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回家看老人违法的看法

时间:2019-05-13 08:3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不回家看老人违法的看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不回家看老人违法的看法》。

第一篇:对不回家看老人违法的看法

苦涩的“回家” 路

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根据该法规定,子女若不能经常看望或问候父母将属违法。于是,作为歌词唱的“常回家看看” 搖身一变,化为严肃神圣的法律。

对于这种人们意料之外的变异,不少论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绝大多数人认为把这个道德问题纳入法律范畴未必合适,不少人指出国家应担负起保障老年人权益的主要责任,更有尖锐者评价这只不过是一碗安抚弱势者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精神鸡汤。这些见解自然各有其道理。笔者要说的是,问题仅止如此吗?

众所周知,中国之所以被称为历史悠久的文明礼义之邦,家庭和睦、上慈下孝、夫妻相敬、兄弟敦厚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孝文化方面,古代既有“父母在,不远遊,遊必有方”的圣人遗训,又有父母身后“守孝三年” 的严格规矩。田园风景中,全家欢聚、三代同堂、四世同堂的常态不时展现;道德宣化时,卧冰求鲤、割股啖父、替父从军的故事层出不穷。除了服徭役和战乱,官方法律只有对虐待老人的惩处,对子女回不回家看望老人似乎提都未提。何以到了现在太平盛世,子女不回家看望老人竟严重到了法律应当观注的地歩呢?

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歩。因为在农耕文明时代,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外出的范围不会很大,回家与否应不是问题,现在是工业时代商业时代信息时代,年青人外出工作势所必然,所以回家不回家的矛盾就突出了。因为现在要建和谐社会,人民政府又高度关爱人民,子女“常回家看看” 能促进家庭和谐,每个家庭合谐了,社会才会和谐„„支持者如是解释。这些理由都对,我都赞成。

但在这项法律出台之前呢?在孙悦的《常回家看看》没有唱响之前呢?我们的公权力,我们的方针路线政策,我们的宣传教育,我们的生存状况,是否对造成子女不回家的主客观原因负有重大责任?当我们欣欣然于“看望父母” 终于光明正大地成为官民共识的时候,能够对长期戕害人伦关系家庭亲情的根子漠然视之吗?

我想,不能!

在共和国的前三十年,猖厥无忌的“左” 成为横亘在人们回家路上的大山。

有一种表现叫“个人迷信”。那时的过来人记得,在当时任何一份文件、领导讲话、法律法规甚至文艺作品中,“孝敬父母” 都缺位,取代父母要人们爱和敬的,是“伟大领袖”。把领袖当父母歌颂的谀词,泛滥于主流话语和各类题材的文艺作品,充塞于学校课堂大小会议和各报刋电台。歌曲唱:“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领导人报告讲:“毛主席是大救星,他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 ;报纸宣传领袖的形象:看人的目光一定“慈祥”,握人的手掌一定“温暖”;人民群众对自己缺医少药的父母身体状况可以不足为念,却一定会“衷心敬祝您老人家万寿无疆!”最有代表性影响力的,当是中国文学、社会科学的头号权威郭沫若的诗句:“毛主席呀毛主席,你赛过我的亲爷爷!”依他看来,用

“父子” 关系 还不足以表达他对领袖的孝敬崇拜,而只有当伟人乖巧懂事听话的孙子才能表达他的这份忠心孝心!几十年长期浸淫于这种气氛之中,“父爱” “母爱” 与“资产阶级人性论”几乎成了同义词,中国人整体孝敬父母、关爱亲人的观念能不冲淡吗?

有一种治国方略叫“阶级斗争”。在前三十年,中国人无不被打上阶级烙印,贴上各种身份标签。万一你的父母划为“阶级敌人”,你唯一出路就是站稳立场,划清界限,因为“亲不亲,阶级分。”这种教唆子女不把父母当父母看当亲人看的宣传在一轮又一轮运动中不断被强化和放大。解放初期,胡适的儿子胡思杜在报纸上凭空痛斥父亲是“帝国主义走狗”,公开表态断绝“父子关系” “跟共产党走”。文革时期,从北京到省城乃至小县城,原居住的“分子们” 一律被赶到乡下“接受贫下中农监督改造”,其能够留城的子女大多数除了自悲自怨“投错了胎”、生怕受到连累外,焉敢再到乡下“看看”父母、给老人一句问候?老早参加革命的顾准被再度划为“右派” 后,没有了“家”,他的子女都与他划清了界限,约定“生不再见,死不相别”。更可悲的是,他的母亲已年过九旬,十余年未见,虽然那时身处同城,近在咫尺,却也还是不得见面。到1974年的秋天,顾准死于无一家人相伴的孤凄之中。至今,他的子女中,竟还有为当年不孝之举辩解者,“阶级斗争” 学说真可谓“溶化到血液中” 去了。更有那发配到北大荒、新疆、矿山、农场、劳改营的一批又一批“右派分子” “右倾机会主义分子” “新生的反革命分子”,瘐死、暴毙、饿死于形形色色“夹边沟”的人们,本人是否还有“回家看看” 的权力?他们是否还享有子女看望的待遇?查遍当年官方文件和领导指示,似无明文规定。这又是一个多么有悖人伦人性的疏忽啊!

有一种整人的权术叫“路线斗争”。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已的绝对权威,发明了“路线斗争” 的“继续革命理论” 来整肃持不同意见的同志。这种涉及全国由中央定性的“路线斗争”,二十几年间连搞了五次。至于一省、一地、一县范围内的大大小小的“路线斗争” 究竟共有多少场,若执政党不怕烦琐统计出来的话,那一定十分惊人!那些不幸沦为错误路线的“代表人物”、“骨干分子”、“小爬虫”,其家属在“共讨之、共诛之” 的过程中,也一定会有人代表“组织”出面动员他们或“正确对待”,或“主动揭发”,或“大义灭亲”,或“争取立功”。这些“亲人”,不照办者极少。彭德怀落难之后,妻子揭发一通后提出离婚,可怜彭老总顿时“家” 都散了。刘少奇原本有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为从精神上彻底摧垮之,1968年最高当局竟划家为牢,对他单室囚禁,后来索性在小院中一夜之间砌起一道高墙,他连与家人对望一眼也不可得。刘少奇、邓小平、贺龙的子女中,都有人向其父亲贴过“反戈一击” 的大字报。最狠毒的,莫过于当时十几岁的***,当其父薄一波被打为“叛徒” 时,他嫌“口诛笔伐” 还不足以表达对父亲的刻骨仇恨,竟照着领袖四十年前“再踏上一只脚” 的老话,硬生生地在批斗会上踩断乃父三根肋巴骨!这些颇有名气的“红二代” 们,就是用这种恶劣甚至无耻的言行,诠释着“路线斗争觉悟” 怎样才能“提高” 的本义,涤荡着尊老爱幼、讲孝道重天伦这些所谓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的“污泥浊水”!须知,类似他们的丑行在全国各地持久地上演,制造了无数杀父弑母的悲剧。

有一种手段是对“家” 的内涵进行置换。根椐马克思的教义,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家无疑是承载私有制的最顽固堡垒,为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标,家早晚都会是革命对象。新政一立,一改公权不下县的传统,在乡、村设政权和组织,取代昔日地方自治的宗族,废弃祠堂,使各家各户成了断线的风筝。在走社会主义金光大道的旗号下,剥夺了家庭赖以自立的生产资料。随后,又吃食堂,“共产”农民生活资料,使“家” 进一歩虚置化。只因“吃食

堂” 太过荒唐,领袖不得不放弃。饶是如此,公社体制下的家也不再是一个原来意义上的家。在城镇,为了淡化家的观念,普遍的口号是“以厂为家”、“先国家,后小家”。保国卫土是军人天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艰苦哪安家” 语虽偏颇,总还有几分道理,但学生分配却毫不顾及家庭困难,要求“四海为家”。一千多万知识青年被驱逐到四面八方,“在农村扎根安家”。总之,在这些“家” 里,不存在需孝敬照顾的父母,不再有浓似血的亲情。既然处处都是“家”,你也就无须再回家了;既然单位领导就是家长,你再挂念父母岂非多余?根据这种逻辑,应运而生出“家庭观念” 这个等同于资产阶级思想、小资产阶级情调的政治术语。谁要落个“家庭观念严重” 的评语,那就意味着自私自利,思想落后,革命意志衰退,政治上就完蛋了。文革时批林批孔,“孝道” 也属十恶不赦。春节本是国人阖家欢聚的传统节日,从上至下大力强调过“革命化春节”,尽力阻断一家人的亲情联络,堵死人们一年一度的回家之路。啊,常回家看看?你做梦吧!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水岭,共和国进入后一个三十年。虽然占统治地位的极左被否定了,但人们的回家之路依然坎坷不平!

极左残余势力仍然有强大影响。伟人走了,照说那个虚假的“父母老子” 应当不存在了。但在平反冤假错案时,出自后发精神病患者曲啸之口的“娘打儿子论” 很快被公权力推崇且走红思想界。原来执政者以父母老子自居的狂妄傲慢并没有多大改观,“山也还是那道山”!随后,一曲“党啊,亲爱的妈妈” 被热捧,陈腐思维再次反弹,以假乱真熟门熟路。在“用自己的孩子不会挖祖坟” 的任人标准下,一批类似***的宦门子弟很快进入各权力机关。这些喝足了文革“狼奶” 的“八旗子弟”对现代政治文明一窍不通,只会采用“唱红打黑” 这种老式执政术,一面重树现代迷信,一面把为进京唱红而置母亲丧事于不顾的逆子树为表率,继续毒化家庭伦理人际关系。有些地方执政者毁人祖坟为卖地,有些部门试图规定墓地期限以捞钱,竟连死去的老人也不放过,孝心何在?

劳动者缺乏回家的条件。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大量剩余劳动力走向东南西北,或独立创业或为人打工。独立创业者只占少数,可能握有回家的主动权,而在企业打工者的权益则很难得到全面保障,不少企业每周双休制都难落实,何谈给职工带薪探亲假?再者,欠薪是一个普遍现象,不仅企业欠,包工头欠,最不可思议的,连满世界撒钱自吹“不差钱”的政府系统也欠。普通劳动者要想回一趟家,不知要下多大的决心。

打工者回家的道路并不平坦。现在我国企业劳动成本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血汗工厂”一说恐非空穴来风。劳动者的低收入与不断上涨的交通住宿费相比,太不相称。常回家,更不易!即便这样,前几年,国有铁路交通部门竟利用民工春节必然返乡之机,大涨票价,真令人心寒齿冷。另外,在治安形势严峻及自然环境恶化与腐败工程坍塌的多重夹击下,我国每年因天灾人祸造成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多年来一直高居世界第一。

一条回家路,承载着底层民众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太多苦难,浓缩着共和国迈向现代文明国家的太多艰辛!

这样说,绝非散布悲观情绪告诫人们不回家或少回家,也决非无视制定这一法律条款的官员们的善意。这项法规的出台,起码体现了立法者在对家的认识上人性的回归,起码能使生民回家难的疾苦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但对劳动者来说,纸上的法律毕竟难以解决现实的困难。家是温馨的,可爱的。那里有白发一年比一年增多的慈母,有腰板渐渐弯曲的老父,还

有呀呀学语不便带在身边的幼子,有永远割断不开的亲情和与生俱来的爱。家是值得挂念的,值得操心的。“城镇化”运动中家里的承包地被征用没?猛上政绩工程时家中的住房被强拆没?干部会不会上门找事?一家老小是否平安?长年奔波在外的游子多么想“常回家看看”啊!四处漂泊的打工者有多少人在做“回家梦”啊!然而,迢迢遥遥的回家路啊,有多少拦路的荆棘!山重水复的回家路啊,道路是怎样的崎岖!一纸回家的规定,又怎能解开欲回难回者的千般心结,万端思绪?

人们常说,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什么时候,国与家的关系融洽了,公权力把公与私的位置摆正了,把领导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厘清了,与极左彻底切割而不是对接,母爱、亲情、孝心、孝道才会得到共同尊重与效仿!什么时候,官心与民心共鸣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全面落实了,老年人不再为病不起死不起犯愁了,实现全民共创的财富全民共享,已列入法律的“常回家看看”才会真正生效!也许,到了那个时候,国家也不屑用这个独具中国特色的法律条款去治什么孝了。

最后,笔者有两个疑问需要请教大方。网载香港杂志曝光:“最近据美国政府统计,包括已退职的部级以上的官员的儿子辈74%拥有美国绿卡或国籍,孙子辈有美国人身分的达到91%”。这个消息确切否?如果此事属实,对那些故意制造儿子、孙子回家“看望”和“问候”自己难度的“包括已退职的中共部级以上的官员”们,这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又该怎样落实?

以上内容由全球首创定价模式的品酷网分享!

第二篇:独居老人盼子女回家过年养老院老人盼回家看子女

独居老人盼子女回家过年养老院老人盼回家看子女

春节临近,在家的父母都盼望在外工作的子女能早点回家陪他们过年,而养老院的老人们也希望在过年的时候能回家和子女团聚。记者从广州多家养老机构了解到,每年约有三成的老人会选择回家和子女一起过年。

独居老人盼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儿子,今年回家来过年吧”。眼看就快要过年了,家住沙太路的李阿姨和老伴却越发焦虑,他们盼望着今年儿子能回家来过年。李阿姨的儿子2001年毕业后就留在了厦门工作,随后就在厦门找了女朋友并在公司附近买了套房子。由于儿子工作忙,又是在外地,老两口就很少有机会见到儿子。他们已经连续3年没和儿子一起过年了,虽然每年儿子都会邀请老两口去厦门过年,但毕竟广州才是自己的家,他们希望儿子能回家来陪他们过年。

“儿子,妈妈想你了”。看着街坊邻居都开始备年货了,张阿姨心里是越来越难过了。5年前张姨儿子因一次意外不幸过世,5年来,所有节日都只有自己一人度过。“看着别人忙着备年货,自己只能在家独自流泪”谈到春节,想到儿子,张姨显得是无比的伤感。“儿子,你在那边过得好吗,妈妈好想你”张姨望着天空,默念着。

养老院老人盼回家同子女一起过年

记者走访了广州最大的养老机构寿星大厦,随机采访了寿星大厦内的老人,老人们均表示希望能回家和子女一起过年。“儿女不在身边,吃什么都不得劲,玩什么都高兴不起来”老人们表示。但他们又担心自己身体不好,回家会给子女添麻烦。今年85岁的陈伯,下肢瘫痪,因子女工作繁忙照顾不过来,就把陈伯送进了养老院找专人照顾。陈伯已经连续2年没有回家和儿女一起过年了。陈伯表示“虽然也想着回家看看子女,但自己年事已高,身体又不方便,回家只能给子女添麻烦,在这边过年有很多老人陪着,也不错”。

据了解,随着春节日益临近,在广州多家大型养老机构,越来越多的儿女已经前来登记,准备将老人接回家过年。在周边的寿星大厦、友好老年公寓等多家大型养老机构,往年留院过年的老人比例相似,也占七八成左右。

其实父母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多回家看看,能在春节的时候和儿女团圆,希望儿女能陪他们聊聊天,吃他们做的饭。常回家看看。

第三篇:对农村老人赡养问题的看法

对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的看法

进入21世纪,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已经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而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多,维权护老俨然成为了新世纪的一个广泛性的社会问题。

当下,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在庞大的老年群体中,农村人口约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80%.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农村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比城镇老人更为艰难。

我国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美德的社会主义国家,历来以抚养子女赡养老人互相帮助等为民族传统。其中的赡养,是指子女对父母的供养,即在物质上、经济上和精神上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

当今社会,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义务,它更是一种法律上规定的强制性义务,无论是儿子或是女儿,都有同等的赡养老人的义务,否则不仅要受到道德上的谴责,而且还会受到法律上的制裁。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最多的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 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群即为老年人,联合国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依此标准,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时,中国已经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老龄化比例达到7.0%,2005年达到7.69%(老龄人口为10055万),虽然2011人口普查中关于人口的年龄比例还没有具体确定,但是根据前几次的结果来看,形势不容乐观(民政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95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在国家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如何赡养老龄人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95亿左右,老龄人口增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成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是,也给经济社会带来许多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导致家庭、社会矛盾,对改革、发展、稳定产生不良作用。

企业退休职工的供养依据经济效益而定,有些企业较好,而有些企叶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医疗费也保证不了。至于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许多农村集体经济也给予老年人适当的生活补助,有些地方还建有敬老院和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等,这些地方的老年人多能欢度晚年,但是这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农村毕竟只是少数,很多农村老年人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家庭问题

1.子女经济困难,确实也没能力赡养老人。这些老人中,大部分老人以前都是农民或者倒闭的乡镇企业的职工,很少有退休金,农村老人又很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在他丧失劳动能力以后,生活只能依靠子女,然而他们的子女却也过着清贫的生活。在农村,外出打工是一件平常的事,但是现在物价上涨,学费也越来越贵。有些打工的家庭为了子女能够上个好学校,已经入不敷出,根本没有能力来赡养老人。

2.从思想深处缺乏养老意识。认为赡养老人是额外负担,成家立业后对老人冷落一旁,不给难以自食其力的老人钱和粮,老人有病不给医治,老人的生活艰难,度日如年。

.3.儿子孝心尚可,但儿媳对老人冷冷淡淡,小两口为老人生活经常意见不断,加上日久天长的枕边风,儿子也潜移默化了,加入了不孝顺老人的队伍里。

4.儿女多、子孙多,老人没有分身术,在看孩子、家务及农活等方面难免会有帮他多帮你少的现象,于是子女对老人产生了看法,说老人有偏向,并将这 种情绪带到赡养老人上,互相攀伴儿,互相推诿,使老人陷入无人管的尴尬境地

(二)社会问题

1.农村社会养老体制不健全,养老方式单一落后。绝大部分农村老人年轻时为了供子女上学、结婚、盖房,费尽了心血,没有为自己攒下任何养老的积蓄。而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又不健全,老人大多没有经济来源,只有靠子女赡养,在经济上完全受制于子女,致使老人常常要看子女的脸色过日子。

2.宣传广度和深度不够。(1)宣传不够深入,边远地区和许多单位还有死角;(2)对宣传贯彻该法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3)对在宣传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尚未进一步研究解决。

3.农村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欠缺,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和人口老龄化的实际需求,一方面,法律对于违反该条款的行为的惩戒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尺度,特别是对不履行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义务行为,很难用法律予以惩戒。另一方面,法律保护不到位,对老年人的特有权利法律规定不明确,导致遗弃、虐待老人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农村养老问题严重干扰了农村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因此必须正视这一问题。

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参加养老保险,使农村老人减轻对子女的物质依赖程度。从长远的观点看,通过社会保障体系,让老人安度晚年,将是解决农村养老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在全社会提倡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建立团结和谐的农村家庭关系。当前甚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农村,子女仍将是养老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必须将敬老爱老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渗透到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依法养老。目前,关于保护老年人权益的立法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婚姻法、刑法、民法通则等法规中都有专门的条款,国家还专门制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不尽赡老义务的人可以视情况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责任,从而为农村老人依法养老打下了法制基础。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让全社会了解保护老年人权益的重要性,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人更应学法懂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何对待老人不但是家庭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问题。对于家庭来说,当前甚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子女仍将是养老的主要承担者,子女对待老人主要是一个字“孝”。传统中国非常讲究“孝道”,号称“百行孝为先”、“百善孝为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被设想为“孝道”的最高境界。孝不仅是生活上的瞻养,更是一种敬爱之情、精神沟通和心灵慰藉。真正的“孝道”,是使父母生前享受人生安乐,死后对之表达哀戚之情。提倡孝道不要求固守在父母身边,更不要求绝对听从父母的指挥与安排,只要求在父母丧失生产能力而社会保障又不健全的情况下对父母实行物质救济,保证老人自我生活娱乐的物质基础;在父母丧失自我生活料理能力时,或委托亲戚,或找保姆,或亲自照顾;尊重父母的人格与个性,不侮辱父母,不对父母施以任何暴力,常常给父母通通电话,有闲暇,常回家看看,在节假日陪父母玩玩,在精神上与父母达到一定程度的沟通,使老人得到精神慰藉与精神自由,从而身心健康的安享晚年。

第四篇:子女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属违法引热议

子女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属违法引热议

网友指出,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经实施,不“常回家看看”的子女将被戴上法律“紧箍咒”,此举引发热议。

网友认为,此举意在督促人们多陪伴老人,体现了对老人的精神关怀,应给予支持。

网友表示,之前从未意识到这个问题,总觉得父母在家也过得十分充实。现在看来,做子女的还是要经常陪陪家人,将心比心,咱们也有年老的一天。

网友呼吁,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如果因条件限制不能回家,也应经常通过电话、书信、贺卡等方式,对老人进行问候。

(来源:武汉晚报。7月1日)

第五篇:对中国赡养老人的看法

中国老人赡养问题的看法

很早就知道中国老年化社会即将来临,但是这个问题一直不被我放在心上,但是,近日的两场争吵让我事不关己的看法彻底改变。

第一件事是去年十月的一天,一向不声不响的大舅妈在微信群里发飙了,对婆婆在她家常住表现出很大的不满,认为小舅和婆婆的两个女儿没有尽到赡养义务,我从没有看过一向看起来温文淑雅的大舅妈也会发这么大脾气,撕破脸在家人面前说出很不体面的话,连财产的争端都挑明了。

第二件事就是今天,我和叔叔婶婶一起回老家赴宴,席间叔叔婶婶为卧病在床的奶奶的照顾问题吵翻了天,最后还商量出了每家轮流出一个人分别照顾一个月的昏招,一家人的亲情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赤裸裸的利益。

这两件事引起了我的深思,这一次,老人赡养问题不仅仅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摆在面前的待解决的问题,我,成为了局内人。

中国老人赡养问题由来已久,在旧社会,人们都以多生,多养为荣,认为“养儿防老”,殊不知这造成了老人赡养责任划分的困难。人到老年百病丛生,不仅不能干什么活,而且要时常去医院检查看病,这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尤其是身有长期性疾病的老人,更是让人心力交瘁:想出远门?要照顾老人。想出去工作?得照顾老人。

长期以往,再有耐心的家庭都会觉得日子过不下去。再加上老人有两个或更多儿子,直接照顾老人的家庭长期必定产生不满,这是钱不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感情与精力投入的问题。

有人问,为什么不请一个保姆呢?先别说请不请得到,就算请到了,花费必定不菲,这样的话,不用照顾老人的家庭就会产生不满:明明自己可以照顾,为什么非得送钱给外人赚?为什么我要出这么多钱?我分摊的钱这么多公不公平?况且,雇用保姆照顾老人的家庭也会想:保姆靠不靠谱?相处得来不来?家里有一个外人方不方便?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宁愿自己忍受照顾老人的苦处,也不愿请保姆。

也有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让老人在几个儿子家轮流住,这方法,初看很美好。你想想看,这样就不用一个家庭专注于照顾老人了,减轻了这个家庭的负担,而且其他儿子也可以尽到照顾老人的义务,一举两得。但是,有两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老人家身体弱,经不起舟车劳顿的折腾。踏入了新社会,兄弟间分家成为了常态,一屋子几兄弟住在一起的情况已经很少见了。既然分家了,社会经历的不同造成了兄弟间经济条件的不同,也许这个儿子住在省城,那个儿子住在乡下,相距很远。即使都住在一个县城,也不会相隔很近,这对老人家病弱的身体是一个不小的折磨。

第二,老人家适应能力差,不能接受多个家庭不同的生活习惯。也许第一个儿子生活条件好点,用了很先进的电器,而第二个儿子还在烧柴火饭。第一个儿子娶了湖南的媳妇,吃辣吃的很厉害,第二个儿子娶了海南的媳妇,吃的东西很清淡。这样的话,老人家又怎么能够习惯呢?更糟糕的是,轮换的周期一般都不会超过半年,半年换一个环境,年轻人尚且难以适应,老人家又怎么能住得下去?

在这里,我不禁思考起了一个问题,老人赡养在中国由来已久,为什么古代很少出现问题呢?思考了很久,查阅了相关资料后,我得出了两个原因。

一是中国古代一向不分家,一大家子人聚在一件大房子里,由儿媳妇们轮流照顾。古代女子一般都在家里相夫教子,做针线活,很少出门,这就为照顾老人提供了便利。大家都住在一个房子里,也让照顾老人的责任划分明确起来。人一多,就确保了家里面总有人,能呼应老人的请求,老人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二是中国古代倡导:“百善孝为先”,孝顺在古代是很被看中了,不孝在中国是一条大罪,不孝的人甚至不能做官,被指着鼻子骂,这就为老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保障。儿媳妇们也会从小被教育要孝顺老人,让老人的生活至少不会有责骂和苛求。但是,在现在的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在外面建房子的人越来越多,这就为老人的照顾增加了很多困难。再者,在金钱大潮的洗刷下,古代“孝”的优良传统被铜臭味侵染了很多,孝顺在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评判一个人的首要标准之一了,所以就让一些人对赡养老人不太热心。而老人却被旧风俗影响太深,认为儿媳妇应该三从四德,认为儿子应该以自己为中心,所以让老人和家庭的关系僵化,这也是很多家庭与老人之间闹矛盾的主要原因。况且老人家脾气一般比较固执,生活作风俭朴而对新科技不太接受,这也让老人与家庭有一些格格不入的感觉,为和谐的家庭增添了不稳定的因素。

看了这些,我们不禁想,解决老人赡养问题是如此困难,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不是应该有责任去做出一些事情呢?

在国外,很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赡养老人的政策。例如在美国,赡养老人能够减免税务,让赡养老人不仅仅是付出,而且得到了回报。在德国有一个规定,公民成年后,如果愿意到老年公寓义务服务,免费照顾老年人,其做义工的时间将由老年公寓定期统计,汇报给政府,当成一项数据储存起来。他将来老了后,一旦入住老年公寓,自己从前为老年公寓义务服务了多少时间,就可以享受多少时间来自他人的义务服务,这个举措真正把子女的养老和父母的养老连接到了一起。即使在我们有点瞧不起的日本,也有这样一个规定,子女和父母即使分居,住宅之间的距离要少于“一碗汤”的距离,让子女家的一碗汤端过去刚好不凉为准,这个就是人情味的体现了。

而且在国外,养老福利比中国好得多。就养老院为例,中国的养老院以满足老人基本生活需要为准则,而且床位远远不足,而外国的养老院生活水准并不低于当地公民的平均水准。而这一生活水准,不仅是指物质生活水准,而且还包括老人的精神生活水准。在那里,护理人员并不是将老人看做病人来照料,避免使老人们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悲观厌烦,觉得来日无多,而是将他们看做朋友,陪他们聊天,组织活动。护理人员也多是成熟而有经验的中年女性。而且外国的养老院非常多,不必担心不能入住。外国的退休金和养老保险非常完善,也不必担心养老费用的问题,这就使得老人放心,子女省心。

那么,在中国,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赡养老人的问题呢?我想,现阶段最好的解决方法应该是这样,老人在其中一个子女家住(有条件的可以在外租用一个单元),然后雇佣有资质的保姆专门照顾,提供住房的少出资金,不和父母住的子女多出资金。而且,政府也要倡导敬老养老的优良作风,对不赡养老人的行为给予法律上的制裁。

对下一阶段的展望,我想的是要与国外看齐,政府不能把问题全丢给人民。政府应该大力发展公共养老设施,完善养老金和养老保险制度,并出台多方面的鼓励赡养老人的政策。同时,我们也要转变观念,不被旧风俗蒙蔽了眼睛,认为入住养老院可耻,应该体谅子女,为他们减轻负担。

如果父母和子女能够多一些体谅和容忍,少一点嫌弃与固执,互相爱护,互相关心,我们的社会就将变得更加美好。

下载对不回家看老人违法的看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不回家看老人违法的看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7月1日起子女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将属违法

    7月1日起子女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将属违法 7月1日起子女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将属违法 加大打击“三非”外国人力度、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劳务派遣公司准入“门槛”提高„„进入......

    冬至,回家看父母

    一年又一年,年年有四季,四季里年年有冬至。冬天真的来了,风吹的人脸上像抽耳光,冷得人都瑟瑟的弯着身,街道上几乎所有的人都穿上了羽绒服。我们这里有个风俗,就是冬至回家给老人......

    温江区某社区老人对养生节目的看法

    编号: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关于老年人对养生节目的看法问卷调查表 永平小区的爷爷奶奶们你们好,我们是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的学生,我们 正在做一个关于老年人对......

    不常回家看望父母违法(精选五篇)

    不常回家看望父母违法 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今起实施 首次从法律上明确农历九月九日为老年节 本报讯 (记者章程)“常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

    老人摔倒扶不扶

    “老人摔倒了,扶不扶?” 调查问卷 性别:年龄:职业:(如:学生、工人、农民等) 1、 如果看到老人摔倒在地,你是否会将其扶起?() A、 不考虑后果,毫不犹豫将老人扶起 B、 会扶起老人,但要先找......

    老人跌倒扶不扶

    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 ——一个不该讨论的话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每天听到或看到什么样的新闻我都不会感到惊奇。但是,当一则“老人摔倒之后该不该扶起来”的话题在网上被热......

    不赡养老人现象

    对新时期《百善孝为先》的思考 帮忙配张合适的图片 “百善孝为先”传承了几千年,中国自古以来就极其看重“孝”。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尊老爱幼”中的“尊老”也是在大力提倡......

    老人摔倒扶不扶

    老人摔倒扶不扶? “老人摔倒到底扶不扶?”是现在社会的热点话题,有老人摔倒,在现在很多人都不敢扶,无一人伸出援手,生怕被诬告,说是自己推的。19日下午我们小组来到天山河畔花园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