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人为本,建设创新型安全企业
以人为本,建设创新型安全企业
总书记指出:“人命关天,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首先是要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人身安全与经济利益或其他的安全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人的生命。所谓人本文化的基础也是保障员工的生存权。企业的安全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方法。而安全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正是把重视人的生命视作企业安全管理的第一需要。
长期以来,通榆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以“以人为本”理念为核心,坚持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为先,安全生产工作走在所有工作前列,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已深入扎根在公司每一位员工心中。
通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也就是“安全第一”,仔细研究我国的安全工作发展史,无数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公司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人身安全为前提,罔顾人命,是企业的退步,是社会的倒退。人,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执行者,也是实现安全生产后的受益者。多年来的安全生产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员工的安全思想和业务素质方面的隐患,是影响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因此,通榆公司努力在员工思想当中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为了不断追求努力建设本质型安全企业,在全体员工当中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通榆公司将安全文化作为安全工作不断推进的灵魂,将“以人为本”理念作为安全文化的核心。为此,就要求公司的安全工作中,力求创新,利用创新的安全理念,指导员工的安全工
作,引导安全管理提升的前进方向,最终实现安全管理提升的新高度。
一、充分认识人本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安全工作的核心在人,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长期以来,紧紧围绕人本核心,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从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劳动防护和安全设施的投入、生产环境不断改善到安全管理工作力求不断提升、不断加强等等,公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来抓安全工作。所做之一切,都是为了员工能从思想深处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让员工体会到周围环境在主观及客观实际上出现的提升安全系数的改变,又以人为主导,反馈回我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提供了大量安全工作上的不足、缺陷,促使大家共同努力,消除这些不足与缺陷,如此循环,周而复始,将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带入一个正循环,促进安全管理工作迈向新的台阶,使得员工充分认识了人本思想,又不断积极推动安全管理工作提升,使得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在近几年得到大发展。
二、强化班组安全建设,提高全员素质
个人的安全,是企业安全的最细小环节,而班组,是最直接面对广大员工,最直接对员工安全生产负责的前沿阵地。理清班组安全建设的脉络,把握班组安全建设的方向,成为了不断推动我们安全管理工作良性发展,向前发展的强劲动力。通榆公司在班组安全建设当中大力推广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要求每个岗位员工做到持证上岗,积极鼓励员工多方面发展,技多不压身;配发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且要求员工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学会如何在工作中保护自己;要求员工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通过加强安全制度培训学习,使得每一位员工熟悉我们的工作流程,遵章办事,通过编写完善检修及运行规程、作业指导书,使得员工每一项工作有理有据,有根可查。由此,从源头上,遵章、遵标办事,规避了事故风险,又不断更新、完善和提高自身安全标准,通过标准、制度的培训学习,提高了员工整体素质,使之在日常工作中头脑清晰,有据可查,又将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从基础开始,整体提升,步步迈进。
三、合理使用奖惩杠杆,使安全管理工作走上正确道路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足以说明,习惯性违章在日常生产当中所占比例,为了有效规避习惯性违章和其他不安全行为,约束员工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公司在安全管理工作上面,建立了严格的奖惩机制,干预和影响员工个人的不安全决策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有了正确的引导,有了良好的奖惩机制,个人安全在出现偏差的时候,有约束力使之走上正轨,这样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安全工作的其他方面,有功则奖,有过则罚,以求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身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没有奖惩制度就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没有竞争机制就不能推进安全管理建设。安全奖惩制度,是把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有关安全的事项全部纳入奖惩考核,精神或物质奖励是重要的激励手段,是满足人的自尊需要,激发人的潜能的重要手段,在精神上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
四、“以人为本”,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通榆公司一直以来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力求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不断追求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提升,从公司总经理开始,各级领导、员工明确自身安全责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四个责任”,层层对标对表负责,坚持“事事有主管,一事一主管”,坚持安全生产红线意识,狠抓安全,狠抓安全责任落实,保证了公司长期以来的安全生产良好形势,维护了员工的安全利益,确保了员工生产生活的良好秩序。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人,以人为主导,我们的安全工作才能正常、持续、科学的开展下去;提高员工思想认识,树立安全生产的红线意识,才能从思想的高度上看待安全工作;强化员工。班组素质教育培养,是提高公司总体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落实奖惩,才能保证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持续、稳定的走在本质安全的康庄大道;落实个人、集体安全责任,是保证公司事事安全有人管、事事要管好的基础。
“以人为本”我们的安全管理始终走在前列。
“以人为本”我们的公司不断创新发展。
——张政东
第二篇:如何建设创新型企业
所谓“企业自主创新机制”,是一个经济组织高峰状态的良性运行系统,是一个合理配置各类要素,激发生机活力,打破陈规陋习,争取超常效益的运行系统。
根据国内外技术创新领先者的启示,根据系统组织规律,作为企业创新机制的运行系统,从结构上,至少可分为六个子系统——即六个要素:人才、决策、保障、激励、信息、技术。
创新的本体,是人才;创新的空间定向,靠决策;创新的生存条件,靠保障;创新的时间延续,靠激励;创新的高度,靠信息优化;创新的深度,靠系列渗透。
人才、决策、保障、激励、信息、技术,六大要素之间,还有一种瓶颈制约的关系,即当某一要素的创新,成为整个系统的薄弱环节,并影响和制约其它要素创新时,其瓶颈作用就突出了,成为需要重点创新的要素。
既然目标是构建企业创新的机制,真正推动技术创新。那么,我们是怎样构建“企业创新”的特有机制?
企业从创立到发展,首要的是人才。因此,首先要抓住“人才”的创新。要抓紧通过政策乃至法定手段,确立企业各级人才的竞争聘用。
一是要根据总体的科学设计,坚定、积极、逐步地对企业领导实行比例淘汰制和公开招标制。二是每年对企业领导至少进行一次德、能、勤、绩创新性定量化考核,按5%—10%的比例进行末类淘汰。三是新增、空缺的企业领导岗位,要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竞聘,不分官员、平民,不分部门界限,所有合法合规公民,都可以一试身手。四是严格任期限制。由此,推举、重用创新人才,防止假公济私、黑箱操作和任人唯亲。
总之,要害在于确立一个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上岗有竞争,到岗有压力,下岗有“机遇”。由此,不断激发每个员工的创新意识,又不断培训开发每个员工的创新能力;在活水奔涌的良性循环中,不断迸发生机和活力。
第二个是“决策性”的要素。这里的要害是抓紧用政策乃至法定手段,确定科学的民主的决策程序,必须有效防止专横独断决策、盲目冲动决策、反复无常决策。同时,确立适合创新的管理制度、力促官本位向科学本位转变。依照法律法规,抓紧选拔和配置真正懂行、真正理解创新的人才,加大创新力量参与决策的力度,充实、优化决策班子,切实抓紧决策系统的高效改革。
第三个是“保障性”要素。这个要素复杂性在于:资金保障、工作环境以及衣食住行等互动因子,主要应由企业单位来解决。但是,有效保护创新性成果、合法性专利,则必须靠法律法规、由主管部门来真正落实。否则,必将形成破坏性的社会化的恶性循环。多年来,市场上大量的“伪劣假冒”,就是最充分的反证。
第四个是“激励性”的要素。其中的关键:一是遵循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知分配等原则,实行相对的高额年薪制;同时不限资历,不限职务,实行创新人员按成果收益、利润分成;二是将创新人员科研开发、成果收益,按比例量化配有股份;每年按股分红;合法退职时,按当时市值兑现。由此,合理拉开差距,向创新贡献者倾斜。通过股权形式,以产权为纽带,使员工真正和企业共兴衰,与技术的创新共存亡。三是创新奖励制度,在对象上,根据创新成果的不同质量、不同数量,分清主次,重奖骨干,兼顾一般;在内容上,重奖产业权益,兼顾津贴待遇。四是抓紧构建特别适应创新的企业文化,用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民主,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
第五个是“信息性”要素。主要应该采取多种方式,组合不同专长不同职能的人才,多向沟通思路,交流信息;乃至通过不同见解的冲撞,不断用批评、自我批评,从过去和现在的项目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从消费者的使用过程中得到启发,力求更富综合性、更高层次的创新。
第六个是“技术性”要素。主要是不断开拓并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并由此确定:产品、工艺、营销、原材料、组织管理等系列创新。根据规律,设定系统策划、开发研制、测试反馈、营销组合等。要各有专攻,按核心技术、超前技术、实施技术,进行梯级配置;同时,保持开放引进,恰当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方式:技术温室策略、收购“小尖子”策略、播种与合作开发策略等等。
企业构建创新机制,必须依托于各级各类权力机关所营造的文化环境、竞争环境、特别是政策环境,大体包括人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决策规则、财政激励政策、风险投资政策、政府采购政策、促进中介发展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等;由此,依托于社会性的“技术创新”,特别是体制创新,将为机制创新提供良好组织结构、提供激励动因、提供市场体系和法律的行政的及社会的制度框架;使机制和技术,保持一种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态势。这样看来,各层领导要运用经济杠杆刺激企业开发、应用创新成果的自觉性;要运用软、硬政策引导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主动性;要运用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协调投资融资;要确定主管部门的责任和权力等等;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篇:如何建设创新型企业
关于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型企业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与社
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本文通过简要分析中国国情,从科学发展观和
以人为本、企业经济建设和市场运作、体制和制度改革三方面进行
归纳、总结与论述,最后指出创新型企业的必然实现。
关键词:创新 企业 科技 发展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是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进
动力,建设创新型企业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阶段的一项首要任
务。如何实现现代企业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与和谐发展,越来越
引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与重视。
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企业面临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内外竞争的新形势、新问题。现代企业要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
必须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步伐,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
题,形成新思路,开辟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30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宏伟蓝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挥大手
笔在南海边划了一个圈(深圳经济特区),从此成功拉开对外开放的大幕。如果说“改革开放”这个大思路为经济发展指明了出路,则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提炼的“科学发展观”是为此“出路”
进一步明确和界定了发展方向。
我们常讲,思路决定出路。现代化创新型企业的建设路在何方?
改革开放、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已给出了鲜明准确的答案。众
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把技术成果和科技成就快速
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这就要求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不断提升创新
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整体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
(1)是企业的创新发展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创举性提出,是以胡锦涛主席为首的第四代党中央
领导集体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创新成果,是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理论成功中国化的结
晶。
正确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企业发展现状,就是要求企业高管
立足现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动态变化,运
筹帷幄,高屋建瓴,用科学的、超前的眼光对待问题;用创新的、发展的思路考虑问题;用全面的、统筹和谐的战略决策解决问题,把企业整体的科学发展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谈企业的发展不能脱离个人的发展,企业或公司的员工作为个体
劳动者参与生产技术管理和各种组织活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
及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特别强调人的因素在发展全局中的重要
主体地位,个体发展与企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是局部个体与全局
整体的辨证关系。企业发展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知识才能的梦想平台,个人的进步持续助推企业的发展壮大。只有尊重知识、爱惜人才,崇尚科技,创新发展理念,充分调动发挥个体的创造发
明潜力与智慧,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才能实现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2)是企业的科技创新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与市
场经营相适应
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和主力军,所进行的计划、部署、指挥、协调等一切组织和管理活动都是为经济建设大局来服务的,科技创
新工作的进程同样不能偏离或离开这个中心。
企业的市场经营如何决定了经济运行的质量。经营的成败对企业
经济扩张的直接影响非常巨大,产品的市场经营是一门相当深奥的学问。国外知名的大企业和连锁公司都具有一套符合自身特色的经
营战略,譬如:零售大商沃尔玛的货全物美价廉;麦当劳速食快餐的细心周到服务等。当今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残酷的竞争
法则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用户的新需求和产
品的更新换代促使企业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
科技创新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首先应放在产品的市场开发上,市场
需求什么产品,哪种类型的产品有市场、有利图、有钱赚,企业就
要紧紧抓住市场发展趋势的好机遇,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工作力
度。同时想方设法增加科技兴企资金投入额度,全面提升重大科技
项目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竞争力;并举全力争取国家的扶植资金和政
策倾斜的大力支持,紧锣密鼓上新产品、新项目,不断加添企业发
展新亮点和新增长点;通过重点项目技改建设的拉动,持续壮大产
品产业链条,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独特品牌价值的拳头产品。努力
打造中国企业国际知名品牌,进一步创新科技强企战略对企业市场
发展思路的理论引导和实践指导。
(3)大力实施体制改革创新,改进和完善科技工作组织制度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经济运行和建设主要以计划
经济为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经济的市场特性,虽然曾创造了一时的成就,但在其后却因不能与市场运行机制接轨和不适应市场经济
竞争大潮的冲击,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窘境。
对于中国企业,进行体制改革不是完全抛弃计划体制,而是在借
鉴和消化吸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果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
一步解放思想,大力进行体制上的改革创新。要把“计划”和“市
场”两种机制进行有机、有效整合,企业制定规划要紧密围绕市场
客观规律来进行,这样才能真正用好用活机制。
我们进行科技创新,同样也必须加力推动体制的改革创新。要坚
持在产、学、研理论与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努
力探索和形成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各类科学研究理论机制,从而为
科技创新和科技强企奠定良好的体制基石。
但在企业生产组织实际中,正如某些专家所言,由于我们比较缺
乏对先进科学理论规律的深层认识,以及由于发展历史和现实的客
观因素影响,我们企业诸多与高级别科研开发相关的体制和机制,如:科技研发评定体制、职称评聘体系、科研攻关项目拨款制、专
业技术人才引进待遇等,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少制约弊端。
我国企业的科研技术工作搞了多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
也存在不少问题,科技创新工作的车轮如果要继续前转,就必须深
刻思考应对良策,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创新理念 的追求要永不满足,坚持改进、再改进。
所以,我们的企业必须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信心,以“壮
士断腕”的豪气和执着,大力推动和加强体制创新,为科技创新振
兴企业创造良好的运行机制与和谐环境。
综合以上论述,现代化创新型企业的建设在社会主义现阶段依然
任重道远。回顾我国企业的发展史,我们百感交集,有成功的喜悦, 也有失败的教训;面对现实,企业应该勇敢应对挑战,积极开拓创
新。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大国策不动摇,始终坚持以“三
个代表”为指导方针,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科技强企的统领,我们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奋斗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陪林转型中的中国企业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 陈郁编译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 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3] 张今声 管理的变革与创新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 傅家骥主编技术创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篇二:创新型企业建设方案
创新型企业建设方案
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意义,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涂料行业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特点的高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有力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和行动,推动整个行业及相关产业聚集发展。通过创新型企业建设,全面实现科技发展战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激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新技术推广转化应用,培育创新人才,形成企业的创新文化。通过创新企业评价,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内在机制,增强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能力,使企业整体水平提升与持续健康发展。
(一)企业基本情况
江苏荣昌化工有限公司前身扬中市合成材料制品厂成立于1989年,经过10余年的励精图治2001年与德国蓬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资创建了而成股份制企业——江苏荣昌化工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48万美元,是一家以专业生产防腐蚀涂料、车辆与机械涂料、特种涂料、专用涂料、民用涂料等各种功能涂料为主及涉及工程机械的通用零部件、橡塑制品的高新技术企业。现拥有资产***万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万元,利税***万元,利润***万元,拥有年产**万吨的现代化先进企业。1.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概况 1.1 组织机构与管理运行体系
公司根据长远的发展战略,实行纵向职能分工,建立具有严谨但有弹性的管理机构,设有总经理、总监、部门经理、主管、职员五个管理层次,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使综合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公司始终围绕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企业效益为中心,建立了完善的计划、开发、生产、质量、经营、财务、安全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保障了公司的高效有效运作。在质量管理方面,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及iso40001环境管理
体系认证。公司对管理体系不断地进行完善、充实,实行集中内审和局域自审相结合的审核方法,对查出的不合格项及时进行整改,公司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这知识经济朝代,以信息化加快现代化的进程,建设了epr供应链系统,oa办公系统、建有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24小时全方位网络电子监控系统,实施“1+3”安全监控管理体系。1.2装备水平和产业化能力
公司斥巨资建立了拥有年产**万吨的重点较大规模型企业的生产基地,组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配备先进齐全的涂料检测仪器和设备,其中包括q-panel.lab公司购入q-f0g盐雾箱和q-sun3100老化实验仪、恒温恒湿房、色差仪、气相色谱仪,同时摒弃传统的开放式生产工艺,引进六十多台德国耐弛公司和昆山正东实业有限公司先进、高效的卧式砂磨机,**只11m3不锈钢调漆罐,**只7m3不锈钢调漆罐、**只3m3不锈钢调漆罐、**只2m3计量罐和一套除尘通风系统及自动过滤包装机的一流立体式、自动化、封闭式的先进生产设备,生产线采用dcs工业控制系统,实行密闭式、立体化、自动化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以领先的设备和流程实现精细化控制,杜绝了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与生产过程中的气体、粉尘排放有效减少,达到绿色工厂排放标准和清洁生产。1.3 市场开拓和营销策略 1.3.1 市场开拓
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形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要生存发展,更需集中力量,优势突破,开拓市场。“荣化”涂料起点定位在工程机械专用上,而制高点亦是水性化、功能化、低碳化等中高端系列涂料,其目标市场明确,并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活动能力强的专业市场开拓队伍。同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形成自己的市场开拓战略,即“保龄球”和“滚雪球”战略相结合的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新型开拓战略。认准目标市场,发掘市场中具有巨大辐射力的“球瓶”,以其非常的影响力、辐射力来达到占领大片市场的目的,提高“荣化”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如国内
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徐工集团、柳工集团、三一重工、厦工、北起等。通过公司的市场开拓战略,“荣化”牌涂料已成为徐工集团唯一指定使用品牌,并在中石化、铁道部、柳工集团、三一重工、厦工、北起等工程机械领军企业已占领相当一部分市场。同时企业在这些“关键市场”设立办事处(如:徐州、柳州、北京、厦门等),立足老用户,开拓新用户。利用稳定、灵活、方便的市场开拓战略,充分发挥“关键市场”的影响力,占有绝对优势的前提下,以此为基础向周围区域稳步滚动推进、渗透,逐步达到占领整个市场的目的。通过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大范围占领,并成功获得市场后,以产品良好性能、优异的质量、合理的价格、优质的服务和“荣化”品牌强劲的市场推进力,将“荣化”牌涂料打造成国际性品牌。1.3.2 市场定位,上市、促销、定价等营销策略
市场定位于国内工程机械、车辆、建筑业、石化、电子电工、交通运输、船舶、军事及特殊工业等行业。公司行销策略一是加入行业信息网站抢在市场发展的最前沿。二是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参与国际、国内相关展销会、推介会,通过举办技术讲座和培训等方法宣传项目产品,培育潜在客户。三是在原长期积累稳定的徐工集团、铁道部、中石化、中石油等国内巨企的客户群体进行巩固和拓宽,扩大项目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与占有率,在全国二十多省市建立了办事处,形成了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四是建立一支熟悉产品技术,富有业务能力的技术支持及营销服务队伍,并制定合理的激励与考核机制,提高营销队伍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市场目标的实现。五是逐步实施品牌战略。该产品引进国内知名研究机构人才,运用了新的技术路线、新的工艺等性价比优异,斥巨资引进dcs工业控制系统的密闭式、立体化、自动化生产装备与一流的各种检测仪器与设备,确保产品水平和产品质量,拥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的知识产权,与省名牌产品,从而树立产品品牌和公司品牌,利用品牌效应使产品销售由内销逐步转为外销。五是定价策略。通过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和销售价格的分析比较,为特出项目产品的性价比优势,产品定价将于国际同类产品的价格的30%以上,为以形成市场竞争的核心优势。1.4 企业、产品获奖情况
公司十分注重技术进步与品牌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品牌战略和技术研发,与各高校院所实施产学研长期的合作关系,斥巨资筹建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已为镇江市企业技术中心,同时相继结盟成立了江苏省院士企业专家工作站、江苏省水性涂料工程研究技术中心的研发机构,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建立共建防腐功能涂料技术研究中心、与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建立了共建实验室,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技术开发合作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科研开发与科技管理方面的经验;多年来公司秉承科技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社会的理念,坚持项目来源于市场,以致所开发的项目都实现了工业化应用,承担了国家、省级多个科技计划的实施,企业、产品也亦获奖诸多。具体如下: 篇三:建设创新型企业对策论文 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对策研究
摘要: 在国家推进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大背景下,文章分析了青岛市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现状,并针对目前建设创新型企业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更好地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ng “innovative enterprise” in china,the paper analyzes development 关键词: 创新型企业;建设;对策 key words: innovative enterprise;construct;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0-0126-02 0 引言
目前,创新越来越受重视,国家不断提倡各个层次的创新,2009年10月,科技部等六部委在省级层面上开展试点工作,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先后成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2010年2月21日,科技部等六部委批准青岛市为首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这标志着青岛市技术创新工程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创新型国家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篇:广州市创新型企业建设硕果累累
广州市创新型企业建设硕果累累
来源: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 日期:2013-08-06 【字体:大 中 小】
广州市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把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探索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引导和支持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和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培育了一批规模大、掌握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为支撑广州持续快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创新型龙头企业。目前,广州地区共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8家、创新型试点企业6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32家。市级认定创新型企业5批共100家、市创新型试点企业3批共181家,市级财政安排创新型企业专项资金1.77亿元。
一、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显著增强
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充分发挥专项资金杠杆作用,激励创新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立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从认定前三批50家创新型企业中期检查统计来看,创新型企业建设投入经费累计达88540万元,占项目预算投入经费的90.3%。其中,企业自筹经费78740万元,占项目到位资金88.9%。通过第一批10家市创新型企业结题验收,预算自筹经费5890万元,实际到位自筹经费12782万元,实际到位自筹经费是预算自筹经费2.17倍。其研究开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均达5.6%以上。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实施创新企业专项资金,全市创新型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技术创新能力明显。第一批10家市创新型企业共申请国内专利1341项,其中发明专利961项,占71.66%,获取国内专利授权703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98项,占32.81%。登记软件著作权193项。参与制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224项。2012年,经国家、省、市认定的重点新产品、自主创新产品、专利新产品共86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87项,市
级科技奖励78项。此外,全市创新型企业和市创新型试点企业在过去3年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项,占一等奖项总数的51%。
三、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显著增速
推动创新型企业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培育机制,通过高校、科研机构等多途径、宽领域培养和引进核心人才,着力锻造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企业高端人才。据统计,第一批创新型企业共培养高级人才220人,引进高级人才151人。其中,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引智”工程,聘任院士5名,知名专家教授10名。依托企业博士科研工作站,打造高端自主创新平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在此基础上,联合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共同发起成立“神农中医药博士俱乐部”,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四、企业率先转型升级显著加快
积极引导创新型企业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集群创新为着力点,前瞻布局,重点突破,注重创新研发体系建设,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涵盖制造、电子、通信、软件、材料等多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技术和经营模式上积极探索、潜心研发,构建了“广州迪森新能源研究院”等研发平台,组建了“产学研”创新联盟,从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独特技术创新体系。
第五篇:创新型企业建设方案
创新型企业建设方案
2.1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创新平台建设的计划和措施
公司拥有省级水性涂料技术研究中心、省企业院士工作站的研发机构,现进一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将建设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集科研开发、产品试验、质量检测、成果推广、信息服务为一体的规模化集约化研发机构和技术交流平台。目前一是正筹建博士后工作站及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平台;二是加强研发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司现有先进的生产线和部分检测设备基础上,添置在研发实践中需要的尖端试验设备和重要的检测设备等硬件。
2.2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计划和措施
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策划整体提升企业研发团队水平和人才队伍的素质,提高研发实践较高的基础理论指导,将研发引向纵深或提到高级的程度。公司将一是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二是深化整合高校院所前沿科技资源,大力推进科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介入高校院所早期研发或基础性研发,建立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人才培养的长效合作机制,全面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与自主科技创新能力。2.3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和积极承担国家、省科技项目的计划和措施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健全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自主创新投入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优化投入方式,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比;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有效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科技项目的资金管理。
积极承担国家、省科技项目。充分利用高校院所和企业的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开发行业领先技术领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注重自主品牌的管理和创新,形成企业独特的品牌,并在市场中享有相当的知名度,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与扶持;着眼市场、提升产业层次制定战略目标,目标重点发展行业中的水性化、功能化、低碳化等中高端系列涂料,舍弃原的的污染大、溶剂型的低端市场,进入绿色环保所需的产品领域,做到绿色产品、清洁生产;每年投入一定比例的研发经费,确保技术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积极开展应用推广工作,将研究成果快速转化成生产力,形成产业化,以创造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 加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引进、培育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计划和措施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企业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和高端人才的引进,通过科技研发机构平台,吸引专家、博士等进驻;通过加强内部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培育人才等多种方法促进人才的培养;通过科技项目、新技术研讨和讲座、组织科技人员调研考察等方式,形成企业发展需要的多层次梯级科技人才队伍,造就一支行业有影响的科技人才队伍。
同时采取稳定、引进、培养相结合的人才策略,制定了人才的长远发展战略,通过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创新人才保障制度,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对创新人才的凝聚力;对于科研人才还将实施优惠的政策措施,有计划、多途径的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以及实施创新激励机制公司通过设立设计创新奖、技术进步奖等的创新制度安排,激励创新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绩效考核方面,公司将研发技术人员的科研成果与其职级晋升、加薪授奖直接挂钩,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以鼓励团队的创新性工作
2.5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技术标准、自主品牌、质量振兴等科技发展战略计划和措施
在品牌战略实施成立发展战略委员会,营造品牌建设的良好环境;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主导产业、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的产品为品牌发展重点。实施激励政策建立质量奖励制度和加强对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在知识产权战略上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奖励力度;加强销售市场的调查工作,明察暗访相关用户使用单位,严防外单位对专利的侵犯。搜集与企业相关产品的知识产权项目和市场发展动态,筹建关键技术的专利文献数据库。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品牌建设体系和财务核算体系等管理机制,和完善售后诚信服务网络,严格贯彻执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2.6企业完善激励创新机制、促进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鼓励职工开展技术创新、建立企业创新文化等方面的计划与措施
结合以人为本的管理创新措施,根据不同类型员工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以期更好地达到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效果,从而完善激励创新机制,促进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鼓励职工开展技术创新,营造创新氛围,建设创新文化。
对管理人员的激励措施。管理人员是使企业各方面协调一致健康发展的主导者,他们
十分重视自身发展及自己的管理能否实现,对他们的激励措施:1.通过职务的晋升满足其对自我发展的需求。2.开展职位交流,满足其对开拓创新的需求。3.通过基层锻炼满足其对荣耀感的需求。同时,先去环境条件差的生产一线磨练一段时间,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岗位比较,增强他们拥有一个好岗位的荣耀感。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措施。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技术革新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主力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采取激励措施:1.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以优厚的待遇,建立健全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攻关、科技创新的各项制度,如科技经费保障制度、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制度、重大科技成果表彰制度等。2.用感情留住优秀人才。对那些具有特殊才能、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从生活待遇等各方面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为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企业决策,倾听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建议;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深造机会。3.提升专业技术职务。将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学术报告、取得的效益等指标,作为对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提升前的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评价,符合条件的提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对一线职工的激励措施。采取激励措施:1.民主参与权,同时鼓励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等。2.民主监督权,要在一线职工中发展党员、评选先进个人、优秀职工等。3.鼓励一线员工岗位成才,提高一线员工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4.在生活福利上多关心一线员工,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对生活有困难的一线员工要及时慰问、及时帮扶等。
四、其它相关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
为了提高对创新型企业建设的认识,健全科技管理机构,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推进的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组织体系,设立由董事长/总经理任组长的创新型企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技术副总为副组长,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创新型企业建设办公室设在企管部,具体负责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日常工作及与科技信息处的联系工作。为了确保创新型企业建设得到有效的落实,根据《绩效考核制度》,对各部门负责人实施科技创新及其发展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