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然辩证法”课程参考教材
“自然辩证法”课程参考教材
图书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份
1.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 人民出版社,1971
2.自然辩证法概论 社政司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科学技术哲学十五讲 林德宏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自然辩证法概论 夏从亚,夏保华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
5.科学思想史 林德宏 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4
6.科学的历程 吴国盛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 舒炜光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当代西方科学哲学 江天骥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9.科学技术哲学经典研读 刘大椿,刘劲杨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0.技术哲学经典读本 吴国盛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11.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美]罗伯特•所罗门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2.哲学之树 [美]庞思奋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3.科学的旅程 [美]雷•斯潘根贝格,黛安娜•莫泽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4.哲学概论 [美]罗伯特•保罗•沃尔夫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5.哲学导论 王德峰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6.苏菲的世界 乔斯德•贾德 作家出版社,1996
17.科学革命的结构 [美]托马斯•库恩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8.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英]伊•拉卡托斯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19.猜想与反驳: 科学知识的增长(英)卡尔•波普尔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20.反对方法: 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美)保罗•法伊尔阿本德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21.科学哲学(国外经典哲学教材译丛)[英]亚历山大•伯德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2.科学哲学经典选读(英文影印本)Daniel Rothbart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3.自然辨证法概论 夏从亚,谷晓芸,包双叶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2
第二篇: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对贵州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高龙
摘要:贵州省地区经济发展较东部地区落后,然而却因此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成为当前贵州省的首要问题,自从贵州省将旅游业定为支柱产业以来,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其入境人数和旅游收入与周边5省、区、市相比,仍属最低,面对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该如何迎接挑战。通过贵州省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开发的分析,提出相关的市场发展战略,指出保护旅游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相互的辩证关系,以期为贵州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贵州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0引言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相比东部地区还很欠缺,然而在旅游资源方面,却有着很多优势:1)优美原生态自然风光。贵州有1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36个省级风景区,是我国自然风景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2)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文化。贵州是我国多民族省份,境内有40多个少数民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等世居少数民族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这些对国内外游客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3)宜人的气候条件。贵州属典型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夏凉、旅游季节长的特点。贵阳夏季最热月的平均气温约为24摄氏度,最高气温多在33摄氏度以下,个别年份才达到35摄氏度,而相近纬度带的长沙、南昌、杭州、上海等城市多年绝对最高气温一般可达38摄氏度甚至40摄氏度,而临近的重庆市,夏季最高气温通常都在40摄氏度以上;冬季(1月)气温在4.7摄氏度左右,比上述城市略高,被称为/第二春城,是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本文简单介绍贵州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定位,贵州省旅游的营销策略,最后浅谈贵州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旅游资源的定位与开发
1.1 贵州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定位
贵州地处川(渝)、滇、桂等周边旅游大省的阴影区,游客入黔要经过周边热点旅游区(如成都-九寨沟-黄龙-峨眉山,重庆-三峡,昆明-大理-丽江,桂林,张家界等)的“过滤”,形成不利于贵州旅游市场发展的“网罩效应”。所以,要加速贵州旅游发展,必须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产品开发观和市场发展观,突出地域特色,打造精品,瞄准客源市场,重塑贵州旅游新形象。1)形象定位:奇异秀美 的“喀斯特王国”:贵州喀斯特景源景点的类型典型齐全、数量众多、品位极高,在我国乃至世界喀斯特地区都占有突出地位。神秘独特的多民族文化旅游区:神秘的夜郎文化、怪异的鬼方文化、特色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众多的古生物古人类(西南土著人)遗迹以及长征文化、酒文化等构成了贵州本土特有的文化与民俗风情体系,与周边省份的民俗文化风情有着显著的差异。2)客源市场细分及市场定位:从大的旅游动机看,来贵州旅游的主要包括商务旅游和休闲旅游。但由于贵州相对闭塞、经济欠发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进行商务旅游的客源不会成为主流,而休闲旅游又以选择性旅游为主,包括普通兴趣旅游和特殊兴趣旅游。国内客源主要是来自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省内及川(渝)、湘、滇、桂等邻近省份的都市人群,他们主要看中贵州的喀斯特(岩溶)、瀑布、洞穴、气候、生态(绿水青山),以观光度假为主;境外则以港澳台地区、新马泰等气候炎热地区以及日本、美国等地居民为主,占境外入黔游客的80%以上。由于美、日等发达国家是世界性的客源国,因此以新马泰为核心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才是贵州主要的境外客源地。他们青睐贵州的青山绿水、冬暖夏凉的气候及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避暑观光是他们旅游的主要目的。普通兴趣旅游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贵州要着力保护和稳步发展的主流市场。特殊兴趣游客约占目前入黔游客的10%。国内客源主要是一些文化层次较高或喜欢刺激、猎奇冒险的年轻人;境外客源主要来自日本、澳大利亚、美、英、法等发达国家,约占这类国家入黔游客的1/3。他们对贵州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形态、喀斯特生态、洞穴探险、峡谷漂流、少数民族民风民俗的寻幽采风、古遗迹科考等内容感兴趣。特殊兴趣游客虽然目前占入黔游客的比例不大,但发展速度快、潜力大,游客的消费水平高,旅游综合效益好,是贵州旅游今后要重点扶持发展的客源市场。
1.2 旅游资源的开发 1.2.1树立五大品牌
贵州旅游目前要树立五大品牌:1)瀑布品牌。瀑高74m、宽81m的黄果树瀑布是亚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瀑布群之一。除黄果树主体瀑布之外,在瀑布周围还有/九级十八瀑0,如总高316m的滴水潭瀑布、宽105m的陡坡塘瀑布、螺丝塘瀑布、银练坠潭瀑布、天生桥瀑布以及6个地下瀑布。世界上其它地区虽有一些比黄果瀑布树落差更大、瀑幅更宽的瀑布,但像黄果树地区如此集中且姿态各异的大瀑布群则是我国独有。此外,赤水十丈洞瀑布、马岭河峡谷瀑布、关岭瀑布、六广河青龙潭瀑布等几十个瀑布都具有开发价值,若对这些瀑布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包装、梯进开发,形成网络,可以成为世界一流的/瀑布之旅。2)洞穴品牌。贵州是我国/洞穴之乡。初步调查统计,全省长度超过500m的溶洞数量在3000个以上,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多达800余处。其洞穴数量之多、种类之齐、洞景之奇美都在我国占有突出的优势。织金洞(即打鸡洞)囊括了世界溶洞的各种主要沉积形态类别,其洞体规模、沉积形态、景观效果、旅游价值都可堪称世界少数几个最佳洞穴之一。此外,如龙宫、多宾洞、九天洞、九龙洞等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洞穴亦各有特色。在保护好洞穴的基础上,适度开展洞穴观景、洞穴考古、洞穴探险等洞穴系列旅游科考活动,树立洞穴旅游品牌是贵州旅游的一大增长点。3)原生态多民族民俗文化品牌。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和旅客的日渐理性,旅游者由过去单纯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参与、学习、体验型”转变,由崇尚自然山水风光游转向自然山水风光与民俗文化游并重,由单纯满足游客视觉感官的愉悦升华到对旅游产品“精神文化”的渴求,对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更加注重其原汁原味。贵州自古为少数民族聚集区,经济欠发达、环境闭塞,因此原生态的多民族民俗文化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完全符合当前游客追求的“返朴归真”和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市场需求,这是贵州作为旅游后开发地区的后发优势。4)红色旅游地品牌。“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和中国现代革命胜利的转折点,闻名国内外。通过对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把“遵义会议”及附近相关的红军
总政治部会址、娄山关、四渡赤水战役等革命历史遗址科学地串联起来,可望形成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地。5)夜郎品牌。“夜郎文化”是贵州的特产,在全国找不到替代品。虽然目前人们对“夜郎文化”还十分陌生,但是“夜郎自大”这一典故尽人皆知。利用这一极高知名度对“夜郎文化”进行全新设计、包装和宣传,丰富其内涵,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成为贵州旅游的知名品牌。1.2.2设计个性旅游产品模块,满足个性化需求
随着游客消费心理的日渐成熟和旅游散客的日渐增多,旅游需求多样化趋势十分突出,那些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的大众化的旅游产品对游客(特别是:“回头客”)的吸引力在日渐减弱。贵州应充分利用本省旅游资源多样化的特点,发挥旅游业的后发优势,高起点地设计开发系列具有贵州独特地域特色的个性化旅游产品,采取“模块组合游”的方式推向市场,让游客自主选择所需要的模块并进行组合,根据组合的情况再进行包价,使游客能在旅游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满足他们多样化的个性需求。
1.2.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贵州虽有一大批地域性强、特色鲜明的旅游景区景源,但受自然、社会、经济、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外界只知贵州“地无三尺平”,而对其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独特的地域文化旅游资源了解甚少。因此要利用包括“因特网”在内的各种现代化媒体对贵州的景区景源进行宣传介绍,并充分利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沿海开放城市作为促销窗口,条件成熟时还要配合有关大型活动组建促销团到海外主要客源地新马泰、日本等地进行促销,有目的地组织客源,以提高贵州景区景源的知名度,增大招徕力。1.2.4借船出海,与周边省区联手促销开发 针对目前经济基础较差、景源景点知名度相对较低的客观实际,要在短时间内靠自身力量争取大批国内外游客把贵州作为旅游最终目的地是不现实的,必须通过完善“一个中心(贵阳中心旅游区)、四条旅游线路(西线:贵阳-平坝屯堡文化、安顺地戏、蜡染-黄果树、龙宫-兴义‘贵州龙’遗迹、马岭河大峡谷-昆明;东线:贵阳-凯里苗侗民俗风情-镇远舞阳河、青龙洞-铜仁傩戏、梵净山-湘西风凰、张家界;北线:贵阳-遵义红色旅游区-赤水桫椤、十丈洞瀑布、茅台酒文化-川渝三峡等地;南线:贵阳-荔波小七孔、茂兰喀斯特森林、布依和水族风情-广西桂林)”的开发建设[7],借助周边省(区)知名的景区和相对成熟的旅游市场,联手促销开发,以此促进贵州旅游超常规发展,与周边省(市)区齐头并进,最终形成共赢局面。
是梦想之地,然而每个城市都建设成北京、苏州、深圳那样是不可能的,只要个性突出、整洁美观,就有游览的价值。2.2.1 旅游与城市园林建筑物
旅游者到达一地必然需要休息,园林建筑物既能满足休息的要求,又具有观赏的功能。贵州省的城市、市郊、风景旅游区的宾馆、饭店、茶室在服务上(硬件和软件)不但要达到国家标准,还要向国际化标准迈进。园林中的亭、楼台、花架、桥等建筑物在城市景观、旅游景区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红枫湖的侗寨风雨楼和花桥往往成为游人摄影留恋之地,青岩的古城墙、石板路显示出小镇的古朴与安祥;贵阳的甲秀楼作为城市的标志物,闻名度不次于黄果树大瀑布,现在又加上夜景的衬托,更让人留连忘返。但是周围高大的建筑物使得这一代表性极强的贵阳骄傲显得过于“小巧玲珑”,且观赏视距已有三面被遮挡,在其观赏面新建成的休闲广场因壮观的动态水体——喷泉及现代雕塑、遮荫的大树、夜晚高强度的照明有喧宾守主之嫌。城市园林雕塑、假山、花坛、喷泉在城市景观中的美化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贵阳的几条重要街道,现代不锈钢雕塑喷泉组合的小品已成为街道的景点及城市现代化的标志。然而,坐椅、坐凳、垃圾箱、路灯、指示牌等服务性设施,在规划设计中也应与其配套。特别是在旅游风景区,年青人席地而坐是一种乐趣,而对于年老体弱者、小孩及一些特殊人群,在一定路途中设置休息设施却是必需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含义就是——保护环境,而旅游景观被破坏和消亡的主要原因是旅游区的环境被污染和旅游环境的恶化,只有当旅游环境在自我恢复的条件下适度开发和在允许负荷以内合理利用时,旅游资源才具有可持续性。
2.2.2 城市绿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
城市绿化是城市社会经济和城市社会生活的基础设施,在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关键性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绿地具有调节气候、释氧固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和旅游功能,是一种景观资源。这种景观资源一方面为广大的城市2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给予的定义是“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旅游业作为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性行业,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都应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思想。对于加入WTO后的中国,旅游业在机遇和挑战下,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早已明确。2.1 交通业的影响
自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加快了道路建设,铁路、公路的增、扩、改建,再加上各新机场的开通,使贵州与省内外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这极大地提高了贵州旅游业的吸引力。但是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该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时进行,防止随意性,否则就会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城市景观,限制城市的发展。此外,景区内不应为了修公路、滑道、索道等不顾后果的乱砍滥伐森林,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大量用缆车交通代替步行交通,大大弱化了游人征服、驾驭自然的能力,而且不分环境(如潮湿地)修筑缆车和索道,如果长年不进行维修管护,安全问题就存在隐患。2.2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影响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对于旅游者来说,像北京这样美丽的城市
居民带来美的享受,满足居民的心理和精神要求,成为居民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为城市创造一种现代化的游憩环境,景观资源成为游憩资源,城市绿化构成城市的旅游风景线。城市重点旅游地带的景观绿化是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贵阳市的人民广场绿地、东山广场等投入使用或正规划建设的几处广场绿地、新建成的河滨绿带以及遵义市的几处城市绿地都是很好的游览观光点。平时这些地方作为当地居民休闲、聊天、娱乐和聚会之地,到节假日和旅游日则可供旅游人群观光和休息。对于城市郊区的旅游地,以及全省的风景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如贵州特色旅游地织金龙宫、黄果树瀑布、梵净山、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荔波小七孔自然保护区等地景观资源丰富,植物种类多样,既具有观赏性又是脆弱的生物群落,一旦遭到破坏,其生态多样性就难以恢复,所以在这些地方应该适当控制游人数量,通过科学规划,做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联系,两者是辨证的矛盾统一体,并在辨证联系中共同改变着两者之间的关系,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并非一个将非旅游资源的资源转变为旅游资源的过程,而是一个将潜在旅游资源转变成现实旅游资源的过程,这是一个利用与一定程度上改变事物原貌的过程。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更是对资源的严重破坏;然而,对资源的过度保护妨碍了旅游发展。因已有的开发造成的破坏,问题严重,社会上出现了为“防患于未然”严禁开发的理论片面强调保护,从而忽视了对资源的开发。过量的保护而没有对资源的开发,不能体现出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旅游业也就得不到发展。旅游发展需要对资源保护的依赖,保护是开发和发展旅游的前提,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不少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这些资源,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要很好地全部进行开发可能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先进行保护是上策。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利用,才能招徕游客,也才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资源保护需要借助旅游业的发展。合理的科学的旅游资源开发,或对资源加以整修而非令其“自生自灭”以延长其生命周期,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3结论
旅游发展和资源保护既相互矛盾又相互
参考文献
[1] 罗永常.对黔东南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几点思考.凯里学院学报.[2] 欧 静.贵州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开发与市场.[3] 王茂强,龚雅莉,杨 龙,殷红梅.贵州省旅游资源独特性和共性聚类分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 李永福.贵州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5] 滕建珍,苏维词.贵州省旅游资源特性及其开发.资源开发与市场.[6] 杨蜜蜜 肖进源.贵州省旅游资源特征及合理开发思考.旅游经济.[7] 龚雅莉,王茂强,杨 龙,殷红梅.基于贵州省旅游资源共性与独特性的市场发展战略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 魏后凯.加快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38期
[9] 肖思瑜.旅游发展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商场现代化》2008年5月(中旬刊).[10] 陈 红 苟世祥.西部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初探.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11] 傅培华.基于模糊聚类的旅游资源评估系统[J].科技通报, 2003, 19(5): 392-394.[12]卢兰.张群英.滕建珍.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需重视的关键科技问题[ J].经济地理, 2002, 22(5): 638-623.[13] 殷红梅.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的变异与可持续利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9, 9(2): 68-72.[14] 苏维词.贵州喀斯特地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J]1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1)B63~671 [15] 肇博,林眉珍.贵州省旅游资源开发的区域竞争分析及开发对策探讨[C].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301~3061 [16]郭来喜.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1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37~3401 [17] 苏维词.贵阳市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1资源开发与市场.1998,14(6)B279~2821.[18] 苏维词.开发利用贵州旅游资源的思考[J]1开发,1994,(1~2)B36~401 [19] 苏维词,刘瑞.贵州民俗旅游资源类型及开发构想[J]1经济地理,2000年增刊1
第三篇:自然辩证法课程学习心得
《自然辩证法》课程学习论文
《自然辩证法》课程学习论文
题 目: 浅谈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院 系: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 业: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学生姓名: 学 号:
2013年04月06日
《自然辩证法》课程学习论文 前言
本学期,我学习了《自然辩证法》的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给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指出了正确的方向。自然辩证法本身是科学,让人研究的,它源于实践,并且随时受着实践的检验,可以让人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对我目前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我知道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也了解到要验证一个命题有证实和证伪两种方法。在此,浅谈一下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不同于以前政治课灌输形式的授课方式,本学期自然辩证法课的老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每次课都用不同的相关资料视频和图片给我们举例讲解,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使枯燥无味的辩证课程变得趣味而生动,提高了我们对自然辩证法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消化课程内容。本学期自然辩证法课老师将本节课的内容分成三个主题,分别是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应用于生态文明建设,更重要的还是自然辩证法在科学领域的显著意义。每一个专题老师都进行讲解,使我们收获颇丰,尤其在科学与哲学的内在融合部分体会尤为颇深。
2《自然辩证法》的形成和对自然科学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他对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就是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给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恩格斯指出,科学的发生与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在生产力的推 动下,自然科学普遍得到了快速发展。自然界中的事物不是孤立的、静止的,是普遍联系的不断发展的。恩格斯写到:“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砾到太阳,从源生物到人,都是出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最一般的规律,自然科学必定要受到哲学思想(辩证法)的支配。当代自然辩证法除了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还以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示的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 1
《自然辩证法》课程学习论文 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个别的过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个别领域或者科学技术个别学科的特殊规律。自然辩证法一方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科学与哲学的内在融合,科学学科之间只存在普遍理性的普遍程度上的差异,而不存在普遍理性有无的区别。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指导。哲学对科学实施方法论指导;科学是哲学的具体材料。科学对哲学的改造,哲学对科学的批判。科学通过普遍理性的层次跃迁改造哲学;哲学将科学中的普遍理性选择性的吸收。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自然科学需要高度的人文关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围大大拓宽了。围绕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正在形成科学技术学这一广阔的研究领域。因此,自然辩证法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学习《自然辩证法》对工科学生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工科学生,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尤为重要和有着深远的意义。工科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会进行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工作中指导实际工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因此,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与该专业有关的基础科学与技术,初步参加一些科研项目是学习的主要任务。但是,仅仅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不足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和科技工作者。因为一方面在现代教育中,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另一方面现在技术问题有越来越综合化,而且需要相关学科知识的配合。在一个大型自动化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中,会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和需要协调多方的利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的。
毋庸置疑,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无论科技工作者能否自觉地认识到,他们总会有自己的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这种自觉和不自觉的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又会在他们的研究活动中起促进和阻碍作用。因此辩证思维能力是现代科技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或科技工作者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与社会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有利于其才能的充分发挥。
清代章学诚说过:“夫才须学也,学贵识也;才而不学,是为小慧;小慧无
《自然辩证法》课程学习论文
识,是为不才。”可见才、学兼备的情况下,科技工作者的识对其能否成才和成才层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人远见卓识,也有人见识短浅,但识非天生因素,它也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和提高。识,即见识,通常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作出科学预见的能力。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识的作用,在宏观上表现为对科学技术总体发展趋势和本专业学科领域学术发展方向的把握上;微观上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对科研课题的敏锐选择上。要提高科技人员的见识水平,必须使其了解科学技术的过去和现状,还要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这样才能正确的预见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只有有了对未来的准确把握,才能看准方向,少走弯路,尽快尽好地成才。自然辩证法通过系统介绍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以及从哲学、社会的高度对科学技术的考察,使我们了解了科学技术的过去和现状,也懂得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从而提高了我们的见识能力。
一名合格的研究生需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自然辩证法正是系统地介绍了如何搞科学研究以及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应用的一般方法。通过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科学研究神圣而不神秘。小结
学习完了《自然辩证法》,我知道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也了解到要验证一个命题有证实和证伪两种方法。首先明白一个命题如果不可能被证伪这个命题可能就是一个伪命题,这样我们就能够识别一些貌似真理的实际上毫无意义的论断。我们现在所接受的理论只不过是有可能被证伪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被证伪的理论。明白了假设证伪是有效的研究的方法,也是最节约的科学研究的方法。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方针政策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发展规律上找原因。看人或事物必须抓住主要方面,看主要方面是缺点还是优点,既要看缺点对工作有多大害处,更要看优点对事业有多大用处。就一般讲,要先看长处后看短处,发挥长处避其短处,在发挥长处的过程中补其短处;要先看优点后看缺点,在发扬优点的过程中克服缺点。
故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当中,应时刻联系自然辨证法的理论知识,科学客观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我。目前我是一名硕士研究生,当务之急应把其自然辨证法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科学研究当中,争取取得好的成绩。
《自然辩证法》课程学习论文
最后,向本次授课老师表达诚挚的谢意,你不辞辛苦的运用新型教学方法,使自然辩证法课变得趣味、生动,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当然,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也是有所不足的,比如未能够搜集很多与所学课程相关的资料进行自我拓展学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其实我深知,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理解绝对不仅仅是一学期的课程而已,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应该作为我一生学习的内容,更是将来做好研究的根基和前提,所以将来我一定会继续关注和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第四篇:自然辩证法课程学习心得
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半个学期就过去了。本学期,我认为在我觉得比较幸福的几件事中有一件事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有幸聆听了朱方长老师讲授的《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在选修这门课程的时候,就听师兄说:“这是湖南农大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精品课程,很有意思,一定要去听听。”再加上自己平常也比较喜欢阅读哲学方面的一些书籍,所以在两门供选择的课程中毅然选修了这门课程,并且每次听课都坐在前排,以便近距离地感受这位广受学生喜爱的老师的风范。在如此美好基调的牵引下,第一次有缘来到了朱老师的课堂,选择了讲台正前方向第二排的座位坐下,静静地打开笔记本,迎接朱老师的开讲。听完朱老师的第一节课后,确实感觉朱老师很不同寻常。不仅课讲得绘声绘色,深入浅出,十分精彩;而且朱老师其人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和令人羡慕的气质。朱老师是在用心向同学讲授这门课程,朱老师对学生和课堂的责任心是十分令人敬佩的,将一位老师教书育人的品格展现的淋漓尽致。虽然本课程的课时较少,但对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体会了不少的心得。
一、科学精神与迷信和伪科学的哲学反思
针对我们这些研究生,朱老师首先和我们探讨了一个概念——科学精神。他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即求实精神、理性精神、质疑精神、求真精神和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就是告诉我们不论是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还是其他的事情,一定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事实胜于理论,事实胜于雄辩。理性精神告诉我们认识事物不能仅停留在直观感性的层面,更要用冷静的头脑思考分析事物的本质。质疑精神传递给我们的是,任何科学方法和结论都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任何理论都可以发展,都有改善的空间,科学的传承中是可以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任何理论都没有执政地位,科学的传承不同于宗教,为了维护宗教的神话性,传承是保持一成不变的。所以这一精神告诉我们这些科学传承人,科学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都是可以质疑的。求真精神则告诉我们要热爱真理,追寻世界万事万物的本质奥秘和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任何真理都不应带有标签,都应该纳入我们的认识视野,要摆脱标签的束缚。最后创新精神告诉我们科学永远都处在动态发展之中,任何现存的结论都只能接近客观真理,而不能穷尽一切真理,所以我们应当不断地对科学方法和结论进行创新。在老师鞭辟入里的讲解后使我对科学精神有了一个很好的理论认识,这对我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和生活都将会有比较好的指导意义。在当前社会,科学精神也出现了危机,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片面追求功利化,导致出现了一系列不好的影响。这一点我很有体会,因为这个学期我自己经历了一段心态很不好的时期。总是听社会上的朋友们谈功利社会,感觉很不是滋味。于是自己也萌发了要尽快发好的文章的想法,这种急功近利的冲动落实到具体的实验时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首先是查阅资料就很不到位,导致实验设计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再则就是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不尊重事实,经常出现编造数据,就是为了尽快发文章,这是很不对的,现在还是个学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必然就是一系列的学术造假,不堪设想。正是因为在《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上有幸接受了朱老师的很多思想,才让我痛下心来好好反思了一段时间,才渐渐摆脱这一困境,很是庆幸!面对当前的科学精神危机,朱老师也谈了一些拯救策略。我们必须要纠正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导向偏差,改进科研评价体系,净化学术风气,并建立培养科学精神的社会大环境。
对于朱老师关于迷信和伪科学的基本观点,我也是比较推崇的。他说:“凡是盲目地相信或盲目地不信,过分地相信或过分地不信,通通都是迷信。”和“伪科学是指违背科学精神的伪装的科学。”当前,我们要做到学会去弘扬科学精神,坚决反对迷信和伪科学。
二、古希腊自然哲学与近现代科学发展
古希腊自然哲学是西方哲学最初发生和发展的阶段,是西方文化历史中理性科学之源。就其对欧洲科学的影响而言,最值得关注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数的观点以及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宇宙万事万物都具有数的特性,数是万物的始基。世界是一个由数与数的关系构成的和谐系统,每一种事物都是一种数的和谐,数是构成千差万别的事物的根本原因。这一点和中国易经文化中的数有异曲同工之妙,将现象进行数字化表征,后又转换为现象。中西方文化通过数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和融合。万物皆数的思想对欧洲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对近代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近代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和地质学等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这一专题的知识基本让我对古希腊自然哲学和近现代科学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我梳理了基本的脉络,对我以后深入了解这些知识有很好的导向性作用。
三、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当代意义
朱老师在讲解这一专题的开始,就对一种说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提出了质疑,驳斥了这种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无限夸大的说法。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至少就没有包含中华民族的文化,所以中国共产党才提出要将马克思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即与中华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相结合。从而很自然的引出了本专题的内容。而且这专题中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是我一直感兴趣想去了解的。朱老师深入浅出地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天干地支思想”等模块的知识讲解的很到位,十分引人入胜。在朱老师看来,“阴阳学说”的基本观点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解读。第一,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阴和阳相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两个方面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第二,阴阳之间互相交感、牵制,消长平衡。第三,阴阳之间互根互用,互相转化。第四,阴阳之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其中有些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所表达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朱老师运用阴阳学说对当前社会出现的同性恋现象进行了解读,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合自然发展规律的,不利于人类伦理道德的构建。“五行学说”则告诉我们,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分归于木、火、土、金和水这五类场能之中,一切事物之间的联系、运动、变化均受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的支配,宇宙中存在着多种未知神秘的场能,其五行生克对人事吉凶发生影响。最后谈及的天干地支思想则是易经中时间和空间的推演,这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传递的思想有共通之处。朱老师这一专题的精彩讲解基本为我今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做了一个很好的导引和启蒙。
四、当代自然观与优秀传统文化
这一专题让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全息思想,也是目前为止本课程对我最大的启发之处。全息思想是指部分包含整体信息的思想。不仅古代文化中有丰富的全息思想,而且现代的分形理论、中医理论、生物全息论、易经八卦和汉字等也越来越揭示大自然的全息奥秘。其中我对汉字的全息性体会很深。因为前段时间经历了思想上的一次比较大的反思后,估计是自己那段时间想问题想的太多,导致心火过旺,火气到了晚上还往头上冲,使得我有连续一个星期左右的晚上睡觉都有大喊大叫的现象,严重打扰了宿舍同学的休息,而这些我自己却全然不知,还是宿舍同学跟我反映的。开始的时候,我也是买了一些降火的菊花泡茶喝,效果不是很明显。碰巧那段时间有幸聆听了朱老师课上推荐的方法,就是试着去听听佛教音乐“六字真言”、“心经”和“金刚经”等,去接受这些信息和能量,真的奇迹随之发生。我当天晚上听了这些曲子,结果当晚就睡的很安静,不再有之前的那些奇怪现象了,这之后也没有出现那些现象。这事,对我来讲,简直就太神奇了。还有就是朱老师特别对“人”、“男”和“女”的汉字全息做了解读,使我受益匪浅,获益良多。他从两个方面对“人”的基本文化内涵进行了解读,我很认同这些观点。第一,人要站起来。经济上要站起来,不依靠父母,不依靠别人;同时思想上站起来,有自己的人生观,能独立思考。第二,人要有仁爱。首先,要有孝心,孝敬父母,对家庭负有责任;其次,要有爱心,博爱天下之人,对社会要有责任感。“男”字的基本文化内涵也告诉我一些成为男人的基本支点。第一,在相对比较的前提下,重体力活应由男人来承担,男字从力;第二,在困难和危难时刻,男人要站到第一线,男音通难;第三,在享乐和娱乐场所,应当女士优先。同时,“女”字的基本文化内涵提升了我对女性的一些认识。朱老师认为:“第一,女人要有水的温柔。水寒而能接受阳光,水柔而能以柔克刚,水变而能普济众生,无所不为;第二,女人要有坤的含蓄。乾为天,坤为地。大地包容万物,含而不露,滋养众生,贤德恩惠,无所不能及。”
在朱老师的引导下,使我对自然辩证法有了一个概述性的了解,我知道这是一门很广博的学问,需要自己日后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研习。同时我认为朱老师给我们传递的信息中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日后应当在人生当中,多运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思考,让运用自然辨证法的意识形成我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五篇:“自然辩证法”课程题目
“自然辩证法”课程相关题目
一、论述题(30分)
1、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析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
答:曾经在很多管理学得教程和理论中看到现代管理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的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这种了理论也是先阶段最热门也最让人接受的理论之一。它把人的需求是分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五种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低层次的需求被实现后,该需求仍继续存在,但不再是主要激励因素,下一级高层次需求将其取代成为激励人们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不断从事有目的的对象化实践活动,不断为满足需求而努力。生理、安全需求为人类维持生存和稳定发展的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层次中最基本、最优先满足的需求,也是推动人类行为的首要动力。当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下一层次的需求即社交和尊重需求会表现出足够的活力并激励人类行为。这一层次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能够生存,而是更加注重生存的环境与质量,活着的价值和意义。人在对自然开发利用过程中,超过了自然界本有的调节恢复平衡的能力,造成社会、环境、生态的影响,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而对于个人而言,尊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自己与环境的欣赏,对时代背景和社会规则的认同,当物质极大丰富,衣食温饱已经解决,社交需求也满足了部分,人们开始渴望被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个人实现理想、发挥个人能力的最大限度、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求是个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在这一阶段人的各种能力可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挥,个人内部及个人与外界均处于一种和谐状态。对自然开发利用,这一层次的需求可理解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状态,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资源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及对维持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人们认为资源开发应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出发,将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结合。
2、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谈谈你对“家和万事兴”的认识。
答:中国从古至今对士子及一切有抱负的人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断,而中国社会有别于西方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家,对家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组成社会最基本的单位。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和谐,与大大小小的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离开家庭的和谐,社会和谐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家庭和谐,既是一种孜孜以求的生活目标,更是一种清旷豁达的生活境界。了解军事的人都知道,有一个坚固的大后方对一场战斗甚至战争的重要性,而家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就承担着“大后方”的角色。一个没有和谐家庭的人,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中都不可能取得很大的成就,这已经是所有事业有成者的共识。
家和为强有利的后盾,是做很多事的基础。在某种角度上讲,家庭是我们一生中接触最多,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从这个摇蓝中走向社会,走向理想。没有和谐和睦的家庭,人生是不幸的,也是缺陷的。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寄托着期
望,把理想付诸实现。每个人的奋斗目的都是一样,只要行动就要追求效果,期盼早日达到行动的目的。因此我们祈求有一个和谐社会环境,有一个和睦幸福家庭做支柱,在优越的环境中一展身手,大干一场,让理想变成硕果。这是人生共同追求的效果。但是,没有和睦的家庭,没有人支持是无法实现的,即使是实现了,也是付出数倍的代价,甚至超乎常规范畴。总的来说,家庭幸福是人生幸福的根源,家庭是人生旅途的温馨驿站,是事业兴旺的坚强后盾和力量源泉。
3、谈谈你对“人生重要的是抉择而不是奋斗”这句话的理解。
答: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在付诸努力奋斗之前,首先要看准奋斗的方向。抉择的方向对了,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方向错了,越努力,我们反而离成功的目标就越远。选择正确的方向,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在择业之初,在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时候,如果不能就自己的特长,就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发展方向,那只会逐渐失去对工作的兴趣,失去对事业的热情,将自己的事业变成对自己可有可无的仅仅是取得收入的方式,那么成就也必然有限,甚至会耽误、浪费了自身原有的天分,浪费了自己多年求学的艰辛。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出正确的抉择,努力和奋斗才有用,才不会徒劳无功。
人生也不仅仅只是一个正确选择坚持,重要的是我们有时候能够意识方向错误,违背自己规则和规律。因此我们要认真地思考,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确?一旦发现自己“搭错了车”,就要及时下车。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放弃在错误方向上的努力,重新选择正确的方向,才能让自己更快地走向成功的目的地。但要注意的是,光顾着抉择,奋斗的时候就少,今后可供抉择的机会就变少了。奋斗和抉择,实力和机会,是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两翼,少了一个都飞不起来。两个翅膀相互协调,才能更高、更快、更稳。
二、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40分)
(1)
问题1:材料2对人类传统的认知提出了什么挑战?
答:材料2的说法指出了人类在疾病治疗领域可能存在的误区,或者说变相承认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和主观意志对部分疾病起到的远比用药更有效的效果。对部分现在尚未存在直接有效且有理论根据治疗手段的病症,尤其是心理病症,如果不把它们看作是异常,也就是说不是疾病,而是一种自然状态,不去干扰它,其实际效果比去干扰它、矫正它可能更好。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有很多了,而且也慢慢得到了人们的理解与认同其实,把某些疾病看成是一种常态在人类历史上更多的时候是指的那些属于精神、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东西,比如与厌食症、焦虑症同属一类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精神分裂症等。
问题2:材料3的比喻说明什么?
答:法布尔以灯光来比喻人的认识能力,他感觉到他自己的认识能力就像在黑夜里那盏小提灯一样,只能照亮一个很小的有限范围,他认为一个人一生也就只能完成那么小块范围的认识。这说明世界是无限广大和无限发展的,而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也是极其有限的,人类虽然对世界有了很多的了解,但在我们可以理解和认知的范围之外,依然有着更多我们尚未了解和明白的地方和食物,不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对环境,对大自然,对承载我们生命的一切事物充满敬畏。
问题3:结合材料1、2、3谈谈你对人类疾病及医学科学发展的思考?
答:疾病,伴随着生命的出现而产生,并将一路相随。人类虽然在医学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是环境在变化,人类在变化,疾病也在变化,在我们尚未了解的医疗领域之外,依然存在着很多我们无法治疗和解释的疾病。它们一旦发生就会带来痛苦,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消耗金钱,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我们在认同现代医疗制度和对疾病的认知的同时,也要对我们不了解的,或非主流的治疗方式报以敬畏的态度。毕竟“存在即合理”,很多说法、方式能延续至今总有它存在的道理,或许只是我们现在还无法了解。因此,我们要保持着积极认真的态度不断探索医疗科学的新领域,驱散疾病治疗方面的黑暗。
材料1所表明文明社会的医学科学的确久了不少人的生命,使许多疾病都能得到治疗。然而也打破了自然选择的平衡,人类发明药品的初衷是为了延年益寿,自然选择的平衡被打破了。材料2表明某些疾病其实就是自然的一种表现,因此不必非得除之而后快。但这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样做表面上是低估了科学,但事实上是尊重科学,客观科学地看待科学。只有这样才不会在科学无法治疗疾病的时候迁怒于科学,并转而投向迷信的怀抱。珍惜自然的每一种状态,例如疾病,应当是我们拥有的一种理性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人类不应该也从没有停止过探索和科学研究,因为如材料3表明科学研究领域来说无止境。总的来说,医学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改善了人们的健康状况。为人类征服疾病、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医学科学技术造成的负面影响(如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有其自身的原因,更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应当通过探索和建立合理的社会机制和规则,不断完善科学技术,来逐步增强其正面效应,减弱其负效应,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在高新技术的带动下,和谐稳定发展。
(2)
问题1:材料1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出现资源枯竭和生态失衡的问题? 答:材料1说明人依赖与自然界提供的各种资源和生存环境,自然界是原料库。而人对自然的贪婪夺取,导致了自然对人的不断报复,引起了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现在,生态失衡了,而人类也将为此付出代价。体能下降、精神困扰和人性的异化,都是大自然在警告人类,不要妄图控制,而应该和谐共存。我们要根除控制自然以无限追求物质享受的观念,将自然界视为朋友,而不是奴隶,恢复人的自然性,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问题2:材料2与材料3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
答:材料2表达的观点是:科学技术作为人类使用的工具和物品,关键看科学技术由什么人使用以及使用的目的。
材料3表达的观点是: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我同意材料2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但是必然有一面是主导的,这一面就决定了事物的基本特性。一个有用的技术项目或产品,只要它存在价值,尽管它还存在某种危机和隐患,我们仍然要使用它。科学技术技能通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福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消极的后果,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儿全面否定科学技术。只要我们科学合理的开发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和科技产品就能很好的为人类造福,不至危害人类及生存环境。这
需要我们呢从人类根本的、共同的、长远的利益出发,理性看待技术,要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有的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一切都要以健康、和谐、恒久为目标。
问题3:什么是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你认为人类在对科学的应用中,应该如何趋利避害。
答:(1)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是指科学技术的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趋利的一面,也有消极趋害的一面。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工具和手段,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也在对人类致害。也即是说,科学技术是悬在人类头顶上的一把“双刃剑”。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必须确定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和正确价值取向,从而规范人类自身行为,不仅要已明确的道德律令来约束人自身的活动,而且要从国家立法上保证科学技术和研究的正确实践行为方向,从而形成科学而和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观念,确立人与自然间的系统有机联系。
国家和政府不能只用道德准则规范政府自身、企业与科学家的科学行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道德的沦丧比科技的暂时落后还要可怕,要建立政府、企业、与科学家都必须遵守的、具有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的科学道德规范,以防止因道德失范和越轨导致技术滥用、错用的灾难性后果的发生。
科学家实行职业自律以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科学节道德自律职业道德得以长存的根本,富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科学家们应该联合起来图谋自救,与违背科学精神的行为作斗争。
国家必须将道德规范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治理企业行为。在现实的社会中,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它的功能是通过组织生产与流通,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来实现自身资本的增繁殖。这就决定了在对企业行为进行约束时,必须将科学道德建设同法制建设结合起来,以法律作为道德的下限来巩固人们希图建立起来的道德成果,通过实行道德约束与法律强制相结合来规范企业行为,防止企业因科技成果的滥用和对科学家科研意识的不利诱导而引发盲目的后果。
三、阅读材料,写读后感。(30分)
(1)
竞争使人类进步,也使人类犯下过错。在人们追求利益,追求自我价值和实现的过程中,往往只将眼光放在自己所专注的目标上。这样的人容易达到目标,取得成功,但相应的这种做法也会同时带来其他方面的负面效应,可能个人的目标得以达成,但对整体的或宏观的目标却没有好处,甚至带来危害。就如同材料中的推销员一样。故事的最后,他成功推销掉了他的防毒面具,甚至使一座新建的防毒面具加工厂得以生存,他达到了他的目的,成为了一位人所称赞的推销员。但是他的行为为北极熊,为北极的所有生物和北极的环境都造成了极大的,有可能是无法挽回的影响和伤害,这就需要无数人,无数生命为他一人的成功买单。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人们口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论断不就是某些既得利益者或者潜在利益群体们在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辩驳的嘛。习主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论断就是要在各个层面,各项工作中进行宏观的控制,对社会发展的走向进行控制,为这个国家,为广大百姓办实事,不求虚名,不图暴力,避免乾纲独断,避免纸上谈兵,更要避免因一己私利而危害社会、环
境的行为。
(2)
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大幅度加快,快到人们根本停不下来,或者说不习惯停下来去思考自己的需求和追求,这其中就包括我。整天忙忙碌碌,完成一项又一项的工作,达成一个又一个目标,可是却不曾静下来想想这是否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否就是自己应该对待家人、朋友、同事、领导的态度。把握现在,规划未来这些本来应该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事情的问题,我们不去想,反而纠缠在具体的琐碎上。
很多人会在成功后、成名后去渴望原本单纯、自由的生活,并为失去它们而遗憾。其实,我们所遗憾的并不只是自己过去的碌碌无为,即使拥有了许多别人羡慕的东西,最后我们同样也可能感到很多的遗憾:职业薪水很高但不是自己喜欢的,关注其他事情而漠视了与他人的感情。
那怎样才能不留下遗憾呢?珍惜现在,把握未来。
古人云:事在人为。这说明行动是非常重要的。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日常工作中,如果我们有好的想法、好的观点,一定要努力付诸实施。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作好就是不简单。当我们经过努力,感受自己被需要、被肯定,这是一种幸福和满足。只有我们珍惜眼前美好的事物,加上我们的敬业的精神,付出我们的努力行动,肯定会有卓越的成绩。这样走到人生末端,我们才不会留下遗憾。
(3)
中国近八十年的发展给人民的生活水平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却又越来越多的人感觉不到曾经拥有的幸福感了。
中国拥有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史,拥有数不清的伟大思想家、科学家、史学家、政治家等等,但是现在的中国人正在逐渐抛弃这些中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成果。人们变得越来越拜金,越来越势利,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冷漠,这都是我们背弃了自己的文化而造成的恶果。
中华民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和文化未曾断绝的民族,它能传承至今总归有它的道理。它的包容性,它的思想底蕴为它的延续提供了思想上的保证。如今自然环境加快恶化、天灾人祸频繁发生、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类的生存好像变得越来越艰难,世界正在走向危险的边缘。中国的大乘佛教和孔孟学说为人类留下来的历经检验的经典,不读《论语》,无已知做人之精妙。在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对于人生价值的内涵、类型、层次、标准等问题,都有充分而精辟的论述,这些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家思想的人生价值观包含着对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观点,包含着怎样做人,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的看法。人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也与一定的自然环境发生联系。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能维系几千年,而未被世界淘汰,无疑是其传统文化教育产生的巨大力量。全社会都应该重视文化,都来运用我们古圣先贤的智慧文化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每个人都来认识到古圣先贤传统文化的价值,每个人都来学习和传扬我们自己老祖宗的智慧文化,和谐社会就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