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行员工演讲稿:培育一种精神,彰显一份力量
那是一个落霞满天的黄昏,在静谧与安闲中,我读了一个撼人心魄的故事:很多年前的一个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图书馆,许多珍贵的书籍付之一炬。而这场火灾也在拷问着一名哈佛生的灵魂。因为,他违反了学校规定,悄悄把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看完后再偷偷归还。岂料,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使这本书成为哈佛受捐的250本书中惟一幸存的珍本。如果他永远保守这个秘密,没有人会知道他违反校规的行为。如果他说明事实,他将面临被开除的命运。这位令人敬佩的年轻人选择了后者。校长眼含热泪地对他表示感谢和褒奖,然后忍痛将他开除。
一段时间以来,在参加**支行组织的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学习活动中,我的脑海中不时浮现出这个感人的故事。是啊,哈佛之所以成为闻名世界的高等学府,良好的“硬件”设施固然重要,但更可贵的还在于她有着深深融入每一名哈佛人血液中的精神,而这种精神、这种理念,正是哈佛文化的灵魂,是哈佛这耀眼的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强大需要两种纽带:一种是物质利益、产权的纽带;另一种是文化、精神、道德的纽带。优良的企业文化能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所以,企业文化被誉为企业参与竞争的“软实力”。
今天,我们**行人要直面金融竞争的巨浪排空,要投身股份制改革的波澜壮阔,要追求事业大发展的灿烂辉煌……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们在加强自身“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必须要夯实我们的“软实力”,要形成一种于无形中凝聚并引领全体员工奋发向上的力量,这就是深深地融入每一名员工血液并自觉体现在具体行动中的文化的力量。要形成这样的力量,就需要我们对以下三个方面给予特别的关注:
建设企业文化,我们要以彰显特色为根。上学的时候美术老师告诉我们,世界上最美、最靓丽的色彩,是那万绿丛中,卓尔不群的一点鲜红,因为那里有个性在飞扬。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也应突显我们**行的个性色彩,特别是要弘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新”的企业精神和“团结、敬业、创新、务实”的核心价值观,使创新的意识,团队的意识、服务的意识和务实的作风,成为我们**支行最靓丽的标签!而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团队建设。我们都知道,一盆散沙磕不破一个鸡蛋,而一枚石子可以轻而易举地把鸡蛋打破,同样,我们也只有发挥团队的集体力量,才能创造骄人的业绩。所以,我们必须打造一支既有比赛、争锋的气势,又有有团结、互助、补位的意识,虎虎有声、朝气蓬勃的昂扬团队。
建设企业文化,我们要以树立形象为本。“一个好的品牌,不是他消灭对手的结果,而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就要尽最大努力赢得广大客户的信任与选择。我们要通过实施“口碑工程”,努力打造“以客为尊,诚信为本,为客户提供卓越金融服务”的最佳服务品牌;我们要以为广大客户提供便捷和优质的服务为出发点,使我们的经营、服务等各项工作规范而不机械,专业而不高傲,自然而不做作,使客户在接受我们服务的过程中感到舒畅惬意,感受到人性化的尊重,进一步提升**农行“实力大行”、同业领先者和系统“标兵行”形象。
建设企业文化,我们要以激发热情为魂。世界著名企业日本佳能公司的管理者小泽秀树曾给出这样一个公式:能力乘以热情等于100%的成功。人们常说,员工是企业的血液,而“是血就要澎湃”,我们的企业文化应该具有一种昂扬之气,再进一步讲,就是要注重执行力建设,要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能够享受工作、能够从工作中不断获得乐趣,从而脚踏实地、爱岗敬业,以主动的工作,勇担责任;以务实的作风,告别无为,以澎湃的激情,拒绝平淡,为农行更加灿烂的明天而全力以赴,努力工作。
在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农业银行----这几个金灿灿的大字,已经远远超越了一块招牌的含义,她就是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承载着我们的梦想,驶向远方。而企业文化就是推动她前行的最坚实的力量!
(此文章是我站原创文章,未经我站允许不得私自转载我站文章。)
第二篇:培育一种精神、彰显一份力量(农信演讲)
培育一种精神,彰显一份力量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培育一种精神,彰显一份力量》。那是一个落霞满天的黄昏,在静谧与安闲中,我读了一个撼人心魄的故事:很多年前的一个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图书馆,许多珍贵的书籍付之一炬。而这场火灾也在拷问着一名哈佛生的灵魂。因为,他违反了学校规定,悄悄把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看完后再偷偷归还。岂料,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使这本书成为哈佛受捐的250本书中惟一幸存的珍本。如果他永远保守这个秘密,没有人会知道他违反校规的行为。如果他说明事实,他将面临被开除的命运。这位令人敬佩的年轻人选择了后者。校长眼含热泪地对他表示感谢和褒奖,然后忍痛将他开除。
一段时间以来,在参加湘乡市农村信用联社组织的关于企业文化大讨论活动中,我的脑海中不时浮现出这个感人的故事。是啊,哈佛之所以成为闻名世界的高等学府,良好的“硬件”设施固然重要,但更可贵的还在于她有着深深融入每一名哈佛人血液中的精神,而这种精神、这种理念,正是哈佛文化的灵魂,是哈佛这耀眼的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强大需要两种纽带:一种
是物质利益、产权的纽带;另一种是文化、精神、道德的纽带。优良的企业文化能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所以,企业文化被誉为企业参与竞争的“软实力”。
今天,我们农信人要直面金融竞争的巨浪排空,要投身股份制改革的波澜壮阔,要追求事业大发展的灿烂辉煌……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们在加强自身“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必须要夯实我们的“软实力”,要形成一种于无形中凝聚并引领全体员工奋发向上的力量,这就是深深地融入每一名员工血液并自觉体现在具体行动中的文化的力量。要形成这样的力量,就需要我们对以下三个方面给予特别的关注:建设企业文化,我们要以彰显特色为根。上学的时候美术老师告诉我们,世界上最美、最靓丽的色彩,是那万绿丛中,卓尔不群的一点鲜红,因为那里有个性在飞扬。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也应突显我们农信的个性色彩,特别是要弘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新”的企业精神和“团结、敬业、创新、务实”的核心价值观,使创新的意识,团队的意识、服务的意识和务实的作风,成为我们农信最靓丽的标签!而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团队建设。我们都知道,一盆散沙磕不破一个鸡蛋,而一枚石子可以轻而易举地把鸡蛋打破,同样,我们也只有发挥团队的集体力量,才能创造骄人的业绩。所以,我们必须打造一支既有比赛、争锋的气
势,又有有团结、互助、补位的意识,虎虎有声、朝气蓬勃的昂扬团队。
建设企业文化,我们要以树立形象为本。“一个好的品牌,不是他消灭对手的结果,而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就要尽最大努力赢得广大客户的信任与选择。我们要通过实施“口碑工程”,努力打造“以客为尊,诚信为本,为客户提供卓越金融服务”的最佳服务品牌;我们要以为广大客户提供便捷和优质的服务为出发点,使我们的经营、服务等各项工作规范而不机械,专业而不高傲,自然而不做作,使客户在接受我们服务的过程中感到舒畅惬意,感受到人性化的尊重,进一步提升农信“实力大行”、同业领先者和系统“标兵行”形象。
建设企业文化,我们要以激发热情为魂。世界著名企业日本佳能公司的管理者小泽秀树曾给出这样一个公式:能力乘以热情等于100%的成功。人们常说,员工是企业的血液,而“是血就要澎湃”,我们的企业文化应该具有一种昂扬之气,再进一步讲,就是要注重执行力建设,要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能够享受工作、能够从工作中不断获得乐趣,从而脚踏实地、爱岗敬业,以主动的工作,勇担责任;以务实的作风,告别无为,以澎湃的激情,拒绝平淡,为农信更加灿烂的明天而全力以赴,努力工作。
在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农村信用社这几个金灿灿的大字,已经远远超越了一块招牌的含义,她就是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承载着我们的梦想,驶向远方。而企业文化就是推动她前行的最坚实的力量!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传承长征精神彰显青春力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一条路:一条光明之路,一条幸福之路,一条通向繁荣富强之路!长征是一首歌:一首英雄赞歌,一首胜利凯歌,一首惊天地泣鬼魂的歌!长征是一幅画:一幅山水风情画,一幅人物肖像画,一幅二万五千里历史画!
进行在30年代的长征,是中外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谋求解放和发展的凯歌。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史上伟大、壮观、神奇的一页,虽已翻阅过去达70年,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七十年前的今天,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八万红军被迫离开中央根据地,从南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开始了漫漫长征。长征路上,面对着自然界种种艰难困苦,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他们都毅然挺过去了。瞧!那冰冷的空荡荡的十三根铁索,他们“飞”过去了;瞧!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他们翻过去了;瞧!那杳无人烟的草地,他们踏过去了。在整个长征的368个日日夜夜里,他们一共爬过了18座崇山峻岭,渡过了24条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挺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面对着30万武装精良的敌军,携带着数量庞大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为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征服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阻。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放弃湘西,转向贵州;舍弃川西,北上陕甘;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与探索和求实精神息息相关。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饥饿干渴…红军将士都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无私奉献,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70年前的长征是这样,70年后的今天也是这样。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对,从头越,当中华民族凑起团结协作的凯歌的时候,当华夏儿女树起实事求是大旗的时候,当炎黄子孙插上无私奉献的翅膀的时候,中国巨龙必将腾飞——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同志们、战友们,让我们扬起青春的风帆携起手来,为这一天的到来而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吧!让长征精神薪火相传!
第四篇:一种精神、一种前行的力量
一种精神一种前行的力量
----我谈“柳州精神”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动力厂江倩
摘要: 城市,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鲜明标志。城市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积累、沉淀、改造和创新,必然形成特有的城市精神,并成为生成和支撑城市发展的内在力量。从历史的角度看,古今中外历史悠久的城市几乎无一例外地形成了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基本特征的体现,并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升华。西方著名学者斯宾格勒认为:“将一个城市和一座乡村区别开来的不是它的范围和尺度,而是它与生俱来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关键词:城市精神柳州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柳州精神的作用及对青年的影响
我们向往憧憬一座城市,很大程度上是为这种城市的精神气质吸引。有位作家曾说过:“在巴黎,我们为其浪漫高雅的精神气质所陶醉。在罗马的黄昏,目睹台伯河的静流和即将为暮霭所吞没的古罗马废墟,我们为其精神中历史的苍茫感而感动。在伦敦,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源于英国文化传统的绅士风度,甚至它满街的出租汽车安着现代的发动机却保持19世纪的老式模样。”一座城市精神便是一种文化的缩影,便是这个城市儿女特质的折射。纵使被现代科技层层包裹住,只要它具备它独有的人文底蕴、独特的味道也会经久不衰,被人牢牢记住,并将其内涵与城中儿女互相辉映,相得映彰。
一、城市精神的定义
西方著名学者宾格勒认为:“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在向世界展示她的人文与自然风貌的同时,展现出来的独特的、内在的风韵,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应该是这个城市中各个群体的一种主体风貌。城市精神应该是多元的、丰富的、精彩的,它所表现的不仅仅是这个城市现在的精神风貌,还将充分体现这个城市的底蕴和未来图景。"的确如此,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城市精神的背景是文化,城市精神应该说也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着这个城
市的个性,哪怕是些微的个性。而文化又应该是一种有凝聚力的东西,如果这个城市没有文化凝聚力,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寄托与这个城市关系不大,就说明这个城市没有城市精神,只有功利主义的交换。
城市精神也是一种城市文明。其形态一方面是静态的,表现为城市的天质,城市的形象,城市的环境,城市的品位;另一方面又是动态的,它表现为在大街小巷流动的市民的精神风貌、精神状态、精神底气和精神力量,它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一种象征,现代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就是通过市民的日常生活日常工作来展示的。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座城市同样需要一种特定的精神,一旦有了这种特定的城市精神,就有了一种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也就有了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城市定位决定城市发展方向。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对城市作了深入浅出的定位:“城市的建立和发展,是人为了过上好日子、方便的日子。”为此,祖祖辈辈的柳州人凭借着“开明开放、敢为人先,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斗志,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耕织于这片广袤的土地。
二、柳州精神的实质与内涵
城市精神是一个地方发展演进中历久形成的群体气质禀赋,是通过历史积淀而成的精神品格,是建立在传承历史文化精髓之上的精神丰碑。柳州拥有着2100多年的历史,这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正孕育着勃勃生机的新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曾用“越绝孤城千万峰,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诗句这样来描绘这里美丽的山水。正是这秀丽的山水形成了柳州人特有的善良、正直、执着的特征和品格,形成了柳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也酝酿了柳州精神“开明开放、敢为人先,创新创业、自强不息”
1.开明开放、敢为人先
“开明开放”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时代精神的显现,同时也是对未来的昭示。“开明”意味着思想开通,不僵化、不保守,明智宽容,与时俱进。“开放”是党和国家的基本国策,是柳州实现富民强市的必由之路,对龙城广大市民和各级干部来说,开放意识也是必备的素质。“开明开放”在柳州的历代传承当中相揉并济,造就了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地域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独具个性的人文色彩:这里有“柳江人”的人类史前文明;有柳宗元的文化积淀;有刘三姐的歌声飘荡;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有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还有闻名遐迩的柳州品牌„„柳州人用自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璧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博大胸怀,博采众长、不断吸收他人的长处,使我们的城市发展更快更好。我们的龙城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用人氛围,我们敞开双臂热情欢迎那些“敢为天
下先”的科技、经济英才来这里创业,吸纳那些来自于海内外的技术、资本、管理、人才等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营造一种激励创新、宽容失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氛围和城市精神,同时也培育了柳州人友好亲善、大度包容的胸怀,一起撑起了柳州创新的一片天空。
“敢为人先” 是一种过人的胆识、是一种创新创效的方式.“敢”就是果敢,“先”就是先行。敢为人先,在于思考.正因为有了博涉群学,勤于思考的精神,才捍卫了这个广西老牌工业城市柳州工业城市的地位。我们要发扬这种精神,凡事思考周密和独到,不断探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次也要超前学习,勤于思考,领先一步,超越自我,培养求索精神。敢为人先,在于创新.正因为有了学以致用,敢于创新的精神,才造就了柳钢、上汽通用五菱、“世界柳工”的响亮品牌,敢为人先,在于实干。正因为有了不屈不挠,勇于实干的精神,才铸就了2011年6月11-12日这个引以为豪的时刻。2011年6月11-12日这个被载入中国摩托艇历史的时刻,中国摩托艇发展的新纪元将从柳州站正式启动,回首中国摩托艇发展65年的历程,这一刻的到来,对于投身于中国摩托艇运动老中青四代人,不能不说是一个感动的时刻,这份感动来自柳州这个真实精彩的城市为中国摩托艇运动发展的强劲给力,重新为中国摩托艇运动发展点燃了飞速向前的引擎。我市成功地利用2009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较好地展现了“开明开放、敢为人先、创业创新、自强不息”的柳州精神,提升了柳州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较好地是展示柳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谐的城市形象,也提升了城市文明、城市文化价值尺度。
作为一名服务于企业的“柳工青年”我更看到了“开明开放、敢为人先”的旗帜在柳工国际化的发展版图上迎风飘扬。多年来,面对着硝烟四起的市场竞争,柳工在全球化的战略高度,艰苦创业、敢为人先,以博大的胸怀和超人的胆识,谋篇布局;发扬“团结、求实、创新、争先”的企业精神,科学管理和精心定位,打造出一件件工程机械精品去应战市场,并成为全世界响当当的品牌。
通过努力,柳工形成了品种、产能、技术装备、开发能力、质量、效益等优势,树立了在全国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经济效益连续多年居全国同行业之首,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企业从传统的装载机专业制造商,发展成以装载机为主导,以挖掘机、路面机械为两翼,向相关产品延伸的业务多元化的工程机械企业,形成了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叉车、路面机械、小型工程机械、起重机等产品线布局,技术水平始终保持行业前列。其中,柳工研制成功的填补世界空白的高原型装载机,获得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2005年,柳工被CCTV评为“中国50家最具价值上市公司”。2007年,在国家名牌产品评比中,“柳工牌”装载机再次蝉联“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9年获“CCTV网60年60品牌”
大奖。至今,柳工人坚实的足迹深深地印在了中国工程机械的史册上,柳工的发展史构成了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史的重要篇章,被誉为“中国装载机行业排头兵”。
企业是现化城市最具活力的细胞,企业精神展现的是昨天城市的背影,今天城市的品牌,明天城市的动力。从企业即企业员工身上映射出我们柳州,这一代人,从来不缺乏担当奋进的勇气和襟怀,他们的血液里流淌并沸腾着先民们奋勇抗争、执着追求的精神基因,“一次创业”中形成的“政企通和、敢为人先,产业报国、顽强拼搏”的人文精神为柳州城市活力闪耀投射了更为精彩夺目的一面。
2.“创新创业、自强不息”
创新既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种时代精神。《易.系辞》中有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提示了东方哲学的精髓,反映了炎黄子孙变革求新的渴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融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等综合素质于一身的具体实践,是一切工作能否取得进步的关键。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只是对以往规范和标准的一种沿袭和继承。在循环流转的体系中没有发展,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过程。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只有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创新,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和发展,很多成功的经验就是来自于思想的火花,然后付诸于实践后得来的。创新但不等于蛮干,不等于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而不考虑成本和效果。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做到创新与务实的高度结合。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遥看我们的柳东新区,不正是市领导们高瞻远瞩的“创新创业”精神推动的成果吗?这“破茧成蝶”的美丽助推着柳州更好更快的发展。柳州是广西的工业重镇,工业基础雄厚。如何发挥柳州工业经济在广西工业化进程中的排头兵作用,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而形成更加强大的产业聚集群体,提高支柱产业整体竞争力,是摆在柳州市决策者面前的一幅战略蓝图。审时度势谋发展,柳州市的决策者们瞄准了柳江东岸偏僻一隅的那片杂草丛生的荒原之地,在这里设立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力图以高新技术为驱动,将其建设成为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基地和示范区,以及培育柳州市未来新兴产业基地。
自强:《易经》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这座有着58年历史的老牌企业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经济低迷及困境时,自强不息的柳工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性而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奋发图强,大战“899”的经典佳话更是赢得了同行、众人的好评、赞许。当柳工面临外资企业大举进入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保持柳工这个民族品牌,发展壮大企业,唯有自强不息,以自身的变革和努力来求得发展。随着众多国际工程机械企业的大量进入,中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正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柳工人认识
到他们在技术、管理上与国际巨头的差距。于是,他们决定引进国外的合作伙伴,以求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但是柳工与多家行业国际巨头都进行了多次谈判,依然没有更深的合作。从中,柳工清醒地认识到——“很多跨国公司并不一定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互利合作、共赢共存,而是在合作中设置了很多东西,希望能够控制我们。因此,即便合作有很多好处,甚至不合作会面临很大的压力,我们也必须坚持自己的原则,保持我们的民族品牌。通过那几次谈判,我们内部有了一个共识——唯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学习来求得发展才是出路。”
柳工经历坎坷历程、不断艰苦拼搏直至顽强崛起所蕴含的文化底蕴,透视出广西成功企业的主流精神,是广西优秀企业的真实写照。柳工的创业史是一部广西企业“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创业史,一部柳州企业“自立自强、争创一流”的创业史,一部柳州“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造史。
三、城市精神的作用及对青年的影响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灵魂支柱作用、鲜明的旗帜导向作用与不竭的动力源泉作用。城市精神譬如一面旗帜,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引领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一座城市没有精神,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准确的核心理念定位,就没有奋勇争先的精神动力源泉。只有打造出自己的城市精神,才能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使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共谋发展。
凝聚和激励作用。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在长久历史过程中的积累,它代表着一个城市发展的方向,是一面凝聚全市人民力量的旗帜。城市精神渗透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成为鼓舞广大群众的前进号角,对城市的持续发展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城市不能没有精神。一个精神缺失、文化贫瘠、境界庸俗贫乏的城市,即使拥有发达的经济、过硬的现代化硬件设施,也不能成为现代化城市。
批判和引领作用。城市精神对克服城市现存的缺点具有明确的批判性和起到引领作用。城市精神可以针对城市市民在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精神风貌等方面暴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缺点,进行批判和矫正,从而引领城市自觉克服落后于时代、有碍城市发展进步的思想和观念,扬长避短,形成褒奖进步、摒弃落后的社会舆论氛围和追求卓越的群体意识。
在这激情四溢的时代,在这催人奋进的柳州精神面前,我们—柳州的新青年,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柳州仔”还是五湖四海的兄弟朋友都深受柳州精神的熏陶及影响,用着柳州人不服输的干劲勤勤恳恳于平凡的岗位中,为柳州市的“二次创
业”“再造一个工业柳州”贡献力量。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活跃力量。”正因我们青年一代身负见建国强民的重任,我们更应发扬“开明开放、敢为人先,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话看柳工青年们,当目睹国外的优秀企业的迅猛发展及给予我们新的挑战时,柳工青年们秉承老一辈柳工人的精神暗下决心,与世界行业巨人同台竞技,用“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品牌常青的驱动力。即使是在面临整体形势严峻时,年轻的柳工人毫不畏惧,更是迎难而上,取得了柳工挖机“E系列”挺进“世界杯”赛场、CLG855N装载机荣获“2011中国工程机械产品TOP50技术创新金奖、公司获“全国文明单位”奖等骄人成绩。这些都离不开柳州精神的影响和带动。
城市,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鲜明标志。城市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积累、沉淀、改造和创新,必然形成特有的城市精神,并成为生成和支撑城市发展的内在力量。从历史的角度看,古今中外历史悠久的城市几乎无一例外地形成了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基本特征的体现,并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升华。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践行我们的柳州精神、发扬我们的柳州精神,用柳州精神伴我们前行,共筑我们的美好家园!。
第五篇:战斗精神 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战斗精神 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在我开始讲课前,我想先给大家看三幅图片:
这是幅百万红军过长江的图片,画面上,硝烟四起,浪花冲天,骁勇善战的红军们奋不顾身,直冲向前。
这幅照片展示的是当代军人,在野战环境中,深入密林,苦练本领,锤炼硬功。
这幅照片我想对于我们都不陌生,这是在汶川特别大地震灾害中,我空降兵15名战士,为了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从5000米高空跳伞的场面,他们用无所畏巨的精神,创造了我军乃至世界空降兵跳伞的奇迹。
三幅图片,三个时代,三种场景,却给了我们同一种震撼。我相信,大家此时的心里,肯定会被一种力量、被一种精神所触动,所感动。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什么样的精神呢?
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
战斗精神,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一、什么是战斗精神?
我的理解是,新时期当代军人的战斗精神:是革命加拼命的拼搏精神,是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的律己精神,是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是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的求实精神,是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开拓精神。
我们的军队,从物质条件极度溃乏的战争年代一路走来,无数次战胜了强敌,靠的是什么,就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所产生的一种无畏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作为一个革命政党、一支革命军队,必须要有一股浩然正气,有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没有这股正气、这种精神,党和军队就会失去影响力和战斗力。
董存瑞为了人民的解放,不惜舍生炸碉堡;邱少云将纪律看得重于生命,宁可葬生火海,不肯暴露同伴;黄继光为了人类正义,与敌人血战到底,以身堵枪眼。无数先辈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不惜舍生取义,靠的是什么?就是精神力量的支撑。
雷锋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张思德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重于泰山,苏宁为国防事业而献身,凭的是精神;
孔繁森,作为山东的援藏干部,两次赴藏,历时十年之久。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用工资资助藏族孤儿,为藏民送医送药,最后因公殉职,凭的是精神;
李向群,这个在改革开放环境中长大的富家子弟,在人民生命财产遭受特大洪水威胁的时候,在抗洪前线上,这位只有8天党龄的共产党员,先后5次投身水火抢救灾民,用生命书写出了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凭的是什么?还是精神。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一个参战的美国将军在回忆录中不无感慨地写道:“我们最怕与中共的军队交战,他们不仅善战,而且太不怕死了。”志愿军们为什么可以不顾一切,将生死臵之度外,冲锋陷阵,取得异国作战的胜利,伸张了正义,扬了国威、军威?靠的就是一股气,这股气是什么?就是战斗精神。
二、为什么要坚持战斗精神?
很简单战斗精神是现代军队、现代军人所必须要有的精神。
战斗精神是战争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是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源泉。战斗精神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常说:危难之中见精神,两军相遇勇者胜。越是危难,战斗精神就越能放射出耀眼夺目的光芒。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去看看我们党、我们军队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是怎样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大无畏气概,排除万难,用行动演绎出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精神。
长征,可以说是一个举世无双、震惊中外的奇迹。在长达12个月的时间里,红军靠着两只脚,每日里顶着天上几十架飞机的侦察轰炸,躲着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就这样爬雪山、过草地,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用不屈和毅力书写出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就连外国人都忍不住钦佩赞叹,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他所著的《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写道:长征,是任何美国领袖所无法经受的历程。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激励我们几代人奋力拼搏的动力源泉。
面对百年不遇的98长江洪流,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战胜了肆虐的洪魔。
中国首位“太空使者”杨利伟,在失重、宇宙辐射、高真空等恶劣的太空环境中,成功飞行了21个小时,完成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面对这些恶劣环境可能导致的心血管系统紊乱、睡眠周期紊乱、航天运动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位中国军人,承受住了超负荷心理压力、工作压力,带着义无反顾的坚定,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这就是迎难而上,勇于创新的航天精神。
此外,还有诸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无不彰显了精神的力量。
也有人会说,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所以光靠精神是行不通的。生活中,我们就常常听到官兵们谈论武器装备,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未来战争不再是阵地争夺、短兵相接,打的是高科技,拼的是新装备,能否取胜主要取决于武器装备。这话并非毫无道理,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给了你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可是没有人会用,我们只看得懂上面ABCDEFG这样的字母,但是一旦把字母组合起来,就是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了。所以说,即使武器装备再好,再先进,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它的战斗力还是没办法发挥出来。
说到装备,同样,我们还是可以从历史中找到答案。相信大家都听过一首歌: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为什么没枪、没炮,因为新兴的中国共产党军队一缺资金,二缺技术,是没有能力自已去制造武器的。那么,我军最初用的武器装备是什么呢?长矛大刀。弹药的来源主要靠缴获。我这有组数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当时生产手榴弹的兵工厂有20多个,平均月产出为2-8万枚,被人民军队缴获的就有2万枚之多。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步行翻山越岭,伴随炮兵携带的迫击炮炮弹非常有限,而且朝鲜的冬天,天气寒冷,平均气温只有9.7`C,炮管容易受冻收缩,炮弹根本放不进去,轻机枪必须时常拨动枪机击针才能保证随时都能打响,相对于美军的自动武器和坦克装甲车,志愿军的武器可以说太不起眼了。用美军的话来说就是a piece of cake。
面对数倍于我的敌军,为什么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屡次战胜在数量上和装备上都占绝对优势的敌军呢?靠的就是顽强的战斗意志。无数战例都证明,装备决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只有人才是最终决定者。
我再给大家看一组数据对比:土地革命战争中,三万红军成功反击了十倍之敌的“围剿”;抗日战争中,我军凭借小米加步枪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时期,又打败了以美帝国主义为靠山的蒋介石800万装备精良的军队。就说明了同一个问题,谁拥有战斗精神,谁就能最终赢得胜利。这就是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
三、新时期海防战士应该具备怎样的战斗精神?
随着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不断变化,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形成和发展,对军人的素质和战斗精神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指出,战斗力“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因数的乘积,这两个因数就是现有手段的多少和意志力的强弱。”“军人的勇气和士气在过去各个时期都曾使军队的物质力量成倍地增强,今后也仍然会这样。”打赢战争,最根本的就是对敌军意志力的征服。
据美国军方统计,海湾战争中,空袭战的军事效果是非常有限的:伊军损失飞机10%、装甲坦克18%、火炮20%,而心理打击(含武力战的心理打击效应)却造成伊军士气下降了40%-60%。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日益深入,舆论战、心理战越来越成为相对独立的重要作战样式,精神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对我军来说,强化战斗精神是实现“以劣胜优”的先决条件。我军尚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发展阶段,信息化装备比较薄弱,要想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以劣胜优”,就必须充分发挥精神、思想优势,包括选定正确的斗争策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和全体官兵的战斗胆魄。
我认为,新时期海防战士就应当具备无限忠诚的正气、打赢必胜的勇气、有我无敌的豪气、坚贞不屈的骨气、藐视艰险的锐气、敢于胜利的霸气。
五月份,我连装备了03式自动步枪,要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尽早形成战斗力。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升素质是我们当前最应该做的一件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士气,在各自具体的岗位上,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战斗作风,常思不足,常补差距,常想办法,把本职工作干好。把战斗精神作为动力支撑,树立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做好随时能战的意识和准备,实现人、岗位和武器的最佳结合。在实践中练智能、练技能、练体能,确保随时能战,随时能上,随时能用。
有句话说得好:只有平时过得硬,战时才能打得赢。和平时期,我们就要把训练演习当战场,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练自己,靠比武竞赛激励自己,用优良传统熏陶自己,在平时训练中锤炼自己英勇善战、顽强不屈的战斗作风。
同志们,相信有了战斗精神作为动力支撑,有了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有了随时能战的意识和准备,有了人与岗位最佳的结合,只要我们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我们的军队就一定可以无往而不胜。因为,战斗精神,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同时,也是我们这支军队勇立潮头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