耳其,这类国家类似中国古代的封建国家,我把他们看成中央集权的君权统治国家),夺取他们较困难而统治他们相对容易;还有一类是君主和贵族进行统治的国家(如法兰西王国,中世纪西欧基本上都是此类国家),占领他们较为容易而统治起来较难(第四章)。某些城邦或地区,习惯了在君主的统治下生活(如第四章中君主和众臣统治的国家),新的君主很容易统治他们。对于共和国,那些习惯在各自法律下自由生活的国家,有三种统治方法:毁灭他们,亲自驻扎或允许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法律之下,从他们那里收取贡品并扶持一个亲善于你的寡头政府即殖民。而马基雅维利欣赏把自由城邦毁掉,他认为,前两种方法更为稳妥(第五章)。获得一个新君主国必须依靠机会和个人的才干。为了革新,革新者有两种方法:乞请别人或诉诸武力,而马基雅维利主张诉诸武力(第六章)。以他人的武力和运气获得的新君主国很难保存下去(第七章)。在第九章论公民君主国中马基雅维利论述了君主、人民和贵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特点,“城邦里人民与权贵两种相反的欲求产生了三种权力欲求:君权,自由权和无政府状态”,但他肯定了人民的重要作用,认为君主更应该依靠人民,“英明的君主应该想方设法使公民时刻都对国家和他本人有所需求,这样他们才会永远效忠于他”。在第十一章论教会君主国中,马基雅维利展现了他对教会的态度:“这种国家依靠了人类心智无法企及的更高力量的支持,因为他们是由上帝所提升和维护的,对他横加议论,只能是自以为是的鲁莽行为”“当今教皇将会依靠慈悲之心和其他无限美德,使他更加强大和令人尊荣”,可见,马基雅维利并没有摆脱当时的局限。

第一部分为《君主论》接下来的论述做了铺垫,但也初步展现了马基雅维利主义,即他的权术思想::“对人们应该要么爱抚,要么铲除,因为人们会对所受的轻微侵犯进行报复,而对所受的重创就无能为力了,所以,人们对他人的侵害应该是那种不用担心受到报复的侵害”“谁促使他人强大,谁就自取灭亡,因为这种强大是他运用才智或诉诸武力促成的,而强大了的人们都会对这两者心怀猜忌”“人们不应为了逃避一场战争而听任混乱滋长延续,因为战争是无法逃避的,延续只会使自己陷于困境”。他崇尚武力:“赤手空拳者会被毁灭殆尽”“当人们不再相信的时候,就诉诸武力逼其就范”但又十分注重谋略,“掩饰自己的意图,与对手和解,极尽献媚取悦对手后最终将其拿下”“使用残暴,分为恶用还是善用,善用指统治者出于自身的安全,需要时可以偶尔为之”“损害行为应该一次干完,人民便会少受一些损害,怨恨就会少些;而恩惠应该循序渐进地施予,这样人民才能更好地品尝到滋味”……这些主张,无不体现了他“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思想,给君主提供了“有效”的治国之道。

第二部分(第十二章至十四章):论述了军队的种类,各自的利弊及统率的方法。马基雅维利把军队分为雇佣军,外国援军,两者的混合军和本国军队,并详细论述了雇佣军的由来、强烈抨击其危害,认为“意大利当前的衰败,就是长期依靠雇佣军的缘故”(第十二章)。而外国援军亦是有害无益的军队(第十三章)。作者主张君主要依靠自己建立的军队,“一位君主,除了战争、战略和军事训练外,不应该有其他任何目标、念头,不应以他事为业,这是身为统帅之人应当从事的唯一职业”为此,君主应该“采取行动、依靠思考、研读历史”(第十四章)。这就是马基雅维利的军事思想。事实证明,马基雅维利的军事思想在当时的意大利是正确的。在马基雅维利14年的政治生涯中,建立过辉煌的军事业绩。他撰写了题为《论佛罗伦萨国民军队组织化》的军事改革方案,并负责监督新国民军进攻比萨,这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第三部分(第十五章至第二十三章),论述了君主的统治和处世之道。这一部分为《君主论》的核心,集中阐述了马基雅维利所崇尚的权术与谋略。

“君主都拥有某些招人或褒或贬的品质”但马基雅维利主张利用恶行,“一个人如果在任何方面都持有善念,那他在众多不善之人中必会遭到毁灭。所以,君主如果要保住位子,就必须学会不仁之举,并知道何时当用,何时不当用”(第十五章)。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马基雅维利认为“慷慨出了名,就会受到损害”“君主不应对吝啬之名挂系于心”(第十六章),“也不必在乎背负残酷的骂名”“如果不能得到人们的爱戴,也要免遭人民憎恨,要令人畏惧又不憎恨”(第十七章)“君主应当极少守信”“我们这个时代的经验表明,那些曾经建功立业的君主们极少守信,他们懂得如何玩弄诡计,最终击败那些立身诚实的人们”(第十八章)马基雅维利极力反对君主遭人憎恨或蔑视,认为这两者极易使君主失掉王位,“君主应该规避那些使他遭人憎恨或被人轻视的事情”(第十九章)“最好的堡垒就是不要被人们憎恨”(第二十章)。一个君主如按照马基雅维利所说的做,利用恶行,极少守信,又如何受人尊敬呢?马基雅维利主张赏罚分明,并“在两国处于战争状态时,应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支持一方,反对另一方”“最为重要的是,君主应该不遗余力,通过自己的每一举措为自己赢得美名,让世人觉得他是个伟大的、不

同反响的人物”(第二十一章)“君主必须精于掩饰兽性,成为一名卓越的伪装者和假好人”“君主具备那些好品质并且持守不懈,那将有害,但如果显得具备那些品质,却是有益的”(第十八章)。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马基雅维利,他的谋略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看似绝对矛盾的两种品质能在君主身上完美结合(前提是君主按他说的去做),这应该和他深刻的洞察能力,把人性的弱点牢牢把握分不开,只有这样,才能玩弄人们于股掌之中。对待大臣,马基雅维利认为,应该起用那些为国事殚精竭虑的人,“应多关心,让他保持良臣本色;应赐给他荣誉财富,让对方感恩戴德;也要委以重任,和他一块分享荣耀”(第二十二章);而对待小人,“除了广开言路外,君主应采取第三种方法——在国内选拔智囊团”(第二十三章)

然而,谈到马基雅维利的权术思想,不得不提到他著名的“狐狸与狮子论”。这也是这一部分所主张的权术的代表:“君主必须熟谙为兽和为人的作战之道”“君主既然要懂得善用兽性,就应当取法于狐狸和狮子,狮子不知道防备陷阱,而狐狸则不能抵御豺狼”“因此君主需要成为一只狐狸以识别陷阱,又需要是一头狮子以震慑豺狼”,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该是狮子和豺狼的结合体,像狮子一样勇猛,像狐狸一样狡猾。这个观点常常被人引用,作为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最好诠释。他也因此受人褒贬不一,成为历史上争论不休的人物。

第四部分(第二十四章至第二十六章),反思了意大利君主失败的原因并呼唤强大的君主以统一意大利。

马基雅维利总结了意大利君主失败的原因:“吃了军队的亏,有些人遭到国人敌视,不知道如何防范贵族以保全自己,缺少危机意识”等等。他主张积极改变命运,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并果敢坚决地行事。最后,马基雅维利把希望寄托在梅迪奇殿下,“组织一支既能抵御骑兵,又不惧怕步兵的新军”来完成统一意大利的大业。

二.《君主论》的历史背景、立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君主论》千百年来备受争议,在书中,马基雅维利是一个绝对的君权拥护者和一个鼓吹暴力和权术的谋臣。有人把他称为历史上第一位无情的解剖师:他把欧洲历史上所有的阴谋诡计一一揭穿,毫不留情地告诉人们他周围这些道貌岸然的人内心的真实面目,并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做。因而,在反对者眼里,马基雅维利主义就是教人如何学坏,是狡猾奸诈的代名词。莎士比亚说“凶残的马基雅维利”,利奥·斯特劳斯则将其视为“邪恶的导师”;但在支持者眼里,他是历史的伟人,被称为“现代政治学之父”。(《君主论》导读)他身后,毁誉尖锐对立。但是,我们考察一个历史人物,决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决不能不注意马基雅维利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从这一点来讲,马基雅维利绝对是一个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军事理论家,是历史造就的巨人。

青年马基雅维利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当时的意大利,已经失去了罗马时代的辉煌和中世纪宗教中心的地位,在政治上四分五裂,城邦林立,各个邦国之间征战不断任人宰割;而在文化艺术上,意大利正创造着无以伦比的伟大奇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开始闪耀光辉,启迪人们摆脱中世纪宗教的束缚,以全新的眼光审视历史与现实。乱世出英雄,马基雅维利自己都说,“目前意大利的局势有利于新君创造光辉的业绩,给有胆识、美德的伟人提供了机会,让他展露才华,为自己赢得荣誉,造福于国人”。历史造就了他,但却没有如他所愿造就一个统一意大利的伟人。直到1870年意大利才由如狮子般勇猛的加里波第和如狐狸般狡猾的加富尔统一。此外,马基雅维利个人的经历也是促使他产生自己思想的必要条件:十多年的政治和外交生涯,为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出使法国使他对佛罗伦萨软弱的政治统治感到极度失望,也激起了他谋求富国强兵的强烈愿望;而佛罗伦萨政权的更迭令马基雅维利失去了从政的机会,相对清闲的生活使他能有机会思考领悟,最终完成了伟大的学术著作。但仅仅外部条件是不够的,马基雅维利从小接受人文主义教育,博览群书,最重要的是他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与现实的国家关系及人际关系能透过现象认清本质。在这些主客观条件下,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产生的确是历史的必然,我们也不难理解他过激的思想和主张产生及马基雅维利主义穿越千年而不衰的原因了。

此外,我还想谈谈《君主论》整本书的立论基础,即马基雅维利的人性恶理论。马基雅维利是把性恶论引进政治学的始作俑者,他认为,“一般来说,人类都是忘恩负义、反复无常的,他们妄自追求、伪装良善,见危险就闪、见利益就上。当你给他们好处,他们会对你全心全意,但你急切需要他们时,他们却离你而去”“人性除非在某种压力下才会表现出美好的一面,否则总是邪恶的”。由这一人性恶理论,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该师法狮子与狐狸,不择手段,使用各种权术与计谋。可以说,这是全书的立论基础。人性善还是恶历来是各种政治理论的基础。近现代西方政治学的许多主张也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比如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萨特的存在主义。我不禁思考:人性到底善还是恶呢?貌似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古今中外思想家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不同的答案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思想主张。中国儒家思想主张“人之初,性本善”,从而把道德教化作为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政治也就和伦理不可分了;而西方基督教认为人人都有“原罪(sin)”,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所以必须建立一系列制度法制来分权制衡。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再善良的人也不可能没有一丝恶念,而再邪恶的人心灵深处也不可能没有一处柔软的地方。也许善恶是统一于人当中的吧,善中有恶,恶中有善,无法分离。(个人思考结果,其实还是思考不出来)

但是我发现了马基雅维利的性恶论中一个有趣的悖论:既然他认为人都是狡猾奸诈,诡计多端,只为一己私利的,那他为什么要写《君主论》呢?毫无疑问,这本书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朴素的爱国之情,对一个统一强大的意大利的出现的渴望。可见,他自己就是心怀祖国,心忧天下的学者、政治家。这么说来,人就不是完全自私自利的,他们至少有一种家国情感。这不是自相矛盾么?马基雅维利自己又会作何解释呢?但至少在《君主论》中,我没有得到答案。或许,这个问题,马基雅维利在提出性恶论时根本就没想到吧。

《君主论》还有与众不同的一点,即是马基雅维利的研究方法。在书中,他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和现实材料,可以说,这些业已发生的事件是马基雅维利得出结论、形成自身理论的事实依据。没有这些事例及对他们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就不可能产生马基雅维利主义。因而,我认为,马基雅维利采用的是基于历史与现实上的经验主义研究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及其地不容易,因为前提必须是挣脱中世纪宗

教政治理论的束缚,以“人”的眼光观察历史与现实。这在文艺复兴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政治学的发展同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马基雅维利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调查分析方法,把研究从“天国”拉回“人世,对以后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君主论》导读)。

三.《君主论》中至今闪耀的思想光辉

不管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谁都承认,《君主论》是一本政治学巨著,其历经千年却依然闪耀着光辉必然有其原因。我认为,这不是因为他的功利主义,他的权术思想能古为今用(许多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把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奉为圭臬),而是贯穿于整本书中的思想精髓:他的哲学思想。

马基雅维利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问题,首要前提便是对人自身的肯定。他强调人的作用,反对宿命论的消极世界观。“许多人认为人类智慧是不能改变命运的,对此他们没有必要费心劳神地干事业,只能听天由命、随波逐流。但是人类的主观意志并非完全不顶用。其实命运主宰着我们一半的活动,而我们另一半的活动是由我们自己支配的” “命运就像一个女人,想要征服他就应该痛打她,将她击翻在地”(第二十五章)。可见,马基雅维利并不否认命运(规律)的作用,看到了客观规律与外在条件对社会和人生的制约作用,但他更强调人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他认为对待机遇也是如此,“机会使选择的形式有了内容。没有机会,他们的意志力就没有用武之地;而没有意志力,机会只有徒然溜走”“所以,机会成就了这些人的伟业,而卓越的才干使他们得以洞察机会,并利用这些机会,使祖国日益昌隆”(第六章)。马基雅维利十分清楚机遇与人自身能力的关系,强调两者的结合。这在当时是绝对的人文主义思想,至今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其次,马基雅维利认同发展观点,认为人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获得成功。“一个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的君主,才会事业昌隆,反过来说,一个君主悖天行道,事业就会日薄西山”“我的结论是:命运千变万化,人们往往墨守成规;顺应潮流者兴旺发达,逆流而动者势衰运退”。我们今天讲与时俱进,没想到500年前,马基雅维利早已参透了其中的道理。

此外,马基雅维利主张居安思危,“君主不应对军事训练掉以轻心,而且在和平时期比战争时期更应注重这个问题”(第十四章)“我们那些享国多年后来又将其丧失的君主们不应去抱怨命运,而应归咎于自己的庸碌无能。在和平时期从不思考可能的变故(风和日丽之时想不到暴风骤雨,这是人们共同的缺点)”(第二十三章),因而,他欣赏预见性,主张防微杜渐,“一个君主不能在灾祸初露端倪时观察入微,那就不是明智的君主,只可惜,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少之又少”(第十三章)。同时,马基雅维利承认矛盾的普遍存在,主张趋利避害,“根据事物变化的规律,人们在躲避一种不利因素时势必会遇到另一种不利因素。但谨慎的人知道如何区分不利因素的性质并选择危害性最小的不利因素以趋利避害”(第二十一章)

然而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有人认为马基雅维利陷入了唯心主义。但是,从《君主论》来看,我得出的结论是马基雅维利是唯物主义者。我们都承认他是现实主义、功利主义的。任何观点都出自现实又回归于现实,他也主张直面现实,拒绝幻想,“我的目的是给那些能够理解它的人一些有用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最好直

面事物的现实层面,而非耽于对它的幻想。人们的实际生活与应当怎样生活相去甚远,一个人如果沉迷于应当怎样办,而将实际抛诸脑后,那他学会的不是如何自保,而是自我毁灭”(第十五章)。他的历史观也是唯物的,也许有人认为他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意志,这的确给人以英雄史观的感觉,但他并没有忽略历史客观规律的作用,如我在这一部分讲的,他强调客观规律与条件和人的主观意志的结合。

总而言之,我认为,马基雅维利虽然不是一个哲学家,但他的政治思想中无不闪耀着哲学思想的光辉,他真的很伟大。(个人观点)

四.其他方面的简单概括,浅谈马基雅维利

这是一本巨著,这是一个伟人。对于《君主论》还是有很多可以说,马基雅维利主义在当今各方面尤其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意义以及这本书的缺陷:这是毫无疑问的,任何著作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即使是当时最先进的理论,在当时可以称作完美无缺,随着历史的发展,必然会显示出他的局限性。《君主论》也是。马基雅维利对教会的态度,他的观点的统治者(剥削阶级)立场,对人民力量觉醒的意识及局限,以及凭当时条件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的人治思想,对法律的态度等等,都是《君主论》的缺陷。但是我们不应该苛求古人,还是应该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观察。这样说来,《君主论》几乎无懈可击了,一本历史造就的巨著,一个现实造就的伟人。

最后还想谈谈作者,马基雅维利最后的结局并不好过,落到为各方猜忌排斥的地步,在贫困交加、志不得伸中离世。他的愿望也是经过了漫长的300多年才实现。为什么呢?看《君主论》时我就在想:如果我是君主,看了马基雅维利的书,会犹如守财奴发现金子一般欣喜若狂,但我绝不会重用马基雅维利。他把人性把现实看的太透了。这样的一个臣子在身边,就算他如何爱国、如何忠诚,都不能使我放下心来。我的想法是对的,伏尔泰一语道破:“因为他泄露了天机”“他从不对自己的思想加以掩饰,而把自己看透的权力政治中的权术和盘托出;他聪明绝顶,但还没有聪明到善于隐藏自己的聪明并消除别人疑惧的地步”(《君主论》导读)。他这种外露的性格和理想化的追求使他不可能顺应或改造现实,这也造成他怀才不遇的悲惨结局。但我认为这是他太爱国,太忠诚渴望意大利统一的结果。这位伟人,是历史的宠儿,但也遭到了历史的惩罚,上帝对待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啊。(貌似有宿命论思想了)。

以上就是我对《君主论》的思考与感悟,读这种蕴含人类伟大思想的书,真的很有收获。

第二篇:君主论读书笔记

君主论读书笔记正如马基雅维利写的那样“凡是想要获得君主恩宠的人们,向来都是把自己认为最宝贵的东西或者自以为君主最喜爱的东西作为献礼”,马基雅维利确实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对伟大人物事迹的知识在《君主论》一书中都奉献了出来。

这本书从很多方面探讨了君主该如何保住自己的权利,如何治理国家,这么多方面中,我对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该成为一个怎样的君主,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很感兴趣,所以我想着重谈一下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君主应该成为一个慷慨的人还是吝啬的人?

要我以前回答这个问题,那答案太简单了,当然是慷慨的,仅就词性而言答案就不言而喻。但是看了马基雅维利的分析,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一个慷慨的君主慷的其实都是他人之慨,他自己又不会种田赚钱,用的都是人民上缴的东西,他凭什么慷慨?而且慷慨如果拿捏不当的话就变成了奢侈,而到最后君主为了保持住自己慷慨的名声势必不得不横征暴敛,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这样就会使人民怨恨这个君主,那么君主之位自然就坐不安稳了。隋炀帝“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因为他太慷慨了,人民实在受不了了,纷纷造反,慷慨的君主没逃过惨死的命运。马基雅维利说:“如果君主是英明的话,对于吝啬之名就不应该有所介意”。如果说慷慨不能使我坐稳江山的话,那么吝啬之名又何妨?

君主应该成为一个残酷的人还是仁慈的人?

一个想流芳百世的君主肯定希望自己留下一个仁慈的美名,可是在马基雅维利心中,残酷从某种角度来说才是真正的仁慈,“他比起那些由于过分仁慈,坐视发生混乱,凶杀,劫掠随之而起的人说来,是仁慈得多了,因为后者总是使整个社会受到顺还,而君主执行刑罚不过损害个别人罢了”。对于马基雅维利的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觉得他说对于有罪的人要严厉残酷的打击,这点本身没有错,姑息养奸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可是如果君主本身是昏庸的,他认为有罪的人恰是无罪的,那么作为一个残酷的君主肯定就会滥杀无辜,人民也会人心惶惶,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怎么可能会稳定呢?所以说残酷的君主未必如马基雅维利认为的那样能给人们带去更大程度上的稳定。

君主是受人爱戴好呢还是被人敬畏好呢?

如果说两者只能择其一的话,我和马基雅维利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他认为被人敬畏好。为什么呢?我想他是这样想的,如果有人威胁让我去打我的老师,不去的话就会对我拳打脚踢,那我肯定会按他的威胁做,因为冒犯一个我爱戴的人比忤逆一个我敬畏的人简单多了。那么依次类推,人民反抗一个他们爱戴的君主比反抗一个他们敬畏的君主要简单多了,道理是对的,可是如果人民爱戴一个君主的话,人们为什么还要反抗他呢?如果人民非常敬畏一个君主,敬畏到怕有他的统治自己的生命就不能保证的话,人民事很可能造反的。就像人们爱戴李世民,所以根本就没想过要反他,君主之位自然就坐得稳了;人们虽敬畏秦二世,可最终为了保全自己不得不反,秦始皇期望的千秋万世就可怜的终结于二了。

有人把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提到的一些观点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之后马基雅维利主义就成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强权至上主义的代名词。我虽然对马基雅维利提出的很多想法并不是很不赞同,但我还是认为做君主毕竟不是做一般的人,还是需要一些像马基雅维利说的吝啬,狠毒的品质去管理国家和人民的。以上就是我对《君主论》这本书一些浅薄的想法。

第三篇:君主论读书笔记

君主论读书笔记

从十五世纪下半叶起,以意大利为发源地,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化,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的巨人的时代。尼科洛·马基雅维里(Nicclolo Machiavelli 1469---1527)正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巨人之一。马基雅维里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政治家、外交家,政治思想家。他是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家彻底分家的人,有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之称。

《君主论》是马基雅维里对意大利几百年来的政治实验和当时激烈的政治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自己实际从政经验的理论概括。他对国家政治生活本质的赤裸裸揭露,扭转了当时人们对传统政之本质的虚假认识,把传统政治从伦理道德的阴影下成功地引导到权力上来,对于人们客观、正确地认识当时政治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世俗政治国家观正在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揭穿了传统政治伦理化的虚伪面纱,不仅成为后人反封建教会的思想武器,而且也为历代君主们提出了一整套统治策略和政治权术,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

《君主论》的主要论点是:国家的福利证明任何行动路线的正当性。在政治事务中,政治需要压倒伦理;公共生活中的道德标准是不同于私人生活中的道德准则的。马基雅维里认为,对于统治者来说,公平交易可能是一种代价太高的奢侈的行为,为了便于交易,也许有必要采取欺诈和暴力行为,这种做法在人们看来似乎是难以接受的,并且可能是有罪的,但在政治领域却是例外。这体现了马基雅维里的“国家与道德毫不相关,政治和伦理应该彼此分离”的中心观点。马基雅维里相信,政治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成功。

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第一章中谈到了二种国家形式,君主制和共和制并分析了君主国的具体形式,根据君主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去获得他的地位分为世袭的和新奠基缔造的两种。马基雅维里深刻论述了君主制的存在合理性。针对不同的上台方式,马基雅维里对君主国进行了分类,并对君主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国家方案,教一个君主怎么样去治理他的国家和人民。在谈到如何争取做一个君主,以及做了一个君主之后又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上,马基雅维里语出惊人。他在书中提到了如何看待法律与武力(战争、军队)之间的关系,如何利用宗教的力量,做一个具有狐狸和狮子特征的人,君主的吝啬和慷慨之间的关系,以及民众与君主的关系。马基雅维里认为,只有按照他在书中所提出的去做,才是一个理想的君主。

马基雅维里所处的时代正值意大利遭受法国入侵、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他痛感需要一位强有力的君主来挽救意大利。于是,他极力称颂罗马纳公爵切萨雷·博几亚的欺骗、阴谋、暗杀和其他暴力手段,希望君主效法他,以卑鄙的手段达到正确的目的。总之,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君主不妨对行恶习以为常,不要因为残酷的行为受人指责而烦恼:“慈悲心是危险的,人类爱足以灭国。”马基雅维里有句名言:“一个君主被人惧怕比起被人爱,更为安全些。”但有时又有必要让人民相信君主是“集美德于一身的人”,他主张,君主不仅必须善于骗人,“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而且还要善于为其背信弃义的行为涂脂抹粉。也就是说,统治者在公开场合应表现出爱民如子和仁德宽厚的样子。惩罚人的事应该让其他人去干,最后还可嫁祸于人,找替罪羊,以避免自己受到

国民的谴责。奖赏别人的事应当亲自出面,以免让下属行私惠。在第八章“关于以邪恶手段获得君主权位者”中,马基雅维利提出:“恶行应该一次干完,恩惠应该一点一点地赐予。”他以亚历山大六世为例,说明任何一个想要欺骗人的统治者总是可以找到某些甘愿上当受骗的人。“一位君主如果能够征服并且保持那个国家的话,他所采取的手段总是被人们认为是光荣的,并且将受到每一个人的赞扬。因为群氓总是被外表的事物所吸引,而这个世界里尽是群氓。”

马基雅维里对政治家的果断、狡诈、虚伪和获得的成功表示赞赏。他认为: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的。一位君主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就应该完全摒弃道德,运用权术,采取软硬兼施、背信弃义的手段,高压和怀柔双管齐下。他说:

人们必须承认世界上有两种斗争方法:一种是运用法律,一种是运用武力。前种方法是人类特有的理性行为,而后者则是兽性行为。在当时的社会现实面前,前者常常使人力不从心,迫使人们必须诉诸后者。这就要求君王必须懂得如何善于运用野兽的行为进行斗争,懂得效仿狐狸和狮子。因为狮子不能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又不能够抵御豺狼。因此,成功的君主必须是一头能识别陷阱的狐狸,同时又必须是一头能使豺狼惊骇的狮子。

成功的政治家必然是一位艺术家:他要能够安抚躁动的民众,通过各种渠道揣摩对手的意图,利用外交手腕做出让步和妥协以换取己方阵营的稳固----这些行为,在大多数时候,是难以用道德和伦理明确加以判断的。历史上杰出的宗教领袖可以通过高尚的道德情操将人们团结起来----但是他们如果囿于道德范围而不是使用政治手段的话,他们在政治上就不可能活动成功。

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较多地论述了为了长久地维持和巩固统治,君主需要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和措施:一是要重视分配给人民以利益。特别是“如果一个人是受民众的拥戴而成为君主的,他应该时刻也不能忘掉他们,并和他们保持联系„„否则,当他遇到困境的时候,轰他下台的也是民众”。二是要进行制度革新。取得国家政权之后,君主们为了巩固地位,并使国家健全,不得不策划规定与之相应的新规章、新制度。但马基雅维利强调,在任何体制的一种国家中,要推行一种新的制度,其难度均是要超过其他所有项目。三是要对威胁到统治的敌对势力必须坚决,甚至斩草除根,要不留隐患。这一点特别表现在武力征服新的土地后。四是要建立一支自己的军队,不能依赖客军和雇佣军,因为那无异于自掘坟墓。马基雅维里坚决指出,“世上最弱和最不稳定的东西,莫过于不依赖自己的力量来建立自己的权势和声誉了。”

马基雅维里的军事思想,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进步思想在军事上的反映,体现了当时军事变革中的创新精神,受到后世军事理论界普遍关注,对于欧洲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被恩格斯誉为第一位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著作家。其军事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军队组织建设理论上,他主张建立步兵与骑兵相结合的军队建制;其次,在军事训练观上,他主张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期,君主都应重视军队训练;最后,在军队思想建设观上,他在择将时虽不大考虑道德因素,但在军队的思想建设上却极力主张把勇敢、大公无私的美德灌输到军队中,用爱国精神武装官兵头脑。

在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学说中,特别强调实力。他认为,一切国家,无论其政体如何,也不论他是新是旧还是混合国,他都有两个主要的基础:一是良好的法律;二是良好的军队。一个国家如果缺少这两样东西,不仅不能建立稳固的统治,甚至“必然地招致死亡”。在构成一个国家的两个主要基础中,他认为良好的军队比良好的法律更为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良好的军队,那里就没有良好的法律”。

这一论断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来分析不无道理。

当时的意大利还停留在雇佣军制度上。马基雅维里是同时代人中最早认识到雇佣军弊端的政治家。他认为雇佣军腐化堕落不仅有害于国家的统一,而且对意大利各个城邦国家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第十二章马基雅维里马基雅维里论述了除雇佣军外其他多种类型的军队。就当时欧洲各国所拥有的军队而言,就有本国公民组成的国民军、由外国雇佣军和本国军队组成的混合军以及外国雇佣军和援军四种类型。他在《君主论》第十三章一开头就明确指出,外国援军也是不可依靠的军队,“因为如果他们打败了,你就完蛋了;反之如果他们赢得胜利,你就要成为他们的俘虏。”为了说明外国援军是一支无益的军队,他一方面援引古代和当时大量的实例来论证。另一方面他把雇佣军和外国援军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他认为利用援军比利用雇佣军更为危险。“他们完全团结一致,而且完全听从外国人的命令”,因此,他劝告君主“宁可依靠自己的军队打败,而不愿意依靠他人的武力取胜”。只要由本国臣民、市民或属民组成的军队才是良好的军队。因为他认为,只有在一支公民军队中,“才有可能激发起必不可少的人类之爱和必不可少的爱国热情”。进而在第十四章:君主在军事方面的责任中提出君主必须把军队的重视放在首位,作为自己唯一应关注的专业。

在谈到命运的时候,马基雅维里说,命运是稍纵即逝的,可它的影响却使人终生难忘。那么,命运在人世事物上有多大力量?怎样对抗?马基雅维里在此给命运概念注入现实的因素,强调人的行动应该紧密结合自己的具体行动。“因此我得出的结论是:当命运正在变化之中而人们仍然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方法时,如果人们同命运密切地协调,他们就成功了;而如果不协调,他们就不成功”。假使一位君主的做法符合时代的特性,他就得心应手;同样地,如果他的行径同时代不协调,他就不顺利。马基雅维里在谈到怎样对待命运时说:“迅猛胜于小心谨慎,因为命运之神是一个女子,你想要压倒她,就必须打她,冲击她。”

在命运的世事无常面前,马基雅维里再一次给我们来了警言,他说,我们无法把人的本性抹灭掉,“正确的是:命运是我们半个行动的主宰,但是它留下其余一半或者几乎一半归我们支配”。那就要看我们怎样操纵,一味依赖命运,将永远成不了命运的主宰,人的意志一旦坚定,奇勇无比,还有什么不能做成功的。马基雅维里确实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冲破了神学和道德传统,说出了每个人心中都可能有却不敢说出的话,打破了世俗社会的平静。他一心想要说明的是,“人们的实际生活是一回事,而应当如何生活则是另一回事”。马基雅维里相信人的意志,反对基督教和天神思想,因此,在第二十五章中,他用力撕开了命运的面纱,鞭打命运女神。

马基雅维里对人性恶的一面作了淋漓尽致的解剖。他认为人类愚不可及,总有填不满的欲望、膨胀的野心;总是受利害关系的左右,趋利避害,自私自利。因此,利他主义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们偶尔行善只是一种伪装,是为了赢得名声和利益。人都是“忘恩负义、心怀二志、弄虚作假,伪装好人,见死不救和利欲熏心的”;即使是最优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堕落,因为作恶事更有利于自己,讲假话更能取悦别人。所以每个人不是流氓就是傻瓜,不是骗人者就是被骗者,他们的卑鄙和愚昧的本性被一层修养和学问的华丽外衣所掩盖了。这种观点可以说是直指人性,不惮说出人性的普遍弱点。但是。马基雅维里这里所谈之人性,是特别针对立法前提所作的设定。也就是说,所有的立法者必须假定人的恶的一面,立法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坏事的发生。在其思想体系里,善恶总是相伴而行。正是基于上述人性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和恶的巨大力量等情况,马基雅维

里主张人需要理性和立法者的指引,必须以法治国。政治家为了社会的稳定,不能简单地顺从人性,还应当引导和驾驭人性去实现实践理性的要求和现实政治的要求。我们必须认清人性的弱点,承认贪婪、自私、权利欲是每个人不可更改的属性。为了尽量减少这些不良情感的危害,我们就需要坦然地面对它,然后将之纳入理性的轨道,顺势利用这些情感来获得稳定与繁荣。

《君主论》以饱含激情的疑问结束,该书最后一章是“关于怎样解放蛮族手中的意大利”。不幸的是,过了三个半世纪,马基雅维里的这一梦想才得以实现。不管世人如何评说,马基雅维里留给了我们无形亦无尽的资产,我们应该采取拿来主义的姿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吸收和利用。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吸收马基雅维里式的精神,他的执着与干劲,他的慎密的思维,哲理的思辨能力,带着深沉的爱国思想,排斥仅仅沉浸在马基雅维里所谈的暴力与阴谋当中。还是先人有言,凡以暴力和阴谋维持的权力与地位,最终必将为暴力和阴谋所毁;凡是效仿马基雅维里权术的人必将最终为马基雅维里式的权术所害。马基雅维里留下无尽的遗产,可喜也可忧。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美好的,阳光四溢,虽然道德滑落和人性沦丧有时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充满阴霾,可那毕竟是生活的另一面,我们应该积极面对。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把人性的阴暗面暴露于我们眼前,他其实更希望看到人世间的和平与强大,只是在他那个动荡的年代,离他心中的愿望还有一段距离,因此他不停地坚持和奋斗。为了国家和人民,他用自己的智慧去实现他心中的理想,持之以恒,这是他的精神支柱,也是值得每个人去学习的东西。

第四篇:《君主论》读书笔记(范文)

L20814053 殷李飞

<<君主论》读书笔记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著作,《君主论》有着崇高而特殊的历史地位,它的光辉在今天依然闪烁,学习政治学,它应该是一本必读读物,读了之后,个人有点体会,在此作以小结。

今天,人们习惯于使用“现在时”说话——事务的价值就其衡量标准而言体现在对“现今”的价值。乌托邦被当作幻灭的代名词,人们相信“真实”胜过“理想”;憧憬“民主”胜过“自由”——更多的人喜欢用有命运的“遥控器”而非一叠厚重的“人生报刊”。

《君主论》初读起来,似乎充满了带有“中国人气息”的奴性——一个盛世期盼明智之君,让人联想起身穿朝服,白须垂胸的官吏们。然而马基雅维利却并非如此“单纯”,细品《君主论》其中的思想,除了深蕴外,更多的是基于作者意识形态的矛盾。

如果把《君主论》作为政治意识形态的一个样板加以研究,便可以看出其中的双层含义:乌托邦与现实的融合——即非冷漠的乌托邦,也非说理,而是通过创作具体的幻想,影响四分五裂的人民,唤起和组织他们的集体意识。

《君主论》的乌托邦性质在于,那个君主其实并没有在历史现实中存在;他不是直接客观地出现在意大利人民的面前,而是一个纯理论的抽象,一个领袖的理想首领的象征。However,随着强烈戏剧效果的推进,贯穿着本书的激情和神化的因素在结尾部分,通过祈求“一位现实存在”的君主,被集中起来,获得了生命。

纵观全书,马基雅维利讨论了君主带领人民奠定国家的必由之路,它在展开论证的时候逻辑严密,具有科学的公正性;临到结尾,马基雅维利自己成了人民,与人民融为一体;但这不是“一般”意义的人民,他成了他们的自觉的喉舌,并且他也感觉到这一点,他感觉到自己与他们的认同。这么看来,整个“逻辑”过程不过是人民的自我反思,是在人民意识中做出的内在推理,到结尾发出情不自禁的呼号。激情,从对自身的推论,发展到“激动”、狂热和对行动的迷恋。正因为如此,《君主论》的尾声就不是僵硬的东西;必须把它理解为作品的必要成分,甚至必须把这一成分理解成为全书的点睛之笔。

回到前面的“集体意识”,我们便可以理解作者的“„„深深地认识人民的性质应该是统治者,而深深地认识统治者的性质的人应该属于人民。”——统治者在这里已非单纯的征服着,它超越了“利益驱动的统治者”,超越了“利益集团”,甚至超越了“民主的选举制度”——它的植根于人民的“集体意识”;然而“君主”这时也回归了人民,因为他的“英明才智”是他成功的条件,而他的“集体意识”确实他能够成功的根本——“统治者”在这里确切地讲是一个代表:人民的代表。马基雅维利用“将来时”构造了一个完美的君主,确实用真实的笔描绘了一群“集体意识强烈”的人民。

对于马基雅维利与其《君主论》与我来讲更多的并不是对于“统治者”的思考,或许更多的是对“反统治”的“民主”的思索——当人们赶走君主以后,如果像吴思所言中,这个国家便失去了最后一个“忠心的追随者”,人们守着一个可以从中牟利的城邦,力量强大者谋利于国家,此之者谋利于社会,再次者谋利于广袤土地„„倒也算是各得其所么?

马基雅维利把国家分为共和国和君主国,君主国又分为世袭的和新缔造的。可以依赖他人武力或凭自己的力量获得(第一章)。一个君主世袭统治的政权,要比一个新生政权容易维持得多,但也易将人们变革的记忆和变革的原因消弭殆尽(第二章)。一个新成立的君主国(混合式君主国)会面临种种困难。但马基雅维利提供了很多治理的方法。他认为,“只要统治者抓住叛乱所提供的机会毫不犹豫地巩固自己的地位,惩罚罪犯,肃清嫌疑人,并在最薄弱的地方做好准备,这些再度出现叛乱的国家就很难再失去了。如果被占国与占领国处于同一地区,有同样的语言,尤其当被占国的人们并不习惯自由生活的时候,君主只要把他们旧君主的血统斩草除根,同时不变更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了;如果征服国在语言,风俗与规章制度等方面与被征服国存在差异,则征服者应该亲赴被征服国的领地,与那里的人民生活在一起或者向那个国家一两处命脉之地派遣移民”“君主应当成为那些较为弱小的邻邦的领袖和保护人,设法削弱属地中的强

大者,并提防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外来者通过意外事件涉足此地,属地中由于野心十足或分外恐惧而心怀不满的人把外来者引进来”(第三章)。根据被征服者状况的不同,君主应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统治。由君主和众臣进行统治的国家(如土耳其,这类国家类似中国古代的封建国家,我把他们看成中央集权的君权统治国家),夺取他们较困难而统治他们相对容易;还有一类是君主和贵族进行统治的国家(如法兰西王国,中世纪西欧基本上都是此类国家),占领他们较为容易而统治起来较难(第四章)。某些城邦或地区,习惯了在君主的统治下生活(如第四章中君主和众臣统治的国家),新的君主很容易统治他们。对于共和国,那些习惯在各自法律下自由生活的国家,有三种统治方法:毁灭他们,亲自驻扎或允许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法律之下,从他们那里收取贡品并扶持一个亲善于你的寡头政府即殖民。而马基雅维利欣赏把自由城邦毁掉,他认为,前两种方法更为稳妥(第五章)。获得一个新君主国必须依靠机会和个人的才干。为了革新,革新者有两种方法:乞请别人或诉诸武力,而马基雅维利主张诉诸武力(第六章)。以他人的武力和运气获得的新君主国很难保存下去(第七章)。在第九章论公民君主国中马基雅维利论述了君主、人民和贵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特点,“城邦里人民与权贵两种相反的欲求产生了三种权力欲求:君权,自由权和无政府状态”,但他肯定了人民的重要作用,认为君主更应该依靠人民,“英明的君主应该想方设法使公民时刻都对国家和他本人有所需求,这样他们才会永远效忠于他”。在第十一章论教会君主国中,马基雅维利展现了他对教会的态度:“这种国家依靠了人类心智无法企及的更高力量的支持,因为他们是由上帝所提升和维护的,对他横加议论,只能是自以为是的鲁莽行为”“当今教皇将会依靠慈悲之心和其他无 限美德,使他更加强大和令人尊荣”,可见,马基雅维利并没有摆脱当时的局限。

《君主论》千百年来备受争议,在书中,马基雅维利是一个绝对的君权拥护者和一个鼓吹暴力和权术的谋臣。有人把他称为历史上第一位无情的解剖师:他把欧洲历史上所有的阴谋诡计一一揭穿,毫不留情地告诉人们他周围这些道貌岸然的人内心的真实面目,并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做。因而,在反对者眼里,马基雅维利主义就是教人如何学坏,是狡猾奸诈的代名词。莎士比亚说“凶残的马基雅维利”,利奥•斯特劳斯则将其视为“邪恶的导师”;但在支持者眼里,他是历史的伟人,被称为“现代政治学之父”。(《君主论》导读)他身后,毁誉尖锐对立。但是,我们考察一个历史人物,决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决不能不注意马基雅维利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从这一点来讲,马基雅维利绝对是一个伟大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问题,首要前提便是对人自身的肯定。他强调人的作用,反对宿命论的消极世界观。“许多人认为人类智慧是不能改变命运的,对此他们没有必要费心劳神地干事业,只能听天由命、随波逐流。但是人类的主观意志并非完全不顶用。其实命运主宰着我们一半的活动,而我们另一半的活动是由我们自己支配的” “命运就像一个女人,想要征服他就应该痛打她,将她击翻在地”(第二十五章)。可见,马基雅维利并不否认命运(规律)的作用,看到了客观规律与外在条件对社会和人生的制约作用,但他更强调人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他认为对待机遇也是如此,“机会使选择的形式有了内容。没有机会,他们的意志力就没有用武之地;而没有意志力,机会只有徒然溜走”“所以,机会成就了这些人的伟业,而卓越的才干使他们得以洞察机会,并利用这些机会,使祖国日益昌隆”(第六章)。马基雅维利十分清楚机遇与人自身能力的关系,强调两者的结合。这在当时是绝对的人文主义思想,至今

第五篇:《君主论》读书笔记

《君主论》读书笔记

作者通过对诸多历史典籍和其所生活年代所发生的事件,讨论了新君主国的建立及君主的统治方法、君主国的获取、统治和维持等。全书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到第十一章讨论了君主国的相关问题,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讨论了关于军队、军事的问题,第十五章到第二十三章讨论了君主具体应该怎样做的一些建议,第二十四至第二十六章则阐述了作者献上此书的意义和目的。

一、君主国的相关问题(第一章至第十一章)

在这一部分里,马基雅维利对君主国进行了分类,他把君主国分为世袭君主国和全新君主国。他认为在世袭君主国中,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君主后裔统治下生活的世袭国里保持政权,相对于全新的君主国困难小得多。因此在随后的第三章到第九章中,依据全新君主国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获取方式,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在第三章中,作者着重讨论了如何在语言、习惯和各种制度上同征服国不同的情况下如何使君主巩固自己的地位。他认为一是君主亲自驻节在那里,二是在征服国的要害之地派遣殖民。而在殖民过程中,他认为最为重要的则是“设法削弱被占领国中较强大的势力,同时注意不让任何一个同自己一般强大的外国人利用任何意外事件插足那里”,并从罗马与法国路易十二的事实对比中,马基雅维利从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即“谁是促使他人强大的原因,谁就自取灭亡。因为这种强大是由于他用尽心机否则就是使用武力促成的”。这句话在随后的历史中似乎也得到了事实的印证,如盛极一时的哈布斯堡家族(西班牙)因与各国作战所消耗的大量金银以及举债最终成就了荷兰的崛起;二战时期采取孤立主义的美国在战争中从欧洲尤其是英国大获其利,最终取代英国获得世界霸权。在随后的第四章中作为特例作者提出了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的大流士王国为何容易统治的原因,指出了君主国统治的两种不同方法,即君臣统治与君(诸)侯统治,前者由于中央集权则占领难统治易,而后者由于分权则占领易统治难。而在第五章中,作者则建议对于习惯于自由生活的国家占领后应彻底毁灭掉,否则后患无穷。以上是作者依据占领的君主国不同的类型所进行的讨论,随后的六到十章中,作者则分别从四种不同的获取新君主国的方式进行了讨论。第六、七章分别讨论了依靠自己的武力和能力获得的新君主国与依靠他人和幸运获得的新君主国,作者显然倾向于前者,认为“最不倚靠幸运的人却是保持自己的地位最稳固的人”,而对于后者则认为“一个人如果在开头的时候没有奠定基础,事后可以运用巨大的能力去打基础,虽然这对于建筑师说来是很困难的,而且对于建筑物是很危险的”。随后的第八、九章作者讨论两种特殊的获取方式,一个是以邪恶之道,另一个是市民的君主国(即通过本国市民的赞助获得)。其中关于邪恶之道的运用,作者认为“由于妥善地使用或者恶劣地使用残暴手段使然”,妥善地使用即“可以偶尔使用暴力手段,除非它能为臣民谋利益,其后决不再使用”对于君主的地位会获得某种利益,而后者却不能自保。关于市民的君主国,马基雅维利则认为获得人民的赞助比获得贵族的赞助更有利于巩固君主的地位,且认为“一个英明的君主应该考虑一个办法,使他们的市民在无论哪一个时期对于国家和他个人都有所需求,他们就会永远对他效忠了”。本部分为《君主论》接下来的论述做了铺垫,也初步展现了马基雅维利主义,即他的权术思想:“对人们应该要么爱抚,要么铲除,因为人们会对所受的轻微侵犯进行报复,而对所受的重创就无能为力了,所以,人们对他人的侵害应该是那种不用担心受到报复的侵害”“谁促使他人强大,谁就自取灭亡,因为这种强大是他用尽心机否则就是诉诸武力促成的,而强大了的人们都会对这两者心怀猜忌”“人们不应为了逃避一场战争而听任混乱滋长延续,因为战争是无法逃避的,延续只会使自己陷于困境”。他崇尚武力:“赤手空拳者会被毁灭殆尽”“当人们不再相信的时候,就诉诸武力逼其就范”但又十分注重谋略,“掩饰自己的意图,与对手和解,极尽献媚取悦对手后最终将其拿下”“使用残暴,分为恶用还是善用,善用指

统治者出于自身的安全,需要时可以偶尔为之”“损害行为应该一次干完,人民便会少受一些损害,怨恨就会少些;而恩惠应该循序渐进地施予,这样人民才能更好地品尝到滋味”。这些主张,无不体现了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思想,给君主提供了直接且有效的治国之道。

二、军队、军事的问题(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

马基雅维利把军队分为雇佣军,外国援军,两者的混合军和本国军队,并详细论述了雇佣军的由来,强烈抨击了雇佣军的不可靠,认为“意大利当前的衰败,就是长期依靠雇佣军的缘故”。外国援军也是有害无益的军队。作者主张君主要依靠自己建立的军队,“一位君主,除了战争、战略和军事训练外,不应该有其他任何目标、念头,不应以他事为业,这是身为统帅之人应当从事的唯一职业”。同时认为“一切国家,无论是新的国家、旧的国家或者混合国,其主要的基础乃是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军队,因为如果没有良好的军队,那里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同时如果那里有良好的军队,那里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法律”。这些军事思想虽然在现在看来有些片面,或者单纯强调武力有些极端,没有考虑到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而且当时整个欧洲的局势表明,谁能在战争中胜利不完全决定于军队的实力,而在于谁国内的经济能使自己耗的更久,最就会笑的最后。但他的军事思想对于当时的意大利——一个总是喜欢依靠外国援军的国家——来说还是正确的,而且在马基雅维利14年的政治生涯中,也用其辉煌的军事业绩证明了这一点。其间他撰写了题为《论佛罗伦萨国民军队组织化》的军事改革方案,并负责监督新国民军进攻皮萨,这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三、君主具体应该怎样做的一些建议(第十五章至第二十三章)

他从历史的经验和意大利的现实出发,论证了政治的目的就是统治。因此,其政治思想的主题就是研究“国家兴衰的原因和政治家维持统治的手段”。他认为,人们实际上怎样生活同人民应该怎样生活是两码事,这对君主来说尤其如此。无可否认,君主应该具有人们通常所说的那些美德,诸如诚实、慷慨、守信、仁慈等,当然是值得赞扬的,但由于人类天性恶从而不允许这样,因此,“一个君主如果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不良好的事情,并且必须知道视情况的需要与否使用这一手或者不使用这一手”,“也不必要因为对这些恶行的责备而感到不安”。因为“一些事情看来是恶行,但是照办了却会给他带来安全和福祉。” 例如,在谈到慷慨和吝啬时,马基雅维利说,“被人们称为慷慨可能是好的,可是,如果慷慨在做法上使你不获称誉,它就损害你了,因为如果你有道德地并且正当地慷慨行事而不见知于人,你就逃避不了与此相反的恶名。”君主只有在慷他人之慨时,象带军出征,靠掠夺、勒索、敲诈来补给时,慷慨才是必要的,而在其他情况下,君主为了保有慷慨的名声,势必耗尽财力,横征暴敛,额外增加人民的负担,使人民仇恨他。而“一个君主头一件事就是,必须提防被人轻视和憎恨,而慷慨则会带来这两者。”君主如果英明的话,就不要介意吝啬之名。因为当人们看到君主由于节约的缘故而收入丰盈,能够抵御对他发动进攻的任何人,能够建功立业而不加重人民的负担,随着时间的流转,人们将会认为这位君主是越来越慷慨的。“在我们的时代里,我们看见的只有那些曾经被称为吝啬的人才做出了伟大的事业,至于别的人全都失败了” 再如残酷和仁慈这一对品质。马基雅维里认为,“每一个君主都是一定希望被人认为仁慈而不是被人认为残酷的。可是他必须提防不要滥用这种仁慈。”为了使自己的臣民团结一致和同心同德的残酷比起那些坐视发生混乱、凶杀、劫掠的过分仁慈其实是仁慈地多了。君主也许想受人爱戴和令人畏惧二者兼备,但实际上很难做到。如果必须在二者间作出取舍,则令人畏惧比受人爱戴安全得多。因为人们都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当你对他们有好处的时候,他们是整个人属于你的。可是到了这种需要即将来临的时候,他们就背弃你了。”“爱戴是靠恩义这条纽带维系的,然而由于人性是恶劣的,在任何时候,只要对自己有利,人们便把

这条纽带一刀两断了。可是畏惧,则由于害怕受到决不会放弃的惩罚而保持着”,“人们冒犯一个自己爱戴的人比冒犯一个自己畏惧的人更少顾忌。”在分析君主应当怎样守信的问题上,不得不提到他著名的“狐狸与狮子论”,这也是这一部分所主张的权术的代表:“君主必须熟练为兽和为人的作战之道”“君主既然要懂得善用兽性,就应当取法于狐狸和狮子,狮子不知道防备陷阱,而狐狸则不能抵御豺狼”“因此君主需要成为一只狐狸以识别陷阱,又需要是一头狮子以震慑豺狼”,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该是狮子和豺狼的结合体,像狮子一样勇猛,像狐狸一样狡猾。这个观点常常被人引用,作为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最好诠释。他也因此受人褒贬不一,成为历史上争论不休的人物。马基雅维利指出,笃守信义是值得赞许的,但经验表明,那些曾经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君主们并不重视遵守诺言,而且最懂得运用阴谋诡计,并且最终征服了那些盲目守信的,他列举教皇亚历山大六世,“除了欺骗人们之外,既不曾做过任何其他事情,也从来不曾梦想过任何其他事情,但他总是能找到上当受骗的货色”在遵守信义于己不利的时候,君主决不应该遵守信义,但他务必要装出遵守信义的样子,至于其他的品质,马基雅维里指出,像慈悲、忠实、仁爱、公正、笃信这些品质,“对于一位君主说来,事实上没有必要具备我在上面列举的全部品质,但是却很有必要显得具备这一切品质”,他甚至主张,一个聪明的君主一定要用策略造成一些反叛自己的仇敌,然后再用强力把仇敌削平,这样才能使自己名声大振。总之,马基雅维里认为,君主在政治上只应该考虑有利还是有害,不必考虑正当还是不正当,为了达到巩固君权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他说:“必须理解,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君主必须精于掩饰兽性,成为一名卓越的伪装者和假好人”君主具备那些好品质并且持守不懈,那将有害,但如果显得具备那些品质,却是有益的”。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马基雅维利,他的谋略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看似绝对矛盾的两种品质能在君主身上完美结合(前提是君主按他说的去做),这应该和他深刻的洞察能力,把人性的弱点牢牢把握分不开,只有这样,才能玩弄人们于股掌之中。对待大臣,马基雅维利认为,应该起用那些为国事殚精竭虑的人,“应多关心,让他保持良臣本色;应赐给他荣誉财富,让对方感恩戴德;也要委以重任,和他一块分享荣耀”;而对待小人,“除了广开言路外,君主应采取第三种方法——在国内选拔智囊团”

本部分为《君主论》的核心,集中阐述了马基雅维利所崇尚的权术与谋略。正是由于马基雅维里的这些有关“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手段可以超越正常的道德规范约束的观点,使他在16世纪中叶以后的欧洲遭到排斥,名声极为不佳,人们称之为“政治恶魔”、“罪恶的导师”、“邪恶的教唆犯”、“极其玩世不恭的人”、“吹捧暴君的无耻之徒”。批驳者认为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中的某些方面在实践中是有负面作用,他容易导致道德的沦丧,易于被那些战争极端分子歪曲和利用,两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这种思想的恶劣的影响,他把实现意大利的统一单方面寄托在君主身上,对人民有一定程度的轻视,不相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反映其狭隘的英雄史观的局限性。但是,分析和看待历史人物切忌脱离其具体的、特定的时代背景,更不能以偏概全,而应正确、客观地给予公正的评判。因其大胆提出的创新的政治理论方面,被指斥为“政治恶魔”、“罪恶的导师”,从侧面更凸显出其理论的伟大之处。也正是这些理论把政治、法律从伦理和神学的束缚中解脱了出来。而指斥其理论对二战中希特勒、墨索里尼等人造成恶劣影响的人不过是说持刀杀人者有罪,则刀亦有罪。我们必须看到马基雅维利作为一名爱国者,倾其毕生之力探索治国兴邦之道,渴望祖国统一和强大。可以肯定地说他无悔于近代资产阶级奠基人的称号的,无悔于文艺复兴伟大巨人的称号。

四、作者献上此书的意义和目的(第二十四章至二十六章)

在本书的最后,马基雅维利总结了意大利君主失败的原因:“吃了军队的亏,有些人遭

到国人敌视,不知道如何防范贵族以保全自己,缺少危机意识”等等。他主张积极改变命运,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并果敢坚决地行事。最后,马基雅维利献上此书的目的则在于,把希望寄托在梅迪奇殿下,希望其能够“组织一支既能抵御骑兵,又不惧怕步兵的新军”来完成统一意大利的大业。

纵观全书,作者讨论了君主带领人民奠定国家的必由之路,他的展开论证的时候逻辑严密,具有科学的公开性。根据自己大量的现实和历史经验,构造了一个趋于完美的君主。值得我们继续去深入研究。

下载君主论 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君主论 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我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继前14章阐述对王国的获得和保留还有对各种武装力量的看法后,马基雅维里从第15章开始讲述君主树立权威......

    《君主论》——政治学读书笔记

    《君主论》——政治学读书笔记 上一篇 / 下一篇2008-06-07 09:47:29查看( 286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马基雅维利,在法西斯主义的沉沉黑夜里,就是这样用将来时向葛......

    《君主论》读书笔记 5000字(大全)

    《君主论》读书笔记 马基雅维利和《君主论》在世界历史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他们也是很有争议的两个角色。我们不妨暂且抛却这些争议不谈,先来了解一下马......

    君主论读书笔记—S_Wayne

    马基雅维利与《君主论》 ——《君主论》读书笔记马基雅维利出生在十五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这个时期的意大利正是文艺复兴的中心,意大利已经成为了资本主义最初萌芽之地,它的......

    《君主论》书评

    评《君主论》 受老师推荐,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君主论》来阅读,感受颇多。 我读的是马基雅维里著,王水翻译的《君主论》。书的封面就印了这样一句话”这不仅是一本有关政治斗争的......

    君主论读后感

    读马基雅维里《君主论》有感 DZ1433013 NJU李* 内容摘要:尼科洛·马基雅维里(1469-1527年)是文艺复兴时期博学多才的“巨人”,杰出的人文主义政治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我这样的普通人,因为这并不仅仅是一本有关政治的书,也可以从中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就比如“君主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这种观念,其实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君主论读后感

    1. 君主的政治行为不应该受到道德规范的束缚而应完全以实效为原则 2. 君主应当经常做弱小邻邦的保护者,但不要增加他们的力量 3. 君主必须懂得如何运用人性和兽性(“狮子与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