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时间:2019-05-13 07:3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第一篇: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以他的地位和威望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全力推举毛泽东参与领导中央红军今后的行动,这对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周恩来具有从事外交所必需的许多复杂而细腻的艺术特点。这就使他有可能在整整二十五年之久一直担任总理和主管外交事务,尽管在中国的外交战略中发生了全面变化并在内部进行了有长远意义的重新组合。他的哲学思想之所以取得持久的成就,其泉源就在于他对自己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地位所持的看法:即毛泽东是最高领袖和思想指导者,周恩来是实际的政治家和贯彻者。他是一位全心全意的重建国家大厦的建筑师。他无可争辩地是一位使党重居政治主导地位以及恢复党的各级组织和活动的主要建筑师。

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以他极大的才能为工人阶级服务。他把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应用到中国革命和国际舞台的具体实践中去。

他反映了劳动人民的需要,因为他是同劳动人民结合在一起的。正因为如此,他才表现出非常真诚和非常明显的谦虚,他耐心倾听和细心关注任何一个同他谈话的人。他身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总理,始终没有忘记他是在为人民服务。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就要任总理的周恩来三人肩并肩地站在北京的宏伟的天安门城楼上,俯视着天安门广场。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

此后,周恩来继续努力工作,生活简朴,整顿政府和组织中的各种问题,真是日理万机,其内容从一个极小单位所犯的错误,一直到世界外交。这种世界外交导致了象确立和接受万隆原则(甚至连罪恶的尼克松后来在一九七二年访华时也不得不假装承认这些原则)这样的决定历史面貌的大事。

正是周恩来在一九五五年的万隆会议上起了关键的作用,提出了中国党对和平共处的原则性方针。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坚持了工人阶级的国际主义和马列主义。这五项原则同修正主义对它们的歪曲迥然不同,这种歪曲包括:勾结、出卖、搞阴谋和其他任何有利于苏联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事情。

尽管年纪越来越大,他始终努力不懈,每天工作到深夜。

他的精神境界如此崇高,甚至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尊重他。他毫无疑问是我们时代的伟大政治人物之一。西方报纸始终决定不了如何报道他和如何介绍他。近来时髦的做法是把他说成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实用主义的简单定义就是——如果它能有用,它就是好的。)西方记者要是不给他们所报道的人在脖子上挂一个标签,是不会痛快的。但是,称周恩来是个实用主义者,那简直是胡说八道。实用主义者实质上就是机会主义者,象一个经历过周恩来这样一生的人,机会主义在他面前所设下的陷阱实在太多了,要是他沾有一丝机会主义的气味,他就决不可能避开这些陷阱。

第二篇:陈云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在其思想理论宝库中蕴含着丰富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他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陈云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陈云同志认为,对待群众的态度问题,是一个根本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他在长期革命生涯中十分重视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了他具有鲜明特色的群众观点。这些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陈云认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主体力量,只有获得他们的积极支持和拥护,革命和建设才能成功。否则,一切工作都“鲜有希望。” 1934年9月,他针对当时游击战争开展不利的情况指出:游击战争开展不起来,“甚至找不到饭吃,归于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去发动群众,得不到群众的帮助。”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始终认为:“群众的发动,是党、政、军一切工作发展的基础”,是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群众是英雄、群众出智慧陈云认为,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认识和智慧的源泉。他强调,“没有人民,就没有英雄”,“离开群众,世上是没有什么诸葛亮的。”相反,任何所谓的好汉,一旦离开了人民群众,就将一事无成。所以,陈云强调,一切群众斗争中的经验教训,是我们最好的学习课本。

(三)共产党人是为群众“当差”的。共产党人是为群众“当差”的,这是陈云一贯坚持的观点。他明确指出,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大家,为大家‘当差’的。”为此,他反复强调,各级政府和党员必须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这样人民才会感到政府能够给他们办事,是人民很好的‘公仆’”。

(四)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陈云指出:“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劳动者人人有吃有穿,而且要吃的较好,穿的较好。”他还多次重申,无论是钢也好,还是其他基本建设物资也好,如果妨碍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有必要重新考虑我们的建设方针。

(五)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是评价干部和工作好坏的重要尺度陈云认为,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就是评价党员、干部工作好坏的重要尺度。因此,他在考虑和选拔干部时,特别重视考察被选拔对象与群众联系的密切程度,并多次强调“与群众有密切联系”是选拔干部和考察党员的极其重要的条件之一。

二、陈云群众观点的基本特征 陈云同志反复强调我们党的工作要依靠群众,深入发动群众,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我们党的一项根本工作。综观陈云在不同时期的有关讲话和论述,他的群众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教育引导群众相统一。陈云同志认为,党是为民谋福利的,党的一切活动、一切任务都不能不建立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基点上。但是,这不是说群众就是天生的革命派。党要发动群众必须“教育群众”。在这方面,主要应当做以下工作:第一,要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1939年6月,他在谈到党的支部问题时指出,“支部的责任是要引导群众一步步走向共产党的周围,所以应该在各种斗争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使他们相信我们党的一

切口号、主张就是他们的切身的要求,并且为这些口号、主张而努力奋斗。”第二,要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他认为,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也是党教育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组织发动群众的重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陈云多次指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第三,要教育群众正确看待和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1933年4月,陈云在总结苏区工人的经济斗争时指出: “这种倾向,表现在只看到行业的狭小的经济利益,妨碍了发展苏区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根本利益”。建国后,他要求各级领导机关,要经常向职工群众进行关于基本建设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群众对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认识。

(二)坚持发动群众与关心改善群众生活相统一。陈云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党的依靠力量,充分发动群众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同时,“共产党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坚持发动群众与关心改善群众生活统一起来,是陈云所反复强调的观点。因为:首先,他认为,“充分发动群众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这决定了党的一切工作都要走群众路线。要把充分发动群众,调动群众积极性作为工作的中心和关键来抓。所以,他强调,党的各级组织特别是担负领导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把充分发动群众这一环节抓住抓好。其次,他指出,“改善群众生活才能发动群众”。因此,“我们要注意群众的切身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是发动群众的关键。”在国家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他提出了“第一要吃饭,第二要建设”的著名论断,主张要在安排好人民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建

设。

(三)坚持联系群众与改善领导作风相统一。陈云同志认为,能否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与领导干部作风问题息息相关。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第一,克服官僚主义。早在1940年他就指出:“当权的大党,领导干部很可能成为官僚。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他强调,“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这正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是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完全一致的。第二,发扬民主作风。陈云深刻指出,“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内没有了民主集中制,取消了集体领导。他再三说,党内生活就是既要有民主,又要有集中。第三,加强群众监督。他认为,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因为一些党员有可能“利用手中掌握的各种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因而有脱离群众的危险。通过加强群众监督,可以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觉悟,使其不丢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陈云群众观点的现实意义 陈云同志的群众观点来源于他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经验总结,经过实践反复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对于我们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学习陈云同志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思想,同样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这种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处理群众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许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要保

证这些政策和措施能为广大群众所理解、支持和拥护,就必须从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出台后,能为群众带来可切身感受到的实惠,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丰厚成果。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统筹兼顾,把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不能为了群众眼前的暂时利益而牺牲其长远的根本利益,但为了群众的长远利益而必须牺牲其眼前利益时,要做好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切不可超越群众的觉悟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搞那些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作为评价干部工作好坏的重要尺度,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支持不支持、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改革开放的事业才能顺利进行。

(二)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必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解决与民争利问题。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在利益的分配上,人们不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线,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利己主义、“一切向钱看”等思想会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侵蚀人们的思想。这就向我们尖锐地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问题。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让利于民、为民谋利,还是与民争利、侵害民利,这最为群众所关注,也是群众评价我们党风好坏最实在的东西。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为谋取个人和小集体利益,向群众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侵害群众利益,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热点问题,要开展经常性的集中整治活动。要在重点整治增加农民负担和企业负担、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和公路“三乱”的同时,加大力度,重拳出击,对在征用土地过程中侵害农民利益、城市拆迁过程中侵害居民利益、企业破产和改制过程中侵害职工利益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狠刹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的歪风。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处理好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做到先民后己,自觉退让,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只要我们多为群众着想,多为群众办事,不计较个人和小集体得失,不谋取个人和小集体私利,就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就会在群众中产生感召力和凝聚力,密切党群关系就有了根基。

(三)纠正党内不正之风,搞好党风廉政建设,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永恒的真理。去年底,党中央颁布实施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要求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学习体会

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学习体会

周日下午,周书记陪我们在院办学习周xx书记在第一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上的讲话,历时4个多小时,时间虽然很长、内容虽然很深奥,但在周书记的精辟讲解中,我们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

周xx书记在报告上主要讲了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马克思的来源、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后来又讲到了我们学校的历史,感觉跳跃性非常大,但感触还是非常深的。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几十年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指导的结果。事实有力证明,只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就能万古长青。

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要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成功,就必须与时代同步伐,根据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国情的变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这是我们党成功的首要因素。

我们学校的选址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一个很好的体现,我们的经院精神“忍辱负重,坚忍不拔,首战用我,用我必胜”也是对马克思哲学的一个很好的运用。哲学思维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提高自己的哲学思维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第四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总结材料

学习经典 自新新人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结业论文

作为XX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三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中的一员,我在感到肩上承担责任的同时,也倍感光荣。在培训班为期六个月的培训中,经过理论学习、参观考察、志愿服务、素质拓展、骨干论坛、博客交流等十个方面,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努力让自己成长为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此次骨干培训班中,我结识了很多各个学院的优秀学生干部,在学习他们的优点的同时,也改善了自己的不足。特别是经过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和培训班开展的各类学术讲座后,明显感受到了自己取得的进步,这些对于我,也对于其他培训班的成员来说,是受益匪浅的。虽然这次短暂的培训即将结束,但我要作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决心不会结束,我会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以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要求来约束自己,永远向前!

信仰坚定,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优秀学生干部,一名中共党员的必然要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为崇高理想、完全新型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她自身没有任何私利。党的这一性质和宗旨,要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就是我党的生命线,失去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分子,自然也必须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不配共产党员的称号。因为:首先,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做到:其一,忠诚地信仰共产主义,即把在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理想,决心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并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如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夏明翰、叶挺、雷锋、孔繁森、朱伯儒、任长霞等,支撑其壮举的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相反,革命的叛徒和变节分子,以及今天的党内腐败分子等等,究其根本,则都是缺乏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所

导致。其二,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人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三,自觉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来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一个共产党员,只有树立了远大的共产主义信仰才能自觉地按照无产阶级的优良品德塑造自己;才能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自觉地舍弃个人利益,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才能在金钱和物质的引诱下,不为之所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素质全面,做一名优秀的新时代大学生

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大学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生的发展素质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在当代价值取向呈多元化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动力不足、缺乏恒心,缺乏奉献精神,缺乏正确开展社会交往的能力,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对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就业方面造成了一些压力。经过本次培训,我深知,自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重点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首先是思想道德素质,从近几年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反馈的信息看,很多用人单位选人重才更重德, 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奉献精神的毕业生成了首选目标。因此,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致力于从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事业心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等方面切实提高自己这方面的素质。其次是科学文化素质,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今天,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是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贮备,二是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三是要有更新知识的能力四是要有创新能力。最后,我还要全面提高自己的身体、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已成为人才竞争的物质资本,人们普遍认为德、才、学、识、体是人才的内在因素,而体是最基本的东西,是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同时,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物质生活的悬殊,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不协调等,无不冲击我们青年学生的心灵,影响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也不利于就业求职。因而我以后一定注意加强心性修养,提高心理素质,要能正确评价自我,胸襟开阔、豁达大度、积极乐观;要正确对待挫折,克服期望值过高的心理,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要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心理调试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模范表率,做一名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

通过小组讨论以及社会实践环节,我深深的知道作为一个校级组织机构的学生干部,应该在各个方面起到模范表率作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作为学生干部应有的言行举止,并及时指出纠正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在同学们中间树立良好的威信。时刻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为集体建设出谋划策,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做到创新、求真、务实,真正的做到为广大同学服务。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计划做到以下三个“表率”:一要做好勤奋学习的表率。要自觉把《党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成,与时俱进。二要做好奋发有为的表率。要不断解放思想,始终保持自我加压、永不满足的工作状态,牢固树立和发扬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从本职岗位做起,以科学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务实的作风,过硬的本领,一流的业绩,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要做好无私奉献的表率。必须破除趋利媚俗、个人至上的思想,正确处理好贡献与索取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在利益分配上,要不计个人得失,把学习和同学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对待组织的安排和个人进退,始终保持一种平和、成熟的心态,甘当铺路石、奉献者。

堪当重任,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融会贯通阶段,大学时代是青年学生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奋斗意识等形成并固化的重要时期,在大学生中开展责任担当教育势在必行。责任担当教育也必然是大学教育,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从《礼记•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观念到胡锦涛同志对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殷切寄语,都昭示了我们的民族观念与教育理念中重视培育责任意识、强调责任担当教育的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责任担当教育面临着新的历史情况、新的价值观念、新的教育模式等众多挑战。我们应该如何担当自己所应承担的三种责任?其方式和渠道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包含的情感本质和道德内涵却十分相似。感恩是理解责任的源头。感国家和民族的渊源之恩、感父母亲

人的养育之恩、感社会与他人的互助之恩都是理解自我责任的最初感悟。自信是承担责任的基石。相信自我的能力是感恩践行、勇担责任的力量源泉。爱是责任担当的动力。对祖国的热爱让青年挥洒热血、对亲人的挚爱让青年孝心拳拳、对他人和自我的深爱让青年满怀热忱。沟通是有效担当责任的渠道。良好的沟通让青年享受权利、明确义务,也让青年在与他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交融中找到勇担责任的最好方式。

通过本次“大骨班”的培训,我深知要想成为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学生干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道路的艰巨性和必要性,我在此承诺:我会本着“信仰坚定 素质全面 模范表率 堪当重任”的十六字要求全面提高自己,不负重托,自新新人!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者著作读书心得

马克思主义者著作读书心得

数学科学学院

2013级数学与应用数学

郝丽铭 2013414893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1846年完成创作的。众所周知,《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体系的一部巨著。在这部巨著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这部巨著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在此书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交往形式)、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市民社会)及社会革命、人民群众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并运用这些范畴系统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其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在哪里呢?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看法是绝然不同的。唯心史观把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的范畴、观念做为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唯物史观则把人类的物质生产做为历史发展出发点。我们认为唯心史观是一种对社会历史的错误想象,对人类社会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根本错误的,而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是社会有机体普遍本质的理论再现,其原因,就在于对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的理解不同。由此,马、恩特别重视并在对唯物史观的表述中首先明确指出考察社会历史要“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

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它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结成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而人们在生产中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则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性质。只有以这样一种物质关系、经济关系作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作为一种历史观,才能再现社会有机体的普遍本质,才能揭示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才能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意识诸形式产生、发展的动力。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恩格斯还明确指出,只有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才能够完整地描述其全部过程及这个过程的各个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还说明了任何一种观念的东西,只要把它放在社会实践中加以考察,就能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和真实面目;错误的观念及一切唯心史观的谬论,都有其产生的社会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推翻这一社会基础,以致消灭由之产生的错误的观念和唯心史观的谬论。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解决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说明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关系,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作用。

第四,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人类的物质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生产关系是整个历史的基础,而这一切,都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同时,他们还指出,生产方式规定了历史的每一阶段的生活条件,决定了其发展和特殊的性质。“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一定的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都是由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当然它也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是,它“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生产方式是社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决定并制约着人的全部活动以及全部社会生活的领域和过程。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只有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才能发挥作用,才有自身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生产方式作为“人的本质”的现实基础,决不因为遭到历史唯心主义者的反抗,而对人们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有丝毫削弱。

第五,一定的生产力和积极参与反抗旧社会活动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作为唯物史观,在说明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必然要论及社会革命。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和革命群众两方面阐明了社会革命发生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因素。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致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革命的爆发。因此,一定的生产力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前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革命的根源。另一方面,革命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作为社会革命的主体,革命群众起着任何其他因素所无法取代的作用。没有革命群众的积极参与,任何变革的思想都没有意义。

从上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表述所分析得出的五个方面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我们不难看出,以往历史理论的两个主要缺点,即:只停留在思想动机上而没能从物质生活方面去考察历史发展和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在这里已完全被消除。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历史的现实基础、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等方面,彻底发挥了唯物主义,揭示出产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指出了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物质根源,说明了人民群众的推动历史发展、进行社会革命的决定作用。这一切,足以标示唯物史观的形成。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其主要的理论贡献是:基本上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学思想,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包括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为核心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今天进一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相互关系、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立场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总之,这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诞生时期最有价值的科学巨著之一,它进一步发展了《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思想,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对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的清算,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成熟。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因为这篇报告,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如今回顾这篇报告,不禁感慨万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读后感.三十多年来,解放思想让中国人民畅所欲言,让党和国家领导人真正听到了人民的意愿,让党和国家真正为人民办了许多实事;实事求是,让党及时改正了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观点,不断完善了党的自身建设;团结一致向前看,这需要我们所有人参与其中,共同团结起来建设祖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步前进,改革和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不同时期的思想解放,就有不同的时代内涵.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时代内涵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过去讲解放思想,更多地强调要树立敢想、敢干、敢冒精神;现在除此之外,还要增强按科学规律办事的认识,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合乎规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第二、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去更多强调的是抢抓机遇,追求发展速度;现在必须强调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好”字当头,更多地注重“以人为本”.第三、探索建立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新体制.过去面对计划经济体制,更多地强调“破”;现在必须更多地强调“立”,逐步探索建立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新体制.第四、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过去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经济发展速度走在前列;现在则要在继续加快发展的形势下,全力统筹兼顾好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使发展充分体现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第五、勇于超越自我.过去主要是纠“左”;现在主要是针对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基础上出现的问题,如民生问题、社会矛盾问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等进行解放思想,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和办法.第六、向改革遇到的深层次障碍挑战.过去主要是对传统计划经济最容易改的部分开始进行改革,改革经历了由易到难的过程;现在改革进入深水区,遇到的都是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向改革遇到的深层次障碍挑战,向既定的利益格局和体制顽症挑战,还是要靠解放思想.第七、把解放思想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过去主要是指怎样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现在则需要把解放思想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就如何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现代意境下的再思索,我有以下三点看法.一、要从现代思维的角度完整准确地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我们对“解放思想”这个概念也很熟悉了,但熟悉不等于具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理解.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止境、没有终点的过程.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而这种统一、符合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都是相对的,即既统一又不统一,符合中又有不符合的因素、成份,读后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读后感》.一劳永逸的绝对统一、绝对符合是永远不会有的.认识的深化、发展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新认识的形成,常常会遇到安于现状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和脱离实际的种种主观偏见的抑制或干扰.这就要求人们必须解放思想,不断地排除阻力,克服干扰,使认识跟上变化了的实际,使认识一步步地向绝对真理逼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上,随时会发生和出现人们想不到甚至还不敢想的新情况、新事物、新矛盾,特别是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不断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二、为胜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现代需要而提高主体素质

党的思想路线能不能坚定不移地被坚持,与主体的素质密切相关.良好的主体素质是保证党的思想路线贯彻执行的关键.提高主体素质须从多方面努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学习,加强党性锻炼.解放思想不是随心所欲,胡来蛮干,实事求是也不是凭经验亦步亦趋,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种自觉的、理智的行为.因此学习很重要,特别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尤为重要.邓小平理论是指引人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锐利武器.除了学习理论,还要学习其他知识,特别是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各种新知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领导干部如果胸无点墨,知识面过窄,那要么不会讲新话、出思路,要么乱发言、瞎指挥,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学习科技、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也是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现代性思维所要求的.思想路线问题不仅仅是认识和方法问题,同时还是个立场和态度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需要有彻底唯物主义的无所畏惧的精神,敢想敢说,敢做敢为,敢于为天下先,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揭露矛盾,敢于抵制来自任何的不良倾向;需要有远大理想,高尚境界;需要有面向实际、面向群众的满腔热忱态度;需要有探求规律不可缺少的刻苦精神和韧劲,为追求真理而无所顾忌的公正无私,等等.这一切品质与精神,只能来源于对人民、对民族、对祖国的高度责任心.只有全心全意履行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弃私心杂念,才能时时处处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为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确立现代性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在现代意境下,增强人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光指望个体的觉悟、素质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制度和法律的保障.关于制度的重要性,只有经由民主程序确立的制度才是决定因素,这是由它的社会认同性所决定的.它具有稳定性、长期性,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从而有利于维护党内生活的正常秩序,使民主不易受到干扰和破坏.这样的制度具有全局性、刚性,因为它一经制定并通过就是客观的东西,是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它对全局都起作用,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普遍约束力.它还具有根本性,是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载体和保证;同时还是国法的保障.我们的党是执政党,党规党法健全并得到遵守和执行,就能确保以法治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时期的起始阶段及整个进程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世纪新征程中,始终是起统帅、开路作用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可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一定要大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以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创新而不可因循守旧的精神状态.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谨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时刻用这一思想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我们更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并不断的丰富其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矛盾论》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是20世纪的历史巨人。他不但以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的实践,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而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的创造,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毛泽东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又都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他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读书,使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毛泽东最重视哲学。他在哲学这个领域花了很多功夫,读了很多哲学著作,不仅有马列的,还有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以及我国古代哲学家的一些著作。毛泽东正是在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把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并写出《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划时代的哲学著作。毛泽东和马克思一样,特别重视历史和哲学,在他的《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

《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矛盾论》是毛泽东继1937年7月完成《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思想,于同年8月完成的,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过演讲。毛泽东的《矛盾论》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言简意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是一种庸俗进化论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从一个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毛泽东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指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自始至终存在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都带有特殊性,每一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中矛盾带有特殊性,同一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上矛盾带有特殊性,同一发展阶段上矛盾双方各有特殊性。通过对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论述,毛泽东系统阐明了关于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理论,即关于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理论。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的转化,使事物发生性质的变化;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转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差别。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造性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更加完善,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

毛泽东明确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斗争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个性中存在共性,“在相对的东西里面有着绝对的东西”,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他特别强调,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但不是矛盾斗争的唯一形式。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和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就是斗争的形式,则应该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实践中,必须具体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具体情况,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

毛泽东在文章最后以精辟的笔调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他强调,事物矛盾的法则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矛盾论》通篇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全面系统深刻论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意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经典文献。《矛盾论》从辩证法角度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以从《矛盾论》为主要影响的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促使我世界观转变的催化剂。

在以前,我的正义感使我对光明与黑暗、善与恶能够分辨。追求前者而厌弃后者。但我从没有想到怎样去改变这现实中的一些丑恶现象。我只知道依靠个人奋斗、掌握实在的技能、本领,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作一个清白的、有用的、争气的人。读了《矛盾论》,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使我的认识升华了。我感到,要改造现实,不能光靠个人的努力,还要团结周围的人,所有的中国人一起来努力。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人,我必须掌握矛盾普遍性的分析方法,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在实践中科学分析和正确处理各种具体矛盾,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完善自身发展进而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矛盾论》一直是我反复阅读的经典。在此基础上我还读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感到自己认识客观规律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以后,很多问题豁然开郎,让我深感茅塞顿开。读《矛盾论》让我认识到:哲学是帮助你怎样去认识客观世界—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帮助你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去发展事业——改造世界包括改造自己的学问。每个人都有他的哲学。毛泽东号召哲学走出课堂,让每个人都受益无穷。

毛泽东最重视哲学,读了很多哲学著作,不仅有马列的,还有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以及我国古代哲学家的一些著作。毛泽东正是在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在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以后,把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矛盾论》和《实践论》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系统地论证了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和核心。在《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今天读《矛盾论》,它的哲学思想,使我的认识的到了升华,对我个人思想发展是根深蒂固的,对我的个人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具有深远影响。读此篇文章,感想颇深。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首先阐明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两种宇宙观的对立。这两种对立的宇宙观是人们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与此相反,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为我们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毛泽东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差异就是矛盾。“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也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矛盾的特殊性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在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要用发展、全面的观点,多方面、多层次分析和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既要分析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和同一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又要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和与之相联系的矛盾。

针对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指出,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的各种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区分其主要的和非主要的;矛盾的双方,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必须区分其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为我们指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指出:“矛盾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对不同性质的矛盾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

针对矛盾的同一性问题,毛泽东指出:“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种矛盾是现实的矛盾,矛盾着的双方互相依赖、互相转化是有条件的。同时指出,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往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客观事物中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一切矛盾都以一定的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斗争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个性中存在共性,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在实践中,必须具体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具体情况,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论来解决具体问提。今天学习《矛盾论》,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万事万物,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毛泽东说:“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用什么方法去看世界,用什么方法去分析问题,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重视的问题。在现阶段,要提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和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就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每一个大学生的头脑。要学会用这个规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工作、学习中要从纷繁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要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看到矛盾的发展变化,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实事求是地对特殊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下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心得体会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心得体会 随着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高潮再次掀起,我们XXXX大学全体大学生干部骨干在XXXX年XX月XX日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学完成更多的任务,我们......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心得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心得 参加此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对我受益匪浅,意义重大。在培训过程中,我开阔了视野,体会到了作为党员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在......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心得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心得 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核安091班 姚钲平20094700163 为切实贯彻中央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我校团委在2011年10月15日上午,在南华大学南......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方案 为党培养教育好团员青年一代,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是党赋予高校共青团的光荣使命,也是高校共青团......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思想汇报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常家树教授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千人层次培训班大会上,用他生动活活泼的语言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心得(范文大全)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心得 参加青年马克思培训课程使我受益匪浅,我对于自己今后该如何学习、发展,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学生干部在学习、培养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协......

    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青 年 马 克 思 主第 义三 者期 培第养一 工讲程 西安翻译学院大学生骨干培训学校第三期培训班第五组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让青春在奋进中闪光 我校第三期“青年马克思主义......

    加强党性修养争做合格马克思主义者★

    加强党性修养争做合格马克思主义者党性是党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体现。加强党性修养是争做合格马克思主义者的必经之路。作为我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