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论文评比揭晓5篇

时间:2019-05-13 07:4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论文评比揭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论文评比揭晓》。

第一篇: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论文评比揭晓

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论文评比揭晓

为了总结我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教改经验,作好省级教研课题的准备,我院组织了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论文评比活动,经过评委认真、公平的评比,现将评比结果揭晓如下。一等奖:

张家港合兴小学 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常熟实验小学 常熟商城小学 太仓市陆渡小学 太仓市新毛小学 昆山裕元实验学校 昆山石牌中心小学 昆山培本小学

吴江市七都中心小学 吴江盛泽镇南麻中心 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 吴中实验小学

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相城区望亭中心小学平江区敬文实验小学平江区敬文实验小学 沧浪区实验小学 沧浪区教育局教研室 金阊区彩香实验小学 金阊区留园中心小学 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园区娄葑第三中心小学 新区白马涧小学 新区实验小学

二等奖:

顾建英 蒋静雅 颜红英 吴卫良 吴惠娟 陆瑛 朱小敏 孙冬琴 郁美娟 张征红 唐妹 柳志英 黄晓燕 叶红 朱玉娟 潘娜 尤志华 周烨 徐丹 许缨 江萍 索春燕 吴英 邱立琦 陈敏 谢芳

合理创新教材,提高教学有效性 有效-品德教学的价值追寻 关注状态,给学生以心灵滋补 追寻品德教学的有效性评价

从《品生》课中的活动教学着手,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

走进《品生》课程中的“童心”-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注“留白”期待更多精彩

浅谈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 情境 生活 设计 拓展

道德,体验在多样的生活情景中 在观察中评价

回归生活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实现有效品德教学 对有效品德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让品生课走进有效性教学的“服务区” 贴近儿童生活,增进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实效性

小学思品“活动化”教学的探索

把握原则 凸现亮点——有效实施《品德与生活》活动的思考

在体验中成长——使品德课教学更有效的点滴实践经验

“对话策略”在品德课中的有效运用 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用“名人”、“名言”涵育童真、童心 追求真实有效的品德课堂 “小”体验,大“收获”

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 张家港塘市小学 张家港市城北小学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常熟大义中心小学 常熟徐市中心小学

营造生态课堂 拓展作业范畴 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潘晓晴 回归生活,让品德课教学更有效

打造绿色课堂,润泽学生心灵-反思当前小

强燕 蒋敏红

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蒋秋华 奏响活动三部曲,提升思品课堂实效

从“习惯”的养成,谈《品德与生活》的有

朱丽霞 张静

效落实

沈艳 评价,给了学生什么

常熟星城小学 常熟周行学校 太仓市陆渡小学 太仓市陆渡小学 太仓市城厢镇一小 太仓市城厢镇一小 太仓市鹿河小学 昆山西塘街小学 昆山第一中心小学 昆山中华园小学 昆山巴城中心校 昆山裕元实验学校 吴江芦墟二中心小学 吴江芦墟二中心小学 吴江八都中心小学 吴江八都中心小学 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 吴中区叶圣陶实验小学 吴中区木渎中心小学 相城区蠡口实验小学 相城区北桥小学

相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相城区东桥小学

平江区东中市实验小学平江区大儒菉葭巷中心小学平江区桃坞中心小学平江区桃坞中心小学平江区勤惜小学 沧浪区胥江中心小学

金钰 祁静 孙瑜 刘燕 胡莉英 沈玉琴 张承智 张玉燕 沈虹 余海华 张亚萍 沈雪芳 袁云美 吴芳 王建卫 费惠珍 沈玲芳 顾华 柯延凤 顾伟芳 吴春芳 沈芳 吴小燕 金静华 王琴华 王萍 戴昀 王夏军 石吕 王霁 赵来喜

提高课堂实效--有机开发课程资源

在品德教学中实践“知行合一”的有效性 充分利用教材,引领一年级小学生走进《品生》

从“坐中学”到“做中学”--谈《品生》的有效教学

发挥教师的角色功能,增强品德学科的有效性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品生》之课外延伸教育的尝试

关注儿童生活 提高德育实效

联系生活,有效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 开展有效活动使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 感受生活,走进《品德生活》课堂余海华

多媒体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的有效性运用

合理运用教材提高课堂效率

实践体验,让“知”与“行”共奏和谐乐章 撩开你的“神秘”面纱

让情感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如花绽放 有效性:品德课教学的“命脉” 打开《品德与生活》课堂的大门 《挖掘校园文化环境资源,加强品德有效性教学》

提高《品德与社会》常态课有效性的简便策略

课堂生活化教学活动化——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有效性初探

“活”出特色,谨防作“秀”——论品德新课堂活动化教学有效性的透视与反思 走进课堂,走进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品德教学中对话引导的有效性

浅议小学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合理利用教学素材和资源,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有所知、学有所悟、学有所为

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活动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有效性的品德教学应体现的五种特性

沧浪区草桥小学 沧浪区实验小学 沧浪区南环中心小学 金阊区城西中心小学 金阊区三元实验小学 金阊区虎丘一中心 金阊区外国语学校 金阊区外国语学校 园区娄葑第五中心小学 园区星港学校 园区星海学校

园区娄葑第二中心小学 新区枫桥实验小学 新区横塘中心小学 新区白马涧小学 新区实验小学 苏州市实验小学

三等奖:

吴敏 傅心琦 诸旸 许正卫 张红 刘育敏 张琳琳 谢宏宇 束会琴 沈松明 金怡 周素芳 冯飘香 金玉娟 陈虹 罗红 黄立宇 魏荣 汪惠娟 匡慧娟 黄亚妮 朱玮娟 鞠婷婷 叶丽霞 李向红 郭静霞 郑芝萍 王淑兰 黄宝元 端木旖玲 李勤芳 任美娟 胡丁红 王敏秋 张海瑛 季燕琴 胡婷婷 李智英

开发品社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浅谈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生活

抓“有效教学”,做“有效教师” 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

整合文本与生活资源 提高品德教学实效性 也谈品德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优化课堂教学评价

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实现《品德育生活》教学有效性策略

四步走,奏响品德教学的“有效曲”

“体验”,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的重要途径

讲故事——提高课堂效率的灵丹妙药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 在活动中求实效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构建理想课堂,享受求知乐趣 谈谈品德教学的有效性提升

活动,让品德课堂焕发春意 信息技术为课堂添彩 细节成就完美

推开课堂的窗 沐浴生活的阳光 散布阳光,体验幸福

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品味生活 充分挖掘思想品德导行潜能,提高品德教育有效性

科学使用评价,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有效德育课堂探微

教学中的“和谐”三部曲

让《品德与社会》形成“五化” 小智慧,大精彩--用评价打造有效的品德课堂

“评”出一片新天地

推进体验性学习,构建实效的思品课堂 浅谈教师如何提高《品生》教学的有效性 优化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多元构建有效的品德课堂 以生为本,让品德课更有效

追求有效见彩虹-发挥教师地位和作用提高品教有效性

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

张家港塘桥中心小学 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 张家港市南沙小学

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张家港市泗港小学 张家港市乘航小学 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小学 常熟报慈小学 常熟海虞中心小学 常熟赵市中心小学 常熟沙家浜中心小学 常熟实验小学 常熟商城小学 常熟报慈小学 太仓市新区三小 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太仓市浏家港小学 太仓市城厢镇四小 太仓市城厢镇一小 太仓市南郊小学

太仓市鹿河小学 昆山周庄中心校 昆山司徒街小学 昆山玉峰实验学校 昆山第三中心小学 昆山陆家中心校 昆山国际学校 昆山高科园小学 吴江北库中心小学 吴江芦墟实验小学 吴江芦墟实验小学 吴江梅堰实验小学 吴江庙港实验小学 吴江开发区天和小学 吴中区郭巷中心小学 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 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 吴中区叶圣陶实验小学 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 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 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 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相城区蠡口实验小学 相城区黄埭小学

相城区望亭中心小学 相城区阳澄湖小学 相城区阳澄湖小学平江区善耕中心小学平江区敬文实验小学平江实验学校分校

平江区东中市实验小学平江区金门中心小学平江区齐门小学

平江区大儒菉葭巷中心小学 沧浪第一新城实验小学 沧浪区实验小学

沧浪第一新城实验小学 沧浪区湄长小学 沧浪区实验小学

薛红梅 汤荣先 王亚英 潘艳 茅惠芳 俞敏亚 陆友松 严素嫣 潘芳 查春晓 顾嫣红 朱凤 曹雯 钱一欢 朱银霖 李明霞 沈剑峰 邹文珍 李瑛 许庆华 蔡建新 胡明珍 尤兰芬 陈建栋 奚岚 凌惠琴 奚迎春 俞卫红 张莹 王苏霞 秦亚美 高骏 宋扬 吴美芳 欧道琪 刘倩 张瑾 董琦 金晓婧

对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品德课教学宜宽严有度 让思品课“活”起来以趣促其效

品德教育--点燃孩子的心灵之光思品课中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策略关注课程资源,创造教材价值

加强道德情感教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让学生“动”起来,实现“活”的教育 追求“真、实、活、乐”的品德课堂 “灵动”、“充实”、“高效” “真”情流露,“真”心表达

提高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回归生活,立足活动

提升品德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在品德与生活中构建活动性的教学模式 “主动参与”——和孩子一起走进多元化的世界

课堂虽小,有容乃大——浅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融入社会生活活化品德教学

有效运用媒体成就精彩课堂——试谈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有效运用 体验——为学生道德的生成创设自我发展的空间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加强情感体验,促进身心发展 让品德与生活同行

如何使《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高效化 向着生活出发

贴近学生生活追求教学实效 构建有效的品社课,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品德建构

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把课堂“生活化”让教学具“有效性” 真善美的启蒙

浅谈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有效性教学 开拓创新空间,提高教学效益 体验活动——提高品德课有效性 巧用多媒体提高小学品德课的效率

品德学科“主体参与”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提高有效性新探究 新课程中将小学品德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

沧浪区平直实验小学 沧浪区姑胥小学

金阊区彩香实验小学 金阊区彩香实验小学 金阊区实验小学

金阊区城西中心小学 金阊区城西中心小学 金阊区虎丘第二中心小学 园区星港学校 园区星港学校 园区星海学校

园区星海学校

园区娄葑第三中心小学 园区娄葑第一中心小学 新区浒墅关中心小学 新区枫桥中心小学 新区敬恩实验小学 新区新升实验小学 新区狮山实验小学

宣钰灵 曹妍 李霞 陆蔚青 张惠芳 纪文艳 沈叶飞 朱建兰 曹忠华 杜倩 朱兢 琚琤 姚春秀 沈芳云 朱军来 张丽秋 项菊梅 谈关英 楼靖怡

结合的可行性研究

浅谈背景音乐在品德课中的作用

从三点浅谈提高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小学晨会课的有效性探究

浅谈提升品德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在实践中感受生活

教学组织形式变革让品德教学更有效 开放式教学——让思品课“活”起来 让教养之花在活动中绽放——品德教学中活动预设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有用的 有效的——浅谈品社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

品德与生活有效性评价初探

从孩子“知行不一”反思德育的有效性 如何让活动更具实效——浅谈《品德与社会(生活)》活动的设计

浅谈如何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挖掘补充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 寻找一分钟的价值 也谈品德学科的回归

第二篇:2009年苏州市小学英语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活动获奖情况揭晓(精)

2009年苏州市小学英语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活动获奖情况揭晓

为进一步深化我市小学英语课程改革,鼓励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反思与研究,提升小学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科研的水平,我院组织了苏州市小学英语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活动,现将获奖情况公布如下(排名不以成绩高低为序):

一等奖

王 希《把简笔画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去》 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蔡红雨《依托教材体系的特点构建英语教学的新思维》 苏州市实验小学 侯 亮《让学生在考试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苏州市虎丘第二中心小学 王 菊《童话,一把金色的钥匙》 太仓市沙溪镇岳王学校 沈红雨《小学英语新教师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分析》 苏州市吴中区教育局教研室 蒋开莲《我校外来务工子女英语学习现状调查及对策》苏州市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二等奖

李 萍 吴江市舜湖学校 潘至琴 常熟市义庄小学 朱红娜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中心小学 叶莲芳 苏州市沧浪区实验小学 邱丽华 苏州市相城区御窑小学 沈艳萍 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 万里红 苏州市园区教育局教研室 倪牡丹 太仓市双凤镇新湖小学 郑建英 苏州市吴中区藏书实验小学 薛美芬 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学 张煜瑜 苏州市金阊区实验小学 刘 青 昆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蒋 萍 苏州市平江区教育局教研室 王 怡 苏州市实验小学 沈建萍 吴江市鲈乡实验小学 朱晓芳 苏州市沧浪区实验小学

三等奖

柯 晴 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 杨 琴 吴江市八都中心小学 顾丽琴 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 陆 娴 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杨琳娜 苏州市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赵红兰 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俞 辰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孙志红 张家港市白鹿小学 吾利春 苏州市高新区镇湖中心小学 沈艳红 常熟市虞园小学 朱芝兰 吴江市经济开发区天和小学 张 烨 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张萍茹 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金 明 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 汪 淳 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 周 薇 苏州市外国语学校 顾 丽 苏州市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 张云芳 昆山市培本实验学校 王建娟 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 吴 颖 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 田庆萍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范丽萍 常熟市大义中心小学

第三篇:广西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揭晓

广西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揭晓

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举办2006年广西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活动,我市上半年共有55篇论文获奖,现将获奖教师名单公布如下:

一等奖 6 名:

钟 健(2中)邓学英(石埠中学)何雪琴(邕宁新江中学)滕翠柏(20中)秦三栋(横县二高)闭鹏姬(横县马山二中)

二等奖 17 名:

施雁翎(北湖北路学校)石燕翔(横县横州四中)钟 健(2中)梁彩娇(坛洛二中)黄丽娟(邕宁民族中学)梁 璐(24中)王宗勉(坛洛二中)玉 魁(邕宁民族中学)梁小青(1中)韦建文(26中)周幼良(石埠中学)廖华锋(10中)

李长林(8职校)黄翠兰(高新现代中学)龙正芬(横县陶圩镇一中)赵春红(横县横州镇一中)施秀文(横县横州镇一中)

三等奖 27 名:

潘金雪(新阳中路学校)禤品广(横县横州三中)黄昭霞(1中)韦翠鸾(15中)雷艳芬(邕宁民族中学)覃霞峰(1中)钟姝敏(24中)杨青凌(邕宁民族中学)林 伟(26中)沈璐露(24中)陆泽钊(邕宁民族中学)冯如冰(26中)言彩虹(石埠中学)王冬梅(坛洛二中)麦志高(26中)李 苑(35中)两篇王秋兰(坛洛二中)朱明春(六职校)肖 严(1中)韦斯琨(横县南乡镇三中)两篇

苏 洁(1中)邓小莲(横县陶圩镇二中)

刘汉鹏(1中)王秀芳(横县陶圩镇一中)两篇

方永梅(横县横州镇三中)方永梅(横县横州镇三中)

梁世强(横县横州镇三中)

鼓励奖 2 名:

龙正芬(横县陶圩镇一中)陈正淼(横县百合三中)

注:请各校及时通知获奖教师到市教科所语文教研员处领取获奖证书。

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06年9月6日

第四篇:提高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化阶段,我们惊喜地发现: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领域拓宽了,知识结构整合了,学科特点突出了,然而,静下心来审视这些新、活的品德课堂,却发现有些课打着新课程的旗号,过分强调新潮、前卫,注重形式,盲目跟风,变得浮躁了,肤浅了,眩目了,甚至无效了。具体表现在:

1、为活动而活动 新课程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体验,但有些教师不管教学的需要,热衷于设计游戏、小品、绘画、唱歌、实验等活动,这些活动确实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但是课后反思才发现,虽然学生快乐了,但他们学到了什么呢?

2、廉价表扬太多 学生是需要鼓励和表扬,可现在有些品德课上,教师的表扬太泛滥了,学生表现平平,也要大肆赞赏:“棒,棒,你真棒!”同学们又是奉命鼓掌,又是翘大拇指。有时甚至连被表扬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棒在哪里。

3、课件音响泛滥 品德课上是需要一些多媒体课件,但是有些品德课堂上课件画面太多,让人眼花缭乱,音乐声太响,画面变化又快,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和咀嚼回味的时空。

4、学科整合杂乱 社会生活是综合的,我们的品德教学也是综合的,但有些品德课上语文的、数学的、自然的、社会的、不明来路的一锅煮,品德课堂成了大杂烩,四不像。课程改革的成败在于课堂。我们要提高品德学科的教学有效性,必须聚焦课堂,依据课标,削尽浮华,让学生真正的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为此,笔者在平时的品德教学中,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了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

新课程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我们在品德教学前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树立“为了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观念,确立好教学目标,走好实施新课程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它将自始至终贯穿并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起着灵魂的作用。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的任何活动都不能以品德学科基本特点的丧失、教学目标的迷失为代价。品德课教学目标的确定特别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时既要依据课标,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立足于学生的学情。

二、每节课的目标要求一定要放在全课、单元、全书,甚至学年的总体教学目标中思考,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针对性、层次性、延续性。

三、要整合时代、社会信息,结合一些道德、法律、心理、自然等内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一定要细化,具体可行,不要说些学生无法达到的要求,不要摆花架子,为设计而设计。

在确立教学目标后,我们品德教师就要依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不要脱离教材,也不要照本宣科。我们品德教师应该多问问自己:通过教学学生能学到什么?在哪些方面可以获得发展?新的教学内容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是学生自己可以学会的,哪些是需要老师帮助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什么问题?在进行教学前,我们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在课堂上才可以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长。

二、立足学生实际的生活

品德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内容、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回顾一些品德课堂,老师在讲台前讲得唾沫横飞,可学生却是事不关己,致使一堂课下来,学生左耳进右耳出,收获不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们感觉在这个看似生活的课堂上,谈论的都是别人的事,和他自己的生活毫无关系,大道理谁都知道,老师所讲的不是他所关心、所希望解决的问题,于是积极性不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活动的真实性和贴近性,要紧紧围绕出现在学生们生活当中的一些事情展开,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料,如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故事,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困惑等,然后根据活动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尽可能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科学的思维,保持课堂的张力,让学生边活动边思考。只有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才会真正地去倾听别人的讲话,并且思考自己发言时该说些什么。我们要让学生觉得在这个品德课堂上所学的不仅是他感兴趣的,更是他生活所需要的。比如,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老师让同学们行动起来,要为爱护家乡出份力,可是小明的爸爸却说,家乡的事不关小朋友的事,只要搞好学习成绩就行了!如果你是小明,你又该怎么办?通过这个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从而明白热爱家乡、建设家乡,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又如在教《我与小动物》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讨论我们该怎样爱护动物朋友?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讲真话,讲实话,同学们在交流中知道了不要破坏小动物的家,不要恶意伤害杀死小动物,在动物园里文明观看小动物等,为小动物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关注学生内心的体验

品德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在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居于首位的,其中情感是第一位的,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情感由为重要。对于品德课而言,教育就应该是一个内心的历程,它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和经验,更要注重学生的自身体验。一个有效的活动,无论是角色扮演还是情境模拟,都必须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强烈感受,让他们产生真实强烈的内心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导他们去讨论、去思考。

课堂的活泼并不仅仅是指教学形式的活泼,它还包括学生思维的活泼。因此课堂的“动”也不应当是表面的、外在的,而是应当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动脑,积极思考问题。真正的好课上教师应该与学生一同去思考。“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把,让它燃烧。我们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教学仅仅留给学生时间是不够的,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思维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让孩子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更要加强引导,使他们积极思考,从而激发良好的道德情感,使道德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比如,在教学〈〈从一滴水说起〉〉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知淡水的重要性和水资源的短缺,可以设计一个动手的小活动,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表示地球表面的圆形图片,引导学生先剪去陆地部分,然后剪去海水部分,再剪去地下水等不能用的资源,使学生的心灵一次次地收到震撼:我们可以利用的水资源竟少得这样可怜!通过这样的活动,给了学生丰富的内心体验,相信留给他们的感悟是很多的。

四、指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过去,学生习得品德的主要方式是接受学习,老师总是给学生灌输各种知识和道理,缺少一个儿童自己自主、感悟、内化的过程。其实,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师的启发才会生效。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品德与生活课程就是强调儿童通过生活学习生活,让他们在主体自身的活动中获得经验,通过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体验与反思,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构建优良的品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关系到教育效果的首要问题。比如,在教学〈〈我们的民风民俗〉〉这一课前,就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行动起来: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和父母合作、去社会上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我们这儿民风民俗。这样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就得到了充分发挥,就可以在现实的生活中学到很多的东西。然后,我们在课上就可以针对孩子们收集到的内容展开交流,可以让他们展示照片、播放录像,也可以请嘉宾发言,让学生直接体会到民风民俗的魅力。课后,可以让学生去学学当地的一些民间手艺、做一些特色小吃、学一些民歌小调等,更加激发学生对这些民风民俗的珍惜和热爱。当然,在活动中老师也要有所引导,民风民俗并不都是好的,要学会在生活中能够正确看待善恶、美丑,知道什么是科学的,什么是迷信的,使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在自主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有的老师为了上好一节品德课,课前花了大量的时间做准备:做课件、奖品、制教具、为学生准备东西„„上课时讲得口干舌燥,非常辛苦,但教学效果却事半功倍。纠其原因,这还是教师教学观念上的问题,他们只看到了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一堂好的品德课不是看它的热闹程度,不是看它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华丽。一堂好课在于学生从中学到了什么?留给了他们怎样的思考、启示与回味?

第五篇:小学品德教学论文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

当前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仍有些“假、大、空”,特别是农村小学这种状况尤甚。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如: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如何才能使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

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

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 1

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首先,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偏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教《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首先用类比法引导学生说说参与劳动的不同感受,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农村。

其次,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我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先播放VCD多媒体课件,做“农事5分钟新闻发布会”,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再组织学生展开“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三、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这几年教学的不断实践,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1.明理激情导行模式

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2

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教《我送老师一支花》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点之后,教师可推心置腹地向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提高了教学实效。2.“问题--讨论”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3.角色扮演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

总之,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目前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些不足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我们重视它、认识它、理解它,那么我们就能解决它。同时我们只要下苦功夫,就能将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使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能够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让品德与社会真正地走进农村小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

品德是一个人走向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会与其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在社会这个群体组织里,个人品德决定着大家对自己的认可程度,从而形成大家对自己的期待和认识,无形中就确立了你在群体中的价值和地位。品德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职场上,也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譬如对于朋友、家庭、社会,由好品德塑造形成的综合印象会让个人赢得广泛的尊重,成为事业及其它方面向上的阶梯。好的品德会有着极强的公众影响力。

在现实生活中,好的品德处处体现出价值,会令家庭和睦、邻里互敬、朋友帮扶、同事友爱„„可以说,优良品德,是一个人的修养,表现出了无穷魅力。表现在小事及细节方面,体现出谦让、关爱、诚实、勤劳等品质。既然品德对于一个人、一个社会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让在校的孩子也能有好品德,走出门都能体现好素质呢?我觉得这与《品德与社会》课怎么上有着重要关系。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社课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来自于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正如曾经有人说过的“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明白。”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

一、立足生活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标也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教材的观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生成教学目标。要确立情感目标、行为与习惯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也就说教学最终目标是要指导儿童的实际生活,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和归宿,教学要回归儿 4

童生活,必然要求不仅根据教材,而且更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来确定具体教学目标。

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平安回家》一课时,考虑到我所在的学校地处郊区,学校里也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农村孩子和外来务工子女。和城里孩子相比,他们对城市交通法规缺少了解,在实际的生活中接触交通标志的机会也相对较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样很容易发生危险。虽然学校、老师也经常就此问题进行教育,但对于接触不到这些知识的孩子来说则收获甚微。借助这节课,我想从细微之处入手,让学生学会常见的交通标志,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指导他们认识常见的交通手势,学会遵守交通规则。所以这堂课的目标不仅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补充更多学生不常能看得到的一些交通知识,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生活,让他们在头脑中时常紧绷“安全”这根弦,为今后的生活做好铺垫。努力让行为规范从生活中来,在经过修正后再回到生活中去。

二、选取素材要源于生活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现在的新课程教材配有大量富有情趣、童趣的图片等课程资源,但不管怎么说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还是一些无声无息的材料,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是喜欢使图中人物、文中的内容变得有血有肉。就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探寻学生生活中的矛盾或焦点,设计成类似的情境(小品、生活情境剧);把一些小故事拍成录像;一些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做成动画等,供学生探讨、解决,以实现激活学生生活、保证活动的指向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并以此充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品质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

三、品社课堂活动要生活化

《品德与社会》课程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基于问题,适宜开展活动学习。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美国教育 5

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平安回家》中,我采用视频的方法带领学生认识藏有交通标志的漫画,仔细观察交通图标,联系交通路线说说自己的发现,将认识交通标志与实际交通状况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指引,学生很快明白了这些交通标志的实际含义和应注意事项。

认识了交通标志——这些马路上不会说话的指挥官,还要懂得识别马路上真正的指挥官——交通警察的手势,从而懂得意思,服从指挥。当交通警察站在学生面前时,他们那种兴奋劲儿就别提有多高兴了!交警现场演示交通手势,学生学做并弄清楚这些手势分别代表的意思。这种手把手的学习,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学生有了真正实际的收获。这比老师空口说白话来的具体、实在,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将是非常深刻、终身难忘的。

四、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教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贯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回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思品教学产生怀疑,薄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品德与社会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是怎么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做到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总之,围绕品社生活化这一理念,我努力把生活引进德育课程中,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课程中进行整合,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生活。

下载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论文评比揭晓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论文评比揭晓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

    品德课的有效化教学 ---通川区七小 陈丽名 电话: 邮编:635000 摘要: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我们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也逐渐由最初的迷茫、无......

    音乐学科论文评比(推荐5篇)

    音乐学科论文评比 一、参赛对象: 中小学音乐教师优秀教学论文活动的参赛对象为在职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小论文评选活动参赛对象为全市在校中小学生。 二、参赛要求: 1、优秀教学......

    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基本规范(讨论稿)

    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基本规范 作者:李达平文章来源:万州区教科所 为了关注学科教学过程,规范学科教学行为,帮助每位小学品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师有效实施课程,全面完成学科教......

    小学品德学科工作总结

    小学品德学科工作总结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努力工作,我们有序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以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为主要前提,加上实际课堂运用和交流讨论,确实提高本校的教学......

    关于开展小学品德学科

    关于开展小学品德学科 “美丽课堂”校本研修引领活动的实施安排 各小学、各大学区: 为了在小学品德课程实施中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

    广州市小学品德学科2012学年

    2012学年第一学期从化市小学品德学科工作总结 本学期,从化市小学品德学科根据广州市教研室新学期有关工作思路和本学科特点,瞄准新修订的课标内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突......

    小学品德学科工作总结

    小学品德学科工作总结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努力工作,我们有序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以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为主要前提,加上实际课堂运用和交流讨论,确实提高本校的教学......

    小学品德学科学期工作总结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努力工作,我们有序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以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为主要前提,加上实际课堂运用和交流讨论,确实提高本校的教学、教研水平。在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