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7:4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2.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2.教学设计》。

第一篇:12.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2 有个孩子叫咪咪乔(陈艳文)有个孩子叫咪咪乔

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单元:感谢生活中有你

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情感随笔,以布娃娃“咪咪乔”为线索,叙述了“我”、“我”的丈夫、女儿以及交警对“咪咪乔”的不同态度和彼此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展示了一位年轻母亲与自己小女儿之间心灵上的一种互通。在这篇文字质朴、充满浓浓生活气息的文字中,为读者揭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权力,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感悟他们,学习孩子们的美好天性;呼唤大家要珍爱生命,尊重人权。

从写作的角度来分析,带女儿出门的经历是整篇课文一个完整的事件线索,也是正在发生的事件。而女儿在平时是怎样对待咪咪乔的,丈夫和“我”是怎样对“咪咪乔”造成严重伤害的,这些都是用“插叙”的形式交代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的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本课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模”。

2.默读课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中与“咪咪乔”有关的故事,弄清来龙去脉,会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留意故事中不同人物对布娃娃的态度,了解妈妈的情感变化。

5.能结合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谈自己的感受认识。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讲讲你和自己玩具的故事,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孩子们的美好天性;

2.呼唤大家要珍爱生命,尊重人权。

重难点分析:

 本文语言质朴、感人,娓娓道来,应引导学生好好朗读,细细品味。体会作者对“咪咪乔”的接受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尊重人权,保持美好天性、珍爱生命的情感。

 学习叙事文章的结构顺序安排,顺叙、倒叙、插叙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画歌曲。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第二篇: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桂林山水》一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介绍了桂林山水。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以情景创设法、朗读法为主,以读写结合法为辅进行教学,通过“读、议、说、写”等形式进行学习。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桂林山水相关视频。

2.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2)读准生字新词。(3)查找古人赞美桂林山水的相关诗句。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导言: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课件出示)著名的五岳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这些山令人赞叹不已;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这些水让人心旷神怡。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课件出示诗歌及桂林图片)我给大家读读:“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请你们猜猜它描述的是哪处美景?

2.学生赏图,读诗,交流美景属于桂林风景区。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里的独特景色。

设计意图: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优美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导学: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

要求: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师:课文同学们读完了,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大家又学会了多少,我们共同检测一下。

3.学习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玩赏、无瑕、攀登、屏障、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学生自由练习朗读,遇到不认识的请教同桌。

(2)指名领读。(课件一个一个出示生词,找2~3名学生领读。)(3)指导学生开火车赛读。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澜、瑕、攀、泰”的写法。注意“澜、攀”的笔顺和结构;“泰”的下部是“”,不要写成“水”。(5)理解词语。

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理解、学会的词语。

(6)引导质疑,集体解决:还有哪些词大家不理解,说出来,我们共同讨论一下。(学生质疑,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学会生字新词,为下一步读文、学习课文扫清障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将本课生字新词全部学会了,看来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想必大家现在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先自由读一遍,一会儿我们分自然段读课文,比一比谁比刚才有进步。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自己说一说你哪里读得更好了。

师:大家的进步要归功于反复练习,这便是朗读的妙处。朗读还能帮我们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老师建议大家用默读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4.学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将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标注出来。5.学生交流汇报。

6.师生共同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总—分—总”的写法。

设计意图:通过指名读、默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为精读课文作好铺垫。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作业设计:抄写词语,练习流利地朗读课文。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自己这节课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整体回顾;抄写词语,丰富积累,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的生字新词;练习流利地朗读课文,为下一节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大海

西湖

香山

泰山

红叶似火 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 波澜壮阔(1)指名读,齐读。

(2)现在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把两组词语搭配起来,形成一个“的”字结构的短语吗?(波澜壮阔的大海 水平如镜的西湖 峰峦雄伟的泰山 红叶似火的香山)

(3)词语也是有感情、有画面的,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读出词语蕴含的情感,展现词语中的画面吧!(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些短语,引导学生注意“波澜壮阔的大海”与“水平如镜的西湖”在朗读时语气、语调的不同。)2.导入:刚才我们复习了课文中的相关词语,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入《桂林山水》,去领略桂林山水的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词语,潜移默化地感知了其他山水的特点,为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作好铺垫。同时,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二、借助图片,直观感受 过渡: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课件出示:“配乐欣赏”。

欣赏的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共同构成了桂林的美景。这是螺蛳山,它多像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象山的夜景多美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多像一只威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青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啊!一只多么逼真的大象!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啊!

师:看到这些,你想说点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直观形象的画面一定会激起学生表达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深刻体会词语的含义,降低理解词语的难度。

三、细读课文,品词析句(一)了解漓江的水。

1.教师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吗?

学生齐读描写“静、清、绿”三个特点的句子。2.静。

(1)请同学们来看视频: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带着赞叹的语气再读一读这句话吗?朗读指导。(注意“真静啊”,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赞叹。)(3)多次指名读后指导背诵。3.清。

(1)漓江的水很清,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2)请同学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演示“水中倒影”。(3)看了视频,同学们说说对漓江水的“清”的感受。

(4)朗读指导: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呢?(5)齐背。4.绿。

(1)“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2)课件出示:桂林“半边渡”的风景图片,学生观赏。

师: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5.朗读描写以上特点的句子。6.有感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二)了解桂林的山。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的山的特点是什么呢?课文第2、3自然段的叙述方法相似,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1.分小组讨论,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与第2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

(3)观察课件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预设:“奇”。

课文从两个方面进行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以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

预设:“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预设:“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2.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的?可自由发挥想象,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找几名同学在黑板上演示。

3.启发想象桂林山的“奇”“秀”“险”。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桂林的山”这一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文章的精华所在,利用多媒体,让不熟悉桂林的同学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感悟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读学贯穿,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独特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感受语言的能力。

四、理解“连绵不断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 2.理解“连绵不断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桂林美景。

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绮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犹如一幅百里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儿也不过分。3.齐读第4自然段。

4.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播放关于桂林美景的视频:让学生说说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感受。

五、深入读文,感悟写法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思考:描写桂林山水时作者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课文主要写桂林山水,为什么还要在写山水前介绍其他山、水的特点?(通过对比,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

小结:这就是使用排比和对比两种修辞方法的好处,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在今后写景时,我们也可以用上这种方法,这样我们的文章也会更加美妙。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课文谈写作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学完课文后,写一写自己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完本课后,我让学生写一写对桂林山水的印象,其中有很多让我深有感触的语句,比如,有学生写道:“桂林人间仙境,漓江水好奇迹,我还未曾长大,长大必到桂林。”从这稚嫩的诗句中我感受到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对美丽风景的向往。还有些是这样写的:“人说桂林甲天下,我说桂林是仙境;人说漓江是第一,我说漓江是奇迹。”“漓江的水清见底,桂林的山形各异,只要到了桂林来,定忘时间不知归。”学生丰富的语言让我欣慰。对此,我深有体会,教写景文章时,要让学生带着身临其境的感觉去学习,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吃透文章,抓住文章的精华部分,引导学生进入文境,让学生真实地体会文章之趣味,领悟文章之精髓,学生在此基础上才会有深刻的感受、体会。另外,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写写读后感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第三篇: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范读文。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

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文第三节。

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让学生读给老师或同学老师听,恰似给疲劳的学生注入了兴奋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堂气氛瞬间进入了高潮。与老师或同学一对

一、面对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待人接物、语言交际、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设计绝妙。)

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围绕教单目标,读写结合。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范读。播放录象,音乐伴奏。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

3出示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读写结合,延伸外。

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教后记: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小孩是不感兴趣的。在授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人胜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第四篇:2.山雨 教学设计

《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家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跟随着诗人、散文家李汉荣的脚步,我们一起拜访了“山里的朋友”,感受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来品味“山雨”的韵味。板书:山雨

二、学习课文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山雨的,具体写了哪些内容,感受山雨的特点。

教学提示: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按一定的顺序描写自然景物,并通过对相关景物的描写来描写山雨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全部让学生来根据自己的题解回答,并且要以课文内容为中心,联系关键的词语作答。如,在分析写作顺序时,可以抓住“来得突然”、“雨声里”、“雨,悄悄地停了”来分析,其他两个问题方法相同。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积极合作学习,不必苛求答案的准确性。

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雨的?

教学提示: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如何观察、描写事物,体会语言的美好之处,同时也是对文章写作方法的体会。要求学生按课文的内容顺序抓住每一句来进行理解与感悟。找出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山雨、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山雨的韵味,感受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感悟语言的美妙。

教学提示:先由学生自由朗读,然后采用个性化朗读的方式来体会。

三、作业:

1、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体会文章的写法,准备观察第一次秋雨或秋风、秋色,然后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第五篇:2.古诗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黄鹤楼送黄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内容,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活动的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1、认识四个生字,学习四个生字。

2、体会诗境,迅雷语言。

课前准备: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出生的资料②读熟课文。教师:出示卡片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才谜语。(小草青青,我心依依。——打一字)

2、你能说说含有“情”字的词语吗?最好是四个字。(情不自禁、深情厚谊、情投意合、一厢情愿、心甘情愿、合情合理„„„)

3、含“情”的词语真多!气势,我们生活中真是离不开“情”,亲情、友情、爱情,离开“情”的生活是乏味的、枯燥的、毫无乐趣的,而有情“的生活却是快乐的、幸福的、丰富多彩的。

4、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情感的民族。今天,我们就从我国的瑰宝——古诗中来探寻令人心动的“情”。

板书课题: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去广陵时的佳作。双方相见,分外亲热,对酒当歌,互说心里话,一番真诚的畅谈后,猕猴桃便去广陵漫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读诗

2、检查读、赛读、出声读、同桌读、男女生读。

3、学生交流读后感。4自由读全诗,要求正确、流利。

三、自主感悟、探究诗意

1、导语

2、个性化阅读、感悟诗意

3、总结: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有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的地方,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有诗意和浪漫的色

四、读中品析,再现意境

1、学生读诗,渗透学法。

2、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展开想像,体会送别情。

3、看课文插图,表演体验送别情。

4、解决疑难。

A、故人:老朋友B、西辞:分别好向东而去。C、烟花三月:春天烟笼春花。绚丽无比。

D、孤帆远影:一片孤帆消失在远方。

碧空尽:在天边消失了惟见:只见

天际流:天边流

E、抽出理解诗意。

5、小结: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好朋友一去,不是何时才能相见!让我们一起来读。

五、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过渡!真正理解诗歌以后,就要把自己当作诗人去读诗,在现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2、出练读,小组赛读。

总结:那么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美好的初春登上那凌空的黄鹤楼,一起去送孟浩然吧。

第二课时:登鹳鹊楼

目标:

1、认识4个字,会写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3、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方法:反复吟读,借助插图进行说话训练,从而理解古诗。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古诗。

2、板书课题:登鹳鹊楼(读题)

3、解题:“登鹳鹊楼”就是登鹳鹊楼

二、讲授:学习古诗有一定的方法,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理解古诗。

1、(幻灯片)学习古诗四步法

A知诗人(知道诗人)

B解诗题(理解诗的题目)

C明诗意(明白诗的意思)

D悟诗情(领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古诗,我们可以了解诗人的生活年代,生平事迹和他的志向、性格以及他的成就开始(幻灯片出示)

王换之,唐代诗人,十几岁读了许多的文章,中年后更加刻苦读书,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4、理解诗句时,我们可以先理解每个词的含义,再把它连接起来解释。,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了古诗,下面请同学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

要求:①读者要声音洪亮,不丢字,不添字②听者要认真倾听(听后评价)

三、精讲古诗

1、第一、二句:指名让生读,对董了什么?通过自己的理解说说字词的含义。(白日:傍晚的太阳。依:挨着、靠着。尽:消失、沉没)

(入:进入。流:奔流。“入海流”就是“流入海”,意思是向着大海奔流)

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傍晚的太阳正紧靠着连绵的群山,慢慢落下去了,一泻千里的黄河水滚滚地流入大海。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找生读,说说对字词的理解。

(欲:想、要。穷:尽。千里:很远,意思。目:目光,视力)(更:再、重)

第三、四句诗的意思是:要想看得很远,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3、指名读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①思考:与同桌讨论,这两句诗描绘了什么?(生说)②齐读:要求:要读出祖国山河雄伟壮丽的气势。

4、指名读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①师:作者是站在哪里看到了黄河水滚滚而下的情景呢?(鹳鹊楼上)

站得高,就能怎么样?生:看得远

师:不仅望得远,而且心胸开阔

后两句诗蕴含什么样的道理?你体会到了吗?

②齐读后两句,要读出诗人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语气。

四、指导精读,启发想像

1、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

2、示范读。生圈出课后要求认识的字

3、古诗的语言文字非常优美,要读出古诗的韵味和节奏感,这也体现了对古诗的理解。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自由读,指名读,同桌读,男女生合作齐读。

5、通过对古诗的理解我们更好地感受了诗的意境,让我们齐背诵古诗,背诵出古诗的美感。

第三课时: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认识两个字,会写两个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像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想像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庐山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山,自古就有“奇秀甲天下”的美誉,庐山的飞泉瀑布有很多大家想不想看。(出示庐山的飞泉瀑布,请欣赏)

2、唐朝大诗仙李白50岁左右隐居在这儿,曾用诗篇赞美瀑布(大屏幕出示整首诗)

二、熟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2、请一名学生读题目,然后齐读。在说说从课题中你能指导什么?

庐瀑

相机区别

卢爆

3、指生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4、指导学生出诗的韵味美

5、出示诗的提示及重音,谁能读出诗的节奏美?

(1)指名读(2)男、女生比赛读(3)全班齐读(4)小组读选代表,全班评选出朗读金嗓子。

三、赏析古诗

1、俗话说:“数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借助字典,书中的插图,展开想像,读董这首诗。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在小组内交流,不董的地方着上记号。

2、交流、点拨、评价(1)你读董了什么?(2)“学贵有疑”,有什么不董的地方

3、默读这首诗,同桌用自己的话说诗的大意

4、自由读整首诗,你认为哪些字或词用得好?为什么?

5、圈出课后要求认的字,并组词。

6、对个别字进行指导书写

下载12.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12.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四季教学设计

    《四季》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看吗?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1图) 2、这四幅图分别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夏、秋、冬)......

    2. 植树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正确解答应用题. 2、会应用乘法口诀,求乘法算式中一个不确定的因数.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 古诗两首草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简单表达古诗的大概意思;能背诵课文。 4.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懂得要像......

    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xiexiebang推荐)

    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读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 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丝绸......

    2.金奖章教学设计

    2.金奖章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抓住名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

    2.四季教学设计及反思

    2.四季(第一课时) 课型:阅读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学会“ ”一种笔画,认识“月、雨、口、禾”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芦花荡 教学设计

    2.芦花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准确认读文中的词语,掌握词语含义。 能力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2.赏析文中“老头子......

    2.《蒹葭》教学设计

    《蒹葭》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把握诗歌内容和纯洁真挚健康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诵全诗。 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