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相信因果不敢做坏事
净空法师:相信因果不敢做坏事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净空法师 发布时间:2011-10-22 20:33:02 繁體版从前人读了圣贤书,相信因果报应,不敢做坏事,心中起个不善的念头,他会感到羞耻;现在伦理道德没有了,因果也没有了,他真敢干坏事,干坏事后头有果报,果报他没见到,他不相信。
现在人迷信科学,成见很深,动不动就要证据,证据必须要亲自见到,没证据就不相信了。不相信因果,不承认因果报应,不承认三世轮回,他就敢胡作妄为,这个对于他是很大的伤害。
三世轮回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要是说肉眼没看见就不相信,我们没看见的事情太多了!我在美国住的时候,美国的鬼屋就很多,真的闹鬼,没人敢住。有些去试试看,晚上真的被鬼赶了出来,怎么能说没有证据?
这个世间确确实实有许许多多事情存在,我们肉眼看不见,你不相信因果、不承认有因果,等到哪一天科学证明有三世、有轮回,到那个时候,你就后悔莫及了。
今天人没有接受圣贤教育,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往往不知道自己造罪业,也不知道自己造的罪业有多重,等到果报现前的时候,他才后悔莫及,才知道问题严重。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现在这个世间灾难严重,人是一堆一堆的死,不是几个几个,这是众生的恶业所感,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你这个恶业没有报,一旦报到你头上,你就后悔莫及了。
第二篇: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信因果。
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信因果。
为了达成目标,你要投入所有精力,不要管结果,不要听别人瞎BB。
作者:周冲公号:周冲的影像声色ID:fuck_your_dick 略哥哥死的那年,我12岁,他14岁。
他骑着单车,经过一个漫着大水的堤坝,被卷入洪流。那天端午刚过,暑热乍起。几个在下流洗衣的妇人,听见扑腾的声音,以为是一条白色的大鱼。
第二天午后,父亲和叔伯们在很远的水流里,找到衣衫褴褛污渍横陈,已经不会再睁开眼睛的他。
我聪慧得无以复加的略哥哥,象棋下得无人能及的略哥哥,那个站在黄昏的篱笆前,食指一曲一张,将扑克弹得满天飞的略哥哥,就这样走了。
我从学校赶到他家时,他正躺在一个小小的棺椁里,就像和我捉一个迷藏,而他永远地赢了。
伯父和伯母像被抽空了骨头,他们被人围着,一开口,眼泪就滚滚而流。
但终于到了最后的送别。
第三天午后,那支白色的队伍,停在一块向南的山坡,将略哥哥放了下来。
那里开阔明净,草浅风轻,对面还有一个日夜通明的加油站。看风水的先生说:坟头对着光,他就能看清方向,找到路再回来。
伯母几次崩溃。
鸿哥哥扶着她,一遍遍地说,妈,你还有我,你还有我。1 我不知道这件事是不是最大的动因。
总而言之,后来,鸿哥哥就像个疯子一样努力。
有一年,家里穷得没有了办法,父亲邀了两个人,贩猪肉去南昌卖。肉卖完后,去医学院看鸿哥哥。他那时正在考研究生,努力得叫人害怕。
我父亲回来后,感叹说,我看他的同学,都是戏戏浪浪的,只有鸿哥哥,一刻不停地在看书„„根本没有时间玩,一个多月没洗澡。你好好学着点啊„„ 一个真正竭尽全力的人,运气都不会差。他果然顺利考上。
再以后,顺利考博,出国。28岁,他带着嫂子一起留美,36岁拿到美国绿卡,从此定居USA。在美时,他成为一上市公司的技术总监,早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而在生物医学领域,又研发了分子检测的专利,近些年被中山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带了一批博士生,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牛逼得一塌糊涂。
前些天,他回国,我们一起吃饭。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努力呢?” “除了努力,我们别无选择。”
又说到他当年的同学,大多安稳地呆在小地方,朝九晚五,早早就进入一种僵局。
“这不是生活简单,而是一种委顿和懒惰。我们一定要警惕。当一个人失去追求卓越的信念,平庸就开始了。”2 蛇蜕皮,蝉脱壳,毛毛虫破茧。
每一个从底层逆袭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脱层皮,或者掉身肉的。
这世上没有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所有的闪亮登场背后,都是多年苦心孤诣沉默不语的自我挑战,对极限的不断突破。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信因果。
我刚刚练习写作的时候,有一个前辈,曾给了我一个浅白但又至关重要的建议:
“别想那么多,你只要记得,任何人用十年时间,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都会成为顶极人才。” 后来,我觉得他说太保险了。
只要用两年专注于一件事,就可以在业内“小荷才露尖尖角”。
用五年时间,就能成为佼佼者。
而十年,足够让你出类拔萃,成为明星。
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和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异类》,也是同样的意思: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达·芬奇至少画了10000小时,才有了《蒙娜丽莎》; · 莫扎特至少练习了10000小时,才写出了第九号协奏曲; · 比尔·盖茨设计了7年的程序,才有了微软。达尔文说:“我一直认为除了傻子,人在智力上差别不大,不同的只是热情和努力。”
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从来就不是天分,也不是运气,而是严格的自律和高强度的付出。3 我们都是滚滚红尘里,那最平凡的一拨人。但是,我们都有着隐秘的愿望:有更多的自由,有更多的选择,在更好的世界里生活。
为了实现这一点,你要做的只有两条:
① 找准自己最擅长的,你最有可能倾注全部热情的,然后,紧紧抱着它,一头扎进去。
但努力,不是指在你缺乏兴趣的工作上使劲,而是在你觉得最不辜负此生的事上投入。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借永泽的嘴,说过一句话。“那不叫努力,只是劳动而已„„我所说的努力不是这样。所谓努力,指的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
找准之后,让它成为你锋利的刀斧,你精准的指南针,你稳固的梯子,你翘起梦想之国的杠杆。
② 投入所有精力,不要管结果,不要听别人瞎BB。就像费曼说的,“如果你喜欢一个事,又有这样的才干,那就把整个人都投入进去,就要像一把刀直扎下去直到刀柄一样,不要问为什么,也不要管会碰到什么。”4 最累的人,是最闲的人。不努力很容易让我们陷入焦虑。因为,我们会开始和自己交战。
一个自我想在庸常的生活里,像掉落沼泽的人一样陷下去。一个自我却不甘心,挣扎着要爬上来。
这种对抗与较劲,就会让我们痛苦,不仅不能让我们休息,反而会让我们无法宽恕自己,陷入焦虑,甚至抑郁。然后,为了获得平衡,我们不再横向比较,减少与小伙伴们联络,变得自闭,眼光一直向下,向下。
但这种自我封闭,从来不是一件舒服的事,它伴随激烈的否定,绝望的挣扎,把自己往抑郁的深渊里愈推愈深。在钟爱的事情上投入时间,开始创造,获得自我价值,对于我们,都是一种有益的疗救,而非消极的消耗。
维克多·弗兰克说,当一个人努力做一件事,或真心关爱一个人时,幸福便悄悄来临了。
而努力本身,也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回报。
当我们沉潜于某一事物,完全忘我,完全融入,沉入一种超然的平静中,生命中真正的幸福便会来临。比物质的享受更甚,比他人的赞许更炒不可言。当我懒惰的时候,是我病最重的时候。当我努力的时候,是我最健康的时候。
就像那天席间,我还问了鸿哥哥一句话,“那么拼,是不是和略哥哥的事情有关?”
他说,有,但不全是。更多的,这是一种本能,如果不努力,会感觉不舒服。5 为什么我们要努力?
① 因为我们是不甘平庸的年轻人。因为我们想有更多的自由与选择; 我们想生命更丰富; 我们想有更多的尊重与爱;
我们想有一天,能坐在偶像的对面,和他称兄道弟,而不是一直跪舔;
我们想有一天,能踏上那些喜欢的异国,坐在当地最负盛名的酒吧,用流利的英文,和一个青年说,我们那个国家,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呢„„而不是一直在这儿做白日梦。② 因为不努力,我们会焦虑。
这世界高速运转,从来不会因为你的自动退伍,而停歇片刻。而当你一停下,你会发现,朋友们都在竭尽全力地向前,他们朝气蓬勃,他们熠熠生辉,他们就在你梦想的路上,开始闪闪发亮。
这种社会比较一定会带给你巨大的痛苦,深度的自卑。你会惧怕他们的消息,抗拒他们的接近,关紧心门,自毁双目,以纵容自己的失败。
简而言之,我们之所以要努力,无非要获得外界肯定,内心幸福。
如果你还有骨头,如果你还有血气,如果你也不服输,那么,别刷手机了,立刻,马上,把手头的工作干完。
不要找借口,不要拖延,不要沉溺于淘宝微信真人秀,不要参加无意义的社交。
全神贯注地,用10000个小时,去做一件你最想做好的事,然后,抵达你的梦想。
你没必要一开始就很厉害,但现在,你要开始去变得很厉害。Now,just do it.请相信,当我们持续努力,整个世界都会慢慢走过来。关 于 作 者
· 80后的老女孩,温柔的刺猬,相信爱,不妥协,爱自由;· 2015年3月离开体制,现为自由写作者;· 著有随笔集《你配得上更好的世界》没有努力过的人生不值得过,千万不要害怕失败,最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一站式青年人才职业成长平台
第三篇:课前演讲稿:(不)相信
课前演讲稿:(不)相信
几年前看过龙应台的一篇文章,很喜欢,题目叫《不相信》。
很想和大家分享这篇文章,只好借用这个题目,来谈谈我的一些幼稚的(不)相信。
曾经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慢慢变成不相信。
曾经相信国家是超越所有国人的爱与信念的存在,是可以让人赴汤蹈火的不可动摇的精神实体,可是当看到乌克兰危机中克里米亚全民公投95.7%的公民支持离开乌克兰加入俄罗斯联邦,突然变得不相信;曾经相信人道主义是全人类善良的结晶,是爱与温暖的拂面春风,可后来渐渐发现,人道主义往往并不是人道主义,还可以是政客们玩弄的缥缈名词,是霸权主义的遮羞布,是堂而皇之出兵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当大国提出人道主义,往往是要掀起腥风血雨;曾经相信记忆永不过期,事件只发生在当下,但留存在记忆中的定格可以随时拿出来与人一同回味,可当你兴致勃勃地提前起某件往事时,却常会看到另一当事人的神情有些许茫然。于是你怅然若失地发现,原来别人早已走了好远,而你仍在原地四顾。记忆的结局,往往是被流水冲刷干净;曾经相信过学生时代的爱情,可是看过很多分分合合后,发现年轻的孩子们在一起和不在一起的理由常常非常很奇怪,开花有时不是因为相爱,仅仅是出于好奇、性萌动和叛逆。是谁说过,初恋的我们不懂爱情;曾经相信过友情,可是后来发现,再亲密的朋友,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过一段不长的时间,就不可避免地疏远,你会关注她的qq说说,人人动态,发现她在看某一部小说,在追某一部美剧,又喜欢上了某一个明星……这些都是在长郡做山顶洞人的你无力了解的。有时想起她,你会很怀念与她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可让你立刻和现在的她见面,你又会有些迟疑,因为你和她,早已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曾经相信过理科实验班的巨大光环,以为传说中的理实是一个天才满地走,精英贱如狗的地方。亲自待了三年后,明白理实也只是千千万万平凡班级中的一个,有缺点也有毛病。光环,并不是优秀的证明;曾经相信过毅哥的无所不能,可是越来越频繁地看到毅哥的无奈。其实他能做的,也只是做好自己。我们的部分,他只能引导,不能代劳;曾经相信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是我高中憋住一口气奋斗所为的全部,后来发现,其实也不是。
曾经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
比如国家虽然可能被背弃,但土地可以信,流动在血脉里的民族精魂依然生生不息。克里米亚人民是乌克兰公民,也是俄罗斯族人,流着俄罗斯先民的血;比如大国口中的人道主义虽然常常极为可疑,但在地球的每一个贫穷落后,忍受着苦难的角落,人道主义的终端实施者是人道主义者,而不是大国政客和军队。只要还有人相信,有人践行,真正的人道主义就不会死。比如刻骨铭心的记忆其实不会败给时间,时间只是滤纸,滤去了平淡如水,滤去了碌碌无为,滤去了不堪回首,最珍贵最美好的,一定会留下。不必担心只有你一人维持着记忆的保质期,如果有人和你一样甚至比你更珍惜那段记忆,在相视一笑的瞬间,你会知道,他也记得。而这样的人,并不需要太多。比如学生时代的爱情或许不够坚固持久,没有自由成熟的基础,走不了多远,被风一吹就散了,但单纯可以相信,美好可以相信。多年以后回想起曾经的飞扬青春时,依然会泪流满面。比如理科实验班的优秀依然相信,每个人的缺点并不会汇合起来成一个班的缺点,因为缺点各不相同,但每个人的优点可以叠加成为一个班的优点,因为大家一直在彼此学习。比如毅哥的无所不能,但只要我们听他的话跟着他一步一步来,毅哥就依然无所不能。比如北大的梦想,虽然它对我而言已不完全是当初的意义,但我依然相信,三年高中因北大而无悔。
那么,有没有什么是我曾经不相信而现在却信了的呢?
有的,都是一些最经典的老生常谈:曾经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现在信了;曾经不相信“优秀是一种习惯”,现在信了;曾经不相信“快即是慢,慢即是快”,现在信了;曾经不相信“回归基础回归教材是高考制胜的关键”,现在信了;曾经不相信“心向往之,虽千万人,吾亦往矣”,现在信了;曾经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也信了。
相信与不相信之间,令人沉吟,同学们,你们又在相信和不相信着什么呢?
杨老师评:黄琬怡终于长大了!
第四篇:龙应台(不)相信读后感
心底的阳光
——读龙应台《(不)相信》有感
龙应台在她《目送》一书中序言有提到,她的《目送》散文集中,中国大陆读者点击量最高的便是这篇《(不)相信》,她用她文人敏锐的目光推测这与中国大陆的社会现状有关。她说的不假,读这篇文章犹如涤洗双眼,而我用这更明亮的双眼好好地重新地审视了一遍自己,审视了一遍四周,审视了一遍世界。
她说曾经信国但国有时不可信。是呀,当年屈原为楚国忧心忡忡,但是楚国统治者却从未重视他,最后屈原无奈跳江,被誉为一代爱国诗人。屈原爱国,屈原信国,但这个“国”在当时并不值得他爱或信,甚至最后成为中国的是灭了楚的秦国;她说曾经信历史但历史有时不可信。是啊,为列朝列代记载的史书多是前朝的史由后朝撰写,多少秘密被掩藏在历史长河阴暗的深处,我手中的历史教科书也许一半都是假的却还要将它奉若真相;她说曾经信正义但正义有时不可信。是呀,也许特定时期的正义在有时就是不正义,以前嚷嚷着除四害,捕杀麻雀是正义,但现在就连蚊子也被证实是生物链重要的一部分,曾经的正义成了现在的禁令……
龙应台把那些被世人无比推崇与信仰的圣物重新剖析,我从她的角度看这个世界时,感到深深无力,难道一切都是这么黑暗吗,真的没有一束值得信任的阳光能把黑暗驱散吗?龙应台应当也在这个问题上挣扎过,不然又怎会投下那掷地有声的“但是我们可以相信……”。
她说也许可以不信国,但可以爱那土地与人。中华儿女在神州大地上生息繁衍几千年,我们的根已深深扎进了这饱经沧桑的泥土,当年抗战时,让多少战士前仆后继魂牵梦绕的不正是那东北芳香的黑土地吗?也许国家并不是最完美的,但这里有可爱的人。媒体报道的感动人物是我们的榜样,邻里之间亲切的问候多让人心暖;她说也许历史不可信,但对真相的无限追求是可以信的。现在的我们以改变不了文献的内容,但我们可以去探索,去辨定历史文献的真伪。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更何况古有司马迁司马光,今天有严谨的考古专家,有电视上详细讲解的历史讲坛。追求光明与真相的心永不止步,尘封的秘密我要你水落石出;她说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世上的确有两种正义,正义会随着时光变迁,但正义始终是被人理解的。曾今我们除四害,因为我们科学文化还落后,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与生物的协调共存,于是我们本着好的出发点却干了坏事。正义本身是纯粹的,若人人都有一颗正义之心,漠然的世界总会被温暖包裹、融化……
回味这字字珠玑的言语,我感到我心中的光芒劈开了眼前的混沌。其实相信或不相信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以前信的现在不信了,以前不信的现在信了。终究还是要尝试去相信一下的,紧紧攥住心底的阳光才会觉得世界一片光亮。现在窗外正在电闪雷鸣,狂风骤雨,但我相信明早太阳会早早升起,普照大地,你觉得呢?
第五篇:演讲 勇敢做自己,青春不迷茫
勇敢做自己,青春不迷茫
现场的各位的同学及主办方们,大家晚上好。
有一段时间,很喜欢《董小姐那》首歌,尤其是里面的那句:“爱上一匹野马,我的家里没有草原。”当时听到这句歌词,觉得内心深处产生了极大的共鸣。那段时间一直单曲循环,似乎和宋东野成了难兄难弟,体会生活的艰辛。可是突然有一天,我仔细想了想,我了个乖乖,不对呀,家里没有草原可以种草嘛,重点不在于你有没有,重点在于就算你没有,你如果真的喜欢,可以创造条件让自己有嘛。很多人喜欢一件事,却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在我看来,他们不是不喜欢,而是喜欢的不够,他们害怕自己会失败,害怕外界的目光,而这种害怕,更多表现为对未来的迷茫。
有一种人,叫我很迷茫,有一种爱情,叫真他妈迷茫,有一本书,叫《谁的青春不迷茫》。有一段时间,我们都很迷茫。在通往自由梦想的路上,有太多太多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说的文艺点,叫迷茫,说得通俗点就是世界变化太快,老娘还没准备好。而用经济学家周其仁先生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我们无法根据过去的经验来推断事件未来发生的概率。”是的,我们就处于这样一个不确定的阶段,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也让我们的未来有了更多的选择与机遇。我们不一定需要长出翅膀才能获得自由翱翔的机会,我们可以选择坐飞机;我们不一定需要懂得所有的知识,我们可以在喜欢的领域死磕,同样能实现自己理想。在这个后工业时代最可贵的,不是你多像某某成功人士,具有多少成功的潜质,而是你就是你自己,那个不可替代的自己。
这是一个站在了迎风口,猪都能飞起来的时代。这也是一个不努力扇动翅膀,天鹅也会坠机的时代。人们常说,不作死就不会死,但是,不作死,你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唯一能保持不变的就是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希望在场各位亲们,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业的请继续作死,没有找到或还在寻找的请不要放弃,勇敢做自己,青春不迷茫。
版权归“青橙爱阳光”所有,请勿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