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语文看法

时间:2019-05-12 03:1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大学语文看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大学语文看法》。

第一篇:对大学语文看法

1.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41人,约占33%(其中68%为理科生,32%为文科生)。在开学初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或隐或现地表达出对中小学语文应试教育制度的不满与厌恶,“应试教育受到高考的制约,偏重于提高语文的解题能力,印象中的语文就是汉字、拼音、改病句、做阅读等”。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他们发现学习语文原来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大学语文科学地整合了语言文学与文化的知识,使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文化和文学素养,接受到了一种语文教学的高级形态,领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的语文并不是死抠字眼与归纳中心思想,而是用心去解读作品,从中感悟人生。一名理科生明确指出:“最大收获———失而复得,我找回了曾经拥有过的、但又失去了的兴趣———对语文的兴趣。”

2.开拓眼界,提高人文素养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97人,约占77%(其中理科生、文科生各占50%)。高等语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涵盖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颇富系统性与学术性,给学生打开了一扇展示文学新视点的窗户,让他们接触到一个更纷繁多姿的世界。

3.教师的风采与信念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63人,占50%(其中理科生占65%,文科生占35%)。授课的五位优秀教师,以他们丰富的学识、诙谐流畅的语言,站在较高的视点为学生剖析文学作品,处处展示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他们为学生讲解古人精妙的章句,透析今人深邃的思想,引导学生直面人生。从各位大师身上,学生们还看到了作学问的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如何查找资料,如何筛选信息,如何找出问题,如何提炼观点,以及一些细节的处理,我们将受益终生”。

4.自身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76人,约占60%(其中理科生占53%,文科生占47%)。高等语文丰富了学生的感悟力、想像力和思考力,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与技巧,养成独立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对文化精品学习的兴趣和继续深入探索的潜力。在这里,学生们纠正了以往许多不正确的观念和认识,“破除了对权威的迷信”,敢于质疑思辨的能力得到肯定,“真正学会欣赏文学、品味文学”。他们学会了一种学习或思考的方法,开始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意识到“名家也是血肉之躯,也是人。人无完人,白璧也有微瑕”。还有学生指出,最大收获是由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作业方式———论文带来的。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锻炼了自己查找、筛选及综合资料的能力,提升了语言文字功底,形成了自己的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这种‘吃掉’并‘消化掉’的满足感,一笔挥就的酣畅感,令我乐于接受知识。”

2007-1-1 13:17 回复

紫约师耘 4位粉丝 2楼

5.传承民族文化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8人,约占6%(其中理科生占62%,文科生占38%)。作为一名大学生,社会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大任,理应比较熟悉积淀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在对古代经典文学名著的赏析中,在对语言文字和文学美的感悟中,“我们更深刻地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植根于我们的灵魂、支撑我们的精神的文化,也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二)你对这门课程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你对这门课程有何建议?

1.整体感受

总的来说,这是充满趣味的课程,课堂气氛积极活跃,课程内容涵盖面广。课堂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没有任何限制思想的框架。“课程内容更专题化,学习更自主化,课堂更开放化。”带给学生的是欣赏、激动与智慧,“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语文课,所愿意上的语文课”。在126份问卷中,持上述观点的学生有125人(余下一人为理科生,觉得语文课闷),约占99%,由此可见,《高等语文》这门课程的开设与讲授效果是相当显著的、令人振奋的。与开学初的调查结果作比较,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对语文课的态度上,还是在欣赏

第二篇:谈谈对大学语文的看法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语文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既道出了语文的复杂性,也说明了语文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天生重要。”可见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习语文,需要有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这学期我们开了大学语文这门课,总体感觉还不错。如果说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许多东西是你平时为了应试而不得不去学,那么到了大学,学习语文不再有应试的压力了。暂时放下平日课业的繁重,我完全是抱着一种享受的态度来的,在这里,你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去想问题,没有人再来评论你的对错,因为那些呆板的标准是为了应试而制定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充分发挥你的思维吧,在大学语文的课堂。学习所得中,感触最大的是诗歌。诗歌的特点是最富有抒情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表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情故事,在唐玄宗思念杨这种适于抒情的地方,用了“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暮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来表述。诗歌的艺术手法之一是象征。感觉自己还存在着问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偏弱。高中时为了应试,老师大篇幅的来讲古代诗歌,使得自己看到诗歌就会定向的往古代人的思想去想。什么被贬,思亲,爱国之类的。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我可以多读一些现代诗歌当作消遣。读得多了,对作者的主旨,情感,思想等方面把握的也会准一些。

总之,学习大学语文是非常有必要的。于知识层面,我可以继续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开掘认知潜力,养成网络装的思维品性。于精神层面,我们可以题为人类精神,心理及人格,促使我们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如果大学生不重视对语文的学习,何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校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强素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人文素质教育是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关系密切,有助于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在气质、修养、人格等方面得到提升。上课,能够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加深了对书中,一些名家的认识,我懂得了他们的故事,我懂得了他们的心酸。《大学语文》让我学习到的更多的是对人性的认识,而不是空洞的理论以及说教。而这些是我在别的书本上学不到的。我以为,学习大学语文,首先是为了培养我们对美的感受力,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文学艺术修养。而文学艺术在激发人的精神的丰富性、保存和发展人对世界的多样性想象方面,是其他东西不可替代的。在这个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喧嚣尘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心灵越来越粗糙化和粗鄙化,而文学艺术可以润泽我们的灵魂。大学语文就是一门带领大家赏析文学经典的课程,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境界,彻悟生命。

这篇心得体会,虽然不长,但是,却道不尽我对《大学语文》的喜爱。如今,短短一个学期的《大学语文》学习,就快要结束了,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但是,我相信,这短短半个学期《大学语文》的学习一定会成为我大学生活中最难忘的一段记忆。

当然,想在短短的大学语文课内就达到培养美感、陶冶情趣的目的,是不现实的。然而,这就如同培育花木,只要在它们的根部培上了肥沃的泥土,它们就能渐渐地从中汲取养份,抵抗病虫害,蓬勃生长。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就如广袤丰腴的土,为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养料。

第三篇:对大学语文的体会与看法

我们的语文在哪里?

在大学里,为了考八级英语而日夜熬外国文学,而遗忘带我们学会文学欣赏的大学语文、为了考研而苦研高数,而把大学语文丢在一边,这些功利性浓厚的现象随处可见。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下滑,不少学生连最基本的古典文献的一般常识都知道得很少;更有学生读了很多文学作品之后在社交场合依然不善于表达;在写文章的时候依然写出语法不准、逻辑不通的句子。

这又都反映了什么呢?我们大学生是否也应该充分重视起语文教育呢?不,应该说,我们的大学教育,是否应该提高语文的教育呢?答案是肯定的。

作为一个外国文学爱好者,我读过很多外国小说。我曾经多少次迷失在那十九世纪的英国街头,寻觅着那《茶花女》中描述的凄冷;迷失在那《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里,仰望着巨大的天空,感叹我们的渺小;迷失在那荒芜的山庄,倾听着山中呼啸而过的仇恨与苍白。

可是,我却不曾真正体会过李白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未曾领悟过陶渊明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静谧恬静;未曾感受过《雷雨》给人带来的震撼与矛盾。

但是,在大学的语文课堂里,通过对古文的学习,我似乎阅读到了我国细长悠游的历史长河,感受到了我们国家独特的文化内涵。

大学语文就是思想碰撞的地方,在教授讲解古文的同时,他似乎也打开了那历史的画卷,激发了无数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大学语文就是那个使我们思想升华的地方,学会如何把国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会品味生活。

大学语文就是那个教会我们阅读新闻、写演讲稿、读懂科学小品的草原,让我们畅游在蓝天白云下。

那么,我们的语文在哪里呢?属于我们大学生的语文在哪里呢?是在那一本本厚厚的古典文献里吗?还是在那首首朗诵的诗歌里呢?

不,它应该存在于一个开放的思想平台,在我们的大学语文课堂里,让我们能在共同的语文研究中,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可是,许多学校,许多专业的课堂上都已经看不到这样一番风景了,这该是何等的可惜啊。

第四篇:大学语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大学语文》课程考查作业

作业类型:1.文学文化模块 2.实用写作模块 作业题目 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班级13级化学三班 学号***姓名 *** 课程负责人 时间 作业评阅人 成绩

大学语文课程组

二零一四年一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像《圣经》文化和《古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现在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而这种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的,不愿接受马上就可以反对。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历史所能提供的条件,创建、改造、传承下来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五千年泱泱大国孕育出的传统文化,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是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精神纽带。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实践性和辩证性、过程性和渐进性、民族性和融合性、统一性和差异性、规范性和操作性、道德中心化倾向和封闭保守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精华与糟粕、积极与消极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具体特点上则表现为:生命强盛不衰;追求稳定实际;重视整体协同;重于道轻于器;追求和谐,崇尚和美;见利思义,推己及人;兼容并蓄,有容乃大。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全面准确地理解和理性地看待,应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对待,做到“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和不合时宜的成分,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可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要带着分析的眼光对传统文化加以鉴别,在此基础上进行扬弃,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第五篇: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

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

从2001年开始,全国统考课程《大学语文(专、本科)》的试题结构和内容作了部分调整。调整后的考题更强调对考生能力的测试,特别是应用能力的测试。《大学语文(专、本科)》作文试题由过去的40分改为30分。部分解析题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取自指定教材以外的作品,《大学语文(专科)》选取与课文难易度相当的现代文,文体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大学语文(本科)》选取与课文难易度相当的现代文,文体包括议论文、古今记叙文、古今诗歌。考核内容限定在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另外,作文分数下降后,适当增加阅读的比重,还增加了形式灵活的小题。可见,这次调整,加强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迁移能力的测试,学生只有认真复习,巩固知识才能顺利过关。本文拟就《大学语文》总复习提供一些思路,并就每类题型谈谈答题技巧,供考生参考。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命题是自学考试的核心,是实现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专业标准的关键。对考生而言,首先就要了解命题的原则与要求、题型、试卷的难易等等相关考试信息。在些基础上把握考试重难点,确定考试对策,这样复习才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行总复习前,最关键的就是明白《大学语文》考什么,围绕目标才能针对性制定复习策略。依据大纲,《大学语文(本、专)》题型共有五种类型:即单项选择(20分),多项选择(10分)、词语解释(10分)、简析题(30分)、作文(30分)。可见,复习的重点可放在作文和简析题上,这两项分数的高低,关系到考试的成败,但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其次,考生如有可能应取得历次考试试卷。这既可熟悉题型,了解试题难易度,又可作为自测、练习之用,找出差距,尽快补缺补漏。由于自学考试试题大都来源于试题库,试题一般都覆盖到考试大纲的各章,题量也比较大。根据考试经验,历次考试的试题,大都出自试题库或者与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考生了解试题库的题型,可以大大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熟悉题型。寻找策略。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复习时了解考试题型,并辅之以有效的练习,才能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收到最好的效果。

1.单项选择这部分20分,共20个小题,是考试中最容易拿分的题型了。因此考生应尽量做到不失分。单项选择主要考文学史知识,如作家生平、作品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中心论点、主要内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等,四选一,无论知不知道,都有25%的机率选到正确答案,相对容易得分。答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自己的识记,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既省时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准时应采取比较的方法,排除筛选,确定唯一正确的答案。如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9题:

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对刻画李广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A、铺垫反托 B、对比反托 C、侧面烘托 D、象征暗示(答案:C)

这道题考的是迁移能力。考生并不一定要熟悉原文,只须运用平时所学知识就可以做出正确答案。

2.多项选择这部分共5题10分,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在5个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难度较大。考试内容与单项选择题差不多,只是在答案的设置上更多一些,主要是看考生掌握知识是否全面,这是平时是否用功的最直接证明。答题只能根据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熟悉掌握,采取比较法、排除法一一甄别,凭感觉来猜题、押题是行不通的。以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为例:第21题“下列文章,总体上运用对比方法来表达主旨的有()”、22题“下列作品中通过对话形式展开的有()”、第23题“下列诗篇属于用乐府旧题的有()”、第24题“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运用白描手法的词句有()”第25题“鲁迅《**》的主要艺术特点有()”,这五道题都有一定的难度。21、22、23题考艺术手法,23题考文体知识,第25题考艺术特点。根据这些考试内容,考生在复习时就要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去把握重点课文。

3.词语解释这部分共5题10分,以古文中的词语为主,兼考现代文的疑难词语。答题必须在理解全句的基础上,对应直译,然后落实某一个词的意义,务必准确、简洁、切不可写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鱼目混珠。如2001年4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专)第29题要求考生解释“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中的“用以兴”的意思,要求考生复习时比较细致。总体而言,这也是比较容易拿分的题目。

4.简析题这部分约3至5题,共30分,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一般的出题方式是先给出一段文字(字数一般不会超过200字),然后根据文段来设计问题。2001年起考试的文段不再局限于教材。考试文段主要是现代文(包括现代小说、戏剧、散文、科技说明文等)片段,古文片段,古典小说、戏剧片段、古体诗现代诗等等。主要是考文段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修辞手法等等,出题方式比较灵活,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答题应采取还原课文,句不离段的思维方法,结合课文的“提示”启发思路。一定要弄懂内容,摸清提问的角度,针对性回答。答案总的要求是越简明准确越好,而不是内容答得越多越好。

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共考5题,第36、39题是古文片断(庄子的《秋水》和郧道元《三峡》);第37题是古典小说片断(《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第38题是现代文片断(《刁槛》);第40题是古体诗(李白《度荆门送别》),考试内容相当全面,要求考生对各种文体都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5.作文作文30分,占分比例大。若出现大的失误,将导致考试不及格,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作文主要考核考生的思想修养、语文水平、综合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作文总的要求:主题鲜明、材料充实、结构清晰、表达得体、语言通畅、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行款规范。写作时要注意把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综合材料和典型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结合起来,搭配使用。这样既可避免角度单一,缺少变化,又可满足作文的字数要求。历届考生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文体混淆、文不对题、论点和论据脱节、字数不足、内容未写完、字迹潦草等,这些应引起重视,加以避免。根据历次阅卷经验,考生要拿高分有几条必须注意:

一是要书写工整。字迹对阅卷老师的影响是潜在的,但却异常重要,无论你写得多好,如果字迹潦草,你的作文成绩必将大打折扣。

二是要注意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要分段,每段开头最好采用段落中心句的写法,这样可以做到层次分明,老师一看就明白你的意思。作文最忌全文混乱,尤其是不习惯分段的考生必将失去很多分。

三是一般而言,除诗歌外,考试时不限文体,考生一定要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如果是写议论文,开篇一定要鲜明地提出论点,文中不妨多用一些名言警句;如果是写记叙文,切忌平铺直叙,结尾要有意味。

三、对症下药,把握要点上面把《大学语文》的基本题型和考试内容做了一个基本的梳理,便于考生把握考试重难点,以便加强复习的针对性。现在再谈谈复习的重点和方法。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复习。

1.梳理文学史,掌握文学基础知识。

《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内容广泛,篇目繁多,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学各个阶段的作品。考生在总复习时应通晓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熟悉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流变,以文学发展为经线,以作家作品为纬线,识记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在头脑中构建清晰的中国文学发展轮廓。这样考试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梳理文学史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注意关键性句子。考试所涉及内容一般都在课文前的作家、作品介绍中出现过。因此考生在阅读课文时,不能轻易放过这部分的介绍,应该用心阅读,认真记忆。其中一些关键性句子正是要掌握的文学史常识。如“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狂人日记》、《阿Q正传》是他小说的代表作”。又如“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唐宋人大家‟之一”等。

二是要掌握有关辨析作品文体,掌握文体基本知识。《大学语文》按文体分为四个单元,即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每一单元后都附有文体特点介绍。考生应认真研读,着重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如议论文的“三要素”、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立论和驳论;记叙文的“六要素”、线索、叙述方式、描写方式;说明文的种类、顺序、结构和八种说明方法;诗词的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古体诗、近体诗格式等。掌握这些文体特征不仅有利考试答卷,而且对作文的审题和写作都有很大帮助。

2.熟悉作品内容,读懂作品。

根据考试大纲,考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不会超过课本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因此,仔细阅读课文是异常重要的。在阅读作品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熟悉作品,弄清作品主要内容。

对现代文来说复习时,复习要围绕提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结构包括文体、段落、层次、线索、顺序、开头、结尾等;内容包括写作意图、时代背景、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对文言文来说,复习要紧扣注释,读懂课文,尤其是文言文,一定要一字一句地抠,掌握常用实词和虚词、意动和使动用法、词类活用及被动句、倒序句、判断句等每课都读懂弄通。只有这样,考试时就能成竹在胸,迎刃而解。

在考试中,经常围绕着作品的主要内容来出题。例如2000年4月《大学语文(专)》其中一题是:

下列对《廉颇两相如列传》情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渑池之会、完壁归赵、将相和欢;B.渑池之会、将相和欢、完壁归赵;C.完壁归赵、将相和欢、渑池之会;D.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欢。

又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本)第2题: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新法是“生事,王安石在《答司马谏义书》中驳斥这一指责时,所依据的主要理由是A、新法是”受命于人“; B、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C、新法是”为天下理财“; D、新法是”举先生之政“,这都是考学生对作品主要内容的把握。

第二,理解课后“提示”和课后习题,注意作品的艺术手法。

这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作品艺术特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等等。考试中的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功,要求考生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要做好这类题,考生要特别注意课后的“提示”对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的归纳。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专)》第1题:

《科学的春天》中,作者论证“科学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时,用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顺”作为根据,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又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本)第10题:《张中亟传后叙》在写作上的最大特色是A、抒情和议论并重 B、议论和叙事并重C、叙事和抒情并重 D、叙事和描写并重

这些题的设计,就是考课后“提示”和习题的内容。

3.诗词的背诵和诗词名句的理解。

根据考试大纲,考生在获得大学学历前必须掌握并背诵一定量的古代优秀诗词作品。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每年的考试也必然会考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如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18题:下列诗句中,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的是A.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蟹洲;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19题:下列词句具有哲理意味的是A、今夕是何年B、起舞弄清影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D、月有阴晴圆缺。

这些都是古典诗词的名篇佳作,考生在复习时要千万注意,不可似是而非。

4.写作基础知识。

写作基础知识既是前面选择题考试的直接内容,而且间接影响作文的写作。这些知识,主要集中在课文单元结束后的文体知识及写作知识的介绍上,如《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等。历年来的考试针对文体知识出题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直接考文体知识;其二是要求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从这几年的试卷看,第二种情况出现较多。如2000年上半年有一题:

下列文章中,属于说明实体事物的科学小品是A.《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B.《沙漠里的奇怪现象》C.《我们肚子里的食客》D.《统筹方法平话引子》

考生只要弄清哪几篇是实体事物说明文,哪几篇是抽象事理说明文,考试时就可胸有成竹。当然,如果考生对文体的理解比较深刻,作文自然就不会离题,易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相对而言,只要考生认真地系统地复习,理解和掌握自学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就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从2001年开始,全国统考课程《大学语文(专、本科)》的试题结构和内容作了部分调整。调整后的考题更强调对考生能力的测试,特别是应用能力的测试。《大学语文(专、本科)》作文试题由过去的40分改为30分。部分解析题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取自指定教材以外的作品,《大学语文(专科)》选取与课文难易度相当的现代文,文体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大学语文(本科)》选取与课文难易度相当的现代文,文体包括议论文、古今记叙文、古今诗歌。考核内容限定在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另外,作文分数下降后,适当增加阅读的比重,还增加了形式灵活的小题。可见,这次调整,加强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迁移能力的测试,学生只有认真复习,巩固知识才能顺利过关。本文拟就《大学语文》总复习提供一些思路,并就每类题型谈谈答题技巧,供考生参考。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命题是自学考试的核心,是实现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专业标准的关键。对考生而言,首先就要了解命题的原则与要求、题型、试卷的难易等等相关考试信息。在些基础上把握考试重难点,确定考试对策,这样复习才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行总复习前,最关键的就是明白《大学语文》考什么,围绕目标才能针对性制定复习策略。依据大纲,《大学语文(本、专)》题型共有五种类型:即单项选择(20分),多项选择(10分)、词语解释(10分)、简析题(30分)、作文(30分)。可见,复习的重点可放在作文和简析题上,这两项分数的高低,关系到考试的成败,但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其次,考生如有可能应取得历次考试试卷。这既可熟悉题型,了解试题难易度,又可作为自测、练习之用,找出差距,尽快补缺补漏。由于自学考试试题大都来源于试题库,试题一般都覆盖到考试大纲的各章,题量也比较大。根据考试经验,历次考试的试题,大都出自试题库或者与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考生了解试题库的题型,可以大大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熟悉题型。寻找策略。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复习时了解考试题型,并辅之以有效的练习,才能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收到最好的效果。

1.单项选择这部分20分,共20个小题,是考试中最容易拿分的题型了。因此考生应尽量做到不失分。单项选择主要考文学史知识,如作家生平、作品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中心论点、主要内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等,四选一,无论知不知道,都有25%的机率选到正确答案,相对容易得分。答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自己的识记,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既省时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准时应采取比较的方法,排除筛选,确定唯一正确的答案。如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9题:

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对刻画李广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A、铺垫反托 B、对比反托 C、侧面烘托 D、象征暗示(答案:C)

这道题考的是迁移能力。考生并不一定要熟悉原文,只须运用平时所学知识就可以做出正确答案。

2.多项选择这部分共5题10分,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在5个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难度较大。考试内容与单项选择题差不多,只是在答案的设置上更多一些,主要是看考生掌握知识是否全面,这是平时是否用功的最直接证明。答题只能根据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熟悉掌握,采取比较法、排除法一一甄别,凭感觉来猜题、押题是行不通的。以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为例:第21题“下列文章,总体上运用对比方法来表达主旨的有()”、22题“下列作品中通过对话形式展开的有()”、第23题“下列诗篇属于用乐府旧题的有()”、第24题“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运用白描手法的词句有()”第25题“鲁迅《**》的主要艺术特点有()”,这五道题都有一定的难度。21、22、23题考艺术手法,23题考文体知识,第25题考艺术特点。根据这些考试内容,考生在复习时就要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去把握重点课文。

3.词语解释这部分共5题10分,以古文中的词语为主,兼考现代文的疑难词语。答题必须在理解全句的基础上,对应直译,然后落实某一个词的意义,务必准确、简洁、切不可写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鱼目混珠。如2001年4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专)第29题要求考生解释“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中的“用以兴”的意思,要求考生复习时比较细致。总体而言,这也是比较容易拿分的题目。

4.简析题这部分约3至5题,共30分,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一般的出题方式是先给出一段文字(字数一般不会超过200字),然后根据文段来设计问题。2001年起考试的文段不再局限于教材。考试文段主要是现代文(包括现代小说、戏剧、散文、科技说明文等)片段,古文片段,古典小说、戏剧片段、古体诗现代诗等等。主要是考文段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修辞手法等等,出题方式比较灵活,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答题应采取还原课文,句不离段的思维方法,结合课文的“提示”启发思路。一定要弄懂内容,摸清提问的角度,针对性回答。答案总的要求是越简明准确越好,而不是内容答得越多越好。

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共考5题,第36、39题是古文片断(庄子的《秋水》和郧道元《三峡》);第37题是古典小说片断(《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第38题是现代文片断(《刁槛》);第40题是古体诗(李白《度荆门送别》),考试内容相当全面,要求考生对各种文体都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5.作文作文30分,占分比例大。若出现大的失误,将导致考试不及格,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作文主要考核考生的思想修养、语文水平、综合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作文总的要求:主题鲜明、材料充实、结构清晰、表达得体、语言通畅、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行款规范。写作时要注意把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综合材料和典型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结合起来,搭配使用。这样既可避免角度单一,缺少变化,又可满足作文的字数要求。历届考生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文体混淆、文不对题、论点和论据脱节、字数不足、内容未写完、字迹潦草等,这些应引起重视,加以避免。根据历次阅卷经验,考生要拿高分有几条必须注意:

一是要书写工整。字迹对阅卷老师的影响是潜在的,但却异常重要,无论你写得多好,如果字迹潦草,你的作文成绩必将大打折扣。

二是要注意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要分段,每段开头最好采用段落中心句的写法,这样可以做到层次分明,老师一看就明白你的意思。作文最忌全文混乱,尤其是不习惯分段的考生必将失去很多分。

三是一般而言,除诗歌外,考试时不限文体,考生一定要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如果是写议论文,开篇一定要鲜明地提出论点,文中不妨多用一些名言警句;如果是写记叙文,切忌平铺直叙,结尾要有意味。

三、对症下药,把握要点上面把《大学语文》的基本题型和考试内容做了一个基本的梳理,便于考生把握考试重难点,以便加强复习的针对性。现在再谈谈复习的重点和方法。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复习。

1.梳理文学史,掌握文学基础知识。

《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内容广泛,篇目繁多,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学各个阶段的作品。考生在总复习时应通晓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熟悉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流变,以文学发展为经线,以作家作品为纬线,识记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在头脑中构建清晰的中国文学发展轮廓。这样考试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梳理文学史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注意关键性句子。考试所涉及内容一般都在课文前的作家、作品介绍中出现过。因此考生在阅读课文时,不能轻易放过这部分的介绍,应该用心阅读,认真记忆。其中一些关键性句子正是要掌握的文学史常识。如“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狂人日记》、《阿Q正传》是他小说的代表作”。又如“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唐宋人大家‟之一”等。

二是要掌握有关辨析作品文体,掌握文体基本知识。《大学语文》按文体分为四个单元,即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每一单元后都附有文体特点介绍。考生应认真研读,着重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如议论文的“三要素”、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立论和驳论;记叙文的“六要素”、线索、叙述方式、描写方式;说明文的种类、顺序、结构和八种说明方法;诗词的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古体诗、近体诗格式等。掌握这些文体特征不仅有利考试答卷,而且对作文的审题和写作都有很大帮助。

2.熟悉作品内容,读懂作品。

根据考试大纲,考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不会超过课本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因此,仔细阅读课文是异常重要的。在阅读作品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熟悉作品,弄清作品主要内容。

对现代文来说复习时,复习要围绕提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结构包括文体、段落、层次、线索、顺序、开头、结尾等;内容包括写作意图、时代背景、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对文言文来说,复习要紧扣注释,读懂课文,尤其是文言文,一定要一字一句地抠,掌握常用实词和虚词、意动和使动用法、词类活用及被动句、倒序句、判断句等每课都读懂弄通。只有这样,考试时就能成竹在胸,迎刃而解。

在考试中,经常围绕着作品的主要内容来出题。例如2000年4月《大学语文(专)》其中一题是:

下列对《廉颇两相如列传》情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渑池之会、完壁归赵、将相和欢;B.渑池之会、将相和欢、完壁归赵;C.完壁归赵、将相和欢、渑池之会;D.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欢。

又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本)第2题: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新法是“生事,王安石在《答司马谏义书》中驳斥这一指责时,所依据的主要理由是A、新法是”受命于人“; B、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C、新法是”为天下理财“; D、新法是”举先生之政“,这都是考学生对作品主要内容的把握。

第二,理解课后“提示”和课后习题,注意作品的艺术手法。

这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作品艺术特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等等。考试中的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功,要求考生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要做好这类题,考生要特别注意课后的“提示”对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的归纳。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专)》第1题:

《科学的春天》中,作者论证“科学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时,用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顺”作为根据,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又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本)第10题:《张中亟传后叙》在写作上的最大特色是A、抒情和议论并重 B、议论和叙事并重C、叙事和抒情并重 D、叙事和描写并重

这些题的设计,就是考课后“提示”和习题的内容。

3.诗词的背诵和诗词名句的理解。

根据考试大纲,考生在获得大学学历前必须掌握并背诵一定量的古代优秀诗词作品。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每年的考试也必然会考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如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18题:下列诗句中,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的是A.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蟹洲;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19题:下列词句具有哲理意味的是A、今夕是何年B、起舞弄清影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D、月有阴晴圆缺。

这些都是古典诗词的名篇佳作,考生在复习时要千万注意,不可似是而非。

4.写作基础知识。

写作基础知识既是前面选择题考试的直接内容,而且间接影响作文的写作。这些知识,主要集中在课文单元结束后的文体知识及写作知识的介绍上,如《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等。历年来的考试针对文体知识出题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直接考文体知识;其二是要求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从这几年的试卷看,第二种情况出现较多。如2000年上半年有一题:

下列文章中,属于说明实体事物的科学小品是A.《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B.《沙漠里的奇怪现象》C.《我们肚子里的食客》D.《统筹方法平话引子》

考生只要弄清哪几篇是实体事物说明文,哪几篇是抽象事理说明文,考试时就可胸有成竹。当然,如果考生对文体的理解比较深刻,作文自然就不会离题,易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相对而言,只要考生认真地系统地复习,理解和掌握自学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就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下载对大学语文看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大学语文看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对性工作者看法

    浅谈对性工作者看法 摘要:我对于社会上一部分性工作者是报以理解态度。现在所谓的发廊随处可见,按摩场所,夜总会更是做的有声有色,但是更多的性工作者都是来自广大的相对落后的......

    对大学语文的心得

    对大学语文的心得 “文采若云”的左传,“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飘逸清新”的李白诗,’铜琵铁板“的苏轼词。古文的语言让我们沉醉,古文的构思让我们叹服。在大学语文课上,这一切......

    对文学的看法

    我对文学的看法 首先,文学总是聚集着情感的,反过来,作乾在写作时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才叫文学。情感包括许多许多,美好的情感,愤怒的情感„„甚至放肆地宣泄自己的情感也是可喜的,然......

    对工作的看法

    1、 对目前本人的工作岗位是否满意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答案应该是不满意的。因为我认为一个人对目前状况满意,表明这是一个没有自己的理想抱负、没有上进心的人。我热爱公司,热......

    对人生的看法

    对人生的看法 每当朋友聚在一起,偶然间谈论起人生,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同,有的人认为人生就是享受,有的认为人生就是责任,有的则感到人生就是平安,有的则是认为金钱和权力等等,甚至争......

    对普通话的看法

    对普通话的看法 普通话作为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我国56个民族无障碍交流,互相帮助,团结进步的基础,更是不同地区人们在极短时间内表达、理解、思考语......

    浅谈对腐败问题的看法

    尊敬的党支部:尽管中央对腐败问题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可是,为何在中央的三令五申、从严处理的监督和查处中,贪污之风却屡禁不止?归根到底,是官官相护的问题!“衙门口,朝南开,有理......

    对工会工作的几点看法

    对工会工作的几点看法 在企业机构中,一些企业党政领导对工会工作存有“可有可无”的偏见,甚至有的个别企业行政领导认为“工会工作干得越少越好,省得添乱”的思想,更有甚者“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