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守护者》--读后感守护,是一种信仰

时间:2019-05-13 08:2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喜马拉雅守护者》--读后感守护,是一种信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喜马拉雅守护者》--读后感守护,是一种信仰》。

第一篇:《喜马拉雅守护者》--读后感守护,是一种信仰

《喜马拉雅守护者》--读后感守护,是一种信仰

我读《喜马拉雅守护者》心中有一种欢喜,像是重回拉萨,看天空中矮矮的云压过来,我便恣意地躲到云的影子里去;心中另有一种忧愁,像是复又高反,没日没夜的吐和头疼,大口大口的喘气却觉得于事无补,大有此去万事空的错觉。

我去西藏的时候,对高原没有戒备心,所以买了机票,便空空地去了。

对我漫不经心而又盲目的热爱西藏,高反这位同学毫不留情。于是我从机场大巴下来,便抱在垃圾桶旁边,涕泪并流,狂吐不已。自此开始了长达24小时无日无夜的高反。

在此之前,我对西藏的了解,仅留在天涯帖子里,那里有醉人心魄的蓝天白云和漫无边际的宗教信仰。高反过后,我又活过来了。

布达拉宫的转经筒转走了心中的浮尘,纳木错的湖水将忧虑涤地无类,南迦巴瓦的云遮雾绕伴着奔腾咆哮的雅鲁藏布江,似是身临仙境;在蜿蜒的山路上转了个弯,厚厚的云层中间,阳光直不楞登射下来,羞涩的南迦巴瓦便在云的缝隙里露出峥嵘,那一刻,敬畏替代了所有。

喜马拉雅就这样展现在眼前,一个名词转换成了一幅触手可及的风景画。我在画外,也在画里。

“南伽巴瓦,没有被攀登过的处女峰。和大自然相比,人类何其愚蠢。总是以为攀登过便征服了。细想,我们存在之前它便存在了,我们离开之后它依然傲然挺立。不曾有任何改变。在自然面前,我们太渺小,那些烦恼,微不足道。”这是2012年去西藏时写的微博。

那几天,我微博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渺小。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任何的文字修饰,都已变得苍白无力。当我回来后,我知道一切都不一样了。

机缘巧合,得到了这本书,作者蒋玲便把我又带到了西藏。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特殊的团队——喜马拉雅商业登山服务团队,这个服务团队在国内的发展及在登山活动中发生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如果不是这本书,大约我从来也不会了解到那些无名英雄,那些故事自然无从知晓。登山,始终是少数人的运动。

媒体对登顶成功的人们大肆宣扬,于是他们很容易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扬名立万”,然而却很少人去了解他们登顶背后付出更多的高山协作、高山向导、登山修路组和后勤们。

这样的团队大部分是由藏区的青年组成,他们在喜马拉雅脚下出生,在喜马拉雅脚下成长,他们攀登并守护着喜马拉雅,他们为众多意欲攀登喜马拉雅的登山者实现梦想而付出,窃以为,他们才是更伟大的人。

“高山向导:高山向导是在登山活动中为队员或客户提供安全保障、技术指导和相关服务的专业人员。”

“高山协作:负责整个登山活动建营、运输、接应(烧水、背负、协助)登顶队员以及救援等工作任务。”

“登山修路组:主要负责打通雪山艰难险路,保障各国登山组织团队顺利登顶。一般由5到10名技术娴熟,体能过硬人员组成。”

“后勤:是指一项通晓全盘、沟通上线、综合服务的工作。”

如果我没有去过高原,没有见过喜马拉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多半是带着抽象的敬畏心来欣赏吧?我想。

可是一个曾经在海拔五千米的皑皑雪山,在不分东西南北一望无际的白,“突突突突”头皮发紧的高原反应如影相随,即便大口大口呼吸也不能舒缓的人看起这本书的时候,仿佛走进了登山学校的向导们中间。我的心情随着书中的情节发展“一会儿欢欣,一会儿忧虑”。

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很高,她的很多句子让你如临其境,亦让怀念拉萨的我,感触颇深。

当我看到作者写:“拉萨的天空总是蓝得像一块没有裂痕的宝石”在心里默默点下一个又一个赞,我想起在念青唐古拉山看到纳木错的那一刻,心境澄明;

当我看到“齐美身高一米八,雪深没过他的胸,他感觉自己像是在沙漠中游泳,挣扎半天也前进步了半步。”这句话似乎又让我感受到了在米拉山口皑皑白雪里,高反的我寸步难行的情景;

当我看到尼玛校长从矮矮的平房里组建了登山学校,打心眼里觉得开心;当我看到他们早上集合时不小心“上厕所时淋湿了”一个学生,笑得我在床上打滚;当我看到登山学校的次仁旺姆和阿旺扎西结为伉俪,忍不住微笑着跑到微博上去搜索他们的信息;当我看到奥运会珠峰火炬传递,心跟着天气跟着修路队一阵一阵发紧;当我看到欧珠和老吴登顶后老吴发病去世,当我看到吉吉丈夫因飞来的碎石世,眼泪便再也忍不住地流了下来……

常常有人说,“这世间,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小事?”而对于登山服务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来说,他们的工作便是在生死之间徘徊。喜马拉雅公平的对待每个人。时速20km的风、漫天飞扬的雪均匀地打在每个人身上,每个人脚下都有稍不留意便会坠落的悬崖。不管你是谁,在登山过程中,随时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山在前方,亦在脚下。

远方是浪子的诱惑,喜马拉雅是登山者的诱惑。远方在哪里?浪子不知道。而喜马拉雅,一直站在那里,岿然不动。以前,现在,未来。

读完这本书之后,在写这一段的时候,我很纠结。我想起那些因为坚持成功登顶的人,也想起因为坚持而去世的老吴。我想替喜马拉雅问他们:“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又想起书中旺姆登顶后说过一句话:“阿扎老师,你知道吗,登顶的时候我就想,这下死了也值了。”如果说必须到达是登山人狂热的梦想,活过一次,或许就是坚持最好的解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追求人生有一次成功的登顶,皑皑的白雪告诉他们曾经活过一次。

可是对于帮助他们实现登顶梦想的登山向导和登山协作们来说,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登山“约会”中,死去活来。他们以登山服务为生,直射的阳光给了他们晒伤的皮肤,没有雾霾的蓝天给予他们最纯粹的心灵。他们生活在雪山的怀抱里,他们在转经筒的轮回里超脱,他们用脚丈量着雪山的路,这里是他们的家园,守护喜马拉雅,守护他们的家园,这是他们的宿命,也是他们的信仰。我曾经空空地去,也空空地归来。但我知道,一切都不一样了,我的心留在了那里。

一如我读这本书,我似乎记住了所有的故事,然而却忘记了这本书在讲什么。那些故事像是在梦里曾经上演的情节,如梦如幻。不管高山向导们在哪里,在做什么,这些已经都不重要,因为他们将会永远守护着喜马拉雅,那是他们的来处,也是他们的去向,永远永远。

第二篇:钻石是一种信仰

钻石是一种信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博士区博士部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钻石是一种信仰”,从我加入平安保险这个大家庭开始,到现在我仅仅只有3个月,甚至还不到,在我从事这个行业以前,个个都说保险难做,我的亲朋好友都劝告我,保险不是我这种普通人能做的。当时甚至连我的公公婆婆也极力反对,甚至为此还不愉快了好几次,我也很迷惘,有忐忑不安,有踌躇忧郁,担心自己不会做,害怕自己做不好,怀疑自己是否可以坚持下去,在矛盾中徘徊,在徘徊中犹豫,后来我的老公认同了我,就是他的肯定,让我坚定了从事保险的决心和勇气。刚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是在培训,从讲师的介绍中得知,做保险,就要坚持做钻石。听着老师介绍着一个个钻石精英的营销事迹,心里也开始憧憬着未来在平安的钻石之路。通过了解,我知道这样一个关于钻石的故事: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地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重要旨意。

最后,神终于说话了:“你们要沿路多检一些鹅卵石,把他们放在你们的马鞑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懊悔。”

说完,神就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的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能够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仍旧各自检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鞑子里。

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他们昨天放进马鞑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同

时也懊悔极了,后悔没有检拾更多的鹅卵石。

跟鹅卵石相比,钻石,被誉为“宝石之王”,以其晶莹剔透、璀璨夺目和坚硬无比的优秀品质被人们视作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平安钻石俱乐部的精英,就是这样一个有着优秀品质的群体,他们用真心、爱心、诚心、信心服务客户,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持续不断的努力创下了优秀的业绩,他们为社会、公司和客户创造了业绩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冲着这个目标,我告诉自己,我要像钻石前辈们学习,努力去检拾鹅卵石,最后让这些鹅卵石都变成璀璨的钻石。我开始去拜访客户,讲需求分析,送建议书,过程中我遇到很多拒绝问题,这些问题一次次打击了我的自信和骄傲,我开始气馁了。我的激情也开始被磨灭了,我把我的烦恼都告诉我的老师,老师对这些拒绝问题都一一做了解答,甚至教给了我跟多去展业的技巧,这些帮助都让我非常感动,重获自信,终于在我上岗的次月签下了我在平安保险的第一单。回首这段历程,虽然经历很多失败与挫折,但是我发现我自己成长特别的快,心里也很安慰。

不得不提的五月份,万能停售,公司举办了那么大的方案,我很激动也很兴奋,我的老公为了支持我,也做了许多家里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理解我,支持我,最后我的婆婆和小姑都让我为他们办理了智盈人生,FYC好达到钻石标准,我的主管在小组里表扬了我,并鼓励我要坚持月月达钻,因为做钻石,不仅能让自己获得高收入,更是一份荣誉。我很欣慰,也很感激,我坚信,我会一直做下去。

可是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在月尾追双钻时,因为银行系统原因,不能自动扣款,使我的客户保单不能顺利承保,只能被拖到隔月承保,我的双钻之路也被中断了。但是我不气馁,依然热情满怀地去为我的客户介绍寿险的功用和

意义,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的同学家人办理了保险,之后,还帮我介绍了她的亲戚,也为我以后的钻石道路做了铺垫。

凭着我的一腔热忱,从前对寿险有误解的一些朋友开始认识到保险的好处,认同了保险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是大爱的真正体现,是真正能为他们提供最大财富与保障的,逐渐地向我咨询相关的保险事宜。我知道我的钻石之路或许还会遇到更多更大的挫折,但是我坚信,只要我肯付出,肯努力去拜访,那么总会有夺目的钻石与我相伴,与我一起成长,最终让我蜕变成一只站立在钻石之上美丽的天鹅。在平安公司,每走一步,公司就会给你加油、打气、奖励、荣誉等,公司有很严格的制度,也有很完善的激励方案,无论你是进是退,都有人在支持你,帮助你,鼓励你,虽然每个部门有近百个代理人,但每一位内勤和老师都能叫出这些人的名字,每到公司都是一团和气的氛围。我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我的钻石之路也在慢慢的开拓,我的业务在不断的提升,自己各方面知识都在长进。我自信,身在这样的集体中,有什么理由不进步呢?我相信,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巨人,只要你能勇于改变,你肯定能获得成功。

引用一位前辈的话:平安是平凡人的最好选择。在这里,你可以白手起家,你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要你付出努力,或许暂时没有成功,但是最终必将成功!

各位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奋斗,一起努力,加入到钻石的行列中来!让我们平安的队伍中有更多闪亮的,钻石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谢谢大家!

第三篇:北大是一种信仰

北大是一种信仰

作者:许心晴

小时候我总是会纠结,是上清华好呢,还是上北大好呢?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想多了„„

——摘自网络片段

不知道有多少人小的时候都曾经把北大或者清华当成自己的梦想,可是随着时间的淘洗,那种追求会渐渐模糊。又有多少人能够把梦想重新点燃,使它成为一种信仰?

(一)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我不能说我是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我一直是别人眼中的优等生。

高中刚刚开始时,我向往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我不喜欢实验班沉闷的气氛,不喜欢两三周休息一次的作息制度,甚至有点讨厌每个周末的竞赛课„„我想玩,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爱出风头的我从初中起就一直以优异的成绩、广泛的爱好成为学校的“名人”;进入高中后更是如鱼得水,不仅竞选了年级学生会主席,担任校文学社社长、实验班班长,还在学校的元旦文艺汇演上以一曲《新贵妃醉酒》成了全校师生瞩目的焦点。我并不知道三年后面临着的高考是一个什么样子,也没考虑过自己会和哪所大学结缘,只是懒散地守着自己在实验班优秀偶尔优异的成绩,波澜不惊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也许直到文理分科,我才开始正视我的高中、我的梦想、我的未来。

由于一直以来对文科的偏爱,在分科时我并没有过多地纠结。可是我还不知道我的选择会给我带来什么。我们的学校,乃至整个市,都是重理轻文的。在一个文科考不进年级前十就没有希望上一本的学校里,所有人都认为只有学不好理科或是打算混日子的人才会去学文科。而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我选择理科考上一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我的决定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班主任三番五次地找我,向我痛陈利弊;以前的同学也会以诧异的目光看着我:“你居然会学文?开玩笑吧?”

我不是不知道学校的理科要好很多,也许理科的出路也真的更宽广一些。我明白他们的苦口婆心确实是为我好,但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证明,文科也是一片实现梦想的热土。

我的叛逆心也就在那时候疯长了起来。我开始和老师怄气,面对着老师的劝说总是听一句就“嗯”一句,等到“训话”完毕,就径直走出办公室;每当周末上竞赛课的时候,我就自己随便拎本书,在学校的花园里,看着纷飞的杨絮在金色的阳光中打着旋儿飘落,度过着自己很“文艺”的时光。一次物理考试,我信手“蒙”完了选择题,就开始在演草纸上“创作”自己的歌词。那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考试没有及格。班主任终于无奈了:“既然你真的喜欢文科,就努力把数学学好吧,到文科班会受益的。”

数学对我来说的确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我清晰地记得一次周末小测验后,邻班的一位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你选择学文是你的自由,只是看看你的数学,有人考了140多分,你才刚及格!就凭这个数学成绩,你学文,别说考名校了,就是一本都很难„„”我忍住了眼泪,咬着嘴唇看着窗外,别提心里有多恨这位“多管闲事”的老师了,照样“嗯”了一句,走出了办公室,把整个晚自习都泡在了泪水中。

那段时间经常流泪。我曾一遍遍问自己,我的叛逆、我的坚守对我的未来到底有多大意义?面对着这么多关切却不理解的目光,有时候真的感觉自己坚持不下去了。

幸运的是还有人理解着我的坚持。除了开明的父母支持我学习自己喜欢的文科外,还有我的语文老师。晚自习的走廊格外安静,我已经做好了继续以沉默应对的准备。当我面无表情、目光游离于安静的校园时,听到的却是“你在文科方面很有天分,选文可能更适合你,虽然学校的文科并不好,但是你只要努力,完全有冲击北大的可能„„”。一席话,石破天

1惊!那个早已被我遗忘了的梦想突然被点亮了:北大,它是否真的并不遥不可及?

(二)我在人海努力地让梦想盛开

我当然知道,我离北大实在是太过遥远。没有多少人对我冲击北大真正抱有希望。但我坚持认为,野心是永远的特效药,是奇迹的萌发点。

知道我铁下心来学文以后,我的政治老师也是级部主任找到了我,告诉我如果想考上一流的大学,就必须付出超常的努力;而要想考进北大,就要努力冲进全省前十。怎样算超常的努力?我搜集了历年北大在我省的录取分数线和文科状元的分数,一遍又一遍地比对,为自己规划着每一科要考到多少分,为了这些分数我应该付出多少努力,又应当怎样去付出努力。为了把自己“逼上梁山”,我甚至把QQ签名也改了——萧县中学有我,萧县文科有我!

最让我底气不足的当然就是数学了。我并不喜欢它,也从没有下多少工夫。虽然我还兼任着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但是在理科高手云集的实验班里,我的数学并不出色,每次考试成绩都在平均分左右徘徊。“就凭这个数学成绩,你学文,别说考名校了,就是一本都很难„„”这句话在我的脑海中一遍遍回荡。无论我各方面表现得多么优秀,考不上北大,我照样无法让别人认同我的选择。我必须正视自己的弱项,我没有办法再逃避它,只能硬着头皮和它打一场硬仗。

高一暑假开始时,虽然家近在咫尺,我还是义无反顾地搬进了学校旁一间简陋的出租屋,并在那里独自度过了整整两年没有寒暑假的日子。我把课余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押在了数学上。解决一个题目,有时需要半小时,有时需要一小时,还有时即使看着答案也搞不懂解题思路,经常做着做着,眼泪就下来了„„但是我明白,不拿下数学,我就不可能考上北大!而只有考上北大,我才能兑现“萧县中学有我,萧县文科有我”的承诺。北大渐渐地从一个梦想变成了一种信仰,一种能让我战胜自己的怯弱、勇敢地面对痛苦和失败的勇气,一种能让我擦干眼泪,捡起扔下的笔,抚平揉皱的纸,耐心地一遍遍计算下去的动力。那个暑假,我做完了两本数学资料。开学的第一次考试,我的数学破天荒地冲过了140分,总分超过年级第二近70分。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看到了希望。只要我付出了努力,北大也许真的就不只是一个梦想。

我开始更加细致地琢磨,怎样才能把有限的时间用到极致。当然,最为重要的时间是在课堂上。我不能说每分钟都绝对聚精会神,但是我会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记笔记是一项技术活,课上老师讲的东西很多,我会把所有我认为是重点的全部记下来。尽管所有老师都要求要以听课为主,记笔记为辅,我还是练就了一身“一心二用”的本领,黑笔归纳基础,蓝笔记录例题,红笔标注重点和感悟,就这样一丝不苟地记了十来本笔记。

学而不思则罔。我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了细致的分析,并为每一科制定了长远的规划和短期的计划。我把每一科的计划都与老师和父母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且进行适时的调整,保证每一个阶段都有合适的学习方法;每一次考试以后,我都会做一次认真的总结和反思,细致到试卷的哪一部分、哪一种类型及丢分的原因;日常学习中,我从来不轻易放过一个错题,我用红色的笔进行订正,再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写下我的感悟和这一类题的答题思路。

思而不学则殆。课堂上的知识需要课后巩固,丢分的地方需要用练习弥补。我曾经是那么不喜欢埋头苦学的人,可是北大的动力让我不得不逼着自己埋头苦学。真正投入书山题海我才发现,为了梦想奋斗的感觉挺好的。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入睡,我严格地执行着每天的学习计划表,详细到早自习读什么,晚自习做什么。虽然并不是每天都能完成自己所规定的任务,至少我不会对着一堆资料茫然失措。

早晨五点半,闭着眼睛穿上衣服梳好头发,飞速地洗漱,冲向操场晨跑;到教室冲一杯咖啡,驱赶还赖在我身上的懒惰细胞。上课也会犯困,支撑着记下的笔记勉强能够看懂,至少一节课我没有落下太多。以竞走的速度来到食堂,在最短的队伍后面小站一会,不到二十

分钟,我就完成了对一个吃货来说本应最为享受的时光。晚自习放学后独自回到出租屋里,我还会继续挑灯夜战到12点以后。印象里从高二开始,就没有早睡过。高二时周末往往还有半天在家,而这宝贵的时光往往还要“浪费”在撰写周一要播报的时政评论稿上;高三时,只有周六一个晚上能回家睡一觉,也算在爸妈温暖的呵护中放松一下疲惫的自己。

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我过得机械而规律,虽然身心俱疲,但我没有什么抱怨。人生能有几回搏?为了北大,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很多个夜晚,特别是做了噩梦醒来,面对空荡荡的出租屋,想想家中自己温暖的“小窝”,心里也很委屈。但为了一个更加清净的学习环境,我必须独自面对。

许多同学没有看到过我很有压力的样子,只有我的家人和最亲密的朋友们才知道我抓狂的样子。记得有一次连续一个月没有回家,在某节课上,我突然发觉自己神思恍惚,老师一遍遍提示要记笔记,说的就是我,而我还以为已经记完了„„我瞬间崩溃了!当晚的自习也没有上,就让爸爸把我接回了家。在父母面前肆无忌惮地哭了一场、睡了一觉后,我又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学校。每次考试,我都怕自己考不好,因为在我的学校里,即使我每次都遥遥领先第二名几十分,也没有人真正相信我能上北大。我担心在某次考试后我会从年级第一的宝座上掉下来,更害怕自己会一蹶不振,进而放弃自己的梦想。

为鞭策自己,我将北大的校徽描画在我能看到的每一个地方:书桌前方的墙壁上、记录每天学习计划的本子上、课堂笔记上„„我也从别人的身上寻找动力:《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和《你凭什么上北大》这两篇文章激励并陪伴着我走过了这两年时光。我总觉得第一篇文章的作者林丽渊和我有着相似的性格,而第二篇文章的作者贺舒婷和我一样得不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而我要向她们学习的,是那种追梦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

其实我们都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忍受了别人不能忍受的孤独,就做到了别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三)我们都曾有过一张天真而忧伤的脸

每一个成功的人也都是普通的人。在追逐自己信仰的同时,我也度过了一个青春期女生必然度过的心理时期。只是我掌握好了尺度,把单调乏味的学习和生活尽可能点缀得五彩缤纷。

和所有背负高考压力的学生一样,我也有一颗“躁动不安”的心。还是在实验班的时候,为了反抗那种连下课都在学习的压抑气氛,我逼着自己变得更活泼一些。不管给自己安排的任务有多紧,我都很少在下课的时候写作业。直到高考,我都没有缺过体育课:和女生整个操场地疯跑,跟男生一起踢足球,还会时不时约上同学打一场乒乓球赛„„班级和学校的许多活动,我都一丝不苟地组织并参与其中。总之,更多的时候我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同学们的知心朋友,而不是高不可攀孤军奋战的“学霸”。

和所有普通的青少年一样,我也有一颗爱美之心。长期的睡眠不足让我本来就是油性皮肤的脸上不断地往外冒痘痘。我也没有时间去挑选自己喜欢的发夹,每天只是简单地扎个马尾,草草地洗完脸后穿着一身运动服去上学。很多时候看着其他的同学穿着个性或是甜美的衣服,讨论着各种护肤品,我也是满心的羡慕,但我知道它们现在还不属于我。

和所有青春期的少女一样,我有着自己的小心思。也曾为喜欢的乐队和别人争论不休,也曾用小本子摘抄那些故作忧伤的歌词,也曾经在日记中记下许多鸡毛蒜皮的琐事,甚至也曾经偷偷地对某个男生产生过好感,但我却不能像小说里一样去谈一场单纯美丽的恋爱。我觉得这些懵懂的感情不仅正常,而且美丽。把握好尺度,它完全可以是激励我们前进的正能量。

和所有普通的孩子一样,我有一个疯狂的小宇宙。我喜欢着萌妹子们受不了的夜店风格的疯狂音乐和劲爆舞蹈,喜欢一遍遍地看那些狂乱的MV。我也梦想有一天能够接受更好的乒乓球训练,打一手稳准狠的乒乓球,不为取得怎样的成绩,只是希望能够把自己喜欢的事

情做好。我不看电视剧,却痴迷着童年时期喜欢的动画片,它们带给我对这个世界最美好一面的认知,让我有着美丽的心情。当不得不放弃这些心无旁骛全身心地去学习,我只能说这是为信仰让开通途。我总是默默地安慰自己,等考上了北大,这一切我会去完成的。

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去“珍惜”自己的青春,虽然渴求自由自在,但为了信仰,为了那些默默关注我的眼神,我愿意也只能规规矩矩地走下去。

(四)很高兴一路上我们的默契那么长

我并不是一个人独自走在追梦的道路上。

所有的同学都是奋战在同一战壕的战友。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帮其他的同学解决问题。虽然我确实曾因干扰了自己的学习计划而急躁,但我还是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同学尽心尽力。毕竟在追梦的路途中,我们一路同行,都渴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他们给予我更多的是在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班长,2NE1又出新专辑了。”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他们还记得搜集我最感兴趣的娱乐资讯;“加油,你一定能考上北大,你是咱们学校文科的希望!”每一次情绪低落时,我都能听到这样的鼓励,虽然对自己并没有多少信心,我还是会被这样的话语温暖。我们一起交流学习经验,我们一起挑灯夜战。那是我们的大五班,它让我觉得,在追逐信仰的路途中,我从来都不是踽踽独行。

老师们也不仅仅是在二线的指挥官。虽然他们并没有亲身参与高考这场战役,但在平时的练兵和战略战术的指导中他们起着将知识提炼并融汇贯通的作用。很多同学到最后喜欢脱离老师,自己进行复习,但我从来没有这样。虽然后期课堂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我还是认真地听老师讲解,听穿插在基础知识中的解题思路。

除了知识以外,老师们对我心态调整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幸运的是曾经在高一就支持过我的那些老师们高二高三依然在我的身边。平日里我的压力在一点点积攒,某一时段集中爆发时,我会表现得焦虑和不自信。这时我喜欢去找老师们谈心,有时甚至会用一整个晚自习的时间,谈自己解不开的心结,谈自己这一段时间的学习状况,谈自己的学习计划,谈自己的梦想。班主任总是对我说,别人的成功是不能复制的,你性格开朗,不要刻意压抑自己,该放松的时候要尽情放松。是的,每个人有着自己的性格和习惯,只要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偶尔欣赏一下风景不会耽误行程。

最应该感谢的,是负责后勤工作的老爸老妈。老爸经常越位到二线指挥官的位置,不过真的得给他的教育头脑“点个赞”。他不仅密切地关注着我的学习和心理状况,与我的老师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能在不同的阶段给我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我整理各种他认为有益的学习资料。爸爸的“唠叨”有时候让我心烦,相比之下,妈妈则一直在给我减压,每周定期给我改善伙食,给我带各种各样好吃的水果和零食,陪我聊天。我不能说家庭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成长,但良好的氛围的确是成功的催化剂。我和父母几乎是无话不谈。每个周六回家的晚上,我都会在爸妈的房间赖到半夜,压力大心情不好时甚至会哭一场。虽然我们之间存在着代沟,也经常会因不同的观点而争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保持着和谐的关系。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在温暖的陪伴下,我逐渐走近了高考„„

(五)在天色破晓之前我们要更加勇敢

就在高三最后一个学期的开年考中,我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掉下了年级第一的宝座。我不能解释为什么,尤其是数学,我在寒假里又做了一套资料,却只考了110多分。我在同学们面前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但事实上这次失败对我造成了很大的打击。那几天我的情绪一直处在波动当中,找老师分析试卷时也会忍不住掉下眼泪。我想,也许北大真的只能是一个梦想„„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脆弱。我那不愿服输的心气又回来了,我发誓这必须是我唯一的一次失利。并没有人因此怀疑我的能力,大家只是带着微微的惊讶,给我暖暖的安慰;爸爸甚至有点“高兴”,他说让我在高考前体验一次挫折,是从另一个方面完善我的成长历程。不久后的皖北协作区(一模)考试,虽然带着很大的压力,我还是像往常一样以较大的优势回到了年级第一。而为了不让我因为过分自信而放松,直到高考后,级部主任才告诉我,那次皖北协作区考试我就是全市第一。

就在两个月以后,我又接受了一次失败的考验。

高校自主招生报名开始的时候,我也曾想过从这条捷径更容易地到达北大,但我并没有抱多大希望。直到截止日期前的第三天,我才在老师的催促下从学校调取了各次的成绩单,拍好了电子照片,然后回到出租屋里,熬夜到凌晨三点,写下了和这篇文章同名的自荐信——《北大是一种信仰》。第二天,我又打印了各种表格,加盖了各种公章,赶在中午之前寄了出去。可是忙活了一通下来,结果终究还是和我预想的一样——连初审也没有通过!我甚至没有踏上这个门槛,就已经被拒之门外。我知道这不是我做得不够好,只是我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还不能被认可。这次的失利反而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就算再难,我也一定要考上北大!

话说回来,我离北大到底有多远?全县已经十年之久没有人叩开北大的大门了!我虽然一直梦想着自己是奇迹的创造者,但我,真的能成功吗?

就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更加开阔的比较平台。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参加了淮北市的第二次模拟考试。走进淮北一中的考场,置身于这个我也曾梦想的地方,我的自卑感突然变得极其强烈。前三年这里走出了两个省文科状元,一个全省文科第二,而我,一个小县城里的“井底之蛙”,在这里又会是什么样呢?我不敢奢望有很好的结果。但也许是我太不自信了,结果比我想象的好得多。我考了整个淮北市的第三名,与第二名只相差了0.5分。这一次考试不仅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也给了学校极大的信心。也许,我真的可以创造奇迹。

距离高考,也就只有一个月了。我却没有像许多人一样进行高考前的冲刺。相反,我午饭回来不再埋头学习,而是和同学们说笑一会儿;五一假期,我几乎没有碰作业,狠狠地补了两天觉,又训练了一天乒乓球,准备着即将来临的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审核。但是放松只是相对的,我依然按照计划认真完成着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完成着高考前制定的一轮轮复习计划。在临近高考的时候,心态显得至关重要。我只想平淡而快乐地利用好高考前的每一天。虽然我并不知道这样做是否正确,但是我相信政治老师说的一句颇含哲理的话:“最快的速度就是匀速前进。”在前面的两年里,我已经以一种较快的速度匀速行进了两年,而当别人开始加速时,我也只需原速前行,以正常的状态来应对高考。

根本就没有感受到倒计时的压力,高考似乎突然就来了。临近高考的几天,我也还是和同学们继续嘻嘻哈哈,珍惜着这在一起的最后时光。最后一节自习课,我们请来了所有的老师,共同唱过毕业的歌曲,便做好了奔赴战场的准备。

高考的前一天我去看了考场,考区的音响里一直在播放羽泉的《奔跑》。我追逐信仰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息过,无论学习上还有多少来不及弥补的漏洞,心理上我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高考的两天过得很平淡,和平时考试的状态相似。我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紧张到失眠,也没有在考试时大脑一片空白。提前进入考区后,我遛到各个考场外找同学谈天说地,给他们来一个“学霸护体”的握手。只是进入考场的那一刻,我才真正觉得我的高考开始了。我在每一份试卷发下来时默默祈祷,在每一场考试的演草纸上写着“北大,等我!”„„从提笔写上自己的名字那一刻起,我就已经进入了考试的状态,心无旁骛,奋笔疾书。当最后一场结束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已经把我要做的事情做完了,而现在我能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

(六)等待日出时最耀眼的瞬间

高考结束后的那个夜晚,我开始失眠。数学是我最有可能发挥失常的一门,我的脑子里

总是盘旋着非常没有把握的几题。平时经常需要舍去一个结果的题这次怎么算也不能舍去;最后回头做的两题选择填空能不能做对;有一个题讨论了四种情况看起来好麻烦;最后一大题也没有做完„„我开始回避任何和高考有关的信息,拒绝对照网上发布的答案估分,拒绝收看任何和高考有关的新闻。突然的放松也让我觉得无所适从,心情时好时坏。

成绩即将出来的那两天,我的紧张达到了极限。有一次去俱乐部打乒乓球,有个学弟问我:“现在全校都在等一个文科女生的成绩,是不是你啊?”我突然就崩溃了„„被人关注,第一次感觉这么不好。我背负的已经不止是自己的梦想、家长的期盼,可能还是全校乃至全县文科高考的希望。

据说成绩对外发布的前一天,凡是考得比较好的考生,都会接到北大清华等高校的通知。8月23日整整一天,我都在焦灼地等待着那个电话。而那天,我最终没有等到,我苦笑着对爸妈说:“看来北大是没有希望了„„”

8月24日的上午,我始终不愿意面对电视里分数线发布的直播现场,就算那是一种懦弱的逃避吧,反正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我窝在自己的屋子里百无聊赖地和同学煲着电话粥,直到突然,妈妈推开我的门:“闺女,北大给你打电话来了。”我从床上跳起来,愣了:“真的吗?”当我冲出屋子,听到爸爸喜悦地重复“全省第八,全市第一”的时候,我和妈妈抱在了一起。我从来没有体验过因为喜悦而流泪,但就在那一刻,我忍不住抽泣了起来,我觉得我所付出的一切都值了!

那天下午赶去见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招生老师的时候,我还像是在做梦一样。我曾经苦苦追求的那个梦想,终于实现了;我曾经只能远远望着的那所大学,终于向我敞开了大门。我终于做到了,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当初我作出的、并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选择是对的;我用自己的成绩兑现了我的诺言:萧县中学有我,萧县文科有我!

(七)北大是一种信仰

我并没有过多地犹豫就选择了北大。毕竟它是每个文科生心中的天堂,毕竟在我两年的追梦路程中,它已经从一个梦想转变成了一个信仰。

有人问我,为什么你这么幸运,能够心想事成?其实没有什么幸运,我只是把渴望变成了梦想,再把梦想变成信仰,一直坚持走下去,直到一瞬间的绽放。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但永远不能决定一个人。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只要敢于梦想,坚定自己的信念,你所追逐的信仰,就不会仅仅是一个梦想!

后记:

当未名湖和博雅塔不再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在我的面前,当书本上北大的校徽不再需要自己用铅笔去描绘,我倒是觉得这一切更像是一幅画卷,是我用汗水描画的最美的画卷。

每当听到同学们说自己的学校考上了多少个清北时,我总会回想起那个小小的出租屋里深夜的灯光。我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一段时间为着一个目标那么不知疲倦地努力,但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也许我还没有适应北京干燥的天气,没能适应学术大师们讲课的风格,没能适应这里的学习节奏,甚至没能适应每天要把普通话挂在嘴边,但就像元培学院新生训练营的营服上写的那样:“离参天还很远呢,继续卖力地生长吧!”

第四篇:星座是一种信仰

星座是一种信仰

和其他信仰一样,星座也是其中一种,你越是相信它,它的预言就会越准确的在你身上体现。

—— 寂静幽谷

每当无聊便会下意识的去查看一些星座运势,或星座圈子留言,又或百度知道上以一个客观、理性、认真的态度去回答有关星座问题,甚至在得知朋友结交了新男/女朋友的时候第一时间去问二位的星座以此评判是否相配的时候,我深深的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星座信徒”了。

忘记自己是什么时候接触星座一说的,只是记得,但凡星座中提到有关我的“天秤座”怎样怎样的,十有八九都相当准确!让我在得到答案后目瞪口呆的同时愈发的加重了对星座的信任之感。也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准确,奠定了现在的我对星座的深信不疑,甚至差点就将其视为“永恒不变的真理”。

星座到底是什么呢?星相学,或称星座学(ASTROLOGY),是星相学家观测天体,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各种变化之后认为,天体,尤其是行星和星座,都以某种因果性或非偶然性的方式预示人间万物的变化。总结到我们个人身上,也就是说,因为我们的出生时间、地点、环境在某种程度上会和我们未来的性格有着微妙的联系,而这些联系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后来的诸多事实中被证明是比较准确的,甚至对某些人是非常准确的。

星座学说中的各种神话故事听起来很是玄幻,在解释现实的问题上似乎也显得云里雾里,好像得道高僧的禅道一样。更有一种说法,说星座其实是某一群人为了建立起一种以神幻著称但看似科学的理论而事先进行的一项庞大的人口调查,就不同地域在同一段时间内出生的人的性格、特点等加以总结提炼,最终得出现在的星座论。不管这是不是真的,如果这是个事实,也不得不承认在坚持能完成如此庞大的调查的同时,其结果又是如此的准确!(无论是云南还是夏威夷,天秤座的性格大体都是相同的)

因为星座总是让人对它的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目瞪口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都成了忠诚的星座迷,把这当做一种信仰,崇拜的五体投地。凡事先要“算上一卦”,认识了新上司,要分析分析对方的性格特点;交了新男朋友,要考虑考虑星相是否相配;就连自己的够半生能否升官发财,子孙满堂也要依靠星座来定向„„其实无论什么信仰,都不是人们维持生命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也就是说,一个人离开了信仰完全可以存活。但是,一个人一旦有了健康的信仰,他的生命便会变的有了精神支柱一样,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信仰所涉及的社会约定成俗的伦理规范和法律范围内生活。不仅如此,虔诚的信徒还能通过这种心理的、行为的状态来影响周围的其他人。星座信徒们因为“相信星座”而觉得星座所言相当准确,而因为“星座准确”而更加相信“星座无所不能”。有了信仰,我们也要学会合理运用支配协调的作以辅助,并不是要做信仰的奴隶,就像学以致用这个道理一样,星座不是神。

虽然我时常对周围的人号称自己是“星座半仙”,而且很多时候分析的还的确是头头是道,被人称道。其实,我也只是基于理论的基础上加以现实和经验分析的。星座是我的信仰,但我却不想将其看成是无所不能的神,我只想把它活学活用,给生活加点料。

2009.6.29凌晨

第五篇:关于爱情——爱是一种信仰

关于爱情——爱是一种信仰

“信仰就是相信一些超越你自身的东西,你无法感知和触摸的,如希望和爱。”这是电影《预言》中的一句台词,当时觉得好就记下了,那天又看到这句话,竟一下子被它说服了,于是我相信爱情就是一种信仰。

爱情往往与诗歌难以分开,而提到诗歌就总是绕不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从第一次相见她便成了诗人魂牵梦绕的对象。“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千百年来,世世代代,人们就像一架纺车,纺着疲惫却执着的歌。许多年过去了,纺车由新变旧,但它纺出的调子依然如故。余杰说过:“中国诗人写的最好的,往往不是男欢女爱、心满意得的现实,也不是充满幻想和希望的明天,而是已经消逝、不可能重现的昨日之爱。”面对爱情,总会有那么多未遂的心事和难偿的愿望:“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 那隐隐的歌声,那沉沉的月色,都捣碎了,捣碎在洗衣砧上,掺着失意人难成的梦。为什么我们珍惜的总是那些不能复现的人和事?为什么我们咏叹的总是一段永不复返的错失?为什么我们拥有的总是不再复得的失去?为什么我们吟出的总是悲伤的调子?为什么我们写出的总是泪眼婆娑的文字?为什么我们梦里的面容总是挂满泪珠?谁都有过美好得梦,梦境里永远是团圆,永远是快乐;谁都曾憧憬过、向往过,追求过、得到过;谁都有过牵肠挂肚的对象,谁都有过寝食难安的因缘。然而不论我们怎样不舍与不甘,许多美好的图景却总会成为过往,每当此时,那种怀

疑噩梦成真的恐惧,那种像掏空了五脏六腑的痛苦,那种仿佛置身悬崖陡壁的绝望,那种迷茫和失落,是无法言说的。然而它们却真真切切地一步步将你逼近,一点点将你吞噬,一丝丝将你缠裹。曾经的,不管是那些令人手舞足蹈的幸福喜悦,还是那些不可告人的艰辛苦难,都已不重要,如秋叶一般从你的生活里凋落了。不禁要问:叶子为什么要离去?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因为树的不挽留?或许都是,又或许都不是,还可能根本就没有理由。它就是一个事实,一个结果,一种存在,不需要理由。我们什么事都想要一个理由,却不知道很多事是没有理由的。我们总想得到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们设置一个场景,总想让人相信这个场景之中曾有过怎样一个人,曾发生过什么事情,然而事实上什么也没有。爱情就是这样,总有那么多解不开的谜团和心结,让当局者迷是了自己。正如传奇女子杜拉斯说的:“我以为在爱,但我从来也不曾爱过;我什么也没有做,不过是站在那紧闭的门前等待罢了。”爱情让人疯狂,疯狂者却不自知,依然过着如健康人般的生活;爱情教人逃避,失意者们宁肯生活在过去,他们觉得回忆比所经历的事实更美好,更令人陶醉。

因为有那么多的失意者,有那么多爱情的悲剧,人们便开始怀疑爱情,开始逃避现实中的爱情。我们常常沉醉于与爱情有关的书或影视剧,为主角或喜或忧。真的有很多能打动人心的故事,它们写出了每个人生来的孤独、每个人内心的梦想和每个人生命中的珍惜,打动人心的,还有那些徐徐渗入的细腻表达和从他人身上看到的也属于我们自己的内心隐秘情感。感人的故事,自有它们无法言说的共鸣和感

动,因为这些,我们伴着剧中人或喜或悲,剧中人的笑脸印进了我们的记忆,剧中人的眼泪也一滴滴流进了我们的心里。我们总是盼望圆满的爱情故事,盼望这些故事在这个冷暖自知的尘世中为我们营造一刻慰藉。难道我们是想从那些故事中找到继续爱下去的理由?然而我却听说真正的爱情是不需要理由的,那么那些理由就只不过是排解无奈、掩饰绝望的自我安慰?!人们常说真正爱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只因为爱是一种信仰,它不需要理由。

爱情却不是神话,它应当是现实的,它也会时时受到现实的侵扰和磨损。刘震云在《磨损与丧失》一文中说:“生活是严峻的,那严峻不是让你上刀山下火海,上刀山下火海并不严峻,严峻的是那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琐事„„”面对现实的磨损,爱情会怎样呢?真的会丧失吗?真正的爱情当然不会。真正的爱情可以甜蜜,也应当执着,可以浪漫,也应当坚持,但却不能尽是甜言蜜语,不能是海市蜃楼,而应当是责任,应当是互相守望、扶持和帮助。绚烂的光景往往只有一瞬,我们漫长的一生不能仅仅为了这一瞬,这就像是烟花,一瞬过后就可能是黑暗和沉寂。我们宁愿做两颗相依的星星,闪着不耀眼却持久的光,相互照耀,彼此温暖。曾看过一张照片,是佛罗伦萨美术馆的一具石棺,石棺上结婚仪式的浮雕让我怦然心动„„

爱是一种信仰,爱是平和的,爱不需要张扬。“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

问一声:‘奥,原来你也在这里。’”

爱是一种信仰,信仰需要持久。“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爱是一种信仰:“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不为求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下载《喜马拉雅守护者》--读后感守护,是一种信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喜马拉雅守护者》--读后感守护,是一种信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仰是一种理想和精神

    信仰是一种理想和精神 读那些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使我们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是信仰的力量。贺龙宗亲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这说明了信仰的力量和理想精神的重要,先辈们......

    爱心征文:爱是一种信仰(最终定稿)

    爱心征文:爱是一种信仰文/程琼莲群山怀抱的小镇,安静、自足,却绝不闭塞。祥和之中一派欣欣向荣的朝气。这个小镇很平常,这个小镇却又绝不平常。从当初的落后城镇一跃而为全县的......

    追求客户感动是一种信仰

    追求客户感动是一种信仰.txt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空白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掩盖:咳嗽 贫穷和爱,越隐瞒,......

    平安钻石文化是一种信仰

    钻石文化是一种信仰 (一) 刚刚听了许多伙伴的精彩演讲,真的让我感觉受益良多。 可是我发现许多伙伴们都热衷于谈论“钻石”能带来的利益和荣誉这两个方面。我想如果只是这样理......

    追求客户感动是一种信仰

    今年9月,去青岛开会的李小姐入住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走进自己的房间时,突然打了一个喷嚏,紧随其后来送水果的客房服务员马上跑到她面前,很关切地问是不是感冒了,要不要看医生,让她......

    飞行,是一种信仰[小编推荐]

    飞行,是一种信仰——记陆航某直升机团团长司启富 新华网南京2月9日电 (记者李大伟、赵薇)武装直升机,常常被比喻为“猎鹰”——矫健、凶猛,有着睥睨一切的霸气与勇气。 51岁的......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入党是一种信仰

    入党思想汇报:入党是一种信仰 尊敬党组织: 我一直坚信,信仰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更不是可以拿来用做交易的砝码,入党不是个纯粹的政治问题,而是对理想信仰与政治立场的考验。有人问......

    爱是一种信仰(精选多篇)

    席慕蓉说:“在今日的世间,有很多人不愿意相信美丽和真实的事物就在眼前。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宁愿在一开始就断定: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只有一种虚伪的努力。这样的话,当一切都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