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5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时间:2019-05-13 08:3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8年1-5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8年1-5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第一篇:2008年1-5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08年1-5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http://.cn2008年07月26日 01:29《中国投资》成品油价格调整对经济形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对物价变动的影响,油价上调可能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对需求的影响,油价上调可能产生的对高油耗产业及产品市场需求的冲击及影响,如汽车消费市场文/杨萍

当前4大经济形势

消费增长状况较好。从反映消费状况的统计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状况看,2008年1-5月,除了因遭遇特大雪灾增速较低的2月份,其他各月的消费实际增长速度都高于2007年同期水平,2008年5月(当月)实际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4个百分点,2008年1-5月累计实际增速高于去年同期0.7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下降。尽管从名义增速看,2008年2-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额同比增速与去年同期水平相近,两者相距始终不到1个百分点,但从实际增速看,2008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至少低于2007年同期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由于国家统计局尚未按月公布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这里只能根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2008年1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及2008年1-5月其他分类价格指数数据做大致估计。

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顺差状态,但顺差规模下降。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08年1-5月,各月进口同比增速(当月)分别为27.5%、35.1%、24.6%、26.3%和40%,增长强劲,尽管国际石油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使2008年的进口价格水平高于去年同期,但由于2008年的进口增速显著高于2007年水平,所以扣除价格影响后的进口增长依然表现强势;各月出口同比增速(当月)分别为26.6%、6.5%、30.6%、21.8%和28.1%,在人民币加速升值的背景下,出口依然实现了较快增长;另外,除了3月份,其他各月的当月进口增速高于当月出口增速。在累计增速上,2008年1-5月,进口增速均高于出口增速(见图3)。由于进口增长加快,2008年1-5月实现的贸易顺差规模为780.27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下降了75.13亿美元,降幅为8.8%。

生产者价格指数逐月上升。2008年以来,生产者价格指数不仅高位运行,而且持续走高,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更是连续3月以两位数的同比增速上升。2008年5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11.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8.2,消费价格指数为107.7。

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持续上升,不仅压缩了下游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而且带来消费价格指数进一步上涨的压力。

四川汶川大地震对2008年国民经济走势的影响

1.粗略估计固定资产损失规模在4500亿元以内。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甘肃、陕西、重庆、贵州、云南、湖北、河南等省市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四川损失程度最大。

四川省受灾最严重的市县有(排名不分先后):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江油、安县、北川、平武、青川、汶川等,历史数据显示,上述市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四川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份额在5%左右。1997-2007年,四川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27026.7亿元。粗略估计,1997-2007年,上述受灾最重县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1400亿元左右。

1997-2007年,四川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27026.7亿元,占同期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1%;分年度看,四川省占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份额的年度间变化不大,始终保持在4%左右(见表2)。由于1997年以前重庆市属于四川省的统计范围,我们用1997-2007年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份额和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估算

1987-1996年的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按照上述方法,1987-1996年,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104255.2亿元,四川省在其中所占比重为4%,受灾最重市县在四川省的份额为5%,那么,同期四川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4170.2亿元,同期受灾最重市县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208.5亿元。

将1987-1996、1997-2007年两阶段的估算值相加,可知,1987-2007年,四川省受灾最重市县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1610亿元左右。考虑折旧因素后,估计四川省受灾最重市县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000亿元左右。

在上述重灾区损失估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四川省其他市县、其他省市的受灾损失以及不分地区统计的固定资产投资损失,估计此次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4500亿元以内。

2.灾后重建将使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根据四川省政府汶川大地震第20次新闻发布会提供的信息,正在制定的四川省灾后重建规划实施的时序分为两个阶段:近3年(2008—2010年)以恢复重建为主,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突出可操作性;后5年(2011—2015年)以发展提高为主,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求,突出战略性和前瞻性。表3给出了不同灾后重建规模对当前投资形势的可能影响估计。总体上看,灾后重建会使2008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成品油价格调整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

其一,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

国家发展改革委6月19日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成品油价格调整对经济形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物价变动的影响——油价上调可能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对需求的影响——油价上调可能产生的对高油耗产业及产品市场需求的冲击及影响,如汽车消费市场。

第二个方面,成品油价格调整对物价走势的影响,两种不同逻辑,导致两种结果。

1)国内市场上下游产业或产品之间的价格传导

从国内生产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相关性入手,认为成品油价格上调将直接推高生产者价格指数,而生产者价格的上涨无论如何会带来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压力,因为,在无法依靠自身生产率的提高全部消化上游投入品价格上升的影响时,生产者将不得不通过提高其产成品价格的方法转移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正是基于上述逻辑判断,在提高成品油价格的同时,我国政府决定:

——为控制调价连锁反应,这次成品油调价后,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铁路客运、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含岛际和农村水路客运)、出租车、液化气、天然气价格均不得提高。

——成品油价格调整对出租车行业的影响,采取增加财政补贴、进一步清理不合理负担解决。铁路货运价格、民航燃油附加标准以及公路客运价格允许适当疏导,但必须从严控制,由企业自行消化一部分成品油提价带来的成本增支因素,防止价格水平不合理上涨。同时各地要继续加大减免政府规费、减轻经营者不合理负担的工作力度。对已经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公路货运和水运价格,各地要加强监测,防止不合理涨价。对整车运输的蔬菜、生猪等鲜活农产品(17.73,0.28,1.60%,吧)过路过桥费一律予以免除。各地要切实做好粮食、食用油、猪肉、蔬菜等副食品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努力稳定价格总水平。

尽管中央政府试图通过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努力减小成品油价格调整所可能产生的物价上涨压力,但是只要上述逻辑关系存在,就无法完全消除其影响。在全球能源和资源品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纷纷上调其通货膨胀预期,就是上述逻辑关系在现实生活的反映。

另外,即使全球石油价格只是维持目前的高价格,我国也将不得不择机再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因为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按照2007年11月确定的成品油价格,生产商收支平衡的石油价格大约是每桶人民币540元,亦即大约每桶78美元,而当前国际石油价格是每桶130美元左右,相差40%左右。

2)全球市场及一般均衡条件下价格变动

从全球石油市场供求状况和一般均衡关系出发,认为我国成品油价格上调将弱化全球原油价格上升的预期,遏制全球原油价格的上升势头,并可缓解粮食价格上升的压力和全球通货膨胀预期。全球能源原材料价格形势的好转,反过来又有助于减轻我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

首先,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价格发现,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价格不断走高的部分原因是投资者越来越担心产油国无法在今后10年时间里生产足够的石油来满足市场需求。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的统计,2007年全球原油消费量增长1.1%,略低于10年平均水平。2007年,我国净进口原油15928万吨,同比增长14.7%;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 约3.46亿吨,同比增长7.3%,达历史高位;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6.05%。由于我国原油消费量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对外依存度较高,在全球原油产出基本平稳略有下降的市场条件下,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参与者无法不看重中国的原油需求变动。

众所周知,低油价政策一定会激励石油消费,而油价上调则能对石油消费的增长产生抑制作用。在油价屡创新高的背景下,国际能源署(IEA)在其发布的2008年6月份月度原油市场报告中下调了2008年全球对石油需求的预测。由此可知,我国上调成品油价格将一定承担抑制国内原油消费的增长。

作为国际原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市场需求增长速度的放慢有助于缓解国际市场对未来国际原油供求关系的担心,原油期货价格因此走低。

第二,原油供求紧张预期的减弱,也会淡化生物质能源生产的迫切性,粮食市场的供求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有助于粮价的稳定。

第三,美联储主席伯南克6月9日在美联储波士顿经济年会上发表题为“通货膨胀分析中的突出问题”的讲话,指出,国际贸易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是造成近年来我们经历的较高通货膨胀率的主要原因。那么,如果我国成品油价格上调能够一定程度抑制国际贸易商品的价格上涨,将有助于减轻全球通货膨胀压力。

第四,2003年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期的特征之一是国内需求始终小于产出,2007年外部需求占GDP的份额达到11%。在此背景下出现的物价不断上涨,很难归因于需求推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的流动性过剩和国际贸易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则难脱干系。因我国成品油价格上调而下降的国际贸易品价格将反过来有助于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

第二篇: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将呈现什么样的走势?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课题组提出,未来几个月我国仍具备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深入认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处理好速度、结构、价格之间的关系,2011但仍保持相对稳健的步伐;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投资增速虽回归常态;城镇新增就业稳步增长。

今年以来,不断加强和改善宏出口稳定增长,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夏粮生产和货币信贷平稳回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这些表明中央关于今年加强经济工作有效的。展望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我国仍但也有不少来自国际国内的不利因素需下阶段宏观经济政策应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与节奏,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力求在“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之间寻求平衡点,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从有利条件方面看:

(一)是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今年以来,虽然经历了一些起伏,但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态势已基本确立。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增长

0.4%,较去年四季度有所回落,但企业效益指标表现良好,这预示下半年美国经济上行仍有现实基础。欧元区经济复苏整体强于市场预期,一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0.8%,同比增长2.5%,创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德、法经济增长尤其强劲,同比分别增长4.8%和2.2%。日本受强震影响一季度经济环比下降0.9%,但随着灾后恢复重建的推进,下半年有望实现正增长。总体判断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尽管低于预期,复苏的过程也会出现反复,但出现剧烈波动

(二)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较为强劲。会需求基本稳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三)我国经济也存在一些风险性因素,经济增速放缓,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根据国家审计署的报告,美国虽然在最后时刻达成了提避免了债务直接违约,但经历此波折后,市场对美国国债的信心下降,美国国债被评级机构历史性地降低信用等级,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冲击,美国债务问题将更加复杂。欧盟主权债务危机仍在发展。日本全年的经济增长则仍受地震困扰,如果应对不好仍会影响日本的复苏进程。

(二)是影响通胀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下半年,我国通胀形势仍面临着国际局势和国际流动性过剩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还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给宏观政策的操作带来一定难度。

(三)是一些地区中小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今年上半年,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并向下游传导,企业融资、用工成本增加,部分地区劳动力工资上涨,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困难。

(四)是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依然很重。从统计数据看,下半年完成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和遏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结构调整任务,仍任重而道远。

二、全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及建议

综合考虑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预计2011年全年经济增长9.5%

工业生产运行平稳。带动下,支撑工业经济继续平稳运行。

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政府投但在目前就业形势依然较好、居民收入将进一步提高,对保持消费增长具有重这些都有利于增强消费者信16.4%。

下半年,我国存在着不少有利价格回稳的因素。一是全二是今年我国有望实现粮食连续增产,这为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提供了基础。三是我国已经和将要出台一系列降低生产流通成本的扶持性政策措施,其效应也将逐渐显现。四是国内货币信贷条件已出现明显变化,对价格上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五是下半年物价翘尾因素明显减少。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既要正确认识取得的成绩,又要保持清醒头脑,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潜在风险的准备,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

(一)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并考虑政策的滞后效应及全球复苏进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政策要更有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

(二)要综合治理物价过快上涨。物价上涨较快仍是当前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之一,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通成本、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给、缓解物价上涨压力并把通胀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

年粮食生产丰收。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要以水利建设为突破口,长潜力。

还要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重点产业调整和技术改造,市场需求潜

支撑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各类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良好:工业化、城市化都在快速增长;将持续活跃;新的区域增长极不断涌现;投资需求虽然有所降低,但仍然比较旺盛。与此同时,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将上升,地价将上升,资源环境使用成本也将上升,而且人口老龄化将更加明显,这些因素将导致我们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丧失。

第三篇: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首先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可以说,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放缓是三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M2增速从去年底的19.7%至今年6月末的15.9%,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要素供给冲击。二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荒”,有关测算表明,仅用电缺口就将拉低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企业库存增加很快,远超往年同期,而新订单增加不明显。由于库存增加超过需求,且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开始去库存。

二、上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价格全面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从物资交易市场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产品时所支付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该指标对P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4%。其中,6月CPI同比上涨6.4%,创下三年以来的新高,也超出市场普遍预期的6.2%,食品价格快速上涨成为主要原因,且与宏观调控政策的“时滞”有关。全国食品类价格上涨11.8%,非食品类价格上涨2.7%;上半年,全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5.2%,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5.9%。

2011年上半年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3%。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月上涨7.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月上涨0.2%,比去年同月上涨10.5%。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6月份采掘工业价格下降0.9%,原料工业价格上涨0.1%,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1%。

从以上数据看,主要价格指数都在高位运行。与2007年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结构性通胀不同,本轮物价上涨更多地表现出“全面通胀”的特征,即不仅食品价格上涨,非食品价格也在上涨;不仅工业品价格上涨,服务类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

分类价格指数全面上涨。从分类价格指数来看,一方面,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均出现大幅度上涨。食品价格6月份同比涨幅为14.4%,达到近35个月以来的新高;非食品价格6月份同比涨幅为3.0%,创2001年公布该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另一方面,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也出现较为明显的涨幅。6月份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7.4%,同样是35个月以来的最高点,服务价格6月份同比上涨4.0%,今年以来的整体涨幅已经远远超过2008年那一轮通胀。显然,食品和非食品、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同时出现大幅上涨的现象是此前的通胀周期不曾有过的特征,说明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全面通胀”时代。

三、经济大势: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速放缓为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环境,某些方面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消费对GDP贡献率提高、贸易账户的平衡等),但整体来看,结构性问题仍然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两高一剩”行业再度抬头、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中小企业困难加大等,下半年需要进一步着力解决。

1、“两高一剩”行业的再度抬头,加大了“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经济转型的难度

4月份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淡季电荒”现象,从供给层面看,煤电未能联动导致火电企业积极性不高,南方旱灾限制了水电企业的发电量,导致电力供给减少;从需求层面看,部分高耗能行业在节能减排压力减轻后再度抬头,导致用电量激增。今年以来部分高耗能行业的用电量较去年年底出现明显的加速,这是导致出现淡季电荒的重要原因。从工业增加值来看,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去年底曾降至10.6%,但今年以来增速明显加快,6月份已经达到13.9%。从产量来看,六大高耗能行业年初的产量同比增速较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但从3月份以来,累计同比增速明显加快。

“两高一剩”行业是我国此前粗放型发展方式的产物,随着资源供给约束的加强,其发展空间逐渐缩小,政府也将压缩“两高一剩”行业作为节能减排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目标,但今年以来它们的再度抬头,加大了“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经济转型的难度。

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经济重心仍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偏慢,投资增速和占比均在下降。“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但是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经济重心仍然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对速度仍然偏慢。

今年上半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3.2%、11.0%和9.2%,分别比去年底下降了1.1、1.2和0.3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分别为7.7%、50.0%和42.3%,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下降了2.5和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无论是增速还是占比,都弱于第二产业,显然与中央政府提出的三次产业平衡发展目标相悖。从投资结构看,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下降到24.7%,比同期的第二产业低2.4个百分点。从占比来看,第三产业投资占比从2月的57.8%下降至5月的53.9%,而同期第二产业则从41.0%上升到43.8%。产业的投资结构同样没有表现出改善的迹象。

2、受多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和“招工难”两个最大的难题

今年以来,受要素价格上涨、电力短缺、信贷紧缩、贸易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国内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经营困境,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又首当其冲。在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中,“融资难”和“招工难”是两个最大的难题。去年以来,随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和贷存比等监管措施的严格执行,银行的可贷资金大幅减少,这种情况下,银行必然会优先考虑规模大、资质好的企业,从而大幅提高了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而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些企业又很难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得资金,所以被迫进入民间借贷市场,今年以来民间借贷利率居高不下,江浙地区甚至达到了月息30%。

“招工难”是另外一个难题。中小企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50%的中小企业反映普通劳动力供应不足,47%的中小企业反映技术人员供应不足。与招工难相对应的,就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大幅提高了部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

四、政策展望:抑制通货膨胀兼顾结构调整

当前的经济放缓是政策调控和存货周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倒是抑制通胀和调结构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预计下半年仍将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总基调,调控方向不会贸然改变。

1、货币政策:预计下半年至多加息1次,存款准备金率或视情况上调1-2次。

利率仍有上调的必要,下半年至多再加息一次。首先,央行的重要政策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保持实际正利率状态应该是利率水平确定的最基本准则。但从我国的现实来看,随着物价水平不断上升,负利率缺口正在不断扩大。其次,价格持续上涨将危害到社会稳定,最终会伤害经济增长。再次,从就业角度看,劳动力需求供给比持续在100%左右的高位水平,加息不会带来就业问题。最后,加息有助于解决央行票据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问题,为公开市场操作打开空间,恢复央行票据回收流动性的功能。

下半年,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上调1-2次,继续上调空间不大。上半年央行共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原因有三:一是外汇占款较多,今年月均外汇占款增量约比去年多900亿元;二是央行票据发行不畅,由于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商业银行对购买央行票据积极性不高,导致央行只有依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强制性手段来回收流动性;三是在加息质疑声音较大的情况下,通过上调准备金率,推高市场利率,可以间接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

目前大型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1.5%的历史高位。准备金工具调控货币总量,优点是见效快、力度大,能够深度锁定流动性;缺点是副作用大,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较差,容易导致银行间流动性的剧烈波动。表现在,第一,尽管目前银行流动性总体宽裕,但大中小银行之间冷热不均,小银行资金明显偏紧,容易导致银行间流动性的剧烈波动。第二,准备金率过高会导致资金脱媒,随着资金脱媒的不断加剧,部分社会资金甚至外汇占款资金并不绝对会以一般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而是流到基金、信托、民间借贷、大宗商品等领域,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结果是银行流动性紧张、社会流动性宽松,难以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第三,与公开市场操作不同,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具有政策风向标的指示作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将降低后续调控政策的灵活性,一旦出现小的风吹草动,将面临是否下调的两难选择。

由于外汇占款仍在快速增加,预计下半年存款准备金率仍有可能会上调1-2次,但再继续上调的空间不大。与存款准备金工具相比,央行票据具有灵活性高、针对性强的特征,而且转向容易,所以我们建议通过加息和适当提高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的方式,解决利率倒挂问题,进一步发挥央行票据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的作用。

2、财政政策:预计将更加“积极”,并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

尽管“积极”是财政政策的主基调,但从上半年情况来看,并未体现出积极的特征,例如,今年中央公共投资计划支出金额仅为3826亿元,比上年还减少了100亿元。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4万亿投资计划已经于去年结束,另一方面,则是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显著加强。

在面对成本推动型通胀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困境时,货币政策的单兵突进或许难以保证效果,必须要求财政政策的配合。第一,要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水利设施和保障房建设等,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臵;第二,要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完善和改革中央、地方财政制度,强化地方财政的风险预警和约束问责。这样才能在避免经济失速的同时,防范风险和促进结构改善。

第四篇: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徐策2010-11-26

摘 要: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态势,经济减速趋势有所放缓。但由于国内外环境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得宏观调控的难度不断加大。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仍应以稳定为主,一方面,围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另一方面,在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积极培育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引导经济进入新一轮繁荣。

关键词: 宏观经济,经济减速,调控政策,结构调整

一、宏观经济减速趋势有所放缓

进入2010年,宏观经济由刺激政策作用下的快速回升、逐步转向自主稳定增长,经济增长出现预料之内的减速,符合宏观调控的基本方向。从8月份数据看,工业增加值出现反弹、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在连续3个月回落后出现回升、三大需求平稳运行,说明当前经济减速的趋势有所放缓,宏观经济运行不断趋于稳定。

(一)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反弹

现阶段,工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月度经济形势分析中,工业经济的走向基本代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走向。2010年以来,我国工业增速一路回落,从年初的20.7%回落到7月份的13.4%。虽然这种回落主要是主动调控(如加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结果,但却引起了经济可能出现大幅减速甚至“二次探底”的担忧。8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工业增速出现了今年以来的首次回升,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上月加快了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连续下滑后第一次出现反弹。工业增速的回升主要由两大行业带动:一是装备制造业,二是轻工行业。具体而言,受汽车销售好于预期的带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增速从7月份的15.9%回升到8月份的16.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从13.8%回升到14.9%;纺织业增速从11.1%回升至11.6%。

总体而言,从连续3个月的情况来看,工业增速基本是在13%到14%之间波动,工业由年初的较快增长向平稳增长过渡的态势比较明显。

(二)PMI指数出现回升

宏观经济的重要先行指数也印证了当前经济平稳运行的总体特征。前不久发布的8月份PMI为51.7%,比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连续3个月回落后,首度出现回升。同时,汇丰PMI指数亦从上月的49.4%大幅回升2.5个百分点,至51.9%。这是该指数连续4个月回落后的首次回升。

具体到11个分项指数来看,均呈现平稳略升基本态势,显示经济增速回落势头有所放缓。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升幅超过1个百分点,企业扩大生产的意愿有所增加,表明经济增长未来不会出现大幅度回落。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均出现回落。原材料库存连续第4个月下降,产成品库存指数连续2个月快速下滑,说明制造业去库存的进程仍在继续,而后期去库存压力明显减轻。

购进价格指数大幅提高10.1个百分点,反映了上游通胀压力,但考虑到此次价格上涨受到前期铁矿石涨价的影响,可能不会是持续的,后续仍要关注购进价格上涨对企业成本形成的压力。

(三)三大需求表现出平稳运行的态势

当前,三大需求增速保持了平稳的态势。从投资看,前8个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8%,增速只比前7个月回落了0.1个百分点,呈现高位趋稳的状态。从消费看,8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受汽车消费好于预期推动,消费增速比上月加快了0.5个百分点。从出口看,8月份出口增速为34.4%,增速虽然比上月略有放缓,但好于原本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可能严重影响出口的预期。投资、消费、出口表现都不错,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速不会再深度回调。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当前,宏观运行虽然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态势,但国内外环境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使宏观调控的难度不断加大。今后一个时期,应该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外部经济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10日表示,由于主权债务问题的持续影响以及金融市场的继续疲软,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下行风险正在增大。IMF认为,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好于预期,但这种复苏势头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将会暂时放缓。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虽然投资开始显现好转迹象,但就业和个人消费依然疲软。对于发展中经济体而言,虽然经济活动依然强劲,但经济增速可能会放缓。世界三大经济体经济复苏的状况不尽如人意,而且均表现出对“二次探底”的担忧。与此同时,美国和日本还相继提出了“第二轮刺激方案”。这将成为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经济运行中一项重要的不确定性因素。

1.美国为应对严峻的失业问题宣布“第二轮刺激方案”。9月3日美国劳工部宣布,美国经济再次失去5.4万个就业岗位,失业率将从7月份的9.5%上升到9.6%,这意味着美国失业率问题依然严峻。为了应对当前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复苏缓慢曲折的态势,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期提出二次经济刺激方案,该方案包括一项明年支出500亿美元修建公路、铁路及机场跑道的计划和200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

2.日本为避免经济“二次探底”将启动新一轮刺激计划。为应对日元升值及通货紧缩的经济形势,近期将采取一项规模为9150亿日元的新经济刺激计划,以促进就业,拉动消费,应对日元汇率近期飙升造成的经济下行风险;同时,日本政府在新经济刺激计划中还要求日本中央银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强调必要时将采取包括干预汇市等在内的措施阻止日元升值。

3.欧盟央行宣布继续保持利率在最低水平。欧盟尽管也表现出对“二次探底”的担忧,但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无法从财政的角度给予经济过多的支持,欧盟央行表示将利率继续保持最低水平。

(二)通货膨胀预期问题仍需重点关注

8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5%,环比上涨0.6%,涨幅有所扩大。从

结构上看,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翘尾因素影响1.7个百分点;二是新涨价因素,影响了1.8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造成的。综合来看,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在新涨价部分占到70%左右。因此,8月份CPI涨幅扩大主要还是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本轮受天气等季节性因素导致的价格上涨由于持续时间较长、与居民生活相关性较大等原因,更容易形成通胀预期,而且当前通货膨胀连续7个月高于2.25%一年期的存款利率,这将使居民资产缩水、购买力下降,还有可能进一步放大资产泡沫。因此,对加息的讨论再度升温。但与此同时,由于当前的物价上涨并非是由于经济总供求关系变化导致经济温度趋热的结果,经济自主性复苏动力仍然不足,这就使宏观调控陷入极其复杂的“两难选择”之中。

(三)地方政府突击节能减排造成“人为”供求失衡

当前,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地方政府正推行继今年5月之后更为严厉的“节能减排”风暴。9月开始,广西、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对不符合能耗标准的钢铁生产企业,实施了强制性拉闸限电或提高供电价格的措施。广西不仅对落后产能实行限电,一些节能水平较高的钢厂也准备部分停产。地方政府“铁腕”调控的实施,其力度之强、范围之大,打破了企业的经营周期,对其调配原材料、铁路等运能造成重大影响。另外,限电限产措施对钢铁行业供给的影响较大,随着“金九银十”季节的到来,很有可能会引起钢价继续上涨。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目标。因此,在短期内通过限电限产的办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旦不限电了,企业又会开工,GDP单位能耗又上去了。经济供求关系受到较大的“人为”冲击,不利于经济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对策建议

总体上,我国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较小,但必须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主要国家“第二轮刺激政策”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全面理解和落实已出台的政策

保持宏观政策的基本稳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不能变。货币政策方面,货币信贷短期措施操作可以逐渐转为“稳操作”,保持流动性均衡增长,防止“小周期下降”演变为“大周期下降”;利率政策短期内不宜调整,以支持经济实现自主复苏;汇率政策应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财政政策方面,我国目前财政的综合赤字率低,财政收入超常规增长,有能力继续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稳定公共开支增长,重点保障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力度;采取进一步的结构性减税措施,促使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2.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工作力度不能减。要保障4万亿元投资计划顺利完成、保持鼓励消费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稳定鼓励出口增长和份额的政策。

3.积极推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全面理解和落实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政策,要采取清理和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对不同的融资平台区别对待,既要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又要防止出现大量“半拉子”工程。二是全面理解和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既要抑制不合理需求,又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建设的力度。三是全面理解和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既要严格执行淘汰落后产能的规定,又要逐步建立起长效机制实现节能减排。

(二)稳定农产品价格,管理好通胀预期

席卷全球的恶劣天气造成的减产是导致当前农产品涨价的首要因素;同时,部分社会资金利用某些农产品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产量下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也是造成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农业科技、农业工具制造以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农产品价格的监测,提高储备能力,并且适时改革价格管理体制。

(三)培育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未来一个时期,要积极培育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政策刺激最多只能让经济止跌,我国经济真正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必须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依靠民间消费和民间投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决定,下一步,应把相关产业规划以及实施细则尽快制定并公布。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将“新36条”及其细则真正落实到位,让民间投资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空间。尽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措施,出台一些提高居民收入的实质性政策措施,为扩大消费需求奠定基础。

第五篇: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年经济形势分析

2011年国家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种在多目标下保持平衡的货币政策,可随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微调,不仅能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同时也将通胀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

总体上看,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略好于今年。2011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受基数影响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GDP增长有望达到9%左右。从三大需求来看,消费有望继续稳定增长;出口增速可能比2010年适当回落;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20%左右的增速。

一、有利因素

从国际看

 2010年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 2011年总体上将延续复苏态势。市场信心有所增强,引发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矛盾和问题有所缓解,私人消费、跨国投资和全球贸易都在不同程度上恢复。

 2011年各国刺激经济增长的大方向没有改变,主要经济体刺激经济政策退出明显推迟,经济将保持温和复苏状态,出现二次探底或恢复快速增长的可能性均较小。

 新兴经济体复苏强劲, 内需增长空间较大。今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彼此之间经贸合作加强、对发达经济体依赖程度下降,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好于发达经济体,预计明年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局面。其中亚洲各国仍是全球经济的亮点,预计2011新兴经济体增长率为6.4%左右,新兴市场将占全球GDP增长的四分之三以上。

 多双边经贸合作仍是主流。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多双边经贸合作仍是国际经贸关系的主流。从国内看

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地方各级政府以项目促增长的动力通常较为强劲,在控制通胀的同时会保证经济平稳增长。

 中国工业化已进入了中后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并举,并逐渐向城镇化方向转移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 十二五规划中所孕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计划”、“区域发展规划”、“民生工程”、“收入倍增计划”与新的消费刺激政策等内容将带来强烈的宏观刺激效应。

 由于绝大多数工业品仍然供过于求,经济需求不存在明显过热的情况,2011年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

 2011年我国将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适度升值有助于改善外汇收支平衡,抑制输入型通胀,预计2011年人民币汇率可能升值3-5%。

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以及高速铁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继续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以及投资增速将持续偏快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人民银行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源结构配置,进一步巩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 国内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向好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出现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迹象。“十二五”规划实施将给经济注入新活力新动力,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将给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 国内企业竞争力和活力继续增强。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企业整体国际竞争力继续提高,活力有所增强,结构调整加快,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高。

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积极谋化发展,项目储备与准备情况良好。经过多年的准备,目前中西部地区发展已步入快车道,大规模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正在展开。产业转移趋势进一步加强,有利于现有优势产业继续保持竞争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加快创造出新优势产业。消费的环境和支撑条件可望进一步得到改善。

 在投资增长方面,“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投资热情、中西部经济发展加快、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将对明年的投资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二、不利因素

从国际看

 2011年新兴经济体将面临流动性泛滥和通胀高企的问题,货币政策趋向从紧。

 全球经济虽然有回暖迹象,但欧元区主权债危机仍有蔓延趋势。

 发达经济体复苏前景莫测。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不平衡持续等原因将使外部环境恶化。

 贸易冲突、汇率冲突以及货币冲突将上新台阶,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试图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而加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

 受翘尾因素和输入型通胀的传导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推动,成本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存在,2011年我国物价涨幅可能高于2010年。

 世界经济复苏向好的趋势减缓,欧洲债务危机将使“中国制造”的国际需求进一步减弱;另外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导致美元贬值,从而使中国的出口更加困难。

 由于发达经济体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国际热钱的流动使得发达经济体通货紧缩与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这两种风险并存。

 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外需增长动力依然不足。虽然世界经济复苏态势没有改变,但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可能在较长期间内低位徘徊。

 本轮经济复苏与结构调整交织在一起,很多国家对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寄予厚望并投入大量研发资金,但由于各国发展模式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取得实质性的技术突破,真正实现产业化和规模经济任重道远,短期内难以引领并支撑世界经济发展。

 各国经济复苏进程进一步分化,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自顾倾向强化, 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中国产品出口将面临更高的贸易壁垒。重启人民币汇改进程后,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增强,汇率波动幅度加大,也会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从国内看

 在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和全球充裕流动性支撑下,输入性通胀压力进

一步上升,国内物价在诸多因素推动下,明显面临着较大的上涨压力。

 虽然2011年国内货币政策会趋向紧缩,但是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将是困扰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矛盾,资源、要素成本上涨对物价构成长期向上压力。

 2011年信贷投放增速将回落至13%-14%,信贷投放总额在6.5万亿左右。 经济增长继续下行的压力较大,通胀预期并未完全消除,结构调整和短期增长的矛盾比较尖锐。

 各种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增加。近年来,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特别是今年以来更为明显,企业已经感受到较大压力。

总之,由于美、日、欧等发经济体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2011年将是中国最为复杂,但总体运行却相对平稳的一年。在“流动性内部存量大、外部增量大”,“美元向下、人民币向上”,“内需不足,外需萎缩”,“经济周期性向下,通胀结构性向上”等多重矛盾的背景下,“紧货币”、“宽财政”将是中国经济在纠结中寻找再平衡的政策导向。三大需求将呈现出口较大幅回调、投资小幅回落和消费基本稳定的格局。2011年上半年政策核心在于防通胀,下半年政策核心或将重回保增长。

下载2008年1-5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8年1-5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物价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同时经济增长呈平稳减速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9.4%,CPI上涨5.5%。 2012......

    2012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2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11年,在“控物价、保增长、调结构”的宏观政策引导下,国内经济发展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速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

    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摘要: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起到了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在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刘喜华06071002在全球经济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经济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007年我国GDP总量约28万亿元人民币,GDP增长率12......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

    *年,我市工业经济全面和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地为“*”划上句号,主要经济指标比“九五”实现了翻番和突破。为了使“*”开局之年的工业经济再创佳绩,为了更好地捕捉信息、......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一、宏观经济减速趋势有所放缓进入2010年,宏观经济由刺激政策作用下的快速回升、逐步转向自主稳定增长,经济增长出现预料之内的减速,符合宏观调控的基本方向。从8月份数据看,工......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摘要: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物价总体可控,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总的看,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是好的,但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旧复杂,不确定......

    宏观经济形势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 研讨宏观经济形势《 人民日报 》( 2012年07月17日 02 版)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记者华春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16日在京举行。......