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创建品牌机关提高执政能力发言材料

时间:2019-05-13 07:4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系统创建品牌机关提高执政能力发言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系统创建品牌机关提高执政能力发言材料》。

第一篇:教育系统创建品牌机关提高执政能力发言材料

按照县委的整体部署,教育系统遵循“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加快发展、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目标,强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机制,继续深化五型机关创建活动,精心打造“一切为了学生”服务品牌。

首先,统一思想,强化服务理念。围绕全局争创教育服务品牌的目标,教育局将创建品牌机关落实到提高服务效能上来。为确保创建工作有的放矢,在全机关大力开展了“讲学习、树正气、求发展”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围绕“我们为谁服务,怎样服务,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等问题,全机关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使广大机关干部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进一步增强了公仆意识、生本意识和服务意识。

其次,健全制度,完善服务机制。提高机关效能,制度建设是基础。教育局紧紧结合工作实际,积极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加强机关建设的高度,与时俱进,健全了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制订了《卫生管理制度》、《办公用品管理制度》、《公文收发制度》、《考勤制度》、《信访接待制度》等十一项规章制度,将机关干部的行为置于有效的准则制约之下,把机关干部不断落实行为规范的过程,变成了一个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的过程,一个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过程,形成了“坦诚、和谐、有序、竞争”的机关工作氛围。

再有是服务重心下移,提高服务效能。为破除“衙门”作风,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我局实施了领导包片、科室包校制度,机关干部定期深入学校,与教师平等对话,解决疑难,指导工作,大兴调研之风,掌握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机关与学校之间搭起了“连心桥”,为全县教育发展增添了活力。

工作作风的转变,服务机制的完善,使品牌机关创建活动发挥了应有的效应,带来了我县教育工作的新气象。总结品牌创建工作的成效,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品牌机关的创建,为教育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用品牌的理念和效能来提高执政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后,我局立足自身实际,研究制订了《关于组织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安排意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通过层层进行思想发动,组织广大干部教师认真领会精神实质,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为品牌机关创建活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在全会精神的凝聚和感召下,我局发挥品牌的示范导向作用,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争做工作排头兵、争做师德表率、争做改革先锋、争做业务骨干、争做爱心模范”的“五争做”教育活动,激发了党员干部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增强了系统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教育发展创设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群众基础。

二、在品牌的引领和带动下,干部教师作风实现了大转变。

学习创建活动的开展,广大机关干部的思想觉悟、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全机关形成了踏实、务实、求实的工作作风。机关干部自觉为学校服务,为师生排忧解难,做群众的贴心人,切实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与支持,学校自觉接受干部的指导,干部和师生的关系更加融洽,局机关真正成为了“教师之家”、“学生之家”。

同时,机关面貌的转变带动了学校面貌的转变,各中小学校长从机关干部身上汲取了营养,自觉为自己“充电”,坚持依法制校,以德育人,以德修身,促进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

三、紧密结合中心工作,才能使品牌创建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而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创建活动中,我局从实施素质教育基本要求出发,从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课程体系等多方面首先进行突破,大力倡导“主体性教育”和“探究式学习”,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丰富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内涵。使品牌更具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教育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全县大力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与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两项政府实事工程,实施了几个较大的学校布局调整工程,全县中小学办学水平的显著提高。6月底,我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第三轮复查验收。

为使今后的创建活动更加贴近中心工作,我们将实行创建活动回头望,认真总结经验,找准存在的问题,坚持不懈地将活动引向深入。

一是继续牢固树立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全系统干部素质为重点,将创建服务品牌引申至每一所学校,努力实现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二是继续下大力气推进素质教育,改善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篇:教育系统党委创建品牌机关和提高执政能力座谈会发言材料

文章标题:教育系统党委创建品牌机关和提高执政能力座谈会发言材料

教育系统党委创建品牌机关提高执政能力发言材料

按照县委的整体部署,教育系统遵循“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加快发展、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目标,强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机制,继续深化五型机关创建活动,精心打造“一切为了学生”服务品牌。

首先,统一思想,强化服务理念。围绕全局争创教育服务品牌的目标,教育局将创建品牌机关落实到提高服务效能上来。为确保创建工作有的放矢,在全机关大力开展了“讲学习、树正气、求发展”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围绕“我们为谁服务,怎样服务,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等问题,全机关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使广大机关干部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进一步增强了公仆意识、生本意识和服务意识。

[找文章到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其次,健全制度,完善服务机制。提高机关效能,制度建设是基础。教育局紧紧结合工作实际,积极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加强机关建设的高度,与时俱进,健全了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制订了《卫生管理制度》、《办公用品管理制度》、《公文收发制度》、《考勤制度》、《信访接待制度》等十一项规章制度,将机关干部的行为置于有效的准则制约之下,把机关干部不断落实行为规范的过程,变成了一个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的过程,一个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过程,形成了“坦诚、和谐、有序、竞争”的机关工作氛围。

再有是服务重心下移,提高服务效能。为破除“衙门”作风,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我局实施了领导包片、科室包校制度,机关干部定期深入学校,与教师平等对话,解决疑难,指导工作,大兴调研之风,掌握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机关与学校之间搭起了“连心桥”,为全县教育发展增添了活力。

工作作风的转变,服务机制的完善,使品牌机关创建活动发挥了应有的效应,带来了我县教育工作的新气象。总结品牌创建工作的成效,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品牌机关的创建,为教育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用品牌的理念和效能来提高执政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后,我局立足自身实际,研究制订了《关于组织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安排意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通过层层进行思想发动,组织广大干部教师认真领会精神实质,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为品牌机关创建活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在全会精神的凝聚和感召下,我局发挥品牌的示范导向作用,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争做工作排头兵、争做师德表率、争做改革先锋、争做业务骨干、争做爱心模范”的“五争做”教育活动,激发了党员干部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增强了系统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教育发展创设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群众基础。

二、在品牌的引领和带动下,干部教师作风实现了大转变。

学习创建活动的开展,广大机关干部的思想觉悟、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全机关形成了踏实、务实、求实的工作作风。机关干部自觉为学校服务,为师生排忧解难,做群众的贴心人,切实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与支持,学校自觉接受干部的指导,干部和师生的关系更加融洽,局机关真正成为了“教师之家”、“学生之家”。

同时,机关面貌的转变带动了学校面貌的转变,各中小学校长从机关干部身上汲取了营养,自觉为自己“充电”,坚持依法制校,以德育人,以德修身,促进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

三、紧密结合中心工作,才能使品牌创建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而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创建活动中,我局从实施素质教育基本要求出发,从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课程体系等多方面首先进行突破,大力倡导“主体性教育”和“探究式学习”,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丰富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内涵。使品牌更具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教育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全县大力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与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两项政府实事工程,实施了几个较大的学校布局调整工程,全县中小学办学水平的显著提高。6月底,我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第三轮复查验收。

为使今后的创建活动更加贴近中心工作,我们将实行创建活动回头望,认真总结经验,找准存在的问题,坚持不懈地将活动引向深入。

一是继续牢固树立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全系统干部素质为重点,将创建服务品牌引申至每一所

学校,努力实现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二是继续下大力气推进素质教育,改善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系统党委创建品牌机关和提高执政能力座谈会发言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教育系统党委创建品牌机关和提高执政能力座谈会发言材料。

第三篇:构建和谐机关提高执政能力

构建和谐机关

提高执政能力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21世纪的伟大历史使命。建设和谐社会是基于小康社会之上的重要目标,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实现科学发展,要做到科学发展,必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因此,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科学发展、为了建设和谐社会。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又必须利用构建和谐机关这个重要载体,通过构建和谐机关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三者是统一必然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循环过程。因为机关作为社会的一个组织细胞,和谐与否,既是建设高效、务实、亲民政府的迫切要求,也是文明进步、实现社会全面和谐的迫切需要。当前,应该通过构建和谐机关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如何构建和谐机关的问题,我们认为,应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人手。

一、重视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在营造机关心和气顺的氛围中求和谐 交流和沟通是组织与人之间二叹与人之间传递思想、观点、情感或交换信息的过程。一个机关的整体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各类人员之间通过经常性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形成一种心理相容、心灵相通、心和气顺的团体气氛。可以设想,一个心不和气不顺、相互漠视、互存芥蒂的机关,何谈和谐?因此,能否做到思想上互相交流、工作上互相配合、感情上互相沟通,营造一种”肝胆相照、心和气顺”的良好氛围应是衡量机关是否和谐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在加强交流中统一认识。认识指导行动,认识统一是机关干部职工统一步伐、统一行为的心理基础。机关干部职工只有首先做到认识一致,才能通力合作,协调处理好各项工作。但是由于每个人在性格、知识、经验、动机和需要上有差异,也决定了对某些问题会产生不同看法,存在着认识上的不统一,这既是经常发生的,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在生活实践中,人们认识的不一致是由于受到某些心理障碍的影响。如有些干部职工由于情感上不太融洽,往往产生一种偏见。为了克服认识上的差异,消除偏见、成见,在机关中必须要大力创造一种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开诚布公、平等交换意见的环境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消除心口不

一、相互猜忌现象,有利于解决认识上的分歧。特别是领导间认识不一致、不统一时,还应注意不能以势压人,强求统一,或者把分歧暴露到群众中去,否则,不仅达不到认识上的统一,反而会制造新的障碍,使问题复杂化。机关干部职工要有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和谐为目标,求大同,存小异,逐步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目的。实践证明,机关干部职工能否在经常性的交流沟通中认识统一,对机关是否和谐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在心灵碰撞中沟通情感。机关干部职工之间情感的好坏,对思想交流、统一认识和协调行动起很大作用。”情通理自达”,情感相通对机关的和谐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机关干部职工情感融洽,这个机关的人员就能心理相容,心情舒畅,齐心合力,工作气氛热烈,否则就会影响思想交流,意见沟通和工作效率,使工作气氛消沉。其二,干部职工之间感情融洽,就能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和相互谅解,做到在成绩面前相互谦让,出现问题互担责任。其三,领导班子要达到情感相通。每个领导成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遇事要冷静地想一想,切不可感情用事。领导在分析情况、讨论与处理问题时要善于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即使产生分歧也能各抒己见,当自己意见被否决时也能平心静气,愉快地执行集体的决定。同时机关干部职工之间应经常开展谈心活动,同时要加强语言修养,相互交谈中应经常使用体贴商量的语言,不用武断、责备的语言。

(三)在和衷共济中协调行为。“和谐”最直接、最能看得见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始终保持任何行为的协调一致。因此机关各部门、特别是部门负责人,要充分认识每一项工作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各部门的相互支持和协调配合,要经常性地交换意见,要有”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的思想道德境界,从而实现”共谋发展、事业兴旺”的双赢,甚至多赢。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保证机关各部门行为协调,最优地实施好集体功能。反之,就会各行其是,各搞一套,最终导致行为不协调,调度不灵,使机关形成软弱涣散的状态,给各项工作带来混乱,影响机关的和谐。因此,机关各部门应树立强烈的大局意识和”一盘棋”思想,破除门户之见,主动进行沟通和协调,避免各自为政、不注重团结的现象,从而在机关内形成一种“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的和谐局面,这样既促进了机关内部的团结,又融洽了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四)在和睦相处中相容个性。机关干部职工的个性心理特征对机关和谐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个性往往是影响团结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同事之间不和睦、不协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个体原因引起的。每个人在性格、气质、兴趣、爱好、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个性差异,这是客观的、正常的。我们不可强求一致,只能因势利导,缩短相互间的心理距离。机关每个成员都应相互了解其他成员的个性特点,要心胸宽广,能够容纳不同个性的同志共同工作。古语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机关干部职工必须要有一定的度量,要在了解和尊重别人个性的基础上,彼此相互适应,相互交流。尤其是领导同志,不仅自己要豁达大度,而且要善于调节不同个性成员的关系充分发挥每个成员个性特点的长处,克服个性特点的短处,尽可能让每个成员的个性与工作特点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团结,调和动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使之齐心协力,搞好工作。

二、重视激励竞争、振奋精神,在营造机关奋发有为的氛围中求和谐。一个机关是否和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应是这个机关是否有一个好的激励竞争机制,发挥作用怎么样;干部职工队伍精神状态是否高昂,是否始终保持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可以想象,一个精神萎靡不振、工作不思进取的机关,不可能是一个和谐的机关。因此,在构建和谐机关的过程中,应把激发昂扬的精神、树立有为的志向,作为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切实营造起“混日子就会丢位子,熬年头就会吃苦头,只有好好干才有奔头”的激励环境,在机关干部职工中真正形成人人比贡献、个个创佳绩、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

(一)对想干事的人给予机会,提供敬业奉献的平台。想干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创造条件,多给机会,为想干事的人提供施展才华、敬业奉献的平台。首先是多给锻炼的机会。实践锻炼是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要有计划地把他们放到条件最艰苦、最边远的基层单位去伏职锻炼,使他们的意志和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磨炼,得到升华;再次是多给培训学习的机会。要满足他们知识更新的需要,在推荐、选派机关人员学习培训时,要给予优先考虑,多给他们加钢淬火的机会,使他们在反复学中增长知识,增强底蕴;其次是多给创造的机会。要积极适应人才斗务素质好〃创新精神强的特点,虚心听取他们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尽可能把解决机关建设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问题作为机关人才创新的舞台,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创新中得到发挥,得以体现。

(二)对能干事的给予岗位,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能干是干好工作的动力。要把机关干部职工成才、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与职责任务和机关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岗位成才、机关建功上做文章、求突破;要针对机关人员的素质特点、敬业状态,区分岗位类型,着力实现人和岗位的有机结合、和谐统一。一是要给指挥型人才以领导岗位。在调整使用干部时,要把那些综合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人才优先安排到各级领导岗位上,使他们在领导岗位上发挥优势,带领机关完成各项任务;二是要给智慧型人才以参谋助手岗位。要把握这类人才善于观察分析问题,全局观念、工作前瞻性、预见性强的特点,力争把他们放到组织、宣传、秘书等岗位上工作,使他们得以更好地发挥助手作用。

(三)对干成事的给予地位,提供成长进步的阶梯。部门党组(党委)应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做到任人唯贤,不能让能干事、有政绩的人寒心,让混日子的人舒心。对于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成绩比较显著的,要依据《公务员法》,按照贡献大小,该报功的报功,该嘉奖的嘉奖。特别是评先评优和职务晋升等方面要与每个人的贡献大小挂钩,使他们真正享有与功绩同等的政治地位。要在机关中大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通过新闻媒体、_互联网等广一泛宣传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使有作为的人有一种成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使立足岗位成才、扎根机关立业成为全体人员自觉的追求,从而不断提高构建和谐机关的水平。

三、重视以人为本,优化环境,在营造机关人文关怀的氛围中求和谐。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能改变人”。一个单位有一个舒心的内部环境,可以激发干部职工奋发向上的热情,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增添无穷的信心和情趣,达到人与环境自然的和谐美。因此,构建和谐的优美环境,形成人与环境的和谐,是构建和谐机关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首先,要注意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新形势下机关建设的需要,结合干部职工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坚定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找准人生的坐标,把握正确的方向,使其在政治上从不先进走向先进,切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树立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其次,要在机关内部营造一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良好氛围,靠共同的理想聚合力量、靠伟大的事业凝聚人心,使机关干部职工感到岗位光荣、大有可为。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首先,在工作的硬件环境上,要为干部职工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要在资金、设备、信息、资料上予以大力支持。对于干部职工提出的要求,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提供必要的扶持和帮助。其次,在工作的软环境上,要改革和完善缺乏活力的用人机制要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做出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基础上,大胆革新破除干部晋升论资排辈等陈旧观念。坚持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标准,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努力探索分配制度改革的新路子,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真正贯彻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的原则,使勤奋敬业的人员得到应有的回报。要大力表彰和奖励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的原则,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首先,在自然环境上,要为干部职工提供相对优越的物质生活待遇,做到积极争取政策,让干部职工该得的能得到,该享受的能够享受到;要关心干部职工生活,经常过问他们生活中的冷暖,对于较困难的同志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帮助,使之切身感受到单位的温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其次,在人文环境上,要努力营造出一种尊重、信任、关心和爱护干部职工的良好氛围。要努力在人格上、心理上满足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参与管理和发表意见的机会,不断激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在工作上要敢于放手,生活上要主动关心,努力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宿感,逐步使机关人员对本机关既有“家”的温暖,又有“家”的责任感。

(四)努力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首先,在继续教育问题上,要努力为干部职工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在进修、培训、出国考察等问题上要对他们予以支持和倾斜,要打破传统的狭隘的用人观念,舍得送他们去学习,放手让他们成长和提高,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上的信任。同时要树立大人才观念,要相信优秀的机关人员无论调到哪个单位、哪个岗位发挥作用,都是在为党的事业作贡献。其次,在全面发展的问题上,要拓宽机关干部职工成长进步的路子。充分利用换岗交流、双向代职等制度把他们放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锻炼,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积累实践经验。

四、重视加强培养、抓好学习,在营造育人用人机制的途径上求和谐构建和谐机关,人的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如何盘好育人用人这盘棋,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能,使差者有进,能者更能,是我们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育人用人是相辅相成的。从机关建设谈育人用人,就是要多给工作、多压担子、多搞培训,让人在工作中学会承担,在学习中增长才干。

(一)依据素质特点选好岗。就一个单位而言,人员新陈代谢很快,反映了干部的进出是机关建设的需要。如何依据每个个体的基本素质定好岗,是和谐机关发挥整体效能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改变传统的用人模式,依据素质特点分类定岗。要考虑机关各类人员所学专业、性格气质、身体条件,并适当参考个人意愿,把机关人员安排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要在结构上大力优化。现在,选准配强领导班子上下已形成共识,但如何依据机关人员的素质特点配好处室工作人员,关注较少。这就需要调整结构,尽量从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组合好机关处室人员,使大家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短处得到相应的弥补。

(二)按照复合标准充好电。要努力把机关干部培养成复合型人才,使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机关要积极创造条件,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学什一么”的原则,送他们继续深造,提高其综合素质。要坚持岗位轮换,丰富机关人员的任职经历。要形成科学的岗位轮换机制,让机关干部进行党务、行政以及机关与基层之间的互换锻炼,更好地提高综合素质。要注意处理好管眼前与管长远的关系,合理确立目标,突出超前素质培养,努力解决好人员素质与预期岗位产生滞后性的问题。

(三)坚持教育激励拴住心。要抓住教育人、培养人这个根本,给机关干部职工讲好思想道德基础课,解决“当官干什么、工作为什么”等基本问题。让机关人员从我党的光荣传统和战斗历程中吸取营养,从优秀共产党人的感人事迹中激发热情,从老一辈革命家甘当人民公仆的高尚境界中坚定敬业奉献的思想。要用高远的志向把机关干部职工的心栓在党的事业上。一般来讲,广大干部职工有在本职岗位上干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要引导和利用好他们的这种热情,敢于对他们委以重任,使他们更好地融人到机关的建设中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重视人际和谐、诚信友爱,在严格要求、团结互助的统一中求和谐 一个和谐的机关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机关战斗力的基础和源泉。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既有个人严格要求、与人为善、开阔胸襟、自察自省的自觉行为,又有全员之间相互配合、团结友爱、互守诚信、相互促进的团队精神。这是评价一个机关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准。

(一)要做到诚实待人不虚伪。诚实是做人的根本,人与人之间交往,只有以诚相待,心心相印,才有可能培植出真正的友谊,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与诚实待人相反的是以势利待人,他们与人交往以是否对自己有利来决定对别人的态度。因此,要教育机关人员勇做诚实人,不做势利人。首先,要诚实待人,表里如一。诚实待人就是对人要讲实话、吐真言,相互间不耍小心眼,更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同事之间朝夕相处,志同道合,有话应讲清道明。其次,要真诚相处做“挚友”。同事之间,真诚相处,就应该在发现对方有错误或缺点时,不隐瞒、不掩盖、直言相告、善于帮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能善于指出对方的缺点并帮助纠正的人,才能成为“挚友”,做“挚友”是为了爱护同志,当“挚友”使同志的友谊更纯洁更牢固。(二)要做到豁达大度胸怀宽。机关同事间交往中能不能豁达大度,直接影响到对待生活中到各种矛盾和误会的态度。胸怀宽阔的人,从不较区区小事,从不嫉人之长。反之胸怀狭窄的人就听不得半点逆耳之言,遇到点滴小事耿耿于怀人无限的自我烦恼之中。因此,要教育机关人员相互交往时,做到胸襟开阔,度量宏大。首先要怀集体利益,不计较个人利益。一个人如果总在人得失上打圈子,那么他的心胸就不可能开阔。的人际观念就是要抛弃心胸狭小的个人观念,以体利益为重,惟有如此,才能做到君子之心不孤僻其次,要会主动谅解人。同事在一起生活、学习、作,难免产生误会和矛盾,倘若如此,必须多些换思考,将心比心,这样就容易心息相通,解嫌消怨谅解是消除烦恼的良药,是友谊花朵的护栏,这是和谐机关新的人际观念所提倡的内容。(三)要做到打开心扉不孤僻。机关同事之间如果有了思想疙瘩不愿对别人倾诉,就难以得到别人帮助,长期下去会使自己精神恍惚,萎靡不振,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必须确立起新的人际观念,教育机关干部职工自觉消除孤僻,敞开心扉。首先要克服陈旧交往观念的影响,如把交往看成是“拉关系”、“不安分守己”;把善于交往的人说成“油滑舌”等。只有抛弃这种迂腐的交往观念,才能解放思想,冲破孤僻的羁绊。其次,要增强“参与感让性格孤僻的人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扩大眼界,使他们在与别人的热情交往中,增进了解和友谊,除心理上的隔膜,融人到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来。(四)要做到通力合作效率高。友好合作、团互助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有效方法,也是和谐关的一个基本特征,在机关内能起到“聚合人心、成合力、促进工作”的作用。要使机关人员在人交往中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必须搞好三个方面教育。一是要抓好奋斗目标和根本利益的教育,机关人员的友好合作建立在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基础上;二是要抓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育,打牢通力合作的思想基础;三是要抓好知识能力的教育,为机关人员合作提供辅助条件。样,实现通力合作既是可能的,又是现实的,进而进同事交往,密切同事关系,形成一个通力合作、结友爱的和谐氛围。

第四篇: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2008年究竟发生了多少群体性事件,官方尚未公布最新数据。不过三年前的一组数据已经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根据2005年的《社会蓝皮书》披露,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约307万。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和公共事件的多发期。近年来,一些地方因群众诉求渠道不畅、公共事件处置失当,以致激化矛盾,酿成群体性事件的案例时有发生。激烈的冲突对抗、严重的破坏性后果、恶劣的社会影响,几起群体性事件以极端表现形式给基层政府的执政敲响了警钟。

一、群体性事件正日益考验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

2008年注定是非同寻常的一年,既有北京奥运会胜利举办、“神七”飞天这样的喜事,也有汶川地震、南方雪灾这样的天灾,同时还发生了许多起非同寻常的群体性事件。主要有:贵州瓮安事件。由于该县女学生李树芬溺水身亡,其家人对公安机关的“自杀”鉴定结果不服。6月28日,死者家属在瓮安县城游行,大量群众聚集围堵县政府,后转变为突发群体性bao力事件。瓮安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等160多间办公室、42辆警车等交通工具被烧毁,150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00多万元。

云南孟连事件。该县勐马镇胶农因橡胶林产权归属一事多次与当地橡胶公司发生争执和冲突。7月19日,勐啊村5位胶农被警察强行带走,数百名村民手持器械,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警察被围困达11个小时,2名群众死亡,41名民警和19名群众受伤,9辆执行任务车辆不同程度损毁。

甘肃陇南事件。因对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存有疑虑,11月17日,当地三十多名拆迁户集体到市委上访,随后大量群众聚集围堵市委大门,并转变为打 za抢shao的突发群体性bao力事件。这起事件共砸烧房屋110间、车辆22辆,市委大院各单位办公设施及其他损失503.8万元。

出租车罢运事件。11月3日,重庆市主城区8000多辆出租汽车全城罢工。7日,湖北省荆州市数百辆的士集体停驶。10日,上百名海南省三亚市出租车司机停止营运。同一天,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上百辆出租汽车集体罢运。18日,部分“挂靠”在云南大理交通运输集团的个体客车司机集体罢运,造成大量乘客滞留,全州的县际客运秩序一度濒临瘫痪。20日,广东汕头1000多辆出租车罢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一些群体性事件突然爆发出来,乃是多年矛盾蓄积而致。如企业改制不规范、职工权益难以得到根本维护,导致职工集体上访;由于拆迁、征地行为不规范、补偿标准不统一或补偿不到位,导致被拆迁和被征地群众集体上访,甚至发生群体冲突;由于拆违过程中宣传不到位、程序没履行到位,导致被拆群众集体上访;由于执法部门行为不规范,乱收费、乱摊派,甚至借助黑恶势力对付群众,导致群众集体上访,或者引起群体冲突等等。

这一系列事件给我们基层政府的一个深刻警示是,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政府绝不能麻木不仁,无所作为,而必须有作为、早作为,畅通各种利益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群众的各种诉求,不能让百姓言论成为“堰塞湖”。在矛盾凸显期,各级领导干部不应回避矛盾,而要敢于直面矛盾,善于化解矛盾。回避矛盾,只能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最后积重难返。

二、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凸显出我国目前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欠缺

群体性事件往往是在其他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正当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正常表达的情况下发生的,或者说常常是无奈中的选择。当一个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候,借助于一个偶然事件的导火索,许多被压抑的利益要求集中表达出来。

实事求是地讲,绝大多数qun体事件的发生,都与政府行为不规范、政府对实际情况不了解、不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有关。如果各级政府对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足够的认

识、足够的准备、足够的措施,那么,80%以上的群体性事件都可以避免。换言之,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凸显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欠缺。

一是执政理念的偏差,没有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理念。正如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瓮安“6·28”事件阶段性处置情况汇报会上说,这次事件,表面的、直接的导火索是女中学生的死因争议,但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当地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屡有发生,而在处置这些矛盾纠纷和qun体事件过程中,一些干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甚至随意动用警力。近些年,部分地方政府片面维护企业与自身利益,漠视农民的权利要求与利益诉求,将损害群众利益当做增加企业与政府利益的前提。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略了应有的服务职能,政府与民争利的情况经常发生,完全忘掉了“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二是处理方式僵化,将群体性事件政治化或刑事化。几乎多数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地方政府在分析原因、教训时,总有这么一条,qun体事件的背后,总是“背后有坏人(不法分子或社会黑势力或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煽动,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认识逻辑。因为与民众打交道,特别是与有不满情绪、有自己利益要求的民众打交道,至今是我们政府能力训练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现在许多政府官员所熟悉的处理利益矛盾、利益冲突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形成的。而这种将群体性事件政治化或刑事化的处理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其作为政治或刑事案件加以硬性地打压,这是一些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的习惯性方式。如果一些群体性事件不存在政治或刑事因素,人们反而不知道如何来进行处理,而将群体性事件中的一些过激因素人为加以放大,甚至激化出某些过激行为,则很容易将这些事件纳入习惯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中。

三是解决手段单一,习惯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综观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我们不难发现,人民警察都处在了冲突的第一线。当前在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时,一些基层政府过度依赖于采取强制手段,这不仅不利于缓解和消除矛盾,反而不断制造矛盾,加剧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其实,一味地看重秩序的维护,随意动用警察,采用暴力手段平息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虽然表面上平安了,但怨气却不断积累,矛盾不断加深,从而为引发更大的冲突埋下了隐患。反思贵州瓮安事件,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曾十分痛心地说,一定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决不能动不动就把公安政法机关推到第一线,更不能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

四是没有依法行政,是引发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内在因素。长期以来,一些基层政府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滋生的有法不依、执法不公、滥用职权的腐败行为,以及在行政管理中养成的“衙门”作风、“四难”现象。此类不依法行政的种种行为,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侵害了群众的利益。同时社会风气、党风的败坏,腐败现象的恶化,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问题的屡禁不止,基层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作风简单粗暴等等,又加剧了干群矛盾。日积月累,受伤害的群众面越扩越大,矛盾越积越深,一旦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方式方法不当或有把柄被抓住,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加上群众情绪激动,从而导致矛盾在短时间内激化进而酿成群体性事件。

五是没有建立相应的沟通制度,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让老百姓有合理表达的渠道,是真心接受群众监督,吸引群众参政议政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各级政府官员实行监督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却害怕老百姓表达诉求,不是努力创造条件让群众“有话有处说”,而是千方百计堵老百姓的嘴,结果导致矛盾越来越多,形成积怨,最后爆发,瓮安事件、孟连事件、定州事件等群体性事件都是深刻的教训。

六是没有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让负面信息左右了公众。几乎所有群体性事件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信息不通畅。在“瓮安事件”应对过程中,作为谣言内容涉及地的瓮安县政府在危机早期并没有关注到民间流传的谣言,对个别媒体的报道也没有及时澄清。正是基层

政府对于信息舆论的敏感性和获取能力的不足,才使得谣言得以通过非正式途径在社会上呈规模效应模式传播,最终导致区域性社会心理危机。可以说,对传闻的姑息是导致许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正是存在这些不同程度的缺陷,才导致了许多基层政府未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激化,因此,在寻找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中,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建设应成为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三、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建设,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

既然许多群体性事件是由于基层政府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只有加强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尽可能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激化。

(一)强化“执政为民”理念,提高基层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强化“执政为民”理念是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总结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其中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建设,首先必须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特征,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实基础。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我们党执政的本质,也是我们党执政与其他政党执政的根本区别。因此,基层政府一定要增强宗旨观念,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会切实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诱因自然就会消失。

(二)贯彻依法行政,提高基层政府的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基层政府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执法宗旨,要教育行政执法人员,使他们知道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衣食是人民给的;要使我们的工作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要做到为民执法不动摇,达到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根本目的。执法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坚决杜绝失职不作为和越权乱作为的腐败行为。执法者只有依法执法,才有最广泛意义和最大程度的公正和文明,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偏差,减少执法矛盾。

(三)构建利益诉求机制,畅通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

《****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基层政府要及时分析新形势下各种矛盾产生、发展的特点、规律,紧紧抓住矛盾的本质,积极寻求处理矛盾的方法、途径,防止矛盾激化。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听取群众不同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利用信访、群团组织等窗口和桥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掌握矛盾的根源所在,及时、主动、稳妥地化解矛盾。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要认真解决,不合理的要求要解释清楚,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把握准确,处置得当,这样才能把一些群体性事件消除在萌芽中。

(四)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干群关系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一些干部脱离群众、贪污腐化、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的思想和作风有直接关系。因此,基层政府必须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督促基层干部廉洁勤政,切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真正地沉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去,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与群众多沟通多交流,做群众的贴心朋友,倾听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准确地掌握基层的情况和呼声,才能发现基层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采

取有效的措施,使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及时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才不至于引发上访问题乃至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五)建立“公众本位”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提高基层政府的信息处理能力知情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信息公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打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的理念下,如果还是习惯于捂盖子、护短处,习惯于对民众需要知道的信息不公布或只是走形式,习惯于对各种传闻存疑消息不说明、不澄清,不仅仅是跟不上形势、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的问题了,还会掩盖矛盾、发酵矛盾、激化矛盾、升级矛盾。因此,作为地方基层政府,要充分保持对信息舆论的敏感性,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以最快的速度从掌握的信息中分析出社会公众的需要,制定出科学适当的危机公关策略。而要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必须转变“官本位”的治理理念,树立“以民为本,依法行政”的服务理念,建立“公众本位”的公共信息发布机制。“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满足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打破谣言。

第五篇:依法提高执政能力

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同志们好!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和探讨有关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这一课题。

今天,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什么是法律?

二、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特点是什么?

三、怎样才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第一个方面问题

一、什么是法律?

什么是法律?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对“法”的解释是:“‘法’刑也,平之如水。”这就是说,法就是刑,平之如水、公平正直(平之如水—公平正直)。

与“法”有密切联系的另一个字是“律”。《说文解字》称:“律,均布也。”所谓均布是古代用作调音律的工具,将律比作均布,说明律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由上可得出,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行为规则。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机关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二、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特点是什么?

(一)所谓依法行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管理的活动。1

依法行政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内涵:

一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合法。依法行政首先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的机关和组织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地位、资格和组织条件,如果进行行政活动的主体不是依法成立的或者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那么,其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

二是行政权力的取得和行使必须合法。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权力的取得必须有法律依据,因为“行政机关的职权并不是行政机关所固有的,而是经人民授予,也即由法律法规授予的”。同时,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活动必须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活动,既不能不作为也不能越权。

三是行使行政权力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到权责统一。依法行政要求行政主体在享有行政权力的同时,必须承当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如果放弃那就是失职,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二)依法行政的特征:

一是依法行政是对行政主体即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要求,而不是对行政相对人的要求。是治“官”,而不是治“民”的。在我国,既不可将依法行政等同于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监督,也不能将依法行政等同于依法治国。

二是依法行政中的“行政”是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即国家行政或公共行政,是指一定的国家组织行政机关为实现国家职能、维护公共利益,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规范,对国家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其行政的领域,是只能由国家实施管理的社会公益事务。

三是依法行政中的“法”,首先必须是体现国家和人民整体意志,反映社会进步发展规律的法,而不是长官意志、个人意志、少数利益集团意志的反映;其次,“法”应主要限定在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法规。其他政策办法不能作为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据;再次,从法律要素上看,依法行政之“法”不仅应包括法律法规,还应包括法律原则以及法律目的和法律条文背后所隐含的法律精神、法律价值。仅停留在法律具体条文的机械理解和运用上,是不利于依法行政的。

四是依法行政中“行政”和“法”的关系是:法优先于行政,法高于行政;行政必须有法,无法律即无行政;行政必须服从于法。执行国家意志的功能为行政,行政作为国家意志的执行工具,主要功能就是执行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法律之所以能成为对行政权力进行控制的手段,不仅在于行政权力是由法律赋予和派生出来的,也不仅在于法律是衡量政府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尺度,更为重要的是在于立法权与行政权性质不同。法律独具的至高无上的强制力和权威性,是约束行政权力任意专断的最有效的手段。当行政主体和行政行为被纳入法律管辖的范围,按照经过合意达成的法律规则进行运作,并运用法律的强制力进行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的任意与专横就有可能得到有效的遏止;反之,失去法律约束的行政权力就会像脱缰的野马,无拘无束,行政活动中的人治必然抬头、寻租必然出现、腐败必然滋生。

五是依法行政在我国是一种积极保障有效行政与消极防范防止滥用行政权力的有机结合。依法行政的目的不仅在于对政府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依法进行规范,防止权力的滥用,并使受到不法行政行为

侵害的公民权利及时得到补偿,而且也在于保证国家行政管理的有效和效率,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三、怎样才能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依法行政从重依政策行政、依领导人指意办事,到重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这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跨越,有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意识。人的观念、意识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的,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自然也不例外,而且从现实情况看,这个问题尤为迫切。一要革除“人治”思想,树立“法治”意识。要摒弃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违法行政等陋习,努力做到依法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维护法律权威;二要纠正法律治民不治官的错误思想,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行政重在依法“治官”的观念;三要克服单纯的法律工具主义观念,树立法律工具主义与法律目标主义同时并重的意识。就是说,既要明确依法行政、依法治县的理想目标,又要考虑依法行政、依法治县的现实性,在明确法律既管老百姓又管政府、管官吏的同时,把重心转向人民权益的保障和政府工作目标的实现上来,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第二,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只有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才能有效地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行政效益和行政质量。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利益要求不断提高,政府只有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制订出切合实际、真正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措施,避免决策上的失误;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的增强,他们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因此,只靠少数人主观判断、凭经验决策的传统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真正改变

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广纳民言,通过各种途径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使公众明确决策意图,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有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三,要理顺行政体制,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要按照条块结合、适当分权、便于执法、讲求实效的思路,理顺行政执法体制。

第四,要强化监督,努力形成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机制制约,否则必然导致滥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公共事务不断增多,行政机关的管辖范围越来越大,行政权力也相应增加;权力还没有摆脱自我扩张的特性,靠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自律仅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真正强大有效的监督体系去制约行政主体的权力扩张和滥用。

第五,不断提高行政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依法行政能否顺利推进,执行者的素质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自觉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二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坚持自学、爱学、勤学业务。使自己的思想觉悟、业务素质和法律水平整体得到提高。

同志们,要知道无规矩则不成方圆,要用规和矩画出美好的蓝图!要坚守法律防线并通过依法行政来构建威县更加美好和谐的明天!讲的不好,恳请同志们指正。

谢谢大家!

下载教育系统创建品牌机关提高执政能力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系统创建品牌机关提高执政能力发言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府部门如何提高执政能力

    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 行政能力建设,首要的是提高推进发展的能力,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只有不断发展,才能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提高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本站推荐)

    提高执政能力 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并深刻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点。这是由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并长期执政的地位、党所担负......

    学以致用,提高执政能力

    学以致用,提高执政能力日前,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把学习作为提高执政能力根本途径》。文章说,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不仅事关个人修养,更关系执政能力、事业发展。“党的领导干部要自......

    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思考

    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思考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就是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能力,意义重大,涉及到方方面面。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八个方面进行努力。 提高审时度势......

    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最终版)

    论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对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几点思考 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常抓不懈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党的十六大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提高网络执政能力5篇

    提高网络执政能力2011-09-12 02:46来源: 大江网—江西日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总数已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我国已成为世......

    副职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执政能力

    副职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华容县农机局副局长夏金明副职领导干部加强执政能力,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

    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

    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改革进入关键期,发展进入黄金期,稳定进入矛盾凸现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从我任公司党委书记的一段时间对基层党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