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论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时间:2019-05-13 06:4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论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论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第一篇:初中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论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浅议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耿棚镇杨庄小学:孙君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巧妙地启发学生,使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出新的概念和法则。启发式教学的宗旨是启发思维,训练能力。只有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作者就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思维

【正文】: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把启发式教学列入十大教授法之首。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涌现出许多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无不是建立在启发式教学法这块基础之上的。抓住了启发式教学法也就抓住了教与学的精髓。下面就此谈点体会。

一.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也吸取朱熹的注释,就使称为“启发”或“启发式”。从孔子的话和朱熹的解释来看,“启发”主为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对于这一点,《学记》给予了更深刻的具体说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

二.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1,有疑方启,意在于悟。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导致积极思维的手段,是启发式教学的起点。启发的问题应是掌握学生认识结构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逐层提出包含一定信

息容量。既能产生“对称破缺”作用,打破学生旧的认启平衡,又能为学生所接受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起到设疑激趣的目的。

启发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悟”的过程是学生认知耗散结构的过程,是思维飞跃突变的过程。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创设“悟”的情境,提出有力度的问题,逐步把问题推向悟的“临界点”上,促成思维突变。

引而不发是启发学生悟出在其中的最好办法。好象射箭一样,教师做出射箭的姿势。箭还得让学生射出去。一个人能悟出一个道理,那将是一种最大的享受,而启发的目的正是为了让学生得到这种享受。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悟出那点滴的道理。抓住那微小的成果,点燃那向上的火花。

2.“启发点”要具有趣昧性。

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但对智力的发展由重要的影响。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如何,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要使启发式教学得以升华,兴趣仍是启发升华的能源基地。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便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就能集中注意力,逐渐形成敏捷的思维。俗话说,对症下药。启发在关键处。因此,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趣昧性,要把握问题的关键,针对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启发学生,真正起到点拨和迁移的作用。

3.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

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

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首先出示图形引出“内角’概念,然后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的方式让学生随意画个三角形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度数,再把三个角加在一起求内角和,最后再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大胆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他们最后求的和都在180度左右,很容易就得出了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4.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

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如提问“一辆公共汽车有乘客36人,到胜利街下去18人,又上9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教师课前可设计如下启发提问:求车上有乘客多少人,首先要知道什么?题中哪两个条件有联系?有什么联系?可求出什么???课中教师借助媒体有序的引导,从而使学生答出:先求18人下车后车上还乘多少人?再求上来9人后现在车上有多少人?由于

启发式教学应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所以正确的引导提问必须体现目的性、科学性和有序性。必须对课前设计提问施加巧妙的“雕琢”,课中“逢水架桥”正确引导。教师从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出发,设置问题情境讲授系统知识或绘声绘色描述,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生动形象地传授知识,是讲练启发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用得好,可给学生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从而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可见,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三、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大力提倡,讲授式教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应全盘否定,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一方面全力肯定启发式教学而又理解不深,操作不透。另一方面极力否定讲授式教学而又在时刻不由自主地动用,这主要是很多教师还区别不开启发式和讲授式,从而盲目追捧启发式教学而造成的。

怎样的教学才算启发式呢?那就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然而教师少讲,多向学生发问,让学生进行讨论无疑是对的,但这样做未必就是启发式;而教师一节课一讲到底,表面看来是满堂灌,填鸭式、注入式,可是学生或许已掌握了主动权。因此,看问题不能机械和只看形式,关键要看实质。那些表面热闹、但只是即兴式提问题的做法只会启而不发,根本调动不起学生的思维;相反,看来像“一言堂”,但教师能讲出意义,生动形象,学生听来津津有味,被深深吸引,实际脑筋已经开窍了。

其实,启发式教学是适应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产生,在培养人才低效的同时却在因材施教上占有优势。讲授式教学自古有之,尤其在十七世纪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之后,这种教学形式普及了全世界。在即将步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客观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进行因材施教,也就是启发式教学。但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理性知识少等原因,讲授式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 谢祖钊、付雄烈主编:《高等工程教育概论》, 北京航天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

[2 ] 董远骞著:《教学原理和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年版。

[3 ] 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编务组:《孔子教育思想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年版。

[4 ] 刘舒生主编:《教学法大全》, 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 年版。

[5 ] [南]弗·鲍良克著, 叶澜译:《教学论》,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

[6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参考资料》(上),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年版。

[7 ] 游正伦编著:《教学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年版。

[8 ] 陈远志等:《对启发式教学的几点认识》,《高等教育研究》, 1990 年第4 期。

[9 ] 姜嘉乐, 钟以俊, 文辅湘:《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及思维训练》,《高等教育研究》, 1987 年第1 期。

[10 ] 侯煦光,《我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认识》,《高等教育研究》, 1981 年第3 期。

[11 ] 石磊:《能力培养和能力评价》,《高等教育研究》, 1988 年第3 期。

第二篇:小学语文德育论文

小学语文德育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尝试

雅敏

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语文学科具有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这些有利因素,有效地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总览全册教材,确定渗透规划。语文学科中每篇课文、每幅插图都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我们在每个新学期开始,都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览教材内容,针对各类型课文中的德育内容作出合理的统筹规划,进而确定出本期的德育重点,制定出教学计划。如我们教小学语文第二册时,对德育内容作出如下规划:第4课《祖国多么广大》讲的是我们祖国的地域辽阔,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第7课《小猴子下山》,培养学生做事专一。第29课《吃水不忘挖井人》,赞美毛主席关心劳动人民的好品质等等。

挖掘教材内容,实施渗透计划。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了解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按照课文的实际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应的德育计划,设计出适宜的施教方法。(1)把握中心,提高道德认识。要提高学生某一道德素质,应该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中心思想和道德认识。如第13课《两只小狮子》,用对比的手法讲了一只勤奋的小狮子刻苦锻炼掌握本领,另一只小狮子怕吃“苦头”,想依赖父母、依仗父母的权势生活。联系实际:现在独生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有的小朋友应当自己做的事,如:穿衣、吃饭、整理书包等都还要父母代办。在讲课时,引导学生向勤奋的小狮子学习,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地锻炼自己,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重点理解狮子妈妈说的话: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让学生明白“真正的狮子”应该具备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只有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才能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创设情境,培养道德情感。情感是道德行为的支柱。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中去兴致勃勃地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如:教第24课《王二蟹,先放录音儿童歌曲《王二蟹,情深意切的歌曲把学生的情感带入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的时代背景之中。同时出示《王二蟹多幅彩 色挂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图文讲解,学生更加痛恨凶残毒辣的侵略者,敬佩小英雄王二小的思想感情就被激发出来了。(3)借助教材,训练道德行为。思想品德只有在实践锻炼中才能逐步形成与发展,如果光局限于理解好课文内容还是不够的。如第1

5课《小白兔和小灰兔》,讲的是小白兔和小灰兔帮老山羊收白菜。小白兔收下老山羊一包菜籽回家自己种白菜。小灰兔收下老山羊的白菜回家不干活,饿了吃送的白菜。小白兔对小灰兔说:“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含意深刻,意思是说:“只有靠劳动才能创造无穷无尽的财富”。让学生学完课文后明白:只有热爱劳动,靠自己才能生活得好。一年级的小学生,依赖性较强,劳动能力也较差,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理解,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现存的问题,教师提出一些相应的具体劳动实践要求。如在校做好值日生、大扫除,在家利用双休日自己收拾房间,打扫卫生等,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总之,在语文课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应针对学生真实思想进行适时教育。好像细雨润物一样,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觉地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

第三篇:初中德育论文

德育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回顾和反思十多年来对学生德育教学的历程,我察觉和领悟到当前德育之所以滞后于变革的社会现实,落后于当今学生的实际,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德育内容方面,常常把某一时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内容进行灌输,在德育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教育要促进人的社会化,被片面地理解为对社会的顺应,而很少强调把人培养成改造社会的主体。

在德育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认。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把“禁止”、“严防死守”作为立足点,忽略积极疏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其结果,我们所培养的人常常表现为处在被支配的地位,而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爱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常常表现出缺乏进取精神、害怕困难和回避矛盾,缺少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表现出盲目从众,不善于独立思考,追求循规蹈矩,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大业,现在的学生再过几年、十几年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21世纪要求人的主体性能得到进一步弘扬;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更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的独立人格,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强烈的竞争意识、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很值得研究的。

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既具有主体意识,又具有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研究其方法问题是德育改革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研究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到了初中阶段,学生自我锻炼欲望逐渐增强:有的想当班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有艺术特长,要展示自己的绘画天赋;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些事情等等。老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干部终身制,实行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

目前全班56人,大多都分别担任过班级的小组长、临时的小队长以上的职务,而且个个干得都很出色。同学们还自发的组织了一些课外的活动,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在班上,同学们分成数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周,共同出好黑板报,每周一换,同学们互相评判,兴致很高。实践证明,在德育过程中,尽可能支持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逐步形成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点信念起着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

在德育过程中我坚持以情为中轴,通过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签署诚实守信公约,开展远离毒品、远离犯罪、远离爱滋病的大讨论,交由学生组织各种形式灵活的主题班会,鼓励同学们互相介绍学习经验,在实践中互帮互助,用心聆听同学们的心声,与他们平等的交流看法,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等,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了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自制”,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

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方法: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值日、出黑板报、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来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当个人受到委屈时,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

在指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不仅向学生提出了简洁的行为规范,进行严格的基本训练,组织开展文明风纪评比的评讲,在学生周记中发现问

题并及时予以指导,而且注重抓住社会实践锻炼,让学生在艰苦条件下通过磨练增强意志,提高自制力。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是活生生的独立主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教育者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德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在活动中我坚持以下几点:

一是自愿选择。教师把选择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指导但不指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内容,可以多项多次选择,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目前,90%的学生在活动中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36%的学生初步形成了稳定的兴趣爱好。

二是独立自主。教师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诱导而不包办。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于。

三是实践锻炼。教师要为学生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而不代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刻苦锻炼自己的毅力,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爱好形成个性特长。

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自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才干得以提高。

总之,在德育改革的实践中我认识到:只有放手才能创新,只有当家才能负责,只有在负责任的实践中才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锻炼未来的“当家人”。

第四篇:初中德育论文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初探

摘要 从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出发,根据数学与数学教学的特点,对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作了一些探讨。关键词 数学;数学教学;德育;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在全面贯彻新的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重视德育教育,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一、教师的人格素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人格是什么?就是人的品格,人的尊严,人的立身之本。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时期正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他们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阶段,在教学中,通过对一些数学人物的讲述,尤其是对他们人格及其人格力量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说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并循序渐进塑造健全的人格。如在数学课的教学中,为塑造学生坚持真理的崇高品格。我讲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欧几里德在临死时还在高呼:“不能征服我,让我解完这道几何题”。其热爱科学的牺牲精神无不令我们广大学生感到震撼,并激发他们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的热情。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学为人师,行为规范。”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

正,虽令不从”,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不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学生希望他们的老师不仅是教师、学者、还是长辈、朋友;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及不断进行的创新精神。一个好老师,不仅对学生有学习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格上的感召力。师德高尚,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学生受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终生受益的。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行为准则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而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道之“源”。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绝不仅是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事,相反,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品质、化归的思想、耐心细致的习惯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初中阶段的少年们,思想并不成熟,理解问题更不会太深奥。因此,政治思想教育对待他们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老师适当加上一些与课文有关系的社会问题及祖国知识等,以此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举一个例子:在学生学习有理数概念时,濒及到学习正负数的知识。这时,老师可以利用体温计等身边的一些东西举例说明正数与负数。最好的是向学生们讲一些有关中国重要的地理知识。比如说,“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被称为‘地球之巅’由于山顶经年积雪,气温很低。人们把它同南北两极并列,称它为地球上的‘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就是一个正数。泰山主峰玉皇顶周围以及老平台、黄石崖和黄崖山一带,海拔高度在1000米至1545米。此处峰高谷深,地形陡峭,侵蚀切割深度500米至800米 ”。这样,学生不仅灵活掌握正、负数据的概念,还学会了一个重要的地理知识,受到了爱家乡、爱祖国教育。同时,还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不学好数学是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

三、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

新课引入可以用数学家富于独创的史实或数学中蕴含的美激励学生对数学奥秘的探求欲和浓厚兴趣,也可以介绍其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促其学好数学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如在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向学生介绍笛卡尔生

病在床上学习,观察墙角吊在空中的蜘蛛,从而发明了坐标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在引入“比例线段”时,可利用国旗上的五角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美的教育。

概念教学在引入数学新概念时,可通过揭示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进行,通过新概念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对比,寻找联系、区别。如在教学零指数和负整指数幂的概念时,可通过正整数幂的除法中,被除数指数不大于除数指数时产生的矛盾,引入解决矛盾的新方法,规定了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幂的定义,但又产生底数取值缩小为非零数的矛盾,这样,通过矛盾的产生、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主动探求欲。

定理、公式、方法的引入及指导论证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参与到结论的探求推导过程之中,启发引导学生用辨证的思想方法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如在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可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入繁,通过特殊探路,执果溯因培养学生严谨、精确的治学精神

三、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另外,在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

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不可将数学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脱离实际、要求过高就会出现形式主义;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效果,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参考文献[1] 道德学习的三种途径徐丹《中国德育》2006年第8期

[2] 追求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李万军《中国德育》2006年第7期

[3] 德育及公民教育在香港课程改革中的理念、策略和实践经验张永雄《中国德育》2006年第3期

2009德育论文征文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初探

(中学数学)

姓名:陈卫新

单位:宝坻区八门城镇八门城中学 电话:82567117

第五篇:初中德育论文

浅谈利用初中数学进行德育渗透

摘要 当前,德育教育是必然趋势,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出发,对相关的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作了一些探讨。关键词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将数学学科所具有的特定德育因素与德育本身的因素有机地相结合,使德育内容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步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能遵守国家法律,形成社会公德,进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必须十分重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的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智力教育。在这里我通过自己平时在教学上的实践,谈谈如何利用初中数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看法。

一、要进行学科渗透,首当其冲是教师个人的人格素质

人格是什么?就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在长身体,长知识的这个黄金的中学阶段,中学生们正在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契机,在课上介绍一些数学人物,特别重点介绍他们的人格力量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能够逐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例如,在一些数学课上,为了让培养追求真理的品质,我特别列举了古代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和欧几里得的例子,这些为了科学真理而牺牲的学者这些大无畏的精神让同学们深深感动,从而激发了他们勇于实践和追求真理的情感。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学为人师,行为规范。”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

正,虽令不从”,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不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学生希望他们的老师不仅是教师、学者、还是长辈、朋友;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及不断进行的创新精神。一个好老师,不仅对学生有学习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格上的感召力。师德高尚,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学生受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终生受益的。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行为准则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而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道之“源”。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绝不仅是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事,相反,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品质、化归的思想、耐心细致的习惯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初中阶段的少年们,思想并不成熟,理解问题更不会太深奥。因此,政治思想教育对待他们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老师适当加上一些与课文有关系的社会问题及祖国知识等,以此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举一个例子:在学生学习有理数概念时,濒及到学习正负数的知识。这时,老师可以利用体温计等身边的一些东西举例说明正数与负数。最好的是向学生们讲一些有关中国重要的地理知识。比如说,“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被称为‘地球之巅’由于山顶经年积雪,气温很低。人们把它同南北两极并列,称它为地球上的‘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就是一个正数。泰山主峰玉皇顶周围以及老平台、黄石崖和黄崖山一带,海拔高度在1000米至1545米。此处峰高谷深,地形陡峭,侵蚀切割深度500米至800米 ”。这样,学生不仅灵活掌握正、负数据的概念,还学会了一个重要的地理知识,受到了爱家乡、爱祖国教育。同时,还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不学好数学是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

三、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

新课引入可以用数学家富于独创的史实或数学中蕴含的美激励学生对数学奥秘的探求欲和浓厚兴趣,也可以介绍其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促其学好数学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如在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向学生介绍笛卡尔生

病在床上学习,观察墙角吊在空中的蜘蛛,从而发明了坐标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在引入“比例线段”时,可利用国旗上的五角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美的教育。

概念教学在引入数学新概念时,可通过揭示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进行,通过新概念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对比,寻找联系、区别。如在教学零指数和负整指数幂的概念时,可通过正整数幂的除法中,被除数指数不大于除数指数时产生的矛盾,引入解决矛盾的新方法,规定了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幂的定义,但又产生底数取值缩小为非零数的矛盾,这样,通过矛盾的产生、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主动探求欲。

定理、公式、方法的引入及指导论证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参与到结论的探求推导过程之中,启发引导学生用辨证的思想方法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如在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可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入繁,通过特殊探路,执果溯因培养学生严谨、精确的治学精神

三、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另外,在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

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不可将数学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脱离实际、要求过高就会出现形式主义;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效果,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参考文献[1] 道德学习的三种途径徐丹《中国德育》2006年第8期

[2] 追求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李万军《中国德育》2006年第7期

[3] 德育及公民教育在香港课程改革中的理念、策略和实践经验张永雄《中国德育》2006年第3期

2009德育论文征文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初探

(中学数学)

姓名:陈卫新

单位:宝坻区八门城镇八门城中学 电话:82567117

下载初中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论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论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德育论文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初探 陈村镇初级中学 李燕芳 摘要 从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出发,根据历史与历史教学的特点,对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如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作了一些探讨......

    初中德育论文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初探 塘渡口镇中学 肖江云 摘 要 从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出发,根据数学与数学教学的特点,对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作了一些探讨......

    小学语文德育论文[精选5篇]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五星小学穆建梅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受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德育教育应切合实际,采取切实可行......

    语文德育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俗话说:“百年树木,十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

    教师德育论文

    让园丁们走向幸福 教师幸福感就是教师能自由发挥潜能、满足自我物质性和精神性需要、实现自我理想和自身价值的体验,包括教师作为一般人的幸福,作为一种职业的幸福和教育活动......

    教师德育论文

    爱之深,责之切 --------正确的批评指正 让孩子乐于接受 作为一名的小学教师,一名普普通通的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

    教师德育论文

    教师德育论文 浅谈新时期教师的职业素养 从古至今,教师工作始终被社会公认为是受人尊重的职业,然而近几年来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而且对学......

    爱的魔法 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论文(精选5篇)

    小学语文教学资料大全 三生石编辑 爱的魔法 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灯;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