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基层商务执法能力建设。 Microsoft Word 文档
全面推进商务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基层商务执法能力建设。
加强与工商、公安等部门在行政执法上的协作,加强与各地市州在行政执法上的协作,加强与各县市区在行政执法上的协作。针对事关民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视时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大案、要案的办理力度,进一步提高商务执法队伍形象。
规范案件核审、重大案件集体研究决定和备案制度,规范执行听证制度,提高案件办理质量。
依法逐项细化、量化商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完善适用规则。
统一全市商务行政处罚案卷制作标准,加强执法档案管理,组织全市商务执法单位开展优秀执法案卷评比活动。
加强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
加强12312举报投诉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市场监管机制。加强信息宣传,重点加大对商务领域违法事件、案件办理情况、正反典型、12312功能以及商务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宣传力度,以此来引起领导重视和关心、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并以高压的宣传态势,震慑不法分子。
第二篇:执法能力建设年调研稿
提高基层财务管理水平,服务“执法能力建设年”活动
刘磊 姜磊
省局提出集中用两年时间,在全省工商系统开展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年活动,是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依法行政、推进职能到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财务装备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提高基层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为工商行政管理全局工作服务的能力和效率,以求更好的服务于全市系统“执法能力建设年”活动的开展。
一、充分认识提高基层财务管理水平对于“执法能力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意义
执法能力的建设几乎牵涉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加强财务装备管理、提高基层财务管理水平对开展执法能力建设活动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基层工商部门特别是基层工商所的人力物力,使基层工商部门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监管执法工作,从而促进监管和执法能力到位;二是通过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系统依法、科学理财水平,有效地控制收费管理中的“跑、冒、漏、滴”等现象,从而达到应收尽收、应缴尽缴,为“执法能力建设年”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三是财务装备管理部门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财力向基层倾斜、确保基层稳定的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基层工商人员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将对加强自身执法能力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通过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规范工商行政管理规费的收取行为,督促基层工商人员依法收费、廉洁从政,其本身也是工商系统执法能力建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全市工商系统基层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全市系统的基层财务管理工作经过系统上下财务装备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正逐步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基层财务装备管理机构设置到位,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财务人员素质稳步提升,财务核算行为逐渐理顺,财务监督作用日益加强,财务管理水平较之以前已有了明显提高。经过几年的运行和探索,在基层工商所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可行的“报账制”经费管理机制。2005年初,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全市系统基层工商所全面开通了微机网络收费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收费管理的微机化、票据管理的规范化。这一切,都为财务装备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服务工商行政管理全局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还应该看到的是,系统目前的基层财务管理水平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 一定的差距。同时,就系统内不同单位的情况而言,也存在着区县局与区县局之间财务管理水平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尚不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的经济利益。所以,财务机构及体制应随着整个工作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在人们的心目中,行政机关财务部门仅仅是一个为干部职工谋福利的服务部门,只是一个附属机构,对行政机关的职能作用没有多大的实际价值。目前基层财务部门的工作更多的时间是用在会计核算上,基本没有时间和人力来进行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更是少有精力去进行必要的、深入的调查研究,因此必然造成重核算轻管理以及对自身存在问题发现、思考不足的现象。
2、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近年来,我们结合本部门实际,面向基层单位相继建立健全和更新完善了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定,使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据可依。但是在这些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却依然存在着不规范、不到位的现象。管理制度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再加之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有时便会导致诸如违规操作、责任不清、影响工作正常开展等现象的发生。
3、基层财务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近几年我们一直鼓励基层财务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 训,也举办了一些针对基层财务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但由于这些培训涉及面窄、系统性、连续性不强,还远不能满足当前会计知识更新加速、现代化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需要。
4、对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最基层单位——基层工商所的经费保障管理体制、经费使用合理性等研究不够、指导不够,不能充分做到通过财务调节机制调动广大基层工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应有作用。
三、加强财务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1、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会计职能
工商行政管理财务部门应具有两项基本职能,一是会计的日常核算;二是管理与监督:即对整个系统的资产进行管理,对财务收支进行预算,统筹安排资金,利用会计信息对工商系统的依法行政进行调节、约束和促进。随着工商监管职能的加大和经费管理工作的需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活动应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健全财务机构,明确岗位目标。在机构和人员配置上考虑到相互制约关系,避免由于人员紧张,分工不尽合理而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健全财务机构,也便于对工商所、各业务科室的收费进行核算监督,及时了解各部门的经费开支预算,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为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真正当好参谋、理好财。充分发挥会计的 核算和监督职能,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当好后勤。
2、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财务监督的目的在于保证国家法律、法规、财务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维护财经纪律,保证部门工作的正常开展。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规范的、完善的、适合本单位情况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一是要建立对行政性收费的管理监督制度,贯彻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一方面要结合微机网络收费管理,建立收费台账管理制度,实现收费台账微机化管理。这样不但便于工商所对管辖区域的全方位监管,财务和监察部门也可依据“收费台账”和收费票据对收费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杜绝收费漏洞。另一方面,要对管理费实行收费、稽查的分离管理制度。个体户根据规定每月到工商所缴费时,有专人按照收费标准收取管理费并开具票据;所长对收费进度情况随时进行微机审核,严格把关;稽查小组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督查;二是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设置审计岗位,对本单位的财政情况进行把关,健全内部机制,把主管会计与出纳之间、会计机构负责人与主管会计之间、分管领导与会计机构负责人之间、单位负责人与分管领导之间的监督以及单位所有人员对财务工作的监督程序化、制度化,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和办事程序,真正做到“规范管理、依法理财”。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优秀的财务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熟练掌握、运用财政、预算、税务和财务的有关政策、法规,对获得的财务信息和资料进行科学分析,根据经费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合理调配资金,保证工商行政管理各项任务的完成。还应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对财务、管理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进行跟踪,及时收集资料,深入研究、总结,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指导具体的工作。要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结合系统特点定期搞好知识更新,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业务培训和现代化技能的培训,加强各岗位的业务交流,树立廉政意识,自重自警,提高其胜任本职位的道德水准和业务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
4、树立大局观念,统筹安排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依法理财,就是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根据机关的实际,采取积极措施,规范经费开支,做到少花钱多办事。现在工商系统的经费入财政预算管理,要把有限的资金管好用好,就要在管理上树立大局观念,结合本单位财务状况,按照合法性、适应性、规范性、科学性的原则,统筹安排资金,建章立制。要建立本单位各部门的预算申报制,年初各部门将按本的工作计划开展工作预计的经费开支预算报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备查,财务部门根据工商工作重点和全局的工作目标编制合理的、切实可行 的单位预算。
在安排经费开支上,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本着厉行节约、注重资金使用效益、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要在充分考虑业务支出、办案经费开支和有关装备项目以及大规模行动所需经费的基础上,把握好财力向基层适度倾斜的原则,想基层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采取切实措施增加基层工商所经费,将对基层的各项鼓励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对基础设施、信息、设备合理安排使用,提高其综合利用率,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
5、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目前,我市工商系统财务已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帐务处理,但是距离完全实现财务工作电算化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设备配备不足,人员素质不齐,财务数据不能共享,财务管理、监督上还欠衔接等。下一步,我们要在基层财务人员素质逐步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层财务工作的电算化建设工作,将当前财务软件中尚未利用的功能充分开发利用,争取早日彻底实现基层财务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切实提高基层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6、未雨绸缪、精打细算,积极应对“吃皇粮”。当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吃皇粮”已经是大势所趋。而“吃皇粮”以后,工商机关既要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不减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负担不加重,自身又要应对“吃皇粮” 带来的各种变化,这就要求工商部门特别是工商财务部门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应对。一是要抓住“吃皇粮”前这一两年的时间,利用微机网络收费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大收费管理力度,并积极追缴、清理欠费;二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财政部门给予我们的罚没收入100%返还的有利财政政策,加强执罚力度,努力增加收入;三是要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大力繁荣各类市场,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工商部门培植、增加费源,从而为聊城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单位:聊城市工商局)
第三篇:_基层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
基层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
新《交通法》实施后,兰州交警在三月份开展了大规模的集中整顿和专项治理活动,以乱停乱放,违规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为主一个月内开出了近10万张罚单,这背后暴露的是部分地方在交通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以罚代管的现象。基层交警的规范化执法建设又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如何真正实现以“法”领管,以“法”代管,做到法、规合一,是我们在10万张罚单背后要思考的问题。
一、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交通民警缺乏正确的执法观念。具体表现为:(1)缺乏正确的执法理念。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执法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意识,执法方式和手段简单生硬,(2)法制观念淡薄,依法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3)执法工作责任心不强,对由于执法过错所产生的后果没有清醒的认识,思想上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交通管理执法工作的要求;(4)对规范化建设认识不到位,认为交通管理工作的全部就是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办事,对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认识和协调意识不强。
(二)、部分地方对规范化建设的组织和措施不到位。具体表现为:(1)组织不到位。有些地方虽然建立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工作领导与办事机构,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交警的日常执法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不够,没有切实采取行动。(2)制度制定不规范,没有依照宪法和法律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出容易操作、便于实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具有分散性特点,没有把执法规范化建设措施细化到基层、细化到每位民警。(3)法规制度执行不到位。具体表现为证据把关不严,不能客观、全面收集证据,经不起严格检验;法律把关不严,不会正确使用法律条文,没有做到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所有执法结果都必须符合立法目的。
(三)、对基层交通民警的警力投入和经费保障不足。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道路通行条件的改善,道路交通管理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部分地方财政核拨的公务费用只够维持正常工作运转,造成警力严重不足,而新增加的协警人员,并不属于公安正式编制序列,其所需配备都由执行大队独立支付,这又加重了大队经费负担。
二、如何推进基层交通民警规范化建设
(一)加强对执法个体的规范。
1、加大对交通民警的宣传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具体做法为:可以通过在公安交警部门开展“思想纪律作风教育整顿”、“警民换位思考大讨论”“反腐倡廉集中教育”、“爱民实践大走访”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逐步端正并提升民警的执法思想和执法观念,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意识,消除“官本位”思想。坚持法律至上、以法为本的原则,在执法过程中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思想,形成“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执法态度。
2、提高交通民警的执法水平和能力。通过组织开展“正规化建设”、“公安机关三项建设”、“三基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规划”、“岗位技能大练兵”、“业务理论大练兵”、“警务实战大练兵”等活动,按照“缺哪儿补哪儿”的原则,有的放矢安排培训课程组织民警进行学习培训,着重提高基层执法者办案执法的能力。
(二)加强监管,完善并落实执法责任制。
1、建立健全受案、立案、调查取证、审批、告知、听证、处罚、法律文书、档案管理等各个执法环节的具体工作制度,使执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确定各部门和各民警的具体执法权限、执法责任、量化工作目标。
2、严格考核制度,把执法责任制的考核与岗位目标考核结合起来,把考核结果与领导的政绩、晋升挂钩,与民警的提拔、立功受奖挂钩,做到执法分明。
(三)加大资金技术投入,科技强警,做好警务的保障工作。
1、健全和完善现场执法装备,如照相设备、录音录像设备、酒精检测仪、测速仪、警示灯、停车示意牌、牵引绳、反光锥筒、警戒带、拦车破胎器等现场记录、采样、维权、执勤、执法设备。
2、健全和完善非现场执法装备。具体做法为:(1)确保执法的公开性,公开固定电子警察测速设备的位置,在来车方向科学、合理地设置提示标志和限速值及解除限速标志等辅助设置。(2)确保非现场执法设施的合法性,非现场执法装备要经过技术监督部门的技术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3)及时告知违法事实,公安交警部门可以采取报纸、电视、广播、电话查询、邮寄等方式对交通违法行为人及时告知。(4)规范对非现场执法装备采集信息的审核,采集的信息资料应符合执法实体和执法程序,对因交通标志设置不规范引起的交通违法或者是对交通违法事实记录不详细的信息资料不应予以采用。
(四)优化执法环境,促进民警规范执法。
1、建立健全各项执法制度。通过健全《执法责任制度》、《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制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执法公开制度》、《执法档案制度》、《网上办案制度》、《值日警官制度》、《法律知识考试培训制度》等制度,健立起对民警执法办案过程的监督制约体系。
2、健全公安交警内部监督机制,完善严格审批、执法检查和执法质量考评机制,完善民警个人执法档案和单位执法档案。做好监督、记录、考核、评议、纠正、整改工作。将执法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执勤执法的各个环节,增强内部监督的实效性。强化对执法行为的事前、事中监督,减少执法过错。
3、丰富监督形式,加强社会监督力量。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拓宽外部监督渠道,全方位接受社会的监督,如警务公开、聘请义务监督员、实际走访、公开监督电话、公开监督电话等。
4、净化民警执法的外部环境,切实解决民警执法难、难执法的问题。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努力遏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积极为民警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全力维护法律的公正、公平。
第四篇: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浅谈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新县公安局副政委邱斌
一直以来,执法工作被称之为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尤其是近年来,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级领导和群众公安机关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新县公安执法工作实际,对当前公安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基层公安机关如何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浅谈几点认识。
一、当前公安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基层民警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概括地讲,就是“三多三少”的问题。即执法环境复杂因素增多,警力相对数甚至绝对数较少;要求和约束增多,管理手段和措施相对减少;责任和压力明显增多,待遇和报酬相对减少。就新县公安执法工作实际来说,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队伍本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队伍整体素质不够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执法执纪不够严。个别民警不能严格履行执法规定,执法随意性大,重实体、轻程序,重执法的法律效果、轻执法的社会效果。调查发现,目前熟练掌握《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事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以及公安机关办理行政、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执法工作常用的法律法规的基层单位负责人和民警不足六成,法律知识的匮乏使得执法工作难上水平。
二是内部管理中的问题。由于公安机关内部分工过细,多种执法机构并存,执法职能交叉重叠,职责不明、权限不清,导致同一系统内不同层级都有一定的执法权,执法中交叉冲突现象难免。比较典型的是各执法部门,如派出所和治安、巡特警等部门,包括上级机关的治安支队等均有权查处卖淫嫖娼、赌博等案件,有的甚至跨区域执法,结果往往是罚款了事,管理却很难落实,导致执法秩序混乱。主要原因是办案单位受经济利益驱动,碰到有利的案件争着办,无利的案件推着不办。涉案财物管理,也是执法办案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既涉及到依法行政,也与及时结案密不可分,是民警是否公正严明执法、是否清正廉洁的晴雨表。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虽然时隔多年,但随着涉案群众法制意识的增强,到基层公安机关讨要涉案财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是警力不足带来的问题。新县公安局一线执法民警现有163人,是全市民警人数最少的县之一,约有90%的民警患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疾病。警力不足导致管控力度削弱,疲于应付使民警难以学习“充电”,难以考虑执法细节,“精细”执法不够。同时从接处警情况分析,严格意义上不属于警务范围的报警(不够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立案标准的)约占全部报警数的70%到80%左右,如没带钥匙,家庭琐事纠纷,住宅附近噪音污染和土地征用、拆除违章建筑以及基层组织换届选举等非警务活动。尤其是一部分接处警是否为警务执法范围较难区分,经济纠纷、群众发现昏迷不醒的酗酒的人等,不仅导致执法困惑,而且耗费了大量警力。
四是执法环境带来的问题。因胆小怕事或抱有“事不关己、明哲保身”思想,很多群众作为现场目击证人却拒绝作证,造成民警办案取证难。由于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群众对执法部门的对立情绪较重,民警正常执法往往遭到抵制,甚至谩骂和围攻。个别媒体接到群众举报后,或受利益驱动,或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和收视率,不问原由,断章取义,做不实报导,事后得知真相后不肯澄清事实,不仅损害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形象,而且从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个别人甚至是违法犯罪嫌疑人的不良心态,动辄以向媒体曝光为要挟,影响民警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仅今年1-4月,新县公安局就接连发生3起公然挑衅出警民警的案件。在执法工作中,一些民警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由于对此类案件从调查取证到呈报处理过程繁琐,且审查把关较细,往往不了了之,极易使民警产生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执法工作积极性。
五是法律法规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问题。部分法律法规规定得过于笼统或与实际情况有差距,不具备操作性,使得民警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一些细节问题上难于把握。如对醉酒人的约束问题,法律法规对约束的“度”没有明确规定,实际操作中不好把握,不约束会影响或威胁到他人人身安全,甚至会扰乱公安机关的正常办公秩序,约束则动辄导致民警被投诉。因民间经济纠纷而到公安机关寻求解决或在一般伤害案件及交通事故赔偿问题处理工作中经公安机关调解达不成一致意见的,受理单位理应告知当事人双方到法院起诉,但在实际操作中群众大多不愿到法院提起诉讼,而习惯到公安机关缠诉缠访。
二、对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针对上述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新县公安局立足实际,研究制定了《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从统一执法思想、规范执法主体、完善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推进执法信息化等多方位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结合该方案的具体实践,我认为应在严格奖惩激励的基础上,从建立完善教育培训、管理保障、内部挖潜、民警维权、沟通协调“五大工作机制”入手,全面促进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是抓好岗位练兵,打牢执法基础,建立完善教育培训机制。要在定期组织民警到检察院观摩学习和到法院旁听庭审或请检、法机关的专家授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基层民警特别是单位负责人率先垂范、带头苦练基本功、认真学法、正确用法、严格执法。建立公安民警学法用法制度,定期开展法律知识测试,将民警法律知识考试成绩记入民警训练档案,以考促学,以学促用,使每个民警做到熟读、熟记,弄懂、弄通,在执法时说得清、讲得明、用得准,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能力。今年以来,新县公安局以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事诉讼法以及公安机关办理治安、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执法工作常用的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每两月组织实战单位民警进行一次闭卷考试,已经取得全局执法民警迅速掀起自学法律法规热潮的初步效果。同时抽调实战单位民警到法制室开展规范执法卷宗轮训活动,抽调派出所民警到刑警大队学习刑事执法办案,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是注重工作实效,落实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管理保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是实施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核心环节。针对当前落实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中存
在的问题,要对原有的执法执勤制度进行全面归纳梳理,紧紧抓住接警、受理、立案、调查取证、伤情鉴定等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执法环节,有针对性地修订完善各执法环节程序性、主体性的制度和规范。对原有的不够具体明确的制度,进一步明确、细化,对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要进行修订,对规范执法行为中的空白点要及时补充完善制度,对执法规章制度进行一次彻底的再建设,努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执法管理制度体系,将公安机关的每一个执法行为、每一个执法活动都纳入到制度、规范的有效约束之中,从源头上杜绝执法的随意性。新县公安局从去年8月份以来进一步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出台规范办理赌博、卖淫嫖娼两类性质案件的规定、票据申领核销和涉案财物及保证金由县局装财部门统一集中保管制度,进一步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
三是创新工作模式,树立现代警务理念,建立完善内部挖潜机制。在当前维护社会和谐任务繁重的复杂环境下,非警务活动在短期内仍无法避免,接受求助服务群众,从根本上说也终究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所在。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就是增加编制,关键是要突破传统观念和模式的束缚,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积极探索新思路、新途径,从自身挖掘潜力,要采取深化机构改革,抓实考核奖惩。要努力营造一个良性竞争平台,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激发队伍的内部活力,形成能上能下、奖优罚劣的管理模式,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民警有盼头、有干头,推动警力下沉,突出工作重点,科学调配警力,合理安排勤务,狠抓科技强警,优化考核奖惩等各项措施,以提升管理效能来弥补警力不足的问题。
四是改善警民关系,加强形象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民警维权机制。只有先解决群众呼声较高的难点、热点问题,才能取得群众对我们工作更好的支持和理解,才能更进一步拉近警民关系、增进警民感情。有了融洽的沟通、和谐的情感,才能更利于我们工作的开展。要以“大走访”为契机,开展警务评议活动,听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工作的意见,要依法接受人大、政协、人民检察院以及舆论的监督,重视听取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做到态度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积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对法律负责和对党和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同时,建立健全维护民警合法权益的机制,严厉打击阻碍和抗拒民警执法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权委”、“维权办”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做到公正、公开、及时、合法。纪检、督察、法制等有关部门要加强联系沟通,制订并完善工作预案,对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案件,坚决按照刑事或治安法律法规处理,严格依法办事,特别是对侵害民警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嫌疑人,该拘留的拘留、该劳教的劳教、该逮捕的坚决依法逮捕,严厉打击其嚣张气焰,进一步维护基层民警的合法权益。五是注重社会效果,主动联系检法部门,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如何把好法律效果与政治、社会效果的关系,这是我们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应该重点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的理解是,合法是基础,既合法又合情合理才是根本。按照***同志“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的要求,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如在民间纠纷和一般伤害案件及交通事故赔偿问题处理工作中,要求民警最大限度发挥调解职能,做到能调解的不移送法院,减少案件缠诉缠访和“反复回炉”现象;特别是在逃逸事故处理过程中,为确保受害人的合法赔偿得到保障,我们积极与保险公司协调,努力争取赔款到位后再依法对肇事人进行处理;在涉
外劳务案件办理中,借鉴外地以非法经营定性打击“黑中介”的经验,加大与检、法机关的协调力度,强化研讨和协调,争取其提前介入,在法律适用、打击实效上形成共识,确保了涉外劳务案件及时得到稳妥处理,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双赢的局面。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机关的一项关键性基础建设,抓住这个问题,就能牵住公安工作的牛鼻子,占领公安工作的制高点,赢得公安工作的主动权,增强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必须千方百计的提高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
第五篇:商务执法法律依据
国内贸易与反垄断篇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3.各部门在生猪行业管理职责上是如何分工的?
各部门在生猪行业管理上主要实行分段管理,养殖环节由农业部门负责管理,屠宰环节由商务部门负责管理,消费环节由工商、卫生等部门管理,此外还涉及质检等部门。
5.《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在加强监督管理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一)明确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生猪屠宰监督管理方面职责。
(二)明确规定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严格履行职责,加强对生猪屠宰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并对商务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的程序和规范要求以及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监督检查的义务作了规定。
(三)明确规定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受理对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举报,并及时依法处理。
9.商务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哪些监督管理措施?
(一)进入生猪屠宰等有关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
(三)查阅、复制有关记录、票据以及其他资料;
(四)查封与违法生猪屠宰活动有关的场所、设施,扣押与违法生猪屠宰活动有关的生猪、生猪产品以及屠宰工具和设备。
10.商务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应遵循哪些规定?
商务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
酒类流通
18.《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何时颁布和实施?
《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由商务部在2005年11月7日颁布,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
28.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对酒类流通监督管理有哪些职责?
根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商务部负责全国酒类流通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酒类流通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委托相关机构从事酒类流通监督管理工作。
29.商务主管部门在监督管理时,应遵守哪些规定?
商务主管部门在监督管理时,应出示有效证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在有证据或接到举报等情况下,执法人员可以查阅账册或抽取样品。抽取样品的,应当向当事人出具有效凭证。
特许经营
36.商业特许经营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2007年1月31日国务院第167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二)《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和《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2007年4月6日商务部第六次部务会讨论通过,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37.什么是商业特许经营?
商业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
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
38.商业特许经营的监督管理,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有哪些职责?
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特许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特许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零售商促销
60.《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何时颁布实施?
《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2006年7月13日商务部第7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9月12日公布,自10月15日起施行。
61.零售商促销行为的监督管理,由哪些部门来承担?
各地商务、价格、税务、工商等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促销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对涉嫌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查处。
63.《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何时颁布实施?
《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2006年7月13日商务部第七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和工商总局同意,现予公布,自2006年11月15日起施行。
64.《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涉及哪些监管部门?
商务、价格、公安、税务、工商五个部门。
拍卖业管理
67.拍卖业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有哪些?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1997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2004年8月28日修正。
(二)《拍卖管理办法》。2004年12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04年第24号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68.哪个部门是拍卖行业的主管部门?
商务部是拍卖行业主管部门,对全国拍卖业实施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拍卖业实施监督管理。
78.典当业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什么?
《典当管理办法》,2005年2月9日公布,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79.典当业的监督管理由哪个部门来负责?
商务主管部门对典当业实施监督管理。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
2007年1月19日,商务部公布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7年第1号),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89.《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规范的对象什么?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规范的是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状况。“市场”是食品进入流通领域最重要的行业载体,因此《办法》规范的直接对象是“市场”。
90.《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规定的各项制度和要求由哪个部门负责实施?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商务部负责全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行业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行业管理,负责指导、督促市场建立保障食品流通安全的管理制度。
报废汽车回收
92.《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何时颁布实施?
《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在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第41次常务会议上通过,现予公布,6月16日公布施行
93.报废汽车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有哪些部门来承担?具体分工是怎样的?
国家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全国报废汽车回收(含拆解)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报废汽车回收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94.报废汽车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分工是怎样的?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报废汽车回收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本行政区域内报废汽车回收活动实施有关的监督管理。
二手车管理
109.二手车流通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2005年8月29日颁布,自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
110.二手车流通有关监督管理工作由哪些部门来负责?
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二手车流通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商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辖区内二手车流通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原油市场管理
113.原油市场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什么?
《原油市场管理办法》,2006年12月4日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114.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对原油经营企业的管理有哪些职责?
商务部负责起草原油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拟定部门规章并组织实施,审批企业原油销售及仓储经营资格,并依法对全国原油市场进行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对原油销售经营企业、仓储经营企业的设立申请进行初审,并组织协调本辖区内原油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
成品油市场管理
130.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
(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6年第23号)(以下简称《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131.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对成品油的审批或管理如何分工?
商务部负责起草成品油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拟定部门规章并组织实施,审批企业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和仓储经营资格,并依法对全国成品油市场进行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辖区内成品油零售经营网点(包括加油站、农村加油点、水上加油站)和仓储行业发展规划,审批企业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对成品油批发经营企业、仓储经营企业的设立申请进行初审,并组织协调本辖区内成品油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反垄断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何时颁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2.《反垄断法》制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3.《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也适用《反垄断法》。
对外贸易篇
对外贸易
18.我国对外贸易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于1994年5月12日通过,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
技术进出口
27.技术进出口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2001年10月31日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2年
1月1日起施行。
28.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对技术进出口管理有哪些职责?
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依照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的规定,负责全国的技术进出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外经贸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外经贸主管部门的授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技术进出口管理工作。
反倾销
44.反倾销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2001年1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28号公布,2004年3月31日修订。
45.什么情况下,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
进口产品以倾销方式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并对已经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进行调查,采取反倾销措施。
46.什么是倾销?
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进口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
47.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哪个部门负责?
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商务部负责。
48.什么是损害?
损害,是指倾销对已经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
49.对损害的调查和确定由哪些部门负责?
对损害的调查和确定,由商务部负责;其中,涉及农产品的反倾销国内产业损害调查,由商务部会同农业部进行。
50.哪些人可以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的书面申请?
国内产业或者代表国内产业的自然人、法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的书面申请。
国际经济合作篇
对外劳务合作
1.对外劳务合作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什么?
《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2004年1月12日经商务部第1次部务会议和2004年7月15日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7月26日公布,自公布后30日起施行。
3.什么是对外劳务合作?
对外劳务合作是指符合《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规定的境内企业法人与国(境)外允许招收或雇佣外籍劳务人员的公司、中介机构或私人雇主签订合同,并按合同约定的条件有组织地招聘、选拔、派遣我国公民到国(境)外为外方雇主提供劳务服务并进行管理的经济活动。
对外承包工程
10.对外承包工程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什么?
《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于2008年5月7日国务院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11.什么是对外承包工程?
对外承包工程,是指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承包境外建设工程项目的活动。
12.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对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有哪些职责?
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对外承包工程的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对外承包工程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