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出版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几点思考
文章标题:新闻出版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几点思考
治理商业贿赂是2006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经济秩序、创造和谐有序经济环境方面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环节,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工作之中。
一、新闻出版系统治理商业贿赂的意义在新闻出版领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在新闻出版领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主要内容,是在图书出版和销售市场维护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新闻出版工作者良好形象的必然要求。新闻出版行业的商业贿赂虽然发生在图书、音像制品出版和销售经营的交易活动中,但与一些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违法行政、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有着密切的联系。商业贿赂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影响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严重损害政府和公务员的形象,成为腐蚀党员、干部和职工,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温床,必须要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防治商业贿赂的意识,自觉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治理商业贿赂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
商业贿赂已成为一些图书购销和印刷企业运行的“潜规则”,它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成为新闻出版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害”和“毒瘤”。它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妨碍公平竞争和资源合理配置,影响投资环境,增加企业经营成本,造成国家税收减少和公有财产被侵吞,为假冒伪劣产品开了方便之门,增大“扫黄打非”的政府成本,直接损害广大消费者享受精神产品的合法权益。商业贿赂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党员、干部和企业从业人员,成为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新闻出版行业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除了具有一般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重要性外,还应从新闻出版系统的特殊性上认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在新闻出版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不仅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也是将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新闻出版工作的最终产品是给予人们视觉感官刺激的读物。无论是书本还是电子读物,它都是作用于人的精神领域,最终影响人的思维、思想,这就决定了新闻出版行业的产品具有其它产品不同的一面,由于它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层面,对人的思想精神面貌影响是很大的。也正是因为新闻出版工作的成果是精神产品,而精神产品在所有的商品消费中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如果商业贿赂在新闻出版行业大行其道,不正常的市场经济行为必然导致精神产品质量下降,物质的不文明直接导致精神的不文明;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精神产品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下大决心搞好治理新闻出版领域的商业贿赂工作。
二、新闻出版系统商业贿赂的种种表现.新闻出版行业经营者以排斥竞争对手为目的,为使自己在销售或购买图书或音像制品时提供服务等业务活动中获得利益,采取种种手段,向交易相对人及其职员或其代理人提供或许诺提供某种利益,从而实现交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一是在图书出版行业.1、图书出版行业。他们在商业贿赂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买卖书号。由于国家在这方面管理比较严格,要求各有关出版行业每年初将出版计划上报批准,因此在每年的年初上报计划时,一些经营思想不端正的出版部门,总要在计划上做一些手脚。又由于买卖书号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事情,不是正当的事还是要办时,其经办过程充满了猫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印刷行业。印刷行业的问题比较复杂。因目前印刷行业企业性质成份较多。有国营、还有个体、私营等等。这些印刷企业因其领导或负责人对国家法令法规的理解程度不同,使盗版等违反国家出版法规的违法乱纪行为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尤其是当他们在违法违规出版图书音像制品的销售过程中,商业贿赂就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形式。也有些人在商业回扣和商业贿赂之间打擦边球,采取入账和不入账的办法企图逃脱法律法规的制裁。二是在图书销售行业。主要是以经营图书和音像制品销售为主要业务的书店或商店。少数单位的负责人或经销人员在图书和音像制品的销售过程中,法纪观念淡薄,利欲薰心,视市场经济法则为儿戏,在进货时拿回扣,或得对方好处费;在销售时采取公开或隐蔽的手段向对方行贿,在市场交易中给予、收受回扣,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方式给予、收受财物,以及给予、接受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等财物或其他利益的商业贿赂行为。在图书及音像业出版以及教材征订、教辅使用、图书订购、学具征订、服务收费、集团购买和采购活动中给予、收受回扣。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三、关于新闻出版行业商业贿赂的治理新闻出版新闻出版行业有别于其它经济生产领域,新闻出版行业的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有其自身的特
点,目前,由于行业之间、上下之间联系相对较少,在治理工作上存在一定困难。我们必须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工作,才能取得实效,达到预期的目的。一是加强对图书和出版行业商业贿赂工作的联系。由于目前新闻出版局行政机关纪检监察工作与图书和出版行业的纪检监察工作联系没有直接组织关系,对于这些单位的纪检监察工作,新闻出版机关的纪检监察组织只能处于一种
间接联系的状态。特别是图书销售的重点单位“新华书店”条条管理以后,其原来的人事工作、业务工作关系不复存在。在省一级新闻出版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中尚可看到这些单位纪检监察工作的身影,在市一级的新闻出版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中则很难看到他们的形象。在行政监察上,由于业务管理关系的不存在而处于真空状态;在组织监督上,由于他们的党组织关系不在文化系统,加之宣传部门一般并不设纪检监察组织,所以在组织监督这一环基本上也处于摸不到边的状况。要使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在地(市)一级新闻出版行业得到真正的落实,在当前情况下,只能就事论事。从党的事业出发,其工作力度无疑必须进一步加大。目前地(市)一级新闻出版机关纪检监察组织要多关心这些单位的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把这项工作抓上手。建立与图书出版销售单位的正常工作联系。地(市)一级的新闻出版机关纪检监察组织要通过认真地组织发动和工作协调,与图书出版和销售单位建立比较正常的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联系。要求他们按照省局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搞好治理商业贿赂的每一步工作,使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在这些单位深入人心,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二是寓治理商业贿赂于日常工作之中。要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加强舆论监督,通过对各种商业贿赂行为的揭露,营造治理商业贿赂的大环境。要通过宣传教育,使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深入人心,形成群体效应。通过认真执行有关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规章制度,使企业单位形成正确、规范的行动准则。使市场经济的法则在新闻出版行业中蔚然成风。任何人和单位违法违纪行为得到及时有效治理和惩处。同时大力褒扬遵纪守法行为,使遵纪守法者扬眉吐气,违法乱纪者到处碰壁。通过曝光查处的反面典型,来产生警世效应,唤起大家执法守法的意识。结合治理商业贿赂中查处的重大案例,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明辨是非、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举一反三,走正当路,做正当事,远离商业贿赂的诱惑。及时消除工作中的片面认识和消极心理,保持清醒头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治理工作中来,形成党员干部带头拒绝商业贿赂、广大员工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良好氛围。三是重视群众在治理商业贿赂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商业贿赂发生于日常业务之中,具有发生律高、隐蔽性强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要重视人民群众在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积极作用。发挥人民群众在各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是我党做好各项工作的经验和传统,治理新闻出版系统商业贿赂工作也是如此。要完善举报制度,畅通发现案件线索的渠道。要完善举报人保护制度。由于商业贿赂发生区域多在印刷和图书出版销售企业单位,这些单位的负责人掌握着企业经营的决策权,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掌握着员工的命运,因此在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一开始就要把保护举报人作为搞好治理新闻出版系统商业贿赂工作重要前提,制定具体措施,使保护举报人成为治理工作的一部分。要制定严格惩处侵害举报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任何人和单位,只要有侵害举报人的违法犯罪行为的,一经查实,坚决按照有关党纪国法严格处理。要改进举报人奖励制度。做好承诺,在保密的前提下,对有效举报的举报人,最好实行按揭发资金比例进行奖励的办法,以提高举报的效果和质量。
四是加大构建企业财务监管机制的力度。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的治本之策,同样也是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在严格执行现行有关规章制度的同时,积极完善图书和出版行业的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健全预防商业贿赂的机制。充分发挥单位财务人员的监督作用,堵塞漏洞。由于商业贿赂发生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企业财会人员的作用是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取得重要成效的前提之一。要教育企业财会人员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加强加大监督检查,严格责任奖惩制度。要求各级财务人员切实做到,在做好个人反商业贿赂行为的同时,对于违反财经纪律的财务行为要给予制止和告知,对于情节重大和不听劝告的当事人要积极向上级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反映。物料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要严格纪律和规定,杜绝浪费和受贿行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重构我国新闻出版行业会计监管体制,加大对印刷企业、新华书店等单位会计工作人员和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防止因商业贿赂做假账行为。健全金融监管制度,加强票据管理,规范和减少商业活动中的现金交易,健全征信管理体系,加大反洗钱力度,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促使市场经济主体完善自律控制机制。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新闻出版行业市场经济体系。
四、积极探索新闻出版行业治理商业贿赂的新思路
新闻出版行业商业贿赂行为受市场经济中负面影响,其商业贿赂存在已久,要彻底治理也并非一蹴而就的易事,要抱定长期奋战的心理准备,稳步推进治理工作。要统一部署、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综合治理,坚持把预防和治理商业贿赂贯穿于图书出版和销售的始终。
1、从工作总体上把握,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工作 商业贿赂由来已久,它几乎伴随市场经济的产生而产生,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商业贿赂作为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既是贿赂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市场经济中出现腐败的重要方面,因而,治理商业贿赂也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纳入反腐败斗争的大局之中。从政治的高度全面看待治理商业贿赂的极端重要性。用全面、系统、协调的思维方式谋划治理新闻出版系统商业贿赂的各项工作。从总体上把握治理商业贿赂的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继续加强源头治腐工作。要不断探索源头治理的新途径,已有的源头治腐措施要继续搞好落实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颁布的《实施纲要》,树立抓重点、抓主要矛盾和长期作战的思想,使这项工作深入、扎实、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不断取得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新的成效。
2、要以改革的思路解决治理商业贿赂问题。商业贿赂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种病态现象。它是伴随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要我们认真重视,积极加以正确地处置,那么也一定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得到逐步缓解和解决。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包括商业贿赂在内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在经济管理和监督制约的体制机制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和漏洞。因此,针对新闻出版行业管理和监督体制机制中的这些缺陷和漏洞进行改革创新,使之与“三个文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是防治新闻出版行业商业贿赂问题的最根本的办法。正确的改革创新应该是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况且商业贿赂行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那么,我们的惩治对策也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在改革中主动积极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全方位把握改革创新的作用,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调整改革思路,积极探索治理商业贿赂新的措施和办法。
3、抓紧制定治理商业贿赂方面的法律法规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推进与法制建设密切相关,依法治腐是防治腐败的根本思路和措施之一,也是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根本措施。包括商业贿赂在内的一切腐败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充分依靠法治这一手。所以,我们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应当着眼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这个工作大局,要以法治的观念为指导,坚持依法治腐的原则,注意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惩治和预防商业贿赂,在当前,由于我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刚刚起步阶段,所有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还没有一部专门完整治理商业贿赂方面的法律,所以,在建立健全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法规的工作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必须抓紧时间,尽快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
4、把道德建设作为治理商业贿赂的基础性工作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和发展,是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和尺度的具体化。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础,更是我们党拒腐防变,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基础。从道德的角度看,因商业贿赂而导致的非法出版物甚至涉黄读物流进社会、学校,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就是违背基本道德底线的行为之一。因此,落实以德治腐、治理商业贿赂原则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切实加强道德建设。道德是人们内心深处的自我“立法”,它的鲜明特点是自律性,它立足于从人们的内心深处感化和消除某种行为心理,进而做到自觉自愿地不做某些事情。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能够普遍地树立起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至上的伦理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自觉抵制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那么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是巨大的,长此以往,必然会形成群起而效之的正面效应,各种腐败行为、犯罪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有效的遏制。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他律作用。法律依靠国家意志和权力强制于人,而道德则依靠社会舆论(道德评价)监督制约人。法律往往只是凭其强大的威慑力在“敢不敢”的层面上遏制各种腐败行为,而道德则是在更深的层次上即“该不该、愿不愿、有没有”的原始动因上遏制和消除人们的罪恶心理。可见,加强道德建设是从思想源头上治理腐败的一项根本措施,也是生产精神产品的新闻出版行业治理商业贿赂的根本措施。
《新闻出版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几点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新闻出版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二篇: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的几点思考
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的几点思考
2005年7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治理商业贿赂作出重要批示。200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治理商业贿赂问题。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把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作为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强调要
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国务院把工程建设列入今年治理商业贿赂的重点,这就需要我们对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作一认真思考。
一、正确界定商业贿赂概念和特征
1.商业贿赂是指市场参与者在商业活动中,为了谋取商业利益,而故意采取各种贿赂手段,分割正常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商业贿赂犯罪与其他类型的职务犯罪相比,突出的特点是它的系统性、辐射性,具体表现为经营者通过给予财物等手段获取交易机会或者其他利益,行贿范围往往覆盖其涉及的所有商业活动。而受贿者往往不只收受一个人或一个单位贿赂,还会涉及其他的行业经营者。行贿、受贿的不正之风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变成一个行业的“行规”、“潜规则”。
2.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商业贿赂行为的特征有三个:(1)主体是经营者,贿赂对方为单位或者个人。(2)目的是为销售商品或者购买商品,即为达到商业目的,通过贿赂手段,获取优于其他经营者的竞争地位。(3)手段有两类,即财物手段和其他手段。
3.商业贿赂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争项目、占市场给予对方一定的回扣或好处费。从请客吃饭,到送“红包”和银行卡,再到名目繁多的“技术服务费”、“顾问费”、“咨询费”等等。
二、商业贿赂存在的社会环境和形成原因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与中央党校《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编辑部就商业贿赂问题进行了联合好范文版权所有问卷调查。其中,第二部分为对待商业贿赂的态度调查,有94.39的人认为为了做成生意,会答应给予对方回扣;有90.65的人为了逃避巨额罚款,会选择宴请执法人员;在做生意时看到其他生意人向执法人员行贿,只有14.02的人选择举报,而54.21的人认为一般不会,另有31.78的人认为肯定不会,在做生意时,有76.64的人选择给回扣、好处费和请客送礼的营销手段,20.56的人选择不会。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待商业贿赂的态度较为消极,商业贿赂已经被市场参与者默认为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并被作为市场参与者与执法人员打交道的有效“润滑剂”。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并不愿意对所发现的商业贿赂线索进行举报,也就是说,商业贿赂已经成为一种不良市场“文化”。
天津南开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教授程宝库认为商业贿赂不良文化的形成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不良商业环境的影响。商业贿赂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在中国做生意如果不请客送礼生意肯定做不好,这说明商业贿赂已经成为一种市场潜规则。而另一项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官员在发放许可证、资格认证、监督检查和其他市场管理环节受贿现象很普遍或比较普遍。这说明少数政府官员的索贿受贿行为在商业贿赂的滋生蔓延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正如温家宝总经理所说:“商业贿赂虽然发生在经营者的交易活动中,但与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严肃查处政府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参与或干预企业事业单位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索贿受贿行为。”在这样一种不良商业环境的影响下,商业贿赂不良文化逐渐形成。
二是传统商业文化因素的制约。中国人强调人际关系,这与漫长的封建社会和小农文化有关。商业贿赂在我国并不陌生。在这个传统的人情社会,商人就更需要建立庞大的关系网,“多个朋友多条路”就是这样一种“生意经”。清朝末年鼎鼎有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一开始在小钱肆当学徒,1860年开始经营小钱庄,因善于拉关系,与官场中人往来,最终成为杭州城一大商绅,也成为今日许多人崇拜的“商圣”。改革开放前,中国没形成过一般意义上的商业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但商业文明的滞后,传统商业文化的困扰,明显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人们在市场上讲人情、拉关系,不按市场规律办事。传统商业文化成为扭曲市场竞争、滋生商业贿赂的因素。
三是以“权力行为”代替“法律行为”的结果。我国在反商业贿赂立法方面存在一些缺陷。而法律缺陷的产生,往往是以“权力行为”代替“法律行为”的结果,也就是说,起草立法的部门为了给本部门的“权力行为”留出充裕的空间,故意在法律规定上含糊一些,并对各部门法律之间的不协调、冲突、脱节之处采取回避的做法,把矛盾留给“权力行为”去运作。这样,漏洞百出或含糊不清的法律让企业无所适从,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
第三篇:浅谈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文章标题:浅谈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商业贿赂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商业贿赂出现以来,世界各国都采取措施加以禁止。中纪委六次全会后,反商业贿赂开始高调亮相,隐含着我国反腐败战略重点的转移,治理商业贿赂已作为今后全国上下反腐败工作的重点。在此,仅以个人观点,试着从商业贿赂长期存在的原因、商业贿赂的危害
和如何治理商业贿赂行为三个方面,并结合国情及油田公司的实际情况,浅析我个人的几点看法。[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一、商业贿赂长期存在的原因
处在发展中的中国正在发生普遍的商业贿赂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侵蚀消解作用毫无疑问,同样,也阻碍了我们企业的发展。追究根源,我们中国为什么会长期存在如此普遍性的现象与问题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财产权的确立,为商业贿赂构筑了寄生摇篮。如今,我国的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的财产权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逐渐得到确立,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初步形成了市场竞争的格局,由于每个经济主体有着自己的独立经济利益,在竞争中不良经营者就会运用其他不正当竞争手段的同时实施商业贿赂争取交易机会和交易条件;同时,我国市场体系还处在发育不成熟阶段,新旧体制的转轨时期,由于企业管理经验不足,行政干预经济的现象依然存在,原料和辅助材料短缺的条件下,以各种手段获得行政的支持、获得项目、获得特许、获得物资成为必要和可能,这样就使商业贿赂成为了商品经济发展中市场不成熟,物资不够丰富等条件下滋生的一种丑恶社会现象。
(二)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为商业贿赂广开了方便之门。我国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体制,大量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没有较固定的供销渠道,在原料供不应求的条件下,他们为获得物资供应就有可能行使商业贿赂行为;因为没有稳定的销售对象,为推销商品,他们会买通采购人员,争取交易机会;同时,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的帐目管理制度不严,也为商业贿赂开了方便之门。
(三)“委托――代理”机制的不健全,为商业贿赂提供了企业漏洞。委托人没有足够的权利去监督代理人的所作所为,政府没有足够的兴趣与力量去维护委托人的委托权利,在这个不健全的“委托――代理”机制上,“公有制”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最大的漏洞,“全民所有”使这些公共资产远远脱离其委托人而存在,代理人反倒成为了这些资产的实际委托人了,而真实委托人却连影子都没有,就这样,在缺乏对代理机制的有效治理的情况下,发生普遍的代理人侵吞委托人利益的事,就毫不奇怪了;但是,如果委托人有足够的权利监督代理人,政府有必要的兴趣维护委托人的权利,那么,就不会形成如此普遍的商业贿赂问题。
(四)商业规则形态的束缚,使得商业贿赂成为了市场生存必不可少的法宝。当今中国的商业规则形态还受脱胎于熟人社会商业习惯及计划经济时代商业规则残余的影响。熟人社会商业习惯主要表现在商业交易行为的全过程过度依赖人情因素,而不是出于对公共契约的信赖与遵守,而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复杂,昔日基于地缘、亲缘上的人情关系又不得不借助行贿等手段来维持,也就是说,在脱胎于熟人社会的商业规则中,商业贿赂是市场生存必不可少的法宝。而计划经济时代商业规则则主要表现为:政府权力还掌握着多余的资源配置权,许多可以由市场来配置的资源,仍然须看权力的眼色行事,如此一来,通过向权力者行贿获取市场收益,就成了某些企业心照不宣的生财之道,这种商业贿赂的本质仍是以人情关系替代公共契约。也正因为商业贿赂存在着顽固的社会土壤,所以,虽然中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已经涵盖了对商业贿赂的制裁,但商业贿赂还是被许多人视为见怪不怪的行为。
二、商业贿赂行为的危害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经营者以贿赂为手段购销商品的现象并不少见,而且变换各种手法,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生活中,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回扣。在现实生活中的回扣现象除了现金给付之外,还有以其他方式的酬谢,有明礼暗贿赂,还有以购代贿的,甚至还有以赌博输钱代贿的等等。总之行贿是为争取交易条件与机会向受贿者提供个人现金收入或其他报酬。回扣现象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相当普遍,而且名目繁多,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商业贿赂行为从根本上扭曲了公平竞争的本质,使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无法发挥正常作用,阻碍了市场机制的运行,从而破坏了市场的交易秩序。它的存在和发展,干扰了经营者间的公平竞争,使诚实信用经营的企业论为受害者,以致在现实竞争中出现了名牌优质商品敌不过假冒伪劣商
品的奇怪现象,影响了企业生产,科技的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妨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商业贿赂行为造成了国家大量税利的流失,使国家和集体蒙受巨大的损失,形成国家、集体财产被私人大量侵吞的严重后果。
(三)商业贿赂行为为假冒伪劣产品大开方便之门。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诸多有关假
冒伪劣产品案例表明,它们之所以能在全国通行无阻,其主要法宝就是在其经营中大兴商业贿赂之风。
(四)商业贿赂行为破坏了资源的合理分配。合理的竞争能准确的反映市场状况,使生产者知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以及在什么时候生产。企业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并且通过竞争,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防止资源和劳动的浪费。但是商业贿赂的出现,使交易的天平不公平地向行贿者一边倾斜。资源及劳动不合理的流向了行贿者一边。这势必阻碍市场机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技术,生产的进步。商业贿赂为不法生产经营者大肆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销售渠道,大开方便之门。现实经济生活中假冒伪劣商品得以泛滥,屡禁不止,不能不说,商业贿赂的诱惑是其中一大原因。
(五)商业贿赂行为已经成为孳生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的温床。由于商业贿赂行为的存在,企业经理、采购人员、供销人员以及政府官员利用工作之便,收受贿赂、损公肥私、中饱私囊,败坏商业风气,腐蚀了干部队伍,影响了安定团结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经济领域中犯罪现象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治理商业贿赂的对策
商业贿赂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一大“公害”。为此,党和国家在反腐败的统一框架下,把开展治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六大领域作为2006年专项治理商业贿赂行为的重点,也自然就在情理之中。准确把握现阶段商业贿赂的特点,积极探索反商业贿赂对策,不仅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而且也是将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配合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使商业贿赂治理工作在法治的轨道内顺利进行,推动治理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我们上级公司分别制定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实施方案》,油田公司也相应地制定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针对油田公司产权交易、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与设备引进、油品销售等领域展开了专项治理工作。我们认为,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结合我们油田实际,坚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在整个公司范围内建立具有油田特色的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工作合力,使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抓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油田行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央领导多次在会议上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国资委相应地召开了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工作会议,集团公司及股份公司制定的实施意见及方案也为我们清醒地认识形势,抓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油田公司各级部门领导对开展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油田公司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不断增强抓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围绕既要规范油田建设市场秩序,又要保持油田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既要惩治商业贿赂,又要维护石油行业稳定,深入推进本系统廉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坚定不移地把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形成特色。在提高认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针对目前少数干部存在的“喊得响,抓得松”的现象,切实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克服治理工作“难抓”等畏难情绪。教育各级领导干部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行政和实现油田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抓好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做到油田建设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并重,把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正抓在手上,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做到“六个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部署到位、责任明确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督促落实到位。
(二)抓重点,狠抓油田建设领域的治理工作
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必须突出重点。油田公司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重点是在五个领域:产权交易、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设备引进及油品销售。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五个重点环节,围绕油田建设中2005年以来的产权交易、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与设备引进、油品销售领域中的重点环节,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重点是全面调查摸底,查找突出问题,及时整改处理。要着重检查本系统、本单位干部职工在思想认识上,是否有“商业贿赂是经营活动的‘潜规则’、‘润滑剂’”等错误观念,在工作中是否有违反职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在内部管理机制上,是否有漏洞或薄弱环节,坚决纠正在油田建设领域中存在的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的不正当交易行为。二要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尤其是严格查处自查自纠工作中发现的商业贿赂案件。严肃查处利用职权参与或干预油田建设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索贿受贿行为。三要抓整改规范,重点是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着力构建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三)抓“两头”,全面推进治理工作
抓“两头”,就是吃透“上情”,把握“下情”。具体地讲:一方面要把上级的精神和政策吃准、吃透。要组织全公司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和领会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及油田公司对抓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切实抓好四个阶段工作的部署和落实,认真把握和实施各项治理工作,力求收到实效;另一方面要密切结合油田公司实际,把全行业的情况摸清、摸实。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全行业的情况,针对石油行业自身的特点,发现和掌握石油行业不正当交易行为和商业贿赂案件的特点、规律,发生的主要环节和重要岗位,分析其滋生蔓延的深层次原因,确定本行业、本单位的工作重点,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在政策、法规和工作三个层面上研究提出治理的具体思路和对策。建立信息专报和通报等制度,及时了解下面基层单位的工作动态和信息,加强工作指导,研究解决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总结推广治理商业贿赂成功经验,做到心中有数,手有典型,为长效治理和预防商业贿赂奠定基础,促进石油系统治理工作的平衡健康发展。
(四)抓制度,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
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根本是要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1、完善油田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对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种规范要求进行整理,针对存在的制度性缺陷进行修订完善。要围绕油田公司产权交易、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设备引进及油品销售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对廉政合同的执行力度;继续配合各级检察院推行“预防职务犯罪档案查询”制度,加大对收受贿赂行为的惩戒力度。通过进一步健全制度,堵塞漏洞,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2、深化油田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投资人招标制,规范投资人招标管理。开展建设项目代建制等试点工作。深化招标投标制度改革,加强对招标人和评标专家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招标评标行为。深化油田建设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完善油田建设各项体制,充分发挥管理体制对员工的约束作用。
3、建立企事业单位自律机制。加强对产权交易、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设备引进及油品销售等重点环节和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重点人员的监管。加强内控机制和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以守法诚信、优质服务为核心的经营理念,严格遵循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和职业规范。坚持依法经营,带头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商业贿赂。
(五)抓查处,严肃处理商业贿赂案件
严肃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是油田行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检验专项治理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油田行业自查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商业贿赂案件,要依法办案、依法处理,特别是对于重大典型案件,要予以曝光,惩一儆百,增强震慑力。在查处过程中,要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决纠正和防止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在商业贿赂活动中利用行政权力收受贿赂的重要岗位工作人员,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手软,决不姑息。我们各级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与公司纪委、监察部建立情况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信访举报网络的作用,向全体员工公开监督举报电话、网址和信箱,广泛动员员工群众反映和举报商业贿赂行为。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反映商业贿赂的每一件来信来访,都要及时进行转办或直接督办,凡经查实的都给予当事人和责任人严肃处理,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对署名举报给予反馈,并将处理情况进行通报。
(六)抓落实,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按照“抓得住、抓得紧、抓得实”的要求,既要集中时间开展专项治理,又要从大局和长远出发坚持常抓不懈。油田公司各级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和有效工作机制,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分兵把口,抓好各自分管的单位和部门,明确分工,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合力。通过落实责任制,把治理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及业务工作一同研究部署和检查落实。对工作敷衍塞责、措施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全系统要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定期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对分管的部门和单位要进行重点抽查,成立督察组对各单位的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和督促检查,加强经常性督促检查,确保治理工作的全面落实。通过狠抓落实,逐步形成行为规范、程序合法、监管到位、廉洁高效、制度健全的油田建设新局面,确保油田行业的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
《浅谈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谈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第四篇: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一些思考
文章标题: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一些思考
当前,商业贿赂在许多领域发展蔓延,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治理商业贿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并且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的系统工程。
什么是商业贿赂?同刑法按犯罪主体和客体来划分贪污贿赂罪与公司、企业人员犯罪不同,是否属于商业贿赂,应当根据行贿主体、目的及其发生领域来判断。客观地说:商业贿赂是指商业活动中经营者通过贿赂手段以获取交易机会或经济利益的行为。首先,商业贿赂是行贿方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如行贿方不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而是为了其他如上学、就业、工作调动、职务升迁等,则不属于商业贿赂。其次商业贿赂行贿主体只能是经营者。如果行贿主体不是经营者,即使行贿的目的与经济利益有关,也不属于商业贿赂。第三,只有发生在商业活动中的贿赂才构成商业贿赂。司法实践中有的贿赂行为的行贿方是经营者,行贿的目的也是为了经济利益,但因其不是发生在商业活动中,其侵害的客体与发生在商业活动中的贿赂行为截然不同,也不构成商业贿赂。
商业贿赂收买了什么?商业贿赂收买的是权力。商业贿赂的重灾区,个个都是权力垄断部门和经济决策部门。可以说,哪里涉及商业审批,哪里就有商业受贿的机会;哪里有审批权、执法权,哪里就有商业受贿的可能。治理商业贿赂,根本要治“权”,要把重点放在掌权人员利用权力收受贿赂的行为,解决好为谁掌权的根本问题。
人们深忧中国社会的诚信状况,而商业贿赂对此难辞其咎。商业贿赂收买的已不仅仅是握有审批权的和执法权的政府官员个人的道德操守,甚至“收买”了一个个行业、领域、部门的商业道德和政治道德。商业贿赂在人情往来之中轻而易举地颠覆了秩序、公平与操守,败坏了政府的廉政形象,危害了社会交往中的诚信操守,扭曲了公平公正的商业道德等等。商业贿赂已成为正义与公平的大敌。
商业贿赂有哪些特点?一是商业贿赂已蔓延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二是商业贿赂犯罪带有明显的行业、领域特点;三是商业贿赂的隐藏性较强;四是商业贿赂犯罪大多与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权钱交易有关;五是商业贿赂犯罪大案要案和窝案串案比例很高。
要很好掌握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法律政策界限。商业贿赂问题涉及面广,情况和原因非常复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要正确把握法律界限,严格区分正常的商业交往与不正当的交易行为,违纪违规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界限,在实践中一定要掌握好准确区分以下界限:一是准确区分折扣与商业贿赂的界限。《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明确规定,经营者可以以明示的方式给对方以折扣,给予和接受折扣双方必须如实入帐;在帐外暗中给予或者接受回扣的,分别以行贿和受贿论处。二是准确区分佣金等服务报酬与商业贿赂的界限。佣金是指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给予为其提供服务的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中间人的费用,性质属于合法的服务报酬。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获取的合理报酬,属于正当的服务报酬。但利用自身的职权,假借中介费、顾问费、咨询费、技术服务费、科研费等名义实施商业贿赂的,或其他明显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则应依据法律辨其实质,揭开伪装,按商业贿赂予以惩处。三是准确区分“红包”与商业贿赂的界限。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中收受病人及其家属的“红包”,在性质上属于行业不正之风,但不能作为商业贿赂处理。四是准确区分违反财经纪律与单位受贿犯罪的界限。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七条之规定,国有单位的经济往来中帐外接受回扣、手续费的,以受贿论。但对于单位收受商家“明扣”,未如实入帐而转入“小金库”的行为,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认真分析,不宜一律认定为单位受贿,有的构成其他犯罪,有的可按违反财经纪律处理。五是准确区分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界限。单位商业贿赂犯罪的主要特征是出于单位意志,为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对于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商业贿赂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得或私分的,应当按照自然人犯罪定罪处罚。
关于商业贿赂犯罪案件的管辖。我国现行刑法中共规定了八种贿赂犯罪,按照犯罪所侵犯的不同客体,包括:贿赂犯罪的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国有单位的六种贿赂犯罪,即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单位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规定在第八章贪污贿赂罪中,侦查分工由检察机关管辖;另外二种不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贿赂犯罪,即公司、企业人员的贿赂犯罪和对公司、企业人员的行贿罪,则规定在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第三节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中,由公安机关管辖。
《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一些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一些思考。
第五篇:治理商业贿赂的思考
align=center>治理商业贿赂的思考
align=center>宿雪岗
商业贿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伴随着法规不够健全,监督管理不够到位,盛行于不够成熟的市场经济时期。在当今世界各国,商业贿赂已经成为主要的贿赂形式,普遍存在于商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各国执政党和政府通过立法加以限制和禁止。商业贿赂具有明显的违法犯罪主体,是建立在党政机关、政府官员、干部考察考核、职务晋升任命、权力运行监督、项目设立审批发放、资质资格审批发放、资产资金审核、产权著作权专利权专项权特许权核准、资产项目估价评估、公检法案件调查审理、监狱羁押看管、商品和原材料销售基础上,独享和分享权力人员与需求者之间达成的权钱交易和利益转让行为。商业贿赂以权钱交易、损公肥私、中饱私囊、坑害国家、破坏公平竞争为显著特点。我们不但要深刻认识到它存在的广泛性,更重看到它的危害性、隐蔽性和多样性。在当今经济社会中,商业贿赂就象扩散的毒瘤,把魔爪伸向整个经济社会的每一个领域、组织、系统、肢体,如果不能认真的检查和监督就不易发现,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和清理,就会长期的顽固的存在,就会破坏经济秩序,腐蚀政府官员,危害公平竞争,扰乱社会安定,牵涉领导精力,影响和谐团结。商业贿赂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因为商业贿赂将为双方带来非法的利益,所以贿赂双方做事都十分诡秘,口头达成协议,订立攻守同盟,交易场地特殊,排斥他人参与,回避同事监督,甚至不经财务不记账,人为设障无法取证。近年来,商业贿赂呈现出多样性,不再是过去的回扣,相继出现了赠送干股分红利、空设岗位领工资、空设头衔拿薪金、超低价买商品、超高价卖商品、资产低价转让、贵重物品转借、贵重物品赠与、代交费代付账、无偿或低价转让使用权、约定离职给付馈赠、转移施舍家属子女情人等违法违纪行为,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仗,对策变化速度之快,令党和政府纪检机关所震惊。商业贿赂的盛行已经严重危及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经济社会发展。试想一下,这几年,有哪一件高官腐败案和官员倒台案,能够摆脱权钱交易和商业贿赂的魔爪。当前最有代表性的权钱交易案件,要首推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他从担任上海市黄浦区区长开始,滥用职权,危害社保基金安全,为不法企业主收购国有公司股权提供帮助,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利用职权在项目审批、资金安排、招商合作、土地规划、职务升迁等方面为他人谋利,本人或家人收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以权谋私,帮助亲属在经营活动中获取巨额非法利益,道德败坏,利用职权玩弄女性,搞权色交易等等。陈良宇所犯错误罪行,都与商业贿赂行为密不可分。我们可以设想,如果陈良宇不能从中得到非法利益,他就不可能铤而走险地去犯罪,而他每一次非法利益的取得,都是一次商业贿赂的权钱交易。可见,商业贿赂是多么发人深省和深恶痛绝。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首先要得到法律法规的确认,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理解,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依靠各级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依靠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检查,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依靠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依靠新闻媒体的大力配合,依靠和形成整个社会的打击和追杀局面。概括的说就是要努力实现“四个得到,六个依靠”。由此可见,治理商业贿赂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因为治理商业贿赂不同于打击刑事犯罪、惩治经济犯罪和消灭民事犯罪,能够唤起人民群众的义愤和广泛参与,形成巨大的投诉举报之势,取得短时间征集众多线索的成绩。商业贿赂往往对双方都是有利可图的,参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包容,知情人的相互包庇,案件结果及危害性的隐蔽特征,为征集治理商业贿赂线索加大了难度。治理商业贿赂的线索,往往来自知情人的被迫检举,来自贿赂人的不满情绪发作,来自受贿人的伙伴被抓被审被判,所以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一些商业贿赂参与者,就是基于这一点认识,才存有较多的侥幸心理,才敢于胆大妄为的去对抗法律法规,践踏法律的尊严,最后落得个锒铛入狱后悔莫及。治理商业贿赂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面对商业贿赂的隐蔽性和多样性,必须从完善法律法规的高度出发,明确治理商业贿赂章法。尤其是要进一步明确实施贿赂的主体资格,不能继续以往的做法,单纯强调政府官员、企业法人、董事长、董事成员、监事成员等等,要把眼睛和视线扩大到相关人员,包括配偶子女、兄弟姐妹、亲属朋友、经纪人、代理人、委托人等等,以至于从行贿主体转移至受贿主体上来,凡是对受贿主体行贿的都要提供法律依据,能够依法从重从快地处理各种商业贿赂行为。对于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确认,也要从调查各种社会现象入手,力争把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禁止一切利用权力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本着宁可错抓误审,也不可放任违法的思想,不断追求法律法规的完善性,尽可能用准确的法律法规条文,明确其所有商业贿赂行为,使商业贿赂参与者言行毕露,违法犯罪有法可依,让有欲望参与者闻风丧胆,让心存不轨者不敢侥幸雷池。治理商业贿赂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治理商业贿赂必须依托良好的社会氛围,其中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尤其重要。对于政府官员和企业法人的政绩评价,不能单纯看他的经济效益,
还要看他的综合社会效益,要形成一整套完备的考核方法,重点是审查他们在效益产生过程中,有没有违法乱纪的言行,有没有行贿受贿的举动,有没有侵害国家利益,多贪多占,损公肥私,中饱私囊,坑害国家,破坏公平竞争的问题。要教育广大的干部和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政绩评审观,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作用,积极参与政府官员及企业领导人的质询和评议,形成公开、公正、公平、全面的政绩考评机制。让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人对自己的政绩观有一个新的评判标准,对自己的言行有一个公正的估价,从而形成自觉的行为约束和限制。治理商业贿赂要高兴反不正当竞争的旗帜。商业贿赂盛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企业法人不乐于或不敢于参与公平竞争,用感情、资金、财产、女色的付出取代竞争条件,获得竞争取胜的权利,从而得到想取得的经济利益。只要我们的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真正把企业作为竞争的主体,让企业在竞争中得到加强和完善,让企业自主的参与竞争而脱颖而出,获取企业应当得到的利益,经济社会的竞争市场就能得到净化,企业法人的理智才可能战胜盲从,他们的商业贿赂行为才能大大减少,治理商业贿赂才不是一句空话,党和政府的廉政建设形势才有可能大为改观。所以,从这一认识出发,党和国家要高兴反不正当竞争的旗帜,切实把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建立有效的运行监督机制,以保证市场竞争的公正、公平、公开、合法。治理商业贿赂要大力削减人为权力和审批事项。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分析商业贿赂的原因和跟踪商业贿赂发生的全过程,就不难发现只有人和权再作怪。如果我们的党和政府,能够从这一点认识出发,大力削减人为权力和审批事项,借助于现有的条件,广泛应用高科技取代人力办公,利用计算机网络化办公,取代传统的人员岗位职守,更大范围的应用网络公开,电子化办公,人性无接触式事项审批,发挥电子市场运作的主渠道作用,一切需要审核和许可的事项和项目,按照公开条件,择优审核,公开招标,公正竞标的方法去办理,着眼于根除产生商业贿赂的媒介,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审批事项,那么,商业贿赂就可以大幅度的减少,公开、公正、公平、合法化的权力与事项审批局面就可能早日实现。治理商业贿赂要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既要集中时间开展专项治理,又要从大局和长远出发常抓不懈,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相结合,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统一,与政治、经济、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商业贿赂问题,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要加强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反对商业贿赂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要加强对国家公务员、中介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人员的法律法规、纪律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其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要大力支持和引导新闻媒体对商业贿赂进行舆论监督。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法律维护市场秩序、规范交易活动的作用。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官员、企业、个人信用档案,实施信用管理、诚信守法、违法提醒、违法警示等制度。要深化体制改革,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商业贿赂。要进一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尽可能减少特权,规范行政行审批为,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全面推行公开采购和网络报价制度,建立公开采购的平台,健全投资监管体系和运行审计监管制度。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减少垄断,防止地方保护,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企业自律,推动企业守法经营,公平竞争。我们深信,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有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不懈努力,有公检法司的重拳出击,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一定能够取得较大进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会得到不同程度和不断的解决纠正,企业作为市场竞争运行的主体,会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不平等竞争只是暂时的,公平和公正竞争才是永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