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禹王台旅游风景区导游词(5篇)

时间:2019-05-13 06:4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开封禹王台旅游风景区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开封禹王台旅游风景区导游词》。

第一篇:河南开封禹王台旅游风景区导游词

现在我们来到有千古名园美誉的禹王台风景区观光游览。

禹王台风景区位于开封市的东南隅,占地面积400亩,是一个古典园林式的公园,园林布局是以名胜古迹古吹台为主景,以五大植物园:樱花园、牡丹园、芳春园、石榴园、科普园为主体的文化休憩公园。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开封著名的名胜古迹--古吹台,已经经历了2500多年的历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什么叫古吹台呢?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双目失明的音乐家名叫师旷,他的音乐造诣很深,是晋平公驾下的一名乐师,他经常在这座高台上弹奏乐器,人们为了纪念师旷,就把这座高台叫古吹台。到了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由于黄河泛滥成灾,人们饱经水患,谈水色变,为了纪念历史上治水有功的大禹,改古吹台为禹王台。

现在古吹台上所存的建筑是清代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重建的,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整座建筑,都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我们看到的这个四柱三门式的木牌坊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盲人音乐家师旷而修建的,它初建于清代的乾隆二十七年,牌坊上“古吹台”三个大字是清代河南巡抚题写的。

现在请大家随我到古吹台上参观。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座楼叫御书楼,是为了供奉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康熙皇帝为大禹治水亲笔题写“功存河洛”匣额而建造并得名的,各位可以到御书楼上欣赏清代康熙、乾隆二帝的塑像和书法。第一组塑像是“康熙御书”,说的是康熙皇帝在古吹台上为大禹治水题写“功存河洛”匾额落款时的情景。在此康熙还题写了“嵩高峻极”、“灵渎安阑”、“昌明仁义”三个匾额分别赐于河南各地。第二组塑像是“乾隆吟诗”,说的是清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巡幸河南,来到开封古吹台时写下一首五言律诗的情景。在禹王台的后面,专门建有刻着这首言律诗的御碑亭。

御书楼下还保存着珍贵的康有为书法石刻。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又是保皇党首领,除了政治上的作为以外,其书法自成一体,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我们现在来看看他的书法杰作,这十块石刻是康有为在1923年应河南省督理张子衡的盛情邀请来到开封,在为他饯行的酒宴上即席挥笔,写下此诗以作留念的。我们现在欣赏的诗、书都是康有为的得意之作,也是碑刻中的珍品。

看过御书楼的碑刻,请大家到师旷祠参观。请看这个神态自若、跪坐抚琴的塑像,就是曾经在古吹台上弹奏乐器的晋国盲人音乐家师旷。师旷音乐技艺非常全面,能够弹奏各种乐器。《史记.乐书》中记载,师旷给晋平公弹琴,引来玄鹤起舞,天地动容,《淮南子.原道篇》中记载“师旷之聪,合八方之调”,说他有辨别八方风乐调的才能。他还是一个出色的作曲家,据说古曲极品《阳春白雪》东曲就是师旷所作而留传下来的。春秋时期,开封是魏国南部边境的一个小镇,当时叫仪邑,仪邑的百姓们为了纪念师旷,就把他经常弹奏曲子的地方叫“吹台”,年深日久,吹台已成为远古之事,人们就把这座台子叫作“古吹台”。

离开了师旷祠,我们进入禹王台的主殿--禹王庙。禹王庙是为了纪念古代治水有功的大禹而修建的,它初建于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东展室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塑像,西展室是大禹治水成功后亲笔书写的文字--夏禹碑以及夏禹碑的译文和白话文。中间的这座禹王殿是古吹台之上的主体建筑,里面所立大禹塑像原来是一座八尺高铜像,铜像在1927年被毁,现在的这个塑像是1981年7月浙江美术学院的艺术家按照大禹陵的塑像原样制作的,像高5米。殿内东西两侧是大幅仿汉代的砖雕壁画,内容是大禹治水图和治水完工以后的庆功图。殿内后墙壁上四块石刻为大禹碑原碑,是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河南巡抚刘树棠刻制的,其碑文主要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

大殿西侧院是水德祠。水德祠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奉祀自战国时期至清代的38位治水有功者,各立牌位。改建后的水德祠内新增雕塑三尊,中间的这也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史起,东边的这位是元代人贾鲁,西边的这位是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水德祠中所奉把的38位治水有功者,大多数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水利学家,都是曾经对治理水患做过贡献的人。东西两侧排放着38位治水有功者的牌位,其中包括战国时期两位、汉代七位、明代七位、清代七位。水德祠充分反映了饱经水患的开封人对治水有功者的颂祷和怀念。

大殿东侧院是三贤祠。三贤祠建于明代(公元1517年);是明代河南巡抚毛伯有感于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曾同登吹台饮酒赋诗而特意建造的。主殿有“三贤相聚”塑像,反映的是三位诗人相聚在古吹台上的情景。唐天宝三年(公元774年),在京名噪一时的李白因赋“可怜飞燕倚新妆”之句而得罪了杨贵纪,被解除了翰林职位。他东下洛阳,结交了杜甫。两位大诗人神交已久,相见恨晚,便相偕沿着黄河漫游,饱览锦绣山川。初夏时,他们来到开封,在开封又遇到了怀才不遇、浪迹天涯的诗人高适,文坛三杰,风云际会。这两组塑像反映的是三位诗人来古吹台上饮酒赋诗的情景。李白在古吹台上写了《梁园吟》,杜甫写下了《遗怀》,高适写下了《古大梁行》。接下来是“千金买壁”和“十载客梁园”两组塑像。

首先看第一组“千金买壁”。相传三位诗人在古吹台上饮酒赋诗走后不久,一位端庄俊秀的姑娘宗小姐来到古吹台上,当她看到李白写在白墙上《梁园吟》那首诗之后,被那龙飞凤舞的书法深深吸引,姑娘为了保住墙壁上《梁园吟》那首诗,就拿一千两银子买下了那堵墙,这就是“千金买壁”的故事。当李白知道“千金买壁”这件事之后,对宗小组爱慕不已,于是杜甫和高适他俩亲自到宗小姐家登门做媒,使李白和宗小姐喜结良缘,这件事情当时轰动了整个古城。后来到了明代,人们在李白所写《梁园吟》那堵墙的旧址上建立了三贤祠,以示他们不朽诗作以及对他们之间深情厚谊的纪念与歌颂。

下面请到最后一个古迹景点“碧霞元君祠”参观。碧霞元君祠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碧霞元君又名泰山老母'据说她是在泰山上修炼成仙的道门女神,被天神封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弦济真人。开封临近黄河,古代经常闹水患天灾,人们在这里修建碧霞元君祠供奉泰山老母,以求助于她的神灵,赐予开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男育女,人丁兴旺。当然,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万里黄河,给沿黄人民带来了无数苦难,只有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才驯服下来,造福人类。

第二篇:河南开封禹王台旅游风景区导游词

现在我们来到有千古名园美誉的禹王台风景区观光游览。

禹王台风景区位于开封市的东南隅,占地面积400亩,是一个古典园林式的公园,园林布局是以名胜古迹古吹台为主景,以五大植物园:樱花园、牡丹园、芳春园、石榴园、科普园为主体的文化休憩公园。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开封著名的名胜古迹--古吹台,已经经历了2500多年的历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什么叫古吹台呢?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双目失明的音乐家名叫师旷,他的音乐造诣很深,是晋平公驾下的一名乐师,他经常在这座高台上弹奏乐器,人们为了纪念师旷,就把这座高台叫古吹台。到了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由于黄河泛滥成灾,人们饱经水患,谈水色变,为了纪念历史上治水有功的大禹,改古吹台为禹王台。

现在古吹台上所存的建筑是清代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重建的,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整座建筑,都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我们看到的这个四柱三门式的木牌坊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盲人音乐家师旷而修建的,它初建于清代的乾隆二十七年,牌坊上“古吹台”三个大字是清代河南巡抚题写的。

现在请大家随我到古吹台上参观。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座楼叫御书楼,是为了供奉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康熙皇帝为大禹治水亲笔题写“功存河洛”匣额而建造并得名的,各位可以到御书楼上欣赏清代康熙、乾隆二帝的塑像和书法。第一组塑像是“康熙御书”,说的是康熙皇帝在古吹台上为大禹治水题写“功存河洛”匾额落款时的情景。在此康熙还题写了“嵩高峻极”、“灵渎安阑”、“昌明仁义”三个匾额分别赐于河南各地。第二组塑像是“乾隆吟诗”,说的是清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巡幸河南,来到开封古吹台时写下一首五言律诗的情景。在禹王台的后面,专门建有刻着这首言律诗的御碑亭。

御书楼下还保存着珍贵的康有为书法石刻。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又是保皇党首领,除了政治上的作为以外,其书法自成一体,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我们现在来看看他的书法杰作,这十块石刻是康有为在1923年应河南省督理张子衡的盛情邀请来到开封,在为他饯行的酒宴上即席挥笔,写下此诗以作留念的。我们现在欣赏的诗、书都是康有为的得意之作,也是碑刻中的珍品。

看过御书楼的碑刻,请大家到师旷祠参观。请看这个神态自若、跪坐抚琴的塑像,就是曾经在古吹台上弹奏乐器的晋国盲人音乐家师旷。师旷音乐技艺非常全面,能够弹奏各种乐器。《史记.乐书》中记载,师旷给晋平公弹琴,引来玄鹤起舞,天地动容,《淮南子.原道篇》中记载“师旷之聪,合八方之调”,说他有辨别八方风乐调的才能。他还是一个出色的作曲家,据说古曲极品《阳春白雪》东曲就是师旷所作而留传下来的。春秋时期,开封是魏国南部边境的一个小镇,当时叫仪邑,仪邑的百姓们为了纪念师旷,就把他经常弹奏曲子的地方叫“吹台”,年深日久,吹台已成为远古之事,人们就把这座台子叫作“古吹台”。

离开了师旷祠,我们进入禹王台的主殿--禹王庙。禹王庙是为了纪念古代治水有功的大禹而修建的,它初建于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东展室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塑像,西展室是大禹治水成功后亲笔书写的文字--夏禹碑以及夏禹碑的译文和白话文。中间的这座禹王殿是古吹台之上的主体建筑,里面所立大禹塑像原来是一座八尺高铜像,铜像在1927年被毁,现在的这个塑像是1981年7月浙江美术学院的艺术家按照大禹陵的塑像原样制作的,像高5米。殿内东西两侧是大幅仿汉代的砖雕壁画,内容是大禹治水图和治水完工以后的庆功图。殿内后墙壁上四块石刻为大禹碑原碑,是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河南巡抚刘树棠刻制的,其碑文主要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

大殿西侧院是水德祠。水德祠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奉祀自战国时期至清代的38位治水有功者,各立牌位。改建后的水德祠内新增雕塑三尊,中间的这也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史起,东边的这位是元代人贾鲁,西边的这位是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水德祠中所奉把的38位治水有功者,大多数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水利学家,都是曾经对治理水患做过贡献的人。东西两侧排放着38位治水有功者的牌位,其中包括战国时期两位、汉代七位、明代七位、清代七位。水德祠充分反映了饱经水患的开封人对治水有功者的颂祷和怀念。

大殿东侧院是三贤祠。三贤祠建于明代(公元1517年);是明代河南巡抚毛伯有感于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曾同登吹台饮酒赋诗而特意建造的。主殿有“三贤相聚”塑像,反映的是三位诗人相聚在古吹台上的情景。唐天宝三年(公元774年),在京名噪一时的李白因赋“可怜飞燕倚新妆”之句而得罪了杨贵纪,被解除了翰林职位。他东下洛阳,结交了杜甫。两位大诗人神交已久,相见恨晚,便相偕沿着黄河漫游,饱览锦绣山川。初夏时,他们来到开封,在开封又遇到了怀才不遇、浪迹天涯的诗人高适,文坛三杰,风云际会。这两组塑像反映的是三位诗人来古吹台上饮酒赋诗的情景。李白在古吹台上写了《梁园吟》,杜甫写下了《遗怀》,高适写下了《古大梁行》。接下来是“千金买壁”和“十载客梁园”两组塑像。

第三篇:河南灵山旅游风景区导游词

欢迎大家到灵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观光。到达景区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灵山风景名胜区。

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区。西临京广铁路和107国道,与国家森林公园鸡公山相连;东接京九铁路和罗武公路,与湖北省木兰山相望,南有信叶公路横穿东西,正在修建的京珠高速公路在景区留一出口。交通十分便利。

灵山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奇特。景域方圆61.5平方公里,含六大景区,七十二洞天,一百零八景点。以“山秀、寺古、石奇、洞幽、水美、物华”而享誉海内外。素有内陆秦皇岛之称的“九里落雁湖”、“灵山”,中外名刹“灵山寺”,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董寨林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均坐落在本景区内。

灵山主蜂海拔827.7米,据唐李泰著《括地志辑校》和《魏书》记载:“灵山春秋战国时名冥山,汉时名霸山,魏时名石城山,因有求必应,每云必雨,验之,信然”而沿称灵山至今。古代的一些帝王将相迷恋此处景色,赞不绝口。宋神宗时参政赵汴在《登灵山》诗中写道“为爱名山好,登临尽日曛”。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留下“美景一时观不尽,好将描入画图来”的诗句来赞美灵山。

灵山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邓小平、李先念、刘伯承、贺龙、程子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留下了革命的足迹。

灵山年平均气温在13~15℃,夏季平均气温24℃,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灵山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190科1067种之多。主要特产有茶叶、木耳、香菇、灵桔梗、板栗等。其中“灵山云雾茶”久负盛名,多次在中国信阳茶叶节上获奖。灵山金、萤石、铜、铅锌、花岗岩储藏量丰富,是一块难得的宝地。

我们现在游览的是迢遥洞景区,该景区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以自然景观为主。著名景点有电p城遗址、逍遥洞、快活岭、险石、八仙宫、垛石岭、智慧老人等15个景点,百余处景观。我们今天只观赏其中的一个景点--逍遥洞。

逍遥洞原名仙人洞。相传北宋年间有两各隐士为躲避战乱先后来此遁居,他们终日闭门诵经,修身养性,从不与外人交往。久而久之两位隐士都变成了不食不饿、不饮不渴的仙人了。仙人洞也因此而得名。九十年代初,在清理整修逍遥洞时出土的三枚宋代铁币和一把铜钥匙,也足以说明这里住人的历史之久。

逍遥洞庭湖是天然石洞群,共有6个洞,自下而上依次为底洞、飞鸟洞、立洞、济公洞、传经洞、三连洞。当年两名隐士修“仙”的地方是在底洞。我们今天重点观赏的是济公洞。大家注意往上看,洞顶有一形似僧帽的巨石,巨石底下有一巨掌印,酷似在托着僧帽,洞顶后的山石上仿佛有几个大大的脚印。

我们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拍照,然后我们去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塑像。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曾三次上灵山寺,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段故事。公元1327年8月8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风阳县东北)太平乡孤庄村一个佃户家里。因8月8日生,又名朱重八。公元1344年,淮南大旱,瘟疫四起,朱元璋父母及兄弟姊妹5人相继辞世,只剩下他一人孤苦伶仃,幸亏邻居汪大娘认识皇觉寺的高彬长老,便把他介绍到皇觉寺出家,当了个光干活儿不念经的小行童。时隔不久,寺里断粮,朱元璋被迫到河南淮西(今信阳)一带云游乞讨,成为一名游方僧。公元1348年夏,天气异常炎热,朱元璋来到灵山寺,行至距寺院不远的狮象口,因饥饿、炎热交加,昏倒路旁。灵山寺小和尚陈大用下山买米,将其救回寺院。这是朱元璋第一次上灵山。

朱元璋自结识灵山寺僧陈大用,在他的帮助下,文化知识日益丰富,思想日趋成熟,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他以灵山为据点,四处宣传明教教义,传播反元思想。公元1351年秋。罗山县尹李思齐派元兵包围了灵山寺,前来捉拿朱元璋。紧急之中,陈大用打通竹竿,让朱元璋口含竹管跳进院内深井,躲过元兵搜捕,幸免一场劫难。这是朱元璋二上灵山寺。

公元1352年,朱元璋脱下僧衣投入潦州郭子兴军中,很快由一名士卒升为元帅,最终推翻元朝政权,于公元1368年在应天(今南京)登上皇帝宝座。朱元璋不忘灵山寺众僧培育与救命之恩,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3月1日亲临灵山寺降香。灵山寺众僧受宠若惊。封主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随驾入京,参议朝政,赐灵山寺“半副銮驾”,御笔题下“圣寿禅寺”四个大字。这就是朱元障第三次上灵山。后人把每年三月初一作为灵山庙会。每逢这天,前来敬香者如同潮水。后人在此塑这尊朱元璋像,纪念他三上灵山寺的故事。

各位朋友,灵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旧有七寺三庵之称。现存3所,其中名刹灵山寺始建于汉始元七年(公元前79年),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宋元多有扩建。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寺院被山洪冲倒,后经不断修缮,至民国2年(1913年)恢复旧观。此后兵祸接连,毁多修少,“文革”时,文物被毁,僧尼有的还俗,直到1979年,灵山寺被定为县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的文物开始修复,僧尼陆续回归。1985年恢复三月初一庙会。现有大殿七层,分别为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祭仙宫、五星殿。

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灵山寺门,大家注意看寺门朝什么方向?对了,灵山寺门朝东。在我国,庙宇一般门朝正南,这里为什么朝东呢?据考证,唐明皇之女人寺为尼时,地狭庙窄,朝廷扩建庙宇时,依山就势所为,就把寺门建得朝东了。寺门东开被誉为灵山三奇之一。另有二奇是蓄发修行和僧尼同诵。出家人多为光头,而灵山寺僧则不然。这是因为,北宋西山临济寺十九世掸师来灵山任主持时,足不出户,潜心修行,发长不剃。老僧圆寂,满头长发,因此世代相传,佛门称之“恨头僧”。近年这里寺内提倡削发,除个别僧尼外都剃了光头。唐代以前,灵山有七寺三庵,自唐明里之女到灵山寺出家后,僧尼同处,朱元璋来灵山后也允许有“比丘尼”。广收从徒,男女不限成了历史的惯例。

这是第一层殿天王殿。天王殿殿中央供奉的是弥勒佛,两侧分塑的是四大天王,当年灵山寺主持僧陈大用就是在这里接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册封。所题写的“圣寿禅寺”石匾也陈放在殿内。

第二层殿祖师殿到了,殿内中央的描金佛坛上供奉的是达摩祖师。

请随我走进第三层殿大佛殿。殿内正中的佛坛上供奉的是七尊佛像,正中的一尊卧佛是释迎牟尼,左右两侧有大弟子迦叶、阿难立于莲台,余者各居其位,殿内两侧分置十八罗汉。据史书记载,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灵山寺主持僧果英赴印度研究佛学时,带回了梵石释迦牟尼及十八罗汉塑像。后因灵山寺兵祸接连,历经沧桑,所带回塑像早被毁坏,现存殿内的塑像是后人仿塑的。

院中的这口井就是元至八年(公元1348年)朱元璋遭罗山县尹李思齐追杀,急迫中主持僧陈大用打通竹节,让朱元璋口含竹管跳进井里,幸免遇难的地方。后人称之为“圣井”。

这里是第四层殿大雄宝殿。殿宇呈悬山式,殿中佛龛上供奉三尊主佛,分别是如来佛、阿弥陀佛、孔雀明王尊佛,两侧站着韦驮、韦力二位护法神。1939年春,前国家主席李先念率领新四军游击队,到灵山开辟工作时,在此召开了我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灵山会议”。院中的这棵古树名叫百日孔,又称“痒痒树”,如用手在树身上轻轻抓挠,枝叶就会微微颤动。据传,百日孔是清光绪年间,由灵山寺的和尚到外地云游带回的。

让我们再看看第五层殿主佛殿。殿内佛龛上立着华严三圣,正中为阿弥陀佛,左侧为观音菩萨,右侧为大势至菩萨,第六层殿毗卢阁,阁宇飞檐挑角,巍峨峭拔,阁内佛坛上置彩塑三尊。

请大家走出大殿,去观赏千年银杏树;这棵银杏树树高61.5米,树干需4人合围。此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灵山寺的象征。它随寺盛而盛,随寺衰而衰。“文革”灵山寺遭洗劫时,此树奄奄一息,而今庙字重修,佛光日盛,这棵白果树也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灵山寺古迹繁多,景色优美。寺内还有灵山碑林,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佛像石碑群,有灵山寺方丈无烦法师墓,法师幼年出家,功德深厚,1997年圆寂后,火化得七彩舍利子300多粒,为中国近百年历史上的第二例。还有名僧释大慧塔院。灵山还是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有各种珍稀鸟类208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学术价值。灵山晴雨林多为枫树,因不论春夏秋冬,终日飘洒着细微的雨珠而被称为晴雨林。

第四篇:河南济源王屋山旅游风景区导游词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道教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根深蒂固,自唐代开始已经形成了各路神仙修行居住的洞天福地,计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这些均被称为天下名山,而今天我要带大家前去游览的是被列为“天下第一洞天”的王屋山。

王屋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65平方公里。王屋山以主峰天坛为中心,这里一山突起、群峰环绕、丘阜卑围的拔地通天之势,独具“王者风范”,大有“众诸侯仰面朝天”之意境,据中国最早的地理志《禹贡》记载,“以其山形若王者之屋”,故称王屋也。主峰天坛山,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祭天之所,干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华夏炎黄子孙大统天下的圣地。誉满中外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就发生在这里,老愚公挖山不止的雕像已经成为我们济源市的市标,也是激励济源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动力。

王屋山是一座以道教文化为特色的道教圣地。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是以黄帝、老子学派思想为基础的“黄老道”发展而来,带有浓厚的汉民族思想和信仰特色。仙境,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美丽的王屋山,自然成了道家人物采药炼丹、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的理想场所,也是历代道家人物的主要活动场地之一。

唐著名高道司马承祯在其所著的《上清天宫地府经》中,把天下名山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其中王屋山被列为“天下第一洞天”,号“小有清虚之天”,奠定了王屋山洞天福地的宗旨地位。

王屋山的兴盛和道教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传轩辕黄帝大统天下之后,于八月十五日在天坛山重会西王母,欲求得道成仙之术,并在此建上访院,访寻四海仙人。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四方善士、各路神仙皆云集王屋山。被称为道教鼻祖的老子李耳,也曾入王屋山修炼,天坛山绝顶至今尚有“老子炼丹池”遗迹。道教早期的著名人物,如仙人王子晋,清虚真人王褒,著名方士于吉,南岳夫人魏华存,道教理论家葛洪等都曾修道于王屋山。隋唐以后,尤其是李唐王朝尊老子为始祖,以道教为国教,敕令各地营建道观,奠定了道教发展的基础。被称为我国“药王”的医学家孙思邈是唐著名道士之一,晚年结庐于王屋山翠微庵,采药行医,济世救人,直至仙逝于此,现孙真人坟尚存。唐代道教茅山宗的第四代宗师司马承祯,曾先后被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召至京城,倍加赏赐。唐玄宗李隆基尊其为“全国道教首座”并于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命司马承祯在王屋山自选形胜,建观而居,后又派胞妹玉真公主拜司马承祯为师,入王屋山修道,自经道风大盛。这样,在唐数十年间,王屋山相继建成发紫微宫、阳台宫、清虚宫、十方院、灵都观等规模宏大的道教宫观,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

千百年来,王屋山不仅是道家人物修身、炼丹、成仙之所,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胜,陶冶情操。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韩愈先后来王屋山游历。他们在此留连忘返,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句。李白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中写到:“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王维在《送张道士归山》中说:“先生何处去,王屋访茅居,别妇留丹决,驱鸡入白云”。刘禹锡在《奉送家兄归隐王屋》中写道:“阳落天坛上,依稀似玉京。夜分先见日,月静远闻望。云路将鸡犬,丹台有姓名。古来成道者,兄弟亦同行。”

今日的王屋山风景名胜区,除完好地保留了数不尽的奇山秀水、名树古木之外,新修了一条长1500米的索道,新建了一批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更给古老的王屋山增添了现代化的气息,也使我们的游览比起古人来显得更加方便、悠闲、富有诗意。

大家现在坐在车内。前面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天坛砚厂,它是我市规模较大的旅游工艺品定点生产厂,主要产品天坛砚,又称盘谷砚,是由我市盘古寺一带的盘谷石加工磨制而成,姑嫂山往北5公里,便是九里沟风景名胜区。九里沟自然风光优美,有“自然山水苑”之称。

前面我们看到的第一座奇峰是玉阳山,东西两峰之间为尚书谷。尚书谷中有灵都观,系唐玄宗为其胞妹玉真公主赐建,并为当年玉真公主栖身修道之所亲笔御书“平阳洞府”,现存有玉真公主墓。相传唐末著名诗人李商隐曾先后两次人玉阳山隐居学道,并与宫女宋华阳妹妹俩发生过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东玉阳山中有麻姑庙、麻姑泉、麻姑河,至今还流传着麻姑侯真定在此拜师修道的故事。

我们路过的这座山庄叫李八庄,相传药王孙思邈晚年人王屋山采药,至此曾向打铁后生李老八问路,李老八身有残疾,但人诚心善,殷勤指点,并告诫山中有虎,劝其谨慎而行,孙思邈十分感动,便医治好了他的病,遂娶妻生子,形成村落叫李八庄。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前面我们的车子要翻过的这道山岭被称为虎岭,是进入王屋山的第一道天然门户。相传孙思邈进山采药行医途径此地,遇一斑谰大虎横卧林中气息奄奄,孙思邈上前视之,原来是虎口被一块骨刺卡住,吐不出也咽不下,十分难受,孙思邈便小心为虎疗伤,老虎感恩戴德,后成为孙的坐骑,驮着孙思邈遍游王屋山。从此,这里便称“虎岭”。

好了,云雾山风景区到了。我们首先参观阳台宫。阳台宫为王屋山著名的“三宫”之一,是唐朝著名道士司马承帧奉钦命所修建的。司马承祯,号白云道士,洛州温人,为唐代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四代宗师。阳台宫坐落在华盖峰南麓的台地之上,背依天坛山,高高矗立,如同凤首,面对开阔的九芝岭,犹如凤尾,阳台宫正好处于风背之上,被称为“丹凤朝阳”的风水宝地。阳台宫落成后,唐玄宗御笔亲题匾额“寥阳殿”,五代后晋时期,大部分殿宇毁于战火,惟大罗三境殿幸免,仍保留唐代原貌,后历代修茸,现遗存下来的多为明清时期建筑。

阳台宫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逐级递升,殿阁高低错落有致,整体布局依纵轴线依次为山门、大罗三境殿(三清大殿)、玉皇阁、长生殿(遗址),两侧有东西廊房、西王母殿等。现有建筑8座35间。

我们看这棵树是菩提树,菩提树学名七叶树,春华秋实,花为白塔状,果实成熟后可用结串起来做念珠使用。菩提树被称为佛树,是佛教的象征。好么,为什么象征佛教的树却栽在道教官观里呢?这里面还有一段关于佛道之争的故事。东汉初年,佛教自印度传入我国,在洛阳修建了我国佛教祖庭“白马寺”。其后,佛教便迅速发展起来,至唐时,许多道教宫观甚至被佛寺所侵并,作为道教圣地的王屋山,自然不会容忍佛教的染指。相传这棵菩提树是司马承祯和玉真公主亲手所植,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棵菩提树并不在中心线上,而是在中间偏东的位置,意为道教宽宏大量,容留佛教一席之地。这也许就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一个例证。在大殿前月台上,这里有一口八板大铁锅,外径1.70米,深0.84米,相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就出自这里。

三清大殿为河南省现存最大的明代单据歇山式木构建筑,面广五间,进深四间,整个大殿外雄内秀,殿内有30根方形石柱,通身浮雕云龙、丹凤、瑞禽、祥兽及神仙世俗故事,形象优美,栩栩如生。殿内天花藻井,斗拱层叠,制作精巧,皆为明代艺术珍品。殿内供奉着道家学说的三尊最高尊神。居中的就是元始天尊,三尊神像与他们手中的物什,合起来就是一个道教的宇宙图示。

玉皇阁俗称三棚阁,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所建,面广三间(10.95米),进深三间(7.68),周匝回廊,高达21.40米,阁体由8根高11米的通天木柱支撑,系河南省目前最高大的明代歇山式楼阁建筑。四周20根石柱雕刻着盘龙彩凤、花草虫鱼、道教神话故事,如田真哭树、苏武牧羊、李存孝打虎、桃源洞、狐狸和乌鸦等。雕工精湛,形象逼真,内容丰富,为明代石刻艺术精品。这里所供的是玉皇大帝,《云笺七签》中说他是元始天尊的弟子,相传为轩辕黄帝的化身。王屋山是轩辕皇帝祭天和驾迎西王母的地方,自然就成为王屋山道教的主神。玉皇阁中,金塑的玉皇大帝身着天帝法服,头戴珠皇冕,手捧玉圭,俨然天上的玉帝,显示出尊贵和气派。

愚公移山处这组“愚公移山”群雕由郑州雕塑创作室设计制作,济源市旅游局组织施工,由群雕、碑廊、洞天桥、智叟亭等组成。千百年来愚公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群雕形象地再现了老愚公吕三太率儿子、孙子及邻人寡妇共同挖山的场景,正面碑廊上有毛泽东、江泽民、李鹏、李先念、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是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迎恩宫上下两进院落,位于垂珠峰脚下,依山顺势而建,紫微溪和滴水岩环抱于宫前,为二龙戏珠之风水宝地。迎恩宫创建于唐初,相传为迎接圣驾朝拜天坛而建,宋徽宗游王屋山华盖峰时,曾跗驻于此。现存有山门、财神殿、祖师殿、玉皇殿等。

不老泉,为王屋山著名的“灵泉”之一,千百年来,不老泉水流如注,永无枯竭,经有关部门化验,证明水中含有丰富矿物质,经常饮用对人体有益。

白果树,即银杏树,为汉代遗物,大约有2000年左右树龄,是中国五大银杏树之一,俗称树粗“七搂八拐棍”,素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紫微宫为王屋山道教三宫之首,位于天坛峰南麓的中岩台上。因其在王屋洞天中所处位置,与紫微星座居北天中央的位置相对应而得名。紫微宫是司马承祯创建于武则天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历代均有修葺,依山顺势,层层筑台,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朝真门、天王殿、三清殿、通明殿等,现大部分成为遗址。朝真门和宫前台阶为近年新修.紫微宫院内沿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碑30余通,其中《坐忘论》唐碑、元代《大朝圣旨碑》堪称国宝。

天坛神路总长3800多社,如沿天坛神路石阶登山,大小庙宇如金丝串珠,经瘦龙岭,转十八盘,渡仙人桥,攀紫金崖,方可到达极顶。

天坛索道总投资1200余万元,天1999年5月1日竣工,全长1500米,共计106个吊篮,每个小时可输送游客300余人次,索道高低落差660米,全程约需20多分钟。天坛索道的建成为千古神奇的王屋山增添了一道现代化的景观,坐索道,登天坛,赏自然风光,成为我们现代旅游的一种新时尚。

现在我们来到了王屋山主峰--天坛峰,海拔1715米,有“天下砥柱”之称,是中华民族一统天下之圣地。《黄帝内传》云为琼林台,《天坛王屋山胜迹记》中有“黄帝王屋会王母”的记载,从此开创了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历史。

天坛峰南临华盖峰,北依灵山峰,后靠五斗峰,东有日精峰,西有月华峰,四周群峰簇拥,岗阜卑围,一峰突起,群峰伏拜,大有王者之风。自古以来,被道家尊为“道境极地”,称其为“五岳四渎,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会之所。”

天坛峰顶面积大约四亩,唐时有三清殿、轩辕庙、四角亭、黄帝更衣亭、御爱松等,历代修葺或增建,元初改为“总仙宫”,意为天界诸路神仙会聚之所。明正德年间增建玉皇殿,万历年间增建无极玄穹门,俗称南天门,就是我们面前的这座券门,正门高7.2米,正面石额上书“无极玄穹门”,背面石额上书“天影竺形”,下临百尺悬崖,极具“依悬列宿”之意境,平添了一种人间仙境这情调。

置身在这海拔1700余米的峰顶之上,倘若条件适宜,我们将会欣赏到“天坛云海”、“天坛倒影”、“天坛日出”、“王母仙灯”等天象奇观。譬如“天坛云海”是一种壮丽的云雾奇观,多出现在7~9月份多云密雨季节,每当云海出现时,云雾相融,天地相连,大小山头,时隐时现,如同仙山琼岛。“天坛日出”十分壮观,观日出的最佳地点是在日精峰上,在月落星稀、天色微明时分,矗立峰巅,极目东望,只见云气缭绕,海浪翻滚,红日升腾,如生沧海,顿时天地骤开,霞光万道,天坛山金碧辉煌,正是“星斗半沉苍翠色,红霞远照海涛分”。

山顶东北有舍身崖,相传古代曾有孝子在此舍身救父(母)得名。崖边突出一石,阔尺许,长丈余,悬空而出,下临深渊,相传八仙之一吕洞宾曾登此石,说过:“人心安定,方立此石”,故名“定心石”。紫金崖下三官洞外,有一块色彩斑澜、大而奇特的五彩砾岩石,传为当年女蜗补天剩余之石,故称“女娟补天石”,象征吉祥如意。

王母洞北望垂管峰南面的崖壁根部,有三个直径约10米左右的石龛,相传是西王母修道之处,故称“王母洞”,洞中有泉,深不可测,据说“周回万里,潜通瑶池”,为《道藏》中所记载的瑶池洞。“王母仙灯”就是在这里产生的奇异景观,每到秋高气爽、夜深人静时,点点荧光便从这王母洞中飘然而出,成群结队绕天坛而上,忽明忽暗,时隐时现,如同天宫玉女捧仙灯,列队迎接王母。古人有诗曰:“光来天上照天明,夜半双双空际行,应是瑶台迎法驾,故教玉女捧仙灯”。好了,人间仙境王屋山的参观到此结束,请大家顺着登山路返回停车场上车。

第五篇:河南灵山旅游风景区导游词

欢迎大家到灵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观光。到达景区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灵山风景名胜区。

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区。西临京广铁路和107国道,与国家森林公园鸡公山相连;东接京九铁路和罗武公路,与湖北省木兰山相望,南有信叶公路横穿东西,正在修建的京珠高速公路在景区留一出口。交通十分便利。

灵山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奇特。景域方圆61.5平方公里,含六大景区,七十二洞天,一百零八景点。以“山秀、寺古、石奇、洞幽、水美、物华”而享誉海内外。素有内陆秦皇岛之称的“九里落雁湖”、“灵山”,中外名刹“灵山寺”,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董寨林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均坐落在本景区内。

灵山主蜂海拔827.7米,据唐李泰著《括地志辑校》和《魏书》记载:“灵山春秋战国时名冥山,汉时名霸山,魏时名石城山,因有求必应,每云必雨,验之,信然”而沿称灵山至今。古代的一些帝王将相迷恋此处景色,赞不绝口。宋神宗时参政赵汴在《登灵山》诗中写道“为爱名山好,登临尽日曛”。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留下“美景一时观不尽,好将描入画图来”的诗句来赞美灵山。

灵山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邓小平、李先念、刘伯承、贺龙、程子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留下了革命的足迹。

灵山年平均气温在13~15℃,夏季平均气温24℃,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灵山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190科1067种之多。主要特产有茶叶、木耳、香菇、灵桔梗、板栗等。其中“灵山云雾茶”久负盛名,多次在中国信阳茶叶节上获奖。灵山金、萤石、铜、铅锌、花岗岩储藏量丰富,是一块难得的宝地。

我们现在游览的是迢遥洞景区,该景区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以自然景观为主。著名景点有电p城遗址、逍遥洞、快活岭、险石、八仙宫、垛石岭、智慧老人等15个景点,百余处景观。我们今天只观赏其中的一个景点--逍遥洞。

逍遥洞原名仙人洞。相传北宋年间有两各隐士为躲避战乱先后来此遁居,他们终日闭门诵经,修身养性,从不与外人交往。久而久之两位隐士都变成了不食不饿、不饮不渴的仙人了。仙人洞也因此而得名。九十年代初,在清理整修逍遥洞时出土的三枚宋代铁币和一把铜钥匙,也足以说明这里住人的历史之久。

逍遥洞庭湖是天然石洞群,共有6个洞,自下而上依次为底洞、飞鸟洞、立洞、济公洞、传经洞、三连洞。当年两名隐士修“仙”的地方是在底洞。我们今天重点观赏的是济公洞。大家注意往上看,洞顶有一形似僧帽的巨石,巨石底下有一巨掌印,酷似在托着僧帽,洞顶后的山石上仿佛有几个大大的脚印。

我们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拍照,然后我们去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塑像。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曾三次上灵山寺,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段故事。公元1327年8月8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风阳县东北)太平乡孤庄村一个佃户家里。因8月8日生,又名朱重八。公元1344年,淮南大旱,瘟疫四起,朱元璋父母及兄弟姊妹5人相继辞世,只剩下他一人孤苦伶仃,幸亏邻居汪大娘认识皇觉寺的高彬长老,便把他介绍到皇觉寺出家,当了个光干活儿不念经的小行童。时隔不久,寺里断粮,朱元璋被迫到河南淮西(今信阳)一带云游乞讨,成为一名游方僧。公元1348年夏,天气异常炎热,朱元璋来到灵山寺,行至距寺院不远的狮象口,因饥饿、炎热交加,昏倒路旁。灵山寺小和尚陈大用下山买米,将其救回寺院。这是朱元璋第一次上灵山。

朱元璋自结识灵山寺僧陈大用,在他的帮助下,文化知识日益丰富,思想日趋成熟,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他以灵山为据点,四处宣传明教教义,传播反元思想。公元1351年秋。罗山县尹李思齐派元兵包围了灵山寺,前来捉拿朱元璋。紧急之中,陈大用打通竹竿,让朱元璋口含竹管跳进院内深井,躲过元兵搜捕,幸免一场劫难。这是朱元璋二上灵山寺。

公元1352年,朱元璋脱下僧衣投入潦州郭子兴军中,很快由一名士卒升为元帅,最终推翻元朝政权,于公元1368年在应天(今南京)登上皇帝宝座。朱元璋不忘灵山寺众僧培育与救命之恩,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3月1日亲临灵山寺降香。灵山寺众僧受宠若惊。封主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随驾入京,参议朝政,赐灵山寺“半副銮驾”,御笔题下“圣寿禅寺”四个大字。这就是朱元障第三次上灵山。后人把每年三月初一作为灵山庙会。每逢这天,前来敬香者如同潮水。后人在此塑这尊朱元璋像,纪念他三上灵山寺的故事。

各位朋友,灵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旧有七寺三庵之称。现存3所,其中名刹灵山寺始建于汉始元七年(公元前79年),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宋元多有扩建。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寺院被山洪冲倒,后经不断修缮,至民国2年(1913年)恢复旧观。此后兵祸接连,毁多修少,““””时,文物被毁,僧尼有的还俗,直到1979年,灵山寺被定为县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的文物开始修复,僧尼陆续回归。1985年恢复三月初一庙会。现有大殿七层,分别为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祭仙宫、五星殿。

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灵山寺门,大家注意看寺门朝什么方向?对了,灵山寺门朝东。在我国,庙宇一般门朝正南,这里为什么朝东呢?据考证,唐明皇之女人寺为尼时,地狭庙窄,朝廷扩建庙宇时,依山就势所为,就把寺门建得朝东了。寺门东开被誉为灵山三奇之一。另有二奇是蓄发修行和僧尼同诵。出家人多为光头,而灵山寺僧则不然。这是因为,北宋西山临济寺十九世掸师来灵山任主持时,足不出户,潜心修行,发长不剃。老僧圆寂,满头长发,因此世代相传,佛门称之“恨头僧”。近年这里寺内提倡削发,除个别僧尼外都剃了光头。唐代以前,灵山有七寺三庵,自唐明里之女到灵山寺出家后,僧尼同处,朱元璋来灵山后也允许有“比丘尼”。广收从徒,男女不限成了历史的惯例。

这是第一层殿天王殿。天王殿殿中央供奉的是弥勒佛,两侧分塑的是四大天王,当年灵山寺主持僧陈大用就是在这里接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册封。所题写的“圣寿禅寺”石匾也陈放在殿内。

第二层殿祖师殿到了,殿内中央的描金佛坛上供奉的是达摩祖师。

请随我走进第三层殿大佛殿。殿内正中的佛坛上供奉的是七尊佛像,正中的一尊卧佛是释迎牟尼,左右两侧有大弟子迦叶、阿难立于莲台,余者各居其位,殿内两侧分置十八罗汉。据史书记载,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灵山寺主持僧果英赴印度研究佛学时,带回了梵石释迦牟尼及十八罗汉塑像。后因灵山寺兵祸接连,历经沧桑,所带回塑像早被毁坏,现存殿内的塑像是后人仿塑的。

院中的这口井就是元至八年(公元1348年)朱元璋遭罗山县尹李思齐追杀,急迫中主持僧陈大用打通竹节,让朱元璋口含竹管跳进井里,幸免遇难的地方。后人称之为“圣井”。

这里是第四层殿大雄宝殿。殿宇呈悬山式,殿中佛龛上供奉三尊主佛,分别是如来佛、阿弥陀佛、孔雀明王尊佛,两侧站着韦驮、韦力二位护法神。1939年春,前国家主席李先念率领新四军游击队,到灵山开辟工作时,在此召开了我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灵山会议”。院中的这棵古树名叫百日孔,又称“痒痒树”,如用手在树身上轻轻抓挠,枝叶就会微微颤动。据传,百日孔是清光绪年间,由灵山寺的和尚到外地云游带回的。

让我们再看看第五层殿主佛殿。殿内佛龛上立着华严三圣,正中为阿弥陀佛,左侧为观音菩萨,右侧为大势至菩萨,第六层殿毗卢阁,阁宇飞檐挑角,巍峨峭拔,阁内佛坛上置彩塑三尊。

请大家走出大殿,去观赏千年银杏树;这棵银杏树树高61.5米,树干需4人合围。此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灵山寺的象征。它随寺盛而盛,随寺衰而衰。““””灵山寺遭洗劫时,此树奄奄一息,而今庙字重修,佛光日盛,这棵白果树也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灵山寺古迹繁多,景色优美。寺内还有灵山碑林,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佛像石碑群,有灵山寺方丈无烦法师墓,法师幼年出家,功德深厚,1997年圆寂后,火化得七彩舍利子300多粒,为中国近百年历史上的第二例。还有名僧释大慧塔院。灵山还是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有各种珍稀鸟类208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学术价值。灵山晴雨林多为枫树,因不论春夏秋冬,终日飘洒着细微的雨珠而被称为晴雨林。

下载河南开封禹王台旅游风景区导游词(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开封禹王台旅游风景区导游词(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南灵山旅游风景区导游词5篇

    河南灵山旅游风景区导游词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河南灵......

    禹王台义诊策划书

    禹王 台 大 型 义 诊 策 划 书 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护理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一、活动背景 现代社会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科技发展,生产技 术空前提高,......

    河南鲁山昭平湖旅游风景区导游词(精选合集)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参观的是昭平湖风景名胜区。昭平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城西部10公里处,是依托原昭平台水库开发建成的年轻的风景名胜区。昭平台水库1959年建成,控制流......

    河南鲁山昭平湖旅游风景区导游词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参观的是昭平湖风景名胜区。昭平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城西部10公里处,是依托原昭平台水库开发建成的年轻的风景名胜区。昭平台水库1959年建成,控制流......

    河南鲁山昭平湖旅游风景区导游词-河南导游词[推荐阅读]

    河南鲁山昭平湖旅游风景区导游词-河南导游词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而异,有针对性的。那么什......

    北极村旅游风景区导游词[范文大全]

    北极村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漠河乡,地处北纬53°33′30″、东经122°20'27.14",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素有“金鸡之冠”、“神州北极”和“不夜城”之美誉,是全国唯......

    河南开封翰园碑林导游词

    我们现在前往翰园碑林参观。碑林位于开封西北隅。在去往翰园碑林途中,我把它的简单概况向大家介绍一下。一座大型文化艺术宝库,被誉为“中国第一座最大的民办碑林”。现在我们......

    2011年禹王台区司法局基层工作要点

    汴禹司„2011‟19号 2011年禹王台区司法局司法行政基层工作要点 为贯彻落实《2011年全市司法行政基层工作要点》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的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