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周恩来四个昼夜有感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周五下午我院组织党员到电影院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主要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在邓颖超的陪同下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短短的四天四夜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给我当代共产党员做出了模范和表率。
在观看电影途中,当看到周总理带病熬夜工作,当看到周总理带头吃加了树叶的糊糊,当看到周总理冒着大雨赶到一线与乡亲们共同抢救田里的瓜苗,当周总理在群众中向老百姓认错并真切的说出让大家受苦了,当听到老百姓感动而又委屈的哭声,当„„一幕幕,一件件简单而又朴实的举动,让我不止一次的眼角湿润,感动与震撼像一道道电流击过全身。
观看电影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作为一名党员,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本宗旨。自建党以来,我党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影片中周总理为我们做了生动的诠释,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自觉置身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为群众谋取利益与幸福。
其次,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敢于说实话,讲真话,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影片中公社主任等人善意的谎言,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误导调研结果。周总理通过细心发现问题,一丝不苟的深入大街小巷了解群众真实情况,当郭凤林善意的提出让总理早点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很直接的说出:了解不到伯延的真实情况,他是不会离开的。周总理的精神和作风反映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表率。
最后,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勇于和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影片有一段很感人的镜头是周总理向人民群众道歉的场景。周总理说“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还有当总理走访到后来听到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对于弊端,总理熬夜与毛主席作了汇报,以寻求新的解决方针,对于干部的作风问题,周总理认真而又严肃的说,该教育的教育,该处分的处分,绝不马虎。周总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
第二篇: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情系民心,心系天下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六广镇中心小学
李贤淑
2014年4月14日,在学校的组织下,全体教师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当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出现在荧幕时,我不禁泪湿眼眶,那亲切的话语,可以融化冬天的笑容,看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时痛苦的表情,无一不深深牵系每位老师的心。
电影中的周恩来总理在国家最困难时期带着病去河北伯延革命老区调研考察,当进入革命老区时,村干部们看到周总理亲切的脸庞时,都泪湿衫衫,被关押的所谓村里的“落后分子”只是看到总理的侧脸时,却开心得像孩子一般手足舞蹈,这么情系民心,心系天下的总理是多么受人拥戴!
为了表达对总理的欢迎和爱戴之情,第一天中午村支书郭凤林特意安排了“丰盛”的午饭,当周总理看到桌子上的红烧肉、鸡蛋时,他迈进门的一只脚毫不犹豫地退了回来,并让把饭菜分给群众,坚持同大家一起吃难以下噎的树叶糊糊。而当老奶奶用自己的寿材换成白面,为他做了一碗拽面时,总理看着冒着热气的拽面,感动地说:“这碗面必须吃。”他知道这是百姓对他的一份拥戴之心,这份心决不能辜负,并嘱咐随行的工作人员,用他的钱买回老奶奶的寿材,待离开村庄后再送还给老奶奶。仅仅是两顿饭,总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优秀品格。
在四天的调研工作中,周总理走街串巷,与乡亲们一起捧着稀粥吃窝头,深入田间地头,与百姓一起种白薯秧苗,他看着吃了拉不出屎来的野菜团子和被饥饿的村民吃光了树叶的光秃秃的树枝,那种沉重而辛酸的样子,让人体会到了他与人民休戚与共的感情。一场暴雨冲毁了百姓白薯秧,周总理坐在房门口,沉思的神态和深邃的目光把他焦虑又愧疚的内心展露得淋漓尽致。为了能调研到最真实的民情,他开导村干部说实话、办实事,但由于村干部怕增加国家负担,都刻意隐瞒了百姓的苦难,但当从“个体户”张二廷口中得知集体食堂的弊端时,部分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多吃多拿,他陷入深深的沉思中,当晚,周总理与毛主席通了很长时间的电话,第二天一早,他不顾劳累,沉稳快速地来到村广播室,向大家宣布:“大食堂还要不要办下去,伯延人民自己说了算!”从此以后,各家各户升起了炊烟,解散了食堂,老百姓重新有了吃饭的自主权。总理重民意,知民情,解民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最接地气的、最符合时代需求的现实基础。
影片反复出现深夜总理伏案研究材料、书写报告的画面,当他吃力地看着邓大姐的笔记时,不得不因为生病过后视力下降而停下来歇一歇,而总理却顾不得休息,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头,“见不得你吃苦容不下你忧愁,老百姓的事再小也要挂心头”,这句话真正阐释了总理情系民心,心系天下的情怀。
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在影片中,我一次又一次的感觉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的用生命来诠释这一宗旨,他们用行动践行了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让我深刻体会到共产党人优良纯洁的作风。
当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3个春秋,新中国也很快将要迎来65岁的华诞,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党开创了一条正确而光辉的道路,科技的发展,工业的振兴,民族的昌盛,国家的富强。虽然在这条道路上出现了很多“老虎”和“苍蝇”,他们让群众对共产党产生了很多误解,曾一度群众对党的执政失望过,但在今天,各种媒体新闻不断爆料贪污腐败、民生问题,中央查处了一桩桩打“老虎”“苍蝇”的案件,群众重新看到了公正、希望,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党敢于正视错误,敢于自我纠错,敢于清理一切分离党和群众的障碍。
在习总书记践行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始终把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而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也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作风,梳理自己在工作存在的不足,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我的教学是否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我是否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我将以《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为一面镜子,真正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传承求真务实的作风,不仅做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也要做学生生活中朋友,保持一名党员教师的良好形象!
第三篇: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之过后,有几分感动,有几分思考,想说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抛开这部影片不谈,周恩来总理,一直以来都是我最敬佩的人,我从小便熟读他的传记,总理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走的时候,联合国为他降半旗,敬爱他的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历史对他作出了这样的的评价:“周恩来同志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舍身忘我,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正常的工作,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和民主人士,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他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环和阴谋进行了各种形势的斗争。” 伟大的政治家、我们的领袖邓小平这样评价周总理“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十二小时,有时甚至在十六小时以上,一生如此。对我来说,他始终是一个兄长,他是同志们和人民都很尊敬的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更是给出了这样高度的评价。
斯人已逝,余香幽远,总理虽然走了,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精神财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又一次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才华出众,一心为民,魅力非凡的周总理,勾起了人们心中的又一次温暖与伤痛„„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一部重大题材、农村题材电影。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影片主要讲述了在1961年,周恩来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不仅展现了一代领导人周恩来辛劳的的日常工作,更是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加之大跃进的失误及前苏联的连续逼债,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党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在毛主席亲自率领下,中央领导奔赴祖国各地,深入到最基层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调整相关政策。周恩来总理在邓颖超陪同下,从贵州花溪一路风尘来到河北邯郸„„
武安县的伯延公社是革命老区,当年的刘邓大军曾在此驻扎,和百姓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公社主任郭凤林在老支书父亲影响下,几十年对党忠心耿耿。他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怀着为党分忧、为国担难的信念,不想让总理看到农村的困苦实情而堵心,便采取了一系列弄虚作假、粉饰太平的行动:威胁干部不能说实话;把平时爱说怪话的“落后分子”关邮电局后屋;对生性耿直的父亲封锁总理到来的消息„„
周总理到伯延后,看到的是歌舞升平,听到的是一片赞扬,吃到的是鸡鸭鱼肉„„他明察秋毫,去伪存真,甩开干部访贫问苦,结交最困苦的朋友,用自己赤诚的一言一行感动干部和群众。不眠的四天四夜呵„„在总理身体力行的感召和苦口婆心的开导下,他交下的穷朋友张二廷仗义直言;被关押的“落后分子”群起响应;郭凤林等终于幡然猛醒,承认错误说出了实情„„ 周总理和毛主席长时间含泪通话,当即做出了调整政策、取消大食堂分户吃饭的英明决定„„全国人民一片欢呼!
一百分钟里,自己的视线也总是被感动的泪水模糊。四个昼夜很短,却可以折射出共产党经天纬地的90年;伯延这个地方不大,却能演绎出让人心神撼动的精神历史„„品味这浓缩的四个昼夜,一个强烈的感叹就是:求真之重、求真之难、求真之幸!影片最让人深思和感动的,就是周总理那求真不舍的精神与行动。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斯人已逝,余香幽远,我们从来没有忘记总理,也不会忘记。在周总理的激励下,我们昂首阔步走向强军梦,迈向强国梦!
第四篇: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殷实
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虽然那个艰苦的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影片使我深深感到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对党、国家、人民的纯真的爱和执着,那样爱憎分明,团结友爱,乐观向上,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希望。也深深的感到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勇于改正错误的博大胸怀。
影片的背景是1961年的大饥荒岁月,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外有苏联逼债,内有天灾人祸。民以食为天,成为当时最大的政治问题。周总理到伯延公社调研的四昼夜,排除种种“困难”,摸底调查,为制定和调整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周总理以诚相待、虚怀若谷的行动,时刻感动着每一个人。在他身上,为我们完美诠释了老一辈革命家为民、务实、清廉的光辉形象和优良作风。几个细节不禁使我心灵震撼,当他看到掉光的树叶,看到百姓的吃食,他不顾大病初愈之躯,同老百姓一起喝汤糊糊、吃代食窝窝头;知道挑水要走十几里,他在地里把清水往回倒了大半,自己只喝一点点;暴雨来临的深夜,他调动人员保护群众温饱的希望——地瓜秧苗。他的务实,体现在不察实情不罢休的工作态度里。面对郭凤林的故意隐瞒,几次三番的催促返回,他坚定调查决心,一寸一户地与群众谈心,做群众思想工作。他的清廉,体现在舍己为人的生活作风中。刚到伯延的正午,看到基层干部准备的红烧肉、白面馍,他收回了迈向餐厅的腿,门上红色的“艰苦奋斗”标语显得那么刺眼。知道二廷多子女,饥荒年头难养育,他提出了领养请求。一个个细微的片段,衬托出的不仅是周总理伟岸的形象,更是伟人对群众至亲至诚的情怀。
观后思考,始终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保持青春活力的根本,也是无数革命前辈留给我们新时代党员的宝贵遗产。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普通党员,我们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为人民群众服务做为准则。像周总理说的那样,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根本问题。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青年党员只有多学习、多思考,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第五篇: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走基层,访民意,为民谋福利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2014年3月23日,正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之际,我乡全体人员在王书记的组织下集体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历经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那个时期,我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周恩来总理得知后,亲自来到河北伯延公社,进行考察调研,在短短四个昼夜里,夜以继日,深入群众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特别是影片中,周恩来总理为了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掌握群众真实意愿,探寻解决措施,所体现出的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让我深受感动。
看完影片后,电影中的经典镜头和动人情节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触动人心,周总理来到大食堂门口,他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一只刚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便收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大家一样吃树叶喝菜汤,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就说明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只有廉洁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
影片从伯延公社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入手,到周总理从细节发现存在问题,最后用一片真诚,打开群众的心底的顾虑,从而找出真相,用一个个生动的情节,细致描绘了周总理深入群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真实情况。一是靠实干精神。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公社调研。当看到树上叶子都吃光与村食堂红烧肉的鲜明对比等细节后,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体现了共产党员追求真理的实干精神。
二是靠密切联系群众。周总理深入农民家庭,亲切地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工作细致,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三是靠艰苦朴素的作风。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这些细节都是总理朴实作风,严于律己的具体体现。
四是靠认真细致的工作。当邓颖超同志想要伯延的妇女好好学习知识时,她亲自与汪老师一起粘书,画画补充教材,使得汪老师在感动之余承诺“一定会在这里一直教下去”。他们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让我们受教颇深。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更深入的践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了解基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探寻解决措施,更好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