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
作者:桂金玉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20期
[摘要]和谐校园文化是和谐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高职院校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文章分析了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提出了建设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的途径,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 和谐校园文化
[作者简介]桂金玉(1966-),女,湖南祁阳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副部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教管理。(湖南永州425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学院构建和谐校园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K06CZC050)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0-0042-02“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和谐校园文化是和谐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高职院校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追求和谐价值取向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和谐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部分,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为理念基础,为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根本目标提供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高职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和人文文化两部分。校园物质文化是指具有文化信息的物质设施和物质环境,是学校文化的“硬件”,是校园内在精神的外化,是校园形象和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具体包括学校建筑、学校绿化与美化、学校内部陈设与布置等。校园人文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集合体。高职和谐校园文化就是指校园物质文化和人文文化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相互协调、平衡、融通的状态。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一个精心规划、科学管理、不断发展、日益完善的动态过程。师生员工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校园文化的接受者。人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能动因素,只有人与人之间团结和睦、理解支持,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强大的合力,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因此,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二、构建以人为本高职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的和谐程度是整个校园和谐程度的风向标,对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只有紧紧抓住“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创新、竞争、积极向上的氛围,维护师生的根本利益,才能在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中真正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以构建社会各个层面的和谐为基础。高职院校作为社会组成的重要部分,其和谐的校园文化不仅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更能培养一批又一批和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和谐社会离不开高职院校和谐文化的发展,没有高职院校和谐文化的发展,和谐社会也无从谈起。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和谐校园文化是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以人为本,就是要肯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高职院校从事的是培养人的事业,人在高职教育中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培养人既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也是高职教育的归宿。高职院校的基本功能和最终目标就是构建人尽其才、利益协调、安定团结、紧张有序,既有统一意志又使个体心情舒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和谐校园。发挥人的作用、体现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求、提升人的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职院校的价值追求和价值体现,更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机遇期和关键期。高职院校要实现内涵发展,实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和谐的校园文化不可缺少。同时,由于高职院校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新困难和新问题,要化解这些困难和问题,也需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只有校园文化和谐,才能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才能促进高职院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和谐校园文化是实现高职院校师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真正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广泛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充分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人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倡导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评价他人。以人为本,就是突出人的发展,关注人的自由、价值,尊重人的个性、权益,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用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能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浓厚的学习氛围、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学术环境和育人环境,为师生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和谐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和谐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的综合体现,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共同的价值取向等。建设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关键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用以人为本的精神文化引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决定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以先进文化为指导,而代表校园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文化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师生认同的有自身特色的价值理念、理想追求、道德要求、办学理念等,是和谐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既表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上,也表现在校园学术氛围、政治倾向和人文精神上,校训就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
1.塑造“协力、负责、多元”的独特文化,培育校园精神。所谓协力,就是强调在“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发展阶梯”这一理念的统领下,全校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和挫折,迎接挑战,使高职院校成为所有人向往和羡慕的学校。所谓负责,就是每一名教师为自己的工作负责,每一位学生为自己的学习和学业负责,每一位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事务,为学校的前途和命运负责。所谓多元,就是以相互尊重和宽容为前提,提倡教师和学生努力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大胆张扬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一所主张多元的学校才有自己真正的未来。
2.校风、校训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学院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形成了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风、校训和学风、教风。校风是全校师生员工共有的情绪、理想、愿望和行为习惯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对每个成员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风要求教师品德高尚、知识渊博、教学认真;学风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校训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
3.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个性化。要重视班级制度建设,晨读、出操、值日、用餐、听课、作业、课外活动、干部职责等,每一项都要有明文规定,并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做到双向交流和相互传递,班主任变换传统角色,带领学生开展班级工作;班级以学校活动为工作目标,全面铺开,逐一追求,在活动中达成共识,形成向心力。而活动成功又能促进其他方面的进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使班集体越来越趋向成熟。
(二)用以人为本的物质文化引导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由校园环境和各种教学设施等构成的。校园环境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包括校园建筑、校园活动场所和所有教学设施。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人与校园环境和谐相处,不仅能得到美的享受,促进文明习惯的形成,而且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缓解工作和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校园环境建设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构建优雅的校园环境能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高职院校在校园环境规划中,要重视校园整体的和谐、统一,通盘考虑师生对环境功能的要求,注重校园环境的多景观性、丰富性、有序性和多层次性。同时,在建设校园环境时,要突出人文关怀和服务思想。如建设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主义教育、艺术文化欣赏为体系的文化长廊。
(三)用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规范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所谓制度文化就是指师生在交往中缔结的社会关系,以及用于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体系,包括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工作守则等。学校的发展,需要做到人文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法治校,以制度来规范管理。学校管理制度要充分体现人文性,做到情感管理、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的统一。因此,学校必须建立有利于师生、学校健康发展的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总务管理、学校设施管理等多种管理制度,使各项管理活动有章可循,在有秩序的氛围下良性发展。
(四)用以人为本的行为文化充实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指师生从事的各种群体文化活动和个体文化行为。它是校园文化中内容最丰富、形式最灵活、特色最明显、参与最直接的部分,对师生凝聚人心、陶冶精神、提高全面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抓住高职学生的职业特点,引导学生独立组织、自主安排,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在活动中做到“四定、四有”,即定时、定人、定场所、定指导老师,有计划、有经费、有检查、有评比、有成果。如兴趣活动文化大众化,即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兴趣活动,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再如常规活动出新意,即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
者。丰富多彩的和谐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为其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陆飞霞.和谐校园文化探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5).[2]施欣.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3).[3]吕剑红.以人为本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5).[4]杨振斌.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优化人才成长环境[N].光明日报,2006-07-26.
第二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中华村2009年7月11日活动记实)
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我村于2008年7月11日组织开展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计生”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此次活动以标语、专刊、广播、座谈会、咨询等形式进行。活动中,我村共书写宣传标语3幅,出版专栏1期,广播20多次,发放资料300多份,接受群众咨询120人次。活动后我村还进行了群众座谈会,各参会人员对我村人口发展形势和计生工作形势进行了分析、总结:
一、近些年来,在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我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人口有序发展,计生工作有序开展,群众政策意识提高,履约意识增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呈现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趋势,为我村创建诚信、和谐计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我村人口与计生工作形势仍然严峻,问题较为突出。部分群众婚育、生育观念仍未改变,计划外生育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难以管理,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村人口与计生工作的正常发展。
通过“7.11”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我村干部、群众对人口与计生工作形势的新认识,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对我村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我村今后人口与计生工作的顺利开
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中华村计生协会 二00九年七月十四日
第三篇: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实施“一二三四”工程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程河镇中心小学 乔小磨
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办学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方面,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园环境日新月异,营造出了爱校乐学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安全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习惯,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高。学校先后被授予“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最佳文明单位”、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园林式学校”等数十项荣誉称号。下面将我校关于创建和谐校园文化一些做法向领导同志们作一汇报:
一、突出“一个主题”,即突出德育工作这一主题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希望工程,是造福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几年来,我校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作用,多管齐下,常抓不懈。每学期开学后,学校领导班子都要召开德育工作专题讨论会,研究制定德育工作目标和计划,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坚持实行教师师德在评先表模、评优晋级中的一票否决机制。同时,把德育工作贯穿与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之中,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而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二、确保“两个到位”,即确保人员和资金到位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始终确保人员和资金两个到位。首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参加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四条线”管理,即“书记、政教主任”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校长、少先队辅导员”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学生会、班主任”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校长、派出所”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人员网络才能保证管理制度的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管理网络建设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其次,为保证校园文化所需资金,学校领导参谋到位,汇报及时,宣传得力。即从“三勤”入手,“手勤多写”,在村交通要道,群众易聚的地方刷写标语,大力宣传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嘴勤多说”不厌其烦地找区教体局、镇中心学校、村党支部、村委会当“说客”,讲外地经验;“腿勤多跑”不分白天黑夜,节假日,还是星期天,一有空就往领导处汇报工作,我们的汗水没有白流,在“三勤”的力量推动下,我校先后筹措资金3万余元,学校用这些资金改善了办学条件,确保校园文化建设能顺利地进行和发展。
三、优化校园“三境”,即优化校园环境、班级环境和视听环境
校园是知识的殿堂、智慧的摇篮,是学生渐长、品德渐成的主要场所;校园应当是少年儿童的“学园、乐园、花园”。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可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得感染和熏陶。我十分欣赏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的治校理念:“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学生不要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该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好觉得愧对于老师、家长……
在优化校园环境上,通过“普九”建设和每年春季的绿化、美化工作,我校校园内已栽
种了雪松、水杉、冬青、石楠等数百棵树木和牡丹、月季、白玉兰、广玉兰、紫微、香樟、枇杷、桂花、探春、黄叶绿等30多个品种百株名贵花木,培植了数百平方米的草坪,并已建成了“四林”,即水杉林、银杏林、梨树林、桃树林;达到了“四有”,即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实现了“四化”,即绿化、硬化、净化、香化;美化了“四区”,即教学区、运动区、绿化区、生活区。通过绿化、美化建设,大大提高了校园文化的品位,使校园景致园林化,一景一物都折射出知识文明光芒,富有育人之意。近年来,学校先后投资3万多元,大力兴建快乐活动设施,为丰富学生生活,开展娱乐活动,提供了便利。在优化班级环境方面,我校14个教学班都做到了“五个上墙”,即党旗、国旗、军旗、团旗、队旗的“五旗”上墙;校训、校规、班训、班规上墙;《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上墙;名人名言、名人画像上墙;“八荣八耻”教育内容上墙。每班设有图书角,办有黑板报、手抄报,及时更换内容;成立了课外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去秋,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程河镇中心小学学生守则》,此外,我校还制定了《小学生德育评比量化细则》,张贴教室,实行日清管理,每月从遵守纪律、刻苦学习等十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量化打分,学期末评出“十佳好少年”,予以表彰。在优化视听方面,我校制定了校训、校徽,明确了校树、校花、校歌,在学校大门两侧及校园围墙外明显的位置书写、绘出催人奋进的标语和图画,在教学楼每个走廊悬挂名人画像,在校内醒目的墙壁上粘贴中国地图、万里长城、教育方针等巨幅教育宣传壁画,教学楼前的两个橱窗定期更换内容,及时展示学生的习作、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作品,图书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文体器材保管室、荣誉室、微机室经常向学生开放。学校还建起了“红领巾广播站”,及时宣传好人好事,购买了彩电、音响等娱乐设备,先后成功地举行了小学生卡拉OK大赛、红军歌曲演唱会等多次文艺活动。经常做到广播里有声,橱窗里有影,版报上有字。这样,学校和班级,教师和学生;齐抓共管,上下一致,形成了一种强劲的文化合力,以整洁、优雅的环境,促进了高尚、文明校风的形成。
四、注重“四个结合”,即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课外兴趣活动、文明行为习惯、创新实践能力相结合一是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为构建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学校重点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经常利用国旗下讲话、举办法制报告会、开展学雷锋活动、开展安全教育月、举办“我为校园添光彩”演讲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在学生中弘扬主旋律,高唱正气歌;利用晨会、主题班队会、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通过“示范学校”“文明单位”“和谐校园”等创建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法制观念,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学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熏陶作用,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为核心、坚持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坚持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师德标兵”“优秀少先队员”“先进班集体”等评比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校报、橱窗、标语等,大力宣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深入挖掘、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举行了“荣辱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开展了“告别粗俗、埋葬耻辱”的塑形活动等。通过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使全体学生形成了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精神风貌。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与课外兴趣活动相结合。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在抓好学科课程的基础上,强化活动课程的研究与管理。
(一)是健全活动网络。
(二)配齐活动课教师。
(三)制定相关制度。为保证活动课程的开展,学校坚持“五落实”:课表落实,内容落实,目标落实,效果落实,评价落实,每学期结束时,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对兴趣小组负责人和活动课教师进行量化打分,作为教师的考核依据,有效地提高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质量。2006年5月13日和11月10日,我校举办了小学生特长竞赛,项目包括歌舞、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共评出五(3)班等8个优胜集体,对105名获奖小选手进行了表彰和奖励。此外,我校还举行了冬、春季运动会、庆“六一”文艺汇演等多项活动,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和学生予以奖励。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是校园建设与文明习惯相结合。几年来,学校坚持开展养成教育和日常行为训练,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每学期初,学校要求各班教师对新生的礼仪、生活、学习等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反复地指导和训练。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道德实践,从小事抓起,严格要求,并不断检查和矫正,防止反复。与此同时,学校还制定了《班级量化考评细则》《优秀班级体评选标准》《程河镇中心小学学生守则》等,从卫生、绿化、班纪、路队、“两操”、安全、活动等方面对学生实施规范化的约束,并通过设立文明监督岗、卫生大检查等形式,发挥规范的督导制约作用。学期末,对评选出的“三好学生”“优秀班集体”,学校都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我校还立足校园文明建设,注重发挥校风的熏陶作用。学校以卫生、绿化为突破口,以健康、活跃、高雅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坚持开展“快乐校园十育人”,“一日十好”,“天天净”等活动,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感染和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能力相结合。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校园管理中,我校坚持在教学楼的四个楼层设立“悄悄话信箱”,让学生为领导、教师、班级出主意,想点子,参与管理。学校采纳刘雪丽同学的建议后,在大门口设立监督岗,学生乱买零食的现象得到控制,四个摊点很快撤走,使这一困扰学校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自“悄悄话信箱”设置以来,共收到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近千条(件),学校均给予答复。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创编校歌、班歌,设计校训、班训。自办板报、节目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思维,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校园文化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前提。弦和,则音美;人和,则业兴。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校园文化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服务于教育教学,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难,存在着一些困惑,如受税费改革和“普九”债务的影响和制约,学校经费严重不足,无力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维护;由于受不良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的影响,加之一些家长或监护人在教育子女观念和方法上存在的误区,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阻力,有碍校园和谐,等等。今后,我们将在区教体局、镇中心学校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竭尽全力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强交流,扬长避短,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做出我们的贡献!
第四篇: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几点思考 作者:宋伟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6期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的形式下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以人为本出发,谈谈对如何构建和谐企业问题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以人为本 构建 和谐企业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a)-0208-0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单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收入差距过大,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引发大的社会问题,企业的发展和社会大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没有社会的和谐,就没有企业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便成了大多数经营管理者们的理念。笔者借本文谈谈对构建和谐企业的几点思考。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求得生存与发展是所有企业的期盼,它必须满足多种因素。在这众多制约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因素中,惟有人的因素最重要。因为其它因素最终都要通过人这个载体去实现去完成,没有人因素的存在,其余因素的价值将无法得到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要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企业的人才匮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忘记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导致干群离心离德。企业要发展,关键是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它是企业前进发展最根本的源动力,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的共识。作为企业的管理层,管理好人的资源是当务之急。因此,能否坚持“以人为本”,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每个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必须充分认识到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企业要树立并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2.1 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事业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企业才能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凡是能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给企业带来效益的人都可称之为人才。对人才的关心及对其价值的充分重视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对人才重视
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发展的现在与将来。所以企业实施以人为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走人才强企之路。
2.2 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企业管理
实行人性化企业管理,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和发扬人性中有利的一面,为企业发展服务;一方面要对人性中不利的一面加以抑制,弱化其反面作用。在企业管理实施手段上采取“人性”的、灵活的方式,而不是仅仅靠理性的约束和制度的规定来进行管理。尊重个人与人性,不只是以组织意志、管理者意志来约束和限制员工。在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应给员工更多的“个人空间”。
实行人性化管理,不能使员工只满足于作为各项活动的被动参与者,而是要积极鼓励他们主动成为企业文化的建设者和缔造者,要允许企业组织内有不通的声音存在。这对管理者和员工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要有开放和宽容的心态。现在的人们思想活跃,“跳槽”的念头在大脑中频现。这时,如果企业效益暂时低迷,员工会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们会以满腔的热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企业出谋划策,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共同实现双赢。构建和谐企业的几点思考
3.1 企业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企业管理者为企业制定一个切合实际而又富有超前性和挑战性的目标,可以激发职工的进取心和前进动力。可以说,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凝聚力,激人奋进的企业目标会将企业全体成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都集合在企业精神大旗之下,激励企业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去。让每位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和奋斗目标,如:成为该领域范围内一流的管理企业、成为该领域范围内领军企业,以及服务优秀、让我们的服务让每一位业主满意的企业等等。
3.2 企业要有共同的思想文化
俗话说:“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活动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和引导员工,去接受并认同一种思想文化,使其对企业的每一位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起到导向作用。同时,这种企业的思想文化作为一种约束机制,对员工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动力,让员工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以企业文化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实现企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3 企业与员工要有和谐的劳动关系
企业要遵守劳动合同,只有劳动关系和谐,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质量和劳动效率,促进企业发展;只有让职工群众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
惠,才能使和谐企业建设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从而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局面。
3.4 企业要建立战略预警反应系统
面对激烈的竞争与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建立一套战略预警反应系统,这可以帮助企业防范与化解危机,在危机妥善防范与处理中总结经验,以便为未来发生类似问题提供前车之鉴和根本上消除类似危机再次发生的隐患。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时时刻刻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要有危机意识,否则预警反映系统很难发挥效力。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说:“我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般地经营着我的海尔。”小天鹅公司实行末日管理,目的都是为了树立危机意识。只有具有危机意识,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才能积极主动关注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宏观与微观因素变化的趋势,更好支持预警系统的工作,促进预警系统的发挥,做好危机的防范与化解。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企业和谐,首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注重听取员工的心声,实行人性化管理。其次,通过文化,管理理念熏陶员工的心智,真正让员工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对于企业来说,使企业基业长青、不断持续发展,对于员工而言,带来的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只有企业和职工在企业中达到合作双赢,企业才能健康、更好、更快的发展,达到构建和谐企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世喜.建设和谐企业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6.[2] 徐德岭.和谐理论与和谐企业[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6).[3] 王自强,王浣尘.构建企业管理中的和谐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5,(1).
第五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班组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班组
构建和谐社会与构建和谐企业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而构建和谐班组则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因为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层的组织,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班组是企业的一个个有机的“细胞”,“细胞”和谐了则企业和谐,企业和谐则社会和谐。
2008年,配料甲班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班组”为课题,组织开展工作,以求发挥团队最大工作效能,创造更高经济效益。班组怎样才能和谐?
一、班组长的优劣是构建和谐班组的关键
班组长是班组的核心,是企业内部最基层战斗集体的指挥员和管理者。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作为兵头将尾的班组长在班组中具有关键作用。班组长一般要求头脑敏锐,思想解放,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快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有创造新意识并掌握了一定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会做思想工作,在生产技术上也有一两手镇得住的“绝活”。所以,作为一名班长,一名合格班长,应做好以下重要几点:
(一)、提高民主管理意识。民主管理意识差,会使班组问题成堆,生产和工作任务完成不好,职工不愿学技术或学不到技术;办事欠公正,同志之间关系不和谐,造成职工利益被侵害,发生组员消极怠工,甚至酿成组员签名上访的事件。所以,班组长要知人善任、谦虚豁达,要有当好大哥哥、大姐姐的气度。要善于听取职工的各种意见,特别是那些与自己的想法有出入的意见,并能对正确的意见予以考虑和采纳。
(二)、班组长要有刻苦钻研技术、精益求精、诲人不倦的精神,在班组营造良好学技术、钻研业务光荣的氛围,并把自己技术
绝对毫无保留的传给班组职工,形成强将手下无弱兵的战斗集体。
(三)、班组长要明辨是非,一视同仁,坚持“三公”原则。作为班组长,自己首先应该坦坦荡荡做人,公公平平处事,对待职工应做到是非清楚、奖惩分明、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班组长若对职工心存 偏私,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位职工的努力及成绩,甚至嫉贤妒能,就会导致班组内部拉帮结派,矛盾重重,一盘散沙。
(四)、班组长要爱职工,勇于承担责任。个别职工有缺点、错误时,班组长应注意批评的时间、场合和形式,不讲形式的批评会严重损害彼此的关系。
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班组的保障
俗话讲: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组应有的较健全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能使班组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由于一些主观原因,致使一些班组管理制度散乱丢失,经常出现“新官上任三把火”,班组长一上任就各定各的规矩,使组员频于适应班组长的管理要求。要构建和谐班组,就必须结合本车间、本班组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班组管理制度,并经班组全体职工同意生效,并报车间备案,一般不要轻易修改。为此,班组应建立《班组奖金分配制度》、《劳动纪律考核制度》、《岗位责任制》、《岗位突发事故紧急预案》、《生产任务情况考核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等,使班组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改善基层班组素质,加强班组各项基础工作,使各项工作由人治到法治,形成用制度来约束人、考核人、奖励人,以便于班组职工进行民主监督,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使班组的管理不至于因班组长更替而断挡,也不会因班组长的素质高低而使班组管理发生波动。无论谁来当班组长都可以此为据,对事不对人,依法来搞好班组各项管理,从而形成班组管理的长效机制,使班组管理真正上台阶,为构建和谐班组提供制度保障。
三、建好职工小家是构建和谐班组的有效载体
职工小家这一新型的民主管理载体,把班组的生产、工作、生活、分配、管理都融为了一体,成为全体职工共同关心、共同建设的阵地。班组职工学习、活动、娱乐在这“家”里,班组的生产任务、劳动纪律、奖金分配、好人好事在“家”公布,班组各种记录在这里列放,大家办事大家监督,具体地实现了全员性的民主管理。所以班组职工亲切地把这个阵地称之为职工“第二家庭”。所以构建和谐班组,就要发挥职工小家这个有效载体,发挥全班同志的主人翁精神,把班组建设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企业生产建设和“四有”队伍建设发展的坚强阵地。以生产为中心组织劳动竞赛,用班组的保产、保质、保安全来共保企业奋斗目标实现。班组要开展多层次、多阵地、多方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围绕企业管理上水平的要求,抓好班组各项管理,全面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大家齐心协力建设团结之家、民主之家、文明之家、学习之家、温馨之家,班组就有了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四、舍“小我”,求“大我”是构建和谐班组的基础
在班组这个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亲密无间的,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职工的智慧和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然而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往往会以自己的“小我”为中心,去办许多事情,若在某件事情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或“小我”不满意,都会产生不满、怨恨、烦恼以至于冲突。所以,就会出现师徒关系淡漠,班员之间搬弄是非、吵嘴、打架,女同志多的班组更是如此,有的班组因班员对班组长某件事不满,甚至集体怠工,联名上访,给班组长或班组造成不良的影响。凡此种种都是班员为“小我”而成。所以,要构建和谐班组,班员人人都要舍弃处处为自己打算的“小我”。常言道:要想公道,打个颠倒,每个人遇事都能换位,设身处地的替对方着想,那么许多事情都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现在,班组团体,人人都能以友善、平等、真诚、谦虚之心待人,以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工作,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对待生活,以班组“大我”的荣誉为重,处处替班组“大
我”着想,形成了团结、友爱、拼搏的团队精神,展示了和谐的班组氛围。
配料甲班
二ΟΟ八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