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小故事5篇

时间:2019-05-13 07:3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的小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的小故事》。

第一篇:党的小故事

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读着,周恩来很快就把 这

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

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 的大米饭迫

不及待的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

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它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

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惊讶地说。

“是呀,这十多道关,也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这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种田

人用血汗浇灌出来的。”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蒋妈妈一番深刻的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

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有一天,周恩来随蒋 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

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

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蒋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

“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蒋 妈妈,连忙

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

一百个字刚写完,蒋 妈妈一把夺过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

“不!”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你

看这两个字写歪了。”

说着,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这止。

——周恩来小故事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多么的艰辛啊!

红军在到达洞口之前,国民党反动派与地方反动势力制造了很多的谣言,很多农民都躲在了山里,红军以遵守纪律、爱护老百姓的实际行动,赢

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开始,沿石街上大部分店门都关得紧紧地,后来,老百姓听到红军亲切的喊:“老乡们,不用怕,我们是穷人的队伍,不拿你们的东西,如果有吃的就卖给我们吧!我们一定会照价付钱的。”有些人从门缝里看到红军规

规矩矩,于是就拿出煮熟的红薯放到门口卖。有几位战士还走到一位老大

娘面前想借宿一晚,那位老大娘爽快的答应了。战士们放下背包,动手打

扫卫生,挑水劈柴,老大娘非常感动,就给红军战士们作了10双袜子,正好每人一双,红军战士再三向老大娘致谢。

红军战士关心,爱护群众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群众们

也从各个方面关心、爱护红军。石江镇缝纫师傅邱国才与其它11位师傅

一起,连夜赶制军帽120顶。红军给他们每人一块银元,他们的心情非常

激动,你一言,我一语凑成了一首诗:“红军来到石江镇,痛打土豪和劣

绅,财主心怕胆又惊,穷人精神大振奋,军民连夜作军帽,同心协力杀敌

人!”花园马家邓大娘同儿媳妇锄草时,发现了一位受了重伤的红军战士,邓大娘与儿媳一起扶着伤员到了家里,给伤员换上了一件衣裳,还告诉她要安心养伤。安排好后,邓大娘就天天上山采药,精心护理。大约过了一周后,战士的伤治好了,对大妈感激不尽,就说:“大妈,您就是我的亲娘,我一定永远记住你的恩情,革命胜利了,我一定来看望您老人家。”

二万五千里长征可真是艰辛啊,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军民鱼水情》

●《雪山小太阳》

夹金山,白雪皑皑,风雪交加,每当前进的队伍脚步迟缓时,女战士充满活力的歌声就会响起,然而当部队翻过山顶时,队伍里却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

故事发生在1935年6月。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

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

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翻雪山时,小姑娘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过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开玩笑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干部休养连的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伤兵流着泪回忆说,困乏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有人在拼命地拉着他,对了,还听见了歌声,他说,很熟的歌: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所有人都沉默了。伤兵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战士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

穿过岁月的悠远,70年前,那许许多多美丽的壮烈的故事依然生动、依然鲜活。曾经有一个爱唱歌的小女孩,快乐地行走在这支波澜壮阔的队伍里,她唱过最响亮的歌谣,让疲惫的战士仰望天空,看到太阳;她跳过最动人的舞蹈,让受伤的老兵忘记伤痛,欣然而笑;她曾为一件普通的红毛衣欣喜不已、视若珍宝,在最危险的时候她又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连同生的希望和力量,让给了自己的战友。

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15岁。

——《军民鱼水情》

第二篇:关于党的小故事

1、周总理与机长的故事

周恩来总理去某地视察工作,飞机着陆后,他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表示感谢。这时机械师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同志和其他同志握手后就站在机械师身后耐心地等他,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机械师工作结束后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站在身后,不禁大吃一惊,忙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总理笑着说:“唤,我没影响你的工作吧?”

“没有,没有”,机械师赶忙说。周总理这种尊重别人,讲礼貌的好品质、好作风深深地感动了机械师和在场的所有人。

2、周总理与一只钢笔的故事

某次,一个美记者采访周恩来时,看见桌上放着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他以一种讥讽的口气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为什么还要用美国的钢笔呢?”

周恩来淡淡一笑,答道:“谈起这支派克钢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个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他是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想,无功不受禄,就推辞。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派克钢笔。”

3、雷锋的钉子精神

雷锋的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在一次施工任务中,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 善于挤和钻。

4、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第三篇:党的小故事(定稿)

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读着,周恩来很快就把 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 的大米饭迫不及待的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它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惊讶地说。

“是呀,这十多道关,也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这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种田人用血汗浇灌出来的。”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蒋妈妈一番深刻的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有一天,周恩来随蒋 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蒋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 “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蒋 妈妈,连忙

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

一百个字刚写完,蒋 妈妈一把夺过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 “不!”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

说着,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这止。

———周恩来小故事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多么的艰辛啊!

红军在到达洞口之前,国民党反动派与地方反动势力制造了很多的谣言,很多农民都躲在了山里,红军以遵守纪律、爱护老百姓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开始,沿石街上大部分店门都关得紧紧地,后来,老百姓听到红军亲切的喊:“老乡们,不用怕,我们是穷人的队伍,不拿你们的东西,如果有吃的就卖给我们吧!我们一定会照价付钱的。”有些人从门缝里看到红军规规矩矩,于是就拿出煮熟的红薯放到门口卖。有几位战士还走到一位老大娘面前想借宿一晚,那位老大娘爽快的答应了。战士们放下背包,动手打扫卫生,挑水劈柴,老大娘非常感动,就给红军战士们作了10双袜子,正好每人一双,红军战士再三向老大娘致谢。

红军战士关心,爱护群众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群众们也从各个方面关心、爱护红军。石江镇缝纫师傅邱国才与其它11位师傅一起,连夜赶制军帽120顶。红军给他们每人一块银元,他们的心情非常激动,你一言,我一语凑成了一首诗:“红军来到石江镇,痛打土豪和劣绅,财主心怕胆又惊,穷人精神大振奋,军民连夜作军帽,同心协力杀敌人!”花园马家邓大娘同儿媳妇锄草时,发现了一位受了重伤的红军战士,邓大娘与儿媳一起扶着伤员到了家里,给伤员换上了一件衣裳,还告诉她要安心养伤。安排好后,邓大娘就天天上山采药,精心护理。大约过了一周后,战士的伤治好了,对大妈感激不尽,就说:“大妈,您就是我的亲娘,我一定永远记住你的恩情,革命胜利了,我一定来看望您老人家。”

二万五千里长征可真是艰辛啊,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军民鱼水情》 ●《雪山小太阳》

夹金山,白雪皑皑,风雪交加,每当前进的队伍脚步迟缓时,女战士充满活力的歌声就会响起,然而当部队翻过山顶时,队伍里却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

故事发生在1935年6月。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

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

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翻雪山时,小姑娘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过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开玩笑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干部休养连的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伤兵流着泪回忆说,困乏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有人在拼命地拉着他,对了,还听见了歌声,他说,很熟的歌: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所有人都沉默了。伤兵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战士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

穿过岁月的悠远,70年前,那许许多多美丽的壮烈的故事依然生动、依然鲜活。曾经有一个爱唱歌的小女孩,快乐地行走在这支波澜壮阔的队伍里,她唱过最响亮的歌谣,让疲惫的战士仰望天空,看到太阳;她跳过最动人的舞蹈,让受伤的老兵忘记伤痛,欣然而笑;她曾为一件普通的红毛衣欣喜不已、视若珍宝,在最危险的时候她又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连同生的希望和力量,让给了自己的战友。

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15岁。

——《军民鱼水情》

第四篇:党的小故事

【党史小故事】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为系统地编译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上海建立了人民出版社,由李达负责。我国近代的出版机构,多称“书社”、“印书馆”等,该社首次使用“出版社”名称。

《新青年》第九卷第五号曾登载《人民出版社通告》,阐明其宗旨和任务:“近年来新主义新学说盛行,研究的人渐渐多了,本社同仁为供给此项要求起见,特刊行各种重要书籍,以资同志诸君之研究。本社出版品的性质,在指示新潮的趋向,测定潮势的迟速,一面为信仰不坚者祛除根本上的疑惑,一面和海内外同志图谋精神上的团结。各书或编或译,都经严加选择,内容务必确实,文章务求畅达,这一点同仁相信必能满足读者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出版社社址与中共“二大”会址为同一处。1958年,李达专程到上海协助寻访重要的革命旧址,指认成都北路(今老成都北路)7弄30号为自己昔日的寓所,随后中共“二大”会址得到了有关部门确定,早期人民出版社社址也被堪实。

【党史小故事】

【为什么走完长征的人都能入党?】

会宁和将台堡会师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长征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在“猛烈宽大红军”的同时也要迅速发展党员。为此,原来的共青团员全部转党,暂时结束共青团而建立“抗日民族解放队”之类群众性团体,以团结更多的青年。

万里长征是对每个指战员最好的考验。在征途着,党员骨干总是冲锋在前。据概括统计,虽然当时党员在部队中的比例只占约三分之一,牺牲比例却在一半以上。长征成为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动摇和投机分子根本坚持不下来,这 种严峻环境的考验也为发展党员创造了特殊条件。

中共中央到达陕北时,毛泽东、周恩来便提出经过长征考验的指战员均可入党,而且“凡属经过长征的分子,一律免除候补期”。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这一政策扩大到各个方面军。

【党史小故事】

【中共中央书记处的由来】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央机构几经变化。20世纪30年代,中央设立书记处;1966年8月,中央书记处停止工作;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时,又恢复了中央书记处。那么,中央书记处事怎样产生的呢?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人员少,事务少,中央只设由3人组成的中央局,负责人称为书记。1927年4月,中共五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到五万多人,成为群众性的大党。中央机关只有中央局已不足以有效的领导全党。在代表大会上,第一次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总书记,将决策机关与负责日常工作的机关第一次分为两个机构。政治局是决策机关,常委处理日常工作。总书记是常委之一,即领导决策机关也领导负责日常工作机关。

1933年初,党中央迁入江西苏区。当时全国各苏区发展到十几块,红军达30万人,党员达30万人。仅一个总书记难以领导这样一个大党,中央书记处应运而生。

中央书记处成立的确切时间,现在已无据可考。中央红军长征离开中央苏区时,因将装文件的担子挑错了,中共中央的会议记录、中共中央向共产国际的报告,都留在苏区,后被烧毁,并留片纸。

【党史小故事】

【“五百里井冈”的准确含义】

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80多年后的今天,井冈山已经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接待了一批批实地探寻“井冈山精神”的游客。许多人经历了井冈山红色之旅后,在体会文章中感慨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巍巍五百里井冈„„”其实,“五百里井冈”用在这里并不准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非“五百里井冈”,“五百里井冈”确切的应该是指“井冈山军事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处江西、湖南两省之交的罗霄山脉中段,红色区域主体包括六县一山(六县是指江西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湖南的县、茶陵,一山是指井冈山),鼎盛时期面积达7200平方公里。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同志以井冈山前委书记的身份,向中央写了报告,这篇报告后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第四篇文章《井冈山的斗争》,文章在“军事问题”一部分写到:“军事根据地:第一个根据地是井冈山,介在宁冈、县、遂川、永新四县之交。北麓是宁冈的茅坪,南麓是遂川的黄坳,两地相隔九十里。东麓是永新的拿山,西麓是

县的水口,两地相隔百八十里。四周从拿山起经龙源口(以上永新)、新城、茅坪、大陇(以上宁冈)、十都、水口、下村(以上

县)、营盘吁、戴家铺、大汾、堆子前、黄坳、五斗江、车坳(以上遂川)到拿山,共计五百五十里。”

由此可见,毛泽东把“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界定为“五百里井冈”,“ 五百里井冈”也由此得名。

【党史小故事】

【新中国第一份外交文件】

开国大典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将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并随附公函送达各国政府。周恩来的公函内容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已在本日发表了公告。我现在将这个公告随函送达阁下,希为转交贵国政府。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是需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长周恩来1949年10月1日于北京将《公告》及随函送达各国在北京的旧领事馆领事;凡在北京无领事馆,而在南京有大使馆或公使馆者,则送达南京各旧大使馆或公使馆。周恩来说,这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个外交文件,也是通过使领事馆向外国政府发出的第一个照会。与此同时,新华广播电台的强大电波,载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飞向“十月革命”的故乡,太平洋遥远彼岸„„苏联当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宣布中苏两国建交,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及越南民主共和国等一批人民民主国家,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相继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党史小故事】

【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

石刻标语是红四方面军宣传思想工作的一大创举。在全国第二大苏区首府四川省通江县,至今还完整保存着1300多幅红军时代的石刻标语,其中以“赤化全川”最著名。

“赤化全川”位于通江县沙溪乡左侧红云岩上,岩顶部可有“赤化全川”四个大字,字高5.5米,宽4.7米,笔画深0.35米,宽0.7米,里面可卧一个人,字间距为7.1米,字迹工整,笔力有劲。1937年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鉴字队选此高岩,由当地一张姓教师写了“赤化全川”四个大字,3月开工,7月刻成。

1935年红军离开通江北上以后,当地恶霸地主以12石小麦为赏,欲将“赤化全川”四个大字铲去。当地群众为保护红军石刻标语,组织人员连夜搭架,用糯米加炭灰泥浆将四个大字的笔画填平,才使这幅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保存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群众将填在笔画中的泥浆炭灰清理出来,使得“赤化全川”四个大字重见天日。如今,历经70多年,“赤化全川”四字一如当年,数十公里外清晰可见。

【党史小故事】

【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及落成】 1949年9月30日,经周恩来提议,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新中国成立的前一天,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以及首都各界群众代表共3000人来到天安门广场南端,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

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8年4月22日落成。碑高40米,基座上浮雕八副,主题为:鸦片战争、金田起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敌后抗战、渡江战役。底座正面与侧面的花环以橄榄枝为主体,装饰着牡丹、荷花和菊花,辉映基座上的浮雕。纪念碑碑身面向天安门的一面镶刻着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身南侧镶刻着毛泽东亲自撰写、周恩来亲笔手书的纪念碑碑文,那是一段一代代中国人民应该永远铭记的文字: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党史小故事】

【最早歌颂中国共产党的诗】

最早歌颂中国共产党的诗,是现代著名诗人汪静之创作的《天亮之前》。汪静之(1902年—1997年),安徽绩溪人。他是“五四”时期全国142位著名作家之一,中国“湖畔派”诗群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清新、自然,对繁荣中国诗歌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作品有《熏的风》、《寂寞的国》、《父与子》等。

1922年春,汪静之于杭州西湖发起组织成立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团—湖畔诗社。这一年夏,他的力作《熏的风》由亚东图书馆出版,轰动全国,先后再版6次,其销量仅次于胡适的《尝试集》和郭沫若的《女神》。值得主义的是,在这本诗集中收录了他的一首题为《天亮之前》的诗,这首诗在过去一直被视为爱情诗而为人们所忽视。然而这首诗却是最早歌颂中国共产党的诗。

1985年5月4日,汪静之这么加以说明:“我那首题为《天亮之前》的小诗,写作日期是1921年12月23日,在此前几天,我从以为要好的朋友那里听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当年7月成立的消息。我感到参加共产党的这些人很有志气,因此写了这首诗。这首诗收在爱情诗集里,敌人发现不了,但朋友们也将它当成为爱情诗了。”这首诗全文如下:

自从黑夜赶走了太阳,霸占了一切,于是都伏于黑夜了—至今沉沉如死地梦着。

晨鸡开始鸣了,惊得一个醒了。他觉得孤单无侣,想去叫醒其余的;无如大家都有气没力地,还说他讨厌呢!他有了不可耐的孤寂。可是—终于独身跳起,生气勃勃地,拼命唤起了几些伙伴。

他们感着黑暗的痛苦,各个默默的想着:太阳呢?太阳呢?怎么不来亲热我们呀?旧的太阳挽救不回了,又何必挽回呢?我们只要欢迎着,欢迎新的太阳早些光降;这有莫大的希望呵!

最初的一线曙光,躲躲藏藏地窥了。众生的心沸着,鼓着雄壮的勇气,狂热的跳舞着,起劲地唱歌催太阳起身:我们的生活苦闷,我们的生活苦涩;你撒给我们和爱的光,我们的生命才得复活呵。但还有许多兄弟呢,他们的不幸就是我们的不幸呀!亲爱的父亲呀!升罢!升罢!快快快快地升罢!多多多多地给些光呵!诗中的“黑夜”指军阀;“旧的太阳”指孙中山的国民党;“新的太阳”指中国共产党。

汪静之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欣喜若狂,纵情欢呼新的太阳的升起。这首诗表明,尽管当时中国共产党人数很少,成立的历史也很短,但是多产生的影响是广泛而巨大的。

【党史小故事】

【新中国国家主席制度的变迁】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只设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未设国家主席。1954年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中共中央决定设立国家主席,毛泽东成为第一任国家主席。1959年刘少奇当选为第二任国家主席。1970年。毛泽东建议取消国家主席,1975年颁布的宪法中正式取消了国家主席这一建制。1978年国家政治生活步入正轨后,恢复国家主席的决定在1982年12月4日通过的新宪法中得到正式确认,从此,国家主席制度得到了真正确立。1993年以后,我国政治生活中形成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三位一体”的局面。

【党史小故事】

【大事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新中国建立前,我国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人,其中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不到500人,专门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事业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百废待兴之时,中央人民政府高瞻远瞩,于1949年11月首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紧接着相关部门也相继成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十年**,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受到了严重摧残和破坏。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有6000多名代表参加的全国的科学技术大会。上下铺同志精辟地提出了科学及时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重要论述。1982年,中国确定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思想。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又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自此,揭开了全面改革科技体制的序幕,中国的科技发展沿着科技与经济结合,加强自主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整体实力的道路稳步前进。今天,我国已经建立了独立完整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建设起一支规模宏大、具有较强攻关能力的科技队伍,科技实力和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科技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批又一批关键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业日益显现。

【党史小故事】

【大事记:香港回归】

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标志着香港的主权由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移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手上,随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香港问题是英国殖民主义者侵略中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个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2月20日,英国派遣远征军悍然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并与1842年8月29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特殊的内外环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暂时不动香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香港采取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但考虑到历史原因,暂时维持现状,在适当时机再通过谈判和平解决。

1981年年初,邓小平提出,香港问题已经摆上日程,我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方针和态度。当年12月,中央书记处会议作出了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的决定。同时,经中央批准成立的调研小组前往香港,通过调查研究,拟定了以“一国两制”为核心的解决香港问题的十二条政策。这些政策涉及解决香港问题的方方面面,为“一国两制”构想的最终形成了重要准备。

此后,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上述原则,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正式开始。整个谈判历时两年,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2年9月至1983年6月,双方主要就原则问题和程序问题进行了会谈;第二阶段从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双方就实质性问题进行了会谈。

1984年9月,中英双方达成协议。同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江泽民在交接仪式上宣布: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结束后,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当晚,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江泽民在大会上讲话:“香港回归,标志者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党史小故事】

【大事记: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隆重举行,江泽民主席郑重宣告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澳门行政区政府宣誓就职。澳门从此回归祖国。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澳门曾经是个小渔村,她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所以称为“澳门”。自16世纪中叶起,葡萄牙人逐步占领了澳门,前后长达350多年。

收回澳门是几代中国人民的梦想和追求。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定下“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暂时不急于收回香港、澳门,但声明港澳都是中国的领土。在1979年2月8日,中葡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双方在达成的协议中指出:澳门是中国的领土,目前由葡萄牙政府管理,归还时间和细节,将在适当的时候由两国政府谈判解决。

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声明》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88年1月15日,中葡双方在北京互换两国批准书,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生效,澳门从此进入过渡期,澳门回归定在1999年12月20日举行。1993年3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通过澳门也被行政区基本法。

澳门回归后,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澳门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确保澳门的稳定。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这是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取得的重大发展。“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践,必将为我们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

【党史小故事】

【首次提出三代领导集体的概念】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提法,是邓小平首次提出来的。1989年6月,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说:“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弼时同志去世后,又加入了陈云同志。到了党的八大,成立了由毛、刘、周、朱、陈、邓6个人的常委会,后来又加了一个林彪。这个集体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始终保持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这就是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因为有毛主席做领导核心,“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把共产党打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区建立了一个新的领导集体,这就是第二代的领导集体,在这个集体中,实际上可以说我处于一个关键地位。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因为由这个核心,即使发生了两个领导人的变动,都没有影响我们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始终是稳定的。我们中国共产党现在要建立起第三代的领导集体。进入第三代的领导集体也必须有一个核心,这一点在座的同志都要以高度的自觉性来理解和处理。要有意识地维护一个核心,也就是现在大家同意的江泽民同志。开宗明义,就是新的常委会从开始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注意树立和维护这个集体和这个集体中的核心。”

【党史小故事】

【党代会常任制的由来】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一直主张实行党代会年会制,即每年召开党的代表大会。早期的党组织如第一国际等落实了年会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1928年六大以前大体上做到了一年召开一次(届)党代会。由于战争环境等原因,六大之后的17年都没有召开党的代表大会。考虑到年会制难以贯彻,1945年召开的七大通过的党章将党的代表大会改为每三年召开一次,其间可举行党代表会议。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建议实行常任代表制度,得到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一直赞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经过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开始了新时期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度的试点工作。常任制被看做是完善的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改革趋向。此后,十五大提出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十六大提出要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

第五篇:师德小故事(赵党柱)

师德小故事

永丰小学 赵党柱

师德,是热爱孩子的赤诚之心,师德,是热爱岗位的敬业精神,师德,是热爱事业的博大胸怀,师德,是以身立教的形象之本。师德,是孔圣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伟大修养,师德,是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信仰,师德,是“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无声影响„„

有人说,师德就是爱,爱一切的孩子,爱孩子的一切;有人说,师德就是奉献,如春蚕,似红烛。而我认为,师德就是甘于平凡、甘于平淡,甘于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蹉跎岁月中,以不变的热诚去挑战每一个教育的高度,以不变的热情去关爱每一位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快乐的成长。

为了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我向孩子们提出“老师给你们一个笑脸,你们还老师一份快乐,让我们一起幸福、快乐”。因而每次上课前我总是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我发现心态变了,看什么都顺眼,也就是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吧。比如:在今天的数学课上,同学们没有一点精神,阴死阳活的,要是在往常我会火冒三丈,先狠狠批评一通,然后再气呼呼的开始上课,可想而知那样的教学效果会是多糟!可今天我没有,而是笑眯眯的说:“怎么了,我们班同学平时是非常注意形象的,总是站如松,坐如钟,今天的‘钟’呢?”大家都哈哈一笑,马上挺直了身子,神采奕奕。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啊,人人都需要赞美,调动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吝啬,给予他们赞美吧!

快乐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需要,让我们在赞美中获得快乐,因为赞美是照在孩子心灵的阳光,没有这种阳光,他们就无法发育和成长,一次鼓励表扬胜过一百次甚至一千次的批评指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从儿童来校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她身上所有的好东西。”

下载党的小故事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的小故事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的故事

    九十多年,风风雨雨,母亲风采依旧;上世纪的史册里,不能没有母亲的记忆;历史的长卷中,不能没有母亲的足迹。母亲,在风雨里走过, 今天是您的生日,襁褓中的儿女在向您致敬!是否还记得。......

    党的故事

    党的故事 只要有党的领导,再大的灾难也压不垮中国人民!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灾难面前,在危急时刻,哪里有危险,共产党员就冲向哪里;哪里有困......

    党的故事

    党,我身边的党 党是什么?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是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阶级或阶层的政治上最积极的代表,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在阶级斗......

    小故事

    小故事,大道理,助你走向成功的巅峰 【裤子】 女孩买了条裤子,一试太长,请奶奶帮忙剪短,奶奶说忙;找妈妈,也没空;找姐姐,更没空忙完家务想起小孙女的裤子,就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姐姐回来......

    经典小故事

    转载:什麽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珍惜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香火很旺的寺庙里,有一只染上了佛性的蜘蛛。有一天,佛从天上路过,看见了这个香火很旺的寺庙,佛来到了这个寺庙里,看见了那只......

    精品小故事

    精品小故事 1.毕业后,女生要到美国发展,临行前,男生给了女生两个盒子:“如果决定离开,就打开第一个盒子,如果留下,就打开第二个盒子。”女生带走两个盒子,最终打开第一个,是一张机票......

    小故事

    发个故事,很有启发,与大家共享: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年轻人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郊外。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位骑马的男子正巧经过这......

    小故事

    17个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 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教育故事之一 有一道测试题,从下面3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位能造福人类的,你会选谁?第一个,他信巫医和占,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