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内蒙古呼伦贝尔冰雪旅游节doc

时间:2019-05-13 07:3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内蒙古呼伦贝尔冰雪旅游节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内蒙古呼伦贝尔冰雪旅游节doc》。

第一篇:2011内蒙古呼伦贝尔冰雪旅游节doc

第十二届内蒙古·呼伦贝尔冰雪旅游节暨鄂温克冬季那达慕(中

外百名摄影家聚焦内蒙古活动)隆重开幕

记者:敖能 伊兰 乔娜德清杰永平

这个冬天呼伦贝尔草原的人气特别旺,12月16号上午,第十二届内蒙古·呼伦贝尔冰雪旅游节暨鄂温克冬季那达慕(中外百名摄影家聚焦内蒙古活动)在鄂温克旗赛马场隆重开幕。皑皑雪原上聚集了来自全市各地的各民族干部群众和众多慕名前来的国内外游客、摄影爱好者,人们点燃篝火,祈福草原,享用冰雪带来的无限乐趣。

自治区副主席布小林、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张津、自治区金融办主任李雅、市委书记罗志虎、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德玉庆、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孟松林、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继勋、市政府副市长金昭、市政协副主席达喜扎布、市政协副主席姚庆出席冰雪节开幕式。自治区金融、旅游、新闻出版、党委巡视组等各有关部门领导,以及各友好盟市、兄弟旗市区主要领导、以著名摄影师吕厚民为代表的摄影艺术家也应邀出席开幕式。

旗委副书记娜日斯主持开幕仪式。

旗委副书记、旗长色音图代表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向前来参加此次冰雪节的领导、摄影艺术家及多年来关心、支持自治旗经济社会发展的各届友人致欢迎词。他在致辞说:呼伦贝尔的冬天是世界上最纯粹的冬天,热情、淳朴的各族人民用豪情提升着冬季的温度,使寒冷的冬季散发着浓浓的情谊。“体验雪域美景、享受自然冰雪、弘扬民俗文化”的活动主题,将把自然冰雪、摄影

艺术和民俗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宝贵的艺术珍品,展示着呼伦贝尔冬季的神韵。希望前来出席冰雪节的摄影艺术家们用手中的镜头,展示呼伦贝尔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民俗民风底蕴,将此次活动形成宝贵的民族文化精品加以宣传推介,为促进鄂温克旗、乃至呼伦贝尔市和自治区经济社会有好又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自治区副主席布小林宣布第十二届内蒙古·呼伦贝尔冰雪旅游节暨鄂温克冬季那达慕(中外百名摄影家聚焦内蒙古活动)开幕(现场声)

伴随着悠扬的旋律,由200匹骏马组成的骑术表演队绕场而入,6峰骆驼拉着具有流动舞台功能的巨型雪地爬犁缓缓入场,悠扬的“呼麦”拉开了冬季那达慕的序幕。由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厄鲁特等各民族群众组成的大型服饰表演队伴随着民歌联唱偏偏起舞,整个会场沉浸在欢快喜庆的氛围中。场地中进行的骑马、射箭、摔跤等《草原三项》表演更是向外界集中展示了草原民族独特的雪地文化。打哈是北方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中抵御严寒过冬的必备装束,今年,由200名演职人员共同表演的《打哈舞》首次登上冰雪节的舞台,北方少数民族在严寒中展现出的豪迈、奔放的舞台气势成为开幕式一大亮点,表现出了人们热爱生活,享受自然冰雪的美好心情。

此次内蒙古·呼伦贝尔冰雪旅游节暨鄂温克冬季那达慕(中外百名摄影家聚焦内蒙古活动)的主题是“天然冰雪、纯情民风”。现场上千名演职人员通过大型舞蹈、民族服饰展示、冬泳表演、雪地游乐运动展示等实景演出的形式向外界展示了北方少

数民族悠久绚丽的多元民族文化和银色呼伦贝尔的独特风情,气势恢宏的实景演出也成为此次聚焦内蒙古中外百名摄影家展争相留影拍照的绝美素材。

文体表演结束后,市委书记罗志虎及出席开幕式的各级领导们点燃篝火,人们围着篝火唱起歌、跳起舞,共同祈福草原风调雨顺、五畜兴旺,将冰雪节的气氛推向高潮。

据悉,此次冬季那达慕共安排了雪地赛马、雪地博克、雪地布龙、雪地骆驼、马拉雪橇等5大项12小项的体育竞技赛事,赛程两天,草原上的冬季那达慕不仅为来自全市各旗市区的广大民族体育爱好者提供了切磋技艺的平台,也为各级媒体和众多摄影、摄像爱好者提供了展现草原雪域风情的舞台,对打造银色呼伦贝尔旅游名片,宣传呼伦贝尔冬季旅游资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篇: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 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 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 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 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 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 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 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 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 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呼伦贝尔面积为 250.557平方公里,现有 266 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 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 36 个民族组成。呼伦 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进入草原时)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 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 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 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来到蒙古包)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 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 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 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好!您好!)的问候,客 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 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 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支、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 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 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 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在这

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 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在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走出蒙古包)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 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 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 到游牧生活的乐趣。(介绍蒙古族人的身体状况)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 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

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 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 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 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 调剂。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 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 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营养。(介绍蒙古族服饰)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 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 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 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介绍蒙古包)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 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 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

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 有 4000 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 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

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而后 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 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 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 个移动的“家”。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 考证。勒勒车是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幅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 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 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浓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 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畅通无阴。牧人倒扬(搬家),前边载 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介绍蒙古族节庆)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 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 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 700 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 6、7 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头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 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草原辽阔,牧民游牧,聚集一起,机会

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 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垒石成堆,当做标 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 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的祭礼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 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祭祀礼仪一般有 4 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育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 3 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 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迎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 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兴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总结性说明)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上生 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 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欢迎大家,她将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位再次 光临。女士们、先生们,让你我能的机会再次相会在草原,在呼伦贝尔。


第三篇:迎接冰雪旅游节暨

迎接冰雪旅游节暨“两节”期间餐饮安

全检查

为迎接第六届新疆冰雪旅游节暨首届中国新疆阿勒泰国际冰雪节,切实做好“两节”期间管辖范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维护良好的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保障广大市民及旅客节日消费安全,根据地区卫生局下发的《关于做好第六届新疆冰雪旅游节暨首届中国新疆阿勒泰国际冰雪节后勤保障相关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阿勒泰地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组织人员,于2011年12月26-27日两天时间对阿勒泰市区内集中举办“午夜饭”、群体性聚餐的餐饮服务业进行了监督检查。

我所领导亲自带领监督员分为两个小组,按照工作计划对全面巩固前期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成果基础上对重点检查,围绕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节日特点,实施分兵把口,开展联合行动。要集中节日订餐大型集中性餐馆、旅游景点、、中小学校食堂、小型餐饮饭店等重点生产经营场所开展拉网式检查,加大对“年夜饭”、宴席等集体用餐的监督抽查力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劣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清除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本次检查共出动监督员24人次,车辆4次,共检查大中型餐饮业、学校食堂总共38家,本次检查情况来看,大部分餐饮业卫生情况良好,、但有个别餐饮单位进货台帐不全、从业人员健康证过期,环境卫生差等情况,根据以上存在在问题提出了3份整改意见书限期整改,根据节日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细化应急处置预案,部署足够应急力量,充分做好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

第四篇:冰雪旅游节解说词52

中国·张北首届冰雪旅游节解说词

【车上解说】: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这冰天雪地的隆冬之际,各位领导能冒着严寒前来参观、指导,这必将为张北首届冰雪旅游节添亮增彩。首先,我代表张北人民真诚的欢迎和感谢各位领导的到来。同时,能为领导们讲解,我感到非常荣幸。

说到冰灯的由来,有一段神奇的传说讲给各位领导:很久以前,松花江边上有个特别大的村子,常年受一只九头鸟的欺扰,村民提心吊胆的过日子。村中有个叫巴图鲁的年轻人,闻知九头鸟只能夜间视物,用天落石才能除掉。巴图鲁不顾悬崖陡峭找到了闪烁光芒的天落石。他又历尽万险赶到九头鸟所住的漆黑洞穴中,手提宝剑砍伤了它中间的脖子,又把其它的八个脑袋统统砍掉。九头鸟带着中间未被砍断的大脑袋飞走了,勇敢的巴图鲁却因全身沾满九头鸟脖腔里喷出的有毒污血而死。从那后村子太平了,可每逢过大年,九头鸟在天黑后还悄悄来滴污血,谁踩上就没好。聪明的人们就把水放到桶里冻成空心的冰罩,将蜡火放在中间,罩不化、灯不灭。冰灯明光光、亮堂堂,灯罩像一块玉抠出来似的锃明瓦亮,很像巴图鲁千辛万苦找来的天落石。看了它,九头鸟躲得远远的;看了它,人们就想起了救命恩人巴图鲁。为 1 了驱邪消灾,为了纪念恩人,这个村子的人家过年都在门前点起了冰灯,并一直广为流传。

张北冰雪冰灯游乐园建在县城东部草原公园内,按照市委打造强势名城的发展理念,依托我县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聘请冰雕业界龙头哈冰办专业人员精心设计建造而成。占地50亩,制作冰灯冰雕艺术作品27件,总用冰量5000立方米,用雪量6000立方米,加起来超过1万方,是华北地区体量最大的冰灯冰雪乐园,也是今年离京津等大都市最近的冰灯冰雕游乐园。

景区通盘贯穿“绿色崛起、生态立县”这一理念,分为观赏区、游乐区、互动区,是冰雕艺术与地域文化的完美结合,集艺术、人文、趣味于一身。游客在尽情饱览冰雪风光的同时,可以充分体验滑冰梯、溜冰坡、趣味迷宫、冰上象棋等乐趣。让您足不出园,即可赏心、悦目、怡情,充分享受北国冬季特有的冰雪奇观和天然环保精湛的艺术盛宴。

以冰雪冰灯游乐园为主要载体,我县也第一次举办了高水准的冰雪旅游艺术节,通过举办冰雪旅游节,我们进一步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条,实现了由“一季游”向“四季游”的转变,真正让“哈尔滨冰灯点这张北”。冰雪旅游节开幕以来,我县已经接待游客近三万人次,冰雪旅游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让张北的冬天不再寂寞。

塞外华灯灿,疑为帝阙琛。流连忘返处,涤尽世间尘。各位 2 领导请看,前方就是坐落在草原公园的冰灯冰雕游乐园。这里,春天草长莺飞、美若江南,夏天绿草如茵、蜂飞蝶舞,秋季风吹草低、天高云淡。如今,曾经萧条、曾经冷寂、曾经肃杀的冬季冰灯竞放、分外妖娆。

【入园解说】:

各位领导,首先映入眼帘的冰雕是“揽胜楼”,也是游乐园景区的主要出入口。它是根据张北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揽胜楼设计建造的。张北自古就是北方重镇、军事重地,1307年元武宗海山在张北建造了元中都,成为元朝的三大都城之一。张北除了是重要的军事重镇,更是帝后嫔妃们夏天的避暑胜地。相传辽金时代一位帝王为登高远眺坝上美景,曾于县城修建高楼,即揽胜楼。我们通过冰的形式再现恢弘壮美揽胜楼的雄姿,不仅为观众奉献上一件维妙维肖的艺术作品,而且巧妙地弘扬了中都文化品牌。

领导们,请看门前这对惟妙惟肖的石狮,作为人们心中信奉的“守护神”,我国人民历来把石狮子视为吉祥之物,也流传很多关于狮子的吉祥话。比如:“摸摸石狮头,一生不用愁;摸摸石狮背,好活一辈辈;摸摸石狮嘴,夫妻不吵嘴;摸摸石狮腚,永远不生病,从头摸到尾,财源广进如流水。”各位领导可以摸一摸。

穿过揽胜楼,城门两侧,是14根龙纹柱,再配上栩栩如生的12生肖,好像12名卫士护卫着城楼,显示着威严与庄重。

前面这件冰雕作品是“天坛”。天坛是中国最美的中式建筑之 3 一,也是世界遗产。创作人员以天坛祈年殿为蓝本,用“冰”的语言使其现身坝上张北冰灯乐园。这一作品也曾经亮相日本北海道札幌第62届冰雪节会场。天坛是古代帝王用来祈祷风调雨顺、国家安宁的地方。在此我们祝愿2012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祝愿领导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位于我们右手边的这件卧佛作品叫“无穷般若”。“般若”(bo,一声; re,三声)是佛教中“智慧”的意思。佛像长20米,高5米,卧佛头东脚西,头戴螺髻,面颊丰满,神态安详,衣纹简略,右肋而卧。《大唐西域记》中记载:释迦牟尼在拘尸那揭罗国收了最后一个弟子善贤之后,便“入寂灭乐,于双树间北首而卧”。弟子们很悲伤,感叹大觉世尊将寂灭,众生福尽。释迦牟尼便“右胁卧狮子床”安慰大家。这情景便是后来的卧佛形象。这件作品神态庄严而又和悦,慈善安详,给人以宽厚容物之感,象征着张北包容、宽厚、和谐的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各位领导,我们的耳边萦绕着阵阵悦耳的驼铃声,大家听到了吗?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组作品叫做“雪山驼队”。

骆驼历来有着“沙漠之舟”的美称,它在古代商贸运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张家口是张库大道的起始之地,张北是张库大道的必经之地,昔日的驼队见证了曾经的过往,而今交替闪烁的冰灯驼队则少了几分沙漠之舟的艰辛,取而代之的是驼队不息的坚韧和时代动感。坚韧不拨、开拓进取、顽强拼搏这正是张北儿 4 女的精神内涵。

张北是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地,高大威猛的成吉思汗冰雕像和蒙古族建筑蒙古包,让人好像置身辽阔草原,只是成吉思汗怎么也不会想到800年后有人用冰灯为他塑像吧。蒙古包后面的是人造雪山,建造这样的雪山,不仅可以增加景观,营造氛围,还可以对整个景区起到防风的作用。

再看这件名为“大好河山”的冰雕作品。她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熟悉和更具亲和力。大境门作为我市标志性建筑,在张垣大地屹立了368年,他承载着历史的沧桑,见证着发展的足迹。今天,他以冰雕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再现于张北草原,为前来观赏的游客展示了我市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和魅力崛起,给人以鼓舞。这个作品也是所有作品中用冰量最大的一个,用冰900立方。和其他作品一样,这些晶莹剔透的冰块均取材我县东洋河和太子湖。夏天,河水潺潺,澄澈见底,富有灵性;冬季则幻化成美轮美奂的冰展,带给我们视觉与心灵的强烈震撼;明年春季,冰雪消融,冰水又为草原的茂盛提供了充足的水分,而且冰灯乐园里的灯具采用环保节能型灯具。

各位领导,冰与灯相会,冰灯长城在夜幕下显得更加美轮美奂、绚丽多姿。这件作品除了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还有很强的参与性、互动性,大家可以登上冰灯长城,从烽火台滑下来,体验一下冰雕长城的晶莹剔透、别样风情。

这件佛塔雕塑,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佛教建筑艺术,该作品也是整个乐园东部区域的制高点,高22米。中国有句俗话叫“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其实,浮屠就是佛塔,是从印度的梵文音译而来,佛塔最初的意思就是僧人的坟冢。在五彩灯光的照射下,冰灯佛塔比实体建材建造的佛塔更加灵动,富有生命。它与刚才的卧佛作品共同反映了张北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据考,佛教传入我县最早于元代,到清代最盛。尤其是始建于元朝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的万佛寺更是兴盛长达633年之久,现在已经在南山公园重建,欢迎各位领导前去游览。

这一件作品叫“万马奔腾”。张北马是一种杂交改良马,因其体型健美,结构匀称、性情温顺,挽重力强,被誉为我国良种马之一,驰名长城内外。1982年拍摄的《西游记》中,唐僧骑的“白龙马”就是我们张北马。这一匹匹张北马,或奔腾跳跃、或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四蹄生烟……它的刚劲矫健和剽悍,给人以自由和力量,鼓舞人们积极向上。

这一件作品叫“脚踏实地”。“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头头老黄牛,忍辱负重,大公无私,埋头实干,鞠躬尽瘁……正是因为全县乃至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耕耘、踏实肯干,才换来了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赶超。这件作品正是我市干部作风的真实写照。

这一件作品叫“擎天一柱亭”。传说远古时期,部落首领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盛怒之下用头触碰了不周山,一下子把支 6 撑天的东南方一根柱子和拴地的大绳子撞断了,天失去了支撑,向西北方向倾斜,天下的日月星辰向西北方向运转,大地上江河泥沙都向东南方向流去。擎天一柱,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气压乾坤,量含宇宙。”我们有勇气、有能力早日实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这既是张北人的理想,也是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眼前这件冰雕作品叫“龙腾盛世”,旁边这一件叫“马跃长空”。中国人对“龙”情有独钟。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我们常常说自己是龙的传人。2012年是龙年。巨龙体态矫健、龙爪雄劲,好似奔腾在云雾波涛之中,给人一种砥砺奋进、腾空越海的力量。而马刚才我们刚才已经讲了。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马则是我们张北精神的代表。古人认为,龙和马是可以互变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也是我们张北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

眼前这个错综复杂、九曲回旋的冰灯作品就是乐园里最具参与性、趣味性的“趣味迷宫”。整个作品俯瞰是一条“鱼”的造型,眼睛、鱼鳍、鱼尾等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鱼嘴上方还有吐出来的泡泡呢。迷宫入口处在鱼的背部鱼鳍上,大家可以走进迷宫,游乐其间。鱼无水不活,正是因为有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关注,张北的发展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这个硕大的冰上棋盘就是中国象棋,创意独特,如身临其境,既有知识性、趣味性,又有参与性、互动性。寓意走好“冰上”“这盘棋”,走活“冰雪旅游”这盘棋,从而盘活“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三产富县”整盘发展棋。

晶莹剔透声光景,火树银花不夜天。领导们今天所观赏到的美景仅仅是我县冰雪文化美好的开端,相信,不久的将来,离京津最近的张北,必将展现给游客最美的冰雕。最后恭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第五篇: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导游辞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进入草原时)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来到蒙古包)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好!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支、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在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人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

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

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是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幅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浓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畅通无阴。牧人倒扬(搬家),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

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00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头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草原辽阔,牧民游牧,聚集一起,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

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垒石成堆,当做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的祭礼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育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迎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兴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总结性说明)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欢迎大家,她将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女士们、先生们,让你我能的机会再次相会在草原,在呼伦贝尔。

下载2011内蒙古呼伦贝尔冰雪旅游节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内蒙古呼伦贝尔冰雪旅游节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英文导游词

    LadyandGenlenmen:WelcometoHunLunbeierGrassland!Firstofall,I’dliketotellyouwhypeoplecallthisbdautifulgrasslandHulunbeiergrassland.Thereisamovinglegendbehindit.Al......

    杏乡冰雪旅游节开幕式细则

    2014·杏乡“冬之韵”冰雪旅游节开幕式实施方案开幕式具体细则:1.活动时间:2014年1月1日京时12:002.活动地点:伊宁县开心滑雪场3.具体内容:根据开幕式的活动部署,具体工作如下:(1) 2......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导游辞(共5篇)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

    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招聘125人公告

    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招聘125人公告 为确保海拉尔区部分高中、职业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正常教......

    旅游节

    “东盟青年进壮乡”生态旅游节庆活动情况汇报 今年4月16日,“东盟青年进壮乡”生态旅游节庆活动在镇碧髻村举行,来自越南、泰国、印尼等东盟国家的100多名在华留学生与1000多......

    呼伦贝尔草原导游词(最终定稿)

    呼伦贝尔是最适合人类生存的一片“绿色净土”,是大自然馈赠给世人的“天然别墅”,这里的绝大部分森林、草原、湖泊等自然生态环境仍保持其原始古貌。下面给大家分享呼伦贝尔草......

    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

    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

    呼伦贝尔写生感想

    呼伦贝尔写生感想 7月25号,我们广美师生共30人,由广美教育学院龙虎院长、陈朝生老师带队,前往内蒙古呼伦贝尔写生学习。感谢两位老师的指导,感谢美琦家人的热情接待与精心安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