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全国爱耳日主题与科普材料定稿
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科普宣传材料
一、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
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3万,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自2000年以来,我国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为普及公众爱耳护耳知识,避免和减少耳聋发生,提高听障人群生活质量,推动听力语言康复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认识,普及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知识,推动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11年3月3日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确定为: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二、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口号
——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利国利民
——保护孩子的听力,自觉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
——听力健康从早抓起—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
——全社会共同关爱听障儿童
——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三、新生儿听力筛查科普材料
(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
听觉是人类的重要感觉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约为1‰~3‰。婴幼儿时期的听力损失,即使是轻度也可导致其
在行为等方面明显的生理障碍。儿童听力和言语发育障碍程度与听力损失发病年龄密切相关,听力损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干预,不仅会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还会造成儿童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儿童出生后48小时即可用简便无创的方法及时发现听力障碍,为进行早期干预创造条件,因此,开展微创听力普查对于听力残疾的预防和康复,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大意义。
听力筛查是一项持续的工作,其对象不只是新生儿,还应包括婴幼儿甚至学龄儿童,这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和医疗条件较差的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儿童听力保健与康复工作十分重要。我国的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工作任重道远,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的工作。
(二)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背景及现状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项医学实用技术,以美国为代表,开始推荐高危因素登记筛查。1993年,美国国家卫生院建议,在出生3个月内,应对每个婴儿或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起,北京、山东、浙江、南京等省市相继开展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项目。2000年,中国残联、卫生部等10个部委在联合下发的《关于确定“爱耳日”的通知》中,首次提出把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2004年,卫生部制订“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2007年12月,中国残联、卫生部等8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规划(2007-2015年)》,提出2015年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的目标:已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覆盖率在2005年基础上提高30%;新生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配戴(含人工耳蜗植入)率达90%。2009年,卫生部正式颁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普及率依然较低,各地工作开展情况极不均衡,严重制约了我国听力残疾儿童的及时发现和康复。
(三)听力筛查后的干预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终目的是使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得到早期、合理和有效的干预,最终能听会说,实现康复,回归主流社会。我国政府自1988年起开始制订实施聋儿康复的专项规划,通过“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
四个五年规划的实施,已使30余万听力障碍儿童得到康复。“十一五”期间由中国残联牵头实施的全国抢救性聋儿康复项目,每年为500名重度听障儿童免费提供人工耳蜗产品及康复服务,为3000名听障儿童免费提供助听器与康复服务。“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听障儿童康复救助的力度,为更多听障儿童创造康复条件。
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应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一般来讲,确诊为重度或极重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患儿,建议在出生后3个月开始选配助听器;中度听力损失者,建议6个月龄时开始选配助听器;部分中度及轻度听力损失的小儿,随访至8~10个月,确定为永久性听力损失后,建议选配助听器。所有配戴助听器的患儿,均应定期进行听觉及言语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听力和言语发育评估。对康复效果欠佳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建议1岁左右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后继续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四)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运用客观、快速和简便的测试方法或手段对新生儿进行检测。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两种,根据设定的筛查标准,将可能有听力损失的新生儿筛查出来,之后进行进一步的确诊。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规定:
1、正常出生新生儿实行两阶段筛查: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2、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婴儿出院前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至听力障碍诊治机构。
3、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仍应当在3年内每年至少随访1次,在随访过程中怀疑有听力损失时,应当及时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就诊。
4、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患儿应当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相应的临床医学和听力学干预。
(五)儿童听力损失高危因素
与新生儿听力损失密切相关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耳聋家族史;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形虫、梅毒等);颅面部畸形;早产或极低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新生儿严重窒息、严重黄疸;母亲滥用药物(如庆
大霉素)和酒精、母亲糖尿病;染色体异常,以及一些与感觉神经性或传导性耳聋有关的综合征等。有的孩子因严重疾病而长时间住新生儿监护病房,也可出现迟发型或进行性听力损失。此外,有些孩子在出生时并无听力损失,但由于各种后天因素,如感染(如脑膜炎,腮腺炎),外伤,使用耳毒性药物等也可出现听力损失。有的遗传性听力损失也可发生在婴幼儿期或青年期。因此,对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儿童进行定期听力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每对年轻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可爱,如果太晚发现听觉障碍的问题,将会严重地影响到孩子日后的语言、身心发展,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听力筛检快速、方便、安全、无副作用。我们呼吁社会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予以重视,呼吁所有的家长在您的孩子出生后,主动安排孩子接受听力筛查。
第二篇:2011年全国爱耳日主题
2011年全国爱耳日主题: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2011年3月3日是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爱耳日”活动历经11年,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爱耳、护耳意识,有效地减少了听力残疾的发生。
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3万,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任务十分艰巨。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做好听力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的有效手段,对及时开展早期干预,提高康复效果至关重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均已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新生儿听力筛查。2000年,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了《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2004年,卫生部印发《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对该技术规范进行修订并下发。2009年,颁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明确将听力障碍列入新生儿疾病筛查范围并提出工作目标。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普及率依然较低,各地工作开展情况极不均衡,严重制约了我国听力残疾儿童的及时发现和康复。
为进一步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做好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特将2011年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确定为:“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二、时间安排
2011年3月3日,有条件的地区可酌情延长活动时间。
三、宣传重点
大力宣传、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公众自觉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重视儿童听力残疾的预防与康复。
大力宣传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相关法规、政策,推动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普遍开展,促进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与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有效衔接。
大力宣传我国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动员社会广泛参与,采取多种形式关注、支持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关注、支持我国听力残疾儿童康复事业。
四、工作要求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残联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本通知要求,积极协调教育、民政、卫生等相关部门,及时成立“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根据部门职责合理分工,协调行动,确保“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深入、扎实开展。
(二)要创新宣传形式,推动实际工作。
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宣传形式,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活动,确保宣传效果。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大众传媒的作用,多渠道发布“爱耳日”活动消息,传播新生儿听力筛查知识;要继续采用举办专题讲座,组派小分队进农村、入社区等形式将宣传教育活动与听力检测、咨询等便民服务活动有效结合;要广泛组织发动专业机构、学术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爱耳日”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的氛围;要继续在首都北京和有条件的城市开展全国“爱耳日”公益音乐会,打造品牌宣传活动。
各地要努力以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推动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开展。要积极行动,通过邀请政府领导视察、制定出台政策、组织社会爱心捐赠等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地新生儿听力筛查等工作中的具体困难。
(三)要及时做好活动总结。
各地残联负责做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总结。要及时收集整理本地宣传教育活动情况,将本地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及活动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于2011年3月15日前报送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办公室。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惠新里甲8号,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宣传策划处。
五、宣传口号
——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利国利民
——保护孩子的听力,自觉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
——听力健康从早抓起—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
——全社会共同关爱听障儿童
——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第三篇:2012年全国爱耳日主题
2012年全国爱耳日主题:减少噪声 保护听力
集结微小力量,传递微笑公益,欢迎收看本期《义心益意》节目,我是黄祉语。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 “减少噪声 保护听力”。
噪声是能够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长期生活、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将有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研究表明,37%的听力残疾与噪声伤害密切相关。
噪声的等级由声强级的单位分贝数表示大小。一般环境声音在30-50分贝左右时,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的起居;而声音达到60分贝以上时,人们便会有较大的感觉,导致失眠;若是在噪声级70
80-9026%。
目前,我国听力障碍者超过2800万人,已跃居我国残疾总人数的首位。可以说,听力损失、听力障碍已经威胁着几乎每一个人,如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听力言语障碍人士的生活质量、保护正常人的听力健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社会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尽量少出入迪厅、酒吧、KTV等强噪声污染区域,避免这些高频的刺激损害到耳部神经。而养成生活中的一些好习惯,也是可以达到保护耳朵的目的,例如在室外用耳机听音乐最好选头戴式的,而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在室内听音乐,就可采用公放音响,减少耳机的使用。还有,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发生外伤性鼓膜穿孔,导致听力下降。如果平时感到耳道发痒难受或耳闷时,建议到医院找耳鼻喉科医师治疗。对于一些处于机场、KTV|建筑工地等高危职业的工作人员,更应保护好自己的耳朵,这些环境的噪声强度很大,经常在这种高噪音环境下一定应坚持使用耳罩、耳塞和隔音帽等护耳器。还要注意减少暴露于噪声中的时间,坚持定期检查听力,发现听力下降,及时寻找原因,并及时治疗。
第十三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的确定,旨在大力宣传噪声对听力健康的损害,提高全社会对爱耳护耳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城市社区对噪声污染的控制力度,推动政府和社会关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中的噪声危害,加强噪声治理与听力保护。而在日常生活中,开车的朋友尽量不要鸣笛,以免给他人造成干扰,居民区附近的建筑工地应避免在夜间施工,影院、迪厅等娱乐性场所也应适当降低扬声器的声音输出强度。工厂应坚持工间休息制度,推广工间体操和耳保键操,使从业人员的听觉系统有休息、调整的时间。进行作业时,尽量使用消声器、排音器或吸音器,使声波在传播时得到控制。
小小的噪声却会对耳朵产生无法想象的伤害,保护好我们的耳朵,从现在做起,感谢您收看本期节目,我们下期再见。分贝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沟通交流就会感觉到困难;分贝的环境下长期工作若干年,造成耳聋的几率大分贝时会觉得很吵。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和生活,会使人体神经细胞逐渐受到破坏;若是在噪声级85-90
第四篇:2012年全国爱耳日主题2
2012年全国爱耳日主题:减少噪声 保护听力
噪声是能够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长期生活、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将有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研究表明,37%的听力残疾与噪声伤害密切相关。
噪声的等级由声强级的单位分贝数表示大小。一般环境声音在30-50分贝左右时,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的起居;而声音达到60分贝以上时,人们便会有较大的感觉,导致失眠;若是在噪声级70分贝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沟通交流就会感觉到困难;80-90分贝时会觉得很吵,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和生活,会使人体神经细胞逐渐受到破坏。
目前,我国听力障碍者超过2800万人,已跃居我国残疾总人数的首位。可以说,听力损失、听力障碍已经威胁着几乎每一个人,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控制减弱噪音,以保护好自己也避免给他人造成伤害呢? 控制减弱噪声的方法:
1、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比如给大型的机器加上橡皮垫来吸收它的振动,给汽车和摩托车安装消声器等。如果是人为原因,可尝试与制造噪音的那一方沟通,以便从根源上杜绝噪音的产生。
2、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音。
使用隔音设备如隔音材料及隔音窗等有效阻止噪音传播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在公路和住宅区植树,用繁茂的树叶吸收噪声,在BRT上安装隔音板。在办公室或家里,我们可以直接关上门窗,以降低声音分贝。
3、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假如噪音的来源是不可避免的,或者遇到不讲理的,大多数人选择从自己身上做点文章。捂住耳朵或佩戴耳塞是较为有效的做法。另外,为了缓解噪音对工作生活的影响,个人也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平时多运动,放松心情,平和心境,加强自身对噪音的免疫。
第五篇:2014年全国爱耳日主题及标语口号
2014年全国爱耳日主题及标语口号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
2014年第15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确定为“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
历届主题
2000年3月3日第一次“全国爱耳日”主题: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2001年3月3日第二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减少耳聋发生 实施早期干预
2002年3月3日第三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听力助残----救助贫困聋儿
2003年3月3日第四次“全国爱耳日”主题: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听力缺陷
2004年3月3日第五次“全国爱耳日”主题:防聋走进社区
2005年3月3日第六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健康听力,幸福生活
2006年3月3日第七次“全国爱耳日”主题: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2007年3月3日第八次“全国爱耳日”主题:珍爱听力,快乐成长
2008年3月3日第九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奥运精彩—我听到
2009年3月3日第十次“全国爱耳日”主题:正确使用助听器
2010年3月3日第十一次“全国爱耳日”主题:人工耳蜗——重建听力的希望
2011年3月3日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2012年3月3日第十三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减少噪声,保护听力”
2013年3月3日第十四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
2014年3月3日第十五次“全国爱耳日”主题:“爱耳护耳,健康听力”
爱耳日宣传标语口号
3月3日--全国“爱耳日”!
加强耳病防治,慎用耳毒性药物!
重视听力,爱护耳朵!
开展“爱耳日”活动,提高爱耳护耳意识!
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提高健康水平!
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发生!
康复一个聋儿,温暖一个家庭!
全社会都来关心聋人!
预防老年性耳聋,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