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联合信息的薪酬战略
联合信息的薪酬战略
根据联合信息所处的行业特点,联合信息应制定自己的薪酬战略:保持在同行业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以员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和绩效作为薪酬分配的依据,采用现金和非现金等多元化的手段,激励和回报员工,薪酬向技术和专业性强的岗位倾斜。
薪酬体系结构
在薪酬战略的指导下,设计如下薪酬体系结构,公司薪酬由工资、奖金、福利、分红和员工持股五部分组成。
1、工资:在公司原有以职位为中心的工资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职能工资制。将同一岗位的工作根据员工能力不同划分不同的级别,如人力资源管理这个岗位,划分为:助理人力专员、人力资源管理专员、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专员、人力资源部主管、人力资源总监,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基本工资。这样,随着员工能力的提高,可以在自己的专业系列晋升职位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任务工资仍是依据部门和员工每月的业绩和考核成绩确定。将原有工资体系中的“工龄工资”取消。
2、奖金:分为年终奖和特别奖金。
年终奖。如果公司在年终时有赢利,则利润的30%用于发放全员年终奖金(其中利润的15%用于发放公司经营团队和核心层员工的奖金);如果公司通过一年的经营没有获得利润,则没有年终奖
(2)特别奖金。
①项目奖:给在项目中作出重要贡献或给公司带来较高利润人员的特别奖励。
②特殊销售奖:颁发给在销售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员工,优秀员工奖:颁发给年度评出的先进个人、优秀员工、优秀部门经理等。
③其他:颁发给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如商务之星、管理之星、提案之星、市场之星奖等。
3、福利:福利是指组织为员工提供的保险和其他如健康、安全、保障这类常规的报酬方案,它是一种经济报偿,但通常并不直接使用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福利对所有的员工都适用。虽然福利一般与工作效率无关,起不到鼓励员工提高业绩的作用,然而,有吸引力的福利待遇却有助于招聘和留住合格的员工。福利始终是现阶段最主要的留人机制。
公司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包括国家规定的保险和福利及企业自助福利两类。
(1)国家规定的保险和福利。公司为所有正式员工购买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这5项国家规定的保险。
(2)企业自助福利。就是给员工机会,在许多的福利项目中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最需要的项目。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支付能力、员工需求等因素,确定一组福利项目。如公司年底有赢利,则利润的20%用于核心层员工和优秀员工的福利改进,如为最优秀员工购房和培训、旅游等。公司的自助福利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商业保险、出资培训、旅游、带薪假期、购房贷款等。
4、年终分红:年终分红是指公司为了激励中高层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短期绩效而实施的一种在年终向他们分发红利的激励性方案。具体方法是:
(1)如果公司在年终时有盈利,则利润的30%用于分红。具体方案:大股东出让部分出资的分红权。比例如下:总经理80万出资的分红权、副总经理60万出资的分红权、总监40万出资的分红权、部门经理30万出资的分红权、副经理及技术骨干20万出资的分红权。
(2)有分红权员工在当期只能兑现分红、年终奖金及部门完成任务提成奖金的10-30%,其余资金用于逐渐购买本人所拥有分红权的股权。
5、员工持股:员工持股是一种雇主在公司内向员工提供公司股票的所有权激励计划,其优点是:加强了员工的合作精神和对企业的义务感,增强了员工合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员工的长
远意识,因为这种办法增加了物质激励的机会,创造了新的合作精神,有助于高效完成工作。联合信息应将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纳入员工持股行列,避免员工的高流动性,也可以从一个方面培养员工的忠诚度。
总之,联合信息要建立对内公平合理,对外有竞争力,能吸引和留住员工,充分发挥激励作用的薪酬政策。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1,进行薪酬调查,在企业经营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保证联合信息在同行业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
2、工资调整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使员工随着能力的提升、经验的增加而在同一种等级内逐步提升工资等级。
3、充分发挥员工的专业特长,即使其不在管理岗位上,也一样可以拿到与部门经理或主管一样甚至更高的工资。
4、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如员工持股、分红等。
5、方式多样,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4.5 实施绩效管理
4.5.1 绩效考核的误区
提起绩效考核工作,大多数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都会觉得这项工作很重要,也很有实施的必要。但据某咨询公司在给企业做咨询项目时,问过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如果把贵公司现行的业绩考核取消,会不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70%以上的人回答:没有影响。
为什么要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提高员工和企业的绩效,但我们现行的绩效考核工作却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考核似乎仅仅是为了给本月任务工资发放和年底奖金发放提供依据,或是为了评出优秀员工而考核。人力资源部忙着设计考核表,每月统计考核数据,但结果却不佳,不考似乎又不行。我们在考核的路上迷失了,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二篇:基于战略的薪酬体系
薪酬分配的目的绝不是简单的“分蛋糕”,而是通过“分蛋糕”使得企业今后的蛋糕做得更大。价值分配绝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而是一种战略思考。因此,在设计薪酬体系时,必须弄清楚其根本目的,而不是局限于解决企业眼前的薪酬问题和人力资源部的专业工作。否则,眼前问题暂时解决了,薪酬制度也建立起来了,但新的问题一旦出现,薪酬制度又无法适应了,甚至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经常变动企业的薪酬制度必然会给企业带来震荡,甚至引发一系列问题,给企业带来灾难。从根本上来思考,企业薪酬分配的根本目的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薪酬分配必须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价值分配中以下三对矛盾:(1)现在与将来的矛盾
为了剌激员工的当前贡献,通过短期激励的方法就可以强化员工的行为。典型的做法是以成败论英雄,使得每个员工都关注眼前结果。但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忽视有些重要的、但不易很快见到效果的工作,如新市场的开拓、新技术的开发、经营创新与管理变革等,这些工作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但工作成果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体现。如果一个公司过分地强调当前结果,必将有了今天就没有了明天;但如果不追求当前成果,企业就会活不过今天。因此,薪酬分配必须促使企业发展,并且能持续发展。
(2)老员工与新员工的矛盾
由于公司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风险大,收入少,投入多,为了激发创业者的创业激情,公司往往描绘未来的美景,给员工承诺一个金色的世界。当企业发展起来后,新老员工的利益冲突日益显示出来。老员工由于历史的贡献分享今天自组成果,甚至一些企业的初始出资者始终保持公司剩余价值的独享权,这样,外部的优秀人才进入公司后找不到创业的感觉,甚至感到被老员工剥削。一个公司如果不能不断地吸取外部优秀人才并激发其创业激情,公司的机能必将逐步退化,最终导致公司的死亡。
(3)个体与团体的矛盾 为了强化激励,企业往往过分强调员工个人评价与激励,但如果过分强调个人的作用,必将会影响员工之间的协作精神,从而影响组织整体的运作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管理链条的断裂。而过分强调团体的利益,必将会导致员工吃大锅饭思想。
2。薪酬分配必须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一个企业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企业能活多久,它并不应该像某些企业写在墙上的口号,它是企业的战略抉择和是非判断的基点,它表达了公司存在的意义,明确了公司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不能只装在企业家一个人脑袋里,它必须准确传达给每一位员工,并渗透到员工的灵魂中。只有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被全体员工所认同,企业内部才能创造一种共同语言,才能从思想到行动形成一股合力。那么,如何通过薪酬分配来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呢?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从各种分配形式的设计方面来考虑,如公司强化绩效导向的文化,则奖金的设置比例要大;如公司强化能力导向的文化,则基本工资的设置比例要大;二是从考核与分配的结合方面来考虑,有效的分配必须建立在客观的评价之上,各种评价要素及权重的设计,就可以强化不同公司的文化特征,如公司强化员工之间的团队协作,则考核要素中就加大团队协作的考核权重。
3。薪酬分配必须能够支持企业战略的实施
价值分配的基础是什么?是价值创造。因此,价值分配必须以价值评价为依据,根据员工对企业战略实施的实际贡献来分配价值。其基本评价点为:
(1)外部竞争性如果一个企业采取的是成本领先战略,则价值分配必须强调内部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如果一个企业采取的是产品差异化战略,则价值分配必须鼓励员工的创新行为。
(2)内部公平性公司战略实施过程是一种全员行为,必须加强各部门的协作效率,因此必须根据各类人员对公司总体目标的实际贡献度进行客观的价值评价,并在价值分配上保持内部的相对公平性。
4。薪酬分配必须有利于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
由于外部市场环境的易变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许多企业开始运用基于资源的竞争战略,即通过培育企业内部的核心资源优势,使得竞争对手在短期内难以模仿,从而赢得竞争优势。企业核心能力包括: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市场响应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员工学习能力、响应变革能力、自我批判能力等。一个企业应该深入分析企业发展所依靠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并在价值评价中给予认可,对于公司内的关键岗位,在薪酬分配上应给予倾斜。
5。薪酬分配必须有利于营造响应变革和实施变革的文化
在快速变化的当今世界,惟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企业要求生存求发展,必须不断地进行变革。而变革必然会给员工带来精神压力和利益变化,员工对变革的阻力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如果在价值分配上不倡导变革的文化,不对员工响应变革的行为给予鼓励,不对员工阻碍变革的行为给予处罚,则变革就没有群众基础,变革只能是流于形式或中途夭折。
基于以上薪酬分配目的的系统分析,企业在设计薪酬制度时必须体现企业个性化特征,必须以企业整体战略和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而不能简单地搬用其他公司的薪酬制度。应在整体薪酬分配结构中考虑各项分配制度的独特作用和相互关系。再从技术层面上来有效设计各项分配制度,使制度能有效运用。
基于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在企业实践工作中的深切领悟,提出了从战略、制度、技术三个层面来系统化思考具有企业个性的结构化薪酬体系设计模型。
战略层面:每个企业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意义,有的是为成就一项事业,有的就是为了赚钱,有的为了做大,而有的只想在某一领域做强。这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必然决定了企业是关注长期利益还是短期利益,在对员工的评价上企业是鼓励创新还是因循守旧。人力资源战略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价值导向匹配,这样才能驱使人的行为朝企业倡导的方向转变。在薪酬制度设计时必须赋予企业之“魂”,只有从战略上来系统化设计薪酬制度才能达到薪酬分配的根本目的。
制度层面:制度是战略与理念落实的载体。在战略指引下,制度设计的方向更加明确,制度的存在才有了意义。在薪酬制度设计时要避免孤立地去考虑单个制度,这一错误很容易犯。因为企业在由小到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同,因此薪酬制度设计的出发点也不同。
许多企业的薪酬制度都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如去年设计了工资制度,今年设计了奖金制度,明年还要设计股权制度。企业在设计这些制度时往往没有去考虑工资、奖金、股权之间的关联性,而且设计这些制度的人可能也是不同的。因此,不能对薪酬制度进行系统化结构设计,可能会造成各种制度都强调一种导向,而不是发挥各项制度的个性化作用。各项分配制度的设计要有个性化,但薪酬系统的组合要发挥整体效能,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提升企业的外部竞争能力、促进内部组织的均衡发展。
技术层面:薪酬设计技术是操作层面的事情,技术是制度设计时运用的方法而不是出发点。但如果没有技术也很难设计出能够有效运作的制度,也会给制度的落实带来困难。
战略、制度和技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是一个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的系统工具。对整个公司的薪酬水平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是由于原来国有体制的惯性影响,因此现有薪酬体系还存在着诸如各种薪酬激励方式不够系统,导向性不够明确,以及内部不公平的问题。此外在薪酬体系设计方面还存在着技术上的缺陷,体现在价值分配依据与价值创造脱节,缺少内在的逻辑因果关联,这为企业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
基于历史以及未来发展的需求,我们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体系,将各种激励方式系统的整合起来,促进企业多重经营目标的实现,发挥企业薪酬体系的整体效能,从而不断的导引企业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三篇:联合演练信息
内蒙古巴彦淖尔开展全天候消防演练提升实战能力 为了加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消防安全保卫能力,提高消防部队同时处置多起火灾、救援等突发事故的综合应急能力,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消防支队近日开展了全天候、跨区域、多警种大型联合演练。演练假定全市同一天不同时段突发多起火灾、救援事件,巴彦淖尔市消防支队调配全市警力参与处置。演练涉及了消防官兵对火灾单位周边环境、水源情况、楼层功能、疏散通道、消防设施及运转等情况的熟悉;对车辆停靠、力量部署、装备集结、现场供水等方面的现场判断能力;针对夜间火灾的特点,考验参战官兵在最复杂、最不利、最危险、最难处置的情况下,火情侦察、内攻近战、疏散救生、分隔堵截、破拆排烟、外攻灭火、安全警戒、紧急撤离、现场通信、火场供水的能力;演练从多警种联合演习到专项的石油化工类火灾扑救,从白天到夜间的无预案演练,有效检验了全市消防部门实战能力,提高了消防部门的应急救援能力,为圆满完成十八大期间各项灭火救援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演习,也进一步提高了公安、消防、交警、人防、医疗、救护等多部门的快速联动反应能力和跨区域灭火作战能力,为今后的实战处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外展示了全市消防官兵同时处置多起大型事故的实力。对于下一步磨合全市应急联动机制,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维护社会持续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第四篇:IBM企业文化和战略薪酬管理
IBM企业文化和战略薪酬管理
IBM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一直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但是到了80年代后期,它开始从占据本行业的主导地位逐渐转入危机时期。IBM原有的薪酬制度与以绩效导向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不一致的。公司原来的薪酬系统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与薪酬的外部竞争性相比,它更为强调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为了避免内部关系紧张,公司会把市场营销经理和生产经理的工资水平定在同一档次上,而并不去考虑在外部市场上两种工作的薪资水平是否相同;
第二,原有的薪酬系统严重官僚化,系统中一共包含5000多种职位和24个薪资等级;第三,管理人员在给手下雇员增加工资方面的分配自主权非常小;
第四,单个雇员的工资收入大部分都来源于基本工资,只有很少的部分是与利润和股票绩效等此类风险性因素联系在一起的。
从90年代中期开始,IBM公司采取措施,结合公司的战略规划,实施了战略性的薪酬管理,使薪酬制度在多个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第一,强调市场驱动性,注重外部竞争性。在1994-1995年,公司从以前单一的工资结构(对非销售人员)转变为不同工作类别的差别薪酬结构和绩效预算。
第二,更少的工作岗位,在更宽的等级差别上估计。放弃了原有的计点要素工作估计系统和传统的薪酬等级,用3个要素(技能、领导能力需求和工作范围)代替了原来的10个要素,薪酬制度中仅剩下不到1200种职位和10个变动范围更大的薪资等级。
第三,加强对管理者的管理。把薪资决策方面的权力分散到管理人员身上,赋予他们以根据员工的个人工作绩效支付不同工资的权力。
第四,对利益相关者的高回报。到1997年,全世界范围内的IBM员工都由10%或更多的现金报酬与绩效相挂钩。新系统中只有3个绩效评价等级,高绩效等级的员工比低绩效等级员工的奖励高2.5倍左右。
第五,裁员与福利改革。像许多其他大公司一样,通过削减雇员数量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该公司的雇员人数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40多万人下降到了目前的大约30万人左右。公司还废除了家长式福利制度,引导员工培养全新的工资待遇理念,并通过浮动工资计划、认购公司股份和期权计划以及建立在绩效基础上的加薪计划来实现。案例分析
要想把90年代初的IBM从一个行动迟缓的巨人变成一个精干的赢家,新总裁路·郭士纳要做的不仅是转换报酬体系、缩减企业规模和重组企业,他还必须要改变IBM的企业文化,改变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态度以及员工的行为方式。IBM的薪酬制度的改变表明了薪酬管理是如何被用来支撑公司的战略目标,使公司的文化更好、更快、更有竞争力。通过对IBM公司在90年代振兴和新的战略薪酬制度制定和实施的历史回顾,我们可以看出:
1.薪酬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点应立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和保持
薪酬体系应随着企业战略的改变而改变。以前IBM公司注重内部一致性(完善的工作评价方案、薪酬决策时明显的等级差别、不裁员政策等等)。当其在大型主机电脑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赢得高额利润时,该策略对公司的贡献很大。到80年代末,电脑行业变化迅速,而“内部一致性”策略却并未能对这种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IBM经过一番调整后,把重点放在成本控制(激励工资)和承担更大的经营风险上,并且比以前更加重视顾客(产品与服务的领先),这种调整适应了经营战略的变化。
一般地,企业和薪酬战略之间的联系越紧密或彼此越适应,企业的效率会越高。战略是指企业所选择的方向,企业在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过程中确立了其战略。薪酬管理的战
略性选择与竞争优势是相互联系的。从业务部门的层次来看,这种选择变成“我们应该如何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我们怎样才能在这些经营中获胜?”从职能或制度的层次来看,这种选择变成了“整体薪酬如何帮助我们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当运用这种薪酬模型进行分析时,我们要确定企业的薪酬目标以及四种基本薪酬决策:
内部一致性:同一工作性质和技能水平之间的差距如何在薪酬体系上得到体现。外部竞争力:整体的薪酬水平应定位在什么水平来与同行相抗衡。
员工的奉献:确定加薪的依据,是个人或团队的业绩还是员工知识、技能的提高?薪酬管理:薪酬决策在多大程度上向所有的员工公开和透明化?谁来负责设计和管理薪酬制度?
基于以上几个问题的所有决策,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完整的格局,形成了企业的薪酬战略,IBM公司也正是在这些方面成功地实施了薪酬战略的调整。设计成功的薪酬体系,可支持公司的经营战略,能承受周围来自社会、竞争对手以及法律等各方面的压力,它的最终目标是使企业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2.绩效工资和非传统的报酬方式是未来薪酬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总裁郭士纳在薪酬制度的改革中,推行了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理念。实行完全的绩效工资制,而不论员工的忠诚度和资历如何。它也是一种差别工资制,也就是说,将公司所有的薪酬支出都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员工个人收入的增加会因市场的变化以及自己各不相同的工作绩效而呈现出不同的工资水平,员工的奖金也建立在业务绩效以及个人的贡献基础上,并且实行的股票期权奖励也会建立在个人的关键性技能以及公司的竞争风险基础上,随着后者的变化而不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股票期权奖励上,郭士纳做了三个重大改革。第一,扩大公司股票期权的授予范围,1992年有1294名员工获得公司股票期权,到了2001年有72494名被授予了公司股票期权,而且授予非高层经理的股票期权数量是高层经理所获得数量的2倍;
第二,对高层经理授予更加直接、建立在股票基础上的工资待遇制度,构成高级经理薪水最大的一块;
第三,高级经理必须将自己的钱投入到公司的股票中,才能够被授予股票期权。股票期权在IBM除了可以扮演通向公司外部的连接器外,还为大多数IBM人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激励性工资待遇的机会──一个主要由公司的整体运营情况而决定的机会。正如郭士纳所说:“我希望IBM人都能够像一个股东那样思维和行动——能够感觉到来自市场的压力,并充分利用资产和制定战略以便为公司创造竞争优势。”
从实践和理论发展的角度来看,根据员工绩效的提高程度支付报酬的方式和非传统的报酬方式(替代性报酬)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报酬方案以职位说明书、工作评估为基础,工资结构关注于建立秩序、强化等级和指导员工行为。在将来(许多企业现在已经如此),薪酬制度的重点从依据职位付酬转移到依据员工的贡献来付酬。企业关注鼓励参与和承担义务、论功行赏。非传统报酬方式或替代性报酬方案主要包括了能力或技能薪酬和计点奖励、团体激励和利益分享等。
3.在薪酬管理中重视整体利益和对管理人员进行授权等具体体现了公司战略和公司文化的要求
如果薪酬制度与你的新战略不吻合,那么你就无法使组织发生转型。在IBM原来的薪酬制度中,高级经理的奖金的发放原来主要依据他们在各自部门所做出的工作业绩。只是本部门做得好,但整个公司做得很差,这对于他们的奖金并没有什么影响。这种做法助长了以小我为中心。从1994年开始,公司对此做了巨大变革。所有高级经理的奖金全部建立在公司的整体绩效基础上。换句话说,无论是主管服务集团的高级经理还是主管硬件集团的高级经理,其奖金都不仅取决于他们自己所在集团的业绩,也将取决于整个IBM的业绩状况。IBM还在全公司范围内引进“浮动工资”制,以此来告诉员工,如果公司能够成功地扭转乾坤,那么他们中的每个人都会从中获得奖金回报。这些措施让所有的人都明白:如果他们能够齐心协力地与同事一起努力工作,他们就会获得很高的回报。对公司整体利益的关注激发了员工的团队精神,有力地塑造了全新的企业文化。
当IBM这样的企业分解成若干小的、分散的部分时,报酬的集中确定机制不再合乎时宜了。在某些方面,分散单位的管理人员可以灵活地制定薪酬预算,然后确定新进人员的工资水平、工资增长速度、上调工资的时间,并根据报告给他们的情况做出所有其他同报酬有关的决定。这时,管理人员扮演着最为关键性的参与和沟通角色。因为他们在薪酬管理实践中,每天都要与员工进行相互作用。他们既要准备好向员工解释公司的薪酬制度,又要将员工的要求进行衡量和传达,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对管理的参与和义务的承担激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在基础层次上有利于薪酬制度的贯彻和完善,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到实现。
结 论
战略薪酬管理是从企业外部变化出发,结合自身的状况而制定的报酬激励机制。它包含在企业的整体战略中,体现和培育长期的竞争优势;它突破传统的报酬方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促使员工像领导者一样关心企业的前途;借此加强上下沟通,激发员工的团队精神,突出企业整体利益,塑造企业文化。
第五篇:浅谈战略-薪酬之间的关系
浅谈战略-薪酬之间的关系
战略与薪酬之间的关系
在很多企业往往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当企业战略定下来了,职能部门在如何设计本职能的战略去支持公司的战略方面不知道如何下手。另外,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公司战略就是市场目标或者是销售订单目标,没有一个详细的互动、协同的整体方案,要求各部门在公司市场目标的指导下,自己制定本职能的战略。在无章可据的情况下,如何制定人力资源部门的战略,就给人力资源经理带来很大的困惑?
首先,我们先把公司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薪酬战略之间的关系先理清楚。
1、企业战略是企业经营方向与目标决策过程与活动。它是决定着企业将向何处去,要做什么,在什么市场做什么产品,最终要做到多大的规模?它是企业总的指导方针,企业的人力资源制度、薪酬制度都是为实现企业战略而服务的,企业战略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制度的结构与规模,从而决定了企业薪酬支付的结构与规模。
2、企业战略定下来以后,人力资源部考虑的是如何能够提供支持战略实施的人才,为战略实施提供良好的保障,这就是人力资源战略的核心。我想,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盘点现有人才,保留住现有的人才队伍;二是,发现可以培养的好苗子,为战略实施提供人才梯队;三是,从外部引进合适的人才,加强战略实施的执行能力;四是,及时激励,提高战略实施队伍的士气和运营效率。一项战略的保障,最重要的就是人员素质的保障,所以,人力资源战略一定得要围绕提供人才资源上设计。刘邦评定天下后,论功行赏,他认为萧何功劳最
大,其中一个最重要得因素就是,无论刘邦在前方打了多少次败仗,萧何都能为他源源不断的提供兵源和粮草,为最终战胜项羽提供了人员保障。
3、要为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保障,最重要的就是薪酬战略,价值如何分配对于人力资源战略的成功与否生死攸关。分配的问题,是企业与员工雇用关系维系的至关重要的一点。所以,薪酬战略解决的就是对谁支付,对什么样的员工支付?支付多少的问题?这也可以从五方面来考虑,一是,企业的薪酬制度配合企业的战略吗?二是,企业的薪酬是否具有外部竞争力;三是,企业的薪酬制度是否具有内部公平性;四是,企业的薪酬制度是成本节约的吗?五是,企业的薪酬制度是有效率的吗?只有解决上面五个问题,薪酬制度才能与战略相匹配,相一致,达到驱动战略实施的作用。
薪酬战略如何从五个方面驱动战略
1、企业的薪酬制度配合企业的战略吗?也就是现有的薪酬制度能否驱动公司战略的实施,与业务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推进公司战略和业务经营战略的实施。人力资源部通过选择一系列报酬策略来帮助组织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在电影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要冲锋某个山头,组织了敢死队,在出发之前,部队长官准备一筐筐的银元摆在队伍面前,长官说:兄弟们,只要你们把他攻下来,这些都是你们的了。这就是在特殊情况下的薪酬策略。如果,今年公司的销售策略是要提高销售量,对销售员的提成考核上就主要是销售量;如果是提高利润收入,对销售员的考核主要是毛利率的,如果是新产品推广,就要适当提高固定工资比例和新产品销售的提成系数。同样,企业在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薪酬策略,在初创期,更多的是采取长期激励的方式,在发展期,奖金的比例比较高,在成熟期,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要结合起来,在衰退期,要节约人工成本。所以薪酬制度一定要能够驱动企业的战略推行,否则就会拖后腿。
二、企业的薪酬是否具有外部竞争力?员工往往都喜欢拿薪酬来进行比较,会和外部同等职位进行比较,如果觉得拿得多了就会产生满意感,如果拿得少了,就会产生不满意感。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另外,在选择企业的时候,报酬是很重要的选择因素,拿招聘企业的待遇和现在企业、选择企业进行比较,往往会选择薪酬较高的单位。所以,薪酬制度要定期进行薪酬调查,及时调整薪酬水平,保留、激励现有人员,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队伍中来。在国内企业,外部人员在不了解企业的情况下,往往认为员工工资高的企业一定是好企业,所以很多工资高的企业往往汇集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工资低的企业汇集了一般人才,缺乏高素质人才,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是一件好事情。战略的实施需要一群能打仗的队伍,如果这队伍都不合格,这仗可就岌岌可危了。
三、企业的薪酬制度是否具有内部公平性?员工不仅仅喜欢和外部企业同等职位进行比较,还喜欢在内部进行比较。特别是和同等职位、同等职级的人进行比较,如果发现自己干得多,拿得少了自然就会不满意,如果干得少了,拿得和别人一样多,干得多的人也会不满意。“不患寡而患不均”平均主义的思想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伤害力的不好现象,在很多企业绩效考核无法推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平均主义思想在作怪。所以,我们对价值评价一定要科学,价值贡献大的人拿得自然就多,价值贡献小的人拿得自然就少,贡献越大拿得越多,只有把差距拉开来来,才有激励作用。当然这前提就是建立职位评估系统和绩效系统,分配的依据能够说服员工。否则,适得其反。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必然要及时论功行赏,只有解决了内部公平性的问题,才有意义。
四、企业的薪酬制度是成本节约的吗?薪酬设计要考虑企业的支付能力和投资回报率,高薪对于优秀人才的引进当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但是,企业的薪酬标准在市场上应该处于什么位置要视企业的财力,人才的可获得性等具体条件而定,不能一味的强调高薪。薪酬制度不能完全提供一个物质上的报酬,要配合非物质因素,建立一个全面薪酬制度,为员工提供一个可选择性和吸引力的薪酬包。在薪酬支付上,也要对不同的人才类型制定不同的薪酬标准。核心人才、通用人才可以提供市场领先策略,辅助性人才提供跟随市场薪酬策略,而对独特人才可以采取合作的形式,这样,人力成本的投入才能有科学、合理的回报。在企业成本中,人工成本占有很大的比例,这大比例的投入能否起到作用,对战略的最终财务目标有很大的贡献作用。
五、企业的薪酬制度是有效率的吗?这是执行的问题,当前面的四个因素都考虑了,但是在执行上出现了问题,还是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基础是互相的信任,如果没有了信任,一切都会是空中楼阁。所以,制度出来以后,如果不能秉公执行,或者是朝令夕改、虎头蛇尾。搭建起来的信任基础,就会一点一点被腐蚀掉。这时候,你跟员工谈战略,谈方向,还能起到作用吗?所以,建立制度的有效执行机构非常重要。薪酬制度的实施不仅仅要专业,而且要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规矩定下来以后,就要坚决的执行,不能因为个人的权威而损害公平、公正性。
总结
以上可见,企业战略是薪酬战略的指导方向,薪酬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不能偏离企业战略的要求,薪酬战略是企业战略能否实现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驱动因素。
与战略匹配的薪酬制度能够保留现有人才,吸引外部优秀人才,为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保障,同时,提高战略实施的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