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四语《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唐海田
2014.4《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讲述的是一位来自中国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后,他的孩子——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在极度悲伤之余,提笔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情感真挚而又充满期望的信。他在信中向全世界大声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表达了中国青少年的正义感和爱好和平的愿望。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倾诉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这篇文章深深地感染了我,每次读完,我都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同时也唤起我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我想,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动那些善良的孩子们的心?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跟我是一样的。
由于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三是适当补充事实,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教完本文,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主 悟出真情
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但课堂上只有“读”,没有“悟”,学生的“读”往往会流于形式,而成为课堂最华丽的装点。如我在引导朗读“痛失父亲”这一部分,先让学生了解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从文中找到描写他的词句,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交流后指导朗读。又如:句式训练:此时此刻,如果我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我会想......带着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读第3自然段。
语文课是情感的科目。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入情入境。由于我被本文深深地感染,为此在引导学生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时,我的心也随着学生的发言而隐隐作痛。雷利是多么怀念他的父亲啊!当鲜花捧来,蓝盔接来,而爸爸却永远不能再回来时,那时怎样的痛楚啊!我在朗读第3自然段时,声音不禁颤抖,在情绪的渲染下,学生的情感也和我达成了共鸣,陷入了对父亲深切的缅怀当中。
而在他们朗读的过程中,都能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再化为动情的声音,每一句话的朗读都饱含深情。尤其是王若彤同学朗读的2、3自然段,让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感染,引起强烈的共鸣,使课堂因为她的朗读而精彩异常。本文在感受雷利悲痛的同时也有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在教学“雷利的呼吁”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和平!和平!和平!”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对于战争的痛恨,对于和平的渴望溢于言表。其实,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只有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之情,才能激起共鸣的火花。
二、练笔扎实收获成果
在这堂课上,我通过播放收集到的战争场面的画面及课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战争的残酷、雷利呼吁和平的美好愿望,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很自然。在指导学生小练笔时,我的设计是:学生发出了“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后。欣赏现在世界上的不太平课件后交流: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又能够做点什么?拿起手中的笔把心中所想写下来吧。(可以是一首小诗、一段话、一句名言或一幅对联.)学生情绪高涨,杨微玲引用名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李帅邑用小诗“书信形式写悲痛,父亲牺牲可光荣,维护和平春常在,维和军人真英雄。”来抒发心中的情感.王若彤写下这样的诗“爸爸为国献生命,舍身只为保和平。大家齐心来行动,世界将会更光明。”就是这样的一句句感人的话,一首首精彩的诗,让我们为孩子们高呼,为他们而自豪,课堂生成五彩缤纷.三、收集资料,加深理解
一个成功之处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前收集有关资料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如“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还不太平!”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课堂上学生谈到很多,且提起战争的危害性,学生们更是深恶痛绝。在学生听到这些骇人的新闻,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之后,再谈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不但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同时还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收集到的信息。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我们也要根据情况把这个权利还给学生们。
回想这节课,自己的潜心钻研,终于使本节课收到了比较让人满意的效果。虽然这只是一节课,但是带给我的意义决不仅仅是这些,我想我的收获会更好地运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收到好的效果。
第二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雷利深切地缅怀父亲,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倾诉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但是现在的孩子对战争了解的太少,在他们的脑海中没有和平的概念,很少数学生能体会那种失去亲人的痛苦。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案的设计中加入了图片的渲染,首先让他们观看一个收集到世界并不太平的视频(课前学生也搜集了战争及危害的资料),然后让学生总结爸爸是个勇敢、爱和平、爱家庭、知识渊博的人才。这样的一个父亲,让雷利感到骄傲和自豪。再让学生结合语言文字和画面体会雷利的丧父之痛,从而真切地感受战争的残酷,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领悟雷利呼吁和平的美好愿望,使孩子达到入情入境的目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雷利的情感,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情感;二是适当补充事实,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但因我着急走完整套教学流程,使学生的“读”基本上流于形式,如我在引导朗读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时,学生对文中描写他的词句读得时间过短,难以体会雷利悲痛之中包含的骄傲、自豪之情。
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这一部分时,因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观看图片后先说自己的内心想法,而是直接把孩子引导到雷利的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这限制了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剥夺了孩子自由抒发心声的权力,虽然肯定会有许多孩子不约而同的说出雷利的那句肺腑之言。
教然后知不足,教学需要艺术,更需要磨练,这种锤炼的过程虽然痛苦,但我会牢记自己的使命,为了无愧于孩子们那清澈求知的眼神,继续向优秀的同行汲取经验,不断完善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更加游刃有余。
第三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讲述的是一位来自中国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后,他的孩子——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在极度悲伤之余,提笔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情感真挚而又充满期望的信。他在信中向全世界大声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表达了中国青少年的正义感和爱好和平的愿望。由于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情感。课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但课堂上只有“读”,没有“悟”,学生的“读”往往会流于形式,于是我在引导朗读“痛失父亲”这一部分时,先让学生了解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从文中找到描写他的词句,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交流后指导朗读。又如:句式训练:此时此刻,如果我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我会想......带着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读第3自然段。由于我被本文深深地感染,我在朗读第3自然段时,声音不禁颤抖,在情绪的渲染下,学生的情感也和我达成了共鸣,陷入了对父亲深切的缅怀当中。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三是适当补充事实,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在这堂课上,我通过播放收集到的战争场面的画面及课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战争的残酷、雷利呼吁和平的美好愿望,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很自然。
第四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的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倾诉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一、创设情境 体味伤痛
在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失去父亲的悲痛时,我没有直接引出父亲的牺牲,而是先让学生通过小作者的描写去体会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通过读书体会,总结出父亲是一个爱和平、爱家庭、知识渊博的人,由此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就能体会出失去这样的一位父亲是多么得可惜。此处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闭眼想象父亲凯旋归来后的情景,因为对父亲有了了解,所以学生在想象的时候,脸上自然而然地就露出了幸福的表情。接着,我趁着学生还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一家人幸福团聚的画面中时播放了运送父亲遗体回国的视频短片,边放短片我边以小作者雷利的口气做着旁白。此时,我注意到有的学生的眼圈已经红了,学生的情绪也已经达到了一个高潮。于是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自己当成雷利,说一说面对着爸爸的遗体时自己心里的感受。就这样,孩子们不仅能够深切的体会到雷利的心情,也能把自己融入到课文里边去,更能把这种悲痛的心情融入到朗读中去,进而也就更能体会到父亲对和平的那种强烈的渴望。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和平!和平!和平!”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对于战争的痛恨,对于和平的渴望溢于言表。其实,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只有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之情,才能激起共鸣的火花。
二、练笔扎实 收获成果
在这堂课上,我通过播放收集到的战争画面,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战争的残酷、雷利呼吁和平的美好愿望,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很自然。在指导学生小练笔时,我的设计是:看来同学们有很多的话想说,就让我们拿起笔,为战争的人们写几句话吧。(出示
1、当我看到(),我禁不住大声呼唤“要和平,不要战争!”
2、为了明天(),为了明天(),让我们一起呼唤“和平!和平!和平!”)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了孩子对和平的渴望,听到了他们爱的表达。
回想这节课,自己的潜心钻研,学生真情的流露,使本节课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本节课也还存在不足之处:用心读书,在读中感悟,在阅读教学中,不够重视学生用“心”读书这环节。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反思、不断尝试,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能收到好的效果。
第五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武功县实验小学 成敏红
教授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我感慨良多。上公开课这么久,我现在才知道,眼中要有孩子,胸中要有文章,将学生和文章都了然于胸,你才能在课堂上绽放精彩,挥洒真情的真谛。
这节课,我是真的动了情,当孩子们眼中有泪花闪现时,我觉得我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以读促情,以情感人,以感克难。本次的教学思路,我设计的很简单,所以走下来也比较流畅,而且每个环节的过渡也自然生动。所以在这两方面,我觉得做得还不错,给自己一个小赞。
教,然后知困,仍存在如下缺点:
一、我校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推崇小组合作,在这方面我的课堂也是采用此理念,但在小组展示评价这方面,我仍然欠缺很多,我有的只是自己对学生的单一评价,没有体现多元化。
二、指导朗读可以提情,但方式多样,我今天的课堂在这方面虽有所突破,值得欣喜,但读书方式,齐读居多,缺乏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和体验。
三、板书设计方面,我也缺乏推敲,没有写出最重要的指向,而是自由发挥,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奇效。所以以后还是要按常理出牌较好,即使创新也要遵循本位思想。
以上是我对自己这节课的一个初步反思,还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助我成长,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