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数学课程标准编制说明书
《八年级数学下册》课程说明书
一、课程的性质
本册教科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册教材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合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按以上思路具体设计如下。
教材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1、二次根式
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通过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提高学生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能力,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2、勾股定理
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以后学习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许多与线段求值有关的问题。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且对其它学科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直角三角形的判别体现了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数形结合。
3、平行四边形
(1)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2)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4)探索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以及它们的判定定理: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
4、一次函数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 y = kx + b(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像的变化情况。
(4)理解正比例函数。
(5)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6)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5、数据的分析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了解它们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
(2)体会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
(3)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五、实施建议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
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
7.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康成舜
2014年3月13日
第二篇:如何编制职位说明书
如何编制职位说明书
如何编制职位说明书
职位说明书(Job descriptions,亦称工作描述或职位说明书)是工作分析(Job analysis)的结果之一。
通过职位说明书,可以明确得到任职者的信息,如报告关系、工作总目的、升迁和降级渠道、职级等级、薪酬等级、主要责任、权力、义务、任务、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等。
与职位说明书密切相关的是职位规范(Job Specification,亦叫工作规范),它说明什么类型的人能够胜任本职位工作,主要内容包括:职位名称、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技能要求、身体条件要求、职业道德要求等等。
将工作描述和职位规范结合在一起,便于操作,这种结合体称为职位说明书。
为什么要编制职位说明书?它有什么作用呢?
职位说明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文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而且职位分析设计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难做的工作之一。
一、对编制人员的要求
1、编制工作者(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经验。
2、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将工作规范准确地用文字表达清晰。
3、职位说明书不可能单独由人力资源部门完成,它必须与职位所在部门共同描述。
4、编制人员必须随着工作条件、任务要求、职位调整与合并等变化而适时对职位说明书进行变动。
5、编制人员必须真正了解职位所涉及的工作范围、要求、流程和工艺等基本要素。
二、职位说明书的主要作用:
组织作用:确定本职位工作在组织中的地位,是本职位人员及其相关人员明确在本职位工作的目的、作用。
招募与选拔作用: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依据本职位说明书的条件,对本职位人员的具体要求,甄选该岗位的工作人员,便于熟悉与掌握选拔和用人的条件。
契约规范作用:使企业在人员选拔与任用上,有据可依,公平、公正、透明,以免引起内部纠纷和法律诉讼,也是本职位人员依照工作内容和职责有所遵循。
绩效管理作用:提供了设置岗位目标的基本构架,为企业进行全面绩效管理提供重要衡量标准。薪酬管理作用:职位说明书是企业进行工作评价与分级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工作进行评价与分级,可衡量每个工作岗位对企业的贡献,从而为薪酬的级档确定提供参考。
培训作用:职位说明书中必须明确提出岗位对知识、技能、经验和能力的要求,如果新招聘或现岗人员不具备职位说明书上所列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和所在岗位部门就要提出相应培训计划。
三、职位说明书的格式与内容
职位说明书的格式根据企业不同需要,而格式有别。有的采用事件或任务罗列式,将职位的主要责任与任务按主次一一列出;有的采用因素归类法,把职位的责、权、利及任职条件分成几大因素进行归类描述。职位说明书大体上涵盖以下内容:
*职位基本信息,也称工作标识。包括职位名称、所在部门、直接上级、管辖下属部门、定员、部门编码、职位编码、薪金等次、职位批准人等。
*工作目标与职责。重点描述从事该职位的工作所要达到的工作目标,以及该职位的主要职责和权限等。*工作内容。这是职位说明书最重要的内容,应该详细描述本职位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并全面、详尽地写出完成工作目标所要做的每一项工作。包括每项工作的综述、活动过程、工作联系和工作权限。还可以将工作中需要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工具设备等进行描述。
工作内容应该从主要工作、重要工作开始,到此重要工作逐一列出。
*个人必备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证书。主要反映从事该职位应具有的技术能力和水平,为某些职位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没有此项专业技能就无法开展工作。比如作“投资部主管”,如果没有证券、财务会计等相关基础知识以及国家金融政策法规知识,就根本无法开展工作。而相比之下另一些职位则对某些能力要求更为明确,比如“市场部主管”职位,要求有较强的公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适应该职位的教育背景。从事该职位目前应具备的最低学历要求。在确定教育背景时应考虑,如果让一位新员工担任本职工作,他应该具备什么学历,而不一定是当前在职员工的学历。
*工作时间特征。要反映出该职位通常表现的工作时间特征。例如,在流水线上可能需要三班倒;在高科技企业需要经常加班;销售人员经常要出差,一般管理人员则要正常上下班等。
*工作经历。反映该职位之前,应具有的最起码的工作经验要求。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经历要求,即相关的知识经验背景;二是可能需要的是本组织内部的工作经历要求,尤其针对组织中的中、高层管理职位,在担任这些管理职位之前,通常要求再组织其它职位上工作过或对其他职位的工作有一定了解,才可能胜任该职位。
*公司为该职位提供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装备。为了保证该职位能够顺利工作,公司提供的物质装备和较好的工作环境条件。
*工作完成结果及建议考核标准。反映该职位完成的标准,以及如何根据完成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具体内容通常与该组织的考核制度相结合。
*专门培训。反映从事该职位前,应进行的基本专业培训,否则将不允许上岗或不能胜任工作。具体是指导员工在具备了教育水平、工作经历、技能要求之后,还必须经过哪些方面的培训。
*体能要求。对体力劳动型的工作,这项非常重要。要求身体条件必须要适应本职位工作要求。
四、职位分析的工作方法
职位分析法,也就是指收集信息和分析本职位的相关信息的方法。企业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结合自身特点自行定制和修改,以下是几种比较常用的职位分析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职位分析人员在工作现场,通过对员工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观察,用文字或图表形式记录本职位在一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形式、程序和方法,获取必要的工作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比较、分析、汇总等方式,得出职务分析成果的方法。并依据观察对象的工作周期和阶段性的不同,观察法具体可分为字节观察法、阶段性观察法。
(1)直接观察法。职务分析人员直接对员工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观察。直接观察法适用于工作周期短的职务。如每天在重复一个简单的工作职位。例如:城市公交车驾驶员,他在自己线路上每出车一趟就是一个周期,职位分析人员可以随车进行直接观察并记录这个过程。
(2)阶段观察法。企业内部有些职位的工作具有较长的周期性,如董事会秘书工作,每年的不同周期可能会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为了能完整地观察到员工的所有工作,必须相应于工作的每一个阶段进行观察。
观察法适用于大量标准化、周期短和以体力劳动为主或事务性较强的工作,对体力工作者和事务性工作者,如搬运员、操作员、文秘等职位进行观察分析较为适用。但对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不确定因素较多的工作,就不适用观察法。比如企业高层职位,工作内容大多属于心理、思想活动过程,需要运用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观察法对其几乎是没有作用,或作用很小。
(3)问卷调查法。这是职位分析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采用问卷收集职务分析所需要的资料信息。问卷大多是要求调查对象对有关的内容、工作特征和工作人员特征的重要和频率评定等级。如:“轻、较轻、一般、较重、重”或“偶尔、经常、很频繁”等。问卷法币观察法速度快,节省时间和人力;分析的样本量可以很大,可以对很多职务同时进行分析;分析的资料可以数量化,便于统计和分析。
问卷法适用于脑力劳动、管理职位或工作不确定因素很大的员工,比如软件设计人员、行政经理等。(4)访谈法。也称采访法,即通过职位分析人员与任职员工面对面的交谈来收集职位信息资料的方法。这对一些不可能通过观察来了解的工作,或通过分析人员亲自实践来体会的工作尤其适用,如果企业高层职位获高级技术职位的工作分析。
访谈法的特点是操作比较简单,及时发现新情况,可控性强。
其他还有工作实践法、工作日志法等,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五、职位分析的工作步骤
职位分析的工作步骤、程序的描述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从企业实际操作运用的角度出发,进行职位分析。较为常用的步骤大致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设计阶段、信息收集、信息分析阶段和结果表达阶段。其步骤就是:准备---设计--信息收集--信息分析--结果表达
(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职位分析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工作的步骤是:
(1)确定职位分析的目的;
(2)确定职位分析的工作范围;
(3)报批工作方案与向员工宣传的方式;
(4)组建工作班子。
1、确定职位分析的目的。在企业管理中,解决不同的管理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及其组合各部相同。职位
分析信息对于不同目的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进行职位分析功,首先要明确设定想做什么?要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做到什么程度?怎样去做?这样才能使整个工作有章有序,有的放矢。
2、确定职位分析的工作范围。为了避免多余的工作量并确保信息的质量,要限定信息收集范围。事先根据工作目的确定所需信息搜集的种类与范围。一般来说职位分析的信息类型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位的工作任务内容;
(2)职位在工作中使用的工具设备与辅助设施;
(3)工作条件;
(4)本职位任职资格的要求。
3、报批工作方案与宣传工作的方式。职位分析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正式的和重要的工作,必须得到企业决策者的批准,并要取得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合作。
(1)上报初步设想方案。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上述工作确定后,人力资源部门要拟订初步工作设想方案,得到决策者同意并审批。经过批准后才能正式开展工作。
(2)宣传解释。职位分析工作涉及面广,工作计划获得批准后,要向有关部门及人员进行宣传,将职位分析的作用作出详细、清楚的解释,以获得支持和配合。
4、组建工作班子。职位分析工作量大、时间长,而且人员素质水平要求高,企业一般的做法是聘请职务分析专家或在企业内挑选有知识、能力等素质较好的员工组成职位分析工作小组。
(二)设计阶段
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入职位分析的具体工作计划和方案设计阶段,制定详细的职位分析实施时间表,编写具体的“职务分析计划方案”的工作步骤是:
1、选择分析的样本。要从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完成任务性的难度、工作内容变化三个方面确定职位分析的样本。职位分析的样本包括:
*关键的职务;
*工作难度大,知识技能要求高的职务;
*工作内容发生变化,原来制定的职务描述出现差异的职务;
*企业新设置的工作岗位。
2、选择信息来源。
信息的来源有很多种,选择的目的是寻找可信度最高的来源,避免信息失真。例如,不要在任何任职人员中提取有关工作负荷、薪酬待遇等方面的信息,因为切身利益的关系,分析对象往往会夸大自己工作的重要性。选择的原则就是不要从可能有利害关系的来源提取信息。
3、设计信息收集方式与实施内容
根据职务分析的目的要求,确定采用那一种或多种结合的信息收集方法,并设计出具体的职务分析实施内容。企业操作中较多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此处以这两种方法为例加以说明。
(1)问卷调查法设计。
就是编写一份详细的问卷调查表,也可称为“职务分析调查表”。调查表一般说来要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出该职务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职务任职资格等内容。但企业实际操作中,可根据确定的职务分析信息收集的种类与范围而有所侧重。
(2)访谈法设计。
也就是拟出一个有效和完整的“访谈提纲”,访谈提纲的内容和职务分析调查表的内容基本相同。
4、编写职务分析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职务分析工作的时间安排实施分析的职位名称和任职员工的人数、分析人员数和所需条件、分析过程的责任划分等。
(三)信息收集阶段
这一阶段是按前述步骤所规定的范围和方法收集信息。仍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为例介绍收集阶段的工作的步骤。
1、问卷调查法工作步骤
(1)操作步骤
*事先需征得样本员工直接上级的同意,尽量获取直接上级的支持;
*向样本员工讲解职务分析的意义,并说明填写调查表的注意事项;
*鼓励样本员工消除顾虑,真实客观的填写问卷调查表;
*职务分析人员随时解答样本员工填写问卷时提出的问题。
*样本员工填写完毕后,职务分析人员要检查是否有漏填、误填等:
*发现问卷填写有疑问,职务分析人员应该立即向样本员工提问;
*问卷填写检查无误后,信息收集工作完成。
(2)访谈法工作步骤
*事先需征得样本员工直接上级的同意,尽量获取直接上级的支持;
*向样本员工讲解职务分析的意义,并介绍访谈的大体内容:
*鼓励样本员工真实、客观地回答问题;
*职务分析人员按照面谈提纲的顺序。由浅至深地进行提问:
*营造轻松的气氛,使样本员工畅所欲言;
*控制谈话内容,防止样本员工跑题;
*做谈话记录时注意不要影响样本员工的谈话;
*访谈结束时,让样本员工查看并认可谈话记录:
*访谈记录检查无误后,完成信息收集工作。
除了上述两种信息收集方法外,还要注意其他方法对企业的适用度。此外还可以收集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工作流程图、设备维修记录等原始资料,尤其是以前的职位说明书,这都是职位分析的重要信息来源。
(四)信息分析阶段
1、这一阶段是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归类。信息分析的内容包括:
(1)基本信息分析:对职务名称、所属部门、职务等级等的分析。
(2)工作活动和工作程序分析:对工作任务、职责范围、工作设备及工具、工作流程、工作关系、管理状态等的分析。
(3)工作环境分析:对工作场所、工作安全环境、工一时间、劳动强度等的分析。
(4)生理素质分析:对体能要求、健康状况、感觉器司的灵敏性等的分析。
(5)综合素质分析:对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进取心、职业道德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等的分析。
2、操作步骤
(1)根据职务分析的目的确定分析项目;
(2)求取样本员工直属上级的帮助,确保所收集的信息没有疑问;
(3)结合企业以前的职位分析资料和同行业同职位的相关职务分析资料,对信息分析归类。
(五)结果表达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将前一阶段的分析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其成为可以使用的管理文件——职务说明书。
1、职务说明书的构成职位说明书由两大部分组成:职务描述和职务规范(也可称为职务说明与职务资格要求)。职务描述要具体说明从事某一职务工作的活动特点、环境特点和任职特点;而职位规范则是要说明从事某一职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的生理要求和心理要求。
2、职位说明书编写步骤
结果表达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编写职描述和职位规范。具体步骤如下:
(1)职务分析人员以职务分析的成果为依据,编写职务描述和职务规范的初稿;
(2)与样本员工、样本员工上级、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讨论职务描述和职务规范的具体内容;
(3)确定试行稿;
(4)试行期使用无误后确定为正式文件。
职位说明书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工具,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员工,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职位说明书就是让员工知道他们在企业需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工作的得好坏会使不同的结果,并根据自己的职位作出符合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成绩。因此职位说明书要通俗易懂,条理明晰,具体细致,便于操作和执行。
第三篇:专业课程标准编制参考框架
附件3 专业课程标准编制参考框架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计划学时 学分 所属系部
适用层次及专业 编制教研室 编制者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要求阐述课程性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主要任务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四、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2.具体目标(三维目标)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时间、学时分配、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参考例表)
第四篇: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联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就是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学生切实化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周围熟悉的事物中主动去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
一、计算题的教学生活化
计算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整个小学阶段都贯穿有计算题的教学。但是,由于计算题的计算方法单调、内容枯燥无味等原因,使学生见而生“厌”,久而久之还会对数学失去兴趣。为此,教学时必须把计算与生活无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把那些枯燥无味的计算题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趣、算得开心,自然而然地掌握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我出示了一道尝试题:“143-98”,通过自学课本,学生会正确计算“14398=143-100+2”,但对于减去100后为什么要加上2,一时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在我意料之中。因此,我就设计了模拟生活中购物的情境:把教台当成了柜台,上面摆有篮球、足球、羽毛球拍等体育用品,再由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一个顾客带了143元钱来到柜台边准备购物,里面是一张百元大钞和四十三元零钞。只见顾客挑了一个标价98元的篮球,他掏出那张百元大钞,递给售货员,这时他还剩下43元,即应把143-100=43(元),只见售货员接过钱后,找回2元,这时顾客的手里有45元,即43+2=45(元),也就是说多减去的2元应该再加上。这样的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实践的支持,具体的实践生活也以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而且,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
再例如,教学“小数乘法”时,上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小华一个人正在家做作业,邻居梁伯伯到他家收水费,看了看小华家的水表后说:‘这个月你家用了7吨水,每吨水1.2,等你爸爸回家后,请他把水费交给我。’小华很想用自己的零用钱替家里交水费,可是他算不出应该交多少钱呀!同学们,你能帮小华算出来吗?你是怎么算的呢?”这个情境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题材,一下子就让学生把生活的情趣与数学计算的理趣统一起来,使干巴巴的数学计算题焕发出蓬勃的活力,结果经过分组讨论,学生共得出了三种计算的方法:
1、1.2×7=1.2+1.2+1.2+1.2+1.2+1.2+1.2=8.4(元);
2、要算1.2×7,先算有多少元,1元×7=7元,再算有多少角,2角×7=14角,把14角改成用元作单位,14角÷10=1.4(元),列成综合算式是:1×7+2×7÷10=8.4(元);
3、先把1.2元看成12角,12角×784(角),再把84角写成8.4元,列成综合算式是:12×7÷10=8.4元。这三种算法我都给予了肯定,学生感到其乐无穷,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观察第三种算法,经过分析、综合,学生能得出小学乘法的计算规则。接着我布置的是让学生课后到粤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翁城蔬菜批发市场去做市场调查。通过亲身购买、个别询问等形式,了解五至十种蔬菜每千克的价格,并分别算出2千克、3千克、4千克„„共用的钱数,然后整理成表,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自己的身边处处是“数学”,他们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觉得学数学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
二、计量单位的教学生活化
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教材中,有很多很多表示量的计量单位。有学生比较熟悉和比较具体的,如年、月、日和元、角、分等等。也有学生十分陌生和抽象的,如千米、吨、公顷平方千米等等。计量单位不但多,而且那么复杂,学生们小小的年纪不但要在脑海里记住这些计量单位的概念,而且还要记住他们之
间的坦率,能够进行化聚,这实在不容易。但是,如果教学时把他们带到现实生活中量一量、称一称、比一比、记一记、算一算,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学米和千米的换算,一般是在教室里上课。教师通过米尺的演示,告诉学生这是1米,有1000个1米就是1千米,这样的教学太抽象,学生没有具体的感受,印象不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常会出现1米=1000千米的错误。对此,上课时,我把学生带到操作上,让学生沿着操场走了一圈,然后告诉学生这是200米,学生看到这样大的操场一圈仅200米,对200米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印象,接着,我又让学生沿着操场再走2圈套,又问学生:“现在共行几米?那么1000米(1千米)应该走几圈?”在这一活动中,通过观察以及实地行走,学生对1000米(1千米)的认识是极其具体和深刻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教学三年级的“克”和“千克”时,我先布置作业,让学生去市场调查、了解,看看在什么地方、哪些商品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什么地方、哪些商品又用“斤”、“两”作单位,所调查的物品,“1克”、“1千克”大概有多少,这样,学生有了第一手的原始生活数据,所以,在学习这两个概念时理解得非常深刻。课末,我出示体重称,并且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几个问题:“你的身体有多重?你能自己称出来吗?你和你的同桌谁重?重多少?”同学们一下乐了,像炸开了窝的马蜂一样争先恐后、兴致勃勃地举手要求自己上来自己称自己的体重。整节课就像一出戏一样达到了高潮而收尾。
再例如,学习了“时、分、秒”的认识之后,我让学生记录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然后算出每天吃饭、睡觉、上课、做作业、玩耍等各用去的时间,并且要自我评价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时、分、秒”的知识,而且还把这一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
三、应用题的教学生活化
应用题是人们日常生活实践的精炼和概括。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或贴近他们生活的素材来调整、改编和补充现行教材中一些应用题的具体情节和数据,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赋予现行教材内容以
新的活力。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中浓浓的生活气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例如,在教学第七册“两步计算应用题”时,一上课,我就开门见山地说:“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去游一游我们韶关市几个著名风景区,大家说好吗?”接着我像个导游一样,带领全班学生游览了一遍本市的风景名胜(幻灯片加语言介绍),然后出示了三条“信息”:“金鸡岭门票30元,南华寺门票10元,丹霞山门票比金鸡岭和南华寺门票的总和多10元”,再让学生根据这三条“信息”提出问题组合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作为尝试题。这样,课一开始就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学生们现时情绪高涨,兴致勃勃地参加数学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
再例如,教学第11册的“分数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例题:“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1/9,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多少吨?”,这种题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理解也较我为困难。教学时,翁城刚好有一间服装店举行做事大酬宾活动,考虑到学校是镇的中心小学,学生有一定的新产品买卖经验,因此,我先布置学生去服装店看一看,记一记,然后课堂汇报交流:你看了什么衣服?现在卖多少元?实际比原价降低了几分之几?再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自己尝试编出了不少分数应用题。如“服装店兴行优惠大酬宾活动,一件皮上衣300元,比原价降低了1/6,原价是多少元?”最后师生共同选择一道大家认为编得最好的应用题作为尝试题,然后围绕题目展开讨论解答。这样活生生的教学内容,使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新知识,而且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数学在生活中产生,生活是数学永不枯竭的源泉。只要我们努力去发现、去捕捉身边的数学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到提高,智力得到发展,个人潜能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
第五篇: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 ”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自身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一、正确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二、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 “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基础上,创设 “ 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 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 “ 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加上教材编写过程中受篇幅的限制,教材编写人员与学生所处地域不同。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 “ 用好 ” 教材,而不能 “ 教好 ” 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
四、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